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6333U - 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 - Google Patents

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6333U
TWM626333U TW110213536U TW110213536U TWM626333U TW M626333 U TWM626333 U TW M626333U TW 110213536 U TW110213536 U TW 110213536U TW 110213536 U TW110213536 U TW 110213536U TW M626333 U TWM626333 U TW M62633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pe
upper connecting
resistance
chair
s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3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柄翔
Original Assignee
秀穎國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秀穎國際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秀穎國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3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6333U/zh
Publication of TWM626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6333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係一種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其包含一座椅,座椅後方設置有一把手及複數輪子;一支架組件,其設置於椅本體且橫跨其上方;一後阻力裝置,其包含一上連接管、一下連接管、一後阻力調整部、一握持件、複數滑輪及一後鋼索,上連接管的一端連接支架組件,上連接管的另一端可拆卸地連接下連接管的一端,下連接管的另一端連接阻力調整部,各滑輪及後鋼索組裝於上、下連接管且握持件藉由連接後鋼索與後阻力調整部相連動;藉由輪子的設置可便於推移,而後阻力調整部位於座椅之後方具有充足之空間可放置數量或體積較大之槓片,且使用者可藉由變更不同形式之握持件,達到以拉動後鋼索的方式進行不同形式訓練之多樣性的功效。

Description

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
本新型係涉及一種健身器材,尤指一種鋼索式便攜型之健身椅。
由於大多數的現代人長時間處於靜態的工作環境,加上沒有運動的習慣,因此容易產生諸多的文明病,也因此近幾年吹起了健身的風潮,人們開始希望藉由定期的運動讓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但有些人因為工作較為忙碌,實在難以撥空去健身房運動,加上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病毒的疫情影響,使得健身房也處於長時間的停業,且公共的環境也不再適合長時間停留,因此居家健身的風氣也隨之興起,消費者可藉由購入一些健身器材放置於家中,於居家環境即可進行一些簡單的健身活動。
現有一種如臺灣新型公告號TW M611507U之方便攜帶使用的蝴蝶機,包括有一座椅與二阻力裝置,座椅後方設置有一把手,座椅下方設置有複數顆滾輪;二阻力裝置分別裝設在座椅的兩側,各阻力裝置包含有一配重模組,各配重模組前方連接有一轉動模組,各轉動模組在座椅上設置有一轉動軸,各轉動軸一側連接有一調整桿,各調整桿末端設置有一握柄,轉動模組構成現有技術健身器材之蝴蝶機的手把樣式;當使用者欲移動時,可藉由持握把手將蝴蝶機以滾輪為轉動中心傾斜一定角度,利用各滾輪拖行座椅移動至目的地;當使用者操作時,可藉由握持二握柄以各握柄的轉動軸為中心轉動進行夾胸訓練的動作。
然而,前述之蝴蝶機具有以下二缺點,其一是蝴蝶機整體結構僅能達成使用者於操作過程中進行夾胸之動作,而因為夾胸之動作主要訓練的肌群僅為胸肌,因此整體功能單一在使用上有其限制,其二是配重模組因為設置於座椅的二側,為了避免整體的寬度大於門框的寬度而導致無法順利通過,故其所能置放槓片的空間有限,所能承載之槓片的重量也有限,對於訓練強度較高需使用較多槓片之使用者而言,會無法滿足其訓練強度的需求;因此,如何改進並創作一種便於攜帶之健身椅,實有重新思考並予以創作之必要。
有鑒於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新型提供一種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其藉由輪子、後阻力調整部及握持件之設置,達到便於移動且同時具有以拉動後鋼索的方式進行不同形式訓練之目的。
為達上述之新型目的,本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其包含: 一座椅,其具有一前側面、一後側面及二側面,該二側面位於該前側面及該後側面之間,該座椅包含一椅本體、二扶手、一把手及複數輪子,該二扶手分別設置於該椅本體的二側面,該把手設置於該椅本體的後側面,各該輪子設置於椅本體的後側面且位於下方位置,各該輪子的後側略突出於該椅本體的後側面; 一支架組件,其橫跨該椅本體的上方且該支架組件的二端分別設置於該二扶手; 一後阻力裝置,其包含一上連接管、一下連接管、一後阻力調整部、一握持件、複數滑輪及一後鋼索,該上連接管的一端連接該支架組件並位於該椅本體的上方位置,且朝向該前側面方向延伸,該上連接管的另一端經彎折朝向下方方向延伸且位於該座椅的該後側面,該下連接管的一端可拆卸地連接該上連接管,該下連接管的另一端連接該阻力調整部,各該滑輪設置於該上連接管,該後鋼索經由各該滑輪並穿設於該下連接管,該後鋼索的一端連接該握持件,該後鋼索的另一端連接該後阻力調整部。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其中該上連接管鄰近於前端的下方位置穿設有一開口,該握持件為一桿體,該後鋼索連接有該握持件的一端穿出於該開口。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其中該上連接管鄰近於前端位置橫向貫穿有一軸孔,該握持件為具有二端之弧型桿體,且該握持件位於二端之間形成有一樞接桿,該樞接桿穿設該上連接管的該軸孔,該握持件可相對於該上連接管轉動。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其進一步包含二側阻力裝置,該二側阻力裝置分別設置於該椅本體的兩側,每一該側阻力裝置包含一側阻力調整部及一腳套件,該側阻力調整部的前側位置穿設有一前穿孔,該側阻力調整部的內側位置設置有複數側滑輪,該側阻力調整部連接有一側鋼索,該側鋼索的一端連接於該側阻力調整部,該側鋼索的另一端經由繞設各該側滑輪後穿出於前穿孔且連接該腳套件。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其中各該側阻力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側蓋,該側蓋蓋設於該側阻力調整部的側面。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其中該後阻力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後蓋,該後蓋蓋設於該後阻力調整部的側面。
本新型的優點在於,藉由輪子的設置可便於推移,而後阻力調整部位於座椅之後方,相較於現有技術具有充足之空間可放置數量或體積較大之槓片,且使用者可藉由變更不同形式之握持件,達到以拉動後鋼索的方式進行上肢不同形式訓練之多樣性的功效;而腳套件之設置可進一步達到訓練下肢肌群之功效,使得本新型可同時具以上肢及下肢肌群之訓練。
以下配合圖式以及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新型為達成預定新型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請參閱圖1所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其包含一座椅10、一支架組件20、一後阻力裝置30及二側阻力裝置40。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座椅10具有一前側面、一後側面及二側面,二側面位於前側面及後側面之間,前側面及後側面位於前、後相對的二側面,座椅10包含一椅本體11、二扶手12、一把手13及複數輪子14,二扶手12分別設置於椅本體11的二側面,把手13設置於椅本體11的後側面,把手13為呈倒U形之桿體用以供使用者握持,各輪子14設置於椅本體11的後側面且位於下方位置,具體而言,請參閱圖4所示,從側面視之各輪子14離地面保持一間距,且各輪子14的後側略突出於椅本體11的後側面。
支架組件20為由複數桿體相連接所形成之拱門狀架體,其橫跨椅本體11的上方且支架組件20的二端分別設置於二扶手12,支架組件20之連接方式為現有技術故不詳述,可依使用者需求作改變。
後阻力裝置30包含一上連接管31、一下連接管32、一後阻力調整部33及一握持件34,上連接管31的一端連接支架組件20,上連接管31位於椅本體11的上方且朝向前側面方向延伸,上連接管31鄰近於前端位置橫向貫穿有一軸孔35,鄰近於前端的下方位置延伸一管體並形成有一開口36,開口36與上連接管31的內部空間相連通,但不以此為限,亦可不延伸管體而直接形成開口36,上連接管31的另一端經彎折朝向下方方向延伸且位於座椅10的後側面。
下連接管32的一端可拆卸地連接上連接管31,下連接管32與上連接管31可相連接或分離之機構為現有技術故不詳述,下連接管32的另一端連接後阻力調整部33,後阻力調整部33設置有一後鋼索37及複數滑輪38,後鋼索37的一端與槓片連動,後鋼索37的另一端穿設於下連接管32及上連接管31,各滑輪38設置於上連接管31內,後鋼索37經由繞設各滑輪38自上連接管31的開口36穿出,在本實施例中,滑輪38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於上連接管31的前端及後端彎折的位置,後鋼索37由兩鋼索相連接所組成,具體而言,前述兩鋼索於上連接管31內藉由一可拆卸之連接環相對接,前述之滑輪38及後鋼索37的設置方式為現有技術故不詳述,但不以此為限;後阻力調整部33為放置於地面之槓片重量調整組件,此為現有技術之制式組件,其細部構造不再贅述,後阻力調整部33的側面蓋設有一後蓋39,後蓋39用以遮蔽側面簍空位置,使用時可防止人員碰觸而被槓片壓傷,搬運或收納時可防止異物或灰塵進入到內部。
握持件34為一桿體,其藉由一扣環與穿出於上連接管31的開口36的後鋼索37相連接,使得握持件34且與後阻力調整部33的槓片相連動,此握持件34、後鋼索37及後阻力裝置30之連接及連動方式為現有技術,故不詳述。
二側阻力裝置40分別設置於椅本體11的兩側,每一側阻力裝置40包含一側阻力調整部41、一腳套件42、一側鋼索43、一側蓋44及複數側滑輪45,側阻力調整部41的前側位置穿設有一前穿孔,側阻力調整部41連接有一側鋼索43,側鋼索43的一端與槓片連動,側鋼索43的另一端經由繞設複數側滑輪45後穿出於前穿孔,在本實施例中,側滑輪45數量為三個,其中二個側滑輪45間隔設置於側阻力調整部41的內側頂面位置,一個側滑輪45設置於側阻力調整部41的內側前面位置且鄰近前穿孔,側阻力調整部41為槓片重量調整組件,此為現有技術之制式組件,其細部構造不再贅述,腳套件42為長條形片體且二端部設置有魔鬼氈,可用以套設於小腿,腳套件42與穿出於前穿孔之側鋼索43相連接且定位於前穿孔位置;側蓋44用以蓋設於側阻力調整部41的側面簍空位置,使用時可防止人員碰觸而被槓片壓傷,搬運或收納時可防止異物或灰塵進入到內部。
本新型使用時,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使用者可藉由坐在椅本體11,並將雙手抓握握持件34朝自身胸口方向往復拉動及放鬆,達到訓練背肌之功效,但不以此為限,也可以站立且面對椅本體11之姿勢抓握握持件34進行訓練動作,僅要能達到依據訓練需求改變姿勢或更換握持件34之形式達到訓練功效即可;後阻力調整部33因為位於椅本體11之後方且空間較為充裕,可承載槓片之數量及負重之大小相較於現有技術可有較大範圍之調整,更能對應至不同訓練強度需求之使用者;而腳套件42可套設於使用者之小腿,利用小腿進行拉動或放鬆側鋼索43之往復動作達到訓練腿部肌群之功效,因此本新型可同時具有上肢及下肢進行拉的動作之訓練模式,達到多樣性之功效;而當使用者欲移動本新型時,可將下連接管32與上連接管31分別拆卸相互分離,位於上連接管31內的鋼索連接環解開,使得上連接管31、下連接管32及後阻力調整部33可個別獨自搬移,而使用者可藉由握持把手13將座椅10向後傾斜,使得座椅10僅以各輪子14接觸於地面,再以拉或推的方式將座椅10移動,達到便於搬移之功效。
請參閱圖5至圖7所示,為本新型之第二實施例,其中座椅10、支架組件20及側阻力裝置40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主要差異在於握持件34A為現有技術用以訓練胸肌之倒U型桿體,其一端具有一樞接部341A,樞接部341A具有一樞接桿342A,樞接桿342A穿設上連接管31的軸孔35,後鋼索37連接於握持件34,使得握持件34可相對於上連接管31轉動,使用者可藉由坐於椅本體11,並抓握握持件34的二端往復推動握持件34,達到訓練胸肌之功效,但不以此為限,使用者可依據需求改變握持件34之形狀及滑輪38設置位置,藉此達到不同之訓練目的,而前述握持件34之更換及滑輪38的位置為現有技術,故不詳述。
本新型以拉動後鋼索37為運作基礎,藉由改變握持件34、後鋼索37及滑輪38的形式,達到可有不同訓練模式之變換,且使用者可依據需求藉由設置於椅本體11的輪子14達到便於移動之功效,使得使用者以簡易的操作方式達到不論是在家中或於戶外都能進行健身運動。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作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座椅 11:椅本體 12:扶手 13:把手 14:輪子 20:支架組件 30:後阻力裝置 31:上連接管 32:下連接管 33:後阻力調整部 34:握持件 34A:握持件 341A:樞接部 342A:樞接桿 35:軸孔 36:開口 37:後鋼索 38:滑輪 39:後蓋 40:側阻力裝置 41:側阻力調整部 42:腳套件 43:側鋼索 44:側蓋 45:側滑輪
圖1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圖2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另一角度立體外觀圖。 圖3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局部分解圖。 圖4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握持件拉動示意圖。 圖5係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圖6係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局部分解圖。 圖7係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握持件推動示意圖。
10:座椅
11:椅本體
12:扶手
20:支架組件
30:後阻力裝置
31:上連接管
34:握持件
35:軸孔
37:後鋼索
38:滑輪
40:側阻力裝置
41:側阻力調整部
42:腳套件

Claims (6)

  1. 一種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其包含: 一座椅,其具有一前側面、一後側面及二側面,該二側面位於該前側面及該後側面之間,該座椅包含一椅本體、二扶手、一把手及複數輪子,該二扶手分別設置於該椅本體的二側面,該把手設置於該椅本體的後側面,各該輪子設置於椅本體的後側面且位於下方位置,各該輪子的後側略突出於該椅本體的後側面; 一支架組件,其橫跨該椅本體的上方且該支架組件的二端分別設置於該二扶手; 一後阻力裝置,其包含一上連接管、一下連接管、一後阻力調整部、一握持件、複數滑輪及一後鋼索,該上連接管的一端連接該支架組件並位於該椅本體的上方位置,且朝向該前側面方向延伸,該上連接管的另一端經彎折朝向下方方向延伸且位於該座椅的該後側面,該下連接管的一端可拆卸地連接該上連接管,該下連接管的另一端連接該阻力調整部,各該滑輪設置於該上連接管,該後鋼索經由各該滑輪並穿設於該下連接管,該後鋼索的一端連接該握持件,該後鋼索的另一端連接該後阻力調整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其中該上連接管鄰近於前端的下方位置穿設有一開口,該握持件為一桿體,該後鋼索連接有該握持件的一端穿出於該開口。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其中該上連接管鄰近於前端位置橫向貫穿有一軸孔,該握持件為具有二端之弧型桿體,且該握持件位於二端之間形成有一樞接桿,該樞接桿穿設該上連接管的該軸孔,該握持件可相對於該上連接管轉動。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其進一步包含二側阻力裝置,該二側阻力裝置分別設置於該椅本體的兩側,每一該側阻力裝置包含一側阻力調整部及一腳套件,該側阻力調整部的前側位置穿設有一前穿孔,該側阻力調整部的內側位置設置有複數側滑輪,該側阻力調整部連接有一側鋼索,該側鋼索的一端連接於該側阻力調整部,該側鋼索的另一端經由繞設各該側滑輪後穿出於前穿孔且連接該腳套件。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其中各該側阻力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側蓋,該側蓋蓋設於該側阻力調整部的側面。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其中該後阻力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後蓋,該後蓋蓋設於該後阻力調整部的側面。
TW110213536U 2021-11-16 2021-11-16 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 TWM626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536U TWM626333U (zh) 2021-11-16 2021-11-16 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536U TWM626333U (zh) 2021-11-16 2021-11-16 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6333U true TWM626333U (zh) 2022-05-01

Family

ID=82559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3536U TWM626333U (zh) 2021-11-16 2021-11-16 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6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03472B2 (en) Shoulder stretcher assembly
JP4630877B2 (ja) エクササイズ抵抗ケーブルを使用するエクササイズ・システム
US7708670B2 (en) Seated row exercise system
US20070298945A1 (en) Rotating exerciser system and methods
US20050054492A1 (en) Exercise device for under a desk
US20050245370A1 (en) Powerwalk plus
US5928116A (en) Body exerciser
JP2012066071A (ja) 回転するシートおよびタンデムに配置されたプーリー機構を有する改良された腹部運動装置
CN201871160U (zh) 多功能健身器
WO2018120981A1 (zh) 划船器
US20050014609A1 (en) Exercise device for under a desk
WO2022089439A1 (zh) 一种多功能划船锻炼器材
US20050272573A1 (en) Adjustable cable systems device
KR101194993B1 (ko) 트위스트운동 및 다리운동 겸용 복부운동기구
TWI777852B (zh) 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
US20070298943A1 (en) Orbital exerciser system
TWM626333U (zh) 便攜型組合式健身椅
WO2014139336A1 (zh) 运动拉绳结构
US5700228A (en) Gyrocycle
US9764189B2 (en) Handheld exercise apparatus
KR200463896Y1 (ko) 체중을 이용한 플라이운동기구
JP7174168B2 (ja) 多機能トレーニングチェア
JP3166516U (ja) 腹筋トレーニングマシン
KR102113443B1 (ko) 복합 운동 기구
TWM611507U (zh) 方便攜帶使用的蝴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