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4701U - 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 - Google Patents

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4701U
CN219354701U CN202320611316.9U CN202320611316U CN219354701U CN 219354701 U CN219354701 U CN 219354701U CN 202320611316 U CN202320611316 U CN 202320611316U CN 219354701 U CN219354701 U CN 219354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pple
training
container
cavity
str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113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红健
何少华
黑河正司
贺来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geon Mother And Baby Products Shanghai Co ltd
Pigeon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geon Mother And Baby Products Shanghai Co ltd
Pigeon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geon Mother And Baby Products Shanghai Co ltd, Pigeon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geon Mother And Baby Product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113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4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4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4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训练奶嘴以及包括该训练奶嘴的容器,所述训练奶嘴包括:奶嘴部(11),所述奶嘴部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薄壁元件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位于奶嘴部上方的吸管部(12),所述吸管部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薄壁元件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吸管元件在上方具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开口;中间元件(13),所述中间元件设置于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之间并在其上设置有开孔和/或切缝,用以连通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所述容器包括用于容纳液体的容器本体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奶嘴。

Description

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婴幼儿用品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
背景技术
婴儿汲取奶或水的方式根据口腔发育的推移呈现两种不同的模式,当口腔发育处于初期阶段,婴幼儿的喝奶方式以自然哺乳模式为主,在该种模式下,婴儿用其舌头裹住母亲的乳头,使其口腔内的也称为哺乳窝的凹部与母亲的乳头前端接触。然后,婴儿用舌头刺激母亲的乳头等,促使母乳分泌,同时,为了使母乳流向乳头的前端部分,婴儿的舌头从前端侧开始鼓起,并且该鼓起部分连续地朝着舌头的根部移动,舌头的这种运动被称为蠕动状运动。市场上的人工奶嘴多采用模拟这种自然哺乳模式、即适于婴儿舌头的蠕动运动的形状构造。
随着口腔发育的完善,传统的奶嘴不再适合作为婴儿喝奶喝水的方式,其中一个原因是继续使用传统奶嘴有造成龋齿等口腔缺陷的风险,此时较推荐的是以吸管的模式汲取奶或水。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婴儿并不适应直接从奶嘴转换为吸管,因此亟需一种从传统奶嘴过渡到吸管的过渡性适应性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或改进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利用该训练奶嘴以及该容器可解决婴幼儿在口腔发育过程转变期的适应问题,训练婴儿口腔肌肉的发育,让婴儿能顺利快速地实现从奶嘴到吸管的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训练奶嘴,所述训练奶嘴包括:
奶嘴部,所述奶嘴部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薄壁元件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
位于奶嘴部上方的吸管部,所述吸管部为薄壁元件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吸管元件在上方具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开口;
中间元件,所述中间元件设置于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之间,其上设置有开孔和/或切缝,用以连通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所述开孔和/或切缝在中间元件发生弹性变形时能够打开并允许液体通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奶嘴通过在传统的奶嘴结构上增设吸管部以及中间元件,使得训练奶嘴的不同部位可对应于婴儿不同的吸吮方式,并能够使婴儿平缓地从奶嘴式吮吸模式过渡到吸管式吮吸模式,从而有利于婴儿的口腔发育并且避免造成龋齿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管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连接处的外径,从而在连接处形成阶梯形结构。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使婴儿的口唇停留在此处会有明显的异物感,从而婴儿会本能地避开含衔在此处,这样能引导婴儿顺利地从奶嘴式吮吸模式过渡到吸管式吮吸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奶嘴部包括奶嘴本体,所述奶嘴本体构造为具有拱形表面的薄壁构件,并且所述奶嘴本体的直径从上向下逐渐变大。通过将奶嘴本体的外表面设计为稍微拱区的类锥面的形状,该形状类似于人类女性的乳房形状并能与婴儿的哺乳窝形状配合,可增加婴儿的吸吮兴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奶嘴本体包括奶嘴上部和奶嘴下部,奶嘴本体从奶嘴上部向奶嘴下部延伸时直径逐渐变大。优选地,所述奶嘴上部的高度为奶嘴本体高度的1/4至1/2。当婴儿的含衔位置处于奶嘴下部区域、即含衔深度较深时,其吮吸模式为奶嘴式吮吸;当含衔位置处于奶嘴上部区域,此时含衔深度相比于在奶嘴下部区域时较浅,其吮吸模式为所谓的过渡式吮吸,是引导婴儿从奶嘴式吮吸转换为吸管式吮吸的中间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期望实现的是:吸管部的含衔口感比奶嘴部、尤其是奶嘴上部要硬,换言之,吸管部的刚度大于奶嘴部的刚度,从而有利于婴儿吮吸模式的切换以及口唇的顺利闭合。在此,这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即,将吸管部的薄壁壁厚占直径的比例设计为比奶嘴部薄壁壁厚占其直径的比例更大。当然,也可以通过为吸管部选择硬度更大的材料或通过两种手段的结合来实现这一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管部、中间元件和奶嘴部由柔性材料一体成型地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元件构造为柔性的隔膜,所述隔膜的厚度沿径向从中心到外周逐渐增大。此时,隔膜的横截面大致呈X形,即在隔膜中心点的位置处隔膜的厚度最小,而向两边延伸时隔膜的厚度逐渐变大。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无论婴儿的含衔位置是在隔膜上方的吸管部还是在隔膜下方的奶嘴部,隔膜中的开孔和/或切缝都能容易地打开,以便于婴儿汲取奶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元件的开孔和/或切缝设计为中心的开孔加上从中心的开孔向外延伸的切缝的形式。更加优选地,所述中心的开孔为圆形孔,所述从中心的开孔向外延伸的切缝为圆形孔周边的Y形切缝。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中心的开孔可保证稳定的流量,而在开孔周边向外延伸的切缝能实现根据含衔位置和含衔力度来调整流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训练奶嘴具有设置在奶嘴本体下方的底座。该底座具有用于将训练奶嘴连接至容器的环形凸缘。所述底座可以自身连接到与训练奶嘴配套的容器上,也可以连接到相应的用于将训练奶嘴固定到容器上的连接元件上,这将在后文中详细解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奶嘴部内部的空腔分为位于上方的第一空腔和位于下方的第二空腔,其中,所述第一空腔的直径小于第二空腔的直径。优选地,在奶嘴内部的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交界处形成阶梯部。优选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交界处在高度方向、即竖直方向上对应于奶嘴上部与奶嘴下部的交界处。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周边形成有环形突起,该环形突起用于与例如重力吸管部件等配件配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容器,该容器包括:
用于容纳液体的容器本体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奶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还包括用于将训练奶嘴连接至容器本体的连接元件。优选地,所述连接元件构造成上下均设有开口的环形盖的形式,所述环形盖内部设有螺纹,该螺纹能与容器本体颈部的螺纹配合并螺纹连接到容器本体上。通过设置连接元件能够更容易地将训练奶嘴固定到容器本体上,并能更便捷地拆开清洁各个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训练奶嘴能通过其底座上的环形凸缘可拆地连接至所述连接元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还包括盖部件,所述盖部件能固定在容器本体上并与训练奶嘴的吸管部形成密封连接,从而防止容器在倾倒时导致液体的泄漏。优选地,盖部件可包括与吸管部形状配合的限位壁,在安装状态下,该限位壁可包围训练奶嘴的吸管部,从而防止吸嘴部发生晃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还包括把手,该把手具有开口以及两个用于抓握的把手元件,并能通过所述开口套设到容器本体的颈部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还包括重力吸管部件,所述重力吸管部件包括中空的连接管,在该连接管上方形成有用于与训练奶嘴的奶嘴部的空腔连接的环形连接部,在该连接管下方连接有重力构件,该重力构件在容器的竖直放置状态下位于容器的底部区域。该重力构件可以使重力吸管的底部在重力的作用下始终处于容器本体的底部,从而方便汲取容器底部的液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连接部与第一空腔底部周边的环形突起能够形成形状配合的连接、例如卡接,该环形突起从而可以使得重力吸管部件不容易从训练奶嘴上脱落。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得以更加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注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训练奶嘴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训练奶嘴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示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训练奶嘴的容器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容器在组装状态下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表示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除非特别申明,术语“或”表示“和/或”。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示例实施例”和“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
此外,本公开中所用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仅出于描述清楚起见来区分各个对象,而并不限定其所描述的对象的大小、数量或其他顺序等。方向性的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对象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训练奶嘴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训练奶嘴1包括奶嘴部11、奶嘴部上方的吸管部12以及位于奶嘴部和吸管部之间的中间元件13。
图2示出了图1中训练奶嘴的示意性剖视图。
由图2可见,吸管部12为基本上圆柱形的薄壁元件,其在内部形成基本上圆柱形的空腔并在上方设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开口,该开口为基本上圆形的,但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椭圆形。吸管部优选由柔性材料制成,然而也可以想到使用其他类型的材料制造吸管部。
奶嘴部11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薄壁元件,其形状和构造大致对应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奶嘴,如图1和图2所示,其底座以上部分、即奶嘴本体110的外表面为稍微拱区的类锥面的形状,该形状类似于人类女性的乳房形状并能与婴儿的哺乳窝形状配合。奶嘴部在内部形成有空腔,该空腔通过中间元件13与吸管部12的空腔连接。
奶嘴部11包括奶嘴本体110,其中,奶嘴本体110可分为奶嘴上部111和奶嘴下部112,其分界线可参考图2中左侧的箭头,在箭头上方为奶嘴上部,下方为奶嘴下部。优选地,所述奶嘴上部的高度(即沿竖直方向的延伸尺寸)为奶嘴本体高度的1/4至1/2。奶嘴本体从奶嘴上部向奶嘴下部延伸时直径逐渐变大。当婴儿的口唇与奶嘴下部112接触时,其喝奶的方式为奶嘴式吮吸,此时与使用传统的人工奶嘴大致相同,即以舌头的蠕动运动为主并加上少量的吸吮力的结合。在奶嘴式吮吸模式中,婴儿含衔的深度较深,奶嘴下部逐渐变大的直径会帮助婴儿在此阶段更好地扩大嘴型并有利于舌头的蠕动运动。当婴儿的口唇与奶嘴上部接触时,其喝奶的方式为过渡式吮吸,此时婴儿喝奶的方式逐渐过渡为以吸吮力为主,而舌头的蠕动运动为辅。在过渡式吮吸模式中,婴儿的含衔深度相比于奶嘴式吮吸模式更浅,从而使婴儿能够更加平缓地过渡为吸管式吮吸。
当婴儿的口唇与吸管部12接触时,其喝奶的方式为吸管式吮吸,吸管部圆柱形的结构使婴儿在吸吮时不会使用舌头的蠕动运动,此时婴儿可仅使用吸吮力来汲取奶液。在吸管式吮吸模式中,婴儿含衔的程度较浅,这种模式有助于婴儿的口唇闭合并且不会影响其口腔发育。
由图1、图2可见,吸管部12的直径明显小于奶嘴部与其连接处的直径并在连接处形成了阶梯状的结构,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使婴儿在使用时明显感觉到这里有一个阶梯状的突兀的段差,从而引导婴儿从过渡式吮吸直接过渡到吸管式吮吸,而不会使含衔位置停留在中间元件13所在的中间位置处,因为在该位置处存在明显的段差,口唇停留在此处会有明显的异物感,从而婴儿会本能地避开含衔在此处。
有利地,对于这种训练奶嘴,实用新型人期望实现的是:吸管部的含衔口感比奶嘴部、尤其是奶嘴上部要硬,换言之,吸管部的刚度大于奶嘴部的刚度,从而有利于婴儿吮吸模式的切换以及口唇的顺利闭合。在此,这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即,将吸管部的薄壁壁厚占直径的比例设计为比奶嘴部薄壁壁厚占其直径的比例更大。当然,也可以通过为吸管部选择硬度更大的材料或通过两种手段的结合来实现这一点。
在该实施方式中,中间元件13构造为柔性隔膜的形式,该隔膜上设有开孔和/或切缝,所述开口和/或切缝在奶嘴未发生变形的初始状态中由于材料的弹性封闭并且不允许混合奶等液体通过,而在婴儿含衔并吸吮时可发生变形而打开并允许液体通过。
在该实施方式中,隔膜的横截面大致呈X形的形状,即在隔膜中心点的位置处隔膜的厚度最小,而向两边延伸时隔膜的厚度逐渐变大。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无论婴儿的含衔位置是在隔膜上方的吸管部还是在隔膜下方的奶嘴部,隔膜中的开孔和/或切缝都能容易地打开,以便于婴儿汲取奶液。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隔膜中的开孔和/切缝设计为中心的开孔加上从中心的开孔向外延伸的切缝的形式,优选设计为中心的圆孔加上圆孔周边Y形切缝的形式,中心的圆孔可保证稳定的流量,而Y形切缝能实现根据含衔位置和含衔力度来调整流量,例如当含衔力度较小时,中心的圆孔提供恒定的流量而Y形切缝提供较小的流量,当含衔力度增加时,中心的圆孔仍提供恒定的流量,而Y形切缝则提供更大的流量。
参见图2,奶嘴部11在奶嘴本体下方具有底座113。该底座能够连接到容器本体上或连接到用于将训练奶嘴连接到容器本体的连接元件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可构造为具有环形凸缘,而所述连接元件可构造为上下均设有开口的环形盖的形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训练奶嘴还包括奶嘴通气阀,奶嘴通气阀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位于奶嘴下部的呈圆形柱状通孔的形式的通气孔,第二部分是位于底座上的回气阀结构。
图3示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训练奶嘴1的容器2的示意图。容器2包括用于容纳奶液等液体的容器本体21以及训练奶嘴1。
在该实施例中,容器还包括供婴儿握持的把手22,该把手具有开口以及两个用于抓握的把手元件,并能通过所述开口套设到容器本体的颈部。
在该实施例中,容器还包括用于将训练奶嘴1连接至容器本体21的连接元件23,该连接元件在此构造成上下均设有开口的环形盖的形式。所述环形盖内部设有螺纹,该螺纹可与容器本体颈部的螺纹配合并螺纹连接在容器本体上。当然,除了这种采用螺纹配合的形式之外,环形盖和容器本体之间还可以采用卡扣配合等其他配合方式,在此不再赘述。训练奶嘴1下方的底座或者说环形凸缘一方面可通过其材料的弹性、另一方面可通过于环形盖内部凹槽的形状配合固定在环形盖上(见图4)。所述把手22设置在连接元件23与容器本体21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容器还包括盖部件24,所述盖部件可通过卡接等方式固定在容器本体或连接元件上,并能与吸管部形成密封连接,从而防止容器在倾倒时导致液体的泄漏。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盖部件可包括与吸管部形状配合的限位壁(图中未示出),在安装状态下,该限位壁可包围训练奶嘴的吸管部,从而防止吸嘴部发生晃动。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容器2在组装状态下的示意性剖视图。由图4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训练奶嘴1、容器本体21、把手22、连接元件23以及盖部件24的连接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图2可知,在该实施例中,奶嘴部11在内部形成的空腔可分为上部直径较小的第一空腔14以及总体上位于第一空腔下方的第二空腔15。在此,第一空腔的直径小于第二空腔的直径。优选地,在奶嘴内部的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交界处形成阶梯部。优选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交界处在高度方向、即竖直方向上对应于奶嘴上部与奶嘴下部的交界处、即阶梯部的位置对应于图2中箭头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两个空腔的结构形式对于本实用新型并非必要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奶嘴部内部也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空腔或更多个空腔。
在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容器2还包括重力吸管部件3,重力吸管部件3包括连接管31,连接管31上方形成有直径增大的环形连接部32,该环形连接部可与图2中可清楚看出的环形突起16配合连接、例如卡接,该环形突起16从而可以使得重力吸管部件13不容易从训练奶嘴上脱落。所述环形突起设置在第一空腔底部周边。连接管31下方连接有重力构件33、例如重力球,该重力构件可以使重力吸管的底部在重力的作用下始终处于容器本体的底部,从而方便汲取容器底部的液体。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公开限制于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还能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要说明的是,上文说明的根据本公开的特征或特征组合以及在附图中提到的和/或仅仅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可以相应给出的组合使用,还可以其他的组合或单独使用,而没有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奶嘴包括:
奶嘴部(11),所述奶嘴部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薄壁元件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
位于奶嘴部上方的吸管部(12),所述吸管部为薄壁元件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吸管元件在上方具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开口;
中间元件(13),所述中间元件设置于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之间,其上设置有开孔和/或切缝,用以连通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连接处的外径,从而在连接处形成阶梯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奶嘴部包括奶嘴本体(110),所述奶嘴本体构造为具有拱形表面的薄壁构件,并且所述奶嘴本体的外径从上向下逐渐变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奶嘴本体包括奶嘴上部(111)和奶嘴下部(1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奶嘴上部的高度为奶嘴本体高度的1/4至1/2。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部的刚度大于奶嘴部的刚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部的壁厚占其直径的比例大于所述奶嘴部的壁厚占其直径的比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构造为柔性的隔膜,所述隔膜的厚度沿径向从中心到外周逐渐增大。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的开孔和/或切缝设计为中心的开孔加上从中心的开孔向外延伸的切缝的形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的开孔为圆形孔,所述从中心的开孔向外延伸的切缝为圆形孔周边的Y形切缝。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奶嘴具有设置在奶嘴本体下方的底座(113),该底座具有用于将训练奶嘴连接至容器的环形凸缘。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奶嘴部内部的空腔分为位于上方的第一空腔(14)和位于下方的第二空腔(15),其中,所述第一空腔的直径小于第二空腔的直径并且在奶嘴内部的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交界处形成阶梯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交界处在高度方向上对应于奶嘴上部与奶嘴下部的交界处。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周边形成有环形突起(16)。
15.一种容器(2),其特征在于,该容器包括:
用于容纳液体的容器本体(21);和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训练奶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还包括用于将训练奶嘴连接至容器本体的连接元件(23)。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构造成上下均设有开口的环形盖的形式,所述环形盖内部设有螺纹,该螺纹能与容器本体颈部的螺纹配合并螺纹连接到容器本体上。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奶嘴能通过其底座上的环形凸缘可拆地连接至所述连接元件。
19.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还包括盖部件(24),所述盖部件能固定在容器本体上并与训练奶嘴的吸管部形成密封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还包括与吸管部形状配合的限位壁,在安装状态下,该限位壁包围训练奶嘴的吸管部。
21.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还包括把手(22),该把手具有开口以及两个用于抓握的把手元件,并能通过所述开口套设到容器本体的颈部上。
22.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还包括重力吸管部件(3),所述重力吸管部件包括中空的连接管(31),在该连接管上方形成有用于与训练奶嘴的奶嘴部的空腔连接的环形连接部(32),在该连接管下方连接有重力构件(33),该重力构件在容器的竖直放置状态下位于容器的底部区域。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连接部(32)与第一空腔(14)底部周边的环形突起(16)能够形成形状配合的连接。
CN202320611316.9U 2023-03-24 2023-03-24 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 Active CN219354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1316.9U CN219354701U (zh) 2023-03-24 2023-03-24 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1316.9U CN219354701U (zh) 2023-03-24 2023-03-24 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4701U true CN219354701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7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11316.9U Active CN219354701U (zh) 2023-03-24 2023-03-24 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4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93568A (en) Nipple for nursing bottles
EP2253299B1 (en) Artificial nipple
AU2006266099B2 (en) Artificial nipple with reinforcement
CN106029043B (zh) 具有通气奶嘴的奶瓶总成
CA2622033A1 (en) Sucker for drinking purposes
JP2007508873A (ja) 瓶、特に哺乳瓶並びに作製法
WO2005027819A2 (en) Vented bottle
CN219354701U (zh) 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
CN116251025A (zh) 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
WO2004002276A1 (en) A drinking vessel
CN211610817U (zh) 一种直饮软杯嘴和使用该直饮软杯嘴的奶瓶
CN216798248U (zh) 偏心流道奶嘴
US20140001144A1 (en) One-piece cap with flexible straw and sealing disk for baby bottle
CN219613556U (zh) 杯头组件以及包含该杯头组件的容器
CN213852079U (zh) 一种新型奶瓶
CN209847868U (zh) 一种用于吸管和奶嘴的连接件、吸管和奶瓶
WO2022170678A1 (zh) 奶瓶
CN201179201Y (zh) 安抚奶嘴
TWM624461U (zh) 偏心流道奶嘴
KR101383328B1 (ko) 수유용 젖병
JPH01244760A (ja) 哺乳瓶用乳首
JPH01244761A (ja) 哺乳瓶用乳首
CN112043603A (zh) 防呛奶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