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6142U - 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46142U TWM646142U TW112205334U TW112205334U TWM646142U TW M646142 U TWM646142 U TW M646142U TW 112205334 U TW112205334 U TW 112205334U TW 112205334 U TW112205334 U TW 112205334U TW M646142 U TWM646142 U TW M646142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ad
- detection area
- antibody
- detection
- test strip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9000000427 anti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102000036639 antigens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108091007433 antigens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125 lateral flow tes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group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20 Nitro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220 nitrocellulos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916 chromogenic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52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4169 proteins and gen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0000623 proteins and ge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00605 Virus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413 amino ac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52616 bacterial pathoge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8921 border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37 competitive bi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12 general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963 growth me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105 immune re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17 immunochromat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39 medical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09 me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73 nucleot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3729 nucleotide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03 pre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88 sampl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70 specific bi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可進行偽陽性檢測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該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包括一呈色結合墊、一反應結合墊與一吸收墊依序相互連結,並固定於一支撐片上;其中,該反應結合墊上分別設有一第一檢測區、一第二檢測區與一第三檢測區,該第三檢測區可檢測待測樣本中是否具有造成偽陽性之抗原。因此,藉由本創作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之檢測,可排除偽陽性之檢測結果,提升檢測之準確性。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檢測試片裝置,尤其是關於一種利用流體側流方式進行樣本檢測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
關於抗原、抗體或其他成分物質之檢驗,除了應用於醫學檢驗以確定是否含有某病原菌、病毒或成分外,海關的邊境疾病管制或是刑事毒品檢驗亦有其需求。而其檢驗標的若含有遺傳物質,則可採取聚合酶擴增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檢測是否含有特定之核苷酸序列,或是以免疫方式檢測是否含有特定胺基酸/蛋白質。若採PCR檢驗方式,必須對檢體進行初步處理,始能進行擴增反應,而擴增反應尚需透過特殊儀器進行並需花費數小時,因此檢驗時間與成本都較高。為了快速獲知檢驗結果並減少檢驗成本,所謂利用側流式免疫層析法(Lateral flow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原理進行檢測之檢測試片(Test strip)即可達此目的。
側流式免疫層析法係利用抗體與抗原間專一性結合之免疫反應進行檢測,其可針對檢測標的,在檢測試片上以相對應之抗原或抗體進行設計。當待測樣本上具有所欲檢測之標的時,就能在檢測試片上呈色,因而能快速檢驗並判別待測樣本中是否具有所設定之檢測標的,縮短並減少了相當之檢驗時間與成本。一般檢測試片上係設有一測試線(Test line)以及一控制線(Control line),檢測時若於該測試線上有呈色反應,即代表待測樣本中含有所欲檢測之標的,而控制線必須呈色,以確認該檢測試片以及其試劑是否正常堪用。然而,利用檢測試片進行檢測時,常會出現偽陽性
的情況,亦即,待測樣本中並未含有檢測標的,但檢測試片上的測試線卻有呈色反應。偽陽性的結果使得利用檢測試片進行檢測的正確性受到減損,可能使健康受試者被誤判受有感染,或甚至使受刑事檢驗者被誤認為有吸食毒品等,反而需要重複測試或以其他方法進一步檢測,徒增檢測困擾,並對當事人相當不便。因此,若能開發一種檢測試片,能夠同時對可能造成偽陽性之抗原進行檢測,則可排除一般檢測下之偽陽性結果,提升檢測之準確性。
為改善目前檢測試片可能產生的偽陽性現象,本創作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於檢測待測樣本中是否含有檢測標的的同時,能夠對產生偽陽性反應之物質進行檢測之檢測試片裝置,以排除偽陽性所造成之誤判,而提高檢測結果之準確性。另一方面,本創作其他目的之一則在於提供一種可對既有檢測試片所使用試劑、溶液進行檢測之檢測試片裝置,藉以確認該檢測試片之試劑是否含有產生偽陽性反應之物質,以能進一步確認該檢測試片之測試品質。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可用以檢測一待測樣本中是否具有一目標抗原與一造成偽陽性之控制抗原,包括:一支撐片;一呈色結合墊,係結合於該支撐片上之一端;一反應結合墊,係結合於該支撐片上,並與該呈色結合墊相連接,該反應結合墊並分別設有一第一檢測區、一第二檢測區與一第三檢測區;以及一吸收墊,係結合於該支撐片上之另一端,並與該反應結合墊相連接;其中,當該待測樣本滴於該呈色結合墊後,可藉由毛細現象,由該呈色結合墊經該反應結合墊再往該吸收墊流動。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態樣中,該呈色結合墊、反應結合墊與吸收墊間可以相鄰觸接方式相連接或是以部分重疊方式相連接。
在本創作的復一實施例中,該檢測試片可進一步裝設於一殼體中,該殼體並開設有一注入孔與一觀察視窗,該注入孔係與該呈色結合墊相連通,而該觀察視窗則可呈現該第一檢測區、該第二檢測區與該第三檢測區。
在本創作的另一實施例中,該支撐片上可進一步結合一集液墊,該集液墊係與該呈色結合墊相連接,當該待測樣本滴於該集液墊後,可藉由毛細現象,由該集液墊經該呈色結合墊、該反應結合墊再往該吸收墊流動。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態樣中,該集液墊、該呈色結合墊、反應結合墊與吸收墊間可以相鄰觸接方式相連接或是以部分重疊方式相連接。
在本創作的另一實施例中,該檢測試片可進一步裝設於一殼體中,該殼體開設有一注入孔與一觀察視窗,該注入孔係與該集液墊相連通,而該觀察視窗則可呈現該第一檢測區、該第二檢測區與該第三檢測區。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呈色結合墊中可吸附有一由一第一抗體與一第一呈色劑所耦合之第一結合體,該第一抗體可辨識該目標抗原並與其相結合;以及,於該反應結合墊上之該第一檢測區可噴塗有一可辨識並結合該目標抗原之第二抗體,該第二檢測區可噴塗有一可辨識並結合該第一抗體之第三抗體,該第三檢測區則可噴塗有一可辨識並結合該控制抗原之第四抗體。
在本創作的再一實施例中,該呈色結合墊中可進一步吸附有一由一第五抗體與一第二呈色劑所耦合之一第二結合體,其中,該第五抗體可辨識該控制抗原並與其相結合;在一實施態樣中,該第二呈色劑可與該第一呈色劑相同或不同。
在本創作的又一實施例中,該反應結合墊之材質可為硝化纖維膜(nitrocellulose membrane),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態樣中,該呈色劑可為膠體金(colloidal gold),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該支撐片之材質可為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但並不以此為限。
以下將進一步說明本創作的實施方式,下述所列舉的實施例係用以闡明本創作,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之範圍,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
10:支撐片
20:集液墊
30:呈色結合墊
40:反應結合墊
41:第一檢測區
42:第二檢測區
43:第三檢測區
50:吸收墊
60:殼體
61:注入孔
62:觀察視窗
A1:第一抗體
A2:第二抗體
A3:第三抗體
A4:第四抗體
A5:第五抗體
C1:第一結合體
C2:第二結合體
D1:第一呈色劑
D2:第二呈色劑
S:待測樣本
S1:目標抗原
S2:控制抗原
圖1係本創作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圖2係本創作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實施例之側視示意圖。
圖3係本創作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圖4係本創作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另一實施例組設後之立體圖。
圖5係本創作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另一實施例之作動示意圖;其中(A)圖顯示待測樣本中含有目標抗原,而(B)圖則顯示待測樣本中僅含有控制抗原。
圖6係本創作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再一實施例之作動示意圖。
圖7係本創作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復一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由於各圖式僅係示意,各元件之配置關係、尺寸、形狀與結構僅為說明,其實際設置並不僅限於圖式。請同時參閱圖1與圖2,二者係本創作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與
側視示意圖。本創作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1,包括:支撐片10、呈色結合墊30、反應結合墊40與吸收墊50。呈色結合墊30、反應結合墊40與吸收墊50係依序連接於支撐片10上,形成一長片狀結構。反應結合墊40上並間隔設置有第一檢測區41、第二檢測區42與第三檢測區43,此三檢測區則係用以顯示檢測後之呈色結果。
支撐片10係提供呈色結合墊30、反應結合墊40與吸收墊50之支撐介質,可為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所製成,但其材質並未設有特別的限制。設置時,支撐片10之寬度可與呈色結合墊30、反應結合墊40與吸收墊50同寬度或較寬些,並將前述呈色結合墊30等墊黏著於該支撐片10上。呈色結合墊30、反應結合墊40與吸收墊50三者各別間可如圖2,以鄰接端緣相觸接的方式相連接,或是於鄰接處以重疊方式相連接(可參圖4之連接方式)。呈色結合墊30、反應結合墊40與吸收墊50三者皆為可吸水且具有孔洞或含有纖維之材質所製成,其可藉由毛細現象使溶液在其間流動。反應結合墊40,由於需噴塗用以結合之抗體,可為硝化纖維膜,但亦不僅此為限。
請同時參閱圖3與圖4,該二圖係本創作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與組設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1可包括:支撐片10、集液墊20、呈色結合墊30、反應結合墊40與吸收墊50。同樣的,集液墊20、呈色結合墊30、反應結合墊40與吸收墊50係依序連接於支撐片10上,形成一長片狀結構。反應結合墊40上並間隔設置有第一檢測區41、第二檢測區42與第三檢測區43,此三檢測區亦係用以顯示檢測後之呈色結果。於本實施例中,增設有集液墊20,因此將來檢測時待測樣本可滴於此墊而開始以毛細現象流動,而於前實施例中,待測樣本則可直接滴於呈色結合墊30上,由其開始以毛細現象流動。於圖4中,集液墊20、呈色結合墊30、反應結合墊40與吸收墊50各別間係以鄰接處相重疊的方式相連接,其亦可如圖2,以鄰接端緣相觸接的方式相連接。由於以相重疊方式進行連接時,接觸面積較大,液體流動之速度也會較快。
於前述二實施例中,集液墊20、呈色結合墊30、反應結合墊40與吸收墊50之長度亦未設有特別的限制,可依據所欲承載之樣本溶液或
試劑體積以及流速,調整其長度而變化其體積。
請參閱圖5,該圖係本創作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另一實施例之作動示意圖;其中(A)圖顯示待測樣本S中含有目標抗原S1,而(B)圖則顯示待測樣本S中僅含有控制抗原S2。圖5(A)中,呈色結合墊30中已吸附有第一抗體A1與第一呈色劑D1所耦合之第一結合體C1。其中,第一抗體A1可辨識目標抗原S1並與其相結合,同時也會誤認造成偽陽性之控制抗原S2並與其相結合。假設待測樣本S中含有待檢測之目標抗原S1時,當目標抗原S1在流經呈色結合墊30時,將會被第一結合體C1上的第一抗體A1所辨識並結合。所述第一呈色劑D1可為膠體金,但並不以此為限。
反應結合墊40上係間隔設置有第一檢測區41、第二檢測區42與第三檢測區43,其間隔大小並未設有限制,而其位置亦無特別的限制。一般情況下,該些檢測區可為垂直於長條狀側流式檢測式片裝置之線狀或帶狀區域。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檢測區41、第二檢測區42與第三檢測區43可依序分別為檢測目標抗原S1之區域、作為控制組之區域以及檢測造成偽陽性之控制抗原S2之區域。然而,以上設置順序並無限制,可依需求更動設置順序。
請繼續參閱圖5(A),第一檢測區41於本實施例中係先噴塗以第二抗體A2,第二抗體A2同樣可辨識目標抗原S1並與其相結合。通常情況下,雖然第一抗體A1與第二抗體A2皆可辨識目標抗原S1,但其辨識的位置並不相同,以避免競爭性結合,而影響呈色反應。由於第一抗體A1已與第一呈色劑D1相耦合成一第一結合體C1,若待測樣本S中含有目標抗原S1,第一結合體C1上之第一抗體A1便會抓取目標抗原S1而形成一複合體,此複合體在經過第一檢測區41時將會被第二抗體A2結合而被攔下,因而可透過耦合之第一呈色劑D1呈色,顯示檢測結果為陽性。因此,第一檢測區41於此時即為一般所謂之測試線。特別的是,造成偽陽性之控制抗原S2通常具有與目標抗原S1相同或接近之構型,請先參見圖5(B),因此當待測樣本S中僅含有造成偽陽性之控制抗原S2時,其同樣會被第一結合體C1上之第一抗體A1所辨識而結合,結合後在經過第一檢測區41時也可能被第二抗體A2結合而被攔下,因此在第一檢測區41上將顯現抓取控制抗原S2後之呈色反應,雖有陽性呈色反應,然而卻無目標抗原S1,即造成所謂偽陽性之結果。
請繼續參閱圖5(A),第二檢測區42則噴塗以第三抗體A3,第三抗體A3可辨識並結合該第一抗體A1。第三抗體A3所辨識第一抗體A1的位置並未設有特別的限制。於本實施例中,第三抗體A3所辨識者為第一抗體A1與目標抗原S1結合之區域,因此當第一抗體A1已辨識並抓取目標抗原S1,第三抗體A3即無法與第一抗體A1相結合,因此,第三抗體A3僅會抓取未結合有目標抗原S1之第一結合體C1。由於第一抗體A1已與第一呈色劑D1相耦合成一第一結合體C1,因此,在正常情況下,第三抗體A3會辨識並結合第一抗體A1/第一結合體C1,便能產生呈色反應。若無法產生呈色反應可能是裝置設置有問題或第一結合體C1試劑的配置發生問題,因此其檢測結果將被屏除。因此,第二檢測區42即一般所謂之控制線。
請同時參閱圖5(A)與5(B),第三檢測區43可噴塗有一可辨識並結合該控制抗原S2之第四抗體A4。控制抗原S2係造成偽陽性現象之抗原,其亦可為第一抗體A1所辨識並結合,因而如前述亦可在第一檢測區41產生呈色反應。控制抗原S2可能存在於待測樣本S所取得之檢體當中,或是檢體進行前處理之培養液或處理試劑當中。因此,可針對不同檢測標的檢測流程,找尋其中可能造成偽陽性現象的控制抗原S2後,製備能夠辨識控制抗原S2之第四抗體A4,並將第四抗體A4噴塗於第三檢測區43。因此,若待測樣本S中含有控制抗原S2,第一結合體C1之第一抗體A1便會抓取控制抗原S2而形成一複合體,除如前述將被第一檢測區41之第二抗體A2攔下外,此複合體在經過第三檢測區43時也將被第四抗體A4結合而被攔下,因而也可透過耦合之第一呈色劑D1呈色,顯示檢測結果為具有造成偽陽性之抗原。因此,本創作係特別增加此第三檢測區43,作為偽陽性結果之控制線。亦即,當第一檢測區41有呈色反應,而第二檢測區42控制線也有呈色反應,且第三檢測區43亦有呈色反應時,代表檢測結果係偽陽性,應排除其陽性之結果。
請參閱圖6,該圖係本創作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再一實施例之作動示意圖。為使針對造成偽陽性之控制抗原S2之檢測更為精確,可於呈色結合墊30中進一步吸附有一由第五抗體A5與第二呈色劑D2所耦合之
第二結合體C2。其中,第五抗體A5是另外製備可用以辨識控制抗原S2並與其相結合之抗體,其可經篩選而可更專一性的結合控制抗原S2,以提高檢測準確性。此時第四抗體A4需配合第五抗體A5選擇能結合控制抗原S2上適當位置之抗體。此外,第二呈色劑D2與第一呈色劑D1可為相同或不同,其可為膠體金,亦並不以此為限。因此,假設待測樣本S中含有控制抗原S2,其在流經呈色結合墊30時,控制抗原S2除了會被第一結合體C1上的第一抗體A1所辨識並結合外,亦會與第二結合體C2上的第五抗體A5所辨識並結合。當前述第二結合體C2上的第五抗體A5抓取控制抗原S2所形成之複合體在經過第三檢測區43時將被第四抗體A4結合而被攔下,即可透過耦合之第二呈色劑D2呈色,顯示檢測結果為具有造成偽陽性之抗原。
綜之,進行檢測時,可將待測樣本S滴於集液墊20上(若未設置集液墊20則滴於呈色結合墊30上),則待測樣本S將藉由毛細現象,由集液墊20、經呈色結合墊30,再經反應結合墊40,往吸收墊50流動。當只有第二檢測區42產生呈色反應時,代表檢測結果為陰性,待測樣本S中並無目標抗原S1存在。而當第二檢測區42產生呈色反應且第一檢測區41亦有呈色反應時,代表檢測結果為陽性,即待測樣本S中出現有待檢出之目標抗原S1。然而,若連第三檢測區43共三檢測區一同呈色時,則代表檢測發生偽陽性結果,待測樣本S中可能存有造成偽陽性之控制抗原S2。
請參閱圖7,該圖係本創作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之復一實施例之立體圖。為了避免操作時汙染檢測試片,或避免碰觸檢體而受感染,本創作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1可進一步裝設於一殼體60中。殼體60可開設有一注入孔61與一觀察視窗62。注入孔61開設位置可與集液墊20相對應並相連通,使待測樣本S滴入後可由集液墊20滲入。若檢測試片未設有集液墊20,則可將注入孔61與呈色結合墊30相對應設置。注入孔61開設之大小與位置未設有特別的限制,但須考量待測樣本S滲入速度與其體積。觀察視窗62開設之大小與位置亦未設有特別的限制,但須可呈現第一檢測區41、第二檢測區42與第三檢測區43。
藉由本創作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在既有二檢測區域上增加一可辨識造成偽陽性之抗原之檢測,使檢測之結果更為準確,減少偽陽
性之誤判。另一方面,本創作亦可運用於目前市面上檢測試片其試劑之檢測,藉以確認該些試劑是否具有造成偽陽性之抗原,而可了解該些檢測試片之檢測準確性。
1: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
10:支撐片
20:集液墊
30:呈色結合墊
40:反應結合墊
41:第一檢測區
42:第二檢測區
43:第三檢測區
50:吸收墊
A1:第一抗體
A2:第二抗體
A3:第三抗體
A4:第四抗體
C1:第一結合體
D1:第一呈色劑
S:待測樣本
S2:控制抗原
Claims (10)
- 一種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係用以檢測一待測樣本中是否具有一目標抗原與一造成偽陽性之控制抗原,包括:一支撐片;一呈色結合墊,係結合於該支撐片上之一端;一反應結合墊,係結合於該支撐片上,並與該呈色結合墊相連接,該反應結合墊並分別設有一第一檢測區、一第二檢測區與一第三檢測區;以及一吸收墊,係結合於該支撐片上之另一端,並與該反應結合墊相連接;其中,當該待測樣本滴於該呈色結合墊後,可藉由毛細現象,由該呈色結合墊經該反應結合墊再往該吸收墊流動。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其中該呈色結合墊、該反應結合墊與該吸收墊間係以部分重疊方式相連接。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其中該支撐片上進一步結合一集液墊,該集液墊係與該呈色結合墊相連接,當該待測樣本滴於該集液墊後,可藉由毛細現象,由該集液墊經該呈色結合墊、該反應結合墊再往該吸收墊流動。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其中該集液墊、該呈色結合墊、該反應結合墊與該吸收墊間係以部分重疊方式相連接。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其中該呈色結合墊中吸附有一由一第一抗體與一第一呈色劑所耦合之第一結合體,該第一抗體可辨識該目標抗原並與其相結合;以及,於該反應結合墊上之該第一檢測區噴塗有一可辨識並結合該目標抗原之第二抗體,該第二檢測區噴塗有一可辨識並結合該第一抗體之第三抗體,該第三檢測區則噴塗有一可辨識並結合該控制抗原之第四抗體。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其中該呈色結合墊中進一步吸附有一由一第五抗體與一第二呈色劑所耦合之一第二結合體,其中,該第五抗體可辨識該控制抗原並與其相結合。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其中該反應結合墊之材質係硝化纖維膜。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其中該呈色劑係膠體金。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係進一步裝設於一殼體中,該殼體開設有一注入孔與一觀察視窗,該注入孔係與該呈色結合墊相連通,而該觀察視窗則可呈現該第一檢測區、該第二檢測區與該第三檢測區。
- 如請求項3或4所述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係進一步裝設於一殼體中,該殼體開設有一注入孔與一觀察視窗,該注入孔係與該集液墊相連通,而該觀察視窗則可呈現該第一檢測區、該第二檢測區與該第三檢測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205334U TWM646142U (zh) | 2023-05-26 | 2023-05-26 | 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205334U TWM646142U (zh) | 2023-05-26 | 2023-05-26 | 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46142U true TWM646142U (zh) | 2023-09-11 |
Family
ID=88926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205334U TWM646142U (zh) | 2023-05-26 | 2023-05-26 | 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46142U (zh) |
-
2023
- 2023-05-26 TW TW112205334U patent/TWM646142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933258B2 (ja) | 試料中の複数分析物の検出装置 | |
KR102489679B1 (ko) | 바이러스 및 박테리아 감염의 복합 검출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US9933423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bined detection of viral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 |
EP2335072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bined detection of viral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 |
CN101467042B (zh) | 定向流化验装置 | |
US10379121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bined detection of viral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 |
US20130196311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bined Detection of Viral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 |
WO2010009206A2 (en) | In situ lysis of cells in lateral flow immunoassays | |
US20120003727A1 (en) | Immunoassay Device for Detecting Antibodies and Antigens | |
US20060134803A1 (en) | Immunoassay devices and use thereof | |
KR101270512B1 (ko) | 정량분석이 가능한 측방 유동 검정 스트립 | |
TWM646142U (zh) | 具偽陽性檢測功能之側流式檢測試片裝置 | |
CN115327111A (zh) | 一种可变色指示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7110604A (zh) | 检测新冠病毒抗原的免疫层析试纸条 | |
JP6357616B2 (ja) | シート状免疫学的検査具 | |
CN220231748U (zh) | 一种高灵敏侧向流层析试纸条及试剂卡 | |
KR102378277B1 (ko) | 비회전식의 방사형 다중 진단키트 | |
JP7133247B2 (ja) | 検査器具、検査キットおよび検査方法 | |
CN212904930U (zh) | 一种用于免疫层析法检测的设备和检测试条 | |
CN212904935U (zh) | 用于免疫层析法检测的设备和检测试条 | |
WO2022168418A1 (ja) | 検査器具、検査キットおよび検査方法 | |
CN117347624A (zh) | 一种荧光淬灭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 |
MXPA99011805A (en) | Methods for assaying antibody and device for assaying antibo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