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1097825A1 - 提供转发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数据转发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 Google Patents

提供转发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数据转发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1097825A1
WO2011097825A1 PCT/CN2010/070682 CN2010070682W WO2011097825A1 WO 2011097825 A1 WO2011097825 A1 WO 2011097825A1 CN 2010070682 W CN2010070682 W CN 2010070682W WO 2011097825 A1 WO2011097825 A1 WO 201109782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forwarding control
relay node
forwarding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0/0706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冷晓冰
郑武
刘继民
韩锋
Original Assignee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阿尔卡特朗讯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阿尔卡特朗讯 filed Critical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0800552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5245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0682 priority patent/WO2011097825A1/zh
Publication of WO201109782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1097825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提供转发控制信息
以及执行数据转发的方法、 设备和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继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涉及用于为下行链路提供 转发控制信息的方法、 设备和基站以及对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的 方法、 设备和中继节点。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后续长期演进 (3GPP LTE-A ) 中, 釆用 了中继技术。 中继技术是一种通过中继节点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和 转发并由此扩大无线覆盖和增强数据吞吐量的技术。 中继技术能够 改善高数据速率需求的覆盖、 小区边缘吞吐量, 并可以用来提供新 区域的覆盖; 还可应用于组移动性和临时网络部署等场景。 利用中 继技术, 中继节点(RN )将演进型节点 B ( eNB )至用户设备( UE ) 这段质量相对较差的直接链路分为 R 接入链路和 RN回程链路这两 段质量相对较好的链路。 其中 RN接入链路是指 R 与 UE之间的链 路, 而 RN回程链路是指 eNB与 R 之间的链路。
在技术报告 3GPP TR 36.814中, 定义了类型 2中继。 其具体定 义如下:
"类型 2" 中继节点是带内中继节点, 其特征如下:
園 其不具有独立的物理小区标识 (PCID ) , 因而不创建任何 新小区。
■ 其对于 Rel-8 UE是透明的; Rel- 8 UE不知道类型 2中继节 点的存在。
豳 其能够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DSCH ) 。
■ 其至少不传输小区特定参考信号 (CRS ) 和物理下行控制 信道 (PDCCH ) 。
根据上述对于类型 2 中继的定义, 可以知道, RN 回程链路和 RN接入链路都将由 eNB控制。 根据该定义, 在 RN回程链路( eNB- RN ) 中, 数据信道及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均经历相同的路径 (eNB与 RN之间的路径) , 如图 1 中的实线所示。 图 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 RN接入链路和 RN回程链路。 这类似于在 eNB与其直接连接的 UE 之间的通信, 所以回程链路能够重用现有的 eNB- UE控制协议。 但 是根据上述定义, 中继节点并不传输 CRS和 PDCCH, 因此在 RN接 入链路中, 数据信道在 RN和 UE之间传输, 而控制信道从 eNB直 接发送到 UE, 如图 1 中的点划线所示。 这意味着, 对于 RN接入链 路, 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将经历不同的路径。
当 RN向 UE转发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的数据或 RN从
UE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 )的数据时, eNB应当生成针对 该 UE的相应控制信令以指示下行资源分配或上行调度授权。为了使 得类型 2 中继节点对 Rel-8 UE 是透明的,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 PDCCH ) 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号 (PDSCH或 PUSCH ) 应当继承 eNB 与 UE 直接通信的情况, 并保持相同的时序关系。 以当前的 LTE-A标准为例, UE应在接收上行调度授权后的第 4个子帧发送上 行数据; 并且在与下行资源分配的同一子帧中接收下行数据。
另外, 显而易见的是, 为了使 RN能够接收或转发相应的数据信 号, 无论在上行传输 (其中 UE发送 PUSCH至 RN ) 中, 还是在下 行传输 (其中 UE接收 RN转发的 PDSCH ) 中, 中继节点 RN都应 该获知 eNB直接发送给 UE的这些接入链路控制信息 (例如上行调 度授权和下行资源分配) , 以针对相应的数据信号 (PUSCH 或 PDSCH ) 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上行传输中, RN能够知道接入链路控制信息。 这是因为上行 链路资源调度授权( PDCCH )提前 4个子帧发送到 UE, 如果在该子 帧 RN配置为下行链路接收状态, 则 RN能够监听到该 PDCCH。 在 UE发送上行数据之前的 3个子帧可满足 RN对 PDCCH进行处理并 获得上行调度授权信息的需求。 这可以从图 2所示的示意图中清楚 地看出,图 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包含上行调度授权信息的 PDCCH和 RN接收 PUSCH的关系。参考图 2, 其中 eNB在第 0子帧将 PDCCH (上行调度授权)发送该 UE; RN同时能够监听到该上行调度授权, 并利用监听到 PDCCH与向 UE发送 PUSCH之间的约四个子帧的时 间, 来获取相应控制信息并执行接收 PUSCH的准备工作; 而 UE在 第 4子帧将 PUSCH发送给 RN。
然而, 在下行传输中, R 却不能及时获知该控制信息。 因为下 行资源分配及其相应的 PDSCH是在同一子帧中发送的。具体原因在 数据接收, 这意味着在同一子帧中, 在 RN 向 UE 转发信号数据 ( PDSCH ) 的同时就不能从 eNB接收 PDCCH。 另外, 即使在接收 PDCCH (下行子帧中的前 2-3个符号)和发送 PDSCH之间插入一个 收发转换间隔, 这个间隔也只能够允许 RN监听到 PDCCH信息, 但 是 N仍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检测 PDCCH以及进行相应的准备。正 是出于这些原因, 在下行传输中, 类型 2RN就无法获得转发 PDSCH 所需的控制信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将用于 RN接入链路的下行资源分配 ( PDCCH ) 至少提前 4个子帧发送到 RN。 如图 3所示, 其示出了 现有技术中所期望的携带下行接入资源分配的控制信道与 RN 所发 送的 PDSCH的关系。 参考图 3 , 在第 0子帧将控制信道(下行资源 分配)发送到 RN, 然后在之后的第 4子帧中由 RN根据第 0子帧所 指示的下行资源分配信息发送 PDSCH, 并由 eNB发送 PDCCH给 UE。第 0子帧中发送的下行资源分配信息与第 4子帧中 eNB发送的 PDCCH中所包含的对同一 UE的下行资源分配信息是匹配的。
在现有技术中,要实现上述向 RN传输用于 RN接入链路的控制 信息的一种基本解决方案是定义一个新的控制信道,这类似于类型 1 中继的情况, 即在 eNB和 RN之间定义称为 R-PDCCH的新控制信 道。 另一种基本解决方案是将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格式增 加到现有的 PDCCH中。 然而, 这两种解决方案都需要在现有的协议 中增加新的内容, 因此具有对于现有的协议具有较差的兼容性。 而 且, 还引入了额外的实现复杂度。 例如, 根据这两种技术方案, RN 必须针对 回程链路和 RN接入链路处理不同的控制信道或控制信 息格式。
因此,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改进的下行链路转发控制方案的 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下行链路转发控制解决方案,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用于为下行链路提供转发 控制信息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包括: 为回程链路中针对每个用户设 备的下行链路数据生成转发控制信息, 所述转发控制信息是将发送 给用户设备的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副本; 为生成的所述转发控 制信息指定专用中继节点标识, 该专用中继节点标识指示该转发控 制信息用于对相应的所述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控制; 以及在向用 户设备发送所述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之前, 向中继节点发送所述 转发控制信息, 以便为中继节点提供基于该转发控制信息对所述下 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所需的时间。
才艮据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 在发送所述下行链路数据以及 发送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子帧中, 每个所述专用中继节点标识可以 与指定给每个所述下行链路数据的用户设备标识形成一对一的映 射。
根据第一方面的另一实施方式, 所述映射可以根据所述专用中 继节点标识的值以及以下其中至少之一来形成: 指定给下行链路数 据的用户设备标识的值; 用户设备的业务的优先级; 以及中继节点 緩冲器中数据分組的用户设备标识的值。
根据第一方面的又一实施方式,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 在 指定所述专用中继节点标识的过程中, 响应于当前不存在可用的专 用中继节点标识, 重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 以使该下行链路数椐分 组所涉及的用户设备的数目为已指定的专用中继节点的数目。
才艮据第一方面的再一实施方式,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 响 应于针对转发控制信息的重传请求, 向所述中继节点重新发送所述 转发控制信息。
根据第一方面的另一实施方式, 可以在同一子帧中向所述中继 节点发送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和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根据第一方面的又一实施方式, 可以在不同子帧中向所述中继 节点发送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和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根据第一方面的再一实施方式, 可以为所述转发控制信息分配 专用的搜索空间, 且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传输可适配下行回程链路 的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用于对下行链路数据进行 转发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包括: 接收转发控制信息, 该转发控制信 息是将发送给用户设备的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副本; 根据指定 给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专用中继节点标识, 确定读转发控制信息所 针对的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数据, 以及基于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对 所述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 提供了一种用于为下行链路提供转发 控制信息的设备。 该设备包括: 信息生成装置, 配置用于为回程链 路中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数据生成转发控制信息, 其中转 发控制信息是将发送给用户设备的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副本; 标识分配装置, 配置用于为生成的所述转发控制信息指定专用中继 节点标识, 该专用中继节点标识指示该转发控制信息用于对相应的 所述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控制; 以及信息发送装置, 配置用于在 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之前, 向中继节点发送 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以便为中继节点提供基于该转发控制信息对所 述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所需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 提供了一种对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 的设备, 谅设备包括: 信息接收装置, 配置用于接收转发控制信息, 该转发控制信息是将发送给用户设备的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副 本; 数据确定装置, 配置用于根据指定给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专用 中继节点标识, 确定该转发控制信息所针对的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 数据, 以及数据转发装置, 配置用于基于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对所 述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 提供了一种基站, 该基站包括本发明 的第三方面的设备。 所述基站可以是演进型节点 B。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 提供了一种中继节点, 谅中继节点包 括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 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其包括 在被计算设备执行时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计算机指令 代码。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 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其包括 在被计算设备执行时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计算机指令 代码。
根据本发明, 在向用户设备发送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之前, 向中继节点发送转发控制信息, 以便为中继节点提供基于该转发控 制信息对所述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所需的时间。 转发控制信息是 将发送给用户设备的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副本, 并且为其指定 了专用中继节点标识, 以向中继节点指示该转发控制信息用于对相 应的所述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控制。 因此, 根据本发明无需添加 新的控制信道或者新的 DCI, 因此可以在遵循现有控制协议情况下 实现对下行链路的中继转发控制, 获得了较小的处理复杂度, 并获 得良好的兼容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上 述以及其他特征将更加明显。 在本发明的附图中, 相同的标号表示 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附图中, 图 1
图;
图 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包含上行调度授权信息的 PDCCH和 RN 所接收 PUSCH的关系;
图 3 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所期望的携带下行接入资源分配的控制 信道和 RN所发送的 PDSCH的关系;
图 4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用于为下行链路提供转 发控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 5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发控制 PDCCH ( FC PDCCH )与 eNB发送给 UE的普通 PDCCH以及 RN所转发的 PDSCH 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 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在 FC PDCCH的专用中继 节点标识 ( R TI ) 值与回程 PDSCH中的 UE RNTI值之间的映射关 系的示意图;
图 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建立 FC PDCCH的过程 的流程图;
图 8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采用重传机制时的时序 关系的示意图;
图 9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采用重传机制时的时序 的示意图;
图 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采用重传机制时的时序 关系的示意图;
图 11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 FC PDCCH与 eNB 发送给 UE的普通 PDCCH以及 RN所转发的 PDSCH的关系的示意 图;
图 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 FC PDCCH的专用 RNTI值与回程 PDSCH中的 UE RNTI值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 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使用的 PDCCH格式以及 搜索空间的示意图; 图 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用于对下行链路数据进 行转发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 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用于为下行链路提供转 发控制信息的设备的方框图; 以及
图 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用于对下行链路数据进 行控制的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 将参考附图通过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为下 行链路提供转发控制信息的方法、 设备和节点以及对下行链路执行 转发控制的方法、 设备和节点进行详细的描述。
首先将参考图 4至图 13来描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为下行链路提 供转发控制信息的方法。
参考图 4, 图 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在基站 (在 3GPP LTE-A中一般称 eNB ) 为下行链路提供转发控制信息的 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 4所示, 首先在 S401 , 为回程链路中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 下行链路数据生成转发控制信息。 所述转发控制信息是将发送给用 户设备的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副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设计在回程链路中向 RN传输业务 数据 (PDSCH ) 时, 将相应的 RN接入转发控制信息也一起在相同 的子帧中传输到 RN。
根据该实施方式, 转发控制信息可以是 eNB将在随后直接发送 给 UE 的普通 PDCCH 的一个副本, 在下文中, 将其称作转发控制 PDCCH( FC PDCCH ) 0因此, FC PDCCH重用了现有协议的 PDCCH。 因此, 这提供了较好的兼容性, 并且处理复杂度也很小。
接着在步骤 402,为生成的所述转发控制信息指定专用中继节点 标识, 该专用中继节点标识指示该转发控制信息用于对相应的所述 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控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回程链路中与业务数据(PDSCH ) 在相同子帧中传输到 R 的还有用于指示回程 PDSCH的资源分配的 普通 PDCCH。 另外, 根据本发明, FC PDCCH也将要在谅相同的子 帧中传输到 RN, 并且它是 eNB将要发送给 UE的普通 PDCCH的一 个副本。 这就意味着, RN在该子帧中将接收两种类型的 PDCCH。 其中一种类型是普通的 PDCCH, 其指示回程 PDSCH的资源分配, 用于控制 KN对接收到 PDSCH进行接收。另一种类型是本发明的 FC PDCCH, 该控制信息指示下行接入链路资源分配, 用于控制 RN在 随后的第 4个帧中转发的 PDSCH。 因此, 需要对 FC PDCCH和普通 的 PDCCH加以区分。
在现有的 LTE标准中,使用 UE或 RN标识( C-RNTI )来对 PDCCH 中的信息比特的循环冗余校验(CRC )加扰。 C-RNTI在无线资源控 制连接( RRC-Co皿 ected )状态下被分配用以指示用户设备, 其长度 为 16比特, 在向特定 RN发送相应的 PDCCH时, 将会利用属于该 特定 RN的 C- RNTI对相应的 CRC部分进行加扰。 这样, 对于普通 PDCCH, RN能够利用盲检测技术,得到嵌入在普通 PDCCH的 CRC 中的这个 NTI, 并基于该 RNTI来识别出针对自己的普通 PDCCH。
为了使得 RN能够区分出 FC PDCCH和普通 PDCCH, 在本发明 中, 以专用于 FC PDCCH的专用 RNTI来标识 FC PDCCH。 该专用 标识与普通的 RNTI类似,是在 R 进入网络时由 eNB分配给 RN的, 并且也是长度为 16比特的序列。 而且与普通 RNTI类似, 专用 RNTI 可以用于对 FC PDCCH中的 CRC进行加扰, 从而将该 RNTI信息嵌 入在 FC PDCCH的 CRC中。 ; FC PDCCH与普通 PDCCH的不同之处 在于, 这些 RNTI 专用于 FC PDCCH, 它们不会被分配给普通的 PDCCH。 因而, 以这种方式, 就可以利用 RNTI向 R 指示读转发 控制信息用于对应的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控制, 从而将其与普通 PDCCH区分开。
因此, 除了该专用 RNTI外, FC PDCCH将与普通 PDCCH具有 完全相同的格式、 功能和转发机制。 因此, 当 RN接收到 FC PDCCH 时, 就可以按照与任何普通 PDCCH相同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测等操 作,只不过得到的 RNTI将指示检测得到的控制信息用于控制下行链 路数据的转发。 这样, RN就会知道在何时以及如何向 UE转发下行 链路数据。 RN 基于该转发控制信息对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的操 作, 将在下文中参考图 14来进行具体描述。
然后, 在步骤 403 , 在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 息之前, 向中继节点发送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以便为中继节点提供 基于该转发控制信息对所述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所需的时间。
为了确保 RN对于 Rel-8用户设备透明, 可以在发送数据信号之 前发送相应的控制信息。 因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比 向用户设备发送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提前四个子帧, 即, 在发送 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之前的第四个帧中, 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 FC PDCCH。
然而, 需要说明的是, 根据具体的实现, 也可以提前更多子帧 来发送 FC PDCCH, 并且随着器件的进一步发展和处理能力的进一 步提高, 也可以提前更少的子帧来发送 FC PDCCH, 只要能够为中 继节点提供基于谅转发控制信息对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所需的时 间即可。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 FC PDCCH实际上是随后 eNB直接发 送到 UE的普通 PDCCH的一个副本, 其用于由 RN对下行链路数据 ( PDSCH ) 执行转发控制。 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思想, 可 以参考图 5。
图 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 FC PDCCH与 eNB发送给 UE的普通 PDCCH以及 RN所转发的 PDSCH的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 5所示, 本发明的 FC PDCCH是将直接发送给用户设备的用于 UE接收控制 的普通 PDCCH的一个副本,该 FC PDCCH与回程链路 PDSCH以及 用于该 PDSCH接收控制的 eNB到 的普通 PDCCH在第 0子帧中 发送到 RN, 而用于 UE接收控制的普通 PDCCH以及 RN所转发的 PDSCH则在之后的第 4子帧中一起发送给用户设备 UE。 基于谅方法, 类型 2 的中继节点将不需要新的 PDCCH或新的 DCI来控制 RN转发操作。 而所需要的只是为 FC PDCCH适当地分 配专用 RNTI, 以使得每个 FC PDCCH能够对应于一个 UE, 或者说 对应于一个 UE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 (PDSCH ) 。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回程 PDSCH 中汇聚有多个
UE的下行链路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 应当告知 RN某个 FC PDCCH 针对的是哪个 UE的下行链路数据。 因此, 需规定专用 RNTI和 UE 的 RNTI之间的对应或映射关系。
可以想到的一个简单的方式是, eNB针对每个 UE分配固定的专 用 RNTI。 RN按照该 UE与专用 RNTI之间的固定关系来确定一个 FC PDCCH针对的是哪个 UE的下行链路数据。 然而, 在 RN所服务 的 UE数目较多时, RN为获得所有可能的 FC PDCCH所需的处理能 力是巨大的。 因此, 在用户设备较多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采用动态 映射的技术方案。
当 RN进入网络时, eNB应当为 RN分配专用于 FC PDCCH传 输的一个专用 RNTI集合。 考虑到计算负荷, 该集合中专用 RNTI的 数目应当根据 RN的处理能力来确定。 这是因为, 在 LTE中采用盲 检测技术来查找 PDCCH。 而要获得任何子帧中的 PDCCH, 将需要 RN执行最大数目为 44次的盲检测。 为了查找一个子帧中所有可能 的 FC PDCCH, RN将使用该 RN的每个专用 RNTI进行盲检测。 这 意味着 N获得所有 FC PDCCH的处理量与专用 RNTI的个数有直 接关系。因而,专用 RNTI过多将会导致 RN对处理能力的过度需求。
另一方面, 一个专用 RNTI指定给一个 FC PDCCH, 而一个 FC PDCCH对应于一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即下行链路数据) 。 因此 汇聚在回程 PDSCH中的 UE数目应当不大于专用 RNTI的数目, 否 则, 将不能为每个 UE提供相应的 FC PDCCH, 这意味着 RN将丟失 一些 UE的转发控制信息。 因而, 可用专用 RNTI的数目将决定多少 个 UE的业务数据能够汇聚到回程 PDSCH中。
在采用了汇聚技术的情况下, 如果一个回程 PDSCH中汇集有 k 个用户设备的业务数据, 则 R 将会从中检测出 k个 FC PDCCH。 因 此, 需要使 RN知道这 k个下行链路数据与 k个 FC PDCCH之间的 对应关系。
与接入 PDSCH类似, 回程 PDSCH中的链路数据 (业务数据 ) 由 RN的 RNTI识别。 如果 RN正确检测出汇聚的 PDSCH, 其将会 获取 UE业务数据和相应的 RNTI值。 因此, 为了建立 FC PDCCH和 相应 UE的下行链路数据之间的关系, 可以建立 FC PDCCH的专用 RNTI与 UE的 RNTI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 方式, 可以使 eNB和 RN在同一个子帧中遵守相同的映射规则。
图 6 给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映射规则的实例。 在每个下行链 路回程子帧中, 专用 RNTI和 UE的 RNTI都根据它们的值的大小排 序。 具有较大值的 RNTI在前面, 而具有较小值的 RNTI排在后面, 并在排序中位置相同的专用 RNTI和 UE的 RNTI之间建立映射关系。
如图 6所示, 仅为 R 分配了 4个专用 RNTI。 在下行链路子帧 n中, 使用了 4个专用 RNTI ( RNTI 1 , RNTI2, RNTI3和 RNTI4 ) 来指示 4个 UE ( UE10、 UE3、 UE21和 UE5 ) , 而在仅汇聚有 3个 UE的数据的下行链路子帧 n+k中, 使用了所有专用 RNTI中值较大 的 3个专用 RNTI来指示另外的 3个 UE ( UE11、 UE7和 UE15 ) 。 其中,值最大的专用 RNTI 1在子帧 n和子帧 n+k中分别与回程链路 中 RNTI值最大的 UE10的 RNTI和 UE11的 RNTI相对应; 值仅小 于最大值的专用 RNTI 2在子帧 n和子帧 n+k中分别与回程链路中 RNTI值仅小于最大值的 UE3的 RNTI和 UE7的 RNTI相对应,以此 类推。 通过这种方式, 就能够在 FC PDCCH的 RNTI和 UE RNTI之 间建立一""■对应的关系。
只要 eNB在为 FC PDCCH分配专用 RNTI时遵循上述映射关系 来执行分配, 则 RN 可以按照该相同的映射规则来获得检测得到的 FC PDCCH的专用 RNTI和 UE的 RNTI之间的映射关系, 从而可以 获知每个 FC PDCCH是用于控制那个 UE的业务数据。
在上面实施方式中, 主要描述了在专用 RNTI和 UE RNTI之间 建立动态映射关系的技术方案, 即, 在每次调度中, UE也许对应于 不同的专用 NTI。 然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还可以存在其 他方式的映射关系。
在一些应用中, RN可能仅为仅有的几个 UE服务, 这时 eNB可 以为每个 UE分配 RNTI并为相应的 FC PDCCH分配专用 RNTI。 这 样, 在专用 RNTI与 UE的 RNTI就可以存在固定的映射关系。 这种 映射处理将会进一步简化。
此外, 本发明也可以支持半静态的映射关系。 这意味着当对于 初始转发传输给 UE分配专用 RNTI时, 只要该专用 RNTI尚未被释 放, 则不将其分配给其他 UE。 例如, 如果初始转发发生错误, 在可 能的重新转发传输中,该专用 RNTI继续由该 UE占用。该专用 RNTI 不会被分配给其他 UE,直到 eNB接收到 UE对于当前转发传输的确 认而使得该专用 RNTI被释放。关于所提及的错误重传机制将在在下 文中具体描述。
通过上述建立映射的方法, 即使在下行回程链路釆用数据汇聚 技术的应用中也能重用现有的 PDCCH发送 RN转发控制信息,并且 可以用较少的专用 RNTI为较多的 UE来 ϋ艮务。 而 RN则可以使用专 用 RNTI 来查找 FC PDCCH。 这些 PDCCH 的搜索和处理与普通 PDCCH完全类似。
如上所述,在同一个子帧中发送的 FC PDCCH与汇聚 PDSCH中 的 UE应当具有——的映射关系。 当 PDSCH汇聚 k个用户的业务数 据时, eNB应当在当前子帧中发送 k个 FC PDCCH。 当 eNB在其所 有的搜索空间不能为 FC PDCCH查找到适合的资源时, 例如, 其所 有可能的位置由其他 PDCCH占用, eNB应当拋弃专用 RNTI并使用 下一个可用的专用 RNTL 如果 eNB 能够仅设置 m个 FC PDCCH ( m<k, k是当前子帧中所需要的 FC PDCCH数目 ) , 则 eNB应当 对 PDSCH进行重构, 以使其仅汇聚 m个 UE的业务数据。 此外, 为 了避免冲突, eNB应当给予 FC PDCCH比普通 UE的 PDCCH更高的 分配优先级。 关于 FC PDCCH建立的过程将参考图 7来具体描述。 图 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建立 FC PDCCH的过程 的流程图。 如图 7所示, 首先, 在 S701 , eNB根据当前的业务状态 和优先级等将 k个 UE的业务数据汇聚到一个回程 PDSCH中, 其中 k小于分配给 RN的专用 RNTI的数目。
接着, 在 S702, 将在该回程 PDSCH中可用 FC PDCCH的数目 m初始 t为 0, 即, m=0。
然后, 在 S703中, 为汇聚在该回程 PDSCH的 UE集合中 RNTI 值最小的 UE的业务数据生成相应的 FC PDCCH。
接着, 在步骤 S704, 确定专用 RNTI 集合中是否为空, 即可用 RNTI数目是否为零。
如果为空, 这意味着当前已经不存在可用的专用 RNTI, 也就无 法用来标识 FC PDCCKL 因此, 在步骤 S705, 重构 PDSCH (即下行 链路数据分组),使其中涉及的 UE的个数为在当前子帧中已成功分 配的专用 RNTI的数目。 然后结束流程。
如果不为空, 则在步骤 S706将该专用 RNTI集合中值最小的专 用 RNTI分配给刚在步骤 S703中生成的 FC PDCCH。
接着, 在步骤 S707中, 将已分配的专用 RNTI从专用 RNTI集 合中删除, 以表示该专用 RNTI已经被分配。
然后, 在步骤 S708中, 在用于 PDCCH的所有搜索空间中查找 可用于该 FC PDCCH的资源。
接下来, 在步骤 S709判定是否存在可用资源。 如果不存在可用 资源, 则返回重新执行步骤 S704, 以便为该 FC PDCCH分配下一个 可用的专用 RNTI。 另一方面, 如果找到了可用于该 FC PDCCH的资 源, 则在步骤 S710将该资源分配给读 FC PDCCH, 另外将步骤 703 中的 UE RNTI从汇聚 UE 集合中删除, 以表明已经为读 UE的下行 链路数据分配了用于对应 FC PDCCH的专用 RNTI。 此外, 使可用 FC PDCCH的数目 (或成功分配的专用 RNTI的数目 ) 加 1。
接着, 在步骤 S711将 k的值减 1 , 并确定 k值是否为 0, 以确 定是否已经为汇聚 UE集合中的所有 UE生成了 FC PDCCH和分配了 专用 RNTI。
如果结果是否定的, 则返回到步骤 S703 , 以便为汇聚 UE集合 中 RNTI最小的下一 UE生成 FC PDCCH和分配相应的专用 RNTI。 另一方面, 如果结果是肯定的, 则结束该流程。
通过例如图 7示出的流程图, 就可以实现 FC PDCCH的生成过 程。 然而这只是示例性的根据, 所采用的映射关系的不同, 以及具 体应用的情况,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则的情 况下, 做出多种修改。
另外,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面参考图 7 的实施方式中, 是按照 RNTI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执行 FC PDCCH的生成和专用 RNTI的分 配。 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而是还可以按照 RNTI值从大到小的 顺序来执行上述操作。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面参考图 7 的实施方式中, 描述将 已分配的专用 RNTI 从集合中删除并给通过判定集合是否空来确定 是否有可用专用 RNTI的实施方式。 然而,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而 是可以将已分配的专用 RNTI的状态设置为占用, 而不将其删除, 并 且通过确定是否存在状态为空闲的专用 RNTI 来确定是否还有可用 的专用 RNTL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 在第一跳中 (eNB-RN ) , eNB通过普 通 PDCCH向 RN传输回程 PDSCH控制信息 (资源分配信息 ) , 其 使用 RN的 RNTI标识。 这与一般的 eNB^UE通信完全类似。 同时 为了保证向 UE转发分配控制信息和来自 RN的真实数据传输之间一 致性, 将与 PDSCH基本类似但以专用 RNTI标识的 FC PDSCH (下 行资源分配)信息在同一子帧中发送到 RN, 发向 RN的转发控制信 息是 eNB直接发送到 UE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复制。 当 RN基于 下行资源分配信息向 UE转发业务数据时, 同时 eNB将直接向 UE 发送相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基于该信息 UE能够检测下行链 路 PDSCH。 , RN应当提前知道资源分配信息。 这样, 就可以使得 类型 2 中继节点能够在使其对于用户设备完全透明的情况下, 实现 相应的 RN 下行接入链路的操作。 这样既利用了现有控制协议, 又 实现对下行链路的中继转发控制, 使得处理复杂度最小化, 并获得 良好的兼容性。
在下文中, 将进一步描述该方法的其他实施方式。 已知的是, 在 RN回程链路以及 RN接入链路的传输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错误。 因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可以利用错误重传机制来提高 传输的可靠性。
在 R 从 eNB接收回程 PDSCH时, 其将对 PDSCH处理以获取 UE的业务数据 (PDSCH ) 和每个 UE的 RNTL 而 RN会利用专用 RNTI来搜索所有可能的 FC PDCCH。 如果接收的 PDSCH发生错误 (如图 8中所述在第 0子帧发生的错误),这时 RN将发送 RN NACK (图 8中在第 4子帧发送) 来请求重传, 而 eNB会响应于该请求重 传所有的 FC PDCCH以及 PDSCH数据 (分别在第 8子帧和第 12子 帧)。类似地,如果 RN不能查找到所有的 FC PDCCH,即, FC PDCCH 的数目小于 UE数目, 则 RN也可以类似地发送用于重传的请求 RN NAC :。
在 R 转发传输中, 即, 从 RN至 UE的第 2跳传输中, 如果一 些所转发的 PDSCH发生传输错误(如图 9所示在第 4子帧发生的错 误) , 则 UE也可以发送 UEi, j NACK消息以请求重传 (如图 9所 示在第 8子帧正发送重传请求) , 该消息经过 RN转发到 eNB (在 第 12子帧) , 而 eNB也将响应于该 UEi, j NACK, 重新转发传输 并发送新的资源分配信息(在第 20子帧) , 一般情况不需重传业务 数据。
图 9示出了新的 FC PDCCH在第 16子帧中独立地发送到 RN,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根据如图 10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 需重 传的 FC PDCCH可以在第 16子帧中与其他 UE的新转发数据一起发 送。在单独发送 FC PDCCH的情况下,在第 16子帧中发送 FC PDCCH 的总数应当等于等待重传的 UE的数目。 在一起发送 FC PDCCH的 情况下, 在笫 16子帧中发送的 FC PDCCH的总数将大于 PDSCH中 汇聚的 UE的数目, 即 FC PDCCH的总数数目 =PDSCH中汇聚的 UE 数目 +等待重传的 UE的数目。但是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都需要在 FC PDCCH和所有 UE (一起发送的情况下, 包括新的 UE和等待重传 的 UE )之间建立一对一的映射关系。 映射所遵循的规则可以使用如 图 6所示的顺序映射。 不过等待重传 FC PDCCH的 UE也可以使用 初始分配给它的专用 RNTI。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由于 eNB-RN链路的质量可以通过 RN的合理部署来得到较好的保证, 因此发生错误的机会相对较小, 再加上重传机制的引入, 可以极大地改善传输的可靠性。
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 描述了 eNB在与回程 PDSCH (下行链路 数据)相同的子帧中向 RN传输 FC PDSCH的实施方式, 然而, 本 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也支持独立的 FC PDCCH传输, 即, 在 不同的子帧中传输 FC PDCCH与回程 PDSCH。 如图 11 , 图 11示出 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 FC PDCCH 与普通 PDCCH 以及 RN 接入 PDSCH的关系的示意图。 回程 PDSCH在第 0帧进行传输而与之对 应的 FC PDCCH在其后的第 2子帧中传输,而针对 UE的普通 PDCCH 在随后的第 6 子帧中传输, 即 FC PDCCH 早于针对 UE 的普通 PDCCH 四个子帧。 才艮据该实施方式, 可以将图 5 示出的传输回程 PDSCH的第 0子帧的一部分负荷转移到第 2子帧中, 这样可以对下 行数据进行更加灵活地调度, 在 eNB 在第 0 子帧中需要出传输的 PDSCH负荷较大的情况下尤其有利。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随后第 2子帧中发送的 FC PDCCH将与 RN 中当前緩存的 UE业务数据(即,在第 0帧中发送来的 UE业务数据 ) 具有映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 除了基于专用 RNTI的值以及 UE RNTI的值形 成映射关系以外, 还可以考虑其他映射规则。 例如, 基于用户业务 的优先级、 中继节点緩冲器中数据分组的用户设备标识的值, 等等。 已知的是, eNB总是能够知道 RN中緩存的业务状态, 所以 eNB和 RN能够使用相同的映射规则。 例如, 对于 RN中緩存的业务数据, eNB和 RN都能够根据 UE优先级设置顺序, 高优先级在前面。 如果 两个 UE具有相同的优先级,则具有大 RNTI值的 UE在前面。 因此, 当 eNB在子帧中发送一组 FC HX H时, 具有最大 NTI值的 FC PDCCH将分配给具有最高优先级的 UE, 如图 12所示。
因此, 可以理解, 在发送 PDSCH以及发送 FC PDCCH的帧(即 针对图 11的第 0帧和第 2帧以及针对图 5的第 0帧)中只要保持一 一对应的映射, 即可向 RN指示哪个 FC PDCCH用于哪个用户设备 的业务数据。
此外, 居本发明中, RN转发控制信息也通过 PDCCH发送。 为了与 RN普通回程传输控制 PDCCH相区别 , 该类型的 PDCCH称 为 FC PDCCEL FC PDCCH 中的资源分配信息能够采用任何 LTE PDSCH分配 DCI格式, 例如, DCI 1/1A/1B/1C/1D/或 DCI 2/2A。 这 些 DCI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分配、 调制和编码机制, HARQ信息以 及其他格式指示。
为了与 RN用于回程传输的普通 PDCCH相区别, FC PDCCH由 专用 RNTI识别。 当 RN进入网络时, eNB将为 RN分配几个专用 RNTI用于识别 FC PDCCH。 专用 RNTI的数目决定多少 UE的业务 数据能够汇聚在一个子帧中。 为了简化 R 对 FC PDCCH的搜索过 程, 对于每个 FC PDCCH, 可以为其配置专用的搜索空间, 并且 FC PDCCH的传输可适配于下行回程链路的盾量。 因为通过 R 的合理 部署可以保证较好的 eNB-RN回程链路质量, 所以一般可以认为 FC PDCCH格式仅限于码率较高的编码方式, 例如 PDCCH格式 0和 1。 另外, 由于 FC PDCCH仅用于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 所以能够配 置为仅具有一个可能的 DCI格式, 例如 DCI 1A格式。 因此, 对于 搜索空间中的每个候选, RN仅需要进行一次盲检测。基于以上方法, 对于 FC PDCCH的盲检测的复杂度将降低。 举例来讲, 如果每个专 用 RNTI的搜索空间配置为如图 13所示, 只具有两种格式 PDCCH 格式 0和 1, 且每种格式是 6个搜索空间 (共计 12个搜索空间) ; 并且专用 RNTI 的数目配置为 5, 则 R 为获得所有可能的 FC PDCCH, 只需要在一个子帧中执行最多 60 ( 5 x 12 ) 次盲检测。 因 此, 盲检测次数大大下降。
在上文中特别描述了在 eNB为下行链路控制提供转发控制信息 的方法, 下面将参考图 14来描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对下行链路执行 转发控制的方法。
参考图 14, 图 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用于对下行 链路执行转发控制的方法。
如图 14所示, 首先在步骤 S1401 , 接收转发控制信息, 该转发 控制信息是将发送给用户设备的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副本。
居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可以在同一子帧中接收所述下行 链路数据 (回程 PDSCH ) 和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FC PDCCH ) ; 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 在不同子帧中接收所述下行链路数据 (回程 PDSCH ) 和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FC PDCCH ) 。
在根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在接收所述下行链路数据以 及接收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子帧 (可以是同一子帧, 或者具有固定 间隔的不同子帧) 中, 每个所述专用中继节点标识与指定给每个所 述下行链路数据的用户设备标识形成一对一的映射。 所述映射可以 根椐所述专用中继节点标识的值以及以下其中至少之一来形成: 指 定给下行链路数据的用户设备标识的值; 用户设备的业务的优先级; 以及中继节点緩冲器中数据分组的用户设备标识的值。
接着, 在步骤 S1402, 根据指定给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专用中继 节点标识, 确定该转发控制信息所针对的下行链路数据。
在每个下行链路子帧中, RN将使用其自身的 RNTI搜索普通的 PDCCH。 一旦其查找到其具有 PDSCH资源分配信息的 PDCCH, 例 如, DCI格式 1A, 其将知道在当前子帧中具有回程 PDSCH。 然后, RN将继续利用专用 RNTI搜索所有可能的 FC PDCCH。 如果下行链 路 PDSCH汇聚 k个 UE的业务数据, 则 RN将会查找到 k个 FC PDCCH。 并且 RN可以 ^据专用 RNTI与 UE的 RNTI之间的映射关 系, 确定出每个 FC PDCCH所对对应的 UE的业务数据。 接着, 在步骤 S1403 , 基于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对所述下行链路 数据执行数据转发。
在通过检测获得了所述转发控制信息后, RN将会根据该信息在 适当的时刻以适当的格式对检测得到的下行链路数据执行数据转 发, 从而在与 eNB到 UE的普通 PDCCH的统一子帧中将 PDSCH转 发到 UE0
此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RN可以响应于转发控制信 息接收出现错误, 向基站发出要求重新发送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重 传请求。
关于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对下行链路进行转发控制的细节, 可以 参考上面结合图 4至图 13关于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为下行链路提供转 发控制信息的方法的相关描述。
接下来, 将继续参考图 1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为下行 链路提供转发控制信息的设备。 图 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 方式用于为下行链路提供转发控制信息的设备的方框图。
如图 15 所示, 用于为下行链路提供转发控制信息的设备 1500 可以包括: 信息生成装置 1501, 配置用于为回程链路中针对每个用 户设备的下行链路数据生成转发控制信息, 其中转发控制信息是将 发送给用户设备的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副本; 标识分配装置 1502, 配置用于为生成的所述转发控制信息指定专用中继节点标识, 该专用中继节点标识指示该转发控制信息用于对相应的所述下行链 路数据进行转发控制; 以及信息发送装置 1503 , 配置用于在向用户 设备发送所述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之前, 向中继节点发送所述转 发控制信息, 以便为中继节点提供基于该转发控制信息对所述下行 链路数据进行转发所需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在发送所述下行链路数据以及发 送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子帧中, 每个所述专用中继节点标识与指定 给每个所述下行链路数据的用户设备标识形成一对一的映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 所述映射根据所述专用中继节点 标识的值以及以下其中至少之一来形成: 指定给下行链路数据的用 户设备标识的值; 用户设备的业务的优先级; 以及中继节点緩冲器 中数据分组的用户设备标识的值。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 所述设备 1500进一步包括分组重 构装置 1504, 配置用于在指定所述专用中继节点标识的过程中, 响 应于当前不存在可用的专用中继节点标识, 重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 以使该下行链路数据分组所涉及的用户设备的数目为已指定的专用 中继节点的数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 所述设备 1500进一步包括信息重 传装置 1505 , 响应于针对转发控制信息的重传请求, 向所述中继节 点重新发送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 在同一子帧中向所述中继节点发 送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和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而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 施方式, 在不同子帧中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和所 述转发控制信息。
此外,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 为所述转发控制信息分配 专用的搜索空间, 且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传输可适配下行回程链路 的质量。
此外, 图 16还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用于对下行链 路数据进行转发的设备的方框图。 如图 16所示, 设备 1600可以包 括: 信息接收装置 1601 , 配置用于接收转发控制信息, 该转发控制 信息是将发送给用户设备的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副本; 数据确 定装置 1602, 配置用于根据指定给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专用中继节 点标识, 确定该转发控制信息所针对的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数据, 以及数据转发装置 1603 , 配置用于基于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对所述 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在接收所述下行链路数据以及接 收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子帧中, 每个所述专用中继节点标识与指定 给每个所述下行链路数据的用户设备标识形成一对一的映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 所述映射根据所述专用中继节点 标识的值以及以下其中至少之一来形成: 指定给下行链路数据的用 户设备标识的值; 用户设备的业务的优先级; 以及中继节点緩冲器 中数据分组的用户设备标识的值。
才艮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 所述设备 1600进一步包括: 请求 发送装置 1604, 配置用于响应于转发控制信息接收出现错误, 向基 站发出要求重新发送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重传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 在同一子帧中接收所述下行链路 数据和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 在不同子 帧中接收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和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关于结合图 15和图 16描述的实施方式中各个装置的具体操作, 可以参考上面结合 4至图 14对于根据本发明实施的用于为下行链路 提供转发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用于对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的方法的 描述。
此外, 在上文中主要参考 3G网络描述了本发明, 然而本领域技 术人员可以理解, 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其它具有类似情况的网络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以软件、 硬件或者软 件和硬件的结合来实现。 硬件部分可以利用专用逻辑来实现; 软件 部分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 由适当的指令执行系统, 例如微处理器 或者专用设计硬件来执行。
虽然已经参考目前考虑到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 但是应该 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 相反, 本发明旨在涵盖所附 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以下权利 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广泛解释, 以便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及等同结构 和功能。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用于为下行链路提供转发控制信息的方法, 包括: 为回程链路中针对每个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数据生成转发控制 信息, 所述转发控制信息是将发送给用户设备的相应下行链路控制 信息的副本;
为生成的所述转发控制信息指定专用中继节点标识,该专用中继 节点标识指示该转发控制信息用于对相应的所述下行链路数据进行 转发控制; 以及
在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相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之前,向中继节点 发送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以便为中继节点提供基于该转发控制信息 对所述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所需的时间。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 在发送所述下行链路数 据以及发送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子帧中, 每个所述专用中继节点标 识与指定给每个所述下行链路数据的用户设备标识形成一对一的映 射。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映射根据所述专用 中继节点标识的值以及以下其中至少之一来形成:
指定给下行链路数据的用户设备中继节点标识的值;
用户设备的业务的优先级; 以及
中继节点緩冲器中数据分组的用户设备标识的值。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在指定所述专用中继节点标识的过程中,响应于当前不存在可用 的专用中继节点标识, 重构下行链路数据分組, 以使 i亥下行链路数 据分组所涉及的用户设备的数目为已指定的专用中继节点的数目。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针对转发控制信息的重传请求,向所述中继节点重新发送 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 在同一子帧中向所述中 继节点发送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和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 在不同子帧中向所述中 继节点发送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和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 为所述转发控制信息分 配专用的搜索空间, 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传输可适配下行回程链路 的质量。
9. 一种用于对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的方法, 包括:
接收转发控制信息,谅转发控制信息是将发送给用户设备的相应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副本;
根据指定给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专用中继节点标识,确定该转发 控制信息所针对的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数据; 以及
基于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对所述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 其中, 在接收所述下行链路数 据以及接收所述转发控制信息的子帧中, 每个所述专用中继节点标 识与指定给每个所述下行链路数据的用户设备标识形成一对一的映 射。
1 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映射根据所述专 用中继节点标识的值以及以下其中至少之一来形成:
指定给下行链路数据的用户设备中继节点标识的值;
用户设备的业务的优先级; 以及
中继节点緩冲器中数据分组的用户设备标识的值。
12.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转发控制信息接收出现错误,向基站发出要求重新发送所 述转发控制信息的重传请求。
13.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同一子帧中接收所述下 行链路数据和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14.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不同子帧中接收所述下 行链路数据和所述转发控制信息。
15. 一种用于为下行链路提供转发控制信息的设备, 包括用于执 行根据权利要求 1至 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装置。
16. 一种用于对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转发的设备, 包括用于执行根 据权利要求 9至 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装置。
17. —种基站, 包括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设备。
18. 一种中继节点, 包括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设备。
PCT/CN2010/070682 2010-02-12 2010-02-12 提供转发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数据转发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WO2011097825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80055247.3A CN102652452B (zh) 2010-02-12 2010-02-12 提供转发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数据转发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PCT/CN2010/070682 WO2011097825A1 (zh) 2010-02-12 2010-02-12 提供转发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数据转发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0/070682 WO2011097825A1 (zh) 2010-02-12 2010-02-12 提供转发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数据转发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97825A1 true WO2011097825A1 (zh) 2011-08-18

Family

ID=44367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0/070682 WO2011097825A1 (zh) 2010-02-12 2010-02-12 提供转发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数据转发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52452B (zh)
WO (1) WO201109782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6184A (zh) * 2015-09-07 2017-03-1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回传链路的下行传输方法
WO2022205490A1 (en) * 2021-04-03 2022-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channel based routing for multiple relay based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0364A (zh) * 2006-11-02 2007-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相关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1106794A (zh) * 2006-07-10 2008-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宽带无线接入的中继转发方法
US20090232044A1 (en) * 2008-03-14 2009-09-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of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6794A (zh) * 2006-07-10 2008-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宽带无线接入的中继转发方法
CN101090364A (zh) * 2006-11-02 2007-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相关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US20090232044A1 (en) * 2008-03-14 2009-09-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of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6184A (zh) * 2015-09-07 2017-03-1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回传链路的下行传输方法
CN106506184B (zh) * 2015-09-07 2020-01-31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回传链路的下行传输方法
WO2022205490A1 (en) * 2021-04-03 2022-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channel based routing for multiple relay based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2452A (zh) 2012-08-29
CN102652452B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18283B2 (ja) グループ肯定応答/否定応答、およびgack/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トリガすること
CN106576304B (zh) 用户设备、增强型节点b及其方法
JPWO2020031884A1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JP7364662B2 (ja) Urllcサービスのための低レイテンシharqプロトコル
JP2019537343A (ja) 物理ダウンリンク共有チャネルにおけるダウンリンク制御情報ピギーバック
CN109792423B (zh)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10741722A (zh) 用于多连接通信中的分组复制的控制机制
EP3522654B1 (en)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
JP2018110344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285317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7300467B2 (ja) 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WO2020245896A1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US20220070847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JP7337926B2 (ja) 端末、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9138524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344870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22160010A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TW201408029A (zh) 分時雙工系統中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KR20230031289A (ko) 사이드링크 릴레이에서의 피드백 및 트래픽 차별화
KR20230040997A (ko) 사이드링크 중계에서의 피드백 및 트래픽 구별
CN114514790A (zh) 上行链路拆分承载配置中的资源的高效使用
CN114731622A (zh) 终端和通信方法
KR20210154186A (ko) 유저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CN113632529B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WO2011097825A1 (zh) 提供转发控制信息以及执行数据转发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08005524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084549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4549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