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3135212A1 - 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接收、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接收、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3135212A1
WO2013135212A1 PCT/CN2013/072828 CN2013072828W WO2013135212A1 WO 2013135212 A1 WO2013135212 A1 WO 2013135212A1 CN 2013072828 W CN2013072828 W CN 2013072828W WO 2013135212 A1 WO2013135212 A1 WO 2013135212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subframe
timing reference
cells
pair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28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徐文颖
马雪利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137608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2819338B1/en
Priority to JP2014561280A priority patent/JP6148691B2/ja
Priority to KR1020147027822A priority patent/KR20140131995A/ko
Publication of WO2013135212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3135212A1/zh
Priority to US14/487,525 priority patent/US9788290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Definitions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 the HARQ-ACK information may be ACK/NACK.
  • /DTX information where ACK indicates that the UE correctly received the data signal, NACK indicates that the UE failed to correctly receive the data signal, DTX indicates that the UE does not detect the data or the cell is in the deactivated state, etc., which is the key used in HSDPA
  • 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Timing reference information includes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 Timing reference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 the management node determines that the advanced cell is a timing reference cell, and the lag cell is a paired cell.
  • th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the timing reference information further includes:
  • the subframe pairing relationship includes:
  • one of the two cells is a timing reference cell; receiving a paired subframe of the two cells, and after receiving the subframe in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after a predetermined time
  •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is fed back to the slot length, and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i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that simultaneously performs joint feedback on the paired subframes in the two cells.
  • the determining, according to a scheduling period of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 of the advanced cell, determining that one of the advanced cell and the late cell is a timing reference cell, and another For paired cells specifically include:
  • the scheduling period of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 of the advanced cell is 6 subframe duration, determining that the advanced cell is a timing reference cell, and the lag cell is a paired cell.
  • the timing reference determining unit specifically includes:
  • the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further includes:
  • the receiving information feedback module is configured to feed back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after receiving the subframe in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and the predetermined time slot length, where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is a simultaneou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for joint feedback of two subframes that are pair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 two cells.
  • the cell relationship determining module is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ccording to a time context of two subframes that are paired in the two cells, a lead cell in the two cells. And lag cells.
  • the first determining unit is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that the advanced cell is a timing reference cell, and the stagnation cell is a paired cell, if the scheduling period of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 of the advanced cell is 6 subframe duration.
  • the mobile terminal further includes:
  • the mobile terminal further includes:
  • the subframe pairing relationship includes:
  • FIG. 1 is a timing diagram of three channels introduced by HSDPA in a HARQ process scheduling process
  • 2A is a partial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multiple cells
  •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es an RNC, a first base station Node B1 and a second base station Node B2 that belong to the RNC, and a first cell belonging to the Node B1 and a second cell belonging to the Node B2.
  • the first cell may be a serving cell
  • the second cell may be a secondary serving cell.
  • the working frequency/carrier of the first cell and the second cell may be the same or may be different.
  • Step 404 Determine, according to a scheduling period of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 of the advanced cell, that one of the advanced cell and the late cell is a timing reference cell, and the other is a paired cell.
  • Step 503 The management node determines, according to the access time difference information and the subframe pairing relationship, a time-relationship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ubframes that are pair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 two cells.
  • T3 slo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bframe of the HS-PDSCH chann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bframe in the HS-SCCH channel
  • the timing method provided by the third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determine that one of the cells is a timing reference cell in two cells with different downlink channel timings, and the HARQ-ACK information is fed back based on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 the method solves the timing problem that the UE uses the same HS-DPCCH to jointly feed back two HARQ-ACK information of the serving cell and the secondary serving cell, and combines the processing time of the UE and the Node B to which the matched cell belongs, or
  • the extended technical means enables the UE and the Node B to have enough time to process their own work (for example, the Node B needs at least 4.5 time slots to process its own work), so that the UE can be timed on two downlink channels.
  • the management node 610 is configured to send timing reference information to the mobile terminal 630, which is typically an RNC.
  • the management node 610 can specifically include an access time acquisition module 612, a timing reference determination module 614, and a timing reference transmission module 616.
  • the timing reference determination unit 740 may include a scheduling period acquisition sub-unit 742, a first determination sub-unit 744, and a second determination sub-unit 746.
  • the scheduling period obtaining sub-unit 742 is configured to acquire a scheduling period of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 of the advanced cell, where the scheduling period is one of a duration of 6 subframes, a duration of 7 subframes, and a duration of 8 subframes; the first determining subunit 744 If the scheduling period of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 of the advanced cell is 6 subframe duration, determining that the advanced cell is a timing reference cell, the lag cell is a paired cell; and the second determining subunit 746 is configured to automatically mix the advanced cell
  • the scheduling period of the retransmission request process is 7 subframe duration or 8 subframe duration, and then the lag cell is determined to be a timing reference cell, and the advanced cell is a paired cell.
  • the reference information parsing module 632 is configured to learn, according to the timing reference information, one of the two cells as a timing reference cell. In the implementation environment shown in FIG. 6B, the reference information parsing module 632 can learn that the cell to which the HS-SCCH1 channel belongs is a timing reference cell, and the cell to which the HS-SCCH2 channel belongs is a paired cell.
  • the paired subframe receiving module 634 also receives the first subframe 622 of the HS-SCCH2 channel in the paired cell, and then receives the first one of the HS-PDSCH2 channels in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after 2 slots. Subframe 624, at this time, the paired subframe receiving module 634 can demodulate and decode the first subframe 624 in the HS-PDSCH2 channel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signal carried by the first subframe 622 in the HS-SCCH2 channel. Waiting for work.
  • the receiving information feedback module 636 is configured to feed back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when the predetermined time slot length is received after receiving the subframe in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and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is in the two cells simultaneously.
  • the paired subframe performs joint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for joint feedback.
  • the predetermined time slot length may be a default value or may be a value known from the feedback tim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management node.
  • the management node may further include a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sending module (not specifically shown), and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sending module is configured to send feedback tim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o the mobile terminal, and feedback tim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t is used to indicate a predetermined time slot length, and the predetermined time slot length ranges from [7.5 time slots - 1.5 time slots, 7.5 time slots + 1.5 time slots].
  •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feedback module 636 should feed back HARQ-ACK information at a time when the first subframe 614 in the HS-PDSCH1 channel is received and a predetermined time slot length is passed, the predetermined time slot length being approximately 7.5. Gap, floating up and down in 1.5 slots.
  • the HARQ-ACK information is HARQ-ACK information that jointly encodes the reception condition of the subframe 614 in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and the paired subframe 624 of the paired cell, and generally occupies one slot length, that is, 632 shown in the figure.
  • the subframe pairing relationship may include: a system frame number and a subframe number to which the first subframe 612 belongs, an offset between a system frame number to which the second subframe 622 belongs, and a system frame number to which the first subframe 612 belongs, The offset between the subframe number to which the second subframe 622 belongs and the subframe number to which the first subframe 612 belongs.
  • the first subframe is usually a subframe in which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is in the HS-SCCH channel, or a subframe in the HS-SCCH channel in the primary serving cell.
  • the scheduling period of the HARQ process of the advanced cell and the scheduling period of the HARQ process of the lag cell are both 7 subframe durations, and the delay between the paired subframes is 1.5 slots.
  • the process of determining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is done by the mobile terminal.
  • the mobile terminal can be used in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shown in Fig. 2A or Fig. 2B.
  •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can include two cells with different downlink channel timings, and both cells use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 the mobile terminal can include a cell relationship determination module 820, a timing reference determination module 840, and a receive information feedback module 860.
  • the first subframe 812 of the HS-SCCH1 channel is used to carry the control signal for decoding the first subframe 814 of the HS-PDSCH1 channel, so it is sent by 2 slots; similarly, HS- The first subframe 822 of the SCCH2 channel is used to carry the control signal for decoding the first subframe 824 in the HS-PDSCH2 channel, so it is also transmitted in 2 slots.
  • the first subframe 812 of the HS-SCCH1 channel and the first subframe 822 of the HS-SCCH2 channel are mutually paired subframes, and the first subframe 812 and the HS-SCCH2 channel of the HS-SCCH1 channel
  • the first subframe 822 has 1.5 slots.
  • the timing reference determining module 840 is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ccording to a scheduling period of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 of the advanced cell, one of the leading cell and the late cell as a timing reference cell, and the other is a paired cell.
  • the timing reference determining module 840 may specifically include a scheduling period obtaining unit 842, a first determining subunit 844, and a second determining subunit 846, as shown in FIG.
  • the scheduling period obtaining unit 842 is configured to acquire a scheduling period of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 of the advanced cell, where the scheduling period is one of a 6 subframe duration, a 7 subframe duration, and an 8 subframe duration; the first determining subunit 844 If the scheduling period of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 of the advanced cell is 6 subframe duration, determining that the advanced cell is a timing reference cell, the lag cell is a paired cell; and the second determining subunit 846 is configured to automatically mix the advanced cell
  • the scheduling period of the retransmission request process is 7 subframe duration or 8 subframe duration, and then the lag cell is determined to be a timing reference cell, and the advanced cell is a paired cell.
  • the scheduling period obtaining unit 842 can obtain the scheduling period of the HARQ process of the advanced cell as 7 subframe duration, and the second determining sub-unit 846 can determine that the lag cell is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and the advanced cell is the paired cell.
  • the UE itself may also determine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according to the timing reference determining method mentioned in the second embodiment.
  • the UE first receives the first subframe 812 of the HS-SCCH1 channel in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and then receives the HS-PDSCH1 channel in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after passing 2 slots.
  • the first subframe 814 at which time the UE can demodulate and decode the first subframe 814 in the HS-PDSCH1 channel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signal carried by the first subframe 812 in the HS-SCCH1 channel. .
  • the UE also receives the first subframe 822 of the HS-SCCH2 channel in the paired cell, and then receives the first subframe 824 of the HS-PDSCH2 channel in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after two slots.
  • the UE may perform demodulation and decoding on the first subframe 824 in the HS-PDSCH2 channel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signal carried by the first subframe 822 in the HS-SCCH2 channel.
  • the UE should then feed back the HARQ-ACK information at the time when the first subframe 814 in the HS-PDSCH1 channel is received and the predetermined time slot length has elapsed.
  • the predetermined time slot is approximately 7.5 slots and floats up and down at 1.5. Gap.
  • the HARQ-ACK information is HARQ-ACK information that jointly encodes the reception condition of the subframe 814 in the timing reference cell and the paired subframe 824 of the paired cell, and generally occupies one slot length, that is, 832 shown in the figure. That is, in order for the two cells to correctly receive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after receiving the subframe 814 and the subframe 824 which are mutually paired subframes, the UE has a period of time for demodulating and decoding the two subframes, and then The jointly encoded HARQ-ACK information characterizing whether the two subframes were successfully received must be fed back to the HS-DPCCH channel after the agreed predetermined time slot length (7.5 time slots).
  • the mobile terminal determines that the time before and after the two subframes that are pair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 two cells can be used in two ways. Therefore, in a specific embodiment, the mobile terminal may further include an access information obtaining module 902 and a first time relationship determining module 904, as shown in FIG.
  • the access information obtaining module 902 is configured to obtain the access time difference information of the two cells.
  • the first time relationship determining module 904 is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ccording to the access time difference information, a time-and-forth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ubframes that are paired in the two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接收、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属于通信领域。所述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方法包括:获取移动终端(UE)上报的接入时间差信息;根据所述接入时间差信息生成定时参考信息,所述定时参考信息中包括定时参考小区的标识信息;向所述UE发送所述定时参考信息。本发明通过在两个下行信道定时不同的小区中确定其中一个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以该定时参考小区为基准来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信息,解决了UE利用同一条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将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的两份HARQ-ACK信息进行联合反馈时所面临的定时问题。

Description

定时参考信息发送、 接收、 确定方法、 设备及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 2012 年 3 月 16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1210071448.3、 发明名称为"定时方法、 定时参考确定方法、 设备及系统" 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包括两个下行信道定时 不同的小区的通信系统中的定时参考信息发送、 接收、 确定方法、 设备及 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 下行传输是指由基站发送信号给用户设备的过程。 下行信号通常包括有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是一种基于分组的数据服务, 它可 以增强下行传输时的数据传输速率。 HSDPA技术可以应用于 WCDMA (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宽带码分多址) 系统中, 在 WCDMA系统中, 基站通常称之为 Node B ( Base station, B节点;), 用户设 备或者说移动终端通常称之为 UE ( user Equipment, 用户设备)。 通常一个 NodeB覆盖的范围内分割成 3或者 6扇区,每个扇区上提供至少一个小区。
为了实现 HSDPA的功能特性, HSDPA在物理层规范中引入了三种新 的信道: HS-PDSCH (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高速下行链路共 享物理信道)、 HS-SCCH ( High-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 高速共享控 制信道) 和 HS-DPCCH ( Uplink High-Spe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 简单来讲, 一方面, 小区利用 HS-PDSCH信道来向 UE发送下行信号中的数据信号, 同时利用 HS-SCCH 信道来向 UE发送下行信号中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以用于数据信号的 解调和译码等用途; 另一方面, UE在接收到数据信号后, 根据控制信号对 相应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和译码等处理, 然后利用 HS-DPCCH信道向小区反 馈表征接收情况的 HARQ-ACK 信息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HARQ-ACK 信息可以是 ACK/NACK/DTX信息, 其中, ACK表征 UE正确接收了数据信号, NACK 表征 UE未能正确接收数据信号, DTX表征 UE没有检测到数据或者小区 处于去激活状态等, 此过程也即 HSDPA 中釆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HARQ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
但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提高下行传输时的数据传输速率, 现有技术中 还希望引入多载波 /多小区技术和多流传输技术。 多载波 /多小区技术引入了 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的概念,使得一个 UE可以同时釆用两个(本文以 两个小区为例)或以上的小区提供的两条 HSDPA来协同传输下行信号, 进 一步地增强下行传输时的数据传输速率。 同时, UE可以利用服务小区提供 的一条 HS-DPCCH信道向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两者同时在一个时隙内 进行 HARQ-ACK信息的联合反馈。 多流传输技术则可以看做是多载波 /多 小区技术的扩展, 最大的区别在于多载波 /多小区技术需要服务小区和辅助 服务小区具有相同的覆盖和相同的下行信道定时关系, 而多流传输技术不 需要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具有相同的下行信道定时关系。 多流传输技 术也称 Multiflow Transmission , 简称 MF-Tx。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 于多流传输技术不需要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具有相同的下行信道定时 关系, 而 UE需要利用同一条 HS-DPCCH将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的两 份 HARQ-ACK信息联合编码在同一时隙内进行反馈,如果希望釆用多流传 输技术, 那么当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的下行信道定时不同时, 就会出 现定时问题, 比如出现 UE无法确认应该如何反馈相应的接收消息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具有不同的下行信道定时关系时,
UE无法确认应该如何接收下行数据和反馈相应的接收消息的情况, 本发明 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时参考信息发送、 接收、 确定方法、 设备及系统。 所 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方法, 用于包括两个下行信 道定时不同的小区的通信系统中, 所述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 接入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进行下行传输,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报的接入时间差信息;
根据所述接入时间差信息生成定时参考信息, 所述定时参考信息中包 括所述定时参考小区的标识信息;
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定时参考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接入时间差信 息产生定时参考信息, 具体包括:
才艮据所述接入时间差生成所述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
根据所述接入时间差信息和所述子帧配对关系确定所述两个小区中互 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
确定所述两个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 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根据所述定时参考小区的标识信息生成定时参考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确定所述两个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确定所述两 个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 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具体包 括: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则所述管理节点确定所述超前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所述滞后小区为配对 小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 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具体包 括: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7子帧时长 或 8子帧时长, 则所述管理节点确定所述滞后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所述 超前小区为配对小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五种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方法, 还包括:
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六种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子帧配对关系包括:
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或者, 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中, 所述第一 子帧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和所述第二子帧相对于所述第一子帧的系统帧 号偏置和子帧号偏置。
结合第一方面、 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反馈时间指示信息, 所述反馈时间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一预定时隙长度;
所述预定时隙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7.5时隙 -1.5时隙, 7.5时隙 +1.5时隙]。 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定时参考信息接收方法, 用于包括两个不同下 行信道定时关系的小区的通信系统中, 所述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 分组接入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进行下行传输, 所述方法, 包括: 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定时参考信息;
根据所述定时参考信息获知所述两个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接收所述两个小区的配对子帧, 并在接收到所述定时参考小区中的子 帧后, 又经过预定时隙长度时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所述混合 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为同时对所述两个小区中的配对子帧进行联合反馈 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接收所述两个小区的配 对子帧之前, 还包括:
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所述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
对应地, 所述接收所述两个小区的配对子帧之前, 具体包括: 根据接收的所述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接收所述两个小区的配对子 帧。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 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定时参考信息接收方法, 还包括:
接收并解析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反馈时间指示信息以获得所述预定时 隙长度; 所述预定时隙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7.5时隙 -1.5时隙, 7.5时隙 +1.5时隙]。 第三方面, 提供了一种定时参考信息确定方法, 用于包括两个下行信 道定时不同的小区的通信系统中, 所述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 接入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进行下行传输, 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确定所述两 个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 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 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 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具体包括: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则确定所述超前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所述滞后小区为配对小区。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 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 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具体包括: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7子帧时长 或 8子帧时长, 则确定所述滞后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所述超前小区为配 对小区。
第四方面, 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 用于包括两个下行信道定时 不同的小区的通信系统中, 所述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中 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进行下行传输,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包括; 接入时间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报的接入时间差信息; 定时参考确定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接入时间差信息生成定时参考信息, 所述定时参考信息中包括所述定时参考小区的标识信息;
定时参考发送模块, 用于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定时参考信息。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定时参考确定模块, 具 体包括:
配对关系生成单元、 时间关系确定单元、 小区关系确定单元、 定时参 考确定单元和参考信息生成单元;
所述配对关系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入时间差生成所述两个小区 的子帧配对关系;
所述时间关系确定单元, 根据所述接入时间差信息和所述子帧配对关 系确定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
所述小区关系确定单元, 确定所述两个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所述定时参考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 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所述参考信息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定时参考小区的标识信息生成 定时参考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小区关系确定单元, 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 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确定所述两个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定时参考确定单元, 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确定子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 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则确定所述超前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所述 滞后小区为配对小区。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定时参考确定单元, 具体包括:
第二确定子单元;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所述第二确定子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 程的调度周期为 7子帧时长或 8子帧时长, 则确定所述滞后小区为定时参 考小区, 所述超前小区为配对小区。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五种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 还包括:
配对关系发送模块, 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两个小区的子帧配 对关系。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六种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 还包括:
指示信息发送模块, 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反馈时间指示信息, 所 述反馈时间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预定时隙长度;
所述预定时隙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7.5时隙 -1.5时隙, 7.5时隙 +1.5时隙]。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七种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配对关系生成单元生成的子帧配对关系包括: 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或者, 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中, 所述第一 子帧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和所述第二子帧相对于所述第一子帧的系统帧 号偏置和子帧号偏置; 第五方面, 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用于包括两个不同下行信道定时关 系的小区的通信系统中, 所述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中的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进行下行传输,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参考信息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定时参考信息;
参考信息解析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定时参考信息获知所述两个小区中 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配对子帧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两个小区的配对子帧;
接收信息反馈模块, 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定时参考小区中的子帧后, 又 经过预定时隙长度时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所述混合自动重传 请求确认信息为同时对所述两个小区中的配对子帧进行联合反馈的混合自 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配对关系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 对应地, 所述配对子帧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配对关系接收模 块接收的所述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接收所述两个小区的配对子帧。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二种可能 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指示信息解析模块, 用于接收并解析反馈时间指示信息以获得所述预 定时隙长度;
所述预定时隙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7.5时隙 -1.5时隙, 7.5时隙 +1.5时隙]。 第六方面, 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用于包括两个不同下行信道定时关 系的小区的通信系统中, 所述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中的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进行下行传输,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小区关系确定模块, 用于确定所述两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定时参考确定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 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 一个为配对小区;
接收信息反馈模块, 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定时参考小区中的子帧后, 又 经过预定时隙长度时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所述混合自动重传 请求确认信息为同时对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进行联合反馈 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小区关系确定模块, 具 体用于根据所述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确定所述两 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定时参考确定模块, 具 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 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则确定所述超前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所述滞 后小区为配对小区。
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定时参考确定模块, 具 体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 的调度周期为 7子帧时长或 8子帧时长, 则确定所述滞后小区为定时参考 小区, 所述超前小区为配对小区。
结合第六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 式,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接入信息获取模块和第一时间关系确定模块;
所述接入信息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两小区的接入时间差信息; 所述第一时间关系确定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接入时间差信息来确定所 述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
结合第六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 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配对关系接收模块、 接收时间获取模块和第二时间关系确定模块; 所述配对关系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两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 所述接收时间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两小区的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 各自的接收时间;
所述第二时间关系确定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子帧配对关系和所述接收 时间来确定所述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子帧配对关系包括:
所述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或者, 所述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中, 所述第一子 帧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和所述第二子帧相对于所述第一子帧的系统帧号 偏置和子帧号偏置。
第七方面, 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 包括有如上述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 面的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任一所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 和如上述第五方面 或者第五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两个下行信道定时不同的小区中确定其中一个小区为定时参考 小区, 以该定时参考小区为基准来反馈 HARQ-ACK信息的技术手段,解决 了 UE 利用同一条 HS-DPCCH 将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的两份 HARQ-ACK信息进行联合反馈时所面临的定时问题,结合对 UE侧和 Node B侧的处理时间进行压缩或扩展的技术手段,达到了使 UE可以在两个下行 信道定时不同的小区中使用多流传输技术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是 HSDPA引入的三种信道在一次 HARQ进程调度过程中的定时 关系图;
图 2 A是一种包含多小区的通信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 2B是另一种包含多小区的通信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定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定时参考确定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 5A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定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 5B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定时方法在实施时的相关定时关系图; 图 6A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图 6B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系统在实施时的相关定时关系图; 图 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定时参考确定模块的结构方框图; 图 8A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 9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方框图;
图 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 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便于描述, 首先请参考图 1 , 其示出了 HSDPA技术引入的三种信 道在一次 HARQ进程调度过程中的定时关系图。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 在本 图中, 2560码片为 1时隙, 3个时隙为 1个子帧, 5个子帧为 1个无线帧, 1个子帧的时间间隔为 1个传输时间间隔(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简称 TTI ) ,一个小区对一个 UE在 1个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 1或 2个数据块(在 多输入多输出双流传输时, 传输 2个数据块)。 当基站需要向 UE传输下行 信号时, 可以将该下行信号分为多个数据块, 假设图中所示为传输其中 1 个数据块时的情形。 其中, HS-SCCH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为包含该数据块 的有关解调、 译码等信令的控制信号; HS-DPCCH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中 包含该数据块的实际数据信号。为了 UE能够率先获得控制信号以便对数据 信号进行处理, 相关协议规定 HS-SCCH信道中的子帧要在 HS-PDSCH信 道中的相应子帧之前 2个时隙时发送,这样 UE可以先获得控制信号, 然后 在获得数据信号时就可以根据已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进行相应的解调和译码 等工作。 UE完成该数据信号的整个处理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为此 UE通 常在接收到 HS-PDSCH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后的大约 7.5时隙时(图中 T1 时刻)利用 HS-DPCCH信道向 Node B反馈 HARQ-ACK信息和 CQI信息, 其中 HARQ-ACK信息占用一个时隙长度, CQI (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信道质量指示)占据 2个时隙长度, 然后小区根据 UE反馈的信息开始调度 下一个数据块的传输。 具体地讲, 整个 HARQ进程调度的调度周期通常为 6个子帧的长度, 也即是说, 小区在发送某一个进程的一个数据块后, 通常 在 6个子帧对应的时间后发送该进程的下一个数据块。 所以, 可以推算出, Node B在接收到 HARQ-ACK信息后, 需要在(调度周期所占时隙-控制信 号提前时隙 -数据信号所占时隙 -UE处理时间 -ACK信息所占时隙) =6个子 帧 *3个时隙- 2个时隙-一个子帧 *3个时隙 -7.5个时隙 -1个时隙 =4.5时隙内 准备好下一个数据块的发送, 也即图中 T2时刻开始发送下一个数据块。
请继续参考图 2A, 其示出了一种包含多小区的通信系统的局部结构示 意图。 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 RNC (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无线网络控制 器)、 一个 Node B和同属于该 Node B下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 第一小区 可以是服务小区, 第二小区可以是辅助服务小区。 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 工作频点 /载波可以是相同的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的。 UE可以同时利用第一小 区和第二小区提供的两条 HSDPA来协同传输数据,以增强下行传输时的传 输速率。
请继续参考图 2B, 其示出了一种包含多小区的通信系统的局部结构示 意图。 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 RNC、 同属于该 RNC下的第一基站 Node B1 和第二基站 Node B2, 还包括属于 Node B1下的第一小区和属于 Node B2 下的第二小区。 第一小区可以是服务小区, 第二小区可以是辅助服务小区。 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工作频点 /载波可以是相同的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的。
UE可以同时利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提供的两条 HSDPA来协同传输数据, 以增强下行传输时的传输速率。
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在不同的实施例中, 也可能称之为主服务小 区 /辅服务小区、 主小区 /辅小区、 被辅助小区 /辅助小区等。 在多载波 /多小 区技术中, 服务小区上承载 HS-SCCH信道、 HS-PDSCH信道、 HS-DPCCH 信道、 CPICH信道(Common Pilot Channel, 公共导频信道)信道和其他专 用信道, 而辅助服务小区仅承载 HS-SCCH信道、 HS-PDSCH信道用于 HSDPA数据传输和 CPICH信道用于信道估计和测量等。 UE在使用服务小 区和辅助服务小区的两条 HS-PDSCH信道协同传输数据信号时, 都釆用服 务小区中的一条 HS-DPCCH信道来反馈接收情况。 当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 小区的下行信道定时相同时,只需要 UE将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中配对 子帧的 HARQ-ACK信息联合编码在同一个时隙内,然后利用服务小区中的 HS-DPCCH信道来反馈即可, 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可以同时解析服务 小区中的 HS-DPCCH信道中的同一个 HARQ-ACK信息来获取到各自需要 的反馈信息。 而如果釆用多流传输技术时, 也即如果在服务小区和辅助服 务小区的下行信道定时关系不相同时, 可以釆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时 方法及定时反馈方法来解决下行信道定时不同而导致的定时问题。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 3 , 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定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该定时方法可以用于图 2A或图 2B所示的通信系统中, 该通信系统可以包 括两个下行信道定时不同的小区, 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 进行下行传输。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易于思及的是, 该定时方法也 可以用于双载波双小区和双载波四小区等场景。 该定时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 302, 由管理节点向移动终端发送定时参考信息;
管理节点可以是 RNC, 在下行数据发送前, 管理节点可以向 UE发送 定时参考信息, 该定时参考信息通常包括前述两个小区中的作为定时参考 小区的标识信息, 该标识信息可以是小区序号, 小区序号是非负整数。
步骤 304,移动终端根据定时参考信息获知两个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 考小区;
UE 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定时参考信息来获知两个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 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比如, 定时参考信息中的标识信息为服务 小区的小区序号,则 UE可以知道服务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辅助服务小区 为配对小区。
步骤 306, 移动终端接收两个小区的配对子帧, 并在接收到定时参考小 区中的子帧后, 又经过预定时隙长度时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为同时对两个小区中的配对子帧进行联合反馈 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UE可以接收两个小区通过下行信道发送的配对子帧, 也即下行信号。 在 UE同时使用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的两条 HS-PDSCH信道协同传输 下行信号时, 在服务小区的 HS-PDSCH信道中传输的一个子帧会和辅助服 务小区的 HS-PDSCH信道中传输的另一个子帧互为配对子帧的关系。 如果 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的下行定时相同, 这两个子帧应当同时发送到 UE 侧, 如果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的下行定时不相同, 则这两个子帧一般 不会同时发送到 UE侧, 也即一个子帧会先发送到 UE侧, 而另一个配对子 帧会在一段时延后发送到 UE侧。 UE需要在接收到定时参考小区中的子帧 后, 又经过预定时隙长度时反馈 HARQ-ACK信息, 该 HARQ-ACK信息为 同时对两个小区中的配对子帧进行联合反馈的 HARQ-ACK信息。
综上所述, 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定时方法通过在两个下行信道定时不同 的小区中确定其中一个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以该定时参考小区为基准来 反馈 HARQ-ACK信息的技术手段, 解决了 UE利用同一条 HS-DPCCH将 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的两份 HARQ-ACK信息进行联合反馈时所面临 的定时问题, 结合对 UE侧和 Node B侧的处理时间进行压缩或扩展的技术 手段,达到了使 UE可以在两个下行信道定时不同的小区中使用多流传输技 术的效果。 实施例二
为了从两个小区中确定其中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请参考图 4, 其示出 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定时参考确定方法, 该定时参考确定方法可 以用于图 2A或图 2B所示的通信系统中, 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两个下行信 道定时不同的小区, 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进行下行传输。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易于思及的是, 该定时参考确定方法也可以用 于双载波双小区和双载波四小区等场景。 该定时参考确定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 402 ,才艮据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确定两 个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在 UE同时使用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的两条 HS-PDSCH信道协同 传输数据信号时, 在服务小区的 HS-PDSCH信道中传输的一个子帧会和辅 助服务小区的 HS-PDSCH信道中传输的另一个子帧互为配对子帧的关系。 根据这两个子帧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可以将时间上靠前的子帧所处的小 区定义为超前小区, 而时间上靠后的子帧所处的小区定义为滞后小区。
步骤 404,根据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超 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可以理解为, 小区在 HS-PDSCH信道中传输某 进程的数据信号的一个子帧开始, 到继续传输该进程的数据信号的下一个 子帧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长。 一般来讲,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可以是 6子 帧时长、 7子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任一个, 每个小区所釆用的 HARQ 进程的调度周期通常是固定的 (除非 RNC进行重新配置), 超前小区和滞 后小区釆用的 HARQ 进程的调度周期可以是不同的。 根据超前小区的 HARQ 进程的调度周期可以确定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 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在确定时, 可以根据预先定义的策略来选择, 该预先定义的策略可以是: 如果超前小区的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 帧时长, 则确定超前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滞后小区为配对小区; 如果超 前小区的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7子帧时长或 8子帧时长, 则确定滞后 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超前小区为配对小区。 该预先定义的策略主要是为 了在后续对 UE侧和 Node B侧的处理时间进行压缩时 ,保证 UE侧和 Node B侧能够具有足够的处理时间来完成自身的工作。
综上所述,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定时参考确定方法可以从两个小区中合 理的确定其中一个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并且利用本定时参考确定方法确 定定时参考小区后, 可以在后续对 UE侧和 Node B侧的处理时间进行压缩 时, 保证 UE侧和 Node B侧能够具有足够的处理时间来完成自身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定时参考确定方法可以由诸如 RNC的管理节点来完 成, 也可以由 UE自身来完成, 通常通过管理节点来完成。 为了描述本发明 的各个方面,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环境以不同的实施例加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三
殳设在本实施例中, 具体的实施场景为: 两个小区的 HARQ进程的调 度周期均为 6子帧时长, 配对子帧之间的时延为 1.5时隙。确定定时参考小 区的过程由管理节点来完成。
请参考图 5A,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定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该定时方法可以用于图 2A或图 2B所示的通信系统中, 该通信系统可以包 括两个下行信道定时不同的小区, 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 进行下行传输。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易于思及的是, 该定时方法也 可以用于双载波双小区和双载波四小区等场景。 该定时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 501 , 管理节点获取移动终端上报的接入时间差信息;
接入时间差信息也即 SFN-SFN 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该信息是由 P-CCPCH ( Prim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 ,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 道) 的 SFN信息得到的。 UE可以观测到这个接入时间差, 并将其上报给 RNC。 该接入时间差的具体数值通常釆用码片级的单位来表征, 可以表征 两小区的定时偏差。
步骤 502, 管理节点根据接入时间差生成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 RNC可以根据 UE上报的接入时间差信息来产生两小区的子帧配对关 系。 由于需要釆用两个小区协同发送下行信号, 则两个小区分别发送给 UE 的子帧存在互相的配对关系。 具体地, 本文中的子帧配对关系的内容具体 可以是以下两种形式中的任一种: 第一种, 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 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第二种, 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 中, 第一子帧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和第二子帧相对于第一子帧的系统帧 号偏置和子帧号偏置。 这里的系统帧号偏置和子帧号偏置均为整数。 互为 配对的两个子帧可以是在 HS-SCCH信道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也可以是 在 HS-PDSCH信道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
步骤 503 ,管理节点根据接入时间差信息和子帧配对关系确定两个小区 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
RNC在确定子帧配对关系之后, 可以根据接入时间差信息和子帧配对 关系确定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 比如, 互为配对 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为其中一个子帧比另一子帧在时间上快 1.5 时 隙。 为了便于描述, 请结合参考图 5B, 其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各个信道间的 定时关系图。 假设 HS-SCCH1信道和 HS-PDSCH1信道同属于一个小区, 而 HS-SCCH2信道和 HS-PDSCH2信道同属于另一个小区, HS-DPCCH信 道则为这两个小区中的服务小区承载的上行反馈信道。 由前述可知, HS-SC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12用于承载解码 HS-PDSCH1信道中的第 一个子帧 514的控制信号, 所以要领先 2个时隙发送; 同理, HS-SCCH2 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22用于承载解码 HS-PDSCH2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24的控制信号, 所以也要领先 2个时隙发送。 RNC在确定子帧配对关系 后, 确定 HS-SC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12和 HS-SCCH2信道中的第一 个子帧 522互为配对子帧, 然后根据接入时间差信息可以知道 HS-SCCH1 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12和 HS-SCCH2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22快 1.5个 时隙。所以 RNC可以确定 HS-SC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12为超前子帧, HS-SCCH2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22为滞后子帧。
步骤 504 ,管理节点才艮据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 系确定两个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RNC确定 HS-SC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12为超前子帧, HS-SCCH2 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22为滞后子帧之后, 就可以确定 HS-SCCH1信道所 属小区为超前小区, 而 HS-SCCH2信道所属小区为滞后小区。 步骤 505,管理节点根据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 来确定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RNC可以获取到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的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在本 实施例中, RNC可以获取到超前小区的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 长, 故 RNC可以根据实施例二提供的定时参考确定方法确定超前小区为定 时参考小区, 滞后小区为配对小区。
步骤 506, 管理节点根据定时参考小区的标识信息生成定时参考信息; 该定时参考信息通常包括前述两个小区中的作为定时参考小区的标识 信息, 该标识信息可以是小区序号, 小区序号是非负整数。
步骤 507, 管理节点向移动终端发送子帧配对关系和定时参考信息;
RNC可以将子帧配对关系和定时参考信息在相同或者不同的时间都发 送给移动终端, 以便移动终端接收子帧。 优选地, RNC还可以在发送定时 参考信息同时向移动终端发送一反馈时间指示信息, 该反馈时间指示信息 用于指示一预定时隙长度。 该预定时隙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7.5 时隙 -1.5 时 隙, 7.5时隙 +1.5时隙]。
步骤 508,移动终端根据定时参考信息获知两个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 考小区;
UE可以在接收到定时参考信息后,获知 HS-SCCH1信道所属小区为定 时参考小区, 而 HS-SCCH2信道所属小区为配对小区。
步骤 509, 移动终端接收两个小区的配对子帧, 并在接收到定时参考小 区中的子帧后, 又经过预定时隙长度时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为同时对所述两个小区中的配对子帧进行联 合反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UE可以根据 RNC发送的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接收两个小区的配 对子帧。 具体地讲, UE在接收到定时参考小区中的子帧和另一小区中的配 对子帧之后,需要经过预定时隙长度时反馈 HARQ-ACK信息, HARQ-ACK 信息为同时对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进行联合反馈的 HARQ-ACK 信息。 该预定时隙长度可以是默认数值, 也可以是解析 RNC发送的反馈时 间指示信息而获知的数值。
结合图 5B可知, UE首先会接收到定时参考小区中的 HS-SCCH1信道 中的第一个子帧 512 , 然后经过 2 个时隙后接收到定时参考小区中的 HS-PDS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14, 此时 UE可以根据 HS-SCCH1信道 中的第一个子帧 512承载的控制信号来对 HS-PDS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14进行解调和译码等工作。 UE还会在相差 1.5时隙时接收到配对小区中 的 HS-SCCH2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22, 然后经过 2个时隙后接收到定时 参考小区中的 HS-PDSCH2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24, 此时 UE可以根据 HS-SCCH2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22承载的控制信号来对 HS-PDSCH2信道 中的第一个子帧 524进行解调和译码等工作。 在接收并处理完毕后, UE需 要在接收到 HS-PDS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514后且经过预定时隙长度时 的时刻反馈 HARQ-ACK信息。 该 HARQ-ACK信息为将定时参考小区中的 子帧 514和配对小区的配对子帧 524的接收情况联合编码后的 HARQ-ACK 信息, 通常占一个时隙长度, 即图中所示 532。 也就是说, 为了两小区能够 正确接收到反馈信息,UE在接收到互为配对子帧的子帧 514和子帧 524后, 有一段用来进行解调和译码这两个子帧的时间,然后必须在约定的 7.5时隙 后将表征该两个子帧是否接收成功的联合编码的 HARQ-ACK信息反馈到 HS-DPCCH信道。在这个过程中, UE对定时参考小区的子帧 514的处理时 间 Tlue为预定时隙长度, 也即大约 7.5时隙, 但是 UE对配对小区的子帧 524的处理时间 T2ue会被压缩为: 预定时隙长度 -|子帧 514与配对子帧 524 的时间差 | , 也即 6时隙。 而对于 Node B侧, 定时参考小区所属基站在接收 到 HARQ-ACK信息后, 需要对 UE反馈的 HARQ-ACK信息进行处理, 该 处理时间 Tlnode B将为:定时参考小区的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所占时隙 长度 -T3-Tlue=4.5时隙,然后定时参考小区开始启动下一次子帧的发送; 配 对小区所述基站在接收到 HARQ-ACK 信息后, 需要对 UE 反馈的 HARQ-ACK信息进行处理, 该处理时间 T2node B将被扩展为: 配对小区 的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所占时隙长度 -T3-T2ue =6时隙,然后配对小区开 始启动下一次子帧的发送。
其中, T3= |HS-PDSCH信道的子帧与 HS-SCCH信道中的对应子帧之 间的时隙差 |+ ( HS-PDSCH信道的子帧所占时隙长度) + ( HARQ-ACK信 息所占时隙长度 ) =2时隙 +3时隙 + 1时隙 =6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 两小区的配对子帧之间的时间差的可能范围是 [-1.5 时 隙, 1.5时隙 ] , 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 4叚设的 1.5时隙。 在其它实施例中 也是如此, 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定时方法可以通过在两个下行信道 定时不同的小区中确定其中一个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以该定时参考小区 为基准来反馈 HARQ-ACK 信息的技术手段, 解决了 UE 利用同一条 HS-DPCCH将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的两份 HARQ-ACK信息进行联合 反馈时所面临的定时问题, 结合对 UE和配对小区所属 Node B的处理时间 进行压缩或扩展的技术手段, 使 UE和 Node B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自身 的工作(比如 Node B至少需要有 4.5时隙的时间来处理自身的工作 ),达到 了使 UE 可以在两个下行信道定时不同的小区中正常使用多流传输技术的 效果。 实施例四
假设在本实施例中,超前小区的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7子帧时长, 滞后小区的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配对子帧之间的时延为 1.5时隙。 确定定时参考小区的过程由管理节点来完成。
请参考图 6A,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该通信系统可以是图 2A或图 2B所示的通信系统, 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两 个下行信道定时不同的小区, 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进行 下行传输。 该通信系统可以具体包括管理节点 610和移动终端 630。
管理节点 610用于向移动终端 630发送定时参考信息,该管理节点 610 通常是 RNC。 该管理节点 610可以具体包括接入时间获取模块 612、 定时 参考确定模块 614和定时参考发送模块 616。
接入时间获取模块 612用于获取移动终端 630上报的接入时间差信息。 定时参考确定模块 614用于根据接入时间差信息生成定时参考信息, 定时参考信息中包括定时参考小区的标识信息。 定时参考确定模块 614可 以包括配对关系生成单元 710、 时间关系确定单元 720、 小区关系确定单元 730、 定时参考确定单元 740和参考信息生成单元 750 , 如图 7所示。 配对 关系生成单元 710用于根据接入时间获取模块 612获取的接入时间差生成 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 时间关系确定单元 720根据接入时间差信息和 子帧配对关系确定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 小区 关系确定单元 730才艮据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确 定两个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定时参考确定单元 740用于根据超 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 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参考信息生成单元 750用于 根据定时参考小区的标识信息生成定时参考信息。
具体地讲, 定时参考确定单元 740可以包括调度周期获取子单元 742、 第一确定子单元 744和第二确定子单元 746。调度周期获取子单元 742用于 获取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 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 长、 7子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第一确定子单元 744用于如果超前 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则确定超前小区 为定时参考小区, 滞后小区为配对小区; 第二确定子单元 746用于如果超 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7子帧时长或 8子帧时长, 则确定滞后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超前小区为配对小区。 在具体如图 6B所 示实施环境中, 由于调度周期获取子单元 742获取到超前小区的 HARQ进 程的调度周期为 7子帧时长, 滞后小区的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 时长, 第二子确定单元 746可以确定滞后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超前小区 为配对小区。
定时参考发送模块 616用于向移动终端发送定时参考信息。 移动终端 630可以包括参考信息解析模块 632、 配对子帧接收模块 634 和接收信息反馈模块 636。
参考信息解析模块 632用于根据定时参考信息获知两个小区中的一个 为定时参考小区。 在具体如图 6B所示实施环境中, 参考信息解析模块 632 可以获知 HS-SCCH1信道所属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而 HS-SCCH2信道所 属小区为配对小区。
配对子帧接收模块 634用于接收两个小区的配对子帧。 配对子帧接收 模块 634首先会接收到定时参考小区中的 HS-SC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612, 然后经过 2个时隙后接收到定时参考小区中的 HS-PDSCH1信道中的 第一个子帧 614, 此时配对子帧接收模块 634可以根据 HS-SCCH1信道中 的第一个子帧 612承载的控制信号来对 HS-PDS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614进行解调和译码等工作。配对子帧接收模块 634还会接收到配对小区中 的 HS-SCCH2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622 , 然后经过 2个时隙后接收到定时 参考小区中的 HS-PDSCH2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624 , 此时配对子帧接收模 块 634可以根据 HS-SCCH2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622承载的控制信号来对 HS-PDSCH2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624进行解调和译码等工作。 具体地讲, 管理节点还可以包括配对关系发送模块(未具体示出 ), 配对关系发送模块 用于向移动终端 630发送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 移动终端可以对应包 括配对关系接收模块(未具体示出 ), 配对关系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配对关系 发送模块发送的子帧配对关系。 配对子帧接收模块 634 可以根据配对关系 发送模块发送的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接收两个小区的配对子帧。
接收信息反馈模块 636用于在接收到定时参考小区中的子帧后, 又经 过预定时隙长度时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确认信息为同时对两个小区中的配对子帧进行联合反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 求确认信息。 该预定时隙长度可以是默认数值, 也可以是根据管理节点发 送的反馈时间指示信息而获知的数值。 在管理节点发送的反馈时间指示信 息的实施例中,管理节点还可以优选包括指示信息发送模块(未具体示出), 指示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移动终端发送反馈时间指示信息, 反馈时间指示 信息用于指示预定时隙长度,该预定时隙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7.5时隙 -1.5时 隙, 7.5时隙 +1.5时隙]。
结合图 6B, 接收信息反馈模块 636应当在接收到 HS-PDSCH1信道中 的第一个子帧 614后且经过预定时隙长度时的时刻反馈 HARQ-ACK信息, 该预定时隙长度大约为 7.5时隙, 上下浮动在 1.5时隙。 该 HARQ-ACK信 息为将定时参考小区中的子帧 614和配对小区的配对子帧 624的接收情况 联合编码后的 HARQ-ACK信息, 通常占一个时隙长度, 即图中所示 632。 也就是说, 为了两小区能够正确接收到反馈信息, 配对子帧接收模块 634 在接收到互为配对子帧的子帧 614和子帧 624后, 有一段用来进行解调和 译码这两个子帧的时间, 然后接收信息反馈模块 636 必须在约定的预定时 隙长度 (7.5 时隙)后将表征该两个子帧是否接收成功的联合编码的 HARQ-ACK信息反馈到 HS-DPCCH信道。 在这个过程中, 配对子帧接收 模块 634对定时参考小区的子帧 614的处理时间 Tlue为预定时隙长度, 也 即大约 7.5时隙,但是配对子帧接收模块 634对配对小区的子帧 624的处理 时间 T2ue会被扩展为:预定时隙长度 +|子帧 614与配对子帧 624的时间差 | , 也即 9 时隙。 而对于 Node B 侧, 定时参考小区所属基站在接收到 HARQ-ACK信息后, 需要对接收信息反馈模块 636反馈的 HARQ-ACK信 息进行处理,该处理时间 Tlnode B将为: 定时参考小区的 HARQ进程的调 度周期所占时隙长度 -T3-Tlue=4.5时隙,然后定时参考小区开始启动下一次 子帧的发送; 配对小区所述基站在接收到 HARQ-ACK信息后, 需要对接收 信息反馈模块 636反馈的 HARQ-ACK信息进行处理,该处理时间 T2node B 将被压缩为: 配对小区的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所占时隙长度 -T3-T2ue =6 时隙, 然后配对小区开始启动下一次子帧的发送。
其中, T3= |HS-PDSCH信道的子帧与 HS-SCCH信道中的对应子帧之 间的时隙差 |+ ( HS-PDSCH信道的子帧所占时隙长度) + ( HARQ-ACK信 息所占时隙长度 ) =2时隙 +3时隙 + 1时隙 =6时隙。
综上所述,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系统可以通过在两个下行信道 定时不同的小区中确定其中一个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以该定时参考小区 为基准来反馈 HARQ-ACK 信息的技术手段, 解决了 UE 利用同一条 HS-DPCCH将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的两份 HARQ-ACK信息进行联合 反馈时所面临的定时问题, 结合对 UE和配对小区所属 Node B的处理时间 进行压缩或扩展的技术手段, 使 UE和 Node B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自身 的工作(比如 Node B至少需要有 4.5时隙的时间来处理自身的工作 ),达到 了使 UE 可以在两个下行信道定时不同的小区中正常使用多流传输技术的 效果。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UE接收到的 "子帧配对关系" 的具体内容可以 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 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比 如 HS-SCCH信道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是子帧 612和子帧 622, 那么子帧 配对关系可以包括: 子帧 612所属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和子帧 622所属系 统帧号和子帧号。
第二种形式: 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中, 第一子帧 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和第二子帧相对于第一子帧的系统帧号偏置和子帧 号偏置。比如 HS-SCCH信道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是第一子帧 612和第二 子帧 622, 那么子帧配对关系可以包括: 第一子帧 612所属系统帧号和子帧 号、 第二子帧 622所属系统帧号与第一子帧 612所属系统帧号之间的偏置、 第二子帧 622所属子帧号与第一子帧 612所属子帧号之间的偏置。 但是需 要说明的是, 第一子帧通常是定时参考小区在 HS-SCCH信道中的子帧, 或 者是主服务小区中在 HS-SCCH信道中的子帧。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系统在本文描述时, 仅以上 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 实际应用中, 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 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 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 模块, 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另外,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 信系统与实施例三所示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 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 法实施例, 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假设在本实施例中, 超前小区的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和滞后小区的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均为 7子帧时长, 配对子帧之间的时延为 1.5时隙。 确定定时参考小区的过程由移动终端来完成。 该移动终端可以用于图 2A或图 2B所示的通信系统中, 该通信系统可以包 括两个下行信道定时不同的小区, 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 进行下行传输。 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小区关系确定模块 820、 定时参考确定 模块 840和接收信息反馈模块 860。
小区关系确定模块 820用于根据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 前后关系确定两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请结合参考图 8B, 图 8B 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各个信道间的定时关系图。 假设 HS-SCCH1 信道和 HS-PDSCH1信道同属于一个小区, 而 HS-SCCH2信道和 HS-PDSCH2信道 同属于另一个小区, HS-DPCCH信道则为这两个小区中的服务小区承载的 上行反馈信道。 由前述可知, HS-SC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812用于承 载解码 HS-PDS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814的控制信号, 所以要领先 2 个时隙发送; 同理, HS-SCCH2 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822 用于承载解码 HS-PDSCH2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824的控制信号, 所以也要领先 2个时隙 发送。 HS-SC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812和 HS-SCCH2信道中的第一个 子帧 822互为配对子帧, HS-SC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812和 HS-SCCH2 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822 曼 1.5个时隙。所以小区关系确定模块 820可以确 定 HS-SC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812为滞后子帧, HS-SCCH2信道中的 第一个子帧 822 为超前子帧, 也即 HS-SCCH1 所述小区为滞后小区, HS-SCCH2为超前小区。
定时参考确定模块 840用于根据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 调度周期来确定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 配对小区。 定时参考确定模块 840可以具体包括调度周期获取单元 842、 第 一确定子单元 844和第二确定子单元 846, 如图 9所示。调度周期获取单元 842用于获取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该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第一确定子单元 844用于 如果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则确定 超前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滞后小区为配对小区; 第二确定子单元 846用 于如果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7子帧时长或 8子 帧时长, 则确定滞后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超前小区为配对小区。
以图 8B为例, 调度周期获取单元 842可以获取超前小区的 HARQ进 程的调度周期为 7子帧时长, 第二确定子单元 846就可以确定滞后小区为 定时参考小区, 超前小区为配对小区。
接收信息反馈模块 860用于在接收到定时参考小区中的子帧后, 又经 过预定时隙长度时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确认信息为同时对两个小区中的配对子帧进行联合反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 求确认信息。
具体地讲, UE自身也可以根据实施例二所提到的定时参考确定方法确 定出定时参考小区。 在实际的传输过程中, UE首先会接收到定时参考小区 中的 HS-SC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812, 然后经过 2个时隙后接收到定 时参考小区中的 HS-PDS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814, 此时 UE可以根据 HS-SC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812承载的控制信号来对 HS-PDSCH1信道 中的第一个子帧 814进行解调和译码等工作。 UE还会接收到配对小区中的 HS-SCCH2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822,然后经过 2个时隙后接收到定时参考 小区中的 HS-PDSCH2 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824 , 此时 UE 可以根据 HS-SCCH2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822承载的控制信号来对 HS-PDSCH2信道 中的第一个子帧 824 进行解调和译码等工作。 然后 UE 应当在接收到 HS-PDSCH1信道中的第一个子帧 814后且经过预定时隙长度时的时刻反馈 HARQ-ACK信息, 该预定时隙长度大约为 7.5时隙, 上下浮动在 1.5时隙。 该 HARQ-ACK信息为将定时参考小区中的子帧 814和配对小区的配对子帧 824的接收情况联合编码后的 HARQ-ACK信息, 通常占一个时隙长度, 即 图中所示 832。 也就是说, 为了两小区能够正确接收到反馈信息, UE在接 收到互为配对子帧的子帧 814和子帧 824后, 有一段用来进行解调和译码 这两个子帧的时间, 然后必须在约定的预定时隙长度 (7.5 时隙)后将表征该 两个子帧是否接收成功的联合编码的 HARQ-ACK信息反馈到 HS-DPCCH 信道。 在这个过程中, UE对定时参考小区的子帧 814的处理时间 Tlue为 预定时隙长度, 也即大约 7.5时隙, 但是 UE对配对小区的子帧 824的处理 时间 T2ue会被扩展为:预定时隙长度 +|子帧 814与配对子帧 824的时间差 | , 也即 9 时隙。 而对于 Node B 侧, 定时参考小区所属基站在接收到 HARQ-ACK信息后, 需要对 UE反馈的 HARQ-ACK信息进行处理, 该处 理时间 Tlnode B将为:定时参考小区的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所占时隙长 度 -T3-Tlue=7.5时隙,然后定时参考小区开始启动下一次子帧的发送; 配对 小区所述基站在接收到 HARQ-ACK信息后,需要对 UE反馈的 HARQ-ACK 信息进行处理, 该处理时间 T2node B将被压缩为: 配对小区的 HARQ进程 的调度周期所占时隙长度 -T3-T2ue =6时隙, 然后配对小区开始启动下一次 子帧的发送。
其中, T3= |HS-PDSCH信道的子帧与 HS-SCCH信道中的对应子帧之 间的时隙差 |+ ( HS-PDSCH信道的子帧所占时隙长度) + ( HARQ-ACK信 息所占时隙长度 ) =2时隙 +3时隙 + 1时隙 =6时隙。
优选地, 移动终端确定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 系可以釆用 2种方式。 所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 接入信息获取模块 902和第一时间关系确定模块 904, 如图 9所示。接入信 息获取模块 902用于获取两小区的接入时间差信息; 第一时间关系确定模 块 904用于根据接入时间差信息来确定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 间前后关系。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配对关系接收模块 1002、接收时间获取模块 1004和第二时间关系确定模块 1006。 配对关系接 收模块 1002用于接收两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 接收时间获取模块 1004用 于获取两小区的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各自的接收时间; 第二时间关系确定 模块 1006用于根据子帧配对关系和接收时间来确定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 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 定时不同的小区中确定其中一个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以该定时参考小区 为基准来反馈 HARQ-ACK 信息的技术手段, 解决了 UE 利用同一条 HS-DPCCH将服务小区和辅助服务小区的两份 HARQ-ACK信息进行联合 反馈时所面临的定时问题, 结合对 UE和配对小区所属 Node B的处理时间 进行压缩或扩展的技术手段, 使 UE和 Node B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自身 的工作(比如 Node B至少需要有 4.5时隙的时间来处理自身的工作;),达到 了使 UE 可以在两个下行信道定时不同的小区中正常使用多流传输技术的 效果。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对于超前小区中的 HARQ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8子 帧时长时的实施例, 可以根据上述方便实施例地联想到, 故本文不再累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 通过硬件来完成, 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 所述的程序可 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 储器, 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权利要求
1、 一种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方法, 用于包括两个下行信道定时不同的小 区的通信系统中, 所述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中的混合自 动重传请求进程进行下行传输,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报的接入时间差信息;
根据所述接入时间差信息生成定时参考信息, 所述定时参考信息中包 括所述定时参考小区的标识信息;
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定时参考信息。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根据所述接入时间差信息产生定时参考信息, 具体包括:
才艮据所述接入时间差生成所述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
根据所述接入时间差信息和所述子帧配对关系确定所述两个小区中互 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
确定所述两个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 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根据所述定时参考小区的标识信息生成定时参考信息。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确定所述两个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确定所述两 个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前小 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具体包括: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则所述管理节点确定所述超前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所述滞后小区为配对 小区。
5、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前小 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具体包括: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7子帧时长 或 8子帧时长, 则所述管理节点确定所述滞后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所述 超前小区为配对小区。
6、 根据权利要求 2至 5任一所述的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方法, 所述定时 参考信息发送方法, 还包括:
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
7、 根据权利要求 2至 5任一所述的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子帧配对关系包括:
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或者, 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中, 所述第一 子帧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和所述第二子帧相对于所述第一子帧的系统帧 号偏置和子帧号偏置。
8、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任一所述的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反馈时间指示信息, 所述反馈时间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一预定时隙长度;
所述预定时隙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7.5时隙 -1.5时隙, 7.5时隙 +1.5时隙]。
9、 一种定时参考信息接收方法, 用于包括两个不同下行信道定时关系 的小区的通信系统中, 所述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中的混 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进行下行传输,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 包括:
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定时参考信息;
根据所述定时参考信息获知所述两个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接收所述两个小区的配对子帧, 并在接收到所述定时参考小区中的子 帧后, 又经过预定时隙长度时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所述混合 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为同时对所述两个小区中的配对子帧进行联合反馈 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定时参考信息接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接收所述两个小区的配对子帧之前, 还包括:
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所述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
对应地, 所述接收所述两个小区的配对子帧之前, 具体包括: 根据接收的所述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接收所述两个小区的配对子 帧。
11、根据权利要求 9或 10所述的定时参考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时参考信息接收方法, 还包括:
接收并解析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反馈时间指示信息以获得所述预定时 隙长度;
所述预定时隙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7.5时隙 -1.5时隙, 7.5时隙 +1.5时隙]。
12、 一种定时参考信息确定方法, 用于包括两个下行信道定时不同的 小区的通信系统中, 所述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中的混合 自动重传请求进程进行下行传输,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确定所述两 个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 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定时参考信息确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前 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具体包括: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则确定所述超前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所述滞后小区为配对小区。
14、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定时参考信息确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前 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具体包括: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7子帧时长 或 8子帧时长, 则确定所述滞后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所述超前小区为配 对小区。
15、 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 用于包括两个下行信道定时不同的小区的 通信系统中, 所述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中的混合自动重 传请求进程进行下行传输,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包括;
接入时间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报的接入时间差信息; 定时参考确定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接入时间差信息生成定时参考信息, 所述定时参考信息中包括所述定时参考小区的标识信息;
定时参考发送模块, 用于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定时参考信息。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时 参考确定模块, 具体包括:
配对关系生成单元、 时间关系确定单元、 小区关系确定单元、 定时参 考确定单元和参考信息生成单元;
所述配对关系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入时间差生成所述两个小区 的子帧配对关系;
所述时间关系确定单元, 根据所述接入时间差信息和所述子帧配对关 系确定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
所述小区关系确定单元, 确定所述两个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所述定时参考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进程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 区, 另一个为配对小区;
所述参考信息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定时参考小区的标识信息生成 定时参考信息。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区 关系确定单元, 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 间前后关系确定所述两个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18、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时 参考确定单元, 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确定子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 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则确定所述超前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所述 滞后小区为配对小区。
19、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时 参考确定单元, 具体包括:
第二确定子单元;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所述第二确定子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 程的调度周期为 7子帧时长或 8子帧时长, 则确定所述滞后小区为定时参 考小区, 所述超前小区为配对小区。
20、 根据权利要求 16至 19任一所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 还包括:
配对关系发送模块, 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所述两个小区的子帧配 对关系
21、 根据权利要求 15至 19任一所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 还包括:
指示信息发送模块, 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反馈时间指示信息, 所 述反馈时间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预定时隙长度;
所述预定时隙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7.5时隙 -1.5时隙, 7.5时隙 +1.5时隙]。
22、 根据权利要求 16至 19任一所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对关系生成单元生成的子帧配对关系包括:
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或者, 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中, 所述第一 子帧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和所述第二子帧相对于所述第一子帧的系统帧 号偏置和子帧号偏置;
23、 一种移动终端, 用于包括两个不同下行信道定时关系的小区的通 信系统中, 所述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中的混合自动重传 请求进程进行下行传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参考信息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定时参考信息;
参考信息解析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定时参考信息获知所述两个小区中 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配对子帧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两个小区的配对子帧;
接收信息反馈模块, 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定时参考小区中的子帧后, 又 经过预定时隙长度时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所述混合自动重传 请求确认信息为同时对所述两个小区中的配对子帧进行联合反馈的混合自 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24、 根据权利要求 23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还 包括:
配对关系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 对应地, 所述配对子帧接收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配对关系接收模 块接收的所述两个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接收所述两个小区的配对子帧。
25、 根据权利要求 23或 24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 终端还包括:
指示信息解析模块, 用于接收并解析反馈时间指示信息以获得所述预 定时隙长度;
所述预定时隙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7.5时隙 -1.5时隙, 7.5时隙 +1.5时隙]。
26、 一种移动终端, 用于包括两个不同下行信道定时关系的小区的通 信系统中, 所述两个小区均釆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中的混合自动重传 请求进程进行下行传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小区关系确定模块, 用于确定所述两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定时参考确定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 的调度周期来确定所述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中的一个为定时参考小区, 另 一个为配对小区;
接收信息反馈模块, 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定时参考小区中的子帧后, 又 经过预定时隙长度时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所述混合自动重传 请求确认信息为同时对所述两个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进行联合反馈 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
27、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区关系确 定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 确定所述两小区中的超前小区和滞后小区。
28、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时参考确 定模块, 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 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则确定所述超前小区为定时参考小区, 所述滞 后小区为配对小区。
29、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时参考确 定模块, 具体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
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周期为 6子帧时长、 7子 帧时长和 8子帧时长中的一种;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如果所述超前小区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 的调度周期为 7子帧时长或 8子帧时长, 则确定所述滞后小区为定时参考 小区, 所述超前小区为配对小区。
30、 根据权利要求 26至 29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移动终端还包括:
接入信息获取模块和第一时间关系确定模块;
所述接入信息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两小区的接入时间差信息; 所述第一时间关系确定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接入时间差信息来确定所 述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
31、 根据权利要求 26至 29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移动终端还包括:
配对关系接收模块、 接收时间获取模块和第二时间关系确定模块; 所述配对关系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两小区的子帧配对关系; 所述接收时间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两小区的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 各自的接收时间;
所述第二时间关系确定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子帧配对关系和所述接收 时间来确定所述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时间前后关系。
32、 根据权利要求 31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帧配对关 系包括:
所述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两个子帧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或者, 所述两小区中互为配对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中, 所述第一子 帧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和所述第二子帧相对于所述第一子帧的系统帧号 偏置和子帧号偏置。
33、 一种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如上述权利要求 15至 22任 一所述的无线网络控制器, 和如上述权利要求 23至 25任一所述的移动终
PCT/CN2013/072828 2012-03-16 2013-03-18 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接收、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3135212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760872.5A EP2819338B1 (en) 2012-03-16 2013-03-18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receiving, and determining timing reference information
JP2014561280A JP6148691B2 (ja) 2012-03-16 2013-03-18 タイミング基準情報を送信、受信、及び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KR1020147027822A KR20140131995A (ko) 2012-03-16 2013-03-18 타이밍 기준 정보를 송신, 수신 및 결정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14/487,525 US9788290B2 (en) 2012-03-16 2014-09-16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ending, receiving, and determining timing reference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1448.3 2012-03-16
CN201210071448.3A CN103313378B (zh) 2012-03-16 2012-03-16 定时方法、定时参考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4/487,525 Continuation US9788290B2 (en) 2012-03-16 2014-09-16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ending, receiving, and determining timing reference inform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35212A1 true WO2013135212A1 (zh) 2013-09-19

Family

ID=49138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3/072828 WO2013135212A1 (zh) 2012-03-16 2013-03-18 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接收、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88290B2 (zh)
EP (1) EP2819338B1 (zh)
JP (1) JP6148691B2 (zh)
KR (1) KR20140131995A (zh)
CN (1) CN103313378B (zh)
WO (1) WO201313521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9800A (zh) * 2015-11-20 2017-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同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526A (zh) * 2012-05-10 2013-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边界确定方法、指示信息发送方法及其装置
CN103891348A (zh) 2012-09-29 2014-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媒体接入控制实体的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1801076B1 (ko) * 2013-10-16 2017-11-24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장치, 및 기기
WO2016053163A1 (en) * 2014-09-29 2016-04-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riving pcmax in dual connectivity
KR102326651B1 (ko) 2015-08-13 2021-11-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 개의 자원 요청을 처리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17031759A1 (zh) * 2015-08-27 2017-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同步信号周期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35867B (zh) * 2017-06-14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ES2959739T3 (es) 2017-08-09 2024-02-28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ario, estación base y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por radio
EP3667969A4 (en) 2017-08-09 2021-03-17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PROCESS
CN111262668B (zh) * 2018-12-12 2021-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CN115378555A (zh) * 2020-02-12 2022-11-22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arq-ack反馈时刻、位置的确定以及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5359A (zh) * 2005-05-02 2008-05-21 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 在定时冲突情形下为部分dpch实施下行链路代码管理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5265B2 (ja) * 2008-03-21 2013-01-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タイミング同期方法
CN102036364B (zh) * 2009-09-28 2014-04-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终端的上行信息发送定时方法、设备和系统
US8599763B2 (en) 2010-08-16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control in a multi-point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network
CN102118801B (zh) 2011-03-31 2013-07-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多载波聚合系统中的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0380761B (zh) * 2011-11-04 2022-12-23 苹果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确认定时的选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5359A (zh) * 2005-05-02 2008-05-21 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 在定时冲突情形下为部分dpch实施下行链路代码管理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Physical channels and mapping of transport channels onto physical channels (FDD) (Release 11)", 3GPPTS 25.211 V11.0.0 (2011-1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2 December 2011 (2011-12-22), XP050555012,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http://www.3gpp.org/ftp/Specs/html-info/25211.htm> *
INTERDIGITAL COMMUNICATIONS, LLC.: "Timing analysis of HS-DPCCH transmission for HSDPA MF-TX (RI-120792)",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8, 31 January 2012 (2012-01-31), XP050563136,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http://www.3gpp.org/ftn/tsgran/wglrll/TSGR168/Docs>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9800A (zh) * 2015-11-20 2017-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同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789800B (zh) * 2015-11-20 202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同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645664B2 (en) 2015-11-20 2020-05-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102744B2 (en) 2015-11-20 2021-08-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cross-reference to related appl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09972A1 (en) 2015-01-08
EP2819338A4 (en) 2015-01-28
EP2819338A1 (en) 2014-12-31
JP2015513873A (ja) 2015-05-14
CN103313378B (zh) 2016-03-09
EP2819338B1 (en) 2016-11-09
KR20140131995A (ko) 2014-11-14
CN103313378A (zh) 2013-09-18
US9788290B2 (en) 2017-10-10
JP6148691B2 (ja) 2017-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135212A1 (zh) 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接收、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AU2017264592B2 (en) Dynamic cyclic prefix (CP) lengt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20099419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formation for an error packet in a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a packet in response to the retransmission request
WO2013107214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4067140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WO2015010604A1 (zh)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000360A1 (zh) 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多播业务的配置方法和接收方法
JP691630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下りリンク信号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3312474B (zh) 定时参考信息发送、接收、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1150783A1 (zh) 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KR101770210B1 (ko) 장치 대 장치 통신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2000927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2543671A (ja) 信号送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WO2003105395A1 (fr)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pour un trafic de paquets a haute vitesse base sur la fonction tdd
JP2017527184A (ja) 二次上りリンクパイロットチャネルによる送信電力制御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WO2012094928A1 (zh) 一种传输上行协作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WO2014127503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203392A1 (zh) 边链路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CN112583559B (zh) 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11018038A1 (zh) 一种确定资源位置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15058356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0094148A1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和演进基站
WO2014071581A1 (zh) 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和基站
JP2020507260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データ伝送装置
WO2023010424A1 (zh) 边链路非连续接收装置以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37608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456128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REEP Request for entry into the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37608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37608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470278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K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