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1368U - 支撐板結構 - Google Patents

支撐板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1368U
TWM631368U TW111201613U TW111201613U TWM631368U TW M631368 U TWM631368 U TW M631368U TW 111201613 U TW111201613 U TW 111201613U TW 111201613 U TW111201613 U TW 111201613U TW M631368 U TWM631368 U TW M63136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se plate
abutting portion
abutting
joi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1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許慧德
Original Assignee
貝里斯商基電力能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貝里斯商基電力能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貝里斯商基電力能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1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1368U/zh
Publication of TWM631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136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支撐板結構,包括基板、摺疊板件及彈性束帶,基板具有頂邊、底邊及介於兩者之間的背面,摺疊板件包括抵靠部、支撐部及結合部,抵靠部係可樞轉地連接底邊,支撐部係可樞轉地連接在抵靠部及結合部之間,支撐部設有條形孔,結合部設有通孔,彈性束帶的一端固定在基板,另一端則穿設通孔後固定在基板,彈性束帶部分裸露於條形孔中,收合時摺疊板件係平貼背面,展開時結合部係反向翻摺平貼背面,以在抵靠部、支撐部和基板構成三維結構,並於抵靠部和基板之間形成仰視夾角;藉此,可用以支撐電子裝置或掛持於使用者手上。

Description

支撐板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支撐板結構,尤指一種用以支撐電子裝置或掛持於使用者手上支撐板結構。
隨著電子科技的蓬勃發展,各式各樣的電子裝置不斷推陳出新。如:行動電話、PDA、電子書、筆記型電腦、MP3、MP4、平板電腦或數位相機等。且若長時間將電子裝置拿在手上使用,容易造成頸部與手部的疲勞;而若將電子裝置平置於桌面上使用,則需向前傾斜才能閱讀,亦容易造成背部及頸部的不適。再者,電燈等光源投射於電子裝置螢幕上會造成螢幕反射而干擾閱讀與操作,故讓電子裝置以一傾斜角度擺放使用,才能方便閱讀與操作。
然而,現有用於支撐電子裝置的產品一般都是保護殼的相關產品,主要係用以保護並覆蓋電子裝置的螢幕及殼體,因此電子裝置在斜置時無法得到有效的定位,且容易因電子裝置本身的重量或是不當碰觸而滑動,亦或是佔用空間過大而產生不易收納攜帶的不便與困擾。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遂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失,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盡力解決上述之問題點,即成為本創作人改良之目標。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用以支撐電子裝置或掛持於使用者手上支撐板結構。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支撐板結構,包括一基板、一摺疊板件及一彈性束帶,基板具有一背面、相對的一頂邊及一底邊,背面介於頂邊及底邊之間,摺疊板件包括一抵靠部、一支撐部及一結合部,抵靠部係可樞轉地連接底邊,支撐部係可樞轉地連接在抵靠部及結合部之間,支撐部設有一條形孔,結合部設有一通孔,彈性束帶的一端固定在基板,另一端則穿設通孔後固定在基板,彈性束帶係部分裸露於條形孔中,收合時摺疊板件係平貼背面,展開時結合部係反向翻摺平貼背面,以在抵靠部、支撐部和基板構成一三維結構,並於抵靠部和基板之間形成一仰視夾角。
本創作還具有以下功效:藉由結合部的寬度小於支撐部的寬度,故結合部可以在切割出條形孔後向上翻折而形成以節省材料及成本。透過結合部的寬度等於支撐部的寬度,可具有較佳地支撐及貼合效果。藉由彈性束帶部分裸露於條形孔中,使得彈性束帶能夠自條形孔被彈性拉出而穿戴在使用者手上。透過基板及摺疊板件以磁吸件、黏帶、扣帶或卡扣等方式,可使摺疊板件以不同樣態固定在基板上。藉由包覆層可避免基板及摺疊板件長期使用而磨損,並具有一定的緩衝吸震效果,同時各彎折部可讓所對應連接的兩構件樞轉翻折。
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將配合圖式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式僅作為說明用途,並非用於侷限本創作。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支撐板結構,用以支撐一電子裝置A,或是直接裝設在電子裝置A或電子裝置A的保護殼上使用。電子裝置A可以為行動電話、平板電腦、可攜式電腦或其他電腦週邊產品(3C)等,且依據不同尺寸的電子裝置A能夠相對應地對本創作之支撐板結構做調整,以支撐對應合適的電子裝置A。請參照圖1至圖5所示,支撐板結構主要包括一基板10、一摺疊板件20及一彈性束帶30。
基板10概呈矩形並具有一背面11、相對的一頂邊12及一底邊13,且背面11係介於頂邊12及底邊13之間。摺疊板件20包括呈縱向排列且依序逐漸遠離底邊13的一抵靠部21、一支撐部22及一結合部23。抵靠部21係可樞轉地連接底邊13,支撐部22則係可樞轉地連接在抵靠部21及結合部23之間,從而使抵靠部21能夠相對於基板10樞轉、支撐部22能夠相對於抵靠部21樞轉、結合部23能夠相對於支撐部22樞轉。又,支撐部22穿設有一條形孔221,結合部23穿設有一通孔231。且條形孔221係沿抵靠部21、支撐部22及結合部23的排列方向設置,即條形孔221係平行於摺疊板件20的延伸方向。
請參閱圖2及圖4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結合部23的寬度係小於支撐部22的寬度,故結合部23可以為支撐部22在切割出條形孔221後向上翻折所形成,從而節省材料並降低生產成本,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請接著參閱圖6所示,係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其主要差別在於結合部23的形狀。具體而言,結合部23的寬度係等於支撐部22的寬度,藉此可提供較佳地支撐以及貼合效果,故設計者可因應需求來採用不同的結合部23形式。
彈性束帶30的一端係固定在基板10,另一端則係穿設通孔231後固定在基板10,藉此摺疊板件20在摺疊樞轉時,結合部23便能夠沿著彈性束帶30上下移動。且彈性束帶30係部分裸露於條形孔221中,使得彈性束帶30能夠自條形孔221被彈性拉出至摺疊板件20的外側。較佳地,條形孔221係自支撐部22進一步地延伸至抵靠部21而使條形孔221的長度增加,藉以讓彈性束帶30裸露在條形孔221內的面積增加,並方便使用者拉出彈性束帶30使用。
於本實施例中,在基板10的內部埋設有一磁吸件B,並在摺疊板件20的抵靠部21、支撐部22及結合部23的內部皆分別埋設有另一磁吸件(圖未示出)。較佳地,基板10的磁吸件B係對應背面11的大小而設置在基板10內部,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例如基板10的磁吸件B也可以為多個拼接或是對應背面11的部分區域設置。其中,各磁吸件B可以為相異磁性的磁鐵組、或是一為磁鐵、另一為鐵金屬或含鐵合金,但本創作不對此做限制,只要能夠產生磁力來吸附即可。又,本創作不僅限於使用磁力吸附來進行固定,例如基板10的背面11及摺疊板件20的抵靠部21、支撐部22和結合部23也可以透過黏帶、扣帶或卡扣等方式來結合固定,但以下為方便說明僅就以磁力吸附的方式來進行說明。
請參閱圖4及圖5所示,當收合時摺疊板件20係平貼於背面11,並且透過基板10及摺疊板件20間的磁力相吸而使兩者互相吸附固定。此時本創作之支撐板結構佔用空間小,因此便於收納攜帶。
復參閱圖1至圖3所示,當展開時結合部23係反向翻摺且透過結合部23的通孔231沿著彈性束帶30下移至所需位置,並透過磁力使結合部23的反面平貼吸附於基板10的背面11,從而使抵靠部21、支撐部22和基板10構成一三維結構100,並在抵靠部21和基板10之間形成一仰視夾角θ以傾斜支撐電子裝置A。且當結合部23朝著遠離抵靠部21的方向移動時,仰視夾角θ會跟隨遞減;而當結合部23朝著鄰近抵靠部21的方向移動時,仰視夾角θ會跟隨遞增。因此,本創作對於仰視夾角θ的角度不多作限定,即使用者可依據不同需求來自行調整仰視夾角θ的角度,以便於使用者觀看電子裝置A的角度。
進一步說明,本創作之支撐板結構還包括一包覆層40。包覆層40係包覆在基板10及摺疊板件20的外表面,並且在基板10和抵靠部21之間、抵靠部21和支撐部22之間及支撐部22和結合部23之間分別形成有彎折部41。於本實施例中,包覆層40可以為不織布、橡膠、人造PU、塑膠或其他適合的材質,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藉此透過包覆層40可避免基板10及摺疊板件20外露而導致長期使用的磨損,並且能夠具有一定的緩衝吸震效果,同時各彎折部41可讓所對應連接的兩構件樞轉翻折。
請參閱圖7及圖8所示,係本創作應用於不同使用情境下之示意圖,此處的電子裝置A僅以行動電話來作為示意。
首先參閱圖7,當使用者將摺疊板件20展開和基板10構成三維結構100後,電子裝置A便能夠倚靠在基板10上並透過前述之三維結構100來作為支撐,且使用者可依照需求來自行調整仰視夾角θ的角度,以便調整至最舒適的角度進行觀看使用。
接著參閱圖8,當本創作之支撐板結構為收合時,使用者可將彈性束帶30自條形孔221中拉出,再以手指穿過彈性束帶30及摺疊板件20之間的空隙,便能夠讓支撐板結構能夠穿戴掛持在使用者的手上,而不需透過手指來長時間抓握電子裝置A。
綜上所述,本創作已具有產業利用性、新穎性與進步性,完全符合專利申請要件,爰依專利法提出申請。當然,本創作還可有其他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創作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創作演化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於本創作所申請專利的保護範圍。
100:三維結構 10:基板 11:背面 12:頂邊 13:底邊 20:摺疊板件 21:抵靠部 22:支撐部 221:條形孔 23:結合部 231:通孔 30:彈性束帶 40:包覆層 41:彎折部 A:電子裝置 B:磁吸件 θ:仰視夾角
圖1係本創作展開時之立體外觀圖。
圖2係本創作展開時另一視角之立體外觀圖。
圖3係本創作展開時之側視圖。
圖4係本創作收合時之立體外觀圖。
圖5係本創作收合時之側視圖。
圖6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展開時之立體外觀圖。
圖7係本創作之使用狀態圖(一)。
圖8係本創作之使用狀態圖(二)。
100:三維結構
11:背面
12:頂邊
13:底邊
20:摺疊板件
21:抵靠部
22:支撐部
221:條形孔
23:結合部
231:通孔
30:彈性束帶
41:彎折部

Claims (10)

  1. 一種支撐板結構,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背面、相對的一頂邊及一底邊,該背面介於該頂邊及該底邊之間; 一摺疊板件,包括一抵靠部、一支撐部及一結合部,該抵靠部係可樞轉地連接該底邊,該支撐部係可樞轉地連接在該抵靠部及該結合部之間,該支撐部設有一條形孔,該結合部設有一通孔;以及 一彈性束帶,一端固定在該基板,另一端則穿設該通孔後固定在該基板,該彈性束帶係部分裸露於該條形孔中; 其中,收合時該摺疊板件係平貼該背面,展開時該結合部係反向翻摺平貼該背面,以在該抵靠部、該支撐部和該基板構成一三維結構,並於該抵靠部和該基板之間形成一仰視夾角。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板結構,其中該結合部朝著遠離該抵靠部的方向移動時,該仰視夾角會跟隨遞減,該結合部朝著鄰近該抵靠部的方向移動時,該仰視夾角會跟隨遞增。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板結構,其中該抵靠部、該支撐部及該結合部係呈縱向排列,該條形孔係沿該抵靠部、該支撐部及該結合部的排列方向設置。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板結構,其中該條形孔係進一步地延伸至該抵靠部。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板結構,其中該結合部的寬度係小於該支撐部的寬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板結構,其中該結合部的寬度係等於該支撐部的寬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板結構,其還包括一包覆層,該包覆層係包覆在該基板及該摺疊板件的外表面,並在該基板和該抵靠部之間、該抵靠部和該支撐部之間及該支撐部和該結合部之間分別形成有一彎折部。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支撐板結構,其中該包覆層為不織布、橡膠、人造PU或塑膠。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板結構,其中該基板內埋設有一磁吸件,該抵靠部、該支撐部及該結合部內分別埋設有另一磁吸件。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板結構,其中該背面、該抵靠部、該支撐部及該結合部的結合方式為黏帶、扣帶或卡扣。
TW111201613U 2022-02-16 2022-02-16 支撐板結構 TWM631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1613U TWM631368U (zh) 2022-02-16 2022-02-16 支撐板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1613U TWM631368U (zh) 2022-02-16 2022-02-16 支撐板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1368U true TWM631368U (zh) 2022-09-01

Family

ID=84613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1613U TWM631368U (zh) 2022-02-16 2022-02-16 支撐板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1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4571B2 (en) Cove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847805B2 (en) Cradle-case combination with magnetic fastener feature
US8763795B1 (en) Dual support flap case
JP3182771U (ja) 保護シース
US9226559B1 (en) Case for electronic tablet
TWM513550U (zh) 支撐板
TWI616128B (zh) 可撓式殼體
RU130481U1 (ru) Кожаный защитный кожух
TWM582287U (zh) 保護殼
TWM631368U (zh) 支撐板結構
KR200463477Y1 (ko) 휴대용 전자기기의 거치대 겸용 케이스
TW201544415A (zh) 保護裝置及其保護罩
TWM455899U (zh) 保護袋
TWM515673U (zh) 折疊式擴充鍵盤
CN205158204U (zh) 具有枢转联接的支撑面板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壳体
CN217329285U (zh) 支撑板结构
US20230346094A1 (en) Support board structure
TWM541694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3237998U (ja) 支持板構造
CN208096306U (zh) 平板式计算机保护套
CN220067483U (zh) 手机皮套支架
TWM469518U (zh) 保護套
CN210428246U (zh) 皮套键盘
TWM561253U (zh) 具有鍵盤之平板式電腦保護套
TWI441605B (zh) 具有支撐功能之保護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