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1023088A1 - 子载波发送方法、基站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子载波发送方法、基站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1023088A1
WO2011023088A1 PCT/CN2010/076244 CN2010076244W WO2011023088A1 WO 2011023088 A1 WO2011023088 A1 WO 2011023088A1 CN 2010076244 W CN2010076244 W CN 2010076244W WO 2011023088 A1 WO2011023088 A1 WO 201102308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ubcarriers
base station
transmitting
transmiss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0/0762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王俊
王文杰
米泉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102308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1023088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子载波发送方法、 基站和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 2009 年 8 月 28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0910091901.5,发明名称为"子载波发送方法、 基站和系统"的中国专利申 请的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信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子载波发送方法、 基站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 802.16e正交频分复用接入 (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以下简称: OFDMA )帧结构模式下, 基站下行信息帧中的前三个 "OFDM symbol" 需要向所有用户设备进行广播发送, 所述的前三个 "OFDM symbol"分别包括前导( Preamble )信号(占一个 OFDM symbol )、 帧控制头 ( Frame Control Header; 以下简称: FCH )及下行映射 DL— MAP (占两个 OFDM symbol )。
其中, "Preamble"信号信息用于用户设备进行同步、获取小区标识( Cell ID )信息以及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以下简 称: SS1 ). 载波干扰噪声比( Carrier-to-interference-and-noise ratio; 以下 简称: CINR )测量等; DL— MAP信号信息包括了下行帧中各 burst的配置 信息和部分控制信令, 其编码方式由 FCH确定。
由此可见, 用户设备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可靠的解码, 从而保证对后 续 "burst" 的正确解码。 为了保证这些信息能够被用户设备可靠接收, 协 议规定对 "Preamble" 信号采用功率提升的二相移相键控 ( Boosted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以下简称: Boosted BPSK )调制方式, 对 DL— MAP信 号和 FCH信号采用正交移相键控 (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以下简 称: QPSK )调制方式。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 有技术中虽然对上述的三个信号采用鲁棒性高的调制方式以提高信息接收 成功率, 但在 802.16e OFDMA帧结构模式下, 基站对下行信息帧的前三个 "OFDM symbol" 信号的发射过程中, 由于射频端功放器件水平受限, 从 而导致用户设备接收信噪比较低, 进而无法保证对信号进行可靠的解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子载波发送方法、 基站和系统, 用以解决现有 技术中用户设备无法可靠接收信号的缺陷, 可以保证信号的可靠接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子载波发送方法, 包括:
将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分成 M个发送组, 以所述发送组 为单位将所述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数个子载波分配给基站的 M根发 射天线进行广播发送, 其中 M≥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 包括:
分配处理模块, 用于将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分成 M个发 送组, 并以所述发送组为单位将所述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数个子载 波分配给基站的 M根发射天线, 其中 M≥2;
发射天线, 用于对所述分配处理模块分配的子载波进行广播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子载波发送系统, 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 站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广播发送的子载波的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子载波发送方法、 基站和系统, 对同一个下行信 息帧通过多根发射天线且每根天线发送部分频域上的数据, 可以提升每个 子载波的平均功率, 从而增大基站下行信道覆盖范围以及提升用户设备接 收信噪比, 保证用户设备对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可靠解码, 增大小区边缘 覆盖, 提升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误码率性能仿真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误码率性能仿真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子载波发送方法实施例一流程图;
图 4为本发明子载波发送方法实施例一的发射原理图;
图 5为本发明子载波发送方法实施例二流程图;
图 6为本发明子载波发送方法实施例二多天线子载波分配方案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切换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在 802.16e OFDMA帧结构模式下, 需要进行广播发送的信号由于基站是采用 功率较小的单天线广播发送方式, 因而出现用户设备接收信噪比较低而无 法保证对该信息进行可靠的解码的现象。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 增大 基站的覆盖范围, 提高用户设备接收信噪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天 线全向波束形成方案, 即将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数个子载波分成若 干个发送组, 以发送组为单位将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数个子载波分 配给基站的 根发射天线进行广播发送, 其中 M≥2。 本发明实施例目的在 于利用多天线形成全向波束, 通过提高子载波的平均发射功率以保证用户 设备的可靠接收。 本发明实施例以 802.16e OFDMA帧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但不局限于此帧结构的发送。
首先就以下概念进行介绍: OFDM系统: 多载波系统, 例如 1024个子 载波 -10MHz带宽,或 2048个子载波 -20MHz带宽等,发送信号调制在多载 波上(多载波指的是多载波时频资源)。 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的是一 个 OFDM符号在频域上所有子载波(对应这些子载波变换到时域的信号), 例如 1024个子载波。部分频域数据是指一个 OFDM符号频域上的部分子载 波, 例如, 只占 1024子载波中的一部分子载波。子载波是一个 OFDM符号 的最小单位, 如 10MHz 带宽时, 频域上 1024个子载波构成一个 OFDM符 号。
以下首先对多天线形成全向波束提高子载波的平均发射功率的原理进 行介绍。
支设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有 Nt个子载波待发射, 由于射频端功放 器件水平受限,单根天线最大发射功率为 则当基站采用单天线进行广播 发送时,平均分配到每个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为 ; / N,。若基站采用 M ( >2 ) 根天线进行该信号的广播发射, 将每个 "OFDM symbol" 信号上的 N,个子 载波根据在频域上的排列方式分为 M组,每根发射天线负责发送其中一组, 则对于任意一根发射天线而言, 平均分配到每个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为 Pt /(Nt /M) = M*Pt f N, ,由此可知,分配给每个子载波的发射功率增大了 M倍, 从而在接收端合并后, 用户设备接收总功率将增大为原来基站用单天线发 射时的 M倍。
根据付里斯( FRIIS )传输公式可知, 基站釆用 M根天线进行全向广播 发送可以将覆盖距离增大/ 倍,而用户设备接收信噪比相对于基站采用单 天线进行广播发射时增大 M倍, 即 101ogM dB, 从而使误码率性能有 lOlogM dB的提升。
具体可以参见图 1和图 2, 图 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误码率 性能仿真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误码率性能仿真示 意图。其中,图 1表示的是用户设备端速度为 30km h、发射天线间距为 0.5λ 时误码率性能仿真结果, 图 2表示的是用户设备速度为 30km/h、 天线间距 为 10λ时误码率性能仿真结果。 图 1和图 2中, 表示单天线发射, "Δ" 表示 2根天线发射, "□"表示 4根天线发射,其中横坐标表示信噪比( Signal to Noise Ratio; 以下简称: SNR ), 纵坐标表示误码率( Bit Error Rate; 以下 筒称: BER )。 由图 1和图 2可知, 采用多天线全向波束广播发送信号信息 误码率性能有明显提升。
另夕卜, 峰均比过高也是 OFDM系统的主要缺点之一, 即相对于单载波 系统而言, OFDM发射机的输出信号的瞬时值会有较大的波动, 这要求系 统内部的功率放大器、 A/D转换器、 D/A转换器等部件具有 4艮大的线性动 态范围。 而反过来, 这些部件的非线性也会对动态范围较大的信号产生非 线性失真, 所产生的谐波会造成子信道间的相互千扰, 从而影响 OFDM系 统的性能。 根据分析, 对于子载波数为 N的 OFDM系统而言, 极限峰均功 率比(PAPR ) 为 101ogl。N dB, 以 N = 1024为例, 此时 PAPR为 30dB。 当然, 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情况, 一般而言, OFDM系统内的 PAPR不会达到这 一数值。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全向广播波束形成算法时, 分配到每 个发射天线上的子载波数为 N/M , 因此对于每根发射天线而言, 此时的 PAPR为 101og10 (N/A = 101og10 N— 101og10 M dB ,由 匕可见,对于" Preamble"、 FCH和 DL— MAP信号,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全向波束形成方法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降低基站各发射天线的 PAPR值, 降低量为 1 QlQgi。 M dB。
根据上述相关分析可知, 当基站釆用两天线发射时, 由于每个子载波 的功率增大为单天线发射时子载波功率的 2倍, 因此, 用户设备各个子载 波发射功率为单天线时的 2倍, 从而使误码率性能有 3dB的提升。 同理, 基站采用 4天线发射时, 接收端各子载波功率为单天线时的 4倍, 使误码 率性能有 6dB的提升。
图 3为本发明子载波发送方法实施例一流程图, 图 4为本发明子载波 发送方法实施例一的发射原理图。 如图 3和图 4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 天线全向波束形成方法以在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以下简称: WiMAX )系统中基站发送 OFDMA帧结 构中的 "Preamble" 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包括:
步骤 100,将待发送信号均匀分布在整个频段上的数个子载波顺序均匀 分成 M个发送组, 将各发送组所包括的子载波发送给 M根发射天线中与发 送组对应的发射天线;
假设基站采用 M根发射天线进行待发送信号例如 "Preamble" 信号的 广播发射, 由于 "Preamble" 信号的特殊性(不属于任何排列域), 且在物 理帧上 "Preamble"信号均匀分布于全频段上, 因此可以将 "Preamble" 信 号在整个频域内的 Nt个子载波顺序均匀依次分为 M段形成 M个发送组, 基 站的每根发射天线负责发送其中一个发送组。
具体的, 由于 "Preamble" 数据是协议给定的由段 ( segment )号及小 区标识(CELL ID )确定的伪随机序列, 即每对 CELL ID与 "segment" 对 应一组伪随机序列码 ( Pseudo-Noise; 以下简称: PN码), 该 PN码经过 "Boosted BPSK" 调制后被分配到该 "segment" 对应的子载波上, 完成 "Preamble" 调制, 因此对该 PN码进行分段不会导致其 PAPR的偏差。 划 分完发送组后, 将各发送组所包括的子载波发送给基站的 M根发射天线中 与该发送组对应的发射天线。
步骤 101 ,通过与发送组对应的发射天线,对各自对应的发送组所包括 的子载波依次进行添加保护边带处理、 傅里叶反变换处理以及加循环前缀 处理, 并调制到射频后进行广播发送。
基站的各根发射天线接收到即将发送的子载波后, 首先为子载波添加 保护边带, 即在没有数据的子载波以及保护子载波置 "0" ; 然后经过直流 偏置处理(DC-SHIFT )后再进行傅里叶反变换(IFFT )变换到时域并加循 环前缀( Cyclic Prefix; 以下简称: CP ) , 调制到射频发射即可。
由于每根发射天线发送的数据子栽波数量为单天线发送的 1/M, 因此 在每发射天线总功率不变的前提下, 每个 "preamble"子载波功率是采用单 天线发送子载波功率的 M倍, 从而增大基站下行信道, 例如同步 /广播 /控 制信道的覆盖范围以及提升用户设备接收信噪比, 保证用户设备对基站发 送的同步 /广播 Z控制信息进行可靠解码, 增大小区边缘覆盖, 提升吞吐量。
当基站采用上述实施例方法发送 "preamble"信号的时候, 对于 UE侧 而言, 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对接收的 "preamble"信号进行估计, 便可以实现 准确接收, 无须进行任何改动。
图 5为本发明子载波发送方法实施例二流程图, 图 6为本发明子载波 发送方法实施例二多天线子载波分配方案示意图。 如图 5和图 6所示, 本 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全向波束形成方法以在 WiMAX 系统中基站发送
OFDMA帧结构中的 FCH和 DL_MAP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包括: 步骤 200 , 将位于部分使用子信道( Partial Usage of Sub-channels; 以下 简称: PUSC )排列域内的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数个子载波划分成若干个物 理簇, 使得每个物理簇中均包含有导频子载波, 其中, 导频子载波用于供 用户设备进行信道估计并获得所述物理簇中数据子载波的信道信息;
步骤 201 , 4艮据逻辑簇与物理簇的映射关系, 重排位于 PUSC排列域内 的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 并以逻辑簇为单位将上述子载波平均分配 给基站的 M根发射天线进行广播发送。
本实施例中以 FCH与 DL_MAP信号作为位于 PUSC排列域内的信号 的例子进行说明。
FCH与 DL_MAP位于下行 OFDMA帧结构中的第一个 PUSC排列域 内。在逻辑帧上, FCH位于其对应的 "segment"开始的前四个间隙 ( slots ) , DL MAP紧随其后, 按照频率优先进行排列。 拟在物理帧上进行多天线子 载波分配, 将 FCH与 DL— MAP信号分成若干个物理簇。 对于位于 PUSC 排列域内的数据而言, 用户设备需要对其以簇为单位, 利用每个物理簇内 固定位置上的导频进行信道估计, 并线性内插信道和外推信道。 因此, 需 要保证位于同一个物理簇内的数据被分配在同一根发射天线上进行发射。 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 按照协议规定的映射关系将 FCH 以及 DL— MAP信 息映射到逻辑帧上,经过逻辑簇 ( logical cluster )到物理簇 ( hysical cluster ) PUSC重排后,将包含导频在内的子载波以簇为单位, 平均分配给基站端的 根发射天线。
以下举例进行说明,如表 1所示,例如系统参数 10MHz带宽 1024-FFT, FCH与 DL— MAP信号在整个频段上具有 840个导频与数据子载波(表 1中 为 "84 个, 其中有 1个直流子载波) , 可以划分成 60个物理簇, 并且 每个物理簇内均包括导频子载波供用户设备进行信道估计。 根据逻辑簇与 物理簇的映射关系, 按协议表 1 中的 "重排顺序" 更新了逻辑簇与物理簇 的映射关系, 重排该 840个子载波。 假设 FCH信号占用逻辑帧的前 4个逻 辑簇, 即在发送 FCH数据时, 所发送的子载波是逻辑簇 LC0、 LC1、 LC2 和 LC3分別对应的物理簇 PC6、 PC48、 PC37和 PC21中所包括的子载波。
表 1
参数 值
左保护子载波 92
右保护子载波 91
使用的子载波数量 841
重排顺序 6, 48, 37, 21, 31, 40, 42, 56,
32, 47, 30, 33, 54, 18, 10, 15,
50, 51, 58, 46, 23, 45, 16, 57,
39, 35, 7, 55, 25, 59, 53, 11,
22, 38, 28, 19, 17, 3, 27, 12,
29, 26, 5, 41, 49, 44, 9, 8, 1,
13, 36, 14, 43, 2, 20, 24, 52, 4,
34' 0
每簇子载波数量 14
簇的数量 60 由上可知, 在单发射天线总功率不变的前提下,多发射天线全向波束形 以保证用户设备收到的位于同一个物理簇内的数据均由同一根基站发射天 线所发, 从而使用户设备得以对其导频进行信道估计及通过内插和外推法 估计簇内其它子载波的信道估计值; 另一方面, 在接收端看来平均子载波 功率有 M倍的提升,从而增大基站下行同步 /广播 /控制信道覆盖范围以及提 升用户设备接收信噪比,保证用户设备对基站的同步 /广播 /控制信息进行可 靠解码, 增大小区边缘覆盖, 提升吞吐量。
以上实施例介绍的是基站侧的处理方式。对于用户设备而言, 由于 FCH 和 DL— MAP信号是按照 PUSC排列方式发射的, 故用户设备在估计信道时, 数据子载波上的信道信息应当由每个物理簇内的导频信道信息内插和外推 求得, 而不能在物理簇之间插值进行信道估计。 利用多天线进行全向波束 广播可以提高每个子载波的平均发射功率, 从而在用户设备得到更大的信 噪比, 而基站是否采用多天线进行全向广播发射对于用户设备而言是透明 的, 即接收端处理方式与基站端是否采用多天线进行发射无关, 从而可以 避免对用户设备进行任何改动。
以上各实施例中在通过多发射天线广播发送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 的数个子载波时, 还可以与天线切换发送相结合, 即采用发射天线切换发 送的方式广播发送子载波, 可以进一步提升下行多天线全向波束形成的性 能。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切换示意图, 本实施例以在 WiMA 系统中 发送 OFDMA帧结构中的 "Preamble" 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频域上分开的 M 段 "Preamble"序列每一无线帧采用不同的天线切换图案进行发送。 这样带 来的好处一方面有采用多天线全向波束方案中的功率增益, 另一方面有天 线选择增益也可称为跳频增益, 可进一步提升下行全向信道性能。
其中, 天线切换是指, 在无线通信中, 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使无线信 号可能会出现短时的深衰落, 在采用多天线发射的系统中, 发送侧通过每 次交换不同的天线来给同一个用户发送信号, 避免多个发送天线中一个或 多个天线信道一直衰落较大, 这样可以抵消部分衰落的影响, 带来天线切 换增益。 所述的天线切换图案指每次如何选择天线切换方式发送数据, 比 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采用四天线发送数据时, 相同的频域数据可以按天 线 {0,1,2,3}的顺序依次切换发送, 也可以按 {0,2,3,1 }的方式切换, 或其它, { ...}中的切换方式就是切换图案。
天线切换的图案可以有多种方案, 本实施例仅列举出一种简单的方案 以便说明, 当然对 FCH和 DL— MAP信号本实施例也同样适用。
以上实施例仅是以广播发送下行信息帧中的前三个 "OFDM symbol" 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但是并不受限于此。
实际上, WiMAX中可采用循环延时分集(Cyclic Delay Diversity; 以 下简称: CDD )进行多天线发送的 "OFDM symbol" 信号, 可以采用本发 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全向波束形成发送。 CDD是 WiMAX或长期演进 技术( Long Term Evolution; 以下简称: LTE ) 中采用的一种多天线发送方 式。
另外, LTE中的物理广播信道 (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以下简称: PBCH )和同步信道(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以下简称: SCH )等也可以 釆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 通过功率增益增加信道覆盖范围, 解决小 区边缘同步 /广播 /控制受限问题, 保证用户设备对基站发送的同步 /广播 /控 制信息进行可靠解码, 增大小区边缘覆盖与提升吞吐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 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 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 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 该程序在执行时, 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 ROM、 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 码的介质。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结构示意图, 如图 8所示, 该基站包括分配 处理模块 11和 M根发射天线 12 ( M>2 ) , 其中分配处理模块 11用于将待 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分成若干个发送组, 并以发送组为单位将 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数个子载波分配给基站的 M根发射天线 12;发 射天线 12用于对分配处理模块 11分配的子载波进行广播发送。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适用广播发送下行信息帧中的前三个 "OFDM symbol" 信号。
分配处理模块 11可以包括第一划分单元和第一分配单元, 可以适于发 送 "Preamble" 信号。 分配处理模块 11 中的第一划分单元将 "Preamble" 信号均匀分布在整个频段上的数个子载波顺序均匀分成 M个发送组, 第一 分配单元将各发送組所包括的子载波发送给 M根发射天线中与该发送组对 应的发射天线 12;然后由对应的发射天线 12对发送组包括的子载波依次进 ^"添加保护边带处理、 傅里叶反变换处理以及加循环前缀处理, 并调制到 射频后进行广播发送。
另一方面, 分配处理模块 11可以包括第二划分单元、 重排单元和第二 分配单元, 可以适于发送 FCH和 DL— MAP信号。 分配处理模块 11中的第 二划分单元将位于使用 PUSC列域内的信号(比如 FCH和 DL_MAP信号) 在整个频段上的数个子载波划分成若干个物理簇, 使得每个物理簇中均包 含有导频子载波, 该导频子载波用于供用户设备进行信道估计并获得所述 物理簇中数据子栽波的信道信息; 然后, 重排单元根据逻辑簇与所述物理 簇的映射关系, 重排位于使用 PUSC排列域内的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数个 子载波; 最后, 通过第二分配单元以逻辑簇为单位将数个子载波平均分配 给基站的 M根发射天线 12,然后发射天线 12对分配处理模块 11分配的子 载波进行广播发送。
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还包括: 控制模块 13 , 用于控制发射天线 12 釆用发射天线切换发送的方式, 广播发送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数个 子载波。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模块 13将多天线全向波束发送和天线切换相结 合, 使得相同频域位置数据每个无线帧进行天线切换选择不同天线发送。 也可以认为是每个天线发送的数据在每个无线帧上进行跳频, 这样可以额 外带来一定的天线选择增益或频率切换增益。
以上各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中各模块的功能以及相互配合完成信息广播 发送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 该基站不但能够对下行 OFDMA帧的前三个信号信息进行广播, 还能够对 OFDMA系统中仅能采 用单天线的全向信道进行广播, 从而增大基站下行同步 /广播 /控制信道覆盖 范围以及提升用户设备接收信噪比, 保证用户设备对基站发送的同步 /广播 / 控制信息进行可靠解码, 增大小区边缘覆盖与提升呑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子载波发送系统 , 包括基站和用于接收所述 基站广播发送的子载波的用户设备, 其中所涉及的基站可以采用以上实施 例所提供的基站, 其结构和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 基站可以增大下行同步 /广播 /控制信道覆盖范围以及提升用户设备接收信 噪比, 保证用户设备对基站发送的同步 /广播 /控制信息进行可靠解码, 增大 小区边缘覆盖与提升吞吐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 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 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 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权利要求
1、 一种子载波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将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分成 M个发送组;
以所述发送组为单位将所述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分配给 基站的 M根发射天线进行广播发送, 其中 M≥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子载波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待发 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分成 M个发送组, 以所述发送组为单位将所 述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分配给基站的 M根发射天线进行广播 发送包括:
将待发送信号均匀分布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顺序均匀分成 M个发送 的发射天线;
通过与所述发送组对应的发射天线, 对各自对应的发送组所包括的子 载波依次进行添加保护边带处理、 傅里叶反变换处理以及加循环前缀处理, 并调制到射频后进行广播发送。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子载波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发送 信号为正交频分复用接入帧结构模式下的前导 preamble信号。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子载波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待发 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分成 M个发送组, 以所述发送组为单位将所 述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分配给基站的 M根发射天线进行广播 发送包括:
将位于部分使用子信道排列域内的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划分成 若干个物理簇, 使得每个物理簇中均包含有导频子载波, 所述导频子载波 用于供用户设备进行信道估计并获得所述物理簇中数据子载波的信道信 息;
根据逻辑簇与所述物理簇的映射关系, 重排所述位于部分使用子信道 排列域内的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 并以所述逻辑簇为单位将所述子 载波平均分配给基站的 M根发射天线进行广播发送。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子载波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于部 分使用子信道排列域内的信号为: 正交频分复用接入帧结构模式下的帧控 制头, 或下行映射 DL— MAP信号。
6、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任一项所述的子载波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釆用发射天线切换发送的方式, 广播发送所述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 上的子载波。
7、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子载波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发送 信号包括如下任一项或其组合:正交频分复用接入帧结构模式下的 preamble 信号、 帧控制头和 DL— MAP信号。
8、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子载波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发送 信号为:
微波存取全球互通 WiMAX系统中采用循环延时分集 CDD进行多天线 发送的正交频分复用信号。
9、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子载波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应 用于长期演进 LTE系统中的物理广播信道或同步信道。
10、 一种基站,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分配处理模块, 用于将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栽波分成 M个发 送组, 并以所述发送组为单位将所述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分 配给基站的 M根发射天线, 其中 M≥2;
发射天线, 用于对所述分配处理模块分配的子载波进行广播发送。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处理模块包 括:
第一划分单元, 用于将待发送信号均匀分布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顺 序均匀分成 M个发送组;
第一分配单元 , 用于将各发送组所包括的子载波发送给 M根发射天线 中与所述发送组对应的发射天线;
所述发射天线还用于 , 对各自对应的发送组所包括的子载波依次进行 添加保护边带处理、 傅里叶反变换处理以及加循环前缀处理, 并调制到射 频后进行广播发送。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处理模块包 括:
第二划分单元, 用于将位于部分使用子信道排列域内的信号在整个频 段上的子载波划分成若干个物理簇, 使得每个物理簇均包含有导频子载波, 所述导频子载波用于供用户设备进行信道估计并获得所述物理簇中数据子 载波的信道信息;
重排单元, 用于 4 据逻辑簇与所述物理簇的映射关系, 重排位于部分 使用子信道排列域内的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
第二分配单元, 用于以所述逻辑簇为单位将所述子载波平均分配给基 站的 M根发射天线。
13、 根据权利要求 10至 12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控制模块, 用于控制所述发射天线釆用发射天线切换发送的方式, 广 播发送所述待发送信号在整个频段上的子载波。
14、 一种子栽波发送系统, 包括如权利要求 10至 13任一项所述的基 站和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广播发送的子载波的用户设备。
PCT/CN2010/076244 2009-08-28 2010-08-23 子载波发送方法、基站和系统 WO2011023088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1901.5 2009-08-28
CN200910091901A CN101635619B (zh) 2009-08-28 2009-08-28 子载波发送方法、基站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23088A1 true WO2011023088A1 (zh) 2011-03-03

Family

ID=41594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0/076244 WO2011023088A1 (zh) 2009-08-28 2010-08-23 子载波发送方法、基站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35619B (zh)
WO (1) WO20110230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6407A (zh) * 2013-11-19 2016-06-22 英特尔Ip公司 使用针对ofdma hew的各个音调分配的最小带宽单元进行通信的通信站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5619B (zh) * 2009-08-28 2012-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子载波发送方法、基站和系统
CN102238109B (zh) * 2010-04-22 2015-06-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2098775A (zh) * 2010-11-23 2011-06-15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分子带的自适应比特功率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2264136B (zh) * 2011-08-08 2017-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及配置装置
CN105553631B (zh) * 2012-03-23 2018-09-21 广东新岸线计算机系统芯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fdm的数据传输方法、发射站点和接收站点
EP3143820B1 (en) 2014-06-12 2022-06-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fdma tone allocation in next generation wi-fi networks
CN105262525B (zh) * 2015-09-15 2019-04-05 清华大学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子载波分簇预编码方法
US10904784B2 (en) * 2016-06-15 2021-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porting and scheduling in multicarrier beamformed communications
CN107889121B (zh) * 2016-09-30 2022-10-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覆盖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33708A1 (en) * 2005-12-09 2007-06-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antennas
CN101039136A (zh) * 2006-03-15 2007-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空频编码的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及其系统
WO2008031198A1 (en) * 2006-09-11 2008-03-2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based ofdm broadcast/multicast transmission
CN101282150A (zh) * 2007-04-03 2008-10-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ofdma系统前缀序列的发送方法
CN101488837A (zh) * 2008-01-16 2009-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播广播业务数据发射方法及无线发射装置
CN101635619A (zh) * 2009-08-28 2010-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子载波发送方法、基站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81528A (ko) * 2004-02-14 2005-08-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반송파 통신시스템을 위한 채널 상태정보 피드백 방법
JP2007259044A (ja) * 2006-03-23 2007-10-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1485106A (zh) * 2006-07-11 2009-07-15 诺基亚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收发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33708A1 (en) * 2005-12-09 2007-06-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antennas
CN101039136A (zh) * 2006-03-15 2007-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空频编码的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及其系统
WO2008031198A1 (en) * 2006-09-11 2008-03-2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based ofdm broadcast/multicast transmission
CN101282150A (zh) * 2007-04-03 2008-10-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ofdma系统前缀序列的发送方法
CN101488837A (zh) * 2008-01-16 2009-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播广播业务数据发射方法及无线发射装置
CN101635619A (zh) * 2009-08-28 2010-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子载波发送方法、基站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6407A (zh) * 2013-11-19 2016-06-22 英特尔Ip公司 使用针对ofdma hew的各个音调分配的最小带宽单元进行通信的通信站和方法
US10348469B2 (en) 2013-11-19 2019-07-09 Intel IP Corporation Hew master station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ccordance with a scheduled OFDMA technique on secondary channe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5619B (zh) 2012-09-05
CN101635619A (zh) 2010-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70993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of a relay node in a backhaul subframe
WO2011023088A1 (zh) 子载波发送方法、基站和系统
US2017033968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RU2518509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потока данных и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RU2596801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канал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выделенного опорного сигнала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20200403748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8116788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8143402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8009580B2 (en) Signaling and training for antenna selection in OFDMA networks
US20090092086A1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on contention based resource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10188441A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for multicast and/or broadcast service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n apparatus therefor
US8811255B2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for multicast and/or broadcast service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n apparatus therefor
KR20060079819A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일 주파수방송망 서비스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20100069678A (ko) 업링크 시그널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JPWO2018116817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2016004384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a reference signal
WO2018143345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8953536B2 (en) Method and a user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and a method and a base station for receiving a signal
US9225414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space-frequency transmission diversity
WO2018116806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1359840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자원 배치 장치 및 방법
KR2018005746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송수신 장치 및 이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081124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1124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