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9593U - 壓接鉗 - Google Patents

壓接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9593U
TWM629593U TW111203211U TW111203211U TWM629593U TW M629593 U TWM629593 U TW M629593U TW 111203211 U TW111203211 U TW 111203211U TW 111203211 U TW111203211 U TW 111203211U TW M629593 U TWM629593 U TW M62959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rimping
clamp handle
pliers
handle
too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3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建週
Original Assignee
亨龍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亨龍工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亨龍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3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9593U/zh
Priority to CN202221006232.4U priority patent/CN217507888U/zh
Priority to US17/852,537 priority patent/US20230318242A1/en
Publication of TWM629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9593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1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connecting unstripped conductors to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 cutting edges
    • H01R43/015Handtoo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2Hand tools for crimping
    • H01R43/0421Hand tools for crimp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unctions, e.g. cu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01R24/64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for high frequency, e.g. RJ 45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一種壓接鉗,其包括一鉗柄機構、一壓接機構以及一傳動機構。鉗柄機構包括相互樞接的一第一鉗柄及一第二鉗柄。壓接機構包括一本體、一壓齒件及一壓接件。壓齒件的一端具有一齒狀結構,齒狀結構對應於本體的一端子容置部。壓接件具有一平面端,其被定位於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傳動機構包括一第一連桿及一第二連桿,其分別連接於第一鉗柄及第二鉗柄,且共同連接壓齒件及壓接件。當第一鉗柄與第二鉗柄相互靠近時,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推動壓齒件及壓接件,使壓齒件的齒狀結構進入端子容置部,壓接件的平面端選擇性地進入端子容置部。

Description

壓接鉗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壓接鉗。
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家家戶戶幾乎都有裝設網路。目前在固定的區域(例如居家環境或公司)上網,仍是以有線網路為主。意即,須透過電信公司佈設的網路線來傳輸訊號。其中,網路線需要透過電訊接頭(或稱網路端子)與電子裝置電性連接。
圖1為常見的一種電訊接頭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所示。電訊接頭9包括一連接端子91及一訊號線92。常見的連接端子91為塑膠外殼,連接端子91的具有複數導電片911(或稱金片)及連接塊912。訊號線92是由複數線芯921纏繞而成,外層再包覆不導電的外殼922。配線人員將訊號線92的多條線芯921排列於連接端子91的前端,以分別對應於連接端子91的導電片911。習知的壓接鉗具有端子容置部及齒狀壓塊,使配線人員可將連接端子91置於端子容置部內,並透過齒狀壓塊壓接導電片911與線芯921。又,習知的壓接鉗也具有平面壓板,可壓接連接塊912與訊號線92的外殼922,藉此固定連接端子91與訊號線92。
圖2A及圖2B為另一種電訊接頭的示意圖,請參考圖2A及圖2B所示。此類型的電訊接頭9a除了前述的連接端子91與訊號線92以外,為了達到屏蔽的效果,電訊接頭9a更採用金屬殼93。金屬殼93套設於連接端子91的外側,且金屬殼93具有二延伸部931,其可纏繞於訊號線92的外 殼922(如圖2B),藉此固定連接端子91與訊號線92。具有金屬殼93的電訊接頭9a,其連接端子91不具有連接塊912的結構。因此,前述的壓接鉗因具有平面壓板,而無法應用於電訊接頭9a。換言之,必須使用僅具有齒狀壓板(不具有平面壓板)的壓接鉗才能壓接具有金屬殼93的電訊接頭9a。此外,還必須利用其他工具或徒手操作將延伸部931纏繞於訊號線92的外殼922,相當不便。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壓線鉗,其包括一鉗柄機構、一壓接機構以及一傳動機構,藉由壓接機構包括一壓齒件、一壓接件及一夾具組的設計,且壓接件可被定位於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以解決習知壓線鉗無法同時應用在一般電訊接頭(僅有塑膠殼)與具有金屬殼的電訊接頭的問題。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壓接鉗,用以壓接一電訊接頭。壓接鉗包括一鉗柄機構、一壓接機構以及一傳動機構。鉗柄機構包括相互樞接的一第一鉗柄及一第二鉗柄。壓接機構包括一本體、一壓齒件、一壓接件及一夾具組。本體設置於鉗柄機構的一上端。本體包括一端子容置部。壓齒件可移動地設置於本體。壓齒件的一端具有一齒狀結構,齒狀結構對應於端子容置部。壓接件可移動地設置於本體。壓接件具有一平面端,平面端對應於端子容置部,且平面端被定位於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夾具組包括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第一凹部設置於第一鉗柄,第二凹部設置於第二鉗柄。傳動機構設置於第一鉗柄及第二鉗柄之間。傳動機構包括一第一連桿及一第二連桿。第一連桿的一端連接於第一鉗柄,另一端連接壓齒件及壓接件。第二連桿的一端連接第二鉗柄,另一 端連接壓齒件及壓接件。當第一鉗柄與第二鉗柄相互靠近時,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推動壓齒件及壓接件,使壓齒件的齒狀結構進入端子容置部,壓接件的平面端選擇性地進入端子容置部。第一凹部與第二凹部閉合而共同形成一環狀結構。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本體包括相對的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壓接件設置於本體的第一側面。壓齒件設置於本體的第二側面。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傳動機構還包括一撐托塊及至少一彈簧。撐托塊連接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彈簧的一端抵接於本體,另一端抵接於撐托塊。當鉗柄機構受到一施力時,第一鉗柄與第二鉗柄相互靠近,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推動撐托塊往壓接機構的方向移動並壓縮彈簧。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當鉗柄機構解除施力,撐托塊受到彈簧的一彈力而朝遠離壓接機構的方向移動。又,撐托塊帶動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復位而使第一鉗柄與第二鉗柄相互遠離。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撐托塊具有一樞軸部。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壓齒件及壓接件連接於樞軸部。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當壓接件的平面端被定位於第一位置,且第一鉗柄與第二鉗柄相互靠近時,平面端進入端子容置部。當壓接件的平面端被定位於第二位置,且第一鉗柄與第二鉗柄相互靠近時,平面端位於端子容置部的外側。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壓接件包括一壓接塊、一定位板及一定位柱。平面端位於壓接塊,定位柱穿過壓接塊並連接至定位板。定位板連接於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壓接塊具有一第一定位孔及一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靠近於平面端。當定位柱穿過第一定位孔,平面端被定位於第一位置。當定位柱穿過第二定位孔,平面端被定位於第二位置。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壓接機構更包括一第一刀片,設置於壓齒件的外側。當第一鉗柄與第二鉗柄相互靠近時,第一刀片朝端子容置部的方向移動。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鉗柄機構更包括一收納元件,其設置於第一鉗柄內,且收納元件的一端樞接於第一鉗柄。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收納元件具有一收納槽。收納元件相對於第一鉗柄轉動,使收納槽移動至第一鉗柄的外側。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傳動機構更包括一棘輪及一止動塊。棘輪設置於第二鉗柄,棘輪具有一凸部。止動塊的一端連接於第一鉗柄,止動塊具有複數齒部,凸部卡合至該些齒部的其中之一。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隨著第一鉗柄與第二鉗柄相互靠近時,棘輪的凸部卡合至該些齒部的另外之一。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鉗柄機構更包括一第二刀片,設置於第一鉗柄朝向第二鉗柄的一側。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第二鉗柄更包括一凹槽及一剪線部。凹槽與剪線部相鄰設置,且第二刀片對應於凹槽及剪線部。
承上所述,依據本創作之壓線鉗,其包括一鉗柄機構、一壓接機構以及一傳動機構。壓接機構包括一壓齒件、一壓接件及一夾具組。又,壓接件的一平面端可被定位於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使第一鉗柄與第二鉗柄相互靠近時,壓接件的平面端可選擇性地進入端子容置部,進而可適用不同類型的電訊接頭。具體而言,當平面端被定位於第一位置,第一鉗柄 與第二鉗柄相互靠近時,壓接件的平面端則可進入端子容置部,進而可適用於單純塑膠殼的電訊接頭。當平面端被定位於第二位置,壓接件的平面端位於端子容置部的外側,進而可適用於具有金屬殼的電訊接頭。又,可藉由夾具組將金屬殼的延伸部環繞於訊號線的外殼。
1:壓接鉗
10:鉗柄機構
11:第一鉗柄
111:前板體
112:後板體
113:握把
12:第二鉗柄
121:前板體
122:後板體
123:握把
124:凹槽
125:剪線部
13:第二刀片
14:收納元件
141:收納槽
20:壓接機構
21:本體
211:第一側面
212:第二側面
213:端子容置部
22:壓齒件
221:齒狀結構
23:壓接件
231:平面端
232:壓接塊
2321:第一定位孔
2322:第二定位孔
233:定位板
234:定位柱
24:夾具組
241:第一凹部
242:第二凹部
25:第一刀片
30:傳動機構
31:第一連桿
32:第二連桿
33:撐托塊
331:樞軸部
34:彈簧
35:棘輪
351:凸部
36:止動塊
361:齒部
41:第一側板
411:開口
42:第二側板
421:開口
9、9a:電訊接頭
91:連接端子
911:導電片
912:連接塊
92:訊號線
921:線芯
922:外殼
93:金屬殼
931:延伸部
圖1為常見的一種電訊接頭的示意圖。
圖2A及圖2B為另一種電訊接頭的示意圖。
圖3A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壓接鉗的示意圖。
圖3B為圖3A所示之壓接鉗的後側示意圖。
圖4A為圖3A所示之壓接鉗的部分分解示意圖。
圖4B為圖3B所示之壓接鉗的部分分解示意圖。
圖5A至圖5C為圖4A所示之壓接鉗的作動示意圖。
圖6A為圖3A所示之壓接鉗用於壓接如圖1所示之電訊接頭的示意圖。
圖6B為圖6A所示之壓接鉗於A-A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7A為圖3A所示之壓接鉗用於壓接如圖2A所示之電訊接頭的示意圖。
圖7B為圖7A所示之壓接鉗於A-A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圖3A所示之壓接鉗用於固定如圖2A所示之電訊接頭之訊號線與金屬殼的示意圖。
圖9A及圖9B為圖3A所示之壓線鉗的收納元件開啟的示意圖。
為能更瞭解本創作之技術內容,特舉較佳具體實施例說明如下。
在各個實施例的說明中,所謂的「第一」、「第二」係用以描述不同的元件,這些元件並不因為此類謂辭而受到限制。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方向或方位的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以及在...的上方、在...的下方、在...的左側(邊)、在...的右側(邊)、在...的前方(側、端)或在...的後方(側、端)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或方位的用語只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此外,為了說明上的便利和明確,圖式中各元件的厚度或尺寸,係以誇張或省略或概略的方式表示,以供熟悉此技藝之人士之瞭解與閱讀,且每個元件的尺寸並未完全為其實際的尺寸,並非用以限定本揭示可實施之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之實質意義,任何結構之修飾、比例關係之改變或大小之調整,在不影響本揭示所能產生之功效及所能達成之目的下,均仍應落在本揭示所揭示之技術內容涵蓋之範圍內。
圖3A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壓接鉗的示意圖,圖3B為圖3A所示之壓接鉗的後側示意圖,圖4A為圖3A所示之壓接鉗的部分分解示意圖,圖4B為圖3B所示之壓接鉗的部分分解示意圖,圖5A至圖5C為圖4A所示之壓接鉗的作動示意圖。以下說明,請參考前述圖式。首先,本實施例之壓接鉗1用以壓接一電訊接頭9、9a,意即,壓接鉗1可壓接二種不同類型的電訊接頭9(如圖1)及電訊接頭9a(如圖2A)。在本實施例中,壓接鉗1包括一鉗柄機構10、一壓接機構20以及一傳動機構30。鉗柄機構10包括相互樞接的一第一鉗柄11及一第二鉗柄12,使壓接鉗1可呈現開啟狀態或閉闔狀態。本實施例之第一鉗柄11包括一前板體111、一後板體112及一握把113。又,前板體111及後板體112間隔設置於握把113內,使前板體111及後板體112之間具有一空間。同樣的,第二鉗柄12包括一前板體121、一後板體122及一握把123。前板體121及後板體122間隔設置於握把123 內,使前板體121及後板體122之間具有一空間。本實施例之壓接機構20及傳動機構30設置在第一鉗柄11及第二鉗柄12之間,且位於握把113、123的上方。另須說明的是,圖4A所示的前板體111及前板體121是以虛線表示,而圖4B所示的後板體112及後板體122是以虛線表示。
在本實施例中,壓接機構20包括一本體21、一壓齒件22(如圖4B所示)、一壓接件23及一夾具組24。本體21設置於鉗柄機構10的一上端。意即,本體21靠近於遠離握把113、123的一端。又,本體21包括相對的一第一側面211(如圖4A)及一第二側面212(如圖4B)、以及一端子容置部213。第一側面211為靠近於前板體111、121的側面,而第二側面212為靠近於後板體112、122的側面。端子容置部213是用以容置連接端子91的槽體。端子容置部213橫列於本體21,使端子容置部213的相對二開口分別位於第一側面211及第二側面212。
較佳的,本實施例之壓接鉗1更包括一第一側板41及第二側板42。第一側板41設置於本體21之第一側面211的外側,而第二側板42設置於第二側面212的外側。換言之,本體21設置於第一側板41及第二側板42之間,可使壓接鉗1具有簡潔的外觀。如圖4A及4B所示,對應的,第一側板41具有一開口411,及第二側板42具有一開口421,以對應於端子容置部213。
本實施例之壓齒件22及壓接件23可移動地設置於本體21。具體而言,壓齒件22及壓接件23可被傳動機構30帶動,而在本體21往上或往下運動,其細節於後進一步說明。較佳的,壓接件23設置於本體21的第一側面211,如圖4A所示;壓齒件22設置於本體21的第二側面212,如圖4B所示。由於端子容置部213橫列於本體21,端子容置部213的相對二端可分別對應於壓齒件22與壓接件23。如圖4B所示,壓齒件22的一端具有一 齒狀結構221,齒狀結構221對應於端子容置部213位於第二側面212的一端。如圖4A及圖5A所示,壓接件23具有一平面端231,平面端231對應於端子容置部213靠近於第一側面211的一端。意即,齒狀結構221及平面端231分別朝向端子容置部213的相對二端。配線人員將連接端子91置入端子容置部213時,可將導電片911對應於齒狀結構221。
請參考圖4A、圖4B及圖5A所示,傳動機構30包括一第一連桿31及一第二連桿32,其位於壓接機構20的下方。第一連桿31的一端連接第一鉗柄11,另一端連接壓齒件22及壓接件23。同樣的,第二連桿32的一端連接第二鉗柄12,另一端連接壓齒件22及壓接件23。因此,當配線人員對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施力,使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時(如圖5A至圖5C的作動),而第一連桿31及第二連桿32可向上推動壓齒件22及壓接件23,使壓齒件22的齒狀結構221(請參考圖4B所示)可進入端子容置部213,而壓接件23的平面端231可選擇性地進入端子容置部213。以下先說明傳動機構30的其他結構,再進一步說明平面端231選擇性地進入端子容置部213的內容。
較佳的,本實施例之傳動機構30還包括一撐托塊33,且撐托塊33位於第一連桿31及第二連桿32的上方。撐托塊33連接於第一連桿31、第二連桿32、壓齒件22及壓接件23。具體而言,撐托塊33具有一樞軸部331,而第一連桿31、第二連桿32、壓齒件22及壓接件23連接於樞軸部331。藉由樞軸部331的設置,使第一連桿31及第二連桿32可將來自於左側、或右側的力量,平順地轉換成向上推動的力量。另外,第一連桿31及第二連桿32亦可共同於樞軸部331對壓齒件22及壓接件23施加往上移動的力量,以避免力量分散的情形。
較佳的,傳動機構30還包括至少一彈簧34,如圖5A及圖5C所示。本實施例之傳動機構30包括二彈簧34,且設置於撐托塊33上方的左、右二端。彈簧34的一端抵接於本體21,另一端抵接於撐托塊33。具體而言,本體21具有容置彈簧34的凹槽(圖未示)。彈簧34設置於凹槽內,使彈簧34的一端抵接於本體21。又,部分撐托塊33亦可設置於凹槽內,使彈簧34的另一端抵接於撐托塊33。當鉗柄機構10受到施力,使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時(如圖5A至圖5C的作動),第一連桿31及第二連桿32推動撐托塊33往壓接機構20的方向移動並壓縮彈簧34。因此,當鉗柄機構10解除施力(即配線人員鬆開鉗柄機構10),撐托塊33受到彈簧34的一彈力而朝遠離壓接機構20的方向移動。同時,撐托塊33帶動第一連桿31及第二連桿32復位而使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遠離,即圖5C至圖5A的作動。換言之,藉由撐托塊33及彈簧34的設置,使鉗柄機構10可於解除施力時,達到自動復位的功能,以提升配線人員操作的便利性。
請參考圖5A至圖5C所示,較佳的,傳動機構30更包括一棘輪35及一止動塊36。棘輪35設置於第二鉗柄12,而止動塊36的一端連接於第一鉗柄11。因此,當棘輪35與止動塊36也可隨著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或遠離。如圖5B所示,棘輪35具有一凸部351,止動塊36具有複數齒部361。當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至一定距離時(如圖5B),凸部351卡合至該些齒部361的其中之一。此時,即便配線人員停止施力,藉由凸部351與齒部361的卡合,以固定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的相對位置,意即,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之間的距離仍不會變動。又,隨著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更靠近時,棘輪35的凸部351卡合至該些齒部361的另外之一。換言之,隨著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凸 部351可自其中一個齒部361移動至其他齒部361,令配線人員可以分段施力,以達到省力的效果。
圖6A為圖3A所示之壓接鉗用於壓接如圖1所示之電訊接頭9的示意圖,圖6B為圖6A所示之壓接鉗於A-A線的剖面示意圖,圖7A為圖3A所示之壓接鉗用於壓接如圖2A所示之電訊接頭9a的示意圖,圖7B為圖7A所示之壓接鉗於A-A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6A、圖6B、圖7A及圖7B所示。本實施例之壓接件23的平面端231可被定位於一第一位置(如圖6A及圖6B所示)或一第二位置(如圖7A及圖7B所示),使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時(即壓接鉗1於閉闔狀態時),壓接件23的平面端231可選擇性地進入端子容置部213。具體而言,在壓接單純塑膠殼的電訊接頭9時,可將壓接件23的平面端231定位於第一位置(如圖6A及圖6B所示),且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時,壓接件23的平面端231則可進入端子容置部213。在壓接具有金屬殼93的電訊接頭9a時,可將壓接件23定位於第二位置(如圖7A及圖7B所示),且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時,壓接件23的平面端231位於端子容置部213的外側。
較佳的,本實施例之壓接件23包括一壓接塊232、一定位板233及一定位柱234。平面端231位於壓接塊232的頂端。定位柱234可例如但不限於螺絲。定位柱234穿過壓接塊232並連接至定位板233,意即,壓接塊232藉由定位柱234而被設置於定位板233。定位板233連接於第一連桿31及第二連桿32。在本實施例中,定位板233也是藉由連接於撐托塊33的樞軸部331而與第一連桿31及第二連桿32連接,如圖4A及圖5A所示。
較佳的,壓接塊232具有一第一定位孔2321及一第二定位孔2322,第二定位孔2322靠近於平面端231。以圖6A及圖7A為例,第二定位孔2322位於上方,而第一定位孔2321位於下方。因此,當定位柱234穿 過第一定位孔2321而將壓接塊232連接至定位板233時,平面端231被定位於第一位置(如圖6A及圖6B所示)。本實施例未特別限定第一定位孔2321的位置,或壓接塊232的長度,僅需在壓接鉗1於閉闔狀態(即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時,平面端231進入端子容置部213內,進而可用於壓接具有連接塊912的連接端子91。
具體而言,如圖1所示,電訊接頭9包括連接端子91及訊號線92。連接端子91為塑料件,其包括複數導電片911及連接塊912。訊號線92包括複數線芯921。線芯921排列於連接端子91的前端,並對應於導電片911。連接塊912位於連接端子91的後端。當配線人員欲壓接電訊接頭9時,可先將壓接件23的平面端231定位至第一位置,如圖6A及圖6B所示。此時,壓接塊232於定位柱234上方的長度較長。接著,將電訊接頭9的連接端子91置於端子容置部213,且導電片911對應於壓齒件22的齒狀結構221,而連接塊912對應於壓接件23的平面端231。最後,對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施力,使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而第一連桿31及第二連桿32可向上推動壓齒件22及壓接件23(如圖5C所示)。壓齒件22被向上推動,使得齒狀結構221可進入端子容置部213,藉由齒狀結構221將導電片911壓接至線芯921。壓接件23被向上推動,而壓接件23的平面端231將連接端子91的連接塊912向上擠壓而嵌入訊號線92的外殼922,以固定連接端子91與訊號線92。須說明的是,電訊接頭9的具體結構可參考圖1所示,圖6B僅繪製連接端子91的外殼。
又,當定位柱234穿過第二定位孔2322,壓接件23的平面端231被定位於第二位置(如圖7A及圖7B所示)。由於第二定位孔2322位於上方,故定位柱234穿過第二定位孔2322而將壓接塊232連接至定位板233時,壓接塊232上方的長度較短。因此,當壓接鉗1於閉闔狀態(即第一鉗 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時,壓接件23的平面端231位於端子容置部213的外側,即位於端子容置部213的下方。當壓接件23的平面端231被定位於第二位置時,可適用於壓接具有金屬殼93的電訊接頭9a(如圖2A所示)。須說明的是,電訊接頭9的具體結構可參考圖1所示,圖7B僅繪製連接端子91的外殼。
具體而言,如圖2A及圖2B所示,電訊接頭9a除了連接端子91及訊號線92以外,還包括金屬殼93。如圖2A所示,金屬殼93設置於連接端子91的外側,使得電訊接頭9a無連接塊912的結構。又,金屬殼93還具有二延伸部931,並位於訊號線92的外側。當配線人員欲壓接具有金屬殼93的電訊接頭9a時,可先將定位柱234穿過位於上方的第二定位孔2322,使壓接件23的平面端231被定位於第二位置。接著,將電訊接頭9a的連接端子91置於端子容置部213內,如圖7A及圖7B所示。最後,同樣使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帶動第一連桿31及第二連桿32向上推動壓齒件22及壓接件23。此時,壓齒件22的齒狀結構221進入端子容置部213,以將導電片911壓接至線芯921。由於壓接件23的平面端231被定位至第二位置,平面端231於此時位於端子容置部213的外側。
導電片911壓接完成後,再將電訊接頭9a移至夾具組24的位置,如圖6所示,藉由夾具組24將金屬殼93的延伸部931環繞於訊號線92的外殼922(完成後如圖2B所示)。如圖4A、圖4B所示,本實施例之夾具組24包括一第一凹部241及一第二凹部242。第一凹部241設置於第一鉗柄11,第二凹部242設置於第二鉗柄12。配線人員把訊號線92連同金屬殼93的延伸部931置於夾具組24,且延伸部931置於第一凹部241或第二凹部242,如圖8所示。圖8為圖3A所示之壓接鉗用於固定如圖2A所示之電訊接頭9a之訊號線92與金屬殼93的示意圖。接著,再對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 施力,使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此時,第一凹部241與第二凹部242閉合而共同形成一環狀結構(如圖5C所示),藉此將延伸部931彎折,並使延伸部931纏繞於訊號線92的外殼922,形成如圖2B所示之電訊接頭9a,藉此固定連接端子91與訊號線92。
請參考圖3B及圖4B所示,較佳的,壓接機構20更包括一第一刀片25,其設置於壓齒件22的外側。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刀片25是以螺鎖的方式設置於壓齒件22的外側,並位於第二側板42的開口421內。第一刀片25可用於裁切突出於穿透式連接端子91的線芯921。具體而言,連接端子91又可以分成穿透式、及非穿透式二種類型。穿透式的連接端子91是指連接端子91的前端具有複數開孔,使線芯921可穿出連接端子91外側,如圖1所示。非穿透式的連接端子則是前端為封閉而不具開孔的類型,本實施例是以穿透式的連接端子91為例說明。
由於訊號線92的線芯921的尺寸小,使得配線人員難以將訊號線92的多條線芯921排列並對齊於連接端子91的前端。為了方便操作,大部分的配線人員會將線芯921拉出於穿透式連接端子91的外側,如圖1所示。習知技術是利用其他刀具修剪凸出於連接端子91的線芯921,而本實施例可藉由第一刀片25修剪線芯921。由於第一刀片25設置於壓齒件22,故可隨著壓齒件22一併作動。當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時,第一刀片25可連同壓齒件22朝端子容置部213的方向移動(可參考圖6B及圖7B所示),以裁切凸出於連接端子91的線芯921。
另外,配線人員必須先剝除訊號線92的外殼922,使被包覆於外殼922內的線芯921露出。如圖4A所示,本實施例之鉗柄機構10更包括一第二刀片13,設置於第一鉗柄11朝向第二鉗柄12的一側。當配線人員需要剝除訊號線92的外殼922時,可將訊號線92第一鉗柄11及第二鉗柄12之 間,並對應至第二刀片13。接著,對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施力,使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此時,第二刀片13抵頂(或刺入)訊號線92的外殼922。配線人員可旋轉訊號線92,使外殼922被劃一圈的切痕,以裁切並剝除外殼922。較佳的,第二鉗柄12還包括一凹槽124(可先參考圖9A及圖9B所示),用以容置訊號線92,使訊號線92可於凹槽124內旋轉,以便於配線人員的操作。
較佳的,第二鉗柄12還包括一剪線部125(可先參考圖9A及圖9B所示),其為平面的結構。凹槽124與剪線部125相鄰設置,且第二刀片13可同時對應於凹槽124及剪線部125。當配線人員需要裁切訊號線92時,可將訊號線92置於剪線部125。當第一鉗柄11與第二鉗柄12相互靠近時,第二刀片13即可裁切訊號線92。
圖9A及圖9B為圖3A所示之壓線鉗的收納元件開啟的示意圖,請參考圖9A及圖9B所示。較佳的,鉗柄機構10更包括一收納元件14,其設置於第一鉗柄11內,例如,位於前板體111與後板體112之間的空間。又,收納元件14具有一收納槽141,用以置放所欲收納的零件。例如,收納槽141可用於置放替換的刀片。在本實施例中,收納槽141的形狀與第二刀片13的形狀大致相同,用以收納供替換的第二刀片13。又,收納元件14的一端樞接於第一鉗柄11的前板體111及後板體112,使收納元件14相對於第一鉗柄11轉動。一般的情況下,收納元件14及其收納槽141位於第一鉗柄11前板體111與後板體112之間。待須替換第二刀片13時,配線人員可將收納元件14向外拉出。此時,收納元件14相對於第一鉗柄11轉動,使收納槽141移動至第一鉗柄11的外側,供配線人員可取出新的第二刀片13。在其他實施例中,鉗柄機構10亦可設置於第二鉗柄12,本創作並無限制。
綜上所述,依據本創作之壓線鉗,其包括一鉗柄機構、一壓接機構以及一傳動機構。壓接機構包括一壓齒件、一壓接件及一夾具組。又,壓接件的一平面端可被定位於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使第一鉗柄與第二鉗柄相互靠近時,壓接件的平面端可選擇性地進入端子容置部,進而可適用不同類型的電訊接頭。具體而言,當平面端被定位於第一位置,第一鉗柄與第二鉗柄相互靠近時,壓接件的平面端則可進入端子容置部,進而可適用於單純塑膠殼的電訊接頭。當平面端被定位於第二位置,壓接件的平面端位於端子容置部的外側,進而可適用於具有金屬殼的電訊接頭。又,可藉由夾具組將金屬殼的延伸部環繞於訊號線的外殼。
應注意的是,上述諸多實施例係為了便於說明而舉例,本創作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壓接鉗
10:鉗柄機構
11:第一鉗柄
111:前板體
112:後板體
113:握把
12:第二鉗柄
121:前板體
123:握把
14:收納元件
20:壓接機構
21:本體
213:端子容置部
23:壓接件
231:平面端
24:夾具組
41:第一側板
42:第二側板

Claims (15)

  1. 一種壓接鉗,用以壓接一電訊接頭,該壓接鉗包括: 一鉗柄機構,包括相互樞接的一第一鉗柄及一第二鉗柄; 一壓接機構,包括: 一本體,設置於該鉗柄機構的一上端,該本體包括一端子容置部; 一壓齒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本體,該壓齒件的一端具有一齒狀結構,該齒狀結構對應於該端子容置部; 一壓接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本體,該壓接件具有一平面端,該平面端對應於該端子容置部,且該平面端被定位於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及 一夾具組,包括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該第一凹部設置於該第一鉗柄,該第二凹部設置於該第二鉗柄;以及 一傳動機構,設置於該第一鉗柄及該第二鉗柄之間,該傳動機構包括: 一第一連桿,其一端連接該第一鉗柄,另一端連接該壓齒件及該壓接件;及 一第二連桿,其一端連接該第二鉗柄、,另一端連接該壓齒件及該壓接件;其中, 當該第一鉗柄與該第二鉗柄相互靠近時,該第一連桿及該第二連桿推動該該壓齒件及該壓接件,使該壓齒件的該齒狀結構進入該端子容置部,該壓接件的該平面端選擇性地進入該端子容置部,該第一凹部與該第二凹部閉合而共同形成一環狀結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壓接鉗,其中該本體包括相對的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該壓接件設置於該本體的該第一側面,該壓齒件設置於該本體的該第二側面。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壓接鉗,其中該傳動機構還包括一撐托塊及至少一彈簧,該撐托塊連接該第一連桿及該第二連桿,該彈簧的一端抵接於該本體,另一端抵接於該撐托塊,當該鉗柄機構受到一施力時,該第一鉗柄與該第二鉗柄相互靠近,該第一連桿及該第二連桿推動該撐托塊往該壓接機構的方向移動並壓縮該彈簧。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壓接鉗,其中當該鉗柄機構解除該施力,該撐托塊受到該彈簧的一彈力而朝遠離該壓接機構的方向移動,且該撐托塊帶動該第一連桿及該第二連桿復位而使該第一鉗柄與該第二鉗柄相互遠離。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壓接鉗,其中該撐托塊具有一樞軸部,該第一連桿、該第二連桿、該壓齒件及該壓接件連接於該樞軸部。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壓接鉗,其中當該壓接件的該平面端被定位於該第一位置,且該第一鉗柄與該第二鉗柄相互靠近時,該平面端進入該端子容置部;以及當該壓接件的該平面端定位於該第二位置,且該第一鉗柄與該第二鉗柄相互靠近時,該平面端位於該端子容置部的外側。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壓接鉗,其中該壓接件包括一壓接塊、一定位板及一定位柱,該平面端位於該壓接塊,該定位柱穿過該壓接塊並連接至該定位板,該定位板連接於該第一連桿及該第二連桿。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壓接鉗,其中該壓接塊具有一第一定位孔及一第二定位孔,該第二定位孔靠近於該平面端,當該定位柱穿過該第一定位孔,該平面端被定位於該第一位置,當該定位柱穿過該第二定位孔,該平面端被定位於該第二位置。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壓接鉗,其中該壓接機構更包括一第一刀片,設置於該壓齒件的外側,當該第一鉗柄與該第二鉗柄相互靠近時,該第一刀片朝該端子容置部的方向移動。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壓接鉗,其中該鉗柄機構更包括一收納元件,其設置於該第一鉗柄內,且該收納元件的一端樞接於該第一鉗柄。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壓接鉗,其中該收納元件具有一收納槽,該收納元件相對於該第一鉗柄轉動,使該收納槽移動至該第一鉗柄的外側。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壓接鉗,其中該傳動機構更包括一棘輪及一止動塊,該棘輪設置於該第二鉗柄,該棘輪具有一凸部,該止動塊的一端連接於該第一鉗柄,該止動塊具有複數齒部,該凸部卡合至該些齒部的其中之一。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壓接鉗,其中隨著該第一鉗柄與該第二鉗柄相互靠近時,該棘輪的該凸部卡合至該些齒部的另外之一。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壓接鉗,其中該鉗柄機構更包括一第二刀片,設置於該第一鉗柄朝向該第二鉗柄的一側。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壓接鉗,其中該第二鉗柄包括一凹槽及一剪線部,該凹槽與該剪線部相鄰設置,且該第二刀片對應於該凹槽及該剪線部。
TW111203211U 2022-03-30 2022-03-30 壓接鉗 TWM629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3211U TWM629593U (zh) 2022-03-30 2022-03-30 壓接鉗
CN202221006232.4U CN217507888U (zh) 2022-03-30 2022-04-27 压接钳
US17/852,537 US20230318242A1 (en) 2022-03-30 2022-06-29 Crimping Pli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3211U TWM629593U (zh) 2022-03-30 2022-03-30 壓接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9593U true TWM629593U (zh) 2022-07-11

Family

ID=83352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3211U TWM629593U (zh) 2022-03-30 2022-03-30 壓接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18242A1 (zh)
CN (1) CN217507888U (zh)
TW (1) TWM62959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07888U (zh) 2022-09-27
US20230318242A1 (en)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86461A (en) Ribbon cable connector tool
TWM320772U (en) Signal communication socket with pierce terminal
TW201731189A (zh) 用於模組電氣連接器的壓接工具與組裝該壓接工具的方法
JPS6251171A (ja) コネクタ
JP2003272742A (ja) コネクタ
JP2019071287A (ja) コネクタを加工するための着脱可能カセットおよびこれを有する圧着工具
JP7153421B2 (ja) 可変カムを有する圧着工具
TWM529974U (zh) 壓接鉗
US5063770A (en) Crimping tool
TWI657631B (zh) 壓接手工具
TWM629593U (zh) 壓接鉗
TWI618322B (zh) 訊號端子接頭壓接鉗
CN109980480B (zh) 压接手工具
CN109921255B (zh) 压接手工具
US11909159B2 (en) Crimping plier
JPS6146950B2 (zh)
JP2595108Y2 (ja) 圧接型コネクタ
TWM518420U (zh) 電連接器
TWM606134U (zh) 壓接鉗
TWM617470U (zh) 壓接鉗及其壓接模具
TWM560143U (zh) 壓接手工具
TWM559529U (zh) 壓接手工具
TWM607204U (zh) 壓接鉗
FR2898436A1 (fr) Dispositif et procede pour la disposition de fils de maniere isolee dans un connecteur de reseau blinde ainsi que le connecteur correspondant
JPH0528709Y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