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6487U - 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 - Google Patents

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6487U
TWM646487U TW112206313U TW112206313U TWM646487U TW M646487 U TWM646487 U TW M646487U TW 112206313 U TW112206313 U TW 112206313U TW 112206313 U TW112206313 U TW 112206313U TW M646487 U TWM646487 U TW M64648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bottle cap
neck
bottle neck
c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6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義雄
Original Assignee
林義雄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義雄 filed Critical 林義雄
Priority to TW112206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6487U/zh
Publication of TWM646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6487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種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係於瓶體之瓶頸的外表面形成一外螺紋部以供與一瓶蓋旋接組合,瓶頸頂端之瓶口表面黏貼一封片,該封片的邊緣至少有一向外凸出的拉耳;並且,所述瓶頸之外螺紋部與瓶口之間形成一內縮部;藉此提供瓶蓋與瓶頸旋接組合後,可避免對封片之拉耳構成絞壓,以利使用者打開瓶蓋後,可輕易藉由拉耳撕離封片者。

Description

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
本新型係有關一種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特別是指透過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的改良,提供黏附在瓶口上的封片可以被緊實固定,也可以方便撕離者。
一般容裝汽水、茶飲料或運動飲料之塑膠瓶,如第1、2圖所示,係於瓶體10的上端形成一管徑較小的瓶頸20,瓶頸20的外表面佈滿外螺紋21,以供一瓶蓋30以其內螺紋31與之旋緊覆蓋。為了避免瓶蓋30與瓶頸20旋接組合後被惡意人士打開,瓶蓋30的底部並與一套設在瓶頸20外圍的卡環32囓接。
為了避免填裝在瓶內的汽水、茶飲料或運動飲料等液體流出,瓶頸20的瓶口40係黏附一鋁箔封片50,該鋁箔封片50的邊緣形成有一向外延伸的拉耳51,以方便使用者可經由拉耳51將鋁箔封片50撕離瓶口40。該瓶蓋30的內部則設有一襯墊33,該襯墊33可在瓶蓋30與瓶頸20旋結組合後,抵壓鋁箔封片50。
然而,上述習見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存在 以下缺失:
1.由於瓶頸20的外周邊係全面形成外螺紋21,瓶蓋30的內周邊亦全面形成內螺紋31,使得瓶蓋30與瓶頸20旋接組合後,鋁箔封片50的拉耳51會受到內螺紋31與外螺紋21的相對絞壓而貼附在外螺紋21的表面上。然而,如此卻造成飲用者需要更費力才能將被絞壓在外螺紋21表面上的拉耳51撥開及拉拔,對於指甲較短或體力較弱之病人或老弱人士而言,尤其不便。
2.由於瓶蓋30內的襯墊33為平面,其對鋁箔封片50的抵壓效果有限,故鋁箔封片50僅能依靠成本高且耗電力高的高週波機台進行加熱黏合,使得製造成本無法降低。
3.再者,習見鋁箔封片50的拉耳51為雙層式鋁箔片,為了讓拉耳51能被封合好,需要提高感應機功率,而功率提升,電流也會變大,製造成本高。
創作人有鑑於習見瓶蓋與瓶頸結合存在上述缺失,乃依其從事各種用品之製造經驗與技術累積,針對上述不足之處研究改進之道,在不斷的研究、實驗改良後,終於開發設計出本新型之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以期能消除習見者所產生的不足與缺失。
因此,本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瓶蓋與瓶頸之結合 構造改良,係使密封瓶口的封片,其拉耳在瓶蓋與瓶頸旋接組合時不會受到絞壓,使封片可以方便撕離者。
依本新型之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係使瓶頸的外表面形成外螺紋部,其外螺紋部與瓶口之間有一內縮部;藉此提供瓶蓋與瓶頸旋接組合後,不致對封片之拉耳構成絞壓,提供飲用者方便經由拉耳撕離封片,為本新型之次一目的。
依本新型之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進一步在瓶蓋之蓋板內面一體形成有環形凸條,提供瓶蓋與瓶頸旋接組合後,其環形凸條得抵壓封片,為本新型之再一目的。
依本新型之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由於瓶蓋內面一體成型之環形凸條即可抵壓住封片,瓶蓋內部不需再設置襯墊,製造成本得以降低,為本新型之又一目的。
依本新型之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進一步使形成於瓶蓋內面之螺牙部為三牙嘴螺牙紋,提供生產組裝時可快速上蓋,且不會有歪斜蓋的問題,為本新型之又一目的。
為便 貴審查委員能對本新型之目的、形狀、構造裝置特徵及其功效,做更進一步之認識與瞭解,茲舉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10:瓶體
20:瓶頸
21:外螺紋
30:瓶蓋
31:內螺紋
32:卡環
33:襯墊
40:瓶口
50:鋁箔封片
51:拉耳
100:瓶體
200:瓶頸
210:外螺紋部
220:瓶口
220A:上緣面
230:內縮部
300:瓶蓋
310:內螺牙部
320:蓋板
330:光面部
340:空間
351、352:環形凸條
400:封片
410:拉耳
第1圖為習見瓶蓋與瓶頸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2圖為習見瓶蓋與瓶頸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3圖為本新型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4圖為本新型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5圖為本新型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的瓶蓋剖面示意圖。
本新型之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如第3、4圖所示,瓶體100的上端形成一管徑較小的瓶頸200,以供一瓶蓋300與之旋接組合。其中,瓶頸200包括具有螺牙的外螺紋部210,以及外螺紋部210與瓶口220之間的內縮部230,該內縮部230為光滑面。所述瓶蓋300,其內壁面下端設有可與外螺紋部210旋接之內螺牙部310,內螺牙部310與瓶蓋300的蓋板320之間為光滑面之光面部330;藉此提供瓶蓋300與瓶頸200經由內螺牙部310與外螺紋部210旋接組合後,內縮部230與光面部330之間構成一空間340。
如圖所示,所述瓶口220之上緣面220A上經由一高週波機黏貼一封片400,該封片400為鋁箔封片,藉該 封片400黏貼於瓶口220之上緣面220A上,可避免瓶內流體溢出或流出。所述封片400為圓形薄片狀,其外緣至少形成有一向外凸出的拉耳410,該拉耳410可為多數個,較佳為三個間隔設置。藉此,當封片400黏貼至瓶口220的上緣面220A上,且瓶蓋300與瓶頸200旋接組合後,封片400之拉耳410得自然下垂於內縮部230與光面部330之間的空間340。由於該拉耳410未受到絞壓,飲用者可輕易撥開拉耳410,施力將封片400與瓶口220分離。而且,因為拉耳410係貼於內縮部230與光面部330之間的空間340,不會影響瓶蓋300與瓶頸200的鎖合。
請同時參照第5圖所示,所述瓶蓋300之蓋板320的內表面上係又形成有二環形凸條351、352,該環形凸條351、352可對位於瓶口220之上緣面220A上的封片400抵壓(如第4圖所示)。而所述瓶蓋300內壁的內螺牙部310係採用三牙嘴的螺牙紋,由於僅需三道螺牙紋即可鎖到底,不需鎖很多圈,因此提供工廠組裝作業時,上蓋速度快,且能避免歪斜蓋的問題。
本新型之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由於封片400可採用單層式薄片,使用低感應機功率即可將其黏附於瓶口220上,製造成本可大幅降低。相較於習見結構而言,藉由瓶蓋300內面一體成型之環形凸條351、352即可抵壓住封片400,因此瓶蓋300內部可不需再設置襯墊, 製造成本亦得降低。
從上所述可知,本新型之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確能改善習見缺失,而其並未見諸公開使用,合於專利法之規定,懇請賜准專利,實為德便。
需陳明者,以上所述者乃是本新型較佳具體的實施例,若依本新型之構想所作之改變,其產生之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之精神時,均應在本新型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220A:上緣面
230:內縮部
300:瓶蓋
310:內螺牙部
320:蓋板
330:光面部
340:空間
400:封片
410:拉耳

Claims (4)

  1. 一種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係於瓶體的上端形成一管徑較小的瓶頸,瓶頸的外表面形成一外螺紋部以供與一瓶蓋旋接組合,瓶頸頂端之瓶口黏貼一封片,該封片的邊緣至少有一向外凸出的拉耳;其特徵在於:所述瓶頸之外螺紋部與瓶口之間係形成內縮部;藉此提供瓶蓋與瓶頸旋接組合後,可避免對封片之拉耳構成絞壓,以利使用者打開瓶蓋後,可輕易藉由拉耳撕離封片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其中所述瓶蓋的內壁面下端設有可與所述瓶頸之外螺紋部旋接之內螺牙部,該內螺牙部與瓶蓋的蓋板之間為光滑面之光面部;藉此提供所述瓶蓋與所述瓶頸旋接組合後,所述內縮部與所述光面部之間構成一可容納所述封片之拉耳的空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其中所述瓶蓋之蓋板的內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環形凸條,該環形凸條可在所述瓶蓋與所述瓶頸旋接組合後對所述封片抵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其中所述瓶蓋的內螺牙部係採用三牙嘴的螺牙紋。
TW112206313U 2023-06-20 2023-06-20 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 TWM646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6313U TWM646487U (zh) 2023-06-20 2023-06-20 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6313U TWM646487U (zh) 2023-06-20 2023-06-20 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6487U true TWM646487U (zh) 2023-09-21

Family

ID=88927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6313U TWM646487U (zh) 2023-06-20 2023-06-20 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464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11047B1 (en) Closure with enhanced removal capability
JPS5918267B2 (ja) 側部封止閉鎖体
US4523689A (en) Reusable tamper-proof container
RU2006101857A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й винтовой колпачок для укупоривания
JP5757568B2 (ja) 容器蓋
EP3077300B1 (en) Closure cap
TWM646487U (zh) 瓶蓋與瓶頸之結合構造改良
US6761275B1 (en) Domed liner disc for closure
CN211970263U (zh) 一种具新型二层结构安全盖的包装罐
JP2015182802A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蓋
CN206590223U (zh) 一种新型结构包装瓶
JP4746196B2 (ja) 容器口部の密封用キャップ
CN210455519U (zh) 一种冬虫夏草专用的包装瓶
AU2021107287A6 (en) Improved Bottle Closure
CN220905915U (zh) 一种旋压密封罐
CN209852893U (zh) 一种奶制品包装瓶盖
CN211618626U (zh) 一种含有高密封性垫片的饮料瓶盖
CN217731313U (zh) 一种液体封装瓶
CN211326879U (zh) 一种密封性良好的药瓶
JP2024011417A (ja) 合成樹脂製の注出キャップ
CN219173115U (zh) 高脚盖内翻边密封罐
CN217497137U (zh) 一种具有撕拉环的瓶盖及瓶子
JP6964914B1 (ja)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CN209535873U (zh) 密封瓶盖及包装瓶
TWM634014U (zh) 螺牙拉蓋罐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