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5913U - 恆溫閥組及其閥總成 - Google Patents

恆溫閥組及其閥總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5913U
TWM645913U TW112200565U TW112200565U TWM645913U TW M645913 U TWM645913 U TW M645913U TW 112200565 U TW112200565 U TW 112200565U TW 112200565 U TW112200565 U TW 112200565U TW M645913 U TWM645913 U TW M64591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installation
seat
thermostatic valve
hot wa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0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沅皓
袁家驊
Original Assignee
成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成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成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00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5913U/zh
Publication of TWM645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5913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conductor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for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一種恆溫閥組及其閥總成,該恆溫閥組包括一恆溫閥及一轉接座,且彼此間能夠以相差180度角的方式,在一第一安裝狀態與一第二安裝狀態兩者間變換組裝。該閥總成包括可供所述恆溫閥組安裝的一閥座,以及用以將所述恆溫閥組鎖固於該閥座的一閥蓋,且該轉接座以定向方式組裝定位於該閥座的安裝槽內,當該恆溫閥組以第二安裝狀態組裝定位時,可供安裝定位於冷、熱水供應顛倒錯置的閥座上, 以校正該顛倒錯置現象,使恆溫閥正常運作,故利用該恆溫閥組設計,可在毋須修改或配置冷、熱水供應管路下,適用於背對背安裝的閥總成,以節省施工時間與成本。

Description

恆溫閥組及其閥總成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閥總成,特別是指一種暗裝式或入牆式的恆溫閥組及其閥總成。
按,具有恆溫功能的閥總成被廣泛應用於淋浴設備中,該閥總成通常以暗裝式或入牆式形態進行安裝,典型的閥總成包括一閥座、可供安裝於該閥座的一恆溫閥,以及用以將恆溫閥鎖固在該閥座的一閥蓋;其中,該閥座可被安裝於一牆體內部與預先架設配置的冷、熱水供應管路相互組裝連接,使外部的冷、熱水源得以經由該冷、熱水供應管路流進該閥座內部;該恆溫閥的一部分穿過該牆體,並突出於該牆體外壁面,使該恆溫閥的心軸可藉由外部安裝搭配的把手組件旋轉驅動,藉以調整控制冷、熱水的開關與混合比例,進而控制從該閥座輸出的混合水溫度;該閥座通常具有上、下兩個混合水出水口,該上方混合水出口可藉由一混合水輸出管路連接至一上方出水裝置,例如淋浴花灑,以形成淋浴出水,該下方混合水出口可藉由一混合水輸出管路連接至一下方出水裝置,例如一出水龍頭,以形成龍頭出水。其中,上述恆溫閥可為感溫型或壓力型恆溫閥,感溫型恆溫閥主要是利用內部感溫棒或感溫元件感知混合水溫度時產生的伸縮作用,自動地調節供冷、熱水流入的連通口大小,進而達到控制溫度於恆定的恆溫效果。相同或類似於上述閥總成或恆溫閥構造,已被廣泛揭露了諸多專利技術文獻中,例如,中國授權公告號CN216789311U、CN212690902U、CN203296118U、CN212690900U、CN210050326U等實用新型專利。
在某些家庭或公共場域,例如兩相鄰的衛浴間或淋浴間,經常會將淋浴設備安裝在一共用牆體上,亦即,將兩個暗裝式或入牆式閥總成以俗稱背對背的方式安裝於該共用牆體上,然而,該共用牆體內部通常已經預先架設配置好冷、熱水供應管路,該冷水供應管路與熱水管路會預留在該閥總成安裝處的左、右兩邊側,眾所周知的是,一般閥總成供冷水進入的冷水側會設計在正面或使用者角度的右側邊,其供熱水進入的熱水側會設計在正面或使用者角度的左側邊,因此,如果其中一個閥總成右側邊的冷水側,剛好對應到該冷水供水管路,該閥總成便可以直接進行安裝,相反地,另一閥總成右側邊的冷水側勢必會對應到該熱水供水管路,而與正常冷、熱水供應方向相互顛倒錯置,如果以此顛倒錯置方式進行閥座及恆溫閥的安裝,可輕易想見的是,最後流入該恆溫閥的冷水進水口為熱水,流入該恆溫閥的熱水進水口為冷水,受到於一般恆溫閥內部水路與恆溫結構的侷限,該冷、熱水以顛倒錯置方式流入該恆溫閥,將導致其恆溫閥的恆溫調節功能失效,甚至連帶地影響溫控功能,因此,只能另外修改或配置既有的冷水供水管路與熱水供水管路,亦即,將來自於該冷、熱水源且一分為二的其中一個冷、熱水供水管路,利用連接新的管路分別修改配置到另一邊側,這樣的修改與配置,通常必須於現場依實際狀況進行施作,不但會增加施作工時與成本,也會提高安裝人員整體作業上的困難度,甚至導致某些安裝人員望而卻步,因此,若能改由利用該閥總成本身的結構設計來尋求突破,應該可以有效解決上述背對背安裝方式存在已久的諸多問題。
本創作提供一種恆溫閥組及其閥總成,該恆溫閥組包括一恆溫閥及一轉接座,且彼此間能夠以相差180度角的方式,在一第一安裝狀態與一第二安裝狀態兩者間變換組裝。該閥總成包括可供所述恆溫閥組安裝的一閥座,以及用以將所述恆溫閥組鎖固於該閥座的一閥蓋,且該轉接座以定向方式組裝定位於該閥座的安裝槽內,當該恆溫閥組以第二安裝狀態組裝定位時,可供安裝定位於冷、熱水供應顛倒錯置的閥座上, 以校正該顛倒錯置現象,使恆溫閥正常運作。
本創作所提供的恆溫閥組及其閥總成,利用該恆溫閥及轉接座彼此間能夠以相差180度角的方式,在一第一安裝狀態與一第二安裝狀態兩者間變換組裝的設計,可在毋須修改或配置冷、熱水供應管路下,被安裝應用於背對背安裝的閥總成,故可節省冷、熱水供應管路另外修改配置的施工時間與成本,且安裝操作相當簡易快速。
如圖1至6所示,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恆溫閥組的較佳實施例,該恆溫閥組100包括一恆溫閥10及一轉接座20,且該恆溫閥組100可供安裝於一閥座30,如圖8、9所示;其中:
該恆溫閥10,具有一操作端10a及一通水端10b;該操作端10a具有一可供旋調操作的心軸11;該通水端10b具有一冷水進水口12、一熱水進水口13,以及彼此相隔180度的一第一混合水出水口14及一第二混合水出水口15。
該轉接座20,具有一安裝側20a及一轉接側20b,該轉接側20b可拆卸地安裝於所述恆溫閥10的通水端10b上,且該轉接座20具有一冷水進水通道21、一熱水進水通道22,以及一混合水出水通道23,該冷水進水通道21、熱水進水通道22及混合水出水通道23在該轉接側20b上分別形成有一冷水通水口211、一熱水通水口221及一混合水通水口231,分別用以銜接連通於各相對的所述冷水進水口12、熱水進水口13及第一混合水出水口14,使彼此間處於一第一安裝狀態,並允許所述恆溫閥10從該轉接座20拆離後旋轉180度,再重新裝回至該轉接座20,使彼此間處於一第二安裝狀態,且在該第二安裝狀態下,所述冷水通水口211、熱水通水口221及混合水通水口231,分別用以銜接連通於各相對的所述熱水進水口13、冷水進水口12及第二混合水出水口15。
在本實施例中,該恆溫閥10為感溫型恆溫閥及壓力型恆溫閥任一者。本實施例以感溫型恆溫閥為實施態樣。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5至7所示,該恆溫閥10的通水端10b具有一第一定位結構16,該轉接座20的轉接側20b設置有一第二定位結構24,且該恆溫閥10與轉接座20在所述第一安裝狀態或第二安裝狀態下,均可藉由所述第一定位結構16與第二定位結構24可拆卸地彼此相互組裝定位。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定位結構16包括相隔180度的二定位槽161;該第二定位結構24包括相隔180度的二定位突部241,分別可拆卸地組裝定位於各相對的所述定位槽161。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定位結構16更包括四個卡扣壁162,分別設置所述定位槽161二邊側;所述定位突部241分別包括一定位柱242及二彈性扣塊243,該定位柱242的外周壁可在圓周方向抵頂定位於各相對的所述定位槽161內槽壁,所述彈性扣塊243可拆卸地卡扣限位於各相對定位槽161的卡扣壁162上。
需特別說明的是,利用所述定位柱242抵頂於各相對定位槽161的設計,可以避免該恆溫閥10與轉接座20彼此間在圓周方向相對轉動,或在徑向上產生晃動。利用所述彈性扣塊243彈性卡扣於各相對的所述卡扣壁162設計,可以確保該轉接座20假固定或暫時固定或以低緊固強度的方式組裝固定於該恆溫閥10底部的通水端10b處,其好處在於:避免該恆溫閥10與轉接座20處於鬆散狀態,而有助於包裝及後續於該閥座30上的安裝定位,且使用者只需輕微施力,即可將兩者在軸向上相互拆卸脫離,特別有助於兩者從所述第一安裝狀態變換至所述第二安裝狀態。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該轉接座20的轉接側20b上更設置有一受夾部25,可供工具夾持取出。
更具體而言,該轉接座20的轉接側20b具有一接合面26,該接合面26上形成有所述冷水通水口211、熱水通水口221及混合水通水口231,並在與所述混合水通水口213相隔180度的位置處設置有所述受夾部25,該受夾部25具有一個突出於所述接合面26且可供夾持的塊狀突起物251,以及二個自所述接合面26凹陷且鄰接於該突起物251二邊側的閃避槽252;所述突起物251可供插入所述恆溫閥10通水端10b上相對的所述第一混合水出水口14或第二混合水出水口15內,如圖4所示。
可輕易理解的是,利用上述突起物251的設計,可以利用一般工具、特定工具或以手指直接夾捏該突起物251,將該轉接座20從該閥座2內部取出。所述閃避槽252的設計,可提供更多的空間供所述工具或手指容納於內,以順利夾持該突起物251,因此,可以縮短該突起物251從該接合面26突起的高度。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5所示,該轉接座20的冷水進水通道21與熱水進水通道22更分別從該安裝側20a的方向安裝限位有一逆止閥27,藉由所述逆止閥27的安裝限位,可以避免來自於該閥座30的冷水或熱水經由該轉接座20各相對的冷水進水通道21與熱水進水通道22流向該恆溫閥10後產生回流,而污染冷水或熱水的水源。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0所示,該轉接座20的周圍壁牆上更嵌設定位有一防水墊圈28,可確保該轉接座20水密封地安裝於該閥座30內部。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4所示,該轉接座20的冷水進水通道21、熱水進水通道22及混合水出水通道23在所述安裝側20a,分別形成有一冷水供水口212、一熱水供水口222及一混合水輸出口232,該冷水通水口211與冷水供水口212兩者的開口方向,以及該熱水通水口221與熱水供水口222兩者的開口方向,均分別被設置在同一軸線上,該混合水輸出口232與混合水通水口231的開口方向相互垂直。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9所示,該轉接座20的安裝側20a突設有二定位凸柱29,使該轉接座20得以被定向安裝於該閥座30。
如圖8至11所示,本創作更提供一種閥總成的較佳實施例,該閥總成1包括所述恆溫閥組100、閥座30及一閥蓋40;該閥座30具有一安裝槽31,以及連通於所述安裝槽31的一冷水供水通道32、一熱水供水通道33、一第一混合水供水通道34及一第二混合水供水通道35;該安裝槽31可供所述恆溫閥組100以其轉接座20的安裝側20a安裝定位於內,且該安裝槽31底部形成有一安裝壁311,該冷水供水通道32及熱水供水通道33在該安裝壁311上形成有一冷水接水口321及一熱水接水口331,分別用以連通所述轉接座20的冷水進水通道21與熱水進水通道22,且該第一混合水供水通道34與第二混合水供水通道35同時連通於所述轉接座20的混合水出水通道23;該閥蓋40可供螺合鎖固於該閥座30,藉以將該恆溫閥組100迫緊固定於所述閥座30。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9所示,該恆溫閥10上設置有一第一安裝識別標誌17,用以在該恆溫閥組100安裝於該閥座30的安裝槽31時,提供安裝方位的辨識。
更具體而言,該恆溫閥10更具有一閥殼18,該心軸11自所述閥殼18突伸於外,該閥殼18在該心軸11二相對邊側及彼此間分別設置有一冷水側標誌171及一熱水側標誌172,用以共同組成所述第一安裝識別標誌17,當所述閥座30被固定後,且所述恆溫閥10與轉接座20處於所述第一安裝狀態時,該恆溫閥組100可以該冷水側標誌171對準該閥座30的第一邊側301,如圖9所示,以及該熱水側標誌172對準該閥座30的第二邊側302進行安裝,另所述恆溫閥10與轉接座20處於所述第二安裝狀態時,該恆溫閥組100可以該冷水側標誌171對準該閥座30的第二邊側302,以及該熱水側標誌172對準該閥座30的第一邊側301進行安裝。
在本實施例中,該冷水側標誌171為一英文字「C」,係取自英文單字「COLD」的字首,用以代表冷水側;該熱水側標誌172為一英文字「H」,係取自英文單字「HOT」的字首,用以代表熱水側。基於一般人的安裝與使用習慣,以正對該閥總成1的使用者角度觀之,該第一邊側301是指該閥座30的右側邊,在正常情況下,該閥座30的右側邊為冷水源供應側,在特殊情況下,該閥座30的右側邊與熱水源供應側;該第二邊側302是指該閥座30的左側邊,在正常情況下,該閥座30的左側邊為熱水源供應側,在特殊情況下,該閥座30的左側邊為冷水源供應側。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2所示,該閥座30包括一第二安裝識別標誌36,至少被設置在相對於該安裝槽31的另側,即該閥座30的背側,可在該閥座30安裝固定時,提供安裝方位的辨識。
更具體而言,該第二安裝識別標誌36包括被設置在相對於該安裝槽31另側的一上側標誌361、一冷水側標誌362及一熱水側標誌363;當所述恆溫閥10與轉接座20處於所述第一安裝狀態時,該第一安裝識別標誌17的冷水側標誌171與該第二安裝識別標誌36的冷水側標誌362位於同一邊側,均位於所述閥座30的第一邊側301,且與冷水源供應側同一側;當所述恆溫閥10與轉接座20處於所述第二安裝狀態時,該第一安裝識別標誌17的冷水側標誌171與該第二安裝識別標誌36的熱水側標誌363位於同一邊側,均位於所述閥座30的第二邊側302,但仍然與冷水源供應側同一側,主要原因在於該閥座30以特殊情形安裝,該閥座30相對於該熱水側標誌363的一側,實際上為冷水源供應側,而非熱水源供應側。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安裝識別標誌36更包括被設置在相對於該安裝槽31一側的一上側標誌364,例如一方向朝上的箭頭。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9所示,該閥座30在相對於該冷水供水通道32的一邊側形成有一個可供銜接一冷水供應管路的冷水接管32a,在相對於該熱水供水通道33的另一邊側形成有一個可供銜接一熱水供應管路的熱水接管33a,在相對於該第一混合水供水通道34的上側形成有一個可供銜接一上方出水裝置例如淋浴花灑的第一混合水接管34a,以及在相對於該第二混合水供水通道35的下側形成有一個可供銜接一下方出水裝置例如出水龍頭的第二混合水接管35a。
所述閥座30背側的上側標誌361為一英文單字「UP」,用以代表上側,主要被設置於相對該第一混合水接管34a處,意指該閥座30必須以該第一混合水接管34a朝上的方式進行安裝;所述冷水側標誌362同樣為一英文字「C」,用以代表冷水側,若從該閥座30的背側觀之,其安裝方向位於左側邊,但以使用者的角度觀之,其安裝方向位於右側邊;同理,所述熱水側標誌363為一英文字「H」,用以代表熱水側,其安裝方向與所述冷水側標誌362左右相反。另外,所述閥座30前側的上側標誌364為一方向朝上的箭頭,使安裝人員從該閥座30的前側方向仍然可以獲得有用的安裝訊息。藉由所述第二安裝識別標誌36的設計,可提供安裝人員明確的指示與導引,以確保該閥座30安裝的正確性,進而確保後續該恆溫閥組100的正確安裝。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5、9所示,該閥座30的安裝壁311上更設置有二定位孔312,可供所述轉接座的定位凸柱29嵌插定位,使該轉接座20得以定向安裝於該閥座30。
需特別說明的是,如圖13至15所示,由於本實施例的閥總成1可適用於背對背的安裝方式,因此,可允許背對背安裝的兩個所述閥總成1中的一個,透過該第二安裝識別標誌36的指示與導引,以正常方式進行安裝,但允許另一個以非正常方式進行反向安裝,而毋須修改或重新配置所述冷水供應管路與熱水供應管路,亦即,來自於同一冷水供應源且一分為二的冷水供應管路,可在相同的一邊側方向為兩個所述閥總成1進行冷水供應,同理,來自於同一熱水供應源且一分為二的熱水供應管路,可在相同的另一邊側方向為兩個所述閥總成1進行熱水供應,如此,可以免除修改或重新配置管路的程序,大幅地降低所述閥總成1的安裝時間與成本。
更進一步說,本實施例的恆溫閥組100及其閥總成1設計,特別適用於背對背的安裝場域,亦即,特別適用於兩個閥總成1分別以背對背方式安裝於一共用牆體2兩個相反牆面2a內的情形,為方便說明,將兩個所述閥總成1分別以第一閥總成1a及一第二閥總成1b來區別,在通常情況下,若以使用者角度觀之,當第一閥總成1a安裝時,所述冷水供應管路係位於該第一閥總成1a的右側邊,所述熱水供應管路係位於該第一閥總成1a的左側邊,則該第一閥總成1a可以正常方式進行安裝,亦即,該第一閥總成1a的閥座30可以正常方式進行安裝,該恆溫閥 組100的恆溫閥10與轉接座20也可以所述第一安裝狀態進行正常安裝,由於該恆溫閥組100通常會以第一安裝狀態預先組裝及出貨,因此,使用者可以直接將該恆溫閥組100透過該第一安裝識別標誌17的指示與導引,快速地安裝定位於所述閥座30上,再利用該閥蓋40進行鎖固,以完成該第一閥總成1a的安裝作業,且在此正常安裝狀態下,使用者完全可以遵照所述第二安裝識別標誌36來安裝該閥座30,以及遵照該第一安裝識別標誌17來安裝該恆溫閥組100。
特別的是,在進行該第二閥總成1b的安裝操作時,由於使用該共用牆體2,以及在沒有修改或重新配置冷水供應管路與熱水供應管道的緣故下,所述冷水供應管路勢必位於該第二閥總成1b的左邊側,且該閥座30勢必以相反於所述第二識別標誌36的方式左右反向安裝,亦即,實際上,流入所述閥座30冷水供水通道32的是來自於該熱水供應管路的熱水,而流入所述閥座30熱水供水通道33的是來自於該冷水供應管路的冷水,因此,若該恆溫閥組100的恆溫閥10與轉接座20以該第一安狀態進行安裝,將導致來自於該閥座30的冷水流向該恆溫閥10的熱水進水口13,來自於該閥座30的熱水反而流向該恆溫閥10的冷水進水口,基於本實施例的恆溫閥10與現有各種恆溫閥內部流道與恆溫構造設計,將導致該恆溫閥10無法發揮正常的恆溫效果。
為了解決該閥座30以非正常的特殊情形進行安裝所衍生的上述問題,安裝人員可以將所述恆溫閥10與轉接座20相互拆離後旋轉180度,再重新裝回,使彼此處於同樣非屬正常情形的所述第二安裝狀態,由於此時來自於該閥座30右側邊冷水側標誌362的水流實際上為熱水,來自於該閥座左側邊熱水側標誌363的水流實際上為冷水,加上本實施例的轉接座20被設計以定向方式安裝於該閥座30的安裝槽31內,因此,在安裝該恆溫閥組100時,旋轉180度後的所述恆溫閥10上的冷水側標誌171將對準於該閥座30的熱水側標誌363,亦即對準該閥座30位於左側邊的第二邊側302,而剛好可以使來自於該閥座30熱水側標誌363的冷水得以流向該恆溫閥10冷水側標誌171一側的冷水進水口12,可輕易理解的是,旋轉180度後的所述恆溫閥10上的熱水側標誌172則將對準於該閥座30的冷水側標誌362,亦即對準該閥座30位於右側邊的第一邊側301,剛好可以使來自於該閥座30冷水側標誌362的熱水得以流向該恆溫閥10熱水側標誌172一側的熱水進水口13,同時,也可以確保該轉接座20順利地定向安裝於該閥座30,且利用上述結構設計與特殊安裝方式,當所述閥座30以特殊情形進行安裝時,仍然可以將流入於內呈錯置狀態的冷、熱水,順利地以正確方式導流對接於該恆溫閥10的冷水進水口12與熱水進水口13,進而確保該恆溫閥10的正常運作。
由以上說明可清楚得知,本創作的恆溫閥組100及其閥總成1具有以下特色與優點:
第一,毋須另外修改或配置冷、熱水供應管路,即可背對背安裝兩閥總成1,進而節省安裝操作時間與成本。本創作利用該恆溫閥組100的恆溫閥10與轉接座20可在該第一安裝狀態與第二安裝狀態兩者間以相差180度角進行變換組裝之設計,可以在毋須另外修改或配置冷、熱水供應管路的情形下,將兩個閥座30以背對背方式直接安裝於該共用牆體2上,由於其中一個閥座30的冷、熱水供應會產生顛倒錯置現象,因此,藉由搭配以第二安裝狀態變換組裝的恆溫閥組100,剛好可以校正該顛倒錯置現象,將其校正回歸至正常的冷熱水供應狀態,以確保該恆溫閥10的正常運作,由於毋須另外修改或配置冷、熱水供應管路,故可省去管路修改配置時間,同時降低施工成本,又可確保後續兩閥總成1安裝操作的簡易性。
第二,該恆溫閥10與轉接座20可供簡易組裝定位。該恆溫閥10與轉接座20彼此間設置有第一定位結構16與第二定位結構24,可供彼此在該第一安裝狀態與第二安裝狀態兩者間簡易變換及組裝定位, 甚至具有假固定或暫時固定功能,使其不致於產生鬆散現象,而有助於出貨包裝及後續安裝於該閥座30。
第三,該轉接座20可被簡易拆離該閥座30。該轉接座20即使因其定位凸柱29與定位孔312的設計,而留滯於該閥座30的安裝槽31內,仍可藉由其上的受夾部25設計,使其能夠被輕易地夾掣取出,特別是在檢修或更換該轉接座20的逆止閥27時,換個角度來說,利用該轉接座20的設計,還可以將所述逆止閥27牢固地安裝限位於該轉接座20與閥座30的安裝壁311間,達到防止冷、熱水回流污染水源的功效。
綜上所述,本創作在同類產品中實具極佳的創作實用性,同時遍查國內外相關技術資料或專利文獻,亦未發現相同構造揭示在先,是以,本創作實已具備新型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惟,以上所述僅係本創作部分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創作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閥總成
1a:第一閥總成
1b:第二閥總成
2:共用牆體
2a:牆面
100:恆溫閥組
10:恆溫閥
10a:操作端
10b:通水端
11:心軸
12:冷水進水口
13:熱水進水口
14:第一混合水出水口
15:第二混合水出水口
16:第一定位結構
161:定位槽
162:卡扣壁
17:第一安裝識別標誌
171:冷水側標誌
172:熱水側標誌
18:閥殼
20:轉接座
20a:安裝側
20b:轉接側
21:冷水進水通道
211:冷水通水口
212:冷水供水口
22:熱水進水通道
221:熱水通水口
222:熱水供水口
23:混合水出水通道 
231:混合水通水口
232:混合水輸出口
24:第二定位結構
241:定位突部
242:定位柱
243:彈性扣塊
25:受夾部
251:突起物
252:閃避槽
26:接合面
27:逆止閥
28:防水墊圈
29:定位凸柱
30:閥座
301:第一邊側
302:第二邊側
31:安裝槽
311:安裝壁
312:定位孔
32:冷水供水通道
32a:冷水接管
321:冷水接水口
33:熱水供水通道
33a:熱水接管
331:熱水接水口
34:第一混合水供水通道
34a:第一混合水接管
35:第二混合水供水通道
35a:第二混合水接管
36:第二安裝識別標誌
361:上側標誌
362:冷水側標誌
363:熱水側標誌
364:上側標誌
40:閥蓋
[圖1]係本創作恆溫閥組之立體外觀圖。 [圖2]係本創作恆溫閥組之底視圖。 [圖3]係本創作沿著圖2之A-A剖視圖。 [圖4]係本創作沿著圖2之B-B剖視圖。 [圖5]係本創作恆溫閥組之立體分解圖。 [圖6]係本創作恆溫閥組之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7]係本創作恆溫閥組之局部外觀組合圖。 [圖8]係本創作閥總成之外觀組合圖。 [圖9]係本創作閥總成之大部立體分解圖。 [圖10]係本創作閥總成之橫向剖視圖。 [圖11]係本創作閥總成之縱向剖視圖。 [圖12]係本創作閥座之背視立體分解圖。 [圖13]係本創作第一閥總成與第二閥總成以背對背方式之配置示意圖。 [圖14]係本創作第一閥總成與第二閥總成以背對背方式之另一配置示意圖。 [圖15]係本創作第一閥總成與第二閥總成以背對背方式安裝於一共用牆體之橫向剖視圖。
100:恆溫閥組
10:恆溫閥
10a:操作端
10b:通水端
11:心軸
12:冷水進水口
13:熱水進水口
14:第一混合水出水口
15:第二混合水出水口
161:定位槽
18:閥殼
20:轉接座
20a:安裝側
20b:轉接側
212:冷水供水口
222:熱水供水口
243:彈性扣塊
27:逆止閥
29:定位凸柱

Claims (18)

  1. 一種恆溫閥組,包括: 一恆溫閥,具有一操作端及一通水端;該操作端具有一可供旋調操作的心軸;該通水端具有一冷水進水口、一熱水進水口,以及彼此相隔180度的一第一混合水出水口及一第二混合水出水口; 一轉接座,具有一安裝側及一轉接側,該轉接側可拆卸地安裝於所述恆溫閥的通水端上,且該轉接座具有一冷水進水通道、一熱水進水通道,以及一混合水出水通道,該冷水進水通道、熱水進水通道及混合水出水通道在該轉接側上分別形成有一冷水通水口、一熱水通水口及一混合水通水口,分別用以銜接連通於各相對的所述冷水進水口、熱水進水口及第一混合水出水口,使彼此間處於一第一安裝狀態,並允許所述恆溫閥從該轉接座拆離後旋轉180度,再重新裝回至該轉接座,使彼此間處於一第二安裝狀態,且在該第二安裝狀態下,所述冷水通水口、熱水通水口及混合水通水口,分別用以銜接連通於各相對的所述熱水進水口、冷水進水口及第二混合水出水口。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恆溫閥組,其中該恆溫閥為感溫型恆溫閥及壓力型恆溫閥任一者。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恆溫閥組,其中該恆溫閥的通水端具有一第一定位結構,該轉接座的轉接側設置有一第二定位結構,且該恆溫閥與轉接座在所述第一安裝狀態或第二安裝狀態下,均可藉由所述第一定位結構與第二定位結構可拆卸地彼此相互組裝定位。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恆溫閥組,其中該第一定位結構包括相隔180度的二定位槽;該第二定位結構包括相隔180度的二定位突部,分別可拆卸地組裝定位於各相對的所述定位槽。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恆溫閥組,其中該第一定位結構更包括四個卡扣壁,分別設置所述定位槽二邊側;所述定位突部分別包括一定位柱及二彈性扣塊,該定位柱的外周壁可在圓周方向抵頂定位於各相對的所述定位槽內槽壁,所述彈性扣塊可拆卸地卡扣限位於各相對定位槽的卡扣壁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恆溫閥組,其中該轉接座的轉接側上更設置有一受夾部,可供工具夾持取出。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恆溫閥組,其中該轉接座的轉接側具有一接合面,該接合面上形成有所述冷水通水口、熱水通水口及混合水通水口,並在與所述混合水通水口相隔180度的位置處設置有所述受夾部,該受夾部具有一個突出於所述接合面且可供夾持的突起物,以及二個自所述接合面凹陷且鄰接於該突起物二邊側的閃避槽;所述突起物可供插入所述恆溫閥通水端上相對的所述第一混合水出水口或第二混合水出水口內。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恆溫閥組,其中該轉接座的冷水進水通道與熱水進水通道更分別從該安裝側的方向安裝限位有一逆止閥。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恆溫閥組,其中該轉接座的周圍壁牆上更嵌設定位有一防水墊圈。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恆溫閥組,其中該轉接座的冷水進水通道、熱水進水通道及混合水出水通道在所述安裝側上,分別形成有一冷水供水口、一熱水供水口及一混合水輸出口,該冷水通水口與冷水供水口兩者的開口方向,以及該熱水通水口與熱水供水口兩者的開口方向,均分別被設置在同一軸線上,該混合水輸出口與混合水通水口的開口方向相互垂直。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恆溫閥組,其中該轉接座的安裝側突設有二個用以定向安裝的定位凸柱。
  12. 一種閥總成,包括請求項1所述之恆溫閥組、一閥座及一閥蓋;該閥座具有一安裝槽,以及連通於所述安裝槽的一冷水供水通道、一熱水供水通道、一第一混合水供水通道及一第二混合水供水通道;該安裝槽可供所述恆溫閥組以其轉接座的安裝側安裝定位於內,且該安裝槽底部形成有一安裝壁,該冷水供水通道及熱水供水通道在該安裝壁上形成有一冷水接水口及一熱水接水口,分別用以連通所述轉接座的冷水進水通道與熱水進水通道,且該第一混合水供水通道與第二混合水供水通道同時連通於所述轉接座的混合水出水通道;該閥蓋可供螺合鎖固於該閥座,藉以將該恆溫閥組迫緊固定於所述閥座。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閥總成,其中該恆溫閥上設置有一第一安裝識別標誌,用以在該恆溫閥組安裝於該閥座的安裝槽時,提供安裝方位的辨識。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閥總成,其中該恆溫閥具有一閥殼,該心軸自所述閥殼突伸於外,該閥殼在該心軸二相對邊側及彼此間分別設置有一冷水側標誌及一熱水側標誌,用以共同組成所述第一安裝識別標誌,當所述閥座被固定後,且所述恆溫閥與轉接座處於所述第一安裝狀態時,該恆溫閥組可以該冷水側標誌對準該閥座的第一邊側,以及該熱水側標誌對準該閥座的第二邊側進行安裝,另所述恆溫閥與轉接座處於所述第二安裝狀態時,該恆溫閥組可以該冷水側標誌對準該閥座的第二邊側,以及該熱水側標誌對準該閥座的第一邊側進行安裝。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閥總成,其中該閥座包括一第二安裝識別標誌,至少被設置在相對於該安裝槽的另側,用以在該閥座安裝固定時,提供安裝方位的辨識。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閥總成,其中該第二安裝識別標誌包括被設置在相對於該安裝槽另側的一上側標誌、一冷水側標誌及一熱水側標誌;當所述恆溫閥與轉接座處於所述第一安裝狀態時,該第一安裝識別標誌的冷水側標誌與該第二安裝識別標誌的冷水側標誌位於同一邊側,均位於所述閥座的第一邊側;當所述恆溫閥與轉接座處於所述第二安裝狀態時,該第一安裝識別標誌的冷水側標誌與該第二安裝識別標誌的熱水側標誌位於同一邊側,均位於所述閥座的第二邊側。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閥總成,其中該第二安裝識別標誌更包括被設置在相對於該安裝槽一側的一向上標誌。
  18.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閥總成,其中該轉接座的安裝側突設有二定位凸柱;該閥座的安裝壁上設置有二定位孔,可供所述轉接座的定位凸柱嵌插定位,使該轉接座得以定向安裝於該閥座。
TW112200565U 2023-01-16 2023-01-16 恆溫閥組及其閥總成 TWM645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0565U TWM645913U (zh) 2023-01-16 2023-01-16 恆溫閥組及其閥總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0565U TWM645913U (zh) 2023-01-16 2023-01-16 恆溫閥組及其閥總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5913U true TWM645913U (zh) 2023-09-11

Family

ID=88926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0565U TWM645913U (zh) 2023-01-16 2023-01-16 恆溫閥組及其閥總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45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6637B2 (en) Testing cap for a valve body
RU2403483C2 (ru) Узел клапана
US4397330A (en) Mixing valve for back to back installation
US20110126919A1 (en) Thermostatic housing control assembly
US20180073223A1 (en) Universal embedded system for sanitary faucet components
US10935157B2 (en) Low profile faucet handle assembly for a roman tub
JP2837911B2 (ja) 混合弁ユニット
KR101509645B1 (ko) 수전 연결기구 및 이를 갖는 수전 연결기구 어셈블리
TWM645913U (zh) 恆溫閥組及其閥總成
CN105937642B (zh) 洁具配件
CN219549672U (zh) 恒温阀组及其阀总成
JP4486406B2 (ja) 混合水栓
US20210062924A1 (en) Water outlet member of faucet
CN102734491A (zh) 转换阀上部
CN210716085U (zh) 塑料混水龙头连接件
US9856633B1 (en) Anti-freeze faucet
CN216743047U (zh) 一种预埋式水龙头组件
CN218118708U (zh) 一种侧进水端出水的混水调温阀芯
CN211288816U (zh) 一种龙头出水构件
CN219994464U (zh) 一种预埋阀体
CA3009969C (en) Low profile faucet handle assembly for a roman tub
US20210364098A1 (en) Fluid mixing valve body assembly
EP4215678A1 (en) Faucet
KR200173542Y1 (ko) 수도전의 결합구조
KR200280252Y1 (ko) 정수기용 밸브 구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