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3068U - 固定裝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3068U
TWM643068U TW112202981U TW112202981U TWM643068U TW M643068 U TWM643068 U TW M643068U TW 112202981 U TW112202981 U TW 112202981U TW 112202981 U TW112202981 U TW 112202981U TW M643068 U TWM643068 U TW M64306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tracting device
chain
ratchets
retracting
lo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2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建宏
Original Assignee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02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3068U/zh
Priority to CN202321006138.3U priority patent/CN220167733U/zh
Publication of TWM643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3068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揭露一種固定裝置,包含殼體、鏈條模組、以及鎖具。殼體包含鏈條口及固定孔。鏈條模組設置於殼體中,包含鏈條、捲收裝置、以及彈性件。鏈條可以第一端由鏈條口伸出殼體。捲收裝置與鏈條連接,並且可旋轉使鏈條捲繞於捲收裝置。彈性件分別與捲收裝置以及殼體之內側連接,當捲收裝置旋轉時產生彈性回復力。鎖具設置於殼體中,當鎖具為上鎖狀態,鎖具可限制插入固定孔之第一端離開固定孔。

Description

固定裝置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固定裝置。
關於鎖,於美國專利US7,712,339中即揭露了一種主要以一鎖體(lock body)以及由複數杆體連結而成的一鏈帶(joint bar hoop)所組成的鎖,該鎖在非使用時可以將鏈帶折疊並靠在一起,以縮小其收納時的體積;類似的鎖結構在M350495號專利中亦有揭露。
相較於傳統U型鎖存在體積龐大的缺點,前述的鎖確實具有能夠縮減收納時體積的優點,唯其重量較重,不利於攜帶,因此有例如以金屬繩等鏈條取代鏈帶的設計。然而,鏈條具有高度撓性,故不易整理收納,使用的方便性仍有改善空間。此外,鎖的外觀造型也應該在設計時一併被納入考量。
本新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固定裝置,具有較佳的使用方便性,解決上述先前技術的問題。
本新型的固定裝置包含殼體、鏈條模組、以及鎖具。殼體包含鏈條口及固定孔。鏈條模組設置於殼體中,包含鏈條、捲收裝置、以及彈性件。鏈條可以第一端由鏈條口伸出殼體。捲收裝置與鏈條連接,並且可旋轉使鏈條捲繞於捲收裝置。彈性件分別與捲收裝置以及殼體之內側連接,當捲收裝置旋轉時產生彈性回復力。鎖具設置於殼體中,當鎖具為上鎖狀態,鎖具可限制插入固定孔之第一端離開固定孔。
在本新型的實施例中,鏈條模組進一步包含干涉件設置於捲收裝置之一側,供干涉捲收裝置旋轉。
在本新型的實施例中,捲收裝置為周緣包含複數個棘齒之棘輪,每一棘齒包含止抵面以及導引斜面。干涉件軸接於殼體之內側,包含可露出殼體的操作部以及可與複數個棘齒卡合之干涉部,當操作部被按壓時,干涉件旋轉使干涉部離開複數個棘齒之間。
在本新型的實施例中,當鏈條被外力拉動伸出殼體而使捲收裝置沿釋放方向旋轉時,導引斜面推動干涉部離開複數個棘齒之間,當捲收裝置被彈性回復力驅動沿與釋放方向相反之捲收方向旋轉時,干涉部進入複數個棘齒之間,與止抵面抵接,限制捲收裝置沿捲收方向之旋轉。
在本新型的實施例中,鏈條為鏈條。
在一實施例中,本新型的固定裝置包含殼體、第一鏈條模組、第二鏈條模組、以及鎖具。殼體包含鏈條口以及鎖具開口。第一鏈條模組設置於殼體中,包含第一鏈條、第一捲收裝置、以及第一彈性件。第一鏈條可以第一端由鏈條口伸出殼體。第一捲收裝置與第一鏈條連接,並且可旋轉使第一鏈條捲繞於第一捲收裝置。第一彈性件分別與第一捲收裝置以及殼體之內側連接,當第一捲收裝置旋轉時產生第一彈性回復力。第二鏈條模組設置於殼體中,包含第二鏈條、第二捲收裝置、以及第二彈性件。第二鏈條可以第二端由鎖具開口伸出殼體。第二捲收裝置與第二鏈條連接,並且可旋轉使第二鏈條捲繞於第二捲收裝置。第二彈性件分別與第二捲收裝置以及殼體之內側連接,當第二捲收裝置旋轉時產生第二彈性回復力。鎖具與第二端連接,包含固定孔,當鎖具為上鎖狀態,鎖具可限制插入固定孔之第一端離開固定孔。
在本新型的實施例中,鎖具可容置於該鎖具開口。
在本新型的實施例中,第一鏈條模組進一步包含第一干涉件設置於第一捲收裝置之一側,供干涉第一捲收裝置旋轉,第二鏈條模組進一步包含第二干涉件設置於第二捲收裝置之一側,供干涉第二捲收裝置旋轉。
在本新型的實施例中,第一捲收裝置及第二捲收裝置為周緣包含複數個棘齒之棘輪,每一棘齒包含止抵面以及導引斜面。第一干涉件軸接於殼體之內側,包含可露出殼體的第一操作部以及可與第一捲收裝置之複數個棘齒卡合之第一干涉部,當第一操作部被按壓時,第一干涉件旋轉使第一干涉部離開第一捲收裝置之複數個棘齒之間。第二干涉件軸接於殼體之內側,包含可露出殼體的第二操作部以及可與第二捲收裝置之複數個棘齒卡合之第二干涉部,當第二操作部被按壓時,第二干涉件旋轉使第二干涉部離開第二捲收裝置之複數個棘齒之間。
在本新型的實施例中,當第一鏈條被第一外力拉動伸出殼體而使第一捲收裝置沿第一釋放方向旋轉時,導引斜面推動第一干涉部離開複數個棘齒之間。當第一捲收裝置被第一彈性回復力驅動沿與第一釋放方向相反之第一捲收方向旋轉時,第一干涉部進入第一捲收裝置之複數個棘齒之間,與止抵面抵接,限制第一捲收裝置沿第一捲收方向之旋轉。當第二鏈條被第二外力拉動伸出殼體而使第二捲收裝置沿第二釋放方向旋轉時,導引斜面推動第二干涉部離開複數個棘齒之間。當第二捲收裝置被第二彈性回復力驅動沿與第二釋放方向相反之第二捲收方向旋轉時,第二干涉部進入第二捲收裝置之複數個棘齒之間,與止抵面抵接,限制第二捲收裝置沿第二捲收方向之旋轉。
基於上述,在本新型中的固定裝置,可較方便地整理收納,從而得以解決先前技術所述及的問題。
應瞭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體實施方式僅為例示性及闡釋性的,其並不能限制本創作所欲主張的範圍。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以說明本新型所公開的連接組件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新型的優點與效果。然而,以下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的保護範圍,在不悖離本新型構思精神的原則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以其他不同實施例實現本新型。在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放大了層、膜、面板、區域等的厚度。在整個說明書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再者,「電性連接」或「耦合」係可為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
應當理解,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及/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區分開。因此,下面討論的「第一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而不脫離本文的教導。
此外,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頂部」的相對術語可在本文中用於描述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關係,如圖所示。應當理解,相對術語旨在包括除了圖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裝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他元件的”下”側的元件將被定向在其他元件的「上」側。因此,示例性術語「下」可以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決於附圖的特定取向。類似地,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它元件「下方」或「下方」的元件將被定向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術語「下面」或「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30%、±20%、±10%、±5%內。再者,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可依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或其它性質,來選擇較可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而可不用一個標準偏差適用全部性質。
本新型提供一種固定裝置,可較方便有效地防止物件被竊取或被誤拿。以下將配合圖式詳細說明以本新型的架構及操作。如圖1A及1B所示的實施例,本新型的固定裝置910包含殼體100、鏈條模組200、以及鎖具300。殼體100包含固定孔110以及鏈條口120。更具體而言,如圖2A及2B所示的實施例,殼體100包含前殼101及後殼102。鏈條模組200設置於殼體100中,包含鏈條210、捲收裝置220、以及彈性件230。鏈條210可以第一端211由殼體100之鏈條口120伸出殼體100。在不同實施例中,鏈條210可以纜線、繩子等替換。此外,固定裝置910之一側可設置固定件400,供固定於例如腳踏車車架之裝置。
如圖2A及2B所示的實施例,捲收裝置220與鏈條210連接,並且可旋轉使鏈條210捲繞於捲收裝置220。進一步而言,捲收裝置220為圓盤狀,側面具有導槽,鏈條210相對於第一端211之另端可連接於導槽內,因此在捲收裝置220旋轉時,可牽引使鏈條210捲繞並容置於捲收裝置220之導槽中。彈性件230分別與捲收裝置220以及殼體100之內側連接,當捲收裝置220旋轉時產生彈性回復力。其中,彈性件230可為渦形彈簧以減少殼體100容置彈性件230所需的厚度。鎖具300設置於殼體100中,當鎖具300為上鎖狀態,鎖具300可限制插入固定孔110之第一端211離開固定孔110。鎖具300可為鑰匙鎖、號碼鎖等常見鎖具,使用鎖具對插入孔中的物件進行限位的工作方式為習知,因此省略其文字及圖式說明。
如圖2A及2B所示的實施例,鏈條模組200可進一步包含干涉件240設置於捲收裝置220之一側,供干涉捲收裝置220旋轉。更具體而言,如圖3A所示的實施例,捲收裝置220為周緣包含複數個棘齒221之棘輪,每一棘齒221包含導引斜面222以及止抵面223。干涉件240軸接於殼體100之內側,包含可露出殼體100的操作部241以及可與複數個棘齒221卡合之干涉部242。
如圖3B所示的實施例,當鏈條210被外力拉動沿方向610伸出殼體100而使捲收裝置220沿釋放方向620旋轉時,導引斜面222推動干涉部242離開複數個棘齒221之間。更具體而言,是將干涉部242之勾狀結構243頂出複數個棘齒221之間。而後,如圖3C所示之實施例,第一端211可插入固定孔110,並由鎖具300限制離開,從而達到上鎖固定的目的。
如圖3D所示之實施例,當捲收裝置220被彈性件230因形變產生之彈性回復力驅動,從而沿與釋放方向620相反之捲收方向630旋轉時,干涉部242之勾狀結構243進入複數個棘齒221之間。此時,若捲收裝置220旋轉至干涉部242與止抵面223抵接,干涉部242可限制捲收裝置220沿捲收方向630之旋轉。如圖3E所示之實施例,使用者可以例如沿方向640轉動鑰匙的方式讓鎖具300成為解鎖狀態,解除鎖具300對第一端211離開固定孔110之限制。
如圖3F所示的實施例,當操作部241被按壓時,干涉件240旋轉使干涉部242離開複數個棘齒221之間。如此,捲收裝置220可被彈性回復力驅動而沿與釋放方向620相反之捲收方向630旋轉,不會受到干涉部242之干涉,進而使鏈條210捲繞並容置於捲收裝置220之導槽中,達成收納之目的。換言之,使用者欲使用本新型固定裝置固定物件時,可將鏈條自殼體拉出,使其第一端穿過物件之一部分(例如腳踏車之輪框),再插入固定孔,而後以鎖具限制第一端離開。解鎖後,僅需按壓操作部,被拉出的鏈條即可自行收回殼體之內。因此,本新型固定裝置具有較佳的使用方便性。
本新型固定裝置可固定的物件大小、範圍主要取決於鏈條模組中鏈條的長度。因此,在不同實施例中,可藉由增加鏈條模組數量及調整鎖具的設置方式,增加鏈條的總長度,以擴大使用範圍。更具體而言,如圖4A及4B所示的實施例,固定裝置920包含殼體100、第一鏈條模組200a、第二鏈條模組200b、以及鎖具300。殼體100包含鏈條口120以及鎖具開口130,殼體100可由前殼101及後殼102組合而成,當中可設置隔板103以間隔開第一鏈條模組200a及第二鏈條模組200b。
第一鏈條模組200a設置於殼體100中,包含第一鏈條210a、第一捲收裝置220a、以及第一彈性件230a。第一鏈條210a可以第一端211a由鏈條口120伸出殼體100。第一捲收裝置220a與第一鏈條210a連接,並且可旋轉使第一鏈條210a捲繞於第一捲收裝置220a。第一彈性件230a分別與第一捲收裝置220a以及殼體100之內側連接,當第一捲收裝置220a旋轉時產生第一彈性回復力。
第二鏈條模組200b設置於殼體100中,包含第二鏈條210b、第二捲收裝置220b、以及第二彈性件230b。第二鏈條210b可以第二端211b由鎖具開口130伸出殼體100。第二捲收裝置220b與第二鏈條210b連接,並且可旋轉使第二鏈條210b捲繞於第二捲收裝置220b。第二彈性件230b分別與第二捲收裝置220b以及殼體100之內側連接,當第二捲收裝置220b旋轉時產生第二彈性回復力。鎖具300與第二端211b連接,包含固定孔310。其中,鎖具300可容置於鎖具開口130。當鎖具300為上鎖狀態,鎖具300可限制插入固定孔310之第一端211a離開固定孔310。
如圖4A及4B所示的實施例,第一鏈條模組200a進一步包含第一干涉件240a設置於第一捲收裝置220a之一側,供干涉第一捲收裝置220a旋轉,第二鏈條模組200b進一步包含第二干涉件240b設置於第二捲收裝置220b之一側,供干涉第二捲收裝置220b旋轉。更具體而言,第一捲收裝置220a及第二捲收裝置220b分別為周緣包含複數個棘齒221a、221b之棘輪,每一棘齒221a、221b包含止抵面以及導引斜面。第一干涉件240a軸接於殼體100之內側,包含可露出殼體100的第一操作部241a以及可與第一捲收裝置220a之複數個棘齒221a卡合之第一干涉部242a,當第一操作部241a被按壓時,第一干涉件240a旋轉使第一干涉部242a離開第一捲收裝置220a之複數個棘齒221a之間。第二干涉件240b軸接於殼體100之內側,包含可露出殼體100的第二操作部241b以及可與第二捲收裝置220b之複數個棘齒221b卡合之第二干涉部242b,當第二操作部241b被按壓時,第二干涉件240b旋轉使第二干涉部242b離開第二捲收裝置220b之複數個棘齒221b之間。
當第一鏈條210a被第一外力拉動伸出殼體100而使第一捲收裝置220a沿第一釋放方向620a旋轉時,導引斜面推動第一干涉部242a離開複數個棘齒221a之間。當第一捲收裝置220a被第一彈性回復力驅動沿與第一釋放方向620a相反之第一捲收方向630a旋轉時,第一干涉部242a進入第一捲收裝置220a之複數個棘齒221a之間,與止抵面抵接,限制第一捲收裝置220a沿第一捲收方向630a之旋轉。當第二鏈條210b被第二外力拉動伸出殼體100而使第二捲收裝置220b沿第二釋放方向620b旋轉時,導引斜面推動第二干涉部242b離開複數個棘齒221b之間。當第二捲收裝置220b被第二彈性回復力驅動沿與第二釋放方向620b相反之第二捲收方向630b旋轉時,第二干涉部242b進入第二捲收裝置220b之複數個棘齒221b之間,與止抵面抵接,限制第二捲收裝置220b沿第二捲收方向630b之旋轉。
使用時,對於如圖5A及5B所示之實施例中的第一端211a以及鎖具300,使用者可如圖6A及6B所示將其向外拉離殼體100,並使一端211a以及鎖具300其中之一穿過物件之一部分(例如腳踏車之輪框),再如圖7A及7B 所示將第一端211a插入鎖具300之固定孔310,而後以鎖具300限制第一端211a離開,即可完成鎖附固定。解鎖後,僅需分別按壓第一操作部241a及第二操作部241b,被拉出的第一鏈條210a及第二鏈條210b即可分別自行收回殼體100之內。因此,本新型固定裝置具有較佳的使用方便性。另一方面,如圖8A及8B所示的實施例,如欲擴大使用範圍,例如將腳踏車固定於較粗的電線杆上,使用者可進一步將第一鏈條210a及第二鏈條210b拉出。由於鏈條實質上是由第一鏈條210a及第二鏈條210b共同構成,以不同角度觀之係兩者「串接」而成,因此可具有較長的長度,進一步提升使用的方便性。
雖然前述的描述及圖式已揭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必須瞭解到各種增添、許多修改和取代可能使用於本新型較佳實施例,而不會脫離如所附請求項所界定的本新型原理之精神及範圍。熟悉本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將可體會,本新型可使用於許多形式、結構、佈置、比例、材料、元件和組件的修改。因此,本文於此所揭示的實施例應被視為用以說明本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新型。本新型的範圍應由後附請求項所界定,並涵蓋其合法均等物,並不限於先前的描述。
100:殼體 101:前殼 102:後殼 103:隔板 110:固定孔 120:鏈條口 130:鎖具開口 200:鏈條模組 200a:第一鏈條模組 200b:第二鏈條模組 210:鏈條 210a:第一鏈條 210b:第二鏈條 211:第一端 211a:第一端 211b:第二端 220:捲收裝置 220a:第一捲收裝置 220b:第二捲收裝置 221:棘齒 221a:棘齒 221b:棘齒 222:導引斜面 223:止抵面 230:彈性件 230a:第一彈性件 230b:第二彈性件 240:干涉件 240a:第一干涉件 240b:第二干涉件 241:操作部 241a:第一操作部 241b:第二操作部 242:干涉部 242a:第一干涉部 242b:第二干涉部 243:勾狀結構 300:鎖具 310:固定孔 400:固定件 610:方向 620:釋放方向 620a:第一釋放方向 620b:第二釋放方向 630:捲收方向 630a:第一捲收方向 630b:第二捲收方向 640:方向 910:固定裝置 920:固定裝置
圖1A及1B是本新型固定裝置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2A及2B是本新型固定裝置的實施例分解示意圖。
圖3A至3F是本新型固定裝置的實施例作動示意圖。
圖4A及4B是本新型固定裝置的不同實施例分解示意圖。
圖5A至8B是本新型固定裝置的不同實施例作動示意圖。
100:殼體
101:前殼
102:後殼
110:固定孔
120:鏈條口
200:鏈條模組
210:鏈條
211第一端
220:捲收裝置
221:棘齒
230:彈性件
240:干涉件
241:操作部
242:干涉部
300:鎖具
400:固定件
910:固定裝置

Claims (10)

  1. 一種固定裝置,包含: 一殼體,包含一鏈條口以及一固定孔; 一鏈條模組,設置於該殼體中,包含: 一鏈條,可以一第一端由該鏈條口伸出該殼體; 一捲收裝置,與該鏈條連接,並且可旋轉使該鏈條捲繞於該捲收裝置;以及 一彈性件,分別與該捲收裝置以及該殼體之內側連接,當該捲收裝置旋轉時產生一彈性回復力;以及 一鎖具,設置於該殼體中,當該鎖具為上鎖狀態,該鎖具可限制插入該固定孔之該第一端離開該固定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固定裝置,其中該鏈條模組進一步包含一干涉件設置於該捲收裝置之一側,供干涉該捲收裝置旋轉。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固定裝置,其中: 該捲收裝置為周緣包含複數個棘齒之棘輪,每一棘齒包含一止抵面以及一導引斜面; 該干涉件軸接於該殼體之內側,包含一可露出該殼體的操作部以及一可與該複數個棘齒卡合之干涉部,當該操作部被按壓時,該干涉件旋轉使該干涉部離開該複數個棘齒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固定裝置,其中當該鏈條被一外力拉動伸出該殼體而使該捲收裝置沿一釋放方向旋轉時,該導引斜面推動該干涉部離開該複數個棘齒之間,當該捲收裝置被該彈性回復力驅動沿一與該釋放方向相反之捲收方向旋轉時,該干涉部進入該複數個棘齒之間,與該止抵面抵接,限制該捲收裝置沿該捲收方向之旋轉。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固定裝置,其中該鏈條為鏈條。
  6. 一種固定裝置,包含: 一殼體,包含一鏈條口以及一鎖具開口; 一第一鏈條模組,設置於該殼體中,包含: 一第一鏈條,可以一第一端由該鏈條口伸出該殼體; 一第一捲收裝置,與該第一鏈條連接,並且可旋轉使該第一鏈條捲繞於該第一捲收裝置;以及 一第一彈性件,分別與該第一捲收裝置以及該殼體之內側連接,當該第一捲收裝置旋轉時產生一第一彈性回復力;以及 一第二鏈條模組,設置於該殼體中,包含: 一第二鏈條,可以一第二端由該鎖具開口伸出該殼體; 一第二捲收裝置,與該第二鏈條連接,並且可旋轉使該第二鏈條捲繞於該第二捲收裝置; 一第二彈性件,分別與該第二捲收裝置以及該殼體之內側連接,當該第二捲收裝置旋轉時產生一第二彈性回復力;以及 一鎖具,與該第二端連接,包含一固定孔,當該鎖具為上鎖狀態,該鎖具可限制插入該固定孔之該第一端離開該固定孔。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固定裝置,其中該鎖具可容置於該鎖具開口。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固定裝置,其中該第一鏈條模組進一步包含一第一干涉件設置於該第一捲收裝置之一側,供干涉該第一捲收裝置旋轉,該第二鏈條模組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干涉件設置於該第二捲收裝置之一側,供干涉該第二捲收裝置旋轉。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固定裝置,其中: 該第一捲收裝置及該第二捲收裝置為周緣包含複數個棘齒之棘輪,每一棘齒包含一止抵面以及一導引斜面; 該第一干涉件軸接於該殼體之內側,包含一可露出該殼體的第一操作部以及一可與該第一捲收裝置之該複數個棘齒卡合之第一干涉部,當該第一操作部被按壓時,該第一干涉件旋轉使該第一干涉部離開該第一捲收裝置之該複數個棘齒之間; 該第二干涉件軸接於該殼體之內側,包含一可露出該殼體的第二操作部以及一可與該第二捲收裝置之該複數個棘齒卡合之第二干涉部,當該第二操作部被按壓時,該第二干涉件旋轉使該第二干涉部離開該第二捲收裝置之該複數個棘齒之間。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固定裝置,其中: 當該第一鏈條被一第一外力拉動伸出該殼體而使該第一捲收裝置沿一第一釋放方向旋轉時,該導引斜面推動該第一干涉部離開該複數個棘齒之間,當該第一捲收裝置被該第一彈性回復力驅動沿一與該第一釋放方向相反之第一捲收方向旋轉時,該第一干涉部進入該第一捲收裝置之該複數個棘齒之間,與該止抵面抵接,限制該第一捲收裝置沿該第一捲收方向之旋轉; 當該第二鏈條被一第二外力拉動伸出該殼體而使該第二捲收裝置沿一第二釋放方向旋轉時,該導引斜面推動該第二干涉部離開該複數個棘齒之間,當該第二捲收裝置被該第二彈性回復力驅動沿一與該第二釋放方向相反之第二捲收方向旋轉時,該第二干涉部進入該第二捲收裝置之該複數個棘齒之間,與該止抵面抵接,限制該第二捲收裝置沿該第二捲收方向之旋轉。
TW112202981U 2023-03-30 2023-03-30 固定裝置 TWM643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2981U TWM643068U (zh) 2023-03-30 2023-03-30 固定裝置
CN202321006138.3U CN220167733U (zh) 2023-03-30 2023-04-28 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2981U TWM643068U (zh) 2023-03-30 2023-03-30 固定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3068U true TWM643068U (zh) 2023-06-21

Family

ID=87805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2981U TWM643068U (zh) 2023-03-30 2023-03-30 固定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7733U (zh)
TW (1) TWM64306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7733U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44723B2 (en) Safety hook
CN201167657Y (zh) 背带组件及其钩环结构
JP5850050B2 (ja) カメラ取付装置、および、カメラ取付方法
US8208978B2 (en) Small lanyard connector for low profile device
TWM301918U (en) Security device
JP6852225B2 (ja) 拘束デバイス
ES2874646T3 (es) Dispositivo electrónico con estructura de protección de componentes
KR0130783Y1 (ko) 컴퓨터 중앙 처리 장치의 도난 방지 장치
US9661912B1 (en) Carrying device for belongings
US4019354A (en) Motorcycle chain lock
WO2020211324A1 (zh) 一种锁扣机构及具有该锁扣机构的箱包密码锁
US10935104B2 (en) Load binder
TWM643068U (zh) 固定裝置
ITBO20080149A1 (it) Dispositivo di trasporto per uno strumento di registrazione foto, video, audio o simili.
TWM554495U (zh) 鎖具
TWM618567U (zh) 搭扣鎖組件
US3471185A (en) Helical ratchet clasp
GB2480622A (en) USB drive holder with retractable cable
JP3220916U (ja) 電子製品用コンビネーションロック
TWM643067U (zh) 固定裝置
TWI317335B (en) Tying apparatus
TWM594380U (zh) 固定裝置以及加固箱體
US1158345A (en) Tool-handle fastener.
CN214103493U (zh) 一种可旋转的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CN217439736U (zh) 盘形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