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1041930A1 - 基站、多天线通信系统及其中使用的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多天线通信系统及其中使用的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1041930A1
WO2011041930A1 PCT/CN2009/074375 CN2009074375W WO2011041930A1 WO 2011041930 A1 WO2011041930 A1 WO 2011041930A1 CN 2009074375 W CN2009074375 W CN 2009074375W WO 2011041930 A1 WO2011041930 A1 WO 2011041930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symbol sequence
unit
generate
se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09/07437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张元涛
吴建明
田军
周华
Original Assignee
富士通株式会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富士通株式会社 filed Critical 富士通株式会社
Priority to PCT/CN2009/07437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1041930A1/zh
Priority to KR1020127011985A priority patent/KR101337056B1/ko
Priority to EP09850188A priority patent/EP2487987A1/en
Priority to JP2012532439A priority patent/JP5494809B2/ja
Priority to CN200980161776.9A priority patent/CN102577582B/zh
Priority to TW099114785A priority patent/TW201130366A/zh
Publication of WO2011041930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1041930A1/zh
Priority to US13/438,480 priority patent/US8472549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88Multiresolu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37Properties of the code
    • H04L1/0656Cyclotomic systems, e.g. 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 [BLAST]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 尤其涉及多天线通信系统及其中使用的通信 方法。 背景技术
分层调制技术的基本思想为将采用的星座点分层, 如分为基本层和增强 层。 信道质量差或优先级低的用户设备只能解调基本层的星座点包含的信息, 信道质量好或优先级高的用户设备可以解调增强层的星座点包含的信息。
下面以传统 PQSK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正交相移键控) 调制 方式传送 "基本数据流,,, 以 16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正交 幅度调制) 方式传送 "增强数据流"为例, 解释分层调制的基本原理。 图 1 示出了分层调制的示意图。 在图 1 中, "·"表示 16QAM的星座点, 而 " X " 表示 QPSK的星座点。 如果, 我们将 QPSK的星座点称为大星座点 (如图 1 中虚线圈所示), 那么在 16QAM星座点中位于同一象限内的四个星座点可以 看作是大星座点内的小星座点。 按照采用此种映射方式, 信道质量差的用户 设备由于其辨识能力差, 所以只能够辨识 "大星座点", 从而只能解调出基本 数据流, 而信道质量好的用户设备由于其辨识能力强, 不仅能够辨识 "大星 座点", 而且能够辨识 "大星座点" 内的 "小星座点"。
因此, 当接收到某个符号时, 信道质量差的用户设备将只能解调出 2 比 特数据, 信道质量好的用户设备收到该符号时, 将能够解调出 4 比特数据。 如图 1 所示, 当用户设备接收到某个符号时, 若信道质量差的用户设备由于 只能辨识出该符号处于第四象限的 "大星座点"因此只能解调出比特数据 01, 而信道质量好的用户设备由于不仅能够辨识出该符号处于第四象限的 "大星 座点", 而且能够辨识出该符号处于该 "大星座点"左上角的 "小星座点", 因此将解调出数据 1001。 gp, 信道质量差的用户设备仅能够解调出 " 1001 " 的前两个比特。 一般的, 将此 16QAM 星座点中与比它阶数更低的调制方式 QPSK调制相对应的前两个比特称为重要比特 (MSB : most significant bit), 将 后两个比特称为不重要比特 (LSB: least significant bit)。
下面参照图 2、 图 3A和图 3B来解释多用户设备下采用分层调制与传统 调度时的资源映射方法。 图 2示出了在基站 1 的小区内具有两个用户设备下 的通信模型, 其中第一用户设备 UE1的信道质量远好于第二用户设备 UE2。 图 3A示出了传统调度方法的资源映射方法, 而图 3B示出了采用分层调制的 资源映射方法。 如图 3A所示, 在传统调度方法中, 基站将为两个用户设备分 配正交的资源, 此正交可以是码字正交, 时频正交等。 以时频正交为例, 第 一用户设备 UE1分配了时频资源 1, 第二用户设备 UE2分配了与时频资源 1 正交的时频资源 2。 如图 3B所示, 采用分层调制时, 第一用户设备 UE1和第 二用户设备 UE2将同时占用时频资源 1和 2。 为了提高小区吞吐量和覆盖, 时频资源 1和 2将采用相同的调制方式, 并将第二用户设备 UE2的比特数据 映射到星座点的 MSB上, 将第一用户设备 UE1的比特数据映射到 LSB上。 此举可提高小区吞吐量和覆盖。
下面参照图 4,以采用 16QAM调制为例说明分层调制时的比特映射情况。 如图 4所示, 每个 16QAM星座点的 MSB被信道质量相对差的第二用户设备 UE2占用, LSB被信道质量好的第一用户设备 UE1占用。 解调时, 第二用户 设备 UE2 可解调出每个星座点的两个比特 (即重要比特), 而第一用户设备 UE1可解调出每个星座点的全部四个比特。
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将采用多天线作为提高信息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 段。 多天线技术中一种重要技术为预编码技术, 其基本思想是用户设备根据 估计得到的信道计算适合自己的预编码矩阵, 并将此预编码矩阵的信息反馈 给基站, 基站下一次调度此用户设备时将根据此预编码矩阵对发送的数据进 行预编码。
图 5A和图 5B分别示出了传统的采用多天线预编码发送和分集发送的典 型结构图。 预编码发送的结构图如图 5A所示, 要发送到第一用户设备 UE1 的第一源数据首先进行编码和速率匹配。此处编码为 1/3的母编码,速率匹配 输出的序列为将母编码输出序列进行截短或打孔后的序列。 此序列的长度与 采用的调制方式和发送层数有关。 分集发送的结构图如图 5B所示, 与图 5A 相似, 要发送到第二用户设备 UE2的第二源数据首先进行编码和速率匹配。 为与图 5A区分并方便以下附图描述, 将第一用户设备 UE1采用的速率匹配 称为第一速率匹配, 而将第二用户设备 UE2采用的速率匹配称为第二速率匹 配。 经第二速率匹配后输出的符号序列为 x。 符号序列 X经过星座点映射后, 进行分集发送。
当考虑在多天线预编码系统中采用分层调制时, 以选择两个用户设备做 分层调制为例, 会出现以下问题:
1.如果两个所选择的用户设备都预先配置为预编码发送模式, 则由于在 下行数据的预编码中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用户设备反馈的预编码矩阵, 此预编 码矩阵不一定适合另外一个用户设备; 以及
2.如果下行预编码中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为某一用户设备反馈的预编码矩 阵, 则由于另外一个用户设备不知道此预编码矩阵, 所以该用户设备无法对 发送的数据进行解码。
因此, 现有技术中存在对多天线系统中采用分层调制的方法和装置的需 求。
以下列出了本发明的参考文献, 通过引用将它们并入于此, 如同在本说 明书中作了详尽描述。
1、 [专利文献 1]: Malladi Durga Prasad,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fo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n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US 20090042511 Al).
2、 [专禾 ll文献 2]: Vare Jani, et.al.,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hierarchic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in digital broadcast (US 20090222855 Al) .
3、 [专禾 ll文献 3]: Wu Qi,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cast data in WimaxAVibro Relay system (US 20080298296 Al).
4、 [专利文献 4] : Steer David G; Content differentiated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used in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s (US 20080159186 Al).
5、 [专禾 ll文献 5 ]: Gao Wen, el. a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using radial constellation (US 20080170640 Al).
6、 [非专利文献 1 ]: Fujitsu,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based DL MIMO for LTE-Advanced, 3GPP, Rl-093163. 应该注意, 上面对常规技术的说明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 行清楚、 完整的说明, 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 不能仅仅因 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 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出, 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 存在的一种或更多种的缺点, 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以下的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天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方法, 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设备选择步骤, 从被配置为预编码发送模式 的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选择一个用户设备作为第一用户设备, 从被配置为 分集发送模式的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中选择一个用户设备作为第二用户设 备; 参数确定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信道质量信息、 预编 码矩阵信息和第一发送层数以及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信道质量信息 和第二发送层数, 来确定要采用的分层调制的调制方式、 层映射中要采用的 发送层数和在预编码中要采用的预编码矩阵; 第一符号序列生成步骤, 用于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由要发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源 数据生成第一符号序列; 第二符号序列生成步骤,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 所述发送层数, 由要发送到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源数据生成第二符号序 列; 分层调制步骤,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和所述第二符号 序列进行分层调制, 以生成混合符号序列; 预编码步骤, 用于根据所述预编 码矩阵和所述发送层数, 对所述混合符号序列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 以生成 发送信号; 以及发送步骤, 用于将所述发送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并且将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发送层数通知所述第二用 户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通信方法的多天线通信 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基站, 该基站包括: 用户设备选 择单元, 从被配置为预编码发送模式的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选择一个用户 设备作为第一用户设备, 从被配置为分集发送模式的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中 选择一个用户设备作为第二用户设备; 参数确定单元,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 备发送的第一信道质量信息、 预编码矩阵信息和第一发送层数以及所述第二 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发送层数, 来确定要采用的分层调 制的调制方式、 层映射中要采用的发送层数和在预编码中要采用的预编码矩 阵; 第一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由要 发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源数据生成第一符号序列; 第二符号序列生 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由要发送到所述第二用户 设备的第二源数据生成第二符号序列; 分层调制单元,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对 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和所述第二符号序列进行分层调制, 以生成混合符号序列; 预编码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发送层数, 对所述混合符号序 列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 以生成发送信号; 以及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发送 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并且将所述预编码矩阵 和所述发送层数通知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包括机器可读程序代码的存储介 质, 当在多天线通信系统或者信息处理系统上执行所述程序代码时, 所述程 序代码使得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或者信息处理系统执行根据上述通信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包括机器可执行指令的程序产品, 当在多天线通信系统或信息处理系统上执行所述指令时, 所述指令使得所述 多天线通信系统或者信息处理系统执行上述通信方法。
根据本发明, 提供了在多天线通信系统中选择被配置为预编码发送模式 的用户设备和分集发送模式的用户设备来进行分层调制的可行通信方法及相 应装置。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 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 以上和其它目的、 特点和优点。 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 而只是为 了示出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发明的一些部分, 附图中对应 部分可能被放大, gp, 使其相对于在依据本发明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 其它部件变得更大。 在附图中, 相同的或对应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 或对应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 1示出了分层调制的示意图;
图 2示出了两个用户设备下的通信模型;
图 3A示出了传统的资源映射方法;
图 3B示出了采用分层调制时的资源映射方法;
图 4示出了分层调制时每个用户设备的比特映射情况;
图 5A和 5B分别示出传统的采用多天线预编码发送和分集发送的典型示 意图;
图 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天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 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基站的示例性框 图;
图 8示出了基站中信号产生流程的第一实施例;
图 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 10示出了用户设备选择单元的示例性结构的框图;
图 11示出了选择参与分层调制的用户设备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 12示出了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 13示出了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以及 图 14示出了基站中信号产生流程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应当注意, 为了清楚的目的, 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 理的表示和描述。
在所述的说明和附图中, 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 指明了本 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 应该理解, 本发明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 制。 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 本发明包括许多改变、 修改和 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 /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 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 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 或替代 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 术语"包括 /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 要素、 步骤或组件的 存在, 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 要素、 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下面以一般的包含基站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为例, 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实 施方式的多天线通信系统及其中使用的通信方法进行说明。 图 6根据本发明 的实施方式的多天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在图 6所示多天线通信系统中包括 多个用户设备, 其中, 在接入时的信道质量好和 /或其历史信道质量好的用户 设备被配置为预编码发送模式, 而在接入时的信道质量差和 /或其历史信道质 量差的用户设备被配置为分集发送模式。 基站从信道质量好的用户设备中选 择第一用户设备 UE1 , 从信道质量差的用户设备中选择第二用户设备 UE2, 进行分层调制。 虽然图 6 中, 为了简便, 以相同的图标示出了各用户设备,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各用户设备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同, 当然也 可以有一部分用户设备彼此相同。
被配置为预编码发送模式的第一用户设备 UE1 向基站 100发送以下信 息: 其信道质量信息, 用于确定下一时刻发送时所采用的编码调制方式; 预 编码矩阵信息, 用于确定下一时刻发送时要采用的预编码矩阵; 以及发送层 数。 被配置为分集发送模式的第二用户设备 UE2将向基站 100发送该用户设 备的信道质量信息和发送层数。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为了实现 通信, 第一用户设备 UE1和第二用户设备 UE2可以发送其它信息, 而不应该 理解为第一用户设备 UE1和第二用户设备 UE2仅发送以上信息。
在本发明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 基站 100根据第一用户设备 UE1和第二 用户设备 UE2发送的信息, 确定下一时刻的发送要采用的参数, 如分层调制 的调制方式、 要采用的发送层数和要采用的预编码矩阵。 将要发送到第一用 户设备 UE1的第一源数据和要发送到第二用户设备 UE2的第二源数据分别生 成第一符号序列和第二符号序列, 然后进行星座点的分层调制、 层映射和预 编码。 基站 100不仅将预编码后的数据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 UE1和第二用户 设备 UE2, 而且为了使采用分集发送模式的第二用户设备 UE2能够解码所接 收的数据, 基站 100还要将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和发送层数发送给第二用户 设备 UE2。第一用户设备 UE1和第二用户设备 UE2分别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 码, 以获得各自的数据。
应该注意, 本文所限定的基站应作最宽泛的解释, 其应包括形成自己的 服务区, 对服务区中的用户设备进行服务的各种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 6至图 12, 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 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 100的示例 性框图。 基站 100包括: 用户设备选择单元 110, 用于选择参与分层调制的 第一用户设备 UE1和第二用户设备 UE2; 参数确定单元 120, 用于确定要使 用的分层调制的调制方式、 要使用的发送层数和要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第一 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130和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140,用于由要发送到第一用 户设备 UE1的第一源数据和要发送到第二用户设备 UE2的第二源数据生成第 一符号序列和第二符号序列; 分层调制单元 150, 用于对第一符号序列和第二 符号序列进行星座点的分层调制, 以生成混合符号序列; 预编码单元 160, 用 于对混合符号序列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以生成发送信号;以及发送单元 170, 用于将预编码矩阵信息和发送层数发送至第二用户设备 UE2, 而将发送端符 号序列发送至第一用户设备 UE1和第二用户设备 UE2。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 可以理解, 基站 100中的用户设备选择单元 110、 参数确定单元 120、 第一符 号序列生成单元 130、 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140、 分层调制单元 150、 预编 码单元 160和发送单元 170既可以由逻辑电路来实现也可以由存储在机器可 读介质上的程序实现。
下面结合图 8和图 9描述基站 100的操作。 图 8示出了基站 100中的信 号产生流程, 图 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 在步骤 ST102中, 用户设备选择单元 110从被配置为预编码发送 模式的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选择第一用户设备 UE1 , 从被配置为分集发送 模式的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中选择第二用户设备 UE2, 作为参与分层调制的 用户设备。 下面参照图 10和图 11更详细地描述如何实现用户设备的选择。 图 10示 出了用户设备选择单元的示例性结构的框图; 而图 11示出了选择参与分层调 制的用户设备的示例性流程图。
在步骤 ST202中, 资源分配单元 112为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和第二组 备选用户设备中配置参与分层调制的资源。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可以是位于基站 100 的服务区中被配置为预编码发送模 式的所有用户设备或者一部分用户设备, 而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可以是位于 基站 100 的服务区中被配置为分集发送模式的所有用户设备或者一部分用户 设备。
在步骤 ST204中, 将所分配的资源通知各备选用户设备。 如何将为各备 选用户设备分配资源以及如何所分配的资源通知各备选用户设备不是本发明 的发明点, 可以采用多天线通信系统的实际情况, 选择任意适当的方式来为 各备选用户设备分配资源并且将所分配资源的通知各备选用户设备。
在各备选用户设备接收到基站 100发送来的分配的资源之后, 被配置为 预编码发送模式的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的各备选用户设备, 估计自己的信 道质量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确定要在下一时刻发送中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信 息以及下一时刻发送时要采用的发送层数的信息。 其中, 预编码矩阵信息可 以是要采用的预编码矩阵, 也可以是基站根据该信息能够确定在下一时刻要 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 例如, 可以是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编号。 而被 配置为分集发送模式的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中的各备选用户设备, 估计自己 的信道质量以生成信道质量信息并且确定要在一下时刻使用的发送层数。
接下来, 在步骤 ST206中, 接收单元 114接收各备选用户设备发送来的 信息。 对于被配置为预编码发送模式的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的各备选用户 设备来说, 接收其信道质量信息、 预编码矩阵信息以及发送层数。 对于被配 置为分集发送模式的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中的各备选用户设备来说, 接收单 元 114可以接收其信道质量信息和发送层数。
接下来, 在步骤 208中, 选择单元 116从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选择一 个备选用户设备作为参与分层调制的第一用户设备 UE1 , 从第二备选组用户 设备中选择一个备选用户设备作为参与分层调制的第二用户设备 UE2。 优选 地, 从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选择信道质量信息的值最大 (即信道质量最好) 的备选用户设备作为参与分层调制的第一用户设备 UE1 , 从第二组用户设备 中选择信道质量信息的值最大 (即信道质量最好) 的备选用户设备作为参与 分层调制的第二用户设备 UE2。
在选择出参与分层调制的第一用户设备 UE1和第二用户设备 UE2之后, 返回到图 9继续。
在步骤 ST104中,参数确定单元 120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UE1发送的 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UE1发送的预编码矩阵信息、 所述第一用 户设备 UE1发送的发送层数、第二用户设备 UE2发送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 用户设备 UE2发送的发送层数, 来确定要采用的分层调制的调制方式、 在层 映射中要采用的发送层数和在预编码中要采用的预编码矩阵。
基站 100要采用的分层调制的调制方式可以是根据第一用户设备 UE1和 第二用户设备 UE2中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的调制方式, 也 可以是根据第一用户设备 UE1和第二用户设备 UE2二者发送的信道质量信息 和 /或考虑了其它用户设备的信道质量信息而确定的调制方式。
层映射中采作的发送层数可以是第一用户设备 UE1和第二用户设备 UE2 中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发送层数, 也可以是根据第一用户设备 UE1和第二用 户设备 UE2二者发送的发送层数和 /或考虑了其它用户设备的发送层数而确定 的发送层数。
预编码中采作的预编码矩阵可以是根据第一用户设备 UE1发送的预编码 矩阵信息确定的预编码矩阵, 也可以是根据第一用户设备 UE1发送的预编码 矩阵信息和 /或考虑了其它用户设备的预编码矩阵而确定的预编码矩阵。
例如, 可以采用第一用户设备 UE1 发送的发送层数和与第一用户设备 UE1发送的预编码矩信息相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在步骤 ST106中, 第一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130根据参数确定单元 120确 定的调制方式和发送层数, 由要发送到第一用户设备 UE1的第一源数据生成 第一符号序列。
如图 8所示, 第一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130对要发送到第一用户设备 UE1 的第一源数据进行第一编码然后根据系统定义的速率匹配方式进行第一速率 匹配, 以生成第一符号序列。 由于第一用户设备 UE1采用的是预编码发送模 式, 因此对第一源数据进行的第一编码和第一速率匹配与不考虑进行分层调 制的方式相同。 在此省略了对第一编码和第一速率匹配的详细描述。
在步骤 ST108中, 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140根据参数确定单元 120确 定的调制方式和发送层数, 由要发送到第二用户设备 UE2的第二源数据生成 第二符号序列。
下面结合图 12来描述步骤 ST108。 图 12示出了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140的第一示例性框图。 如图 12所示, 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140包括编码 单元 141、 计算单元 142和速率匹配单元 143。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第 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140中的编码单元 141、 计算单元 142和速率匹配单元 143既可以由逻辑电路来实现也可以由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程序实现。
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140中的编码单元 141用于对所述第二源数据进 行编码, 以生成编码后的数据; 然后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140 中的计算单 元 142根据参数确定单元 120确定的调制方式和发送层数, 计算要生成的第 二符号序列的长度; 以及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140 中的速率匹配单元 143 根据计算出的长度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第二速率匹配, 以生成第二符号序列。 其中, 上述第二速率匹配可以通过编码后的数据进行截短或打孔来实现。 设 图 5B中所示传统的分集发送中的第二速率匹配后输出的符号序列为 X, 图 8 中所示第二速率匹配后的输出的第二符合序列为 yl,第二符号序列 yl和符号 序列 X 的长度不同。 通常, 在除了采用分层调制之外的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 下, 第二符号序列 yl的长度大于符号序列 X的长度。
虽然在图 8中步骤 ST106和步骤 ST108以先后顺序示出, 但是本领域技 术人员应该理解, 如图 8中所示步骤 ST106和步骤 ST108是可以并行执行。
在步骤 ST110, 将经过速率匹配之后的第一符号序列和第二符号序列进 行星座点的分层调制, 从而将第一符号序列和第二符号序列进行比特级的混 合, 生成混合数据。例如, 在采用图 1所示的 16QAM分层调制的情况下, 可 以按图 4所示方式,将第一符号序列映射到 16QAM星座点的 2个不重要比特 LSB, 而将第二符号序列调制到 16QAM星座点的 2个重要比特 MSB上。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已知的或以后设计的 方式进行分层调制。
在完成了分层调制之后, 预编码单元 160根据参数确定单元 120确定的 发送层数对混合序列进行层映射, 然后根据参数确定单元 120确定的预编码 矩阵对层映射后的序列进行预编码以生成发送信号。 如何对混合序列进行层 映射和预编码不是本发明的发明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多天线通信系 统的实际情况采用已知的或以后开发的层映射方法和预编码方法进行层映射 和预编码。
在步骤 ST114中, 发送单元 170将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以及发送层数通知 给第二用户设备 UE2, 并且将经过发送信号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 UE1和第二 用户设备 UE2。 第一用户设备 UE1中,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 在第二用 户设备 UE2中, 根据接收到的预编码矩阵和发送层数,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 解码。 发送单元 170可以在分配的资源中采用专用导频或采用预编码矩阵通 知的方式来通知第二用户设备 UE2。
此外, 如果参数确定单元 120所确定的发送层数和预编码矩阵与第一用 户设备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和发送层数不同, 则发送单元 170也就采用的预 编码矩阵以及发送层数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 UE1。 第一用户设备 UE1中, 根 据接收到的预编码矩阵和发送层数,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
应该注意, 虽然在上面的说明中, 各步骤是按顺序编号的, 但应该注意, 以上的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 并且有些步骤可以并行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提供了一种在多天线通信系统中选择预先 配置为预编码发送模式的用户设备和分集发送模式的用户设备来进行分层调 制的可行通信方法及相应装置。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根据发送层数和分层调制中要采用的调制方式来计算 出第二符号序列的长度, 然后进行速率匹配来生成第二符号序列, 而根据本 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 在对第二源数据进行编码后, 并不考虑分层调制, 仍然按照传统系统定义的速率匹配方式得到输出的符号 序列 X, 然后对输出的比特序列 X进行二次编码。 为了简洁, 省略了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的描述。 下 面参照图 13 和图 14详细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图 13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的示意性框 图; 而图 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中的信号产生流程的示意 图。
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140包括:第一编码单元 151、速率匹配单元 152、 计算单元 153、 编码方式选择单元 154和第二编码单元 155。 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 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140中的第一编码单元 151、速率匹配单元 152、 计算单元 153、 编码方式选择单元 154和第二编码单元 155既可以由逻 辑电路来实现也可以由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程序实现。
首先, 第一编码单元 151对所述第二源数据进行第一次编码, 以生成编 码后的数据。 然后, 速率匹配单元 152按照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定义的速率 匹配方式, 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进行速率匹配, 以生成第三符号序列。 其中, 该第三符号序列与图 5B 中所示的传统分集发送模式下经过速率匹配之后生 成的序列相同, 即为序列 x。计算单元 153根据参数确定单元 120确定的调制 方式和发送层数, 计算要进行分层调制的第二符号序列的长度。 编码方式选 择单元 154根据计算出的长度选择编码方式。 第二编码单元 155按照所选择 的编码方式对第三符号序列进行二次编码, 以生成第二符号序列 y2。 编码方 式选择单元 154按照使第二编码单元 155生成的第二符号序列 y2与在第一实 施方式中速率匹配 143 生成的第二符号序列 yl 长度相等的方式选择编码方 式。 此处编码方式可以为重复编码或者比特级的空时编码等, 或者其他信道 编码方式, 如 Turbo编码, 卷积编码等。 但是通常, 第二符号序列 yl和 y2 的序列内容并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提供了在多天线通信系统中选择被配置为 预编码发送模式的用户设备和分集发送模式的用户设备来进行分层调制的另 一种可行的通信方法和相应装置。 变型例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和基站, 还可以有各种变型。 ( 1 )在通信方法可以在步骤 ST108之前包括一个选择步骤,选择按照图 8所示的流程生成第二符号序列或选择按照图 14所示的流程生成第二符号序 列。
(2)基站 100还可以包括一个选择单元和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包括第 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 其中第一子单元具有图 12所示的结构, 而第二子单 元具有图 13所示的结构。 选择单元可以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中选择一个 来生成第二符号序列。
(3 )基站 100可以从被配置为预编码发送模式的用户设备中任意一个作 为第一用户设备 UE1 , 从被配置为分集模式的用户设备中任意一个作为第二 用户设备 UE2, 然后将分配的资源通知第一用户设备 UE1 和第二用户设备 UE2o 而第一用户设备 UE1根据所分配的资源估算自己的信道质量信息、 确 定预编码矩阵信息和发送层数, 并且反馈给基站 100, 而第二用户设备 UE2 根据所分配的资源估算自己的信道质量信息、 确定发送层数, 并且反馈给基 站 100。另选地, 基站 100可以从被配置为预编码发送模式的用户设备中任意 一个作为第一用户设备 UE1 , 可以按照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 11所示的方法 从被配置为分集发送模式的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中选择第二用户设备 UE2。 或者, 基站 100可以按照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 11所示的方法从被配置为预 编码发送模式的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第一用户设备 UE1 , 可以从被配置为 分集发送模式的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中选择任意一个用户设备作为第二用户 设备 UE2。
此外, 显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也可以包括机器可读程序代码的存 储介质的方式来实现, 当在多天线通信系统或者信息处理系统上执行所述程 序代码时, 所述程序代码使得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或者信息处理系统执行上 述通信方法。
此外, 显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也可以包括机器可执行指令的程序 产品来实现, 当在多天线通信系统或信息处理系统上执行所述指令时, 所述 指令使得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或者信息处理系统执行上述的通信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描述的 各示例性的单元及方法步骤, 能够以硬件、 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 这 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 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 约束条件。 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 述的功能, 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 (计 算机等逻辑装置) 执行的软件来实现。 所述软件在被执行时, 可以使所述硬 件 (计算机等逻辑装置) 实现上述的方法或其组成步骤, 或使所述硬件 (计 算机等逻辑装置) 充当上面所述的本发明的装置部件。
软件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 内存、 只读存储器(ROM)、 电可编 程 ROM、 电可擦除可编程 ROM、 寄存器、 硬盘、 可移动磁盘、 CD-ROM、 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 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 员根据本发明的精神, 可以想到各种变型和修改, 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发 明的范围内。 附记
附记 1 、 一种多天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方法, 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用户设备选择步骤, 从被配置为预编码发送模式的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 中选择一个用户设备作为第一用户设备, 从被配置为分集发送模式的第二组 备选用户设备中选择一个用户设备作为第二用户设备;
参数确定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信道质量信息、 预编 码矩阵信息和第一发送层数以及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信道质量信息 和第二发送层数, 来确定要采用的分层调制的调制方式、 层映射中要采用的 发送层数和在预编码中要采用的预编码矩阵;
第一符号序列生成步骤,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由要 发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源数据生成第一符号序列;
第二符号序列生成步骤,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由要 发送到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源数据生成第二符号序列;
分层调制步骤,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和所述第二符号 序列进行分层调制, 以生成混合符号序列;
预编码步骤, 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发送层数, 对所述混合符 号序列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 以生成发送信号; 以及
发送步骤, 用于将所述发送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 户设备, 并且将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发送层数通知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附记 2、根据附记 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选择步骤包括: 资源分配步骤, 用于为所述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组备选用户 设备中的各个备选用户设备分配资源并且将所分配的资源通知给各备选用户 设备;
接收步骤, 用于从所述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的各备选用户设备接收该 备选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所述第 一发送层数, 而从所述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中的各备选用户设备接收该备选 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信道质量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层数;
选择步骤, 用于选择所述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信道质量信息的值最大 的备选用户设备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而选择所述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中 信道质量信息的值最大的备选用户设备作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附记 3、根据附记 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生成步骤包 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第二源数据进行编码, 以生成编码后的数据;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计算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的长度; 以 及
根据所述长度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进行速率匹配, 以生成所述第二符号 序列。
附记 4、根据附记 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生成步骤包 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第二源数据进行第一次编码, 以生成编码后的数据;
按照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定义的速率匹配方式, 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进 行速率匹配, 以生成第三符号序列;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计算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的长度; 根据所述长度选择编码方式; 以及
按照所述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三符号序列进行第二次编码, 以生成所述第 二符号序列。
附记 5、 根据附记 4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 所述编码方式为重复编码、 比特级的空时编码、 Turbo编码、 卷积编码。
附记 6、根据附记 1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 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在所述 参数确定步骤之前的接收步骤, 该接收步骤用于接收由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 送的第一信道质量信息、 预编码矩阵信息和第一发送层数, 以及接收由所述 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发送层数。
附记 7、根据附记 1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 所述层映射中要采用的发送 层数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发送层数, 所述预编码矩阵是与所 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信息相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附记 8、根据附记 1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 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在所述 第二符号序列生成步骤之前的选择步骤, 用于选择第二符号序列的生成方式; 而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生成步骤根据所述选择步骤选择的生成方式生成所述第 二符号序列。
附记 9、一种使用附记 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的多天线通信系统。 附记 10、 一种基站, 该基站包括:
用户设备选择单元, 从被配置为预编码发送模式的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 中选择一个用户设备作为第一用户设备, 从被配置为分集发送模式的第二组 备选用户设备中选择一个用户设备作为第二用户设备;
参数确定单元,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信道质量信息、 预编 码矩阵信息和第一发送层数以及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信道质量信息 和第二发送层数, 来确定要采用的分层调制的调制方式、 层映射中要采用的 发送层数和在预编码中要采用的预编码矩阵;
第一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由要 发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源数据生成第一符号序列;
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由要 发送到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源数据生成第二符号序列; 分层调制单元,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和所述第二符号 序列进行分层调制, 以生成混合符号序列;
预编码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发送层数, 对所述混合符 号序列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 以生成发送信号; 以及
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发送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 户设备, 并且将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发送层数通知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附记 11、 根据附记 10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选择单元包括: 资源分配单元, 用于为所述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组备选用户 设备中的各个备选用户设备分配资源并且将所分配的资源通知给各备选用户 设备;
接收单元, 用于从所述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的各备选用户设备接收该 备选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所述第 一发送层数, 而从所述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中的各备选用户设备接收该备选 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信道质量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层数; 以及
选择单元, 用于选择所述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信道质量信息的值最大 的备选用户设备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而选择所述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中 信道质量信息的值最大的备选用户设备作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附记 12、根据附记 10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包括: 编码单元, 用于对所述第二源数据进行编码, 以生成编码后的数据; 计算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计算所述第二符号 序列的长度; 以及
速率匹配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长度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进行速率匹配, 以生成所述第二符号序列。
附记 13、根据附记 10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包括: 第一编码单元, 用于对所述第二源数据进行第一次编码, 以生成编码后 的数据;
速率匹配单元, 用于按照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定义的速率匹配方式, 对 所述编码后的数据进行速率匹配, 以生成第三符号序列;
计算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计算所述第二符号 序列的长度;
编码方式选择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长度选择编码方式; 以及
第二编码单元, 用于按照所述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三符号序列进行第二次 编码, 以生成所述第二符号序列。
附记 14、 根据附记 13所述的基站, 其中, 所述编码方式为重复编码、 比 特级的空时编码、 Turbo编码或卷积编码。
附记 15、根据附记 10所述的基站, 其中, 所述层映射中要采用的发送层 数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发送层数, 所述预编码矩阵是与所述 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信息相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附记 16、根据附记 10所述的基站, 其中, 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包 括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 其中第一子单元包括:
编码单元, 用于对所述第二源数据进行编码, 以生成编码后的数据; 计算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计算所述第二符号 序列的长度; 以及
速率匹配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长度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进行速率匹配, 以生成所述第二符号序列;
第二子单元包括:
第一编码单元, 用于对所述第二源数据进行第一次编码, 以生成编码后 的数据;
速率匹配单元, 用于按照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定义的速率匹配方式, 对 所述编码后的数据进行速率匹配, 以生成第三符号序列;
计算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计算所述第二符号 序列的长度;
编码方式选择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长度选择编码方式; 以及
第二编码单元, 用于按照所述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三符号序列进行第二次 编码, 以生成所述第二符号序列;
所述基站还包括选择单元, 用于选择所述第一子单元和所述第二子单元 中的一个来生成所述第二符号序列。
附记 17、 一种包括机器可读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 当在多天线通信系统 或者信息处理系统上执行所述程序代码时, 所述程序代码使得所述多天线通 信系统或者信息处理系统执行根据附记 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附记 18、 一种包括机器可执行指令的程序产品, 当在多天线通信系统或 信息处理系统上执行所述指令时, 所述指令使得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或者信 息处理系统执行附记 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天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方法, 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设备选择步骤, 从被配置为预编码发送模式的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 中选择一个用户设备作为第一用户设备, 从被配置为分集发送模式的第二组 备选用户设备中选择一个用户设备作为第二用户设备;
参数确定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信道质量信息、 预编 码矩阵信息和第一发送层数以及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信道质量信息 和第二发送层数, 来确定要采用的分层调制的调制方式、 层映射中要采用的 发送层数和在预编码中要采用的预编码矩阵;
第一符号序列生成步骤,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由要 发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源数据生成第一符号序列;
第二符号序列生成步骤,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由要 发送到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源数据生成第二符号序列;
分层调制步骤,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和所述第二符号 序列进行分层调制, 以生成混合符号序列;
预编码步骤, 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发送层数, 对所述混合符 号序列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 以生成发送信号; 以及
发送步骤, 用于将所述发送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 户设备, 并且将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发送层数通知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选择步骤包括: 资源分配步骤, 用于为所述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组备选用户 设备中的各个备选用户设备分配资源并且将所分配的资源通知给各备选用户 设备;
接收步骤, 用于从所述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的各备选用户设备接收该 备选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所述第 一发送层数, 而从所述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中的各备选用户设备接收该备选 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信道质量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层数;
选择步骤, 用于选择所述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信道质量信息的值最大 的备选用户设备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而选择所述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中 信道质量信息的值最大的备选用户设备作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生成步骤包 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第二源数据进行编码, 以生成编码后的数据;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计算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的长度; 以 及
根据所述长度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进行速率匹配, 以生成所述第二符号 序列。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生成步骤包 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第二源数据进行第一次编码, 以生成编码后的数据;
按照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定义的速率匹配方式, 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进 行速率匹配, 以生成第三符号序列;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计算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的长度; 根据所述长度选择编码方式; 以及
按照所述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三符号序列进行第二次编码, 以生成所述第 二符号序列。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 所述编码方式为重复编码、 比特级的空时编码、 Turbo编码或者卷积编码。
6、一种使用权利要求 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的多天线通信系统。
7、 一种基站, 该基站包括:
用户设备选择单元, 从被配置为预编码发送模式的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 中选择一个用户设备作为第一用户设备, 从被配置为分集发送模式的第二组 备选用户设备中选择一个用户设备作为第二用户设备;
参数确定单元,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信道质量信息、 预编 码矩阵信息和第一发送层数以及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信道质量信息 和第二发送层数, 来确定要采用的分层调制的调制方式、 层映射中要采用的 发送层数和在预编码中要采用的预编码矩阵;
第一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由要 发送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源数据生成第一符号序列;
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由要 发送到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源数据生成第二符号序列;
分层调制单元,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一符号序列和所述第二符号 序列进行分层调制, 以生成混合符号序列;
预编码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发送层数, 对所述混合符 号序列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 以生成发送信号; 以及
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发送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 户设备, 并且将所述预编码矩阵和所述发送层数通知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选择单元包括: 资源分配单元, 用于为所述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组备选用户 设备中的各个备选用户设备分配资源并且将所分配的资源通知给各备选用户 设备;
接收单元, 用于从所述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的各备选用户设备接收该 备选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预编码矩阵信息和所述第 一发送层数, 而从所述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中的各备选用户设备接收该备选 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信道质量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层数;
选择单元, 用于选择所述第一组备选用户设备中信道质量信息的值最大 的备选用户设备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而选择所述第二组备选用户设备中 信道质量信息的值最大的备选用户设备作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9、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包括: 编码单元, 用于对所述第二源数据进行编码, 以生成编码后的数据; 计算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计算所述第二符号 序列的长度; 以及
速率匹配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长度对所述编码后的数据进行速率匹配, 以生成所述第二符号序列。
10、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第二符号序列生成单元包括: 第一编码单元, 用于对所述第二源数据进行第一次编码, 以生成编码后 的数据; 速率匹配单元, 用于按照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定义的速率匹配方式, 对 所述编码后的数据进行速率匹配, 以生成第三符号序列;
计算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发送层数, 计算所述第二符号 序列的长度;
编码方式选择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长度选择编码方式; 以及
第二编码单元, 用于按照所述编码方式对所述第三符号序列进行第二次 编码, 以生成所述第二符号序列。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基站, 其中, 所述编码方式为重复编码、 比 特级的空时编码、 Turbo编码或卷积编码。
12、 一种包括机器可读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 当在多天线通信系统或者 信息处理系统上执行所述程序代码时, 所述程序代码使得所述多天线通信系 统或者信息处理系统执行根据权利要求 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3、 一种包括机器可执行指令的程序产品, 当在多天线通信系统或信息 处理系统上执行所述指令时, 所述指令使得所述多天线通信系统或者信息处 理系统执行权利要求 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PCT/CN2009/074375 2009-10-09 2009-10-09 基站、多天线通信系统及其中使用的通信方法 WO2011041930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74375 WO2011041930A1 (zh) 2009-10-09 2009-10-09 基站、多天线通信系统及其中使用的通信方法
KR1020127011985A KR101337056B1 (ko) 2009-10-09 2009-10-09 기지국, 멀티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통신 방법
EP09850188A EP2487987A1 (en) 2009-10-09 2009-10-09 Base station,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2532439A JP5494809B2 (ja) 2009-10-09 2009-10-09 基地局、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CN200980161776.9A CN102577582B (zh) 2009-10-09 2009-10-09 基站、多天线通信系统及其中使用的通信方法
TW099114785A TW201130366A (en) 2009-10-09 2010-05-10 Base station,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d therein
US13/438,480 US8472549B2 (en) 2009-10-09 2012-04-03 Base station,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74375 WO2011041930A1 (zh) 2009-10-09 2009-10-09 基站、多天线通信系统及其中使用的通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3/438,480 Continuation US8472549B2 (en) 2009-10-09 2012-04-03 Base station,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41930A1 true WO2011041930A1 (zh) 2011-04-14

Family

ID=43856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09/074375 WO2011041930A1 (zh) 2009-10-09 2009-10-09 基站、多天线通信系统及其中使用的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472549B2 (zh)
EP (1) EP2487987A1 (zh)
JP (1) JP5494809B2 (zh)
KR (1) KR101337056B1 (zh)
CN (1) CN102577582B (zh)
TW (1) TW201130366A (zh)
WO (1) WO201104193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7876A2 (ko) * 2011-05-13 2012-1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153767A1 (zh) * 2013-03-29 2014-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8658A (zh) * 2010-02-10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层映射的速率匹配权值校正方法和装置
US10003490B2 (en) 2012-08-23 2018-06-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apparatus,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9660766B2 (en) * 2013-07-18 2017-05-23 Lg Electronics Inc. Robust symbo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using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US20150117866A1 (en) * 2013-10-31 2015-04-30 Zte Corporation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symbol mapping
US20150139293A1 (en) * 2013-11-18 2015-05-21 Wi-Lan Labs, Inc.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for multiple streams
MY193241A (en) * 2013-12-05 2022-09-27 Huawei Tech Co Ltd Enhanced wireless coverage and reduced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JP5976252B2 (ja) * 2014-03-13 2016-08-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尤度生成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GB2524726B (en) * 2014-03-25 2018-05-23 Canon Kk Image data encapsulation with tile support
US11271703B2 (en) * 2014-05-02 2022-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control channel capacity
US9942013B2 (en) 2014-05-07 2018-04-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05471543B (zh) * 2014-08-01 2020-08-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US9866364B2 (en) 2014-08-29 2018-01-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mi-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N106537861B (zh) * 2014-08-29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0312950B2 (en) 2014-10-03 2019-06-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user interleaving and modulation
EP3267753B1 (en) * 2015-04-22 2020-0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multiple users in mimo system
CN106452664B (zh) * 2015-08-11 2019-08-27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用户mimo发射方法
CN106470178B (zh) * 2015-08-11 2019-08-2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用户mimo发射系统
CN106612433B (zh) * 2015-10-22 2019-11-26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层析式编码译码方法
CN106612138A (zh) * 2015-10-22 2017-05-0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用户数据传输方法
US10305711B2 (en) * 2016-06-09 2019-05-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odulating and coding data packet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9606A (zh) * 2003-08-20 2006-09-27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利用径向星座进行分层调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886925A (zh) * 2003-09-25 2006-12-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多个天线的分层编码
US20080159186A1 (en) 2006-12-30 2008-07-0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ontent differentiated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used in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s
US20080298296A1 (en) 2007-04-27 2008-1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cast data in wimax/wibro relay system
WO2008154506A1 (en) * 2007-06-08 2008-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fo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n 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US20090222855A1 (en) 2005-05-24 2009-09-03 Jani Vare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hierarchic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in digital broadcas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0566B (zh) * 2005-01-11 2010-12-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一分层调制系统中解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07124566A1 (en) * 2006-04-28 2007-11-0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dap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1886925B (zh) 2010-05-27 2012-06-27 北京大学 基于载波调制的多波长干涉式光纤陀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9606A (zh) * 2003-08-20 2006-09-27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利用径向星座进行分层调制的方法及装置
US20080170640A1 (en) 2003-08-20 2008-07-17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Using Radial Constellation
CN1886925A (zh) * 2003-09-25 2006-12-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多个天线的分层编码
US20090222855A1 (en) 2005-05-24 2009-09-03 Jani Vare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hierarchic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in digital broadcast
US20080159186A1 (en) 2006-12-30 2008-07-0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ontent differentiated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used in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s
US20080298296A1 (en) 2007-04-27 2008-1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cast data in wimax/wibro relay system
WO2008154506A1 (en) * 2007-06-08 2008-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fo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n 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US20090042511A1 (en) 2007-06-08 2009-0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fo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n 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7876A2 (ko) * 2011-05-13 2012-1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57876A3 (ko) * 2011-05-13 2013-0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425881B2 (en) 2011-05-13 2016-08-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53767A1 (zh) * 2013-03-29 2014-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321992A (zh) * 2013-03-29 2015-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321992B (zh) * 2013-03-29 201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7582B (zh) 2015-01-28
JP5494809B2 (ja) 2014-05-21
EP2487987A1 (en) 2012-08-15
JP2013507800A (ja) 2013-03-04
TW201130366A (en) 2011-09-01
US8472549B2 (en) 2013-06-25
KR101337056B1 (ko) 2013-12-05
KR20120081197A (ko) 2012-07-18
CN102577582A (zh) 2012-07-11
US20120189082A1 (en) 201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41930A1 (zh) 基站、多天线通信系统及其中使用的通信方法
JP477744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重畳変調を用いたデータ送受信方法
US916666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n-loop MIMO communications in a SCM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7710842B (zh)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JP7216681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1137620A1 (zh) 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指示方法及系统
US20160036619A1 (e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WO2013029482A1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7031786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modulating Multiuse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20120281779A1 (en) Methods and entities for modulation symbol transport
WO2014183461A1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
WO2013000253A1 (zh) 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中信息的交互方法及协作多点传输系统
WO2013013394A1 (zh)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基站和移动终端
US20140321383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ata, transmitting end, and user equipment
US10686633B2 (en)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907589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202576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channel using diversity
US960963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5917713B (zh) 信道估计方法、通信节点及通信系统
WO2014000306A1 (zh) 传输形式确定方法及终端、基站
WO2018082504A1 (zh) 一种用于动态调度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04767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atial modulation based on virtual antenna
WO2016101601A1 (zh) 多天线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JP6889278B2 (ja) 下りリンクデータ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TW201132030A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relating to multi-resolution transmissions with MIMO sche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980161776.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098501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25324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98501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270119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K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