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3779U - 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 - Google Patents

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3779U
TWM623779U TW110213374U TW110213374U TWM623779U TW M623779 U TWM623779 U TW M623779U TW 110213374 U TW110213374 U TW 110213374U TW 110213374 U TW110213374 U TW 110213374U TW M623779 U TWM623779 U TW M62377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lfur
containing organic
organic wastewater
discharge end
biological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3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鈺航
謝奇旭
譚發祥
Original Assignee
崇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崇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崇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3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3779U/zh
Publication of TWM623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377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公開一種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包括生物處理裝置、洗滌裝置、二氧化氯產生器以及固液分離裝置。所述洗滌裝置的輸入端通過一排氣管線與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第一排放端連通,所述二氧化氯產生器的出氣端與所述排氣管線連通,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的輸入端與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第二排放端連通。藉此,能有效阻止含硫有機廢水於生物處理產生的臭味氣體逸散到周遭環境中,並快速達成水質淨化之目標。

Description

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
本創作涉及一種廢水處理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能有效阻止產生的臭味氣體逸散到周遭環境中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
近年來含硫有機廢水對環境的危害日趨嚴重,其主要來源是化工、製藥等產業,因此須妥善處理。針對含硫有機廢水多採用生物處理,通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將有機硫汙染物分解。然而,有機硫的分解中間產物如甲硫醇或乙硫醚等容易自廢水中揮發且有明顯臭味,這類氣態臭味物質如未經過處理就直接逸散至大氣中,容易導致周邊環境惡臭,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
因此,現有的處理技術會先把生物處理之排氣導入洗滌裝置內,用洗滌水溶解甲硫醇或乙硫醚等臭味物質,使其從氣體中脫除。然而,甲硫醇或乙硫醚等臭味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性不佳,不容易被洗滌水洗下來,故臭味物質的淨化效果相當有限。
本創作著重於解決含硫有機廢水處理衍生的環境惡臭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手段是:導入二氧化氯產生器,產生二氧化氯氣體對生物處理裝置的排氣進行氧化反應,以將水溶性很差的氣體轉變為水溶性較高的氣體後,藉由後端的洗滌裝置去除(氣體被吸收到洗滌液中)。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包括一生物處理裝置、一洗滌裝置、二氧化氯產生器以及一固液分離裝置。所述洗滌裝置的一輸入端通過一排氣管線與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一排放端連通,所述二氧化氯產生器的一出氣端與所述排氣管線連通,且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的一輸入端與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二排放端連通。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還包括一氧化裝置,所述氧化裝置的一第一輸入端與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的一液體排放端連通,且所述氧化裝置的一第二輸入端也與所述二氧化氯產生器的所述出氣端連通。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二氧化氯產生器的所述出氣端通過一進料管線與所述排氣管線連通,且所述進料管線進一步連接至所述氧化裝置的所述第二輸入端。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還包括一濃縮裝置及一脫水裝置,所述濃縮裝置的一輸入端與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的一汙泥排放端連通,且所述脫水裝置的一輸入端與所述濃縮裝置的一排放端連通。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一輸入端經配置以引進待處理的含硫有機廢水,且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二輸入端與所述洗滌裝置的一液體排放端連通。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所述第二輸入端通過一回流管線與所述洗滌裝置的所述液體排放端連通。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濃縮裝置的所述輸入端通過一輸送管線與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的所述汙泥排放端連通,且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三輸入端通過另一回流管線與所述輸送管線連通。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四輸入端通過再一回流管線與所述脫水裝置的一排放端連通。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洗滌裝置還具有一氣體排放端,且所述氣體排放端設有一或多個氣體監測單元。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生物處理裝置包括一或多個生物反應器,所述固液分離裝置包括一沉降槽、一浮除槽或一膜過濾器。
本創作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其能通過“所述洗滌裝置的一輸入端通過一排氣管線與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一排放端連通,所述二氧化氯產生器的一出氣端與所述排氣管線連通,且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的一輸入端與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二排放端連通”的技術方案,有效阻止含硫有機廢水於生物處理產生的臭味氣體逸散到周遭環境中,並快速達成水質淨化之目標。且整體處理過程中,可視水質波動情況,將待處理水導入後端的氧化裝置進一步處理,以去除水中殘留的有機物,降低水中COD(化學需氧量)含量。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創作所公開有關“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創作的優點與效果。本創作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創作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雖然本文中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來描述廢水或汙泥的輸送管線,但這些術語主要是用來區分一輸送管線與另一輸送管線,或區分一排放管線與另一排放管線,而非用來限制這些輸送管線。
[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圖1,顯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Z1的主要配置。如圖1所示,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Z1主要包括一生物處理裝置1、一洗滌裝置2、一二氧化氯產生器3及一固液分離裝置4。洗滌裝置2與生物處理裝置1連通,二氧化氯產生器3經配置以對生物處理裝置1的排氣進行氧化處理,且固液分離裝置4也與生物處理裝置1連通。整體處理過程中,二氧化氯產生器3產生的二氧化氯氣體可快速將含硫有機廢水於生物處理產生的有機硫(organo-sulfur compounds)氧化成水溶性較高的硫氧化物,再藉由後端的洗滌裝置2去除(氣體被吸收到洗滌液中);又,生物處理水可導入固液分離裝置4內將汙泥固體物從中分離出去,使水中固體物濃度達到法規排放標準。
下文中會分別描述生物處理裝置1、洗滌裝置2、二氧化氯產生器3與固液分離裝置4的操作細節,之後再進一步描述它們之間的連接關係。
生物處理裝置1可具有一第一輸入端11、一第一排放端12及一第二排放端13。第一輸入端11經配置以將待處理的含硫有機廢水引進裝置內進行生物處理,即利用微生物或混合微生物體系將水中的有機物分解;處理條件包括將廢水pH值控制在6.5至8.5,但不限於此。第一排放端12經配置以將生物處理過程產生的氣體排出裝置外,該氣體中含有臭味物質,主要為有機硫(如甲硫醇或乙硫醚)。第二排放端13經配置以將生物處理水排出裝置外。更進一步來說,生物處理裝置1可包括一或多個生物反應器,例如可以是好氧生物反應器、兼氧生物反應器及厭氧生物反應器中的一個或兩個以上的組合,但本創作對此沒有特別的限制。
洗滌裝置2可為一洗滌塔,其具有一輸入端21、一氣體排放端22及一液體排放端23。輸入端21經配置以將經過氧化處理的生物處理之排氣引進裝置內進行洗滌,通過氣體與洗滌液(如水或化學藥劑)的接觸,將氣體中由有機硫轉變成的硫氧化物傳送至洗滌液中,以減少進入大氣環境的臭味物質。氣體排放端22經配置以將經過洗滌的生物處理之排氣排出裝置外,而液體排放端23經配置以將洗滌廢液(使用過的洗滌液)排出裝置外。值得說明的是,硫氧化物的水溶性比甲硫醇、乙硫醚等氣體更高,更容易被洗滌水溶解吸收而自排氣中去除,因此本創作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Z1既能達成水質淨化的目標,又能解決處理過程衍生的環境惡臭問題。
更進一步來說,生物處理裝置1的第一排放端12可通過一排氣管線C1與洗滌裝置2的輸入端21連通,二氧化氯產生器3具有一出氣端31,且出氣端31與排氣管線C1連通,以將產生的二氧化氯氣體通入排氣管線C1內與生物處理之排氣進行氧化反應,而通入的氣體量可根據從洗滌裝置2的氣體排放端22排出的氣體中有機硫(如甲硫醇或乙硫醚)的濃度來做調整。實際應用時,二氧化氯產生器3可為一反應型氣體產生器,其是將所需的前驅物質加入反應器中進行反應以產生二氧化氯氣體,其中二氧化氯產生器3的出氣端31可通過一進料管線D1與排氣管線C1連通。另外,洗滌裝置2的氣體排放端22可設有一或多個氣體監測單元24,以得知當下有機硫的濃度狀況,或者可以人工嗅覺感知當下有機硫的臭味閥值(odor threshold)。
請配合參閱圖2,顯示生物處理裝置1與洗滌裝置2之間的排氣管線C1的內部結構。如圖2所示,排氣管線C1內可設有一或多個擾流結構S(如隔板)以增加反應時間,且擾流結構S上可具有氣體流道(圖中未繪示)。
固液分離裝置4可具有一輸入端41、一汙泥排放端42及一液體排放端43。輸入端41經配置以將生物處理後的廢水引進裝置內進行固液分離,從而將顆粒和泥狀物質從水體中分離出去。汙泥排放端42經配置以將顆粒和泥狀物質排出裝置外,而液體排放端43經配置以將澄清水排出裝置外。更進一步來說,固液分離裝置4可包括一沉降槽,其中生物處理後的廢水可在設定的表面溢流率下停留一段時間,待顆粒和泥狀物質借重力作用向下移動到裝置底部後自水體中去除;或者,固液分離裝置4可包括一浮除槽,其中生物處理後的廢水可在設定的表面溢流率下停留一段時間,待顆粒和泥狀物質借浮力作用向上移動到裝置頂部後自水體中去除。以上所述只是可行的實施方式,而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在本實施例中,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Z1還可包括一濃縮裝置5及一脫水裝置6,以達到汙泥減量與減少汙泥的處理和處置費用。濃縮裝置5可為一重力濃縮裝置、一氣浮濃縮裝置或一離心濃縮裝置,其可具有一輸入端51用以將固液分離裝置4所分離出的汙泥引進裝置內進行濃縮,以提高汙泥的濃度並降低汙泥的體積,以及一排放端52用以將經過濃縮的汙泥排出裝置外。另外,脫水裝置6可為一機械脫水裝置,其可具有一輸入端61用以將經過濃縮的汙泥引進裝置內進行脫水,完成後得到的有機固體廢棄物可移置指定場所進行最終處理與處置(如穩定、固化、掩埋或焚燒)。
實際應用時,生物處理裝置1的第一輸入端11可與第一輸送管線A1連通,以通過第一輸送管線A1引進待處理的含硫有機廢水;含硫有機廢水可先經過一道或多道預處理工序,以減少廢水中會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的物質,然後再被導入第一輸送管線A1。又,固液分離裝置4的輸入端41可通過第二輸送管線A2與生物處理裝置1的第二排放端13連通,濃縮裝置5的輸入端51可通過第三輸送管線A3與固液分離裝置4的汙泥排放端42連通,且脫水裝置6的輸入端61可通過第四輸送管線A4與濃縮裝置5的排放端52連通。
請復參閱圖1,根據實際需要,如為了提高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Z1的循環性和實用性,生物處理裝置1還可具有一第二輸入端14,且洗滌裝置2的液體排放端23可通過第一回流管線B1與生物處理裝置1的第二輸入端14連通;據此,洗滌裝置2所排出的洗滌廢液可以重新回到生物處理裝置1內再次參與生物處理。另外,生物處理裝置1還可具有一第三輸入端15,在固液分離裝置4與濃縮裝置5之間的第三輸送管線A3可具有一分岐點P,且分岐點P可通過第二回流管線B2與生物處理裝置1的第三輸入端15連通;據此,固液分離裝置4所分離出的部分汙泥也可以重新回到生物處理裝置1內再次參與生物處理,以達到預設的處理標準。此外,脫水裝置6還可具有一排放端62,生物處理裝置1還可具有一第四輸入端16,且脫水裝置6的排放端62可通過第三回流管線B3與生物處理裝置1的第四輸入端16連通;據此,脫水裝置6所脫除的液體也可以重新回到生物處理裝置1內再次處理。
此外,在各管線上可接設有泵、閥件與流量檢測器(圖中未繪示),並通過一或多個控制單元對所有的泵與閥件加以控制,以實現水體或漿體的輸送、循環回流及排放的自動化控制。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圖3,顯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Z2的主要配置。如圖3所示,除了在第一實施例中描述過的生物處理裝置1、洗滌裝置2、二氧化氯產生器3、固液分離裝置4、濃縮裝置5與脫水裝置6之外,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Z2還包括一氧化裝置7,其配置固液分離裝置4後端,能進一步將固液分離裝置4所排出澄清水中殘存的有機汙染物去除,以提高含硫有機廢水的處理效能。
在本實施例中,氧化裝置7可具有一第一輸入端71、一第二輸入端72及一排放端73。第一輸入端71經配置以將固液分離裝置4所排出澄清水引進裝置內進行氧化處理,從而將水中殘存的有機汙染物氧化分解。第二輸入端72經配置以將二氧化氯產生器3產生的二氧化氯氣體導入裝置內,並溶於水中作為氧化劑使用,而排放端73經配置以將經過氧化處理的澄清水排出裝置外,以便進行回收或在達到排放標準後進行排放。
實際應用時,生物處理裝置1的第一輸入端11可與第一輸送管線A1連通,以通過第一輸送管線A1引進待處理的含硫有機廢水;含硫有機廢水可先經過一道或多道預處理工序,以減少廢水中會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的物質,然後再被導入第一輸送管線A1。又,固液分離裝置4的輸入端41可通過第二輸送管線A2與生物處理裝置1的第二排放端13連通,濃縮裝置5的輸入端51可通過第三輸送管線A3與固液分離裝置4的汙泥排放端42連通,脫水裝置6的輸入端61可通過第四輸送管線A4與濃縮裝置5的排放端52連通,且氧化裝置7的第一輸入端71可通過第五輸送管線A5與固液分離裝置4的液體排放端43連通。另外,生物處理裝置1的第一排放端12可通過一排氣管線C1與洗滌裝置2的輸入端21連通,且二氧化氯產生器3的出氣端31可通過一進料管線D1與排氣管線C1連通,其中進料管線D1可進一步連接至氧化裝置7的第二輸入端72。
此外,在各管線上可接設有泵、閥件與流量檢測器(圖中未繪示),並通過一或多個控制單元對所有的泵與閥件加以控制,以實現水體或漿體的輸送、循環回流及排放的自動化控制。
第一實施例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在本實施例中依然有效,為了減少重複,這裡不再贅述。同樣地,本實施例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也可應用在第一實施例中。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創作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其能通過“所述洗滌裝置的一輸入端通過一排氣管線與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一排放端連通,所述二氧化氯產生器的一出氣端與所述排氣管線連通,且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的一輸入端與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二排放端連通”的技術方案,有效阻止含硫有機廢水於生物處理產生的臭味氣體逸散到周遭環境中,並快速達成水質淨化之目標。且整體處理過程中,可視水質波動情況,將待處理水導入後端的氧化裝置進一步處理,以去除水中殘留的有機物,降低水中COD(化學需氧量)含量。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創作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Z1、Z2: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 1:生物處理裝置 11:第一輸入端 12:第一排放端 13:第二排放端 14:第二輸入端 15:第三輸入端 16:第四輸入端 2:洗滌裝置 21:輸入端 22:氣體排放端 23:液體排放端 24:氣體監測單元 3:二氧化氯產生器 31:出氣端 4:固液分離裝置 41:輸入端 42:汙泥排放端 43:液體排放端 5:濃縮裝置 51:輸入端 52:排放端 6:脫水裝置 61:輸入端 62:排放端 7:氧化裝置 71:第一輸入端 72:第二輸入端 73:排放端 A1:第一輸送管線 A2:第二輸送管線 A3:第三輸送管線 P:分岐點 A4:第四輸送管線 A5:第五輸送管線 B1:第一回流管線 B2:第二回流管線 B3:第三回流管線 C1:排氣管線 D1:進料管線 S:擾流結構
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的配置示意圖。
圖2為應用於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的排氣管線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的配置示意圖。
Z1: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
1:生物處理裝置
11:第一輸入端
12:第一排放端
13:第二排放端
14:第二輸入端
15:第三輸入端
16:第四輸入端
2:洗滌裝置
21:輸入端
22:氣體排放端
23:液體排放端
24:氣體監測單元
3:二氧化氯產生器
31:出氣端
4:固液分離裝置
41:輸入端
42:汙泥排放端
43:液體排放端
5:濃縮裝置
51:輸入端
52:排放端
6:脫水裝置
61:輸入端
62:排放端
A1:第一輸送管線
A2:第二輸送管線
A3:第三輸送管線
P:分岐點
A4:第四輸送管線
B1:第一回流管線
B2:第二回流管線
B3:第三回流管線
C1:排氣管線
D1:進料管線

Claims (10)

  1. 一種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其包括: 一生物處理裝置; 一洗滌裝置,所述洗滌裝置的一輸入端通過一排氣管線與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一排放端連通;以及 二氧化氯產生器,所述二氧化氯產生器的一出氣端與所述排氣管線連通;以及 一固液分離裝置,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的一輸入端與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二排放端連通。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其中,所述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還包括一氧化裝置,所述氧化裝置的一第一輸入端與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的一液體排放端連通,且所述氧化裝置的一第二輸入端也與所述二氧化氯產生器的所述出氣端連通。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其中,所述二氧化氯產生器的所述出氣端通過一進料管線與所述排氣管線連通,且所述進料管線進一步連接至所述氧化裝置的所述第二輸入端。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其中,所述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還包括一濃縮裝置及一脫水裝置,所述濃縮裝置的一輸入端與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的一汙泥排放端連通,且所述脫水裝置的一輸入端與所述濃縮裝置的一排放端連通。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其中,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一輸入端經配置以引進待處理的含硫有機廢水,且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二輸入端與所述洗滌裝置的一液體排放端連通。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其中,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所述第二輸入端通過一回流管線與所述洗滌裝置的所述液體排放端連通。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其中,所述濃縮裝置的所述輸入端通過一輸送管線與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的所述汙泥排放端連通,且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三輸入端通過另一輸送管線與所述輸送管線連通。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其中,所述生物處理裝置的一第四輸入端通過再一回流管線與所述脫水裝置的一排放端連通。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其中,所述洗滌裝置還具有一氣體排放端,且所述氣體排放端設有一或多個氣體監測單元。
  10.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其中,所述生物處理裝置包括一或多個生物反應器,所述固液分離裝置包括一沉降槽、一浮除槽或一膜過濾器。
TW110213374U 2021-11-12 2021-11-12 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 TWM623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374U TWM623779U (zh) 2021-11-12 2021-11-12 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3374U TWM623779U (zh) 2021-11-12 2021-11-12 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3779U true TWM623779U (zh) 2022-02-21

Family

ID=81324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3374U TWM623779U (zh) 2021-11-12 2021-11-12 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37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42678B1 (ko) 2단 혐기성 반응조와 질소제거 공정을 결합한 폐수 처리 시스템
CN107010788B (zh) 一种规模化养猪场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3588296A (zh) 应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水进行处理以脱硫除氮的方法
CN112607963A (zh) 一种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浓缩液减量系统及方法
CN110228898A (zh)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mbr联合处理煤化工废水的工艺
CN101781064A (zh) 一种用于煤气废水深度处理的工艺
CN108285240A (zh) 满足冷却塔回用水要求的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08191144A (zh)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10482803A (zh)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JP2002079034A (ja) 生物脱硫方法及び生物脱硫装置
CN112456729A (zh) 生物碱废碱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8747874U (zh) 一种处理油田采出水的组合装置
JP3723994B2 (ja) 嫌気性生物反応ガスの脱硫装置
TWM623779U (zh) 含硫有機廢水處理系統
CN216236555U (zh) 含硫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CN215049460U (zh) 生物碱废碱水处理系统
KR100544367B1 (ko) 수처리장치
CN211712895U (zh) 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系统
CN212549029U (zh) 一种吡啶废气深度处理的装置
CN211078800U (zh) 一种靶向脱氮除磷树脂再生废液处理的系统
CN110183056B (zh) 一种高氨氮高有机物废水的碳氮去除装置及方法
CN204079712U (zh) 一种污泥臭氧氧化减量装置
JP6113611B2 (ja) 有機性排水処理システム
CN208055102U (zh) 一种水处理系统
CN113636646A (zh) 一种废水、废气联合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