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4461U - 偏心流道奶嘴 - Google Patents

偏心流道奶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4461U
TWM624461U TW110213230U TW110213230U TWM624461U TW M624461 U TWM624461 U TW M624461U TW 110213230 U TW110213230 U TW 110213230U TW 110213230 U TW110213230 U TW 110213230U TW M624461 U TWM624461 U TW M62446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ipple
circular flange
flange base
flow channel
mil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3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柏蒼
Original Assignee
麗嬰房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麗嬰房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麗嬰房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3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4461U/zh
Publication of TWM624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446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揭露一種偏心流道奶嘴,其包含:一圓形法蘭基部;一奶嘴主體部,與該圓形法蘭基部透過一環形內縮段連接;及一吸吮部,形成於該奶嘴主體部上方。該吸吮部的一中心軸線沿一對稱平面且垂直於該圓形法蘭基部偏離該圓形法蘭基部的對稱中心。本新型的奶嘴主體部為偏心設計,內部壁體兩側不對稱,使用時以較為平順的一側朝下便不容易發生殘奶。此外,奶嘴主體部的上通氣道有指標指示,將指標朝向嬰兒的上唇中央再入口是最佳使用位置,不會讓嬰兒感到不適。

Description

偏心流道奶嘴
本新型關於一種奶嘴,特別是一種偏心流道奶嘴。
人們從刮刮落地開始,第一口的營養補給是來自於母親乳房的母乳。如果母乳的供給發生了問題,嬰兒還可以飲用牛奶、羊奶等其它液體替代食品來維持生長。基於安全與衛生考量,嬰兒不便於直接就食於他種哺乳類動物的乳頭,也受益於奶粉的加工技術,人們很早前就發明了方便嬰兒啜飲動物奶或沖泡奶的工具,其中最廣為使用的便是奶瓶與奶嘴。
奶嘴是一種仿生結構,模仿母親的乳房,讓嬰兒能在最自然的狀態下吸允奶瓶內的奶水。經過多年的研發,奶嘴不論在材質、外觀、結構上,幾乎都已達到了最經濟的量產設計。然而,人們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的目標下,還是持續地改進奶嘴設計。一般來說,奶嘴的內部構造細微精巧,通常都會有殘奶的問題,造成奶嘴清洗時的困擾。此外,奶嘴的吸吮部通常與奶瓶方向平行,母親拿持奶瓶來餵食嬰兒時,其角度通常和嬰兒於母親懷抱下吸允母乳的角度不同,這會讓嬰兒在進行奶瓶餵食時的感覺有別於母親的乳房,有些嬰兒甚至會討厭使用奶嘴。為此,一些製造商對奶嘴進行了更精細的改良。一個前案技術揭露於中國專利申請第CN104013535A號中,其為一種人工奶嘴及具有人工奶嘴的哺乳器。在該申請案中,主要是人工奶嘴乳頭的中心軸線具有與基部傾斜的設計,這讓嬰兒有機會調整其吸允角度,使其接近吸允母乳時嘴部與母親乳頭的間的角度。然而,實際操作上,前述申請案的人工奶嘴乳頭及底部容易積存殘奶。此外,對於不熟悉拿持方向的新手媽媽來說,無法將人工奶嘴乳頭以其最適方向送入嬰兒口中,反造成嬰兒要遷就歪斜的人工奶嘴乳頭而產生不適應感。
為了解決奶嘴設計上還存在的前述問題,從而有本新型之提出。
本段文字提取和編譯本新型的某些特點。其它特點將被揭露於後續段落中。其目的在涵蓋附加的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和範圍中,各式的修改和類似的排列。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新型揭露一種偏心流道奶嘴,其包含:一圓形法蘭基部;一奶嘴主體部,與該圓形法蘭基部透過一環形內縮段連接;及一吸吮部,形成於該奶嘴主體部上方。奶瓶中蓋可套設於該環形內縮段外,藉由該圓形法蘭基部與該奶嘴主體部的下端夾持固定;該奶嘴主體部與該吸吮部關於一對稱平面呈對稱;該吸吮部的一中心軸線沿該對稱平面且垂直於該圓形法蘭基部偏離該圓形法蘭基部的對稱中心,該奶嘴主體部在該吸吮部兩側分別形成較大的一上唇抵靠區及較小的一下唇抵靠區。
所述之偏心流道奶嘴穿過該上唇抵靠區形成一上通氣道,穿過該圓形法蘭基部形成一下通氣道,該圓形法蘭基部於該下通氣道的下方開口處形成一單向通氣閥,該單向通氣閥允許空氣單向由該圓形法蘭基部上方流通到下方。最好,該單向通氣閥為三角球閥,該上唇抵靠區於鄰近該上通氣道處形成指向該上通氣道的開口的一指標,用以提醒使用者免於誤將該上通氣道堵塞。
依照本新型,該圓形法蘭基部下方可進一步形成一防奶殘積圓環,該防奶殘積圓環由內徑處向外徑處增加厚度,形成近似喇叭開口形狀的結構,從而自該防奶殘積圓環流入該偏心流道奶嘴的奶水不會殘積於該防奶殘積圓環處。最好,該防奶殘積圓環的下方與該防奶殘積圓環底部所在平面間之夾角介於10度到20度間。
依照本新型,該圓形法蘭基部外側可形成一環形溝槽,用以與奶瓶中蓋內的防漏環密接。
最好,該中心軸線自該圓形法蘭基部的對稱中心的偏移量為該圓形法蘭基部最外部半徑的30%~60%。
依照本新型,該吸吮部內側沿奶水流通方向可形成複數個肋條,用以防止該吸吮部於吸允使用時扁塌。
依照本新型,該奶嘴主體部的側壁厚度可由其上方漸增到其下方。
依照本新型,該上唇抵靠區內側任一點向該中心軸線延伸出的垂直線交於該下唇抵靠區內側的一點,則該垂直線在該上唇抵靠區內側到該中心軸線間的距離,大於該垂直線在該下唇抵靠區內側到該中心軸線間的距離。
依照本新型,該吸吮部的開口處可形成一防撕裂圈,以避免該吸吮部於吸允使用時受外力而將開口撕裂。
最好,該吸吮部、該奶嘴主體部、該環形內縮段與該圓形法蘭基部使用透明材質一體成型,該奶嘴主體部外側進行霧化處理。
本新型的奶嘴主體部為偏心設計,內部壁體兩側不對稱,使用時以較為平順的一側朝下便不容易發生殘奶。此外,奶嘴主體部的上通氣道有指標指示,將指標朝向嬰兒的上唇中央再入口是最佳使用位置,不會讓嬰兒感到不適。
本新型將藉由參照下列的實施方式而更具體地描述。
請見圖1與圖2,圖1為依照本新型實施例之偏心流道奶嘴1的立體圖,圖2為偏心流道奶嘴1的左側視圖。整體上來看,偏心流道奶嘴1不似一般常見奶嘴對稱出水口中心軸線的設計,而是將一部份結構平移的創新產品。實際上,偏心流道奶嘴1因此變化成為了面對稱結構,有如圖1虛線所表示一個對稱平面10a。依照本新型,由縱向看來,結構上偏心流道奶嘴1包含了一圓形法蘭基部10、一環形內縮段20、一奶嘴主體部30及一吸吮部40。這些技術要件的結構與功能,連同偏心流道奶嘴1的使用態樣,將於下方詳細說明。
圓形法蘭基部10是用來與奶瓶中蓋卡接,進而固定於奶瓶上的設計。一般奶嘴也有法蘭結構,但其底部是平坦的。這樣的設計有一個問題:喝完奶時會奶渣殘留在法蘭結構底部。時間一久,奶渣水分蒸發而遺留在該處,除了不易清洗,也容易滋養細菌。為此,本新型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繪了方便說明,請參見圖3與圖6。圖3為偏心流道奶嘴1的另一左側視圖,標示不同剖面位置,圖6為沿圖3中點虛線標示位置垂直頁面的剖面圖。由於圓形法蘭基部10的底部在仰視方向上包含了一個圓環,圖3中點虛線標示的位置剛好經過其圓心,且該剖面垂直於對稱平面10a,因此圖6是個對稱的圖形。要注意的是,在本新型所有剖面圖式中,剖面皆以灰底或黑底繪示。圓形法蘭基部10下方形成了一防奶殘積圓環11(圖6中以三角虛線框標示其截剖位置),防奶殘積圓環11由內徑處向外徑處增加厚度,形成近似喇叭開口形狀的結構。剖面上可以看出防奶殘積圓環11由內而外與其底部12間形成了一個夾角α,這樣設計的好處是當嬰兒在吸吮時奶水時,奶水的流動會更順暢而不會卡住奶水。為了對此有較佳的理解,請見圖9。當嬰兒使用偏心流道奶嘴1吸吮奶水時,防奶殘積圓環11形成的平面與接觸的奶水流動方向間的角度小於90度,奶水便能沿著防奶殘積圓環11平順地向嬰兒嘴巴方向流動。如果是一般的奶嘴設計,此處與接觸的奶水的流動方向間夾角幾乎接近垂直,奶水流動較困難,進而於喝完奶時,尚有部分殘奶遺留該處。
最好,防奶殘積圓環11的下方與防奶殘積圓環11的底部12所在平面間之夾角α介於10度到20度間。夾角α過大,使用材料過多且不便與奶瓶中蓋卡接;夾角α太小,殘奶又因表面張力而不滑落。
同時參請見圖6與圖8,該圖為偏心流道奶嘴1與奶瓶中蓋2結合時的剖面圖。圓形法蘭基部10的另一個設計是圓形法蘭基部10的外側形成一環形溝槽13,用以與奶瓶中蓋2內的防漏環21密接,防止奶瓶內的奶水外溢。
奶嘴主體部30下與圓形法蘭基部10透過環形內縮段20連接,上與吸吮部40連接。實作上,吸吮部40、奶嘴主體部40、環形內縮段30與圓形法蘭基部10使用透明材質,比如矽膠或橡膠,一體成型。最好,奶嘴主體部30的外側進行霧化處理,讓奶嘴主體部30不透明,而與透明的吸吮部40形成鮮明落差,讓嬰兒能直覺地去咬含吸吮部40。一般奶嘴對應本新型奶嘴主體部30的部分,其側壁厚度通常維持不變,這樣的結構很容易因為啜飲時因壓力差而扁塌,久而久之造成奶嘴變形。請見圖4,該圖為偏心流道奶嘴1沿圖1中標示之對稱平面10a的剖面圖。奶嘴主體部30的側壁厚度由其上方漸增到其下方,因此承受外部壓力差時,吸吮部40向奶嘴主體部30擠壓靠攏,受限於奶嘴主體部30的漸變壁厚,無法過度地擠壓奶嘴主體部30。壓力解除後,奶嘴主體部30也因為下方較厚部分的彈性,恢復原來形狀,從而具有抗扁塌的功能。奶嘴主體部30的厚度分布不均,除了本身是偏心結構的主體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其一側形成了通氣道,此部分將於下方說明。奶嘴主體部30的另一個功用是協助夾持奶瓶中蓋。亦即,奶瓶中蓋可套設於環形內縮段20外,藉由圓形法蘭基部10與奶嘴主體部30的下端夾持固定,如圖4所示。
吸吮部40形成於奶嘴主體部30上方,是嬰兒口含吸奶的部分。外觀上,吸吮部40並未有偏心的設計,吸吮部40對稱於其內的一中心軸線41(圖4中以雙點虛線表示),奶嘴主體部30還是與吸吮部40關於對稱平面10a呈對稱。吸吮部40整體的壁厚均勻,但薄於奶嘴主體部30的壁厚。在嬰兒嘴含吸允下,很容易扁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吸吮部40內側沿奶水流通方向形成複數個肋條42(剖面部分亦包含一肋條42的部分),用以防止吸吮部40於吸允使用時扁塌。此外,請見圖2,吸吮部40的開口43處形成一防撕裂圈44,以避免吸吮部40於吸允使用時受外力(比如嬰兒牙咬)而將開口撕裂。
由於奶嘴主體部30的偏心設計,吸吮部40的中心軸線41偏移了。請復見圖4。中心軸線41沿對稱平面10a且垂直於圓形法蘭基部10,偏離圓形法蘭基部10的對稱中心c(由仰視方向觀看圓形法蘭基部10的最外部,其為一個圓形,對稱中心c位於該圓形的圓心處)。依照本新型的精神,中心軸線41自圓形法蘭基部30的對稱中心c的偏移量d可為圓形法蘭基部10的最外部半徑r的30%~60%。因此,由偏心流道奶嘴1的上方看來,如圖2所示,奶嘴主體部30在吸吮部40兩側分別形成較大的一上唇抵靠區31及較小的一下唇抵靠區32(如各虛線切割標示)。
請見圖4。偏心流道奶嘴1穿過上唇抵靠區31形成一上通氣道311,穿過圓形法蘭基部10形成一下通氣道14。請見圖5,該圖為沿圖3中虛線標示位置垂直頁面的剖面圖。圓形法蘭基部10於下通氣道14的下方開口141處形成一單向通氣閥15,單向通氣閥15允許空氣單向由圓形法蘭基部10上方流通到下方,如空心箭號所繪示。實作上,單向通氣閥15可以是個三角球閥。在本實施例中,單向通氣閥15的末端凸出於防奶殘積圓環11外,但在其它實施例中,單向通氣閥15的末端也可內縮於防奶殘積圓環11中。然而凸出的設計有利於殘奶的排除。上通氣道311與下通氣道14的設計是要讓嬰兒在飲用奶水時,平衡奶瓶內外壓力以便順利吸允奶水的設計。由於奶瓶中蓋受圓形法蘭基部10與奶嘴主體部30的下端夾持固定,注定外部空氣無法從奶瓶中蓋進入奶瓶中。如果需要補充空氣,外部的空氣可先通過上通氣道311,流經環形內縮段20與奶瓶中蓋間微小的縫隙,最終由下通氣道14的單向通氣閥15流向奶瓶。也因為單向通氣閥15的單向流通特性,奶瓶中的奶水不會自單向通氣閥15反溢到下通氣道14中。
因為奶嘴主體部30是偏心結構,所以使用上和一般奶嘴稍有不同。請見圖9與圖10,該些圖式繪示偏心流道奶嘴1使用時的各種態樣。當嬰兒在嘴含偏心流道奶嘴1時,需要將上唇抵靠區31底靠其上唇,將下唇抵靠區32抵靠其下唇。除了外觀形狀使然,也有避免使用位置不對時,上通氣道311的開口不會被嬰兒或餵食者的身體遮住,影響通氣。由於上通氣道311的開口於上唇抵靠區31處並不明顯,新手餵食者可能會忽略了它的存在,造成前述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上唇抵靠區31於鄰近上通氣道311處形成指向上通氣道311的開口的一指標312,用以提醒使用者免於誤將上通氣道311堵塞。同時,將指標312朝向嬰兒的上唇中央再入口,偏心流道奶嘴1在最佳使用位置,不會讓嬰兒感到不適。指標312可以形成於上唇抵靠區31的外側,是個凸出或凹陷的圖案,本實施例中使用一個凸出的三角形,以其中一個角指向上通氣道311。當然,如果奶嘴主體部30沒有霧化處理,指標312也可以形成於上唇抵靠區31的內側。
設計上,奶嘴主體部30除了外部與一般的奶嘴不同外,其內側的設計也有改進特徵。上唇抵靠區31內側任一點向中心軸線41延伸出的垂直線交於下唇抵靠區32內側的一點,則該垂直線在上唇抵靠區31內側到中心軸線41間的距離,大於垂直線在下唇抵靠區32內側到中心軸線41間的距離。為了對此特徵有較佳的理解,請見圖7。圖7為沿圖3中雙點虛線標示位置垂直頁面的剖面圖。,圖7的剖面垂直於中心軸線41,所以中心軸線41的位置以點O表示,由上唇抵靠區31內側點A中心軸線41延伸出的垂直線交於下唇抵靠區32內側的點B,點A與點O間距離大於點O與點B間距離。即便考量上通氣道311存在對壁體的影響,由上唇抵靠區31內側點C中心軸線41延伸出的垂直線交於下唇抵靠區32內側的點D,點C與點O間距離大於點O與點D間距離。這樣的設計形成了上唇抵靠區31內側較下唇抵靠區32內側寬大,下唇抵靠區32內側的曲面更平滑(彎曲弧度不大),流經附近的奶水流速會較快。這樣有一個優點。請復見圖9與圖10。圖9中,當奶瓶3中的奶水充足,嬰兒吸允奶水時,奶水的流動會如圖9帶箭頭線段所示。此時奶水流動主要是奶瓶3內外壓力差。當奶瓶3中的奶水即將喝完時,殘奶如圖10所示,殘奶的流動主要受重力影響。由於下唇抵靠區32內側的曲面平滑,導致以虛線框標示部分的殘奶,會順著下唇抵靠區32內側表面流向開口,避免了殘奶積留。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偏心流道奶嘴 2:奶瓶中蓋 3:奶瓶 21:防漏環 10:圓形法蘭基部 10a:對稱平面 11:防奶殘積圓環 12:底部 13:環形溝槽 14:下通氣道 141:下方開口 15:單向通氣閥 20:環形內縮段 30:奶嘴主體部 31:上唇抵靠區 311:上通氣道 312:指標 32:下唇抵靠區 40:吸吮部 41:中心軸線 42:肋條 43:開口 44:防撕裂圈 A:點 B:點 C:點 D:點 O:點 α:夾角 c:對稱中心 d:偏移量 r:最外部半徑
圖1為依照本新型實施例之偏心流道奶嘴的立體圖。
圖2為該偏心流道奶嘴的左側視圖。
圖3為該偏心流道奶嘴的另一左側視圖,標示不同剖面位置。
圖4為該偏心流道奶嘴沿圖1中標示之對稱平面的剖面圖。
圖5為沿圖3中虛線標示位置垂直頁面的剖面圖。
圖6為沿圖3中點虛線標示位置垂直頁面的剖面圖。
圖7為沿圖3中雙點虛線標示位置垂直頁面的剖面圖。
圖8繪示該偏心流道奶嘴與奶瓶中蓋結合時的剖面圖。
圖9繪示該偏心流道奶嘴使用時的一種態樣。
圖10繪示該偏心流道奶嘴使用時的另一種態樣。
1:偏心流道奶嘴
10:圓形法蘭基部
11:防奶殘積圓環
15:單向通氣閥
20:環形內縮段
30:奶嘴主體部
31:上唇抵靠區
312:指標
32:下唇抵靠區
40:吸吮部
43:開口
44:防撕裂圈

Claims (13)

  1. 一種偏心流道奶嘴,包含: 一圓形法蘭基部; 一奶嘴主體部,與該圓形法蘭基部透過一環形內縮段連接;及 一吸吮部,形成於該奶嘴主體部上方, 其中,奶瓶中蓋可套設於該環形內縮段外,藉由該圓形法蘭基部與該奶嘴主體部的下端夾持固定;該奶嘴主體部與該吸吮部關於一對稱平面呈對稱;該吸吮部的一中心軸線沿該對稱平面且垂直於該圓形法蘭基部偏離該圓形法蘭基部的對稱中心,該奶嘴主體部在該吸吮部兩側分別形成較大的一上唇抵靠區及較小的一下唇抵靠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偏心流道奶嘴,其中穿過該上唇抵靠區形成一上通氣道,穿過該圓形法蘭基部形成一下通氣道,該圓形法蘭基部於該下通氣道的下方開口處形成一單向通氣閥,該單向通氣閥允許空氣單向由該圓形法蘭基部上方流通到下方。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偏心流道奶嘴,其中該單向通氣閥為三角球閥。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偏心流道奶嘴,其中該上唇抵靠區於鄰近該上通氣道處形成指向該上通氣道的開口的一指標,用以提醒使用者免於誤將該上通氣道堵塞。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偏心流道奶嘴,其中該圓形法蘭基部下方進一步形成一防奶殘積圓環,該防奶殘積圓環由內徑處向外徑處增加厚度,形成近似喇叭開口形狀的結構,從而自該防奶殘積圓環流入該偏心流道奶嘴的奶水不會殘積於該防奶殘積圓環處。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偏心流道奶嘴,其中該防奶殘積圓環的下方與該防奶殘積圓環底部所在平面間之夾角介於10度到20度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偏心流道奶嘴,其中該圓形法蘭基部外側形成一環形溝槽,用以與奶瓶中蓋內的防漏環密接。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偏心流道奶嘴,其中該中心軸線自該圓形法蘭基部的對稱中心的偏移量為該圓形法蘭基部最外部半徑的30%~60%。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偏心流道奶嘴,其中該吸吮部內側沿奶水流通方向形成複數個肋條,用以防止該吸吮部於吸允使用時扁塌。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偏心流道奶嘴,其中該奶嘴主體部的側壁厚度由其上方漸增到其下方。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偏心流道奶嘴,其中由該上唇抵靠區內側任一點向該中心軸線延伸出的垂直線交於該下唇抵靠區內側的一點,則該垂直線在該上唇抵靠區內側到該中心軸線間的距離,大於該垂直線在該下唇抵靠區內側到該中心軸線間的距離。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偏心流道奶嘴,其中該吸吮部的開口處形成一防撕裂圈,以避免該吸吮部於吸允使用時受外力而將開口撕裂。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偏心流道奶嘴,其中該吸吮部、該奶嘴主體部、該環形內縮段與該圓形法蘭基部使用透明材質一體成型,該奶嘴主體部外側進行霧化處理。
TW110213230U 2021-11-10 2021-11-10 偏心流道奶嘴 TWM624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230U TWM624461U (zh) 2021-11-10 2021-11-10 偏心流道奶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230U TWM624461U (zh) 2021-11-10 2021-11-10 偏心流道奶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4461U true TWM624461U (zh) 2022-03-11

Family

ID=81747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3230U TWM624461U (zh) 2021-11-10 2021-11-10 偏心流道奶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44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29031C2 (ru) Непроливающие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питья
US4993568A (en) Nipple for nursing bottles
JP5513493B2 (ja) 吸い込み乳首ユニット
KR101308416B1 (ko) 포유병용 인공젖꼭지
US20110011819A1 (en) Modular feeding bottle
US11951075B2 (en) Bottle teat and cap for a drinking bottle
ES2772707T3 (es) Tetina y ensamblaje de tetina
US10123946B2 (en) Teat for feeding bottle
JP2007508873A (ja) 瓶、特に哺乳瓶並びに作製法
TW201124130A (en) Artificial nipple, nursing container using same, and pacifier toy
MX2008015033A (es) Teta para botellas de leche.
US8479934B2 (en) Bottle design with multiple seals
KR102143533B1 (ko) 인공젖꼭지 및 인공젖꼭지를 가지는 포유기
TWM624461U (zh) 偏心流道奶嘴
CN216798248U (zh) 偏心流道奶嘴
JP6157149B2 (ja) 人工乳首及び人工乳首を有する哺乳器
KR200296991Y1 (ko) 수유용 젖꼭지
CN205903438U (zh) 偏头奶嘴奶瓶
CN209221015U (zh) 一种新式婴儿奶嘴
CN213852079U (zh) 一种新型奶瓶
CN219354701U (zh) 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
CN213788918U (zh) 一种弹力奶嘴头和弹力奶嘴
JPS6028443Y2 (ja) 哺乳器用乳首
CN209847868U (zh) 一种用于吸管和奶嘴的连接件、吸管和奶瓶
KR102082379B1 (ko) 음료용기에 결합되는 빨대 음용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