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2035U - 植株端盤 - Google Patents

植株端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2035U
TWM632035U TW111206685U TW111206685U TWM632035U TW M632035 U TWM632035 U TW M632035U TW 111206685 U TW111206685 U TW 111206685U TW 111206685 U TW111206685 U TW 111206685U TW M632035 U TWM632035 U TW M63203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end
accommodating
row
end plate
sea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6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豊荏
Original Assignee
徐豊荏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徐豊荏 filed Critical 徐豊荏
Priority to TW111206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2035U/zh
Publication of TWM632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203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一種植株端盤,包含有一連接部以及多數容置座,其中,該連接部包含有相對之一第一側與一第二側,該第一側包含有第一凸部以及第一凹部,該第二側包含有相對該第一凸部設置之第二凹部、以及相對該第一凹部設置之第二凸部,各容置座自該連接部向下延伸,以於多個該植株端盤拼接時,透過一該植株端盤之該第一凸部以及該第一凹部與另一植株端盤之第二凹部以及該第二凸部相互卡合而串接,據以有效利用空間,且可避免於受到振動或推擠時,發生各該植株端盤之間相互走位之問題。

Description

植株端盤
本創作與植株種植用具有關,特別是指一種植株端盤。
於種植植物前,通常須先培養出幼苗植株後,方能提供植株於花盆或花園中進行栽種。於培養幼苗植株方面,一般會在溫室中進行栽培,使植株在適合生長的環境中穩定成長,其中,在具有多個植株的情況下,各植株會預先被置於一植株端盤中,以便於管理,再者,由於溫室中之空間寶貴,是以,各植株端盤之間往往緊密地相互靠攏,各植株端盤中之各植株之間亦密集地栽種,以達節省空間之效果。
習知的植株端盤為使彼此之間能夠平整地相互靠抵,皆呈矩形設計,且植株端盤中各植株之間多以對齊的方式排列,然而此結構並非對空間的最有效利用,且各植株在對齊排列時,將造成相鄰各植株的葉子之間相互遮蓋,因而發生陽光照射不均,致影響各植株進行光合作用之效果。此外,習知的植株端盤在多個並排的情況下,如遇振動或受到推擠,將造成植株端盤之間發生走位,使得植株端盤之間產生縫隙或多餘的空間,致生空間的浪費。因此,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空間,避免各植株之間的葉子相互遮蓋之問題,同時避免植株端盤因振動或推擠而生走位之問題,將是所要面對之關鍵挑戰。
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植株端盤,可更有效率地利用空間,且可使相鄰之各該植株端盤之間相互卡合而串聯,避免因振動或推擠而生走位之問題;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植株端盤,可避免相鄰容置座各植株之葉子相互遮蓋之問題。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之植株端盤包含有一連接部以及多數容置座,該連接部包含有相對之一第一側與一第二側,該第一側包含有第一凸部以及第一凹部,該第二側包含有相對該第一凸部設置之第二凹部、以及相對該第一凹部設置之第二凸部,各該容置座係自該連接部向下延伸,於多個該植株端盤同時使用時,藉由該植株端盤以該第一凸部以及該第一凹部與另一該植株端盤之該第二凹部以及該第二凸部相互卡合而串接,可更有效率地利用空間,且可達到抵抗振動或推擠之目的。另外,復可使各該容置座排列成一第一排以及一第二排,且使該第一排與該第二排之各該容置座相互交錯,以於各該容置座容置植株時,達到避免各該植株之葉子相互遮蓋之目的。
以下藉由二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本創作的技術內容及特徵,如圖1以及圖2所示,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植株端盤10,該植株端盤10包含有一連接部11以及多數容置座16。有關本創作之詳細明,如下所陳。
該連接部11係可為長板或框架之設計,且具有相對之一第一側111與一第二側112(如圖1所示之左右兩側),該第一側111包含有第一凸部12以及第一凹部13,該第二側112包含有相對該第一凸部12設置之第二凹部14、以及相對該第一凹部13設置之第二凸部15,如圖所示,該第一凸部12與該第二凸部15朝相反之方向延伸,以形成分別相對該第一凹部13以及該第二凹部14而凸出之部位。於本實施例中,該植株端盤10透過兩側分別以該第一凸部12與該第一凹部13以及該第二凸部15與該第二凹部14之設計,形成如階梯狀之側邊,使多個該植株端盤10橫向排列時(如圖2所示),使一植株端盤之該第一凸部12與該第一凹部13對應相鄰之植株端盤10’的該第二凹部14’與該第二凸部15’相互卡合而連接。
各該容置座16係可供植株容置,其中,各該容置座16係自該連接部11向下延伸,且可與該連接部11形成一體成形之結構。如圖1所示,各該容置座16係可排列成平行之一第一排161與一第二排162,其中,該第一排161位於該第一凸部12與該第二凹部14之間,該第二排162位該第一凹部13與該第二凸部15之間,且該第一排161的各該容置座16與該第二排162之各該容置座16之位置互相交錯,亦即,該第一排161之各該容置座16與該第二排162之各該容置座16之間於縱向方向(如圖2之上下方向)未相互對齊,而錯開一段距離(例如容置座之橫向長度的一半)。
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排161中相鄰之各該容置座16相互連接且相連通成一第一容置槽17,以及該第二排162中相鄰之各該容置座16相互連接且相連通成一第二容置槽18,藉此,使得該第一排161與該第二排162之各該容置座16之間緊密相連接,以節省更多空間。另外,該第一容置槽17以及該第二容置槽18之兩端具有呈平面或斜平面之二外側壁19,以於多個該植株端盤10橫向相連接時,有效縮小相鄰之各該容置座16之間的距離,亦可達到節省空間之目的。
另外,各該容置座16之側壁係可縱向設置多數肋條163,以提升縱向之受力強度,再者,各該容置座16復可具有多數鏤空部164,該鏤空部164係使該容置座16之內部與外界連通,據此,可通氣透水並減少該容置座16整體之重量。
於實際應用上,如圖2所示,可將多個該植株端盤10透過該第一凸部12以及該第一凹部13與對應之該第二凹部14’與該第二凸部15’相互卡合且串接之方式排列,另外,亦可再將多個串接之該植株端盤10縱向並排,以形成植株端盤10陣列。組合後的多個該植株端盤10中,位於同一排的各該容置座16距離大致相同,無論是同一該植株端盤10的容置座16或相鄰之該植株端盤10的容置座16,故可於單位距離中設置最多的容置座16,以最有效地利用空間。此外,於發生振動或推擠時,各該植株端盤10仍可透過相互卡合之設計而保持連接之狀態,故可避免各該植株端盤10之間發生走位,因而產生間隙或多餘的空間,故可達到節省空間之目的。
另外,如圖3所示,於將各植株2置入於各該容置座16中時,由於該第一排161與該第二排162之各該容置座16係以位置交錯之方式設置,因此,可避免各該植株2之葉子21相互遮蓋,因而陽光可均勻地照射於各該葉子21上,使得各該植株2皆可獲得足夠的光合作用,以利於各該植株2之生長,同時讓空間利用效率進一步提昇。
藉由上述設計,本創作所提供之植株端盤10可透過呈階梯狀之側邊與其他植株端盤10’之側邊相互卡合而串接,且使得該第一排161與該第二排162之各該容置座16交錯設置,從而達成本創作節省空間以及避免植株2之葉子21相互遮蓋的目的。
基於本創作之設計精神,該植株端盤10之結構可有其他變化,例如:各該容置座16除了排成兩排外,亦可僅排列成多於兩排;該第一排161的各該容置座16與該第二排162之各該容置座16除了相互交錯之設計外,亦可呈對齊設置,或者介於兩者之間;各該容置座16除了連通形成該第一容置槽17或該第二容置槽外18,亦可使相鄰之各該容置座16之間不相連通,而僅以側邊連接,甚或使各該容置座16亦不連接而呈分離設置,使得各該容置座之間相互獨立設置(如下所述之另一較佳實施例);該第一容置槽17以及該第二容置槽18之兩端可不設置外側壁19;該連接部11與各該容置座16除了一體成形結合外,亦可相互獨立而以組合之方式結合;另外,各該容置座16亦可不設置肋條163或鏤空部164。
如圖4~圖5所示,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之植株端盤40位於該第一側411的第一凸部42與第一凹部43為弧形,然亦可為菱形或其他形狀,位於第二側412的第二凸部45與第二凹部44亦同,除此之外,連接部41更包含有相對之一第三側413與一第四側414,該第三側413包含有多數第三凸部415以及多數第三凹部416,該第四側414包含有相對該些第三凸部415設置之多數第四凹部417、以及相對該第些三凹部416設置之多數第四凸部418,其中,該第三側413藉由該第三凸部415以及第三凹部416形成不斷重複的圓弧形,亦可為不斷重複的菱形或其他形狀,而該第四側414藉由第四凹部417以及第四凸部418亦同,藉此,如圖5所示,於多個植株端盤40排列時,各該植株端盤40除了可透過該連接部41之該第一側411以及該第二側412相互串接(如前一實施例所述)外,復得以該第三側413與該第四側414相互排列倚靠,使各該第三凸部415以及各該第四凸部418分別以局部進入對應之各該第四凹部417以及各該第三凹部416中而相互卡抵,可使相鄰之各該容置座46之間距離更近,相較於前述實施例可更進一步提升植株之種植密度,且可使相鄰的植株端盤40以連接部41全方位地互相嵌卡,使各植株端盤40的接合構造更為穩固,更有效地避免各植株端盤40之間發生走位之問題。
以上實施例中的植栽端盤有四側邊,然於其他實施例側邊的數量並無限制,例如六側邊、八側邊等均可。綜上所述,舉凡此等可輕易思及的結構變化,均應為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0,40:植株端盤 11,41:連接部 111,411:第一側 112,412:第二側 413:第三側 414:第四側 415:第三凸部 416:第三凹部 417:第四凹部 418:第四凸部 12,42:第一凸部 13,43:第一凹部 14,44:第二凹部 15,45:第二凸部 16:容置座 161:第一排 162:第二排 163:肋條 164:鏤空部 17:第一容置槽 18:第二容置槽 19:外側壁
圖1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植株端盤之立體圖; 圖2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植株端盤以多個串接之俯視圖; 圖3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植株端盤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之植株端盤的俯視圖; 圖5為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之植株端盤以多個排列之俯視圖。
10:植株端盤
11:連接部
111:第一側
112:第二側
12:第一凸部
13:第一凹部
14:第二凹部
15:第二凸部
16:容置座
161:第一排
162:第二排
163:肋條
164:鏤空部
17:第一容置槽
18:第二容置槽
19:外側壁

Claims (10)

  1. 一種植株端盤,包含有: 一連接部,包含有相對之一第一側與一第二側,該第一側包含有第一凸部以及第一凹部,該第二側包含有相對該第一凸部設置之第二凹部、以及相對該第一凹部設置之第二凸部;以及 多數容置座,係自該連接部向下延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植株端盤,其中各該容置座排列成平行之一第一排與一第二排,該第一排位於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二凹部之間,該第二排位該第一凹部與該第二凸部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植株端盤,其中該第一排的各該容置座與該第二排之各該容置座位置互相交錯。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植株端盤,其中該第一排中相鄰之各該容置座相互連接,該第二排中相鄰之各該容置座相互連接。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植株端盤,其中該第一排中相鄰之各該容置座之間相連通成一第一容置槽,該第二排中相鄰之各該容置座之間相連通成一第二容置槽。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植株端盤,其中該連接部與各該容置座係為一體成形之結構。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植株端盤,其中該第一容置槽以及該第二容置槽之兩端具有呈平面之二外側壁。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植株端盤,其中各該容置座之側壁係縱向設置多數肋條。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植株端盤,其中各該容置座係具有多數鏤空部,該鏤空部係使該容置座之內部與外界連通。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植株端盤,其中該連接部更包含有相對之一第三側與一第四側,該第三側包含有第三凸部以及第三凹部,該第四側包含有相對該第三凸部設置之第四凹部、以及相對該第三凹部設置之第四凸部。
TW111206685U 2022-06-23 2022-06-23 植株端盤 TWM632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6685U TWM632035U (zh) 2022-06-23 2022-06-23 植株端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6685U TWM632035U (zh) 2022-06-23 2022-06-23 植株端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2035U true TWM632035U (zh) 2022-09-11

Family

ID=84613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6685U TWM632035U (zh) 2022-06-23 2022-06-23 植株端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20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26014B2 (ja) 一体型垂直緑化モジュール
WO2011058951A1 (ja) 植栽容器
US20080120905A1 (en) Sectional-type raised gardening bed structure
US4291512A (en) Joints
TWM632035U (zh) 植株端盤
TWM637660U (zh) 植栽端盤
JPH0439972B2 (zh)
TW202400005A (zh) 植株端盤
TWM631296U (zh) 植株端盤
JP4848100B2 (ja) 緑化用ユニットプランタ
KR20110108066A (ko) 다단 조립형 화분
TWI810093B (zh) 植栽端盤
JP2007501017A (ja) 植物を育成するための装置
TWI795314B (zh) 植株端盤
CN114269150A (zh) 水培块
KR200309864Y1 (ko) 육묘 트레이
TW202416822A (zh) 植栽端盤
CN217694501U (zh) 一种模块化可叠加式带隔层植物攀爬柱
TWI807878B (zh) 植株端盤
CN216292301U (zh) 一种能够根据植物种类进行调整的园林花盆
KR20100004168U (ko) 공기통공을 구비한 육묘용 연결포트
CN209787986U (zh) 一种模块化蔬菜栽培槽
KR200338861Y1 (ko) 육묘상자
JP4029136B2 (ja) 水耕栽培用ベッド部材と水耕栽培用ベッド
CN217694533U (zh) 一种猕猴桃种苗育苗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