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0445U - 垂直律動器 - Google Patents

垂直律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0445U
TWM630445U TW111204236U TW111204236U TWM630445U TW M630445 U TWM630445 U TW M630445U TW 111204236 U TW111204236 U TW 111204236U TW 111204236 U TW111204236 U TW 111204236U TW M630445 U TWM630445 U TW M63044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swing
platform
rod
mo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4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劉宗軒
Original Assignee
繁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繁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繁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4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0445U/zh
Publication of TWM6304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044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垂直律動器,包含:律動本體、驅動機構、線性移動機構與擺動機構,律動本體具有支撐座體與律動平台,而線性移動機構的移動件透過驅動機構而能沿著線性移動機構的移動軌道進行往復直線運動,其中,擺動機構具有擺動桿與切換組件兩部分,擺動桿連接於律動平台,並樞接於支撐座體,另外,切換組件連接於擺動桿與移動件之間,並能將移動件的往復直線運動轉變為往復擺動運動來帶動擺動桿進行擺動,使得律動平台透過擺動桿能相對於支撐座體進行擺動,藉此,本創作垂直律動器的結構設計不僅能支撐較重的重量,還能減少驅動機構傳送至律動平台的動力損失。

Description

垂直律動器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用於運動健身的垂直律動器,特別是一種能支撐較重重量的垂直律動器,甚至,垂直律動器還能減少律動平台進行擺動的動力損失。
由於現代人的生活緊張忙碌,使得現代人因為蔬果攝取不足而飲食不均衡,甚至現代人也沒有太多的時間進行運動健身,進而現代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然而,現代人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大多數的現代人會選擇既單純簡單又不花時間的運動來進行健身(如:散步、慢跑、游泳或騎自行車)。
為了方便現代人在室內空間能進行運動健身,進而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種能置放於室內的健身器材,而目前市面上有一種協助現代人進行健身的習知律動器,習知律動器具有一律動支撐座、一律動平台以及一偏心震動馬達,其中,上述律動平台遮蓋於上述律動支撐座,而上述偏心震動馬達連接於上述律動支撐座與律動平台之間,並且,上述偏心震動馬達能帶動上述律動平台相對於上述律動支撐座進行擺動,於習知律動器被使用的具體應用時,使用者站立於上述律動平台,接下來,使用者透過一控制器來控制上述偏心震動馬達的震動大小,讓上述偏心震動馬達經由上述律動平台而驅使使用者的身體進行震動,進而讓使用者達到健身運動的效果。
然而,雖然上述習知律動器能對使用者達到健身運動的效果,但是,因為上述律動平台與偏心震動馬達之間的連接關係,使得上述偏心震動馬達只能帶動上述律動平台以單一軸心進行擺動,進而上述習知律動器只具備有上下往復擺動的擺動模式,導致使用者使用上述習知律動器所能達到的健身效果會被受到限制,另外,上述習知律動器的結構樣態也不會乘載體重較重的使用者,進而並非所有使用者都適合使用上述習知律動器來進行運動健身。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改良律動器的結構樣態,使得改良後的律動器能支撐較重的重量,讓各種體態的使用者都能使用改良後的律動器進行運動健身。
本創作的次要目的在於改良驅動機構與律動平台之間的連接關係,使得驅動機構帶動律動平台進行擺動的過程中,驅動機構傳送至律動平台的動力損失能夠最小化。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垂直律動器,上述垂直律動器主要由一律動本體、一線性移動機構、一驅動機構以及一擺動機構所構成。
上述律動本體具有一支撐座體以及一可相對於上述支撐座體進行移動的律動平台,上述支撐座體具有一座體連接部,而上述律動平台具有一平台連接部,其中,上述線性移動機構具有一連接於上述支撐座體的移動軌道以及一活動連接於上述移動軌道的移動件。
此外,上述驅動機構能帶動上述移動件沿著上述移動軌道進行往復直線運動,其中,上述擺動機構具有一能進行擺動的擺動桿與一連接上述擺動桿與移動件之間的切換組件,上述擺動桿樞接於上述座體連接部,並組裝於 上述平台連接部,而上述切換組件能將上述移動件的往復直線運動轉變為往復擺動運動來帶動上述擺動桿進行擺動,使得上述律動平台透過上述擺動桿能相對於上述支撐座體進行擺動。
其中,上述切換組件具有一連接於上述移動件的切換連桿以及一連接於上述擺動桿的切換擺件,上述切換連桿活動連接於上述切換擺件,使得上述移動件進行移動時能隨時改變上述切換連桿與切換擺件之間的相對位置。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切換連桿在不同位置設有一第一連桿部與一第二連桿部,上述第一連桿部與第二連桿部分別樞接於上述移動件與切換擺件,使得上述切換擺件受到上述移動件帶動而能相對於上述移動件進行擺動,進而上述第一連桿部與第二連桿部之間的高低差能增加或減少,另外,上述切換擺件具有一固定於上述擺動桿的第一擺件部以及一活動連接於上述切換連桿的第二擺件部,上述第一擺件部的高度位置不同於上述第二擺件部。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切換連桿與切換擺件之間設有一導引軌道以及一穿入於上述導引軌道內的導引凸塊,上述導引凸塊能在上述切換連桿與切換擺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被改變時而在上述導引軌道的內部進行移動。
於前述兩實施例中,上述線性移動機構進一步具有一透過上述驅動機構而能沿著上述移動軌道進行移動的輔助移動件,而上述垂直律動器進一步具有一間隔排列於上述擺動機構的輔助擺動機構,上述輔助擺動機構具有一樞接於上述支撐座體的輔助擺動桿與一連接於上述輔助擺動桿與輔助移動件之間的輔助切換組件,上述輔助擺動桿連接於上述律動平台,而上述輔助切換組件能將上述輔助移動件的往復直線運動轉變為往復擺動運動來帶動上述輔助擺 動桿進行擺動,使得上述律動平台同時透過上述擺動桿與輔助擺動桿而能相對於上述支撐座體進行擺動。
上述線性移動機構進一步具有一同步桿,上述同步桿同時連接於上述移動件與輔助移動件,使得上述移動件與輔助移動件兩者能同步沿著上述移動軌道進行移動,其中,上述擺動桿平行排列於上述輔助擺動桿,而上述擺動桿與輔助擺動桿兩者垂直排列於上述移動軌道。
再者,上述平台連接部具有一安裝於上述律動平台的第一平台連接座與一安裝上述擺動桿的第二平台連接座,上述第一平台連接座樞接於上述第二平台連接座,其中,上述座體連接部設有一讓上述擺動桿穿設的座體連接孔,而上述平台連接部設有一讓上述擺動桿穿設的平台連接孔,且上述座體連接孔的同軸排列於上述平台連接孔。
本創作的特點在於垂直律動器是主要由律動本體、線性移動機構、驅動機構與擺動機構所構成,使得垂直律動器能支撐較重的重量,讓各種體態的使用者都能使用垂直律動器進行運動健身。
另外,律動本體與驅動機構之間設有線性移動機構與擺動機構,其中,線性移動機構的移動件能沿著線性移動機構的移動軌道進行往復直線運動,而擺動機構的切換組件能將移動件的往復直線運動轉變為往復擺動運動來帶動律動本體的律動平台進行擺動,藉此,驅動機構帶動律動平台進行擺動的過程中,驅動機構傳送至律動平台的動力損失能夠最小化。
1:垂直律動器
10:律動本體
11:支撐座體
111:座體容置部
111a:容置底板
111b:容置側壁
111c:容置空間
112:座體連接部
112a:座體連接座
112b:座體連接孔
113:座體輔助連接部
113a:座體輔助連接座
113b:座體輔助連接孔
12:律動平台
121:平台腳踏部
121a:平台腳踏板
122:平台連接部
122a:第一平台連接座
122b:第二平台連接座
122c:平台連接孔
123:平台輔助連接部
123a:第一平台輔助連接座
123b:第二平台輔助連接座
123c:平台輔助連接孔
20:驅動機構
21:驅動源
22:傳動組件
221:主動皮帶輪
222:從動皮帶輪
223:傳動皮帶
23:轉換組件
231:轉換桿
232:轉換柄
232a:第一柄端
232b:第二柄端
233:偏心輪
234:軸承
30:線性移動機構
31:移動軌道
32:移動件
321:移動塊
322:移動桿
33:輔助移動件
331:輔助移動塊
332:輔助移動桿
34:同步桿
40:擺動機構
41:擺動桿
42:切換組件
421:切換連桿
421a:第一連桿部
421b:第二連桿部
421c:導引凸塊
422:切換擺件
422a:第一擺件部
422b:第二擺件部
422c:導引軌道
50:輔助擺動機構
51:輔助擺動桿
52:輔助切換組件
521:輔助切換連桿
521a:第一輔助連桿部
521b:第二輔助連桿部
522:輔助切換擺件
522a:第一輔助擺件部
522b:第二輔助擺件部
圖1為本創作於第一較佳實施例垂直律動器的示意圖; 圖2為驅動機構、線性移動機構、擺動機構與輔助擺動機構四者之間的分解圖;圖3為律動本體的分解圖;圖4為驅動機構的分解圖;圖5為線性移動機構的示意圖;圖6為擺動機構的分解圖;圖7為輔助擺動機構的分解圖;圖8A為移動件與輔助移動件同時往後移動的示意圖;圖8B為擺動桿進行逆時針擺動的示意圖;圖8C為輔助擺動桿進行逆時針擺動的示意圖;圖9A為移動件與輔助移動件同時往前移動的示意圖;圖9B為擺動桿進行順時針擺動的示意圖;圖9C為輔助擺動桿進行順時針擺動的示意圖;以及圖10為本創作於第二較佳實施例垂直律動器1的示意圖。
茲為便於更進一步對本創作之構造、使用及其特徵有更深一層明確、詳實的認識與瞭解,爰舉出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在本圖式中,X軸的兩側是指本創作垂直律動器1的左右兩側,而Y軸是指本創作垂直律動器1的前後兩側,至於Z軸的兩側是指本創作垂直律動器1的上下兩側。
請參閱圖1所示,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本創作垂直律動器1包含:一律動本體10、一驅動機構20、一線性移動機構30、一擺動機構40以及一輔助擺動機構50。
請參閱圖1、圖2與圖3所示,律動本體10具有一支撐座體11以及一律動平台12兩部分,支撐座體11具有一呈現中空樣態的座體容置部111、一位在座體容置部111內的座體連接部112以及一位在座體容置部111內的座體輔助連接部113,如圖所示,座體容置部111設有一連接於座體連接部112與座體輔助連接部113的容置底板111a與一從容置底板111a周圍沿著Z軸延伸形成的容置側壁111b,容置底板111a與容置側壁111b兩者共同形成一用以容置座體連接部112與座體輔助連接部113的容置空間111c,另外,座體連接部112由兩個彼此間隔排列的座體連接座112a所構成,而每一個座體連接座112a形成有一軸心平行於X軸的座體連接孔112b,其中,座體輔助連接部113由兩個彼此間隔排列的座體輔助連接座113a所構成,每一個座體輔助連接座113a一對一間隔排列於座體連接座112a,並且,每一個座體輔助連接座113a形成有一軸心平行於X軸的座體輔助連接孔113b。
律動本體10的律動平台12具有一平台腳踏部121、一形成於平台腳踏部121的平台連接部122以及一形成於平台腳踏部121的平台輔助連接部123,如圖所示,平台腳踏部121只有單一平台腳踏板121a所構成,平台腳踏板121a沿著Z軸方向而排列於支撐座體11的座體容置部111上方,使得平台腳踏板121a位在座體容置部111的容置空間111c外部,而平台連接部122具有兩個第一平台連接座122a與兩個第二平台連接座122b,每一個第一平台連接座122a一對一樞接於其中一個第二平台連接座122b,其中,每一個第一平台連接座122a安裝於平台腳踏板121a,而第二平台連接座122b連接於擺動機構40,並且,每一個第二平台連接座122b設有一軸心平行於X軸的平台連接孔122c,其中,平台連接孔122c同軸排列於座體連接孔112b,另外,平台輔助連接部123排列於平台連接部122 的Y軸方向,並且,平台輔助連接部123具有兩個第一平台輔助連接座123a與兩個第二平台輔助連接座123b,每一個第一平台輔助連接座123a一對一樞接於其中一個第二平台輔助連接座123b,其中,每一個第一平台輔助連接座123a安裝於平台腳踏板121a,而第二平台輔助連接座123b連接於輔助擺動機構50,並且,每一個第二平台連接座122b設有一軸心平行於X軸的平台輔助連接孔123c,其中,平台輔助連接孔123c同軸排列於座體輔助連接孔113b。
請參閱圖1、圖2與圖4所示,驅動機構20位在支撐座體11的容置空間111c內部,並且,驅動機構20具有一驅動源21、一傳動組件22以及一轉換組件23,驅動源21能產生轉動動力,而傳動組件22具有一連接於驅動源21的主動皮帶輪221以及一連接於轉換組件23的從動皮帶輪222,而主動皮帶輪221經由一傳動皮帶223而連接於從動皮帶輪222,使得驅動源21能帶動主動皮帶輪221進行轉動,而進行轉動的主動皮帶輪221能經由傳動皮帶223而帶動從動皮帶輪222進行轉動,另外,轉換組件23用以將以X軸為軸心進行轉動的轉動運動轉變為沿著Y軸進行往復移動的直線運動,於此實施例中,轉換組件23用以將從動皮帶輪222的轉動運動轉換為往復直線運動,其中,轉換組件23具有一連接於從動皮帶輪222的轉換桿231以及一相交排列於轉換桿231的轉換柄232,轉換桿231與轉換柄232之間設有一偏心輪233與一軸承234,偏心輪233偏心連接於轉換桿231,使得偏心輪233的軸心間隔排列於轉換桿231,而軸承234套設於偏心輪233的外圍,其中,轉換柄232具有一套接於軸承234的第一柄端232a與一連接於線性移動機構30的第二柄端232b,藉此,當從動皮帶輪222進行轉動時,軸承234的軸心透過偏心輪233會繞著轉換桿231進行轉動,使得第一柄端232a透過軸承234而能同步與軸承234進行往復擺動,同時第二柄端232b則能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請參閱圖1、圖2與圖5所示,線性移動機構30位在支撐座體11的容置空間111c,並且,線性移動機構30具有一移動軌道31、一移動件32以及一輔助移動件33,移動軌道31連接於支撐座體11的容置底板111a,移動軌道31平行於Y軸,而移動件32具有一活動連接於移動軌道31的移動塊321與一連接移動塊321的移動桿322,移動塊321連接於轉換柄232的第二柄端232b,使得移動件32透過驅動機構20能沿著移動軌道31進行Y軸方向的直線移動,而移動桿322平行於X軸,使得移動桿322垂直排列於移動軌道31,另外,輔助移動件33具有一活動連接於移動軌道31的輔助移動塊331與一連接移動塊321的輔助移動桿332,輔助移動塊331經由一同步桿34而連接於移動塊321,使得移動件32與輔助移動件33兩者能同步沿著移動軌道31進行Y軸方向的直線移動,而輔助移動桿332平行排列於移動桿322。
請參閱圖1、圖2與圖6所示,擺動機構40位在支撐座體11的容置空間111c內,並且,擺動機構40具有一擺動桿41以及一切換組件42,擺動桿41同時穿設於座體連接座112a的座體連接孔112b與第二平台連接座122b的平台連接孔122c,使得擺動桿41平行於X軸,進而擺動桿41垂直排列於線性移動機構30的移動軌道31,並且,於此實施例中,擺動桿41樞接於座體連接部112的座體連接座112a,使得擺動桿41能相對於律動本體10的支撐座體11進行擺動,並且,擺動桿41還組裝於平台連接部122的第二平台連接座122b,使得擺動桿41與第二平台連接座122b兩者能同步進行擺動,另外,切換組件42連接於擺動桿41與線性移動機構30的移動件32之間,並且,切換組件42用以將沿著Y軸方向進行往復移動的直線運動轉變為以X軸為軸心進行往復擺動的擺動運動,於此實施例中,切換組件42能將移動件32的往復直線運動轉變為往復擺動運動來帶動擺動桿41進 行擺動,使得律動本體10的律動平台12透過擺動桿41能相對於律動本體10的支撐座體11進行擺動。
於此實施例中,擺動機構40的切換組件42具有兩個切換連桿421以及兩個切換擺件422,每一個切換連桿421在不同位置設有一第一連桿部421a與一第二連桿部421b,如圖所示,其中一個切換連桿421的第一連桿部421a樞接於移動件32的移動桿322右端,而另一個切換連桿421的第一連桿部421a樞接於移動件32的移動桿322左端,然而,每一個切換連桿421的第二連桿部421b一對一樞接於其中一個切換擺件422,使得切換連桿421活動連接於切換擺件422,另外,每一個切換擺件422於不同的高度位置分別設有一第一擺件部422a以及一高度位置低於第一擺件部422a的第二擺件部422b,每一個切換擺件422的第一擺件部422a都固定連接於擺動機構40的擺動桿41,使得每一個切換擺件422都能同步與擺動桿41進行擺動,而每一個切換擺件422的第二擺件部422b一對一樞接於其中一個每一個切換連桿421的第二連桿部421b。
請參閱圖1、圖2與圖7所示,輔助擺動機構50位在支撐座體11的容置空間111c內,並且,輔助擺動機構50間隔排列於擺動機構40的Y軸方向,其中,輔助擺動機構50具有一輔助擺動桿51以及一輔助切換組件52,輔助擺動桿51同時穿設於座體輔助連接座113a的座體輔助連接孔113b與第二平台輔助連接座123b的平台輔助連接孔123c,使得輔助擺動桿51平行於X軸,進而輔助擺動桿51平行於擺動機構40的擺動桿41,致使輔助擺動桿51如同擺動桿41也垂直排列於線性移動機構30的移動軌道31,於此實施例中,輔助擺動桿51樞接於座體輔助連接部113的座體輔助連接座113a,使得輔助擺動桿51能相對於律動本體10的支撐座體11進行擺動,並且,輔助擺動桿51組裝於平台輔助連接部123的第二平台 輔助連接座123b,使得輔助擺動桿51與第二平台輔助連接座123b同步進行擺動,另外,輔助切換組件52連接於輔助擺動桿51與線性移動機構30的輔助移動件33之間,並且,輔助切換組件52能將輔助移動件33的往復直線運動轉變為往復擺動運動來帶動輔助擺動桿51進行擺動,使得律動本體10的律動平台12透過輔助擺動桿51能相對於律動本體10的支撐座體11進行擺動。
於此實施例中,輔助擺動機構50的輔助切換組件52具有兩個輔助切換連桿521以及兩個輔助切換擺件522,每一個輔助切換連桿521在不同位置設有一第一輔助連桿部521a與一第二輔助連桿部521b,如圖所示,其中一個輔助切換連桿521的第一輔助連桿部521a樞接於輔助移動件33的輔助移動桿332右端,而另一個輔助切換連桿521的第一輔助連桿部521a樞接於移動件32的輔助移動桿332左端,然而,每一個輔助切換連桿521的第二輔助連桿部521b一對一樞接於其中一個輔助切換擺件522,使得輔助切換連桿521活動連接於輔助切換擺件522,另外,每一個輔助切換擺件522於不同的高度位置分別設有一第一輔助擺件部522a以及一高度位置低於第一輔助擺件部522a的第二輔助擺件部522b,每一個輔助切換擺件522的第一輔助擺件部522a都組裝於輔助擺動機構50的輔助擺動桿51,使得每一個輔助切換擺件522都能同步與輔助擺動桿51進行擺動,而每一個輔助切換擺件522的第二輔助擺件部522b則一對一樞接於其中一個每一個輔助切換連桿521的第二輔助連桿部521b。
請參閱圖8A所示,於律動本體10的律動平台12欲要相對於律動本體10的律動平台12進行擺動時,驅動機構20的驅動源21帶動傳動組件22的主動皮帶輪221進行轉動,而進行轉動的主動皮帶輪221經由傳動組件22的傳動皮帶223而讓傳動組件22的從動皮帶輪222與轉換組件23的轉換桿231兩者同步進行 轉動,其中,當轉換桿231進行轉動時,因為轉換組件23的偏心輪233的軸心偏心於轉換桿231,使得軸承234的軸心會持續繞著轉換桿231進行轉動,進而轉換柄232的第一柄端232a透過軸承234而進行往復擺動運動,同時,轉換柄232的第二柄端232b則沿著Y軸方向進行往復直線運動,藉此,轉換柄232能同時帶動線性移動機構30的移動件32與輔助移動件33兩者沿著線性移動機構30的移動軌道31進行Y軸方向的往復前後直線運動。
請參閱圖8B所示,當移動機構的移動件32與輔助移動件33兩者沿著Y軸方向而往後移動時,切換連桿421的第二連桿部421b移動至擺動裝置的擺動桿41後側,因為切換連桿421樞接於切換組件42的切換擺件422,而在第二連桿部421b移動至擺動桿41後側的過程中,切換擺件422的第二擺件部422b繞著擺動桿41的軸心進行逆時針方向擺動,使得第二擺件部422b於Z軸方向的高度位置逐漸增加,進而第一連桿部421a與第二連桿部421b之間的高低差逐漸縮小,藉此,切換連桿421與切換擺件422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透過進行移動的移動件32而能隨時進行改變,其中,當切換擺件422的第二擺件部422b繞著擺動桿41的軸心進行逆時針方向擺動時,擺動機構40的擺動桿41以X軸為軸心進行逆時針方向進行擺動。
請參閱圖9C所示,在移動機構的輔助移動件33沿著Y軸方向往後移動的過程中,輔助切換連桿521的第二輔助連桿部521b會同時移動至輔助擺動裝置的輔助擺動桿51後側,然而,因為輔助切換連桿521樞接於輔助切換組件52的輔助切換擺件522,導致輔助切換擺件522的第二輔助擺件部522b繞著輔助擺動桿51的軸心進行逆時針方向擺動,使得第二輔助擺件部522b於Z軸方向的高度位置逐漸增加,進而第一輔助連桿部521a與第二輔助連桿部521b之間的高低差 逐漸縮小,藉此,輔助切換連桿521與輔助切換擺件522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透過進行移動的輔助移動件33而能隨時進行改變,其中,當輔助切換擺件522的第二輔助擺件部522b繞著輔助擺動桿51的軸心進行逆時針方向擺動時,輔助擺動機構50的輔助擺動桿51以X軸為軸心進行逆時針方向進行擺動,藉此,當移動件32透過切換組件42而能帶動擺動機構40的擺動桿41以X軸為軸心進行逆時針擺動以及輔助移動件33透過輔助切換組件52而能帶動輔助擺動機構50的輔助擺動桿51以X軸為軸心進行逆時針擺動時,使得律動本體10的律動平台12透過擺動桿41能相對於律動本體10的支撐座體11進行往下擺動。
請參閱圖9A、圖9B與圖9C所示,當移動機構的移動件32與輔助移動件33兩者沿著Y軸方向而從擺動桿41的後側往前移動時,切換擺件422的第二擺件部422b繞著擺動桿41的軸心進行順時針方向擺動,使得第二擺件部422b於Z軸方向的高度位置逐漸減少,進而第一連桿部421a與第二連桿部421b之間的高低差逐漸增加,其中,當切換擺件422的第二擺件部422b繞著擺動桿41的軸心進行順時針方向擺動時,擺動機構40的擺動桿41以X軸為軸心進行順時針方向進行擺動,同時,輔助切換擺件522的第二輔助擺件部522b會繞著輔助擺動桿51的軸心進行順時針方向擺動,使得輔助擺動機構50的輔助擺動桿51同步於擺動桿41都以X軸為軸心進行順時針方向進行擺動,於此實施例中,在第二輔助擺件部522b繞著輔助擺動桿51的軸心進行順時針方向擺動的過程中,第二輔助擺件部522b於Z軸方向的高度位置也是逐漸減少,進而第一輔助連桿部521a與第二輔助連桿部521b之間的高低差也會逐漸增加,藉此,當移動件32透過切換組件42而能帶動擺動機構40的擺動桿41以X軸為軸心進行順時針擺動以及輔助移動件33透過輔助切換組件52而能帶動輔助擺動機構50的輔助擺動桿51以X軸為軸心進 行順時針擺動時,使得律動本體10的律動平台12透過擺動桿41能相對於律動本體10的支撐座體11進行往上擺動。
請參閱圖10所示,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差別在於擺動機構40的切換組件42,而律動本體10、線性移動機構30、驅動機構20與輔助擺動機構50四者的結構樣態都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進而於此實施例中將不再重複描述律動本體10、線性移動機構30、驅動機構20與輔助擺動機構50四者的結構樣態,如圖所示,切換組件42的切換連桿421設有一導引凸塊421c,而切換組件42的切換擺件422設有一能穿入至導引凸塊421c內部的導引軌道422c。
如圖10所示,當驅動機構20帶動線性移動機構30的移動件32沿著Y軸方向進行往復直線運動時,切換連桿421與切換擺件422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透過進行往復直線運動的移動件32而能進行改變,使導引凸塊421c能在導引軌道422c的內部進行移動。
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為方便說明本創作並非加以限制,在不離作之各種簡易變形與修飾,均仍應含括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
1:垂直律動器
10:律動本體
11:支撐座體
12:律動平台
20:驅動機構
21:驅動源
22:傳動組件
222:從動皮帶輪
232:轉換柄
30:線性移動機構
322:移動桿
332:輔助移動桿
34:同步桿
40:擺動機構
41:擺動桿
50:輔助擺動機構
51:輔助擺動桿

Claims (10)

  1. 一種垂直律動器,包含:一律動本體,具有一支撐座體以及一可相對於上述支撐座體進行移動的律動平台,上述支撐座體具有一座體連接部,而上述律動平台具有一平台連接部;一線性移動機構,具有一連接於上述支撐座體的移動軌道以及一活動連接於上述移動軌道的移動件;一驅動機構,能帶動上述移動件沿著上述移動軌道進行往復直線運動;以及一擺動機構,具有一能進行擺動的擺動桿與一連接上述擺動桿與移動件之間的切換組件,上述擺動桿樞接於上述座體連接部,並組裝於上述平台連接部,而上述切換組件能將上述移動件的往復直線運動轉變為往復擺動運動來帶動上述擺動桿進行擺動,使得上述律動平台透過上述擺動桿能相對於上述支撐座體進行擺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垂直律動器,其中,上述切換組件具有一連接於上述移動件的切換連桿以及一連接於上述擺動桿的切換擺件,上述切換連桿活動連接於上述切換擺件,使得上述移動件進行移動時能隨時改變上述切換連桿與切換擺件之間的相對位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垂直律動器,其中,上述切換連桿在不同位置設有一第一連桿部與一第二連桿部,上述第一連桿部與第二連桿部分別樞接於上述移動件與切換擺件,使得上述切換擺件受到上述移動件帶動而能相對於上述移動件進行擺動,進而上述第一連桿部與第二連桿部之間的高低差能增加或減少。
  4. 如請求項2所述垂直律動器,其中,上述切換擺件具有一固定於上述擺動桿的第一擺件部以及一活動連接於上述切換連桿的第二擺件部,上述第一擺件部的高度位置不同於上述第二擺件部。
  5. 如請求項2所述垂直律動器,其中,上述切換連桿與切換擺件之間設有一導引軌道以及一穿入於上述導引軌道內的導引凸塊,上述導引凸塊能在上述切換連桿與切換擺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被改變時而在上述導引軌道的內部進行移動。
  6. 如請求項1所述垂直律動器,其中,上述平台連接部具有一安裝於上述律動平台的第一平台連接座與一安裝上述擺動桿的第二平台連接座,上述第一平台連接座樞接於上述第二平台連接座。
  7. 如請求項1所述垂直律動器,其中,上述座體連接部設有一讓上述擺動桿穿設的座體連接孔,而上述平台連接部設有一讓上述擺動桿穿設的平台連接孔,且上述座體連接孔的同軸排列於上述平台連接孔。
  8. 如請求項1所述垂直律動器,其中,上述線性移動機構進一步具有一透過上述驅動機構而能沿著上述移動軌道進行移動的輔助移動件,而上述垂直律動器進一步具有一間隔排列於上述擺動機構的輔助擺動機構,上述輔助擺動機構具有一樞接於上述支撐座體的輔助擺動桿與一連接於上述輔助擺動桿與輔助移動件之間的輔助切換組件,上述輔助擺動桿連接於上述律動平台,而上述輔助切換組件能將上述輔助移動件的往復直線運動轉變為往復擺動運動來帶動上述輔助擺動桿進行擺動,使得上述律動平台同時透過上述擺動桿與輔助擺動桿而能相對於上述支撐座體進行擺動。
  9. 如請求項8所述垂直律動器,其中,上述線性移動機構進一步具有一同步桿,上述同步桿同時連接於上述移動件與輔助移動件,使得上述移動件與輔助移動件兩者能同步沿著上述移動軌道進行移動。
  10. 如請求項8所述垂直律動器,其中,上述擺動桿平行排列於上述輔助擺動桿,而上述擺動桿與輔助擺動桿兩者垂直排列於上述移動軌道。
TW111204236U 2022-04-25 2022-04-25 垂直律動器 TWM6304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4236U TWM630445U (zh) 2022-04-25 2022-04-25 垂直律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4236U TWM630445U (zh) 2022-04-25 2022-04-25 垂直律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0445U true TWM630445U (zh) 2022-08-01

Family

ID=83782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4236U TWM630445U (zh) 2022-04-25 2022-04-25 垂直律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04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7112653A1 (fr) Machine d'exercice à vibrations à amplitude linéairement réglable servant à l'entraînement du corps
TWM607928U (zh) 可實現單平台雙振幅作動之律動機
TWI747484B (zh) 可實現單平台雙振幅作動之律動機
TWM630445U (zh) 垂直律動器
JP2006122596A (ja) 揺動型運動装置
TWI714233B (zh) 雙振幅律動方法及裝置
JP7188815B1 (ja) 垂直振幅補助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CN116999286A (zh) 垂直律动器
KR101758200B1 (ko) 운동 장치 및 그 작동 방법
JP2009291320A (ja) 揺動装置
TWM626158U (zh) 律動機
KR100797789B1 (ko) 시소운동장치
KR100745156B1 (ko) 스윙운동의 안정성이 향상된 바이브레이타
TWI764751B (zh) 上下振動機
CN217548479U (zh) 上下律动机
JP7316418B2 (ja) 振動マシン
CN209678977U (zh) 一种多功能塑身机
US20230099848A1 (en) Vertical rhythm machine
KR200424882Y1 (ko) 시소운동장치
KR100865260B1 (ko) 3차원진동 운동기구
KR200345624Y1 (ko) 인체의 요동운동을 위한 진동장치
KR200313533Y1 (ko) 하체 복합 유산소 운동구
TWM639297U (zh) 水平式律動機
TWM631171U (zh) 搓揉按摩機
TWM632601U (zh) 垂直律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