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5128U - 旋轉伸縮式機械手 - Google Patents

旋轉伸縮式機械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5128U
TWM635128U TW111210105U TW111210105U TWM635128U TW M635128 U TWM635128 U TW M635128U TW 111210105 U TW111210105 U TW 111210105U TW 111210105 U TW111210105 U TW 111210105U TW M635128 U TWM635128 U TW M63512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nipulator
cantilever
shaft assembly
gear
ar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0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芳琳
尹旭華
李俊彥
王智能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麗偉電腦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麗偉電腦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麗偉電腦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10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5128U/zh
Publication of TWM635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512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包括:一個軸總成,其有一根中心軸;一個懸臂,其透過一個從動輪連到該中心軸;一個機械手懸臂,其連到該懸臂而能沿著一條直線相互運動;一個機械手,其安裝在該機械手懸臂而能空壓升降並以氣動夾持;一個齒排,其聯結於該機械手懸臂;一個齒輪,其配置在該懸臂,該齒輪嚙接所述齒排決定該機械手懸臂直線運動的行程;一個主動輪,其配置在該軸總成外部,該主動輪與所述的從動輪保持傳動關係,使該懸臂帶動所述機械手繞著該軸總成轉動。如此,該機械手比多關節型機械手的製作成本更加低廉,提升荷重能力,執行跨機運送目的,達到精確定位、靈活操作的功能。

Description

旋轉伸縮式機械手
本創作涉及一種機械手臂(Robotic Arm),特別是指:將空壓升降、氣動夾爪配合伺服旋轉軸、伺服直線伸縮軸來組成一種旋轉伸縮式機械手。
許多工業危險的組裝、噴漆、焊接、高溫鑄鍛等繁重工作,皆以機械手臂取代人工作業,譬如汽車製造、商業農業、醫療救援、娛樂服務、軍事保全甚至在太空探索,都能發現機械手臂或類似的機械。
所述的機械手臂採用關節構造,譬如三軸以下,或四軸以上的機械手,模仿「人體的手腕以及手部」的動作為主要訴求,根據作業順序的指令輸入後,就能重複執行多次正確的規律運作。
鑑於此,本案創作人提供新的機械手,主要目的在於:採用空壓升降、氣動夾爪、伺服旋轉軸與伺服直線伸縮軸等構造,組成價格低廉的機械手,既能旋轉,又能直線伸縮。
源於上述目的之達成,本創作的機械手包括:一個軸總成,其有一根中心軸;一個懸臂,其透過一個從動輪連到該中心軸;一個機械手懸臂,其連到該懸臂而能沿著一條直線相互運動;一個機械手,其安裝在該機械手懸臂而能空壓升降並以氣動夾持;一個齒排,其聯結於該機械手懸臂;一個齒輪,其配置在該懸臂,該齒輪嚙接所述齒排決定該機械手懸臂直線運動的行程;以及,一個主動輪,其配置在該軸總成外部,該主動輪與所述的從動輪保持傳動關係,使該懸臂帶動所述機械手繞著該軸總成轉動。
較佳的實施例中,該機械手懸臂牢固一根線軌,該懸臂牢固至少一個滑座,該滑座引導該線軌連同該機械手懸臂直線位移。
較佳的實施例中,該懸臂固定一個馬達座,該馬達座結合一個伺服馬達,該伺服馬達帶動該齒輪轉動。
較佳的實施例中,該懸臂配置一組感應器,用來感應或檢測該機械手懸臂直線運動行程的起點與終點。
較佳的實施例中,該軸總成外部的一個固定架配置一個馬達座,該馬達座結合一個伺服馬達,該伺服馬達帶動該主動輪轉動。
較佳的實施例中,一條傳動皮帶將該主動輪與該從動輪連在一起。
較佳的實施例中,該機械手懸臂聯結一個罩子,該罩子覆蓋該機械手懸臂到局部的懸臂並保護嚙接的齒排和齒輪。
如此,本創作的機械手用伺服馬達與皮帶作為傳動機構,搭配齒排和齒輪的嚙接關係,採取旋轉和線性導引的方式,藉由氣缸升降夾爪的機構,比多關節型機械手的製作成本更加低廉,還能提升荷重能力,執行跨機運送之目的,達到精確定位、靈活操作的功能。
為使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和優點,淺顯易懂,茲舉一個或以上較佳的實施例,配合所附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接下來,結合附圖,描述本案的實施例。附圖中,用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或近似的結構或單元。可預知的是,所述的實施例僅為本案部分的範例,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所述的範例能夠推演獲得其他的實施例,或視需要更改、變化的構造,均屬本案保護的範圍。
在以下描述中,方向用語如「上」、「下」、「左」、「右」、「前」、「後」、「內」、「外」與「側面」,只是參照附圖的方向。方向用語的使用,是為了更好的、更清楚的描述且理解本案,不明示或暗示所述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備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故不能理解為對本案技術內容的限制。
除非特定且明確的規範和限定,在以下描述中,「安裝」、「相連」、「連接」或「設在…上」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固定連接、拆卸式連接、一體連接、機械連接、直接地相連、間接地相連或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接。對屬於本案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憑藉普通知識或經驗能夠理解上述術語在各個實施例,甚至於本案具體的含義。
除非另有說明,在以下描述中,「多個」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
如第1、3圖所示,一個軸總成15牢固在一個支撐物16,如CNC、機器或設備。該軸總成15裡面配置一根能轉動的中心軸15a。該軸總成15外部安裝一個固定架15b,用來配置一個馬達座30。該馬達座30下方聯結一個伺服馬達31,該伺服馬達31帶動馬達座30上方的一個主動輪32自轉。
其中,一個懸臂14具備一個從動輪34,該從動輪34將懸臂14和中心軸15a結合在一起。一條傳動皮帶33連到主動輪32和從動輪34,使中心軸15a接收伺服馬達31的扭矩構成一個伺服旋轉軸。所述的懸臂14固定一個馬達座22,該馬達座22下方結合另個伺服馬達23,該伺服馬達23驅使馬達座22上方的一個齒輪24自轉。該懸臂14安裝一組感應器25a、25b,用以感應或檢測一個直線運動的行程起點與行程終點。
一個導引系統由一根線軌12滑動結合二個滑座13a、13b組成。所述的線軌12牢固在一個機械手懸臂11的底部,兩個滑座13a、13b固定在該懸臂14的頂面,故導引系統將機械手懸臂11與懸臂14連在一起,彼此沿著一條直線(圖未示)相互運動。
一個齒排20通過一個聯結件21安裝在機械手懸臂11正面,所述的齒排20嚙接該齒輪24,將伺服馬達23的扭矩轉換為機械手懸臂11和懸臂14直線位移的動力源,合組一個伺服直線伸縮軸。一條排線架17的一端銜接機械手懸臂11的背面該排線架17,另端連到懸臂14。
一個罩子40覆蓋機械手懸臂11到局部的懸臂14,避免齒排20和齒輪24遭受汙染。該罩子40聯結機械手懸臂11的頂面。
另外,該機械手懸臂11安裝一組機械手10,該組機械手10連到二個氣缸(圖未示),引入高壓氣體升高或降低二個夾爪(未標號)的高度,對一個工件(圖未示)執行夾持動作。
如第1、2圖所示,該伺服馬達23帶動齒輪24自轉,驅使齒排20從右邊往左邊移動。在聯結件21的連接機制下,該懸臂14靜止不動,該機械手懸臂11直線伸出懸臂14的左邊,連帶該組機械手10同步運動,增加該組機械手10至軸總成15的距離。該組感應器25a、25b感應或檢測到齒排20(或罩子40)的相對位置,發出一道譬如電壓的訊號,經過軟件運算得知該機械手懸臂11和懸臂14沿著直線互動的行程,確定該組機械手10的位置。
相反的,該伺服馬達23經由齒輪24驅使齒排20移往右邊,則機械手懸臂11相對靜止不動的懸臂14右移,縮減該組機械手10至軸總成15的距離。該組感應器25a、25b感應或檢測直線互動的機械手懸臂11和懸臂14,回饋另道訊號並確定該組機械手10的位置。
如第1、3、4圖所示,該伺服馬達31驅使主動輪32順時鐘方向旋轉,透過傳動皮帶33帶動從動輪34驅使懸臂14同向轉動。在線軌12和滑座13a、13b的聯結下,該機械手懸臂11隨著懸臂14同步作動,沿著箭頭41(見第4圖)方向繞著軸總成15偏擺至預定的角度,完成機械手10的旋轉作業。
接著看到第1、3、5圖所示,該主動輪32被伺服馬達31帶動而朝著逆順時鐘方向旋轉,透過從動輪34帶動懸臂14沿著箭頭42(見第5圖)方向轉動,使機械手懸臂11繞著軸總成15轉動,完成機械手10偏擺至預定角度的操作。
在不背離本案廣義的概念下,熟習此項技術者能理解,並對上開的實施例進行改變。因此,本案不限於說明書揭示的特定實施例,舉凡根據本案精神與技術範疇所為的修改,均應為申請專利範圍界定的文字內容所涵蓋和保護。
10:機械手 11:機械手懸臂 12:線軌 13a、13b:滑座 14:懸臂 15:軸總成 15a:中心軸 15b:固定架 16:支撐物 17:排線架 20:齒排 21:聯結件 22、30:馬達座 23、31:伺服馬達 24:齒輪 25a、25b:感應器 32:主動輪 33:傳動皮帶 34:從動輪 40:罩子 41、42:箭頭
第1圖繪製本創作機械手較佳的實施例。 第2圖表現伸展運動的機械手。 第3圖描繪轉動前的機械手。 第4圖顯示順時鐘轉動的機械手。 第5圖表現逆時鐘轉動的機械手。
10:機械手
11:機械手懸臂
12:線軌
13a、13b:滑座
14:懸臂
15:軸總成
15a:中心軸
15b:固定架
16:支撐物
20:齒排
21:聯結件
22、30:馬達座
23、31:伺服馬達
24:齒輪
25a、25b:感應器
32:主動輪
33:傳動皮帶
34:從動輪
40:罩子

Claims (7)

  1. 一種旋轉伸縮式機械手,包括: 一種旋轉伸縮式機械手,包括: 一個軸總成(15),其有一根中心軸(15a); 一個懸臂(14),其透過一個從動輪(34)連到該中心軸(15a); 一個機械手懸臂(11),其連到該懸臂(14)而能沿著一條直線相互運動; 一個機械手(10),其安裝在該機械手懸臂(11)而能空壓升降並以氣動夾持; 一個齒排(20),其聯結於該機械手懸臂(11); 一個齒輪(24),其配置在該懸臂(14),該齒輪(24)嚙接所述的齒排(20)決定該機械手懸臂(11)直線運動的行程;以及 一個主動輪(32),其配置在該軸總成(15)外部,該主動輪(32)與所述的從動輪(34)保持傳動關係,使該懸臂(14)帶動所述的機械手(10)繞著該軸總成(15)轉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伸縮式機械手,其中,該機械手懸臂(11)牢固一根線軌(12),該懸臂(14)牢固至少一個滑座(13a或13b),該滑座(13a或13b)引導該線軌(12)連同該機械手懸臂(11)直線位移。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伸縮式機械手,其中,該懸臂(14)固定一個馬達座(22),該馬達座(22)結合一個伺服馬達(23),該伺服馬達(23)帶動該齒輪(24)轉動。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伸縮式機械手,其中,該懸臂(14)配置一組感應器(25a、25b),用來感應或檢測該機械手懸臂(11)直線運動行程的起點與終點。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伸縮式機械手,其中,該軸總成(15)外部的一個固定架(15b)配置一個馬達座(30),該馬達座(30)結合一個伺服馬達(31),該伺服馬達(31)帶動該主動輪(32)轉動。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伸縮式機械手,其中,一條傳動皮帶(33)將該主動輪(32)與該從動輪(34)連在一起。
  7.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述的旋轉伸縮式機械手,其中,該機械手懸臂(11)聯結一個罩子(40),該罩子(40)覆蓋該機械手懸臂(11)到局部的懸臂(14)並保護嚙接的齒排(20)和齒輪(24)。
TW111210105U 2021-12-17 2021-12-17 旋轉伸縮式機械手 TWM635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0105U TWM635128U (zh) 2021-12-17 2021-12-17 旋轉伸縮式機械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0105U TWM635128U (zh) 2021-12-17 2021-12-17 旋轉伸縮式機械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5128U true TWM635128U (zh) 2022-12-01

Family

ID=85786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0105U TWM635128U (zh) 2021-12-17 2021-12-17 旋轉伸縮式機械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51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7025B2 (en) Articulated robot
US11154994B2 (en) Work device and dual-arm work device
JP5004020B2 (ja) 多関節マニピュレータおよび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US8291788B2 (en) Rotary series elastic actuator
TWI526289B (zh) Industrial robots
CN103770109A (zh) 水平多关节机器人以及机器人
EP2578367B1 (en) Positioning device controlled by cables
JP6799950B2 (ja) 作業装置および双腕型作業装置
JP2012250320A5 (zh)
TWI675728B (zh) 機器人及機器人系統
KR101505062B1 (ko) 직렬-병렬 링크 기구 기반의 하이브리드 6 자유도 로봇 매니퓰레이터
JP2018187749A (ja) ロボット
JP2018075689A (ja) 作動装置および双腕型作動装置
CN201881384U (zh) 一种平面多关节型机器人手臂机构
TW201718203A (zh) 機器人裝置
KR20200019950A (ko) 로봇 암의 손목 및 듀얼 암 로봇
CN113459154B (zh) 基于差分机构的仿人机械臂
TWM635128U (zh) 旋轉伸縮式機械手
WO2018088445A1 (ja) 作業装置および双腕型作業装置
JP6688204B2 (ja) リンク式多関節ロボット
JP4270041B2 (ja) ロボットの手首装置とこれを備えたロボット
EP2756932A2 (en) Robot
JP4124232B2 (ja) 水平アームを有するロボット
JP7015499B2 (ja) 物品移動装置システム
KR101316523B1 (ko) 근력지원 관절구동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