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3363U - 太陽能電池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電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3363U
TWM623363U TW110212434U TW110212434U TWM623363U TW M623363 U TWM623363 U TW M623363U TW 110212434 U TW110212434 U TW 110212434U TW 110212434 U TW110212434 U TW 110212434U TW M623363 U TWM623363 U TW M62336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solar cell
shiel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2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振洋
吳哲耀
周凱茹
陳建琦
蔡秉均
Original Assignee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24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3363U/zh
Publication of TWM623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3363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太陽能電池具有透光區,且包括基板、光電轉換結構、金屬導電層以及遮光結構。光電轉換結構環繞透光區設置,且包括依序設置在基板上的第一電極層、光電轉換層以及第二電極層。金屬導電層環繞光電轉換結構設置。金屬導電層與光電轉換結構之間設有第一間隙。遮光結構完全覆蓋第一間隙。遮光結構具有彼此堆疊的第一調色層和反射層。第一調色層位在基板與反射層之間。第一調色層的材料包括氧化鉬和氮化鉬的其中一者。反射層的材料包括鉬鉭合金。

Description

太陽能電池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太陽能電池,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透光區的太陽能電池。
伴隨著顯示技術的蓬勃發展,顯示器的應用也日趨廣泛。除了高規格的顯示品質外,追求省電、環保等永續發展理念的顯示器也是相關廠商的開發重點之一。由於太陽能電池為環保綠能的指標技術,因此將太陽能發電技術應用在穿戴式顯示裝置上以提升其操作續航力的需求逐漸增加。為了避免顯示面板因薄膜太陽能板的疊置而造成的顯示品質下降,薄膜太陽能板在顯示面板的顯示區須具備一定的穿透度與光電轉換面積,方能同時達到顯示以及太陽能發電的效果。
這類的薄膜太陽能板在顯示區大都設有週期性排列的多條太陽能電池走線,並且在顯示區的周圍設置傳輸線路以將這些太陽能電池走線所產生的電能傳送至儲能元件。為了確保傳輸線路中分別與太陽能電池走線的正負極電性連接的兩部分能電性分離,這兩部分間一般都設有間隙。也因此,來自顯示面板的光線可以通過此間隙而形成漏光,且這類太陽能板在經由環境光的照射下會產生外觀顏色不一致的問題而影響整體的視覺品質。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其視覺效果較佳。
本新型創作的太陽能電池具有透光區,且包括基板、光電轉換結構、金屬導電層以及遮光結構。光電轉換結構環繞透光區設置,且包括依序設置在基板上的第一電極層、光電轉換層以及第二電極層。金屬導電層環繞光電轉換結構設置。金屬導電層與光電轉換結構之間設有第一間隙。遮光結構完全覆蓋第一間隙。遮光結構具有彼此堆疊的第一調色層和反射層。第一調色層位在基板與反射層之間。第一調色層的材料包括氧化鉬和氮化鉬的其中一者。反射層的材料包括鉬鉭合金。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太陽能電池的遮光結構還具有設置在基板與反射層之間的第二調色層,且第二調色層的材料包括氧化鉬和氮化鉬的其中另一者。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太陽能電池的金屬導電層包括彼此電性分離且環繞光電轉換結構設置的第一傳輸線和第二傳輸線。第一傳輸線電性連接第一電極層。第二傳輸線電性連接第二電極層。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太陽能電池的金屬導電層還包括延伸自第一傳輸線且重疊於光電轉換結構的環狀電極,且環狀電極與第二傳輸線之間設有第一間隙。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太陽能電池的遮光結構設置在金屬導電層上。遮光結構直接接觸環狀電極和第二傳輸線的其中一者,並且與環狀電極和第二傳輸線的其中另一者電性分離。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結構區分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具有第二間隙,且遮光結構還覆蓋第二間隙。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太陽能電池的遮光結構位在第一電極層與基板之間,且部分重疊於第一電極層。第一電極層與遮光結構之間設有絕緣層。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太陽能電池的遮光結構設置在光電轉換結構上,並且覆蓋光電轉換結構定義第一間隙的側壁。光電轉換結構與遮光結構之間設有絕緣層。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太陽能電池的遮光結構設置在金屬導電層上。金屬導電層具有重疊於第一間隙的開口。遮光結構完全覆蓋開口,且金屬導電層與遮光結構之間設有絕緣層。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太陽能電池的遮光結構設置在金屬導電層與光電轉換結構之間,且電性絕緣於金屬導電層和光電轉換結構。
基於上述,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中,環繞光電轉換結構設置的金屬導電層與光電轉換結構間設有第一間隙。透過遮光結構覆蓋此第一間隙,除了可解決顯示應用時的漏光問題,還可以有效改善太陽能電池在光線照射下的外觀顏色不一致的現象,進而提升太陽能電池的整體視效。
有關本新型創作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新型創作。
圖1A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俯視示意圖。圖1B是依照圖1A的另一種變形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俯視示意圖。圖2是圖1A的太陽能電池的剖視示意圖。圖2對應於圖1A的剖線A-A’、剖線B-B’和剖線C-C’。圖3是圖2的太陽能電池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對應於圖2的局部區域I。圖4A是圖3的反射層的反射率對波長的曲線圖。圖4B是圖3的第一調色層的反射率對波長的曲線圖。圖4C是圖3的第二調色層的反射率對波長的曲線圖。圖5A至圖5C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另一些變形實施例的遮光結構的剖視示意圖。
請參照圖1A及圖2,太陽能電池10具有透光區TA,且包括基板100和光電轉換結構110。基板100的材質包括玻璃、石英、高分子材料(例如聚醯亞胺、聚碳酸酯)、或其他合適的基板材料。光電轉換結構110環繞透光區TA設置,且包括第一電極層EL1、光電轉換層PCL和第二電極層EL2。第一電極層EL1設置在基板100上。光電轉換層PCL設置在第一電極層EL1上。第二電極層EL2設置在光電轉換層PCL上。更具體地說,第一電極層EL1和第二電極層EL2設置在光電轉換層PCL的相對兩側,並且電性連接光電轉換層PCL。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太陽能電池10適於從基板100背離光電轉換結構110的一側接收來自外部的環境光線(例如陽光),因此第一電極層EL1與第二電極層EL2分別為透光電極與反射電極。透光電極的材質包括金屬氧化物,例如: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或其它合適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兩者之堆疊層。反射電極的材質包括鋁、銀、鉻、上述的合金、上述的組合、或其他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屬材料。
光電轉換層PCL的材質例如是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a-Si),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光電轉換層PCL的材質也可以是單晶矽、多晶矽、銅銦鎵硒、銻化鎘、或上述的組合。詳細而言,光電轉換層PCL包括第一非本徵半導體層111、本徵半導體層112以及第二非本徵半導體層113。第一非本徵半導體層111具有第一摻雜類型,第二非本徵半導體層113具有第二摻雜類型,且第一摻雜類型與第二摻雜類型各自為P型與N型中的一者。舉例來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非本徵半導體層111可以是P型半導體層,而第二非本徵半導體層113可以是N型半導體層。
特別注意的是,光電轉換結構110的第二電極層EL2可定義出太陽能電池10的透光區TA,此透光區TA適於讓光線(例如:陽光或來自顯示面板的光線)通過。在本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10可應用在穿戴式的顯示裝置(例如智慧型手錶)上,而顯示裝置可藉由此透光區TA顯示例如時間、日期、訊息通知等資訊。舉例來說,為了增加太陽能電池10的收光面積,太陽能電池10還可包括設置在透光區TA內且彼此間隔排列的多條太陽能電池走線(未繪示)。這些太陽能電池走線可以延伸自環繞透光區TA的光電轉換結構110。亦即,位於透光區TA內的這些太陽能電池走線的層疊結構與光電轉換結構110的結構組成可選擇性地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10還可選擇性地包括虛設(dummy)的光電轉換結構DM。此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DM與光電轉換結構110的層疊結構與組成相同(亦即,可為相同膜層製作而成),但彼此電性分離。例如,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DM的第二電極層EL2d與光電轉換結構110的第二電極層EL2(或者是,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DM的第一電極層EL1d與光電轉換結構110的第一電極層EL1)各自電性獨立,且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DM的第二電極層EL2d可具有一浮置電位(floating),但不以此為限。
為了將光電轉換結構110以及透光區TA內的太陽能電池走線受光線照射所產生的電訊號傳輸至儲能元件或顯示元件,太陽能電池10還包括金屬導電層120,且此金屬導電層120與光電轉換結構110之間設有間隙G1a。在本實施例中,光電轉換結構110的第二電極層EL2和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DM的第二電極層EL2d可界定出此間隙G1a。然而,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根據其他實施例,此間隙G1a也可以由金屬導電層120中環繞光電轉換結構110的部分和光電轉換結構110來界定。
舉例來說,在本實施例中,金屬導電層120包括彼此電性分離且環繞光電轉換結構110設置的第一傳輸線121和第二傳輸線122。第一傳輸線121電性連接光電轉換結構110的第一電極層EL1,且第二傳輸線122電性連接光電轉換結構110的第二電極層EL2。亦即,第一傳輸線121和第二傳輸線122是用於傳輸不同極性的電信號,例如:第一傳輸線121是用來傳輸來自第一非本徵半導體層111的正極信號,而第二傳輸線122是用來傳輸來自第二非本徵半導體層113的負極信號。
在本實施例中,金屬導電層120還可選擇性地包括延伸自第一傳輸線121且重疊於光電轉換結構110的環狀電極123。此處的重疊關係例如是指兩構件沿著垂直於基板100的方向(例如方向Z)的投影相重疊。以下若未特別提及,則任兩構件的重疊關係都是以此方式來界定,便不再贅述。詳細而言,金屬導電層120與光電轉換結構110之間還可設有絕緣層150,第一傳輸線121可經由絕緣層150的多個接觸孔150a與第一電極層EL1電性連接,而第二傳輸線122可經由絕緣層150的接觸孔150b與第二電極層EL2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光電轉換結構110的光電轉換層PCL和第二電極層EL2可具有多個開口OP,絕緣層150填入這些開口OP內,且多個接觸孔150a分別重疊於這些開口OP設置,以暴露出第一電極層EL1的部分表面。
為了確保第一傳輸線121與第二傳輸線122電性分離,兩傳輸線之間還設有間隙G1b和間隙G1c,且第二傳輸線122與環狀電極123之間設有間隙G1a。也因此,本揭露的太陽能電池10還包括用來遮擋這些間隙的遮光結構130。舉例來說,遮光結構130沿著方向Z完全覆蓋間隙G1a、間隙G1b和間隙G1c。據此,可解決太陽能電池應用在顯示裝置上時,這些間隙設計所造成的漏光問題。
請同時參照圖3,遮光結構130例如是一個反射層131和至少一調色層的堆疊結構,其中調色層是位在反射層131與基板100之間。反射層131的材料包括鉬鉭合金(MoTa)。調色層的材料包括氧化鉬(MoO x)或氮化鉬(MoN x)。較佳地,反射層131的膜厚可介於100nm至2000nm之間。調色層的膜厚可介於5nm至100nm之間。
舉例來說,在本實施例中,遮光結構130的調色層數量為兩個,分別為調色層133和調色層135,其中調色層133位在調色層135與反射層131之間。特別注意的是,這兩個調色層的其中一者的材料可以是氧化鉬,而另一者的材料可以是氮化鉬,例如:調色層133和調色層135分別是由氧化鉬和氮化鉬製作而成。
請同時參照圖4A至圖4C,反射層131對於可見光(例如波長介於400nm至700nm之間的光線)的反射率大於46%(如圖4A所示)。由氧化鉬製作而成的調色層133對於可見光的反射率會隨著波長的增加而遞減(如圖4B所示)。相反地,由氮化鉬製作而成的調色層135對於可見光的反射率會隨著波長的增加而遞增(如圖4C所示)。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調色層133適於反射短波長的可見光(例如藍光和紫光)而調色層135適於反射長波長的可見光(例如紅光和綠光)。
特別注意的是,調色層的反射率對於波長的變化率會隨著不同的膜厚而改變。例如:由氧化鉬製作而成的調色層133的反射率對波長的變化率會隨著調色層133的膜厚增加而減小(如圖4B所示),而由氮化鉬製作而成的調色層135的反射率對波長的變化率會隨著調色層135的膜厚增加而變大(如圖4C所示)。
因此,透過調色層的層數、材料以及膜厚的設計,可改變遮光結構130的反射頻譜,使其接近光電轉換結構110的反射頻譜,以有效改善太陽能電池在環境光線照射下所產生的外觀顏色不一致的問題。換句話說,可縮減光線在經由光電轉換結構110與遮光結構130的反射後的色度差異,有助於提升太陽能電池10的整體視效。
特別說明的是,本新型創作並不限制調色層133和調色層135的層疊順序,例如:在另一實施例的遮光結構130B1中,由氮化鉬製作而成的調色層135也可設置在由氧化鉬製作而成的調色層133與反射層131之間(如圖5A所示)。另一方面,本新型創作也並未限制調色層的配置數量。在又一實施例中,調色層的數量也可以是一個,例如是由氧化鉬製作而成的調色層133(如圖5B的遮光結構130B2所示)或由氮化鉬製作而成的調色層135(如圖5C的遮光結構130B3所示)。
請繼續參照圖2,在本實施例中,遮光結構130可選擇性地設置在第一電極層EL1與基板100之間,且部分重疊於光電轉換結構110的第一電極層EL1和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DM的第一電極層EL1d。為了避免光電轉換結構110的第一電極層EL1、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DM的第一電極層EL1d以及遮光結構130間的電性連接,太陽能電池10還可包括包覆遮光結構130的絕緣層160。絕緣層160的材料包括氮化矽(SiN x),且膜厚可介於10nm至2000nm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金屬導電層120的第一傳輸線121、第二傳輸線122和環狀電極123、光電轉換結構110、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DM以及遮光結構13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輪廓例如是圓弧狀,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10A的金屬導電層120A的第一傳輸線121A、第二傳輸線122A和環狀電極123A、光電轉換結構110A、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DM-A以及遮光結構130A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輪廓也可以是矩形狀(如圖1B所示)。
以下將列舉另一些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揭露,其中相同的構件將標示相同的符號,並且省略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省略部分請參考前述實施例,以下不再贅述。
圖6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二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剖視示意圖。請參照圖6,本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10B與圖2的太陽能電池10的差異在於:遮光結構的配置膜層不同。在本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10B的遮光結構130C是設置在光電轉換結構110與金屬導電層120之間。更具體地說,遮光結構130C是設置在光電轉換結構110和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DM上,並且覆蓋光電轉換結構110和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DM定義間隙G1a的側壁110s和側壁DMs。
為了避免光電轉換結構110的第一電極層EL1和第二電極層EL2、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DM的第一電極層EL1d和第二電極層EL2d以及遮光結構130C間的電性連接,太陽能電池10B的絕緣層160A是改設置在遮光結構130C、光電轉換結構110和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DM之間。由於本實施例的遮光結構130C的細部組成以及所產生的技術效果都相似於圖3的遮光結構130,因此詳細的說明請參見前述實施例的相關段落,於此便不再贅述。
圖7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三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剖視示意圖。圖8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四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剖視示意圖。請參照圖7,本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10C與圖2的太陽能電池10的差異在於:遮光結構的配置膜層不同。在本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10C的遮光結構130D是設置在絕緣層150上,並且完全覆蓋金屬導電層120中重疊於間隙G1a的開口120OP。在本實施例中,遮光結構130D還覆蓋金屬導電層120的部分環狀電極123和部分第二傳輸線122。為了避免金屬導電層120的環狀電極123(或第一傳輸線)、第二傳輸線122以及遮光結構130D間的電性連接,太陽能電池10C的絕緣層160B是設置在遮光結構130D與金屬導電層120之間。
然而,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根據其他實施例,太陽能電池10D的遮光結構130E(或絕緣層160C)除了完全覆蓋金屬導電層120的開口120OP外,還可僅覆蓋金屬導電層120的環狀電極123,並且未覆蓋第二傳輸線122,如圖8所示。亦即,遮光結構130E可相對於開口120OP呈非對稱分布。不難理解的是,在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遮光結構也可僅覆蓋金屬導電層120的開口120OP和第二傳輸線122,並且未覆蓋環狀電極123。
由於圖7的遮光結構130D和圖8的遮光結構130E各自的細部組成以及所產生的技術效果都相似於圖3的遮光結構130,因此詳細的說明請參見前述實施例的相關段落,於此便不再贅述。
圖9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五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剖視示意圖。請參照圖9,在本實施例中,雖然遮光結構130F如同圖6的遮光結構130C是設置在光電轉換結構110與金屬導電層120之間,但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的遮光結構130F是設置在絕緣層150上,且部分重疊於金屬導電層120的部分環狀電極123和部分第二傳輸線122(或第一傳輸線)。為了避免金屬導電層120的環狀電極123(或第一傳輸線)、第二傳輸線122以及遮光結構130F間的電性連接,太陽能電池10E的絕緣層160D是設置在遮光結構130F與金屬導電層120之間。亦即,遮光結構130F電性絕緣於金屬導電層120和光電轉換結構110。
由於本實施例的遮光結構130F的細部組成以及所產生的技術效果都相似於圖3的遮光結構130,因此詳細的說明請參見前述實施例的相關段落,於此便不再贅述。
圖10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六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剖視示意圖。請參照圖10,本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10F與圖8的太陽能電池10D的差異在於:太陽能電池10F的遮光結構130G並未完全覆蓋金屬導電層120的開口120OP,但仍完全覆蓋光電轉換結構110與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DM之間的間隙G1a(或圖1A的間隙G1b和間隙G1c)。由於本實施例的遮光結構130G的細部組成以及所產生的技術效果都相似於圖3的遮光結構130,因此詳細的說明請參見前述實施例的相關段落,於此便不再贅述。
特別注意的是,由於本實施例的遮光結構130G與金屬導電層120的第二傳輸線122在基板100上的兩正投影彼此分離開來,即使遮光結構130G與環狀電極123之間未設有如圖8的絕緣層160C,仍可確保環狀電極123(或第一傳輸線121)與第二傳輸線122間的電性分離。也因此,遮光結構130G的設置還可降低環狀電極123的整體阻抗。不難理解的是,在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遮光結構也可改接觸第二傳輸線122並且與環狀電極123分離開來,以降低第二傳輸線122的整體阻抗。
圖11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七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俯視示意圖。圖12是圖11的太陽能電池的剖視示意圖。圖12對應於圖11的剖線D-D’、剖線E-E’和剖線F-F’。請參照圖11及圖12,在本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20的金屬導電層120B不具有如圖1的環狀電極123。光電轉換結構110B的第一電極層EL1A具有朝向第一傳輸線121伸出的凸出部EL1p,且第一傳輸線121經由此凸出部EL1p與第一電極層EL1A電性連接。光電轉換結構110B的第二電極層EL2A具有朝向第二傳輸線122伸出的凸出部EL2p,且第二傳輸線122經由此凸出部EL2p與第二電極層EL2A電性連接。
由於本實施例的遮光結構130的細部組成以及所產生的技術效果都相同於圖3的遮光結構130,因此詳細的說明請參見前述實施例的相關段落,於此便不再贅述。
圖13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八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俯視示意圖。請參照圖13,本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20A與圖11的太陽能電池20的差異在於:光電轉換結構的設計不同。在本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20A的光電轉換結構110C可區分為第一部分110C1和第二部分110C2,且第一部分110C1與第二部分110C2之間具有間隙G2a和間隙G2b。此處的兩間隙例如是由第一部分110C1的第二電極層EL2B和第二部分110C2的第二電極層EL2B所界定。也因此,本實施例的遮光結構130H進一步覆蓋間隙G2a和間隙G2b,以解決這些間隙所產生的漏光問題以及太陽能電池的整體外觀顏色不一致的問題。
在本實施例中,光電轉換結構110C的第一部分110C1和第二部分110C2可彼此串接,例如:第一部分110C1的第二電極層EL2B可電性連接第二部分110C2的第一電極層,第一傳輸線121電性連接第一部分110C1的第一電極層EL1B,第二傳輸線122電性連接第二部分110C2的第二電極層EL2B。
綜上所述,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中,環繞光電轉換結構設置的金屬導電層與光電轉換結構間設有第一間隙。透過遮光結構覆蓋此第一間隙,除了可解決顯示應用時的漏光問題,還可以有效改善太陽能電池在光線照射下的外觀顏色不一致的現象,進而提升太陽能電池的整體視效。
10、10A、10B、10C、10D、10E、10F、20、20A:太陽能電池 100:基板 110、110A、110B、110C:光電轉換結構 110C1:第一部分 110C2:第二部分 110s、DMs:側壁 111:第一非本徵半導體層 112:本徵半導體層 113:第二非本徵半導體層 120、120A、120B:金屬導電層 120OP、OP:開口 121、121A:第一傳輸線 122、122A:第二傳輸線 123、123A:環狀電極 130、130A、130B1、130B2、130B3、130C、130D、130E、130F、130G、130H:遮光結構 131:反射層 133、135:調色層 150、160、160A、160B、160C、160D:絕緣層 150a、150b:接觸孔 DM、DM-A: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 EL1、EL1A、EL1B、EL1d:第一電極層 EL1p、EL2p:凸出部 EL2、EL2A、EL2B、EL2d:第二電極層 G1a、G1b、G1c、G2a、G2b:間隙 PCL:光電轉換層 TA:透光區 Z:方向 A-A’、B-B’、C-C’、D-D’、E-E’、F-F’:剖線 I:區域
圖1A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一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俯視示意圖。 圖1B是依照圖1A的另一種變形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俯視示意圖。 圖2是圖1A的太陽能電池的剖視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太陽能電池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A是圖3的反射層的反射率對波長的曲線圖。 圖4B是圖3的第一調色層的反射率對波長的曲線圖。 圖4C是圖3的第二調色層的反射率對波長的曲線圖。 圖5A至圖5C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另一些變形實施例的遮光結構的剖視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二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剖視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三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剖視示意圖。 圖8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四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剖視示意圖。 圖9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五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剖視示意圖。 圖10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六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剖視示意圖。 圖11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七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俯視示意圖。 圖12是圖11的太陽能電池的剖視示意圖。 圖13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第八實施例的太陽能電池的俯視示意圖。
10:太陽能電池
100:基板
110:光電轉換結構
120:金屬導電層
121:第一傳輸線
122:第二傳輸線
123:環狀電極
130:遮光結構
150a、150b:接觸孔
DM:虛設的光電轉換結構
EL2、EL2d:第二電極層
G1a、G1b、G1c:間隙
TA:透光區
Z:方向
A-A’、B-B’、C-C’:剖線

Claims (10)

  1. 一種太陽能電池,具有一透光區,且包括: 一基板; 一光電轉換結構,環繞該透光區設置,且包括: 一第一電極層,設置在該基板上; 一光電轉換層,設置在該第一電極層上;以及 一第二電極層,設置在該光電轉換層上; 一金屬導電層,環繞該光電轉換結構設置,其中該金屬導電層與該光電轉換結構之間設有一第一間隙;以及 一遮光結構,完全覆蓋該第一間隙,該遮光結構具有彼此堆疊的一第一調色層和一反射層,該第一調色層位在該基板與該反射層之間,該第一調色層的材料包括氧化鉬和氮化鉬的其中一者,該反射層的材料包括鉬鉭合金。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遮光結構還具有設置在該基板與該反射層之間的一第二調色層,該第二調色層的材料包括氧化鉬和氮化鉬的其中另一者。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金屬導電層包括彼此電性分離且環繞該光電轉換結構設置的一第一傳輸線和一第二傳輸線,該第一傳輸線電性連接該第一電極層,該第二傳輸線電性連接該第二電極層。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金屬導電層還包括延伸自該第一傳輸線且重疊於該光電轉換結構的一環狀電極,且該環狀電極與該第二傳輸線之間設有該第一間隙。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遮光結構設置在該金屬導電層上,該遮光結構直接接觸該環狀電極和該第二傳輸線的其中一者,並且與該環狀電極和該第二傳輸線的其中另一者電性分離。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光電轉換結構區分為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和該第二部分之間具有一第二間隙,且該遮光結構還覆蓋該第二間隙。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遮光結構位在該第一電極層與該基板之間,且部分重疊於該第一電極層,該第一電極層與該遮光結構之間設有一絕緣層。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遮光結構設置在該光電轉換結構上,並且覆蓋該光電轉換結構定義該第一間隙的一側壁,該光電轉換結構與該遮光結構之間設有一絕緣層。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遮光結構設置在該金屬導電層上,該金屬導電層具有重疊於該第一間隙的一開口,該遮光結構完全覆蓋該開口,且該金屬導電層與該遮光結構之間設有一絕緣層。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中該遮光結構設置在該金屬導電層與該光電轉換結構之間,且電性絕緣於該金屬導電層和該光電轉換結構。
TW110212434U 2021-10-21 2021-10-21 太陽能電池 TWM623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2434U TWM623363U (zh) 2021-10-21 2021-10-21 太陽能電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2434U TWM623363U (zh) 2021-10-21 2021-10-21 太陽能電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3363U true TWM623363U (zh) 2022-02-11

Family

ID=81324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2434U TWM623363U (zh) 2021-10-21 2021-10-21 太陽能電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336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8889B (zh) * 2021-10-21 2023-04-11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能電池
TWI843118B (zh) * 2022-06-02 2024-05-21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電轉換層的電子裝置
US12125925B2 (en) 2022-11-23 2024-10-22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Thin film photovoltaic cell, cell pack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in film photovoltaic cell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8889B (zh) * 2021-10-21 2023-04-11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能電池
TWI843118B (zh) * 2022-06-02 2024-05-21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電轉換層的電子裝置
US12125925B2 (en) 2022-11-23 2024-10-22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Thin film photovoltaic cell, cell pack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in film photovoltaic cel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15783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using low dielectric insulating laye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821295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M623363U (zh) 太陽能電池
US9590124B2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device and array device
TWI329771B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10317121A1 (en) Flat display device integrated with photovoltaic cell
US981258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WO2003036376A1 (en) A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of using insulating layers having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223745A (zh) 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阵列基板、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08020772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KR20080110347A (ko) 전기 영동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4924436B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TWM624842U (zh) 半穿透式太陽能電池
CN213691234U (zh) 具有太阳能电池走线的显示装置
TWI798889B (zh) 太陽能電池
KR102401965B1 (ko) 반사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798951B (zh) 半穿透式太陽能電池
JPH1140825A (ja) アモルファスシリコン太陽電池
CN11381194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753788B (zh) 畫素結構
CN101976655B (zh) 液晶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其制作方法
TWI727822B (zh) 具薄膜太陽能電池之顯示裝置
US2024022258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M632389U (zh) 顯示裝置
CN11828103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