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08025278A1 - Procédé de transmission de signal basé sur le multiplexage par répartition orthogonale de la fréquence et son dispositif - Google Patents

Procédé de transmission de signal basé sur le multiplexage par répartition orthogonale de la fréquence et son dispositi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08025278A1
WO2008025278A1 PCT/CN2007/070463 CN2007070463W WO2008025278A1 WO 2008025278 A1 WO2008025278 A1 WO 2008025278A1 CN 2007070463 W CN2007070463 W CN 2007070463W WO 2008025278 A1 WO2008025278 A1 WO 200802527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ime
module
transmitted
frequency blo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07/07046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Bin Li
Wei Ruan
Yi Luo
Yinggang Du
Linfeng Xia
Lixia Xue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WO200802527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08025278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04L5/0021Time-frequency-code in which codes are applied as a frequency-domain sequences, e.g. MC-C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收发方法和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 2006 年 8 月 28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0610126032.1、 发明名称为"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的反向信号收发方法和 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中的正交频分复用 (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简称' OFDM" )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正交复用的信 号收发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OFDM作为一种复用技术,将多路信号复用在不同正交子载波上。 OFDM 将待传输数据作为频域信息, 将其调制为时域信号, 并在信道上传输, 而在接 收端则进行逆过程解调。 OFDM 系统的调制和解调可以分别由逆离散傅立叶 变换 (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简称 "IDFT" ) 和离散傅立叶变换 (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简称" DFT" )来代替。 通过 N点 IDFT运算, 把 频域数据符号变换为时域数据符号, 经过载波调制之后, 发送到信道中。 在接 收端, 将接收信号进行相干解调, 然后将基带信号进行 N点 DFT运算, 即可 获得发送的数据符号。 在实际应用中, IDFT/DFT 采用逆快速傅立叶变换 (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简称" IFFT" )和快速傅立叶变换 ( Fast Fourier Transform , 简称" FFT" )来实现。
通过向不同的终端分配不同的子载波, 可以实现 OFDM的多址接入, 即
OFDMA ( Orthogonal Frequency Multiple Access ,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 在 OFDMA系统中, 通过对不同终端指配不同的资源 (时间、 空间、 频率资源) 来实现不同终端对资源的共享,同时系统必需指示每一个终端其数据将在哪些 资源上传送。 当终端数增加时, 用于传送资源指配信息的开销将增大。 对于反 向控制信道, 每个信道传送的信令较短, 系统可分配的资源数有限, 同时不同 终端不同信道间的数据无法通过编码来提高传输性能。 因此, 需要将待传送的 信号映射为 Walsh (沃什)码, 将不同信道不同终端的信号添加不同的扰码后 进行叠加, 此时不同信道不同终端发送的信号可看作是干扰来处理,在保证控 制信道性能的条件下, 在固定资源(或可变资源, 但终端可以根据其变化规律 知道其位置)上传送信息无需发送资源指配信息, 降低了控制信息的开销。
Walsh码是一种正交扩频码, 通常作为扩频码用于扩频系统中。 Walsh码 可以消除或抑制多址干扰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简称" ΜΑΓ)。 同时, Walsh码也可用于信息序列的传送, 例如, 10比特信息系列可以映射成长度为 1024比特的 Walsh码, 在接收端用 1024个 Walsh码与接收到的信息序列做相 关, 由于 Walsh码的正交性, 通过检测最大的相关峰可以恢复出信息序列。 通 过对属于不同终端不同信道的信息序列映射成 Walsh码后加不同的扰码,来实 现不同终端不同信道对相同物理资源的复用。
为了提高系统的通信质量, 在 OFDM系统反向控制信道中提出了一种类 似扩频的方案, 在 OFDM系统中利用 Walsh码的特性来传送控制信息。 每个 控制信道中传送的帧长并不一样, 一般小于等于 10比特,对不满 10比特的控 制信息, 补零为 10 比特后再传送, 如图 1 所示。 如 5 比特的信道质量指示 (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简称" CQI" )信息通过补零, 得到 10比特信息序 列。对这 10比特信息序列首先进行哈达码 HADAMARD映射 (即从 1024x1024 的 HADAMARD正交矩阵中选择其中一行或一列) , 得到一个 1024比特长的 Walsh码, 再对该 Walsh码进行加扰, 不同信道加不同的扰码, 以区别其它信 道。 不同信道加扰后的 Walsh码进行相加合并, 合并后的 1024比特用另一个 扰码加扰, 以区别不同的蜂窝小区或扇区。输出的 1024比特被分成 8个子块, 每块含 128个比特, 对每个块进行 128点的 FFT变换, 输出 128个复数值, 最后得到的 1024个复数值被携带在 OFDM系统中连续的 128个子载波和 8个 符号上, 如图 2所示。
接收端首先对经过信道衰落的信号通过 OFDM接收系统做 FFT, 然后再 做 128点的 IDFT,这两个步骤是发射端中 OFDM系统 IFFT和 128点 DFT的 逆过程。 为了克服多径信道环境下的能量最大径的偏移, 采用 8级循环移位, 对每一级循环移位进行解扰后分别进行相关。 1024长度的 Walsh码相关后将 有 1024个相关峰,每个相关峰对应一个 10比特的信息。对 8级循环移位将有 8*1024 个相关峰, 取其中最大相关峰对应的信息比特作为输出。 接收结构如 图 3和图 4所示, 图 3为单天线的接收结构, 图 4为双天线的接收结构。
但是, 由于 OFDM系统存在着它固有的频率选择性衰落, 以及移动通信 中固有的时间选择性衰落, 因而每个控制信道所采用的 1024比特长的 Walsh 正交码在接收端正交性降低, 这样使得接收端对控制信道的接收性能大大下 降。 该系统在终端移动速率很高时如 250km/h时 10比特的误帧率非常高, 无 法满足系统的要求。 同时 8级延迟的情况下做 1024长度的相关运算复杂度非 常高, 不利于系统实现。
为了提高在高速信道条件下的系统性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做了改进: 在发送端中, 用区分扇区的扰码对 Walsh码进行加扰后 , 增加了一个 1024比 特长度的交织器, 通过交织的方法改变了角度扩展的连续性, 并随机分散在 1024比特长的 Walsh码上, 如图 5所示。 在接收端中, 在上述方案的接收基 础上, 对经过解扰之后的信号进行解交织, 其余部分保持不变。 由于高速移动 信道存在多普勒频移,信道变化较快,其中一个特点就是角度扩展快速连续变 化。 而 Walsh码是一种规则的序列,这种角度扩展会极大地影响到接收信号的 结构, 破坏了 Walsh码本身的正交性。 因此, 通过交织将 Walsh码的发送顺序 打乱,使角度扩展的变化近似于随机的噪声, 可以改善控制信道在高速移动环 境下的性能。
如果控制信道的信号长度 N小于 10比特, 则将 N比特直接映射为 2 立 的 Walsh码, 通过重复为 1024比特序列后传送, 如图 6所示, 也可以补零为 10比特后映射为 1024的 Walsh码。 后续的处理与 N比特补零后映射为 1024 比特长的 Walsh码处理相同。 在接收端, 通过平均来消除多普勒频移的影响。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现, 虽然通过增加信道交织器的方法,对高 速信道中的信道衰落的角度扩展进行随机化处理能够改善高速条件下的性能 , 但仍然不能很好的消除高速移动信道衰落对 Walsh码正交性的破坏,导致接收 端接收到的正交码(如 Walsh码) 的正交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收发方法和设备,可以较好提高 接收端接收到的正交码的正交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发送方法,将待发信号映射为正 交码;对所述映射为正交码后的信号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DFT;将所述经 DFT 后的信号承载在一个由连续子载波和少于一个物理帧符号数的连续正交频分 多址 OFDM符号组成的第一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接收方法,从由连续的子载波 和少于一个物理帧符号数的连续 OFDM符号组成的第一时频块中接收 OFDM 信号; 对接收到的上述 OFDM信号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 IDFT; 将所述经 IDFT后的信号与各候选正交码作相关, 解出发送端的发送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送设备, 包含: 映射模块, 用于将待发信号映射为正 交码; 离散傅立叶变换 DFT模块, 用于对经所述映射模块映射后的信号进行 DFT; 发送模块, 用于将经所述 DFT模块变换后的信号承载在一个由连续的 子载波和少于一个物理帧符号数的连续的 OFDM符号组成的第一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进行发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接收设备, 包含: 接收模块, 用于从由连续的子载波和 少于一个物理帧符号数的连续 OFDM符号组成的第一时频块中接收 OFDM信 号;逆离散傅立叶变换 IDFT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 OFDM信号 进行 IDFT; 解相关模块, 用于将经所述 IDFT模块变换后的信号与各候选正 交码作相关, 解出发送端的发送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发送方法,一个物理信道中可 用于承载第一信道的物理信道资源块由连续的第一数目子载波和连续的第二 数目 OFDM符号组成, 将待发的所述第一信道信号映射为正交码; 对所述映 射为正交码后的信号进行 DFT; 将所述经 DFT后的信号承载在第一时频块中 以 OFDM方式发送, 所述第一时频块由连续的第三数目子载波和连续的第四 连续数目 OFDM符号组成, 所述第三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 目小于所述第二数目 ,或者所述第三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 等于所述第二数目,或者所述第三数目等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小 于所述第二数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送设备,一个物理信道中可用于承载第一信道的物理 信道资源块由连续的第一数目子载波和连续的第二数目 OFDM符号组成, 包 括:映射模块, 用于将待发的所述第一信道信号映射为正交码; 离散傅立叶变 换 DFT模块, 用于对经所述映射模块映射后的信号进行 DFT; 发送模块, 用 于将经所述 DFT模块变换后的信号承载第一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所 述第一时频块由连续的第三数目子载波和连续的第四连续数目 OFDM符号组 成, 所述第三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小于所述第二数目, 或 者所述第三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等于所述第二数目,或者 所述第三数目等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小于所述第二数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发送方法,如果待发信号长度 小于预设长度, 将所述待发信号进行纠错编码, 得到预设长度的编码信号; 将 所述编码信号映射为正交码后加扰, 经离散傅立叶变换 DFT后再以 OFDM方 式发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接收方法,将接收到的 OFDM 信号经逆离散傅立叶变换 IDFT后再解扰; 将所述解扰后的信号与各候选正交 码作相关 , 并对解出的发送端信号进行纠错译码后输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送设备,包含:用于在待发信号长度小于预设长度时, 将该待发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得到预设长度的编码信号的模块;用于将所述编码 信号映射为正交码的模块; 用于对映射所得的正交码加扰的模块; 用于对经加 扰后的信号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DFT的模块; 和用于将经 DFT后的信号以 OFDM方式发送的模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接收设备, 包含: 用于接收 OFDM信号的模块; 用于 对收到的 OFDM信号进行经逆离散傅立叶变换 IDFT的模块; 用于对经 IDFT 后的信号解扰的模块; 用于将解扰所得的信号与各候选正交码作相关,解出终 端信号的模块; 和用于对解出的终端信号进行纠错译码后输出的模块。
通过以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将待发信号通过比现有技术采 用的时频块更小的时频块进行传输,可以降低快速变化产生的多普勒频移或频 率选择性衰落对信号的影响 ,从而使得接收端接收到的正交码码的正交性大大 提高。
附图说明
图 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小于 10比特待发信号映射为 1024比特序列示意 图;
图 2是根据现有技术中发送反向控制信道信号示意图;
图 3是根据现有技术中单天线接收反向控制信道信号示意图; 图 4是根据现有技术中双天线接收反向控制信道信号示意图; 图 5是根据现有技术中交织发送反向控制信道信号示意图;
图 6是根据现有技术中小于 10比特待发信号映射后重复为 1024比特示意 图;
图 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流程 图;
图 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示意 图;
图 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中一 个物理帧内的物理信道资源块大小示意图;
图 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中 时频块划分示意图;
图 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接收方法流 程图;
图 1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接收方法示 意图;
图 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接收方法示 意图;
图 1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中 时频块划分示意图;
图 1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示 意图;
图 1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所 对应的单天线接收方法示意图;
图 1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所 对应的双天线接收方法示意图;
图 1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流 程图;
图 19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接收方法流 程图;
图 20是根据本发明方案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中待发信号 分割示意图;
图 21是根据本发明方案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中对小于 8 比特长度的待发信号补零或对其映射后的正交码重复为 256 比特序列的示意 图;
图 22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 OFDM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流 程图;
图 23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 OFDM系统中反向信号接收方法流 程图;
图 24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中 对待发信号进行编码和交织的示意图;
图 25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中 对交织后的信号进行分割的示意图;
图 26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接收方法中 对合并后的信号进行解交织和译码的示意图;
图 27是根据本发明方案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中对大于 8 比特长度的待发信号进行编码后直接分割的示意图;
图 28是根据本发明方案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中对小于 8 比特长度的待发信号进行编码后映射为正交码的示意图;
图 29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中 对大于 8比特长度的待发信号编码后分割为 2个 7比特信号序列的示意图; 图 30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 OFDM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中 对大于 10比特长度的待发信号进行编码、 交织和 Walsh码映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 本发明各实施例作进一步地伴细描述。
预先将一个物理帧内用来承载控制信道的物理信道资源块划分为更小的 时频块,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少于一个物理帧符号数的 OFDM 符号组成,每个时频块的 OFDM符号数根据小区中终端的最大设计时速确定。 比如说,如果小区中终端的最大设计时速为 200-400千米 /小时,则时频块由连 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小于或等于 4个的 OFDM符号组成; 如果小区中终端的 最大设计时速大于 400千米 /小时, 则时频块由连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小于或 等于 2个的 OFDM符号组成。
终端将待发信号映射为正交码, 经 DFT后承载在一个时频块中以 OFDM 方式发送, 网络侧从时频块中接收 OFDM信号,经 IDFT后通过与各候选正交 码作相关, 解出终端的发送信号。 每个时频块可以承载多个终端的信号, 每个 终端可以有多个控制信道的信号, 各终端的信号均勾地分布在各个时频块中。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OFDMA 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进行伴 细阐述。 本实施方式中以 5M带宽 512个子载波的 OFDM系统为例, ^居小 区中终端的最大设计时速预先将一个物理帧内用来承载控制信道的物理信道 资源块划分为 4个的时频块, 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 64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4个 OFDM符号组成。
如图 Ί所示,在步骤 710中 ,终端将各控制信道的待发信号映射为正交码, 本实施方式中,正交码为 Walsh码,各控制信道的待发信号为 8比特。比如说, 如图 8 所示, 终端将 CQI (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信道质量指示)、 REQ(request, 请求)和其他控制信道的 8比特待发信号分别通过 Walsh码的映 射, 使各控制信道得到 256比特的信号。
接着, 进入步骤 720, 终端将用于区分待发信号所属终端所属控制信道的 扰码分别对各控制信道信号进行加扰后合并。针对上述案例, 终端对每一个控 制信道的 256比特信号以相应的信道扰码进行加扰, 该信道扰码是根据 MAC ID和不同的控制信道所生成的, 因此能够区分不同终端的不同控制信道。 然 后, 将 CQI、 REQ和其他控制信道的经信道扰码加扰后的 256比特信号以及 256比特的导频信号进行合并, 得到一个 256比特的信号序列, 如图 8所示。
接着, 进入步骤 730, 终端将用于区分该信号序列所属小区的扰码对合并 后的信号进行再次加扰,其中,小区包含全向小区或扇形小区。针对上述案例, 终端对合并后的 256比特的信号序列以小区扰码进行再次加扰,以便区别不同 的蜂窝小区或扇区, 如图 8所示。 接着, 进入步骤 740, 终端将经再次加扰后的信号经 DFT后承载在一个 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在现有技术中, 终端将发送信号承载在一个物 理帧中物理信道资源块内发送, 以 5M带宽 512个子载波的 OFDM系统为例, 一个物理帧中物理信道资源块由连续的 128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8个 OFDM符 号组成, 如图 9所示。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 ^居小区中终端的最大设计时速预 先将一个物理帧内用来承载反向控制信道的物理信道资源块划分为 4 个时频 块, 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 64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4个 OFDM符号组成, 如图 10所示。 由于经再次加扰和 DFT后的信号承载在比反向控制信道资源块(即 前述由 128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8个 OFDM符号组成的资源块 ) 更小的一个时 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因此, 不但可以降低快速变化的信道对反向控制 信道的影响,使得反向控制信道在高速信道条件下的性能可以大大提高,而且, 可以在获得多径分集增益同时减少时延扩展带来的影响, 比如说,在本实施方 式中, 通过采用 4个 OFDM符号来承载终端的发送信号能够满足 350公里 /小 时下的控制信道传输性能。
具体地说,针对上述案例, 终端将经小区扰码加扰后的 256比特信号序列 进行 64点的 DFT变换, 并根据 MAC ID的后两位或随机地选择时频块, 将经 DFT变换后的信号序列承载在所选择的一个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如 图 8所示。由于一个时频块承载的终端信号是经过根据 MAC ID和不同的控制 信道所生成的信道扰码加扰后的信号, 因此,每个时频块可以承载多个终端的 信号, 而且, 每个终端可以发送多个控制信道的信号, 保证了信道资源能被充 分利用。
另外, 由于终端根据 MAC ID或随机选择承载本终端的信号的时频块, 因 此,每个时频块所承载的用户数较为均勾,在不增加开销的情况下获得了较好 的分布效果。 当然, 只要能达到每个时频块所承载的用户数较为均匀的分布效 果即可, 并不仅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选择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OFDMA 系统中反向信号接收方法对应于第一实 施方式中的发送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接收方法为单天线的接收方法,具体如图 11所示。
在步骤 1101中, 网络侧从时频块中接收 OFDM信号。 具体地说, 如图 12 所示, 网络侧对从一个由连续的 64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4个 OFDM符号组成的 时频块中接收到的 OFDM信号进行 FFT变换,然后再进行 64点的 IDFT变换。 由于时频块的子载波数减少到 64, 因此只需要在 4条径上做搜索, 大大降低 了多径搜索复杂度。
接着, 进入步骤 1102, 网络侧对收到的 OFDM信号进行 IDFT后, 将用 于区分接收信号所属小区的扰码对经 IDFT后的信号进行解扰, 其中, 小区包 含全向小区或扇形小区。 也就是说, 网络侧用小区扰码对经 64点 IDFT后的 信号进行解扰, 得到解扰后的信号。
接着, 进入步骤 1103, 网络侧将用于区分不同终端不同控制信道的扰码 对解扰后的信号进行再次解扰。也就是说, 网络侧用根据 MAC ID和不同的控 制信道所生成的信道扰码对经小区扰码解扰后的信号进行再次解扰,得到该终 端的控制信道信号。 比如说, 网络侧用该终端的 CQI信道的信道扰码对经小 区扰码解扰后的信号进行再次解扰, 得到该终端的 CQI信道的 256比特信号。
接着, 进入步骤 1104, 网络侧将经信道扰码解扰后的信号与各候选正交 码作相关, 解出终端的发送信号。 具体地说, 如图 12所示, 由于仅需在 4条 径上做搜索, 因此采用 4级循环移位,对每一级循环移位进行两次解扰后分别 进行相关。 256比特长度的 Walsh码相关后将有 256个相关峰, 每个相关峰对 应一个 8比特的信息。对 4级循环移位将有 4*256个相关峰,取其中最大相关 峰对应的 8信息比特作为该终端的控制信道的信号输出。 不难发现, 由于终端 信号的长度序列减小 (为 256比特), 因此接收端进行相关的复杂度能得以降 低。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OFDMA 系统中反向信号接收方法与第二实施方 式中的接收方法大致相同, 其区别仅在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网络侧通过单 天线从时频块中接收 OFDM信号,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 网络侧通过双天线从 时频块中接收 OFDM信号。
具体地说,如图 13所示,网络侧通过双天线从时频块中接收 OFDM信号。 对从时频块中收到的 OFDM信号的处理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其区别仅 在于,将从各天线接收到的且经相关后的信号相应合并,解出终端的发送信号。 也就是说,将从两个天线收到的且经相应的循环移位进行两次解扰后及相关后 的信号进行合并, 最终得到合并后的 4*256个相关峰,取其中最大相关峰对应 的 8比特信息作为该终端的控制信道的信号输出。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OFDMA 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与第一实施方 式大致相同, 其区别仅在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据小区中终端的最大设计 时速预先将一个物理帧内用来承载控制信道的物理信道资源块划分为 4 个时 频块, 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 64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4个 OFDM符号组成, 而在 本实施方式中, ^^据小区中终端的最大设计时速预先将一个物理帧内用来承载 控制信道的物理信道资源块划分为 4 个的时频块, 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 128 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2个 OFDM符号组成,其划分方法如图 14所示。也就是说, 终端将经小区加扰加交织后的 256比特信号序列进行 128点的 DFT变换, 再 将经 DFT变换后的信号序列承载在所选择的一个由连续的 128个子载波和连 续的 2个 OFDM符号组成的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如图 15所示。
由于时频块的子载波数较多时分集增益将增加,但多径影响也增加, 需要 在多条径上搜索, 子载波数较少时需要搜索的多径数减少, 复杂度降低, 但分 集增益也减少; 时频块的连续 OFDM符号数与系统支持的速度相关, 支持的 速度越大, 连续 OFDM符号数就应越小, 以控制信道的传输性能。 因此, 在 第一实施方式中,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 64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4个 OFDM符号 组成, 则可以在获得多径分集增益同时减少时延扩展带来的影响, 并且, 由于 子载波数较少, 因此需要搜索的多径数也减少, 降低了接收端的多径搜索复杂 度。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 128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2个 OFDM 符号组成, 则可以使得控制信道的传输性能能够支持更高的速度。
不难发现,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根据一个物理帧内用来承载控制信道的物 理信道资源块大小和所支持的小区中终端的最大时速对该物理信道资源块进 行划分。
比如说, 如果该物理信道资源块由连续的 256 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8 个
OFDM符号组成, 则可以将该物理信道资源块划分为 16个时频块, 每个时频 块由连续的 64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2个 OFDM符号组成;或将该物理信道资源 块划分为 8个时频块, 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 64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4个 OFDM 符号组成; 或将该物理信道资源块划分为 8 个时频块, 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 128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2个 OFDM符号组成;或将该物理信道资源块划分为 4 个时频块,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 128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4个 OFDM符号组成; 或将该物理信道资源块划分为 4个时频块,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 256个子载波 和连续的 2个 OFDM符号组成; 或将该物理信道资源块划分为 2个时频块, 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 256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4个 OFDM符号组成。
如果该物理信道资源块由连续的 128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8个 OFDM符号 组成, 则可以将该物理信道资源块划分为 8 个时频块, 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 64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2个 OFDM符号组成; 或将该物理信道资源块划分为 4 个时频块, 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 64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4个 OFDM符号组成; 或将该物理信道资源块划分为 4个时频块,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 128个子载波 和连续的 2个 OFDM符号组成; 或将该物理信道资源块划分为 2个时频块, 每个时频块由连续的 128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4个 OFDM符号组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虽然上述给出了几种划分物理信道资源的方 式,但是实际应用中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实际用于承载信道信号的一个时频块 小于可用的物理信道资源块, 就可以提高接收端接收到的正交码的正交性。
对应于本实施方式的发送方法,反向信号的接收方法与第二实施方式或第 三实施方式类似。如果网络侧通过单天线接收反向信号, 则与第二实施方式相 类似, 如图 16所示; 如果网络侧通过双天线接收反向信号, 则与第三实施方 式相类似, 如图 17所示。 因此, 对应于本实施方式发送方法的反向信号接收 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OFDMA 系统中反向信号接收方法与第一实施方 式大致相同, 其区别仅在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终端发送的各控制信道的待 发信号为 8比特,正好等于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 而在本实施方式 中, 终端发送的各控制信道的待发信号大于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 因此, 需要对该待发信号进行分割,使得分割后的待发信号的长度小于或等于 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 为了使信号能在传输质量上有较大的增益, 还可以对该待发信号进行编码, 具体流程如图 18所示。
在步骤 1801中, 终端对各控制信道的信号分别进行纠错编码。 比如说, 各控制信道的待发信号长度为 10比特, 而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仅 为 8比特。 因此, 在本步骤中, 先将各控制信道的待发信号进行纠错编码, 纠 错编码可以是 REED-MULLER (里德 -穆勒 )编码、 汉明码、 或 BCH码, 得 到 16比特编码信号。 通过对待发信号进行纠错编码, 可使信号在传输质量上 有较大的增益。
接着, 进入步骤 1802, 终端将各控制信道的编码信号进行交织。 也就是 说, 终端对各控制信道的 16比特编码信号分别进行交织, 如图 24所示, 从而 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接着, 进入步骤 1803 , 终端对各控制信道的交织后的信号进行分割, 使 得分割后的各部分待发信号的长度均为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针对 上述案例,如图 25所示,将各控制信道的交织后的 16比特信号分割为两部分, 每部分待发信号的长度均为 8比特,使得各部分待发信号的长度均为一个时频 块所能承载的 8比特信息长度。
由于经分割后的各部分待发信号长度均为 8比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待 发信号长度相同,将同一个控制信道的各部分待发信号承载在同一个时频块中 发送,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将不同控制信道的待发信号承载在同一个时频块中发 送。具体而言, 将用于区分待发信号所属终端所属控制信道的不同扰码分别对 映射为正交码后的各部分待发信号进行加扰, 只需在接收端作相应的合并即 可, 因此, 步骤 1804至步骤 1807与步骤 710至步骤 740相对应, 在此不再赞 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 即使待发信号的长度大于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 仍通过对该待发信号进行分割使其承载在一个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保证了当控制信令较长时, 也能应用本发明方案,扩大了本发明方案的应用范 围。 并且, 由于先将待发信号进行了纠错编码, 因此可使得信号在传输质量上 有较大的增益。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 OFDMA 系统中反向信号接收方法对应于第五实 施方式中的发送方法, 具体如图 19所示。
步骤 1901至步骤 1904与步骤 1101至步骤 1104相对应, 在此不再赞述。 在步骤 1905中, 网络侧对解出的该终端的经分割后的各信令进行合并。 针对上述案例, 由于终端将控制信道的待发信号分割为两部分,每部分待发信 号的长度为 8比特且承载在一个时频块中, 因此, 在本步骤中, 网络侧对从该 时频块中接收到的且解出的该终端的该控制信道的 2个 8比特信令进行合并, 得到 16比特的信号序列。
接着, 进入步骤 1906, 网络侧对合并后的信号序列进行解交织, 恢复出 16比特的编码信号, 如图 26所示。
接着, 进入步骤 1907, 网络侧对经解交织后的 16比特编码信号进行纠错 译码, 得到该终端的该控制信道的 10比特发送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 当待发信号的长度大于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 N,且小于 ΜχΝ比特时,也可以通过补零操作将该待发信号的长度转换为 ΜχΝ 比特, 如待发信号长度为 10比特时, 通过补零使其长度为 16比特(映射为正 交码后的长度将转换为 2*256 ), 此时, 接收端则无需进行相应的译码操作。 如果终端通过纠错编码将待发信号的长度转换为 ΜχΝ比特, 但没有对该编码 信号进行交织, 而是直接将该编码信号进行分割, 如图 27所示, 则接收端无 需对合并后的该终端的该控制信道的 16比特信号进行解交织, 可直接对这 16 比特信号进行纠错译码。
当然,也可以直接对较长的待发信号进行分割, 例如 9比特的信令可以分 为 1个 5比特的信令和 1个 4比特的信令来传送, 如图 20所示。
综合上述给出的当待发信号长度大于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 Ν 比特时的处理情况可知 ,可以在将所述待发信号映射为正交码之前先对所述待 发信号进行分割, 分割后的各部分待发信号小于或等于 Ν比特, Ν为整数。 可选的,在对所述待发送信号进行所述分割前先进行编码或补零。进一步可选 的 , 还可以在对所述待发送信号进行编码或补零后再进行交织。
对于长度小于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的待发信号,如一个时频块 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 8比特,待发信号长度为 6比特, 则可以直接映射为长度 为 26的 Walsh码, 即长度为 64的 Walsh码, 通过重复为 256比特的信号序列 后, 承载在一个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也可以对该待发信号进行补零 或编码(如纠错编码), 使其长度转换为 8 比特, 再承载在一个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如图 21所示。 或者, 也可以通过纠错编码的方式将 6比特 的待发信号转换为 8比特的待发信号,再对其进行交织后映射为 Walsh码, 如 图 28所示。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 OFDMA 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与第五实施方 式大致相同, 其区别仅在于,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 终端将经分割后的长度均为 8比特的各部分待发信号承载在同一个时频块中发送, 也就是将该控制信道的 各部分待发信号视为承载在同一个时频块中的多个控制信道的待发信号。而在 本实施方式中, 当待发信号长度大于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 N比特 时, 将该待发信号中的 N比特信号通过时频块发送, 将该待发信号中的其余 比特信号通过该终端所选择的时频块予以表示。
比如说, 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为 8比特,各控制信道的待发信 号的长度为 10比特, 则将 10比特中的 8比特信号(如低 8位信号)进行正交 码的映射、 加扰与合并, 再将合并后的信号进行 DFT后承载在一个时频块中 以 OFDM方式发送。 其中, 根据 10比特中的剩余两位信号的数值信息选择用 于承载上述 8比特信号的时频块的位置。 例如, 剩余两位信号(高 2位信号) 为 10, 则选择一个物理帧的物理信道资源块经划分后的第二个时频块用于承 载低 8位的信号,第二个时频块的位置即表示了所述高 2位信号的具体数值信 对应于本实施方式的发送方法,反向信号的接收方法与第二实施方式或第 三实施方式类似。 其区别仅在于, 网络侧通过接收 OFDM信号、 IDFT变换、 解扰和解相关后,得到的 8比特信号只是终端的部分的待发信号。针对上述案 例, 得到的 8比特信号为低 8位的信号, 还需根据承载该 OFDM信号的时频 块获取剩余 2位信号。 针对上述案例, 承载该 OFDM信号的时频块是第二个 时频块, 因此, 可获知高 2位信号为 10。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 OFDMA 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与第五实施方 式大致相同, 其区别仅在于,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 终端将经分割后的长度均为 8比特的各部分待发信号承载在同一个时频块中发送, 也就是将该控制信道的 各部分待发信号视为承载在同一个时频块中的多个控制信道的待发信号。而在 本实施方式中, 将长度大于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 N比特的待发信 号进行纠错编码或补零后进行分割 ,将分割后的各部分待发信号分别进行正交 码的映射、 并将映射后的正交码进行级联、加扰与合并, 将合并后的信号进行 DFT后承载在一个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比如说, 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为 8比特, 终端的控制信道的待 发信号长度为 10比特。 因此,先通过纠错编码将该 10比特的待发信号扩展为 14比特, 再将这 14比特的编码信号分割为 2部分, 每部分的待发信号长度为 7比特。 将分割后的 2个 7比特信令分别进行正交码的映射, 得到 2个长度为 128比特的信号序列, 对这 2个长度为 128比特的信号序列进行级联得到一个 256比特长的信号序列, 如图 29所示, 然后进行信道加扰、 合并、 和小区加 扰后。 将最后的 256 比特长的信号序列进行 DFT后承载在一个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通过将 10比特的信号进行分割后, 最终级联在一个时频块 中以 OFDM方式发送,消除了 10比特信号划分成两个信号后叠加在一块发送 所产生的相互干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有多种方法可以将长度大于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 息长度 N比特的待发信号仍通过本发明方案进行发送, 但是也可以将长度大 于 N比特的待发信号仍沿用现有技术的方案, 仅对长度小于或等于 N比特的 待发信号通过本发明方案进行发送。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 息长度为 8比特, 而待发信号的长度为 10比特, 则仍将这 10比特通过一个物 理帧的物理信道资源块进行发送; 如果待发信号的长度小于或等于 8比特, 则 将待发信号通过一个时频块进行发送。
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包含: 映射模块, 用于将待发信号映射为 正交码; 第一加扰模块, 用于将用于区分该待发信号所属终端所属控制信道的 扰码对经映射模块映射后的信号进行加扰后输出;合并模块, 用于将第一加扰 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合并后输出; 第二加扰模块, 用于将用于区分该待发信号 所属小区的扰码对合并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再次加扰后输出; DFT模块, 用 于将经第二加扰模块加扰后的信号进行 DFT后输出; 发送模块, 用于将 DFT 模块输出的信号承载在一个由连续的子载波和少于一个物理帧符号数的连续 的 OFDM符号组成的时频块中 , 以 OFDM方式进行发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特殊情况下,例如仅有一个信道的待发信号, 则也可以不必对该待发信号通过第一、第二加扰模块进行加扰以及通过合并模 块进行相应的合并处理; 而是直接将映射模块输出的正交码通过 DFT模块进 行 DFT即可。
可选的,与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待发信号长度大于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 息长度 N比特时的处理情况相对应, 所述终端设备中还包括分割模块, 用于 在所述映射模块进行正交码的映射之前,先对所述待发信号进行分割,分割后 的各部分待发信号小于或等于 N比特, N为整数。
其中 ,上述时频块可以通过预先对一个物理帧中物理信道资源块进行划分 得到, 该物理信道资源块划分为至少两个时频块, 每个时频块的 OFDM符号 数根据小区中终端的最大设计时速确定。
通过根据小区中终端的最大设计时速将反向控制信道资源块划分为更小 的块,使得终端信号在更小的时频块中进行传输, 以降低快速变化的信道对反 向控制信道的影响,从而使得反向控制信道在高速信道条件下的性能可以大大 提高。 比如说, 对于 5M带宽 512个子载波的 OFDM系统, 采用小于或等于 4 个 OFDM符号来承载码分复用的控制信令能够满足 350公里 /小时下的控制信 道传输性能。 而且, 由于终端信号的长度序列减小, 使得接收端进行相关的复 杂度得以降低。
通过前述对终端设备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前述终端 设备是发送设备的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送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终端设备。
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 OFDM系统中反向信号接收设备用于接收第九实 施方式的终端设备所发送的信号,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设备通过单天线接收信 号。 该接收设备包含: 接收模块, 用于从由连续的子载波和少于一个物理帧符 号数的连续的 OFDM符号组成的时频块中接收 OFDM信号; IDFT模块, 用 于对接收模块收到的 OFDM信号进行 IDFT后输出;解扰模块,用于先将用于 区分接收信号所属小区的扰码对该 IDFT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解扰, 再将用于 区分接收信号所属终端所属信道的扰码对解扰后的信号进行再次解扰;解相关 模块, 用于将经该解扰模块两次解扰后的信号与各候选正交码作相关,解出终 端的发送信号。
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 OFDM系统中反向信号接收设备与第十实施方 式中的接收设备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 第十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设备通过单 天线接收信号, 而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设备通过双天线接收信号。 因此相较第 十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设备, 多了一个合并模块。
具体地说, 接收模块通过 2个天线从时频块中接收 OFDM信号 , 由 IDFT 模块分别对各天线收到的 OFDM信号进行 IDFT变换后,再由解扰模块对各天 线收到的经 IDFT变换后的信号分别进行两次解扰, 并由解相关模块分别进行 解相关, 最后, 由合并模块将解相关模块输出的从各天线收到的且经相关后的 信号相应合并, 解出终端的发送信号。
以上通过多个 OFDMA系统中反向信号(如反向控制信道信号 )实施例对 本发明基于 OFDM的信号发送、 接收方法以及发送、 接收设备进行了详细介 绍。 综合上述各实施例可知,在一个物理信道中可用于承载第一信道的物理信 道资源块由连续的第一数目子载波和连续的第二数目 OFDM符号组成的情况 下, 首先将待发的所述第一信道信号映射为正交码; 然后再对所述映射为正交 码后的信号进行 DFT; 最后将所述经 DFT后的信号承载在第一时频块中以 OFDM 方式发送, 所述第一时频块由连续的第三数目子载波和连续的第四连 续数目 OFDM符号组成。
与现有技术区别的是,所述第一时频块的大小与前述可用的物理信道资源块的 大小不同, 具体而言, 所述第三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小于 所述第二数目,或者所述第三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等于所 述第二数目,或者所述第三数目等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小于所述 第二数目。无论是上述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由于将待发信号承载在一个较小 的时频块(即第一时频块)中发送, 均可以提高接收端接收到的正交码的正交 性。例如,如果所述第三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小于所述第 二数目,或者所述第三数目等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小于所述第二 数目, 则可以使得传输信号在高速信道条件下的性能得到提高, 降低高速移动 信道衰落对 Walsh码正交性的破坏, 进而提高接收端接收到的正交码的正交 性。 如果所述第三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等于所述第二数 目, 则可以减少频率选择性衰落对 Walsh码正交性的破坏, 进而提高接收端接 收到的正交码的正交性。
可选的, 所述第一信道信号为终端待发的第一信道信号, 所述第一时频块 的 OFDM符号数根据小区中终端的最大设计时速确定。 对应的,在一个物理信道中可用于承载第一信道的物理信道资源块由连续 的第一数目子载波和连续的第二数目 OFDM符号组成的情况下, 本发明实施 例中的发送设备包括:映射模块, 用于将待发的所述第一信道信号映射为正交 码; DFT模块, 用于对经所述映射模块映射后的信号进行 DFT; 发送模块, 用于将经所述 DFT模块变换后的信号承载第一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所述第一时频块由连续的第三数目子载波和连续的第四连续数目 OFDM符号 组成, 所述第三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小于所述第二数目, 或者所述第三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等于所述第二数目,或 者所述第三数目等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小于所述第二数目。
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 OFDM系统中反向信号发送方法如图 22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 各控制信道的待发信号长度小于预设长度。 比如说, 一个物 理帧中物理信道资源块由 128个子载波和连续的 8个 OFDM符号组成, 则各 控制信道的待发信号的预设长度为 10比特,因为 10比特的信号映射为正交码 后的长度为 1024比特, 可通过一个物理帧中的物理信道资源块发送。 因此, 本实施方式中的各控制信道的待发信号长度小于 10比特。
在步骤 2201中, 终端对各控制信道的待发信号分别进行纠错编码。 比如 说,各控制信道的待发信号长度为 8比特, 则对各控制信道的待发信号分别进 行纠错编码, 纠错编码可以是 REED-MULLER编码、 汉明码、 或 BCH码, 得到 10比特编码信号。 通过对待发信号进行纠错编码, 可使信号在传输质量 上有较大的增益。
接着, 进入步骤 2202, 终端将各控制信道的编码信号进行交织。 也就是 说, 终端对各控制信道的 10比特编码信号分别进行交织, 从而进一步提高系 统的性能。
接着, 进入步骤 2203 , 终端将各控制信道的经交织后的 10信号分别映射 为正交码, 如 Walsh码, 得到 1024比特的信号, 如图 30所示。
接着, 进入步骤 2204, 终端将用于区分待发信号所属终端所属控制信道 的扰码分别对各控制信道信号进行加扰后合并。针对上述案例, 终端对每一个 控制信道的 1024 比特信号以相应的信道扰码进行加扰, 该信道扰码是根据 MAC ID和不同的控制信道所生成的, 因此能够区分不同终端的不同控制信 道。 然后,将各控制信道的经信道扰码加扰后的 1024比特信号以及 1024比特 的导频信号进行合并, 得到一个 1024比特的信号序列。
接着, 进入步骤 2205, 终端将用于区分该信号序列所属小区的扰码对合 并后的信号进行再次加扰, 其中, 小区包含全向小区或扇形小区。 针对上述案 例, 终端对合并后的 1024比特的信号序列以小区扰码进行再次加扰, 以便区 别不同的蜂窝小区或扇区。
接着, 进入步骤 2206, 终端将再次加扰的信号进行 DFT后, 以 OFDM方 式发送。通过对小于预设长度的待发信号进行纠错编码,使其在传输质量上有 较大的增益。 并且, 通过对编码后的信号进行交织, 可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 OFDM系统中反向信号接收方法, 对应于第十 二实施方式中的发送方法, 具体如图 23所示。
在步骤 2301中, 网络侧从一个物理帧的物理信道资源块中接收到 OFDM 信号后进行 FFT变换, 然后再进行 IDFT变换。
接着 , 进入步骤 2302, 网络侧对收到的 OFDM信号进行 IDFT后 , 将用 于区分接收信号所属小区的扰码对经 IDFT后的信号进行解扰, 其中, 小区包 含全向小区或扇形小区。 也就是说, 网络侧用小区扰码对 IDFT后的信号进行 解扰, 得到解扰后的 1024比特信号。
接着, 进入步骤 2303, 网络侧将用于区分不同终端不同控制信道的扰码 对解扰后的信号进行再次解扰。也就是说, 网络侧用根据 MAC ID和不同的控 制信道所生成的信道扰码对经小区扰码解扰后的信号进行再次解扰。
接着, 进入步骤 2304, 网络侧将经信道扰码解扰后的信号与各候选正交 码作相关, 解出终端的控制信道的 10比特信号序列。
接着, 进入步骤 2305, 网络侧对解出的该终端的控制信道信号序列进行 解交织, 恢复出 10比特的编码信号。
接着, 进入步骤 2306, 网络侧对经解交织后的 10比特编码信号进行信道 纠错译码, 得到该终端的控制信道所发送的 8比特信号。
本发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发送设备的一种), 包含: 用于在终 端的待发信号长度小于预设长度时 ,将该待发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得到预设长度 的编码信号的模块; 用于对编码信号进行交织的模块; 用于将经交织后的信号 映射为正交码的模块; 用于对映射所得的正交码加扰的模块; 用于对经加扰后 的信号进行 DFT的模块; 和用于对经 DFT后的信号以 OFDM方式发送的模 块。通过对小于预设长度的待发信号进行纠错编码,使其在传输质量上有较大 的增益。 并且, 通过对编码后的信号进行交织, 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第十五施方式的 OFDMA 系统中反向信号接收设备用于接收第十 四方式中的终端设备所发送的信号, 包含: 用于接收 OFDM信号的模块; 用 于对收到的 OFDM信号进行 IDFT的模块; 用于对经 IDFT后的信号解扰的模 块; 用于将解扰所得的信号与各候选正交码作相关, 解出终端信号的模块; 用 于对解出的终端信号进行解交织后输出的模块;和用于对经解交织后的信号进 行纠错译码后输出的模块。
通过上述第十二至第十五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知 ,当待发信号长度小于 预定长度时通过对其进行纠错编码, 可使信号在传输质量上有较大的增益。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 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 变, 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待发信号映射为正交码;
对所述映射为正交码后的信号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DFT;
将所述经 DFT后的信号承载在一个由连续子载波和少于一个物理帧符号 数的连续正交频分多址 OFDM符号组成的第一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发信号为终端 的待发信号, 所述第一时频块的 OFDM符号数根据小区中终端的最大设计时 速确定。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频块通过预先 对一个物理帧中物理信道资源块进行划分得到,所述第一时频块是划分后的至 少两个时频块中的一个。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发信号为终端 的待发信号, 所述物理信道资源块中的各时频块均勾地承载各终端的待发信 号。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时频块通过以 下方式均匀地承载所述各终端的信号:所述终端根据媒体接入层标识号或随机 选择承载本终端的信号的一个时频块。
6.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待发信号为控制信道信号, 所述将映射为正交码后的信号经 DFT后承载在所 述第一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具体包括:
将用于区分所述待发信号所属终端所属控制信道的扰码,对属于不同控制 信道的映射为正交码后的信号分别进行加扰;
将经所述加扰后的各控制信道信号合并,再将用于区分所述待发信号所属 小区的扰码对合并后的信号进行再次加扰;
将所述经再次加扰后的信号进行 DFT 后承载在所述第一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7.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一时频块所能承载的是信息长度为 N比特的待发信号, 所述将待发信号承 载在所述第一时频块发送具体包括: 将长度小于或等于 N比特的待发信号承 载在所述第一时频块发送;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长度大于 N比特的待发信号承载在所述一个物理帧 中的物理信道资源块发送。
8.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如果 所述待发信号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 N比特, 则所述 将待发信号承载在所述第一时频块发送具体包括: 将所述待发信号中的 N比 特信号承载在所述第一时频块发送,将所述待发信号中的其余比特信号通过所 选择的该第一时频块的位置予以表示。
9.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如果 所述待发信号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 N比特, 则在将 所述待发信号映射为正交码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待发信号进行分割,分割后的 各部分待发信号小于或等于 N比特, N为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分割之前 还包括: 对所述待发送信号进行编码或补零,或者在对所述待发送信号进行编 码或补零后再进行交织。
11、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发信号是终端 的控制信道信号, 所述将待发信号映射为正交码具体包括; 将分割后的所述各 部分待发信号分别映射为正交码;
所述将映射为正交码后的信号经 DFT后承载在一个时频块中以 OFDM方 式发送具体包括:将用于区分所述待发信号所属终端所属控制信道的不同扰码 对映射后的各正交码分别进行加扰, 并将所述加扰后的信号合并; 将用于区分 所述待发信号所属小区的扰码对所述合并后的信号进行再次加扰后进行 DFT, 并将经 DFT后的信号承载在所述第一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或者
所述将映射为正交码后的信号经 DFT后承载在一个时频块中以 OFDM方 式发送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映射后的所述各正交码进行级联、加扰与合并, 并 将合并后的信号进行 DFT后承载在所述第一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12、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如果 所述待发信号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 N比特, 则通过 对所述待发信号进行补零或编码的方式将该待发信号长度转换为 N比特。
13、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发 送信号具体是终端的反向控制信道信号。
14.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接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从由连续的子载波和少于一个物理帧符号数的连续 OFDM符号组成的第 一时频块中接收 OFDM信号;
对接收到的上述 OFDM信号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 IDFT;
将所述经 IDFT后的信号与各候选正交码作相关,解出发送端的发送信号。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接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频块的
OFDM符号数根据小区中终端的最大设计时速确定。
16.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接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如果接收端将待发 信号分割成至少两部分进行发送, 则还包括:
对所述解出的发送端的经分割后的各信号进行合并。
17.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接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发送端将 待发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后予以发送, 则还包括:
对所述解出的发送端信号进行纠错译码。
18.根据权利要求 14至 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第一时频块通过预先对一个物理帧中物理信道资源块进行划分得到,所述第 一时频块是划分后的至少两个时频块中的一个。
19. 一种发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含:
映射模块, 用于将待发信号映射为正交码;
离散傅立叶变换 DFT模块, 用于对经所述映射模块映射后的信号进行
DFT;
发送模块, 用于将经所述 DFT模块变换后的信号承载在一个由连续的子 载波和少于一个物理帧符号数的连续的 OFDM符号组成的第一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进行发送。
20. 根据权利要求 19的发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频块通过预 先对将一个物理帧中物理信道资源块划分得到 ,所述第一时频块是划分后的至 少两个时频块中的一个。
21. 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发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发信号为终 端的控制信道信号, 还包含:
第一加扰模块,用于将用于区分所述待发信号所属终端所属控制信道的扰 码对经所述映射模块映射后的信号进行加扰后输出;
合并模块 , 用于将所述第一加扰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合并后输出; 第二加扰模块,用于将用于区分所述待发信号所属小区的扰码对所述合并 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再次加扰后输出;
所述 DFT模块对所述第二加扰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 DFT变换。
22、根据权利要求 19至 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发送设备具体为终端设备。
23.根据权利要求 19至 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如 果所述待发信号长度大于所述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 N比特, 还包 括:
分割模块, 用于在所述映射模块进行正交码的映射之前,对所述待发信号 进行分割, 分割后的各部分待发信号小于或等于 N比特, N为整数。
24. 一种接收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含:
接收模块,用于从由连续的子载波和少于一个物理帧符号数的连续 OFDM 符号组成的第一时频块中接收 OFDM信号;
逆离散傅立叶变换 IDFT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 OFDM信号 进行 IDFT;
解相关模块, 用于将经所述 IDFT模块变换后的信号与各候选正交码作相 关, 解出发送端的发送信号。
25. 根据权利要求 24所述的接收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频块通 过预先将一个物理帧中物理信道资源块进行划分得到,所述第一时频块是划分 后的至少两个时频块中的一个。
26. 根据权利要求 24或 25所述的接收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用于合 并信号的合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通过至少 2 个天线从所述时频块中接收 OFDM信号, 经 IDFT模块变换后, 由所述解相关模块将经 IDFT模块变换后的信号分别与各 候选正交码作相关后输出;
所述合并模块将所述解相关模块输出的从各天线收到的且经相关后的信 号相应合并, 解出发送端的发送信号。
27、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发送方法, 一个物理信道中可用于承载 第一信道的物理信道资源块由连续的第一数目子载波和连续的第二数目 OFDM符号组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将待发的所述第一信道信号映射为正交码;
对所述映射为正交码后的信号进行 DFT;
将所述经 DFT后的信号承载在第一时频块中以 OFDM方式发送, 所述第 一时频块由连续的第三数目子载波和连续的第四连续数目 OFDM符号组成, 所述第三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小于所述第二数目,或者所 述第三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等于所述第二数目,或者所述 第三数目等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小于所述第二数目。
28、 根据权利要求 27所述的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道信号 为终端待发的第一信道信号, 所述第一时频块的 OFDM符号数根据小区中终 端的最大设计时速确定。
29. 根据权利要求 27或 28所述的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待发 的第一信道信号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 N比特, 则在 将所述待发的第一信道信号映射为正交码之前还包括:对所述待发的第一信道 信号进行分割, 分割后的各部分待发信号小于或等于所述 N比特, N为整数。
30、一种发送设备, 一个物理信道中可用于承载第一信道的物理信道资源 块由连续的第一数目子载波和连续的第二数目 OFDM符号组成,其特征在于, 包括:
映射模块, 用于将待发的所述第一信道信号映射为正交码;
离散傅立叶变换 DFT模块, 用于对经所述映射模块映射后的信号进行
DFT;
发送模块, 用于将经所述 DFT模块变换后的信号承载第一时频块中以 OFDM 方式发送, 所述第一时频块由连续的第三数目子载波和连续的第四连 续数目 OFDM符号组成, 所述第三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 小于所述第二数目,或者所述第三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等 于所述第二数目,或者所述第三数目等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所述第四数目小于 所述第二数目。
31、 根据权利要求 30所述的发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待发信号 长度大于所述一个时频块所能承载的信息长度 N比特, 还包括:
分割模块, 用于在所述映射模块进行正交码的映射之前,对所述待发信号 进行分割, 分割后的各部分待发信号小于或等于 N比特, N为整数。
32.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如果待发信号 长度小于预设长度,
将所述待发信号进行纠错编码 , 得到预设长度的编码信号;
将所述编码信号映射为正交码后加扰, 经离散傅立叶变换 DFT后再以 OFDM方式发送。
33. 根据权利要求 32所述的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映射为正交 码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编码信号进行交织。
34. 根据权利要求 32或 33所述的发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纠错编码 是以下之一: REED-MULLER编码; 汉明码; BCH码。
35.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接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接收到的 OFDM信号经逆离散傅立叶变换 IDFT后再解扰;
将所述解扰后的信号与各候选正交码作相关,并对解出的发送端信号进行 纠错译码后输出。
36. 根据权利要求 35所述的接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纠错译 码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解出的发送端信号进行解交织。
37. 一种发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含:
用于在待发信号长度小于预设长度时,将该待发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得到预 设长度的编码信号的模块;
用于将所述编码信号映射为正交码的模块;
用于对映射所得的正交码加扰的模块;
用于对经加扰后的信号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DFT的模块; 和用于将经 DFT后的信号以 OFDM方式发送的模块。
38. 根据权利要求 37所述的发送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 用于对所述编码信号进行交织的模块;
所述用于将所述编码信号映射为正交码的模块将交织后的信号映射为正 交码。
39. —种接收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含:
用于接收 OFDM信号的模块;
用于对收到的 OFDM信号进行经逆离散傅立叶变换 IDFT的模块; 用于对经 IDFT后的信号解扰的模块;
用于将解扰所得的信号与各候选正交码作相关, 解出终端信号的模块; 和用于对解出的终端信号进行纠错译码后输出的模块。
40. 根据权利要求 39所述的接收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 用于对解出的终端信号进行解交织后输出的模块;
所述进行纠错译码后输出的模块对经解交织后的信号进行纠错译码后输 出。
PCT/CN2007/070463 2006-08-28 2007-08-14 Procédé de transmission de signal basé sur le multiplexage par répartition orthogonale de la fréquence et son dispositif WO2008025278A1 (f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26032A CN100586221C (zh) 2006-08-28 2006-08-28 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的反向信号收发方法和设备
CN200610126032.1 2006-08-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25278A1 true WO2008025278A1 (fr) 2008-03-06

Family

ID=39135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07/070463 WO2008025278A1 (fr) 2006-08-28 2007-08-14 Procédé de transmission de signal basé sur le multiplexage par répartition orthogonale de la fréquence et son dispositif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86221C (zh)
WO (1) WO20080252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11672B2 (en) * 2008-12-30 2014-04-29 Acer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pilot allocation, method and pilot pattern thereof
WO2013097254A1 (zh) * 2011-12-31 2013-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888727A (zh) * 2014-03-12 2014-06-25 上海昕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化无线可视倒车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CN113300826B (zh) * 2021-07-26 2021-11-05 广州慧睿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9198A (ja) * 2003-01-27 2004-08-12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Ofdm復調方法及びofdm復調装置
CN1668035A (zh) * 2005-03-17 2005-09-14 上海交通大学 准正交空时频分组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719817A (zh) * 2004-07-09 2006-01-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的导频传输和接收方法
CN1809047A (zh) * 2006-01-27 2006-07-26 东南大学 兼容的单载波正交频分多址信号发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9198A (ja) * 2003-01-27 2004-08-12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Ofdm復調方法及びofdm復調装置
CN1719817A (zh) * 2004-07-09 2006-01-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的导频传输和接收方法
CN1668035A (zh) * 2005-03-17 2005-09-14 上海交通大学 准正交空时频分组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809047A (zh) * 2006-01-27 2006-07-26 东南大学 兼容的单载波正交频分多址信号发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86221C (zh) 2010-01-27
CN101137205A (zh) 2008-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8358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pilot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FDM scheme
US753586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pilot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FDM scheme
KR101443642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송신장치
JP4515501B2 (ja)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元方式を用いる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イロット信号を送受信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CN110754051B (zh) 无线通信装置、基础设施设备和方法
US2006025094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it-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 signal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CN101431497B (zh) 一种采用时频域联合的正交频分复用的多天线信号传输方法
US9954709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KR102024610B1 (ko) 방송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7688773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in an MC-CDMA system
RU2617993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широковещательных сигналов,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ема широковещательных сигналов, способ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широковещательных сигналов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приема широковещательных сигналов
JP2009506582A (ja) 送信ダイバーシティのための処理方法
CN1630284A (zh) 在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消除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WO2008025278A1 (fr) Procédé de transmission de signal basé sur le multiplexage par répartition orthogonale de la fréquence et son dispositif
WO2008049350A1 (fr) Procédé et appareil pour l'émission et la réception de signal inverse dans un système de multiplexage par répartition orthogonale de la fréquence
WO2008011834A1 (fr) Procédé d'émission et de réception, dispositif fondé sur ofdm
WO2008031340A1 (fr) Rocédé et dispositif d'émission et réception de signal
JP2002064459A (ja) Ofdm送受信回路
WO2007137489A1 (fr) Procédé de réception et d'émission de signaux dans le système de multiplexage par répartition orthogonale de la fréquence et appareil correspondant
KR101051322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파일럿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WO2008083605A1 (fr)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transmettre/recevoir un signal de préambule basé sur un multiplexage par répartition orthogonale de la fréquence (ofdm)
KR20050018296A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파일럿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18736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파일럿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Madhukumar et al. Residue number system based multicarrier CDMA for broadb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Madhukumar et 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residue number system based multicarrier CDMA in frequency-selective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078009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RU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078009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