WO2019242346A1 - 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9242346A1
WO2019242346A1 PCT/CN2019/078737 CN2019078737W WO2019242346A1 WO 2019242346 A1 WO2019242346 A1 WO 2019242346A1 CN 2019078737 W CN2019078737 W CN 2019078737W WO 2019242346 A1 WO2019242346 A1 WO 201924234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rectangular
electrode
plane
sens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9/0787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秦明
宋坤
吴启强
黄庆安
Original Assignee
东南大学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东南大学 filed Critical 东南大学
Publication of WO201924234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9242346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5/00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e.g. of air stream;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e.g. of ship, of aircraft
    • G01P5/10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e.g. of air stream;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e.g. of ship, of aircraft by measuring thermal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3/00Indicating or record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3/02Indicating direction only, e.g. by weather van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21/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P21/02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of speedometers
    • G01P21/025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of speedometers for 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for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5/00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e.g. of air stream;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e.g. of ship, of aircraft
    • G01P5/08Measuring speed of fluids, e.g. of air stream; Measuring speed of bodies relative to fluids, e.g. of ship, of aircraft by measuring variation of an electric variable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flow, e.g. by using dynamo-electric effec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包括底座(1)、感风平台(2)、弹性支撑柱(3)、隔热板(4)、加热元件(5)、四个测温元件(61)、四根刚性支撑柱(71)、四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和四个电极组,基于上述硬件进行组合,构建超宽量程风速仪,并与之相应提出针对所设计超宽量程风速仪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在低风速下具有极高的精度;2)可在高风速下精确测量风速风向数据;3)在中等风速下,两组测量原理获得风速可进行相互验证和校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精度;4)两组原理所获测风数据可以用于传感器的自检,实现传感器好坏的自动判断;5)感风平台(2)的倒扣杯形设计可以有效阻挡灰尘和雨水等影响电容敏感元件。

Description

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及制造方法,属于风速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速风向是反映气象形势非常重要的参数,风速和风向的检测在环境检测、空气调节和工农业的生产中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快速精确测量出风速和风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传统的风速传感器多种多样,也能实现不同风速的精确测量,但是存在致命的缺陷,即只能高精度的测量低风速或高风速。对热式风速传感器来说,传统温度传感器在低风速影响下,温度场不易受影响,温度差明显,能够精确测得风速风向,但是高风速下,温度差非常小,无法精确测量风速。而传统应力传感器在高风速下,受应力影响较大,能够精确测量高风速,但是在低风速下,应力差较小,不易精确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热膜原理和电容敏感原理结合,具有高精度测量的超宽量程风速仪。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包括底座(1)、感风平台(2)、弹性支撑柱(3)、隔热板(4)、加热元件(5)、四个测温元件(61)、四根刚性支撑柱(71)、四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和四个电极组;
其中,底座(1)的上、下表面彼此平行,弹性支撑柱(3)的其中一端与底座(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弹性支撑柱(3)所在直线与底座(1)上表面相垂直;感风平台(2)的上、下表面彼此平行,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与下表面中心位置、在垂直于感风平台(2)上表面方向上的投影彼此相重合;弹性支撑柱(3)的另一端与感风平台(2)下表面的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弹性支撑柱(3)所在直线与感风平台(2)下表面相垂直;
隔热板(4)内嵌设置于感风平台(2)的上表面,且隔热板(4)的上表面与感风平台(2)的上表面相平齐,以及隔热板(4)表面中心位置与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彼此相重合;感风平台(2)上表面、位于隔热板(4)正下方的位置设置凹陷区,且感风平台(2)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位于凹陷区内;加热元件(5)固定设置于隔热板(4)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四个测温元件(61)均位于凹陷区内,四个测温元件(61)围绕加热元件(5)、分别设置于隔热板(4)的下表面,且四个测温元件(61)围绕加热元件(5)呈 正交对称分布;
感风平台(2)下表面、围绕感风平台(2)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四个矩形凹槽,各矩形凹槽内底面所在平面均与感风平台(2)下表面所在平面相平行,矩形凹槽的内部结构为长方体,四个矩形凹槽敞开口中心位置围绕感风平台(2)下表面中心位置呈正交对称分布,隔热板(4)下表面中心位置到各矩形凹槽长边的距离所在直线、与隔热板(4)下表面中心位置到该矩形凹槽长边中点位置连线所在直线相重合;
四个矩形凹槽与四个测温元件(61)彼此一一对应,以俯视感风平台(2)上表面方向的投影,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分别到各测温元件(61)的连线所在直线、分别与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到对应矩形凹槽中心位置连线所在直线相重合;
各个矩形凹槽、各根刚性支撑柱(71)、各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各个电极组四者彼此一一对应;各个电极组分别均包括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矩形平面上电极(91)长边的长度与矩形凹槽内底面长边的长度相适应,矩形凹槽内底面宽边的长度大于矩形平面上电极(91)宽边长度的两倍,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固定设置于对应矩形凹槽的内底面上,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彼此共面,各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的长边均与对应矩形凹槽内底面长边相平行,各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的宽边分别与对应矩形凹槽内底面上对应宽边相对接,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彼此相对长边之间保持间隙;矩形平面下电极(81)的长边长度短于矩形平面上电极(91)的长度,矩形平面下电极(81)的宽边长度大于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相对长边之间的间隙间距;各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分别位于对应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之间间隙的正下方,矩形平面下电极(81)所在平面与对应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所在平面相平行,矩形平面下电极(81)所在平面与对应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所在平面之间保持预设间距间隙,且矩形平面下电极(81)长边与对应电极组中矩形平面上电极(91)长边相平行;各根刚性支撑柱(71)的其中一端与对应矩形平面下电极(81)下表面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各根刚性支撑柱(71)所在直线分别与对应矩形平面下电极(81)所在面相垂直,各根刚性支撑柱(71)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上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热板(4)为低热导率薄层绝缘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热板(4)为薄型氧化铝陶瓷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沿所述感风平台(2)下表面边缘一周设置的闭环围边(10),且闭环围边(10)向着所述底座(1)方向凸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感风平台(2)为圆柱体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支撑柱(3)为中空圆柱形结构。
与上述方案相对应,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超宽量程风速仪的制造方法,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所设计风速仪的制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针对超宽量程风速仪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采用塑料开模方式,完成底座(1)和感风平台(2)的加工,其中感风平台(2)下表面各矩形凹槽内分别预先埋入对应电极组;
步骤B.采用薄型氧化铝陶瓷片构成隔热板(4),在隔热板(4)背面溅射金属铂,并进行剥离光刻形成加热元件(5)和各个测温元件(61),然后再溅射金薄膜,采用剥离工艺形成焊盘,用于连接、并针对加热元件(5)和各个测温元件(61)进行通电、控制;
步骤C.采用硅橡胶加工形成内部中空的弹性支撑柱(3),选取金属铜加工形成各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以及各根刚性支撑柱(71);
步骤D.将弹性支撑柱(3)和感风平台(2)底部用环氧胶固定,将四根刚性支撑柱(71)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座(1)上;
步骤E.将隔热板(4)的焊盘采用导线焊接出来,连同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的电极,引线穿过弹性支撑柱(3)的中空区域至到底座(1)内部的电路板上;弹性支撑柱(3)的下部和底座(1)采用环氧胶固定。
本发明所述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及制造方法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设计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及制造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热温差测风,在低风速下具有极高的精度;2)采用电容测风原理,可在高风速下精确测量风速风向数据;3)在中等风速下,两组测量原理获得风速可进行相互验证和校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精度;4)两组原理所获测风数据可以用于传感器的自检,实现传感器的好坏的自动判断;5)感风平台(2)的倒扣杯形设计可以有效阻挡灰尘和雨水等影响电容敏感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设计超宽量程风速仪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设计超宽量程风速仪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感风平台,3.弹性支撑柱,4.隔热板,5.加热元件,61.测温元件,71.刚性支撑柱,81.矩形平面下电极,91.矩形平面上电极,10.闭环围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所设计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实际应用当中,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包括底座(1)、感风平台(2)、弹性支撑柱(3)、隔热板(4)、加热元件(5)、四个测温元件(61)、四根刚性支撑柱(71)、四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四个电极组和闭环围边(10)。
其中,底座(1)的上、下表面彼此平行,实际应用中,弹性支撑柱(3)可以设计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弹性支撑柱(3)的其中一端与底座(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弹性支撑柱(3)所在直线与底座(1)上表面相垂直;实际应用中,感风平台(2)可以选择为圆柱体形状,感风平台(2)的上、下表面彼此平行,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与下表面中心位置、在垂直于感风平台(2)上表面方向上的投影彼此相重合;弹性支撑柱(3)的另一端与感风平台(2)下表面的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弹性支撑柱(3)所在直线与感风平台(2)下表面相垂直。
隔热板(4)为低热导率薄层绝缘材料制成,具体实际应用可以选择薄型氧化铝陶瓷片;隔热板(4)内嵌设置于感风平台(2)的上表面,且隔热板(4)的上表面与感风平台(2)的上表面相平齐,以及隔热板(4)表面中心位置与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彼此相重合;感风平台(2)上表面、位于隔热板(4)正下方的位置设置凹陷区,且感风平台(2)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位于凹陷区内;加热元件(5)固定设置于隔热板(4)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四个测温元件(61)均位于凹陷区内,四个测温元件(61)围绕加热元件(5)、分别设置于隔热板(4)的下表面,且四个测温元件(61)围绕加热元件(5)呈正交对称分布。
闭环围边(10)沿感风平台(2)下表面边缘一周设置,且闭环围边(10)向着所述底座(1)方向凸起;使得感风平台(2)构成倒扣杯形设计;感风平台(2)下表面、围绕感风平台(2)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四个矩形凹槽,各矩形凹槽内底面所在平面均与感风平台(2)下表面所在平面相平行,矩形凹槽的内部结构为长方体,四个矩形凹槽敞开口中心位置围绕感风平台(2)下表面中心位置呈正交对称分布,隔热板(4)下表面中心位置到各矩形凹槽长边的距离所在直线、与隔热板(4)下表面中心位置到该矩形凹槽长边中点位置连线所在直线相重合。
四个矩形凹槽与四个测温元件(61)彼此一一对应,以俯视感风平台(2)上表面方 向的投影,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分别到各测温元件(61)的连线所在直线、分别与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到对应矩形凹槽中心位置连线所在直线相重合。
各个矩形凹槽、各根刚性支撑柱(71)、各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各个电极组四者彼此一一对应;各个电极组分别均包括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矩形平面上电极(91)长边的长度与矩形凹槽内底面长边的长度相适应,矩形凹槽内底面宽边的长度大于矩形平面上电极(91)宽边长度的两倍,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固定设置于对应矩形凹槽的内底面上,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彼此共面,各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的长边均与对应矩形凹槽内底面长边相平行,各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的宽边分别与对应矩形凹槽内底面上对应宽边相对接,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彼此相对长边之间保持间隙;矩形平面下电极(81)的长边长度短于矩形平面上电极(91)的长度,矩形平面下电极(81)的宽边长度大于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相对长边之间的间隙间距;各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分别位于对应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之间间隙的正下方,矩形平面下电极(81)所在平面与对应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所在平面相平行,矩形平面下电极(81)所在平面与对应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所在平面之间保持预设间距间隙,且矩形平面下电极(81)长边与对应电极组中矩形平面上电极(91)长边相平行;各根刚性支撑柱(71)的其中一端与对应矩形平面下电极(81)下表面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各根刚性支撑柱(71)所在直线分别与对应矩形平面下电极(81)所在面相垂直,各根刚性支撑柱(71)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上表面。
各电极组中的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分别与对应矩形平面下电极(81),分别构成一个电容,记为Ca,Cb,即各矩形凹槽中包括电容Ca和电容Cb。
基于上述所设计超宽量程风速仪结构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体设计了一套用于该超宽量程风速仪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采用塑料开模方式,完成底座(1)和感风平台(2)的加工,其中感风平台(2)下表面各矩形凹槽内分别预先埋入对应电极组。
步骤B.采用薄型氧化铝陶瓷片构成隔热板(4),在隔热板(4)背面溅射金属铂,并进行剥离光刻形成加热元件(5)和各个测温元件(61),然后再溅射金薄膜,采用剥离工艺形成焊盘,用于连接、并针对加热元件(5)和各个测温元件(61)进行通电、控制。
步骤C.采用硅橡胶加工形成内部中空的弹性支撑柱(3),选取金属铜加工形成各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以及各根刚性支撑柱(71)。
步骤D.将弹性支撑柱(3)和感风平台(2)底部用环氧胶固定,将四根刚性支撑柱(71)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座(1)上。
步骤E.将隔热板(4)的焊盘采用导线焊接出来,连同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的电极,引线穿过弹性支撑柱(3)的中空区域至到底座(1)内部的电路板上;弹性支撑柱(3)的下部和底座(1)采用环氧胶固定。
将上述所设计超宽量程风速仪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如图2所示,无风环境下,加热元件(5)产生的热量传到上方的空气中,建立一个中心对称的热场,测温元件(61)的输出都一样,则X和Y方向的两对测温元件(61)的输出差为0,同时每组的电容Ca和电容Cb也相等。
同样如图2所示,中小风环境下,设风沿左往右吹,则热场向X方向倾斜,导致X方向的两个测温元件(61)的输出温度差不为0,Y方向仍保持温差为0。若风从西南方向吹来,则X和Y方向都产生正的温差,上述温差大小与风速大小和角度相关,因此通过矢量合成,可以得到风速和风向的信息。
以及如图2所示,大风环境下,热场难以建立,因此通过上述热温差的方式计算风速和风向的精度急剧下降。但是,风压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此时感风平台在大风环境下有明显的横向移动,X和Y方向的四组电容对Ca,Cb的差(Ca-Cb)都发生了变化,从无风时候的0开始变正或负。若风沿X方向从左往右吹,则左边的电容差为负,右边的电容差为正;上下的两组电容差仍为0。这些电容差的大小和符号与风速和风向有关,同样经过矢量合成可以得到风速和风向的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超宽量程风速仪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热温差测风,在低风速下具有极高的精度;2)采用电容测风原理,可在高风速下精确测量风速风向数据;3)在中等风速下,两组测量原理获得风速可进行相互验证和校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精度;4)两组原理所获测风数据可以用于传感器的自检,实现传感器的好坏的自动判断;5)感风平台(2)的倒扣杯形设计可以有效阻挡灰尘和雨水等影响电容敏感元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7)

  1. 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感风平台(2)、弹性支撑柱(3)、隔热板(4)、加热元件(5)、四个测温元件(61)、四根刚性支撑柱(71)、四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和四个电极组;
    其中,底座(1)的上、下表面彼此平行,弹性支撑柱(3)的其中一端与底座(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弹性支撑柱(3)所在直线与底座(1)上表面相垂直;感风平台(2)的上、下表面彼此平行,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与下表面中心位置、在垂直于感风平台(2)上表面方向上的投影彼此相重合;弹性支撑柱(3)的另一端与感风平台(2)下表面的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弹性支撑柱(3)所在直线与感风平台(2)下表面相垂直;
    隔热板(4)内嵌设置于感风平台(2)的上表面,且隔热板(4)的上表面与感风平台(2)的上表面相平齐,以及隔热板(4)表面中心位置与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彼此相重合;感风平台(2)上表面、位于隔热板(4)正下方的位置设置凹陷区,且感风平台(2)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位于凹陷区内;加热元件(5)固定设置于隔热板(4)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四个测温元件(61)均位于凹陷区内,四个测温元件(61)围绕加热元件(5)、分别设置于隔热板(4)的下表面,且四个测温元件(61)围绕加热元件(5)呈正交对称分布;感风平台(2)下表面、围绕感风平台(2)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四个矩形凹槽,各矩形凹槽内底面所在平面均与感风平台(2)下表面所在平面相平行,矩形凹槽的内部结构为长方体,四个矩形凹槽敞开口中心位置围绕感风平台(2)下表面中心位置呈正交对称分布,隔热板(4)下表面中心位置到各矩形凹槽长边的距离所在直线、与隔热板(4)下表面中心位置到该矩形凹槽长边中点位置连线所在直线相重合;
    四个矩形凹槽与四个测温元件(61)彼此一一对应,以俯视感风平台(2)上表面方向的投影,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分别到各测温元件(61)的连线所在直线、分别与感风平台(2)上表面中心位置到对应矩形凹槽中心位置连线所在直线相重合;
    各个矩形凹槽、各根刚性支撑柱(71)、各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各个电极组四者彼此一一对应;各个电极组分别均包括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矩形平面上电极(91)长边的长度与矩形凹槽内底面长边的长度相适应,矩形凹槽内底面宽边的长度大于矩形平面上电极(91)宽边长度的两倍,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固定设置于对应矩形凹槽的内底面上,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彼此共面,各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的长边均与对应矩形凹槽内底面长边相平行,各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的宽边分别与对应矩形凹槽内底面上对应宽边相对接,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彼 此相对长边之间保持间隙;矩形平面下电极(81)的长边长度短于矩形平面上电极(91)的长度,矩形平面下电极(81)的宽边长度大于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相对长边之间的间隙间距;各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分别位于对应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之间间隙的正下方,矩形平面下电极(81)所在平面与对应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所在平面相平行,矩形平面下电极(81)所在平面与对应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所在平面之间保持预设间距间隙,且矩形平面下电极(81)长边与对应电极组中矩形平面上电极(91)长边相平行;各根刚性支撑柱(71)的其中一端与对应矩形平面下电极(81)下表面中心位置相固定连接,且各根刚性支撑柱(71)所在直线分别与对应矩形平面下电极(81)所在面相垂直,各根刚性支撑柱(71)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上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4)为低热导率薄层绝缘材料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4)为薄型氧化铝陶瓷片。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感风平台(2)下表面边缘一周设置的闭环围边(10),且闭环围边(10)向着所述底座(1)方向凸起。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感风平台(2)为圆柱体形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柱(3)为中空圆柱形结构。
  7. 一种针对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采用塑料开模方式,完成底座(1)和感风平台(2)的加工,其中感风平台(2)下表面各矩形凹槽内分别预先埋入对应电极组;
    步骤B.采用薄型氧化铝陶瓷片构成隔热板(4),在隔热板(4)背面溅射金属铂,并进行剥离光刻形成加热元件(5)和各个测温元件(61),然后再溅射金薄膜,采用剥离工艺形成焊盘,用于连接、并针对加热元件(5)和各个测温元件(61)进行通电、控制;
    步骤C.采用硅橡胶加工形成内部中空的弹性支撑柱(3),选取金属铜加工形成各块矩形平面下电极(81)、以及各根刚性支撑柱(71);
    步骤D.将弹性支撑柱(3)和感风平台(2)底部用环氧胶固定,将四根刚性支撑柱(71) 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座(1)上;
    步骤E.将隔热板(4)的焊盘采用导线焊接出来,连同各电极组中两块矩形平面上电极(91)的电极,引线穿过弹性支撑柱(3)的中空区域至到底座(1)内部的电路板上;弹性支撑柱(3)的下部和底座(1)采用环氧胶固定。
PCT/CN2019/078737 2018-06-21 2019-03-19 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及制造方法 WO2019242346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45381.7A CN109164270B (zh) 2018-06-21 2018-06-21 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及制造方法
CN201810645381.7 2018-06-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42346A1 true WO2019242346A1 (zh) 2019-12-26

Family

ID=64897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9/078737 WO2019242346A1 (zh) 2018-06-21 2019-03-19 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4270B (zh)
WO (1) WO201924234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5082A (zh) * 2022-12-09 2023-01-0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变密度试验风速测量装置、方法及风洞试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4270B (zh) * 2018-06-21 2020-01-17 东南大学 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及制造方法
CN113933535B (zh) * 2021-09-28 2022-11-01 东南大学 一种二维双模式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84701B (zh) * 2021-09-28 2023-04-25 东南大学 一种提高测量范围和全量程精度的风速风向传感器
CN115508578A (zh) * 2022-10-20 2022-12-23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差分热敏电容的风速风向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3443A (zh) * 2011-06-03 2012-01-18 北京安良永信电器有限公司 超声波风向风速仪
CN202177636U (zh) * 2011-08-23 2012-03-28 浙江贝良风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冰冻风速传感器
CN102890162A (zh) * 2011-07-18 2013-01-23 苏州亨佳德丰电子有限公司 风速仪
JP2014071106A (ja) * 2012-10-02 2014-04-21 Hitachi Metals Ltd 流速センサ
CN109164270A (zh) * 2018-06-21 2019-01-08 东南大学 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及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5923A (zh) * 1985-08-05 1987-02-18 空军油料研究所 手握式多功能数字转速计
NL1012577C1 (nl) * 1999-07-13 2001-01-16 Ingbureauir W Piggen Wi V O F Uitvoeringen en opstellingen van een capacitieve hoek- en krachtsensor.
KR100759325B1 (ko) * 2006-11-02 2007-09-17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미세 풍속 센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1614752B (zh) * 2008-06-25 2010-12-01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微型电容式风速传感器
CN101769936B (zh) * 2009-01-07 2011-12-21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拖动力原理和热线原理集成式微型风速传感器
CN103063867A (zh) * 2012-12-20 2013-04-24 东南大学 一种电容式风速风向传感器
CN103048487B (zh) * 2012-12-20 2014-06-11 东南大学 一种高灵敏度风速风向传感器
CN103424567A (zh) * 2013-09-02 2013-12-04 东南大学 一种电容式微机械风速风向传感器
CN104730283B (zh) * 2015-03-12 2017-06-2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三维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9387B (zh) * 2015-12-03 2019-12-03 东南大学 一种交流自加热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
CN105547371B (zh) * 2016-01-19 2018-05-08 东南大学 基于陶瓷封装的二维热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3443A (zh) * 2011-06-03 2012-01-18 北京安良永信电器有限公司 超声波风向风速仪
CN102890162A (zh) * 2011-07-18 2013-01-23 苏州亨佳德丰电子有限公司 风速仪
CN202177636U (zh) * 2011-08-23 2012-03-28 浙江贝良风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冰冻风速传感器
JP2014071106A (ja) * 2012-10-02 2014-04-21 Hitachi Metals Ltd 流速センサ
CN109164270A (zh) * 2018-06-21 2019-01-08 东南大学 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及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5082A (zh) * 2022-12-09 2023-01-0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变密度试验风速测量装置、方法及风洞试验方法
CN115575082B (zh) * 2022-12-09 2023-03-10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变密度试验风速测量装置、方法及风洞试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4270B (zh) 2020-01-17
CN109164270A (zh) 2019-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242346A1 (zh) 一种超宽量程风速仪及制造方法
CN104730283B (zh) 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三维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20021C (zh) 基于聚合物材料的单片集成温度、湿度、压力传感器芯片
CN109001486B (zh) 一种宽量程风速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US7808365B2 (en) Pressure sensor
CN102288354B (zh) 压敏电阻式压力传感器
CN103344377A (zh) 一种微电子机械系统的电容式气压传感器
CN203365045U (zh) 一种微电子机械系统的电容式气压传感器
ITMI20120456A1 (it) Sensore di pressione ceramico e relativo metodo di produzione, e trasduttore che incorpora un sensore di pressione ceramico
CN103063867A (zh) 一种电容式风速风向传感器
CN106768050B (zh) 一种单芯片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
CN109188015B (zh) 一种高灵敏硅二维风速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81189A (zh) 基于巨压阻特性的硅纳米线压力传感器及其封装结构
CN205192667U (zh) 基于巨压阻特性的硅纳米线压力传感器及其封装结构
CN103837290A (zh) 高精度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CN102519351A (zh) 电子封装制品翘曲的测量方法
CN113884701A (zh) 一种提高测量范围和全量程精度的风速风向传感器
CN104990663B (zh) 一种接触式平行板差动三维力压力传感器
CN204128607U (zh) 一种热膜式流量传感芯片
JPH07174652A (ja) 半導体圧力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圧力検出方法
CN209894749U (zh) 一种双电容式温湿度传感器
TWI664396B (zh) 熱型氣壓高度計
JP4893370B2 (ja) 熱式質量流量計
KR102021949B1 (ko) 세라믹 압력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516277Y2 (ja) セ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982302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982302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32PN Ep: public notification in the ep bulletin as address of the adressee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ee format text: NOTING OF LOSS OF RIGHTS PURSUANT TO RULE 112(1) EPC (EPO FORM 1205A DATED 28.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