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2444U - 手工具套合構造 - Google Patents

手工具套合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2444U
TWM622444U TW110209419U TW110209419U TWM622444U TW M622444 U TWM622444 U TW M622444U TW 110209419 U TW110209419 U TW 110209419U TW 110209419 U TW110209419 U TW 110209419U TW M622444 U TWM622444 U TW M62244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inner groove
socket
occlusal surface
top ed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9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蘇梓豪
Original Assignee
蘇梓豪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蘇梓豪 filed Critical 蘇梓豪
Priority to TW110209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2444U/zh
Publication of TWM622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244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至少包括一本體,該本體設有一套置於螺栓頭或螺帽處的套接口,該套接口係由三個基、偶邊斜面相互錯置排列暨朝向其內側另端處斜傾延伸所組成之內凹六角錐狀套接口,該基邊斜面處分別形成有一頂推用的第一基咬面、一緊臨於該第一基咬面處的基內凹槽、以及一緊臨該基內凹槽處暨具有頂推用的第二基咬面,且使該第一基咬面及該基內凹槽同時位於該基邊斜面全長的右側三分之一處內;該偶邊斜面處分別形成有一頂推用的第一偶咬面、一緊臨於該第一偶咬面處的偶內凹槽、以及一緊臨該偶內凹槽處暨具有頂推用的第二偶咬面,且使該第一偶咬面及該偶內凹槽同時位於該偶邊斜面全長的左側三分之一處內。

Description

手工具套合構造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手工具構造;特別關於一種能將螺栓頭或螺帽給予鎖緊或鬆開用的手工具套合構造。
按,習用之手工具,尤其是套筒構造,其至少包括:一供工具(如:棘輪扳手或電動扳手或氣動扳手等,圖中未示)套接扳動用的四角凹陷狀扳動部(圖中未示)、以及套接於螺栓頭或螺帽處的六角凹陷狀驅動部,其中,該驅動部係由六個豎立面所組成的,且於相鄰的二豎立面間會形成有內凹弧槽;此時,利用棘輪扳手之四角頭插入至該四角凹陷狀扳動部內,再將該六角凹陷狀驅動部直接套置於六角形狀螺栓頭或螺帽處,如此一來,方能將該螺栓或螺帽給予鎖緊或鬆開,以達到操作之便利性。
上述創作案雖能達成原先所設定之創作目的,而深受業界及一般操作者所讚許,然,經創作人在歷經無數次的實驗測試以及歸納消費者之實際操作使用上的回應意見後,發現尚有下列問題猶待進一步改善:
由於習用套筒及螺栓或螺帽係為不同廠家生產製造的,為確保該套筒之六角凹陷狀驅動部能順利套置於該螺栓頭或 螺帽上,通常在生產製造上,對於該套筒之六角凹陷狀驅動部的合格尺寸會以標準尺寸再加上誤差值之上限尺寸為準(即大於標準尺寸),而對於該螺栓頭或螺帽的合格尺寸則會以標準尺寸再加上誤差值之下限尺寸為準(即小於標準值);基此,在實際使用時,往往會因該套筒之驅動部尺寸大於該螺栓頭或螺帽的尺寸,以致使施力轉動時,往往會使螺栓頭或螺帽的側邊邊角會先抵頂於該驅動部之內凹弧槽處,相對地,使該驅動部內凹弧槽所承受的力量會集中在螺栓頭或螺帽的側邊邊角處,以致於使螺栓頭或螺帽的側邊邊角處受最大扭力扳動,而容易造成該側邊邊角被磨損,以降低螺栓或螺帽的使用壽命外,同時,更會造成已被磨損後的螺栓頭或螺帽不再輕易被反轉鬆開取出為其一大困擾。
習用的每一套筒僅能適用於相同尺寸的螺栓頭或螺帽使用,尤其是,現行的螺栓頭或螺帽的尺寸是有公制或英制之分,以致使套筒的尺寸相當繁多,而造成攜帶或辨別的相當不便為其另一困擾。
因此,如何開發出一種具有保護螺栓頭或螺帽之側邊邊角不易被磨損及增加其使用壽命,同時,亦能將已磨損的或公、英制的螺栓頭或螺帽能確實旋緊或鬆開之操作,以增加其攜帶及辨別的便利性者,此乃為業者當前極需優先解決的技術課題。
本創作之手工具套合構造的主要內容係在於提供一種本體之套接口呈內凹六角錐狀,且於該套接口之基邊斜面處分 別形成有一第一基咬面、一基內凹槽及第二基咬面,並使該第一基咬面及該基內凹槽同時位於該基邊斜面全長的右側三分之一處內;而該套接口的偶邊斜面處分別形成有第一偶咬面、一偶內凹槽及一第二偶咬面,且使該第一偶咬面及該偶內凹槽同時位於該偶邊斜面全長的左側三分之一處內;基此,當螺栓頭或螺帽置入該套接口內暨欲旋緊扳動時,則會使該螺栓頭或螺帽的側邊邊角近處的平面與該第一基咬面呈部分平面貼合,以增加其接觸面積而作為分散第一基咬面的力量,而使得螺栓頭或螺帽之側邊邊角不易被磨損,而形成具有保護螺栓頭或螺帽之側邊邊角的能力,且能提高其使用壽命外,同時,利用該套接口呈內凹六角錐狀設計,以致使磨損後或誤差值尺寸大的螺栓頭或螺帽能更深入地套合於該套接口內,而使同一尺寸的套接口能將已磨損的或公、英制的螺栓頭或螺帽給予確實旋緊或鬆開取出的操作,以增加其攜帶的便利性功效者為其進步性之主張。
1:本體
10:套接口
11:基邊斜面
110:第一基咬面
111:基內凹槽
112:第二基咬面
12:偶邊斜面
120:第一偶咬面
121:偶內凹槽
122:第二偶咬面
15:咬合區
18:四角孔
2:螺栓頭
B:棘輪扳手
3:棘輪件
30:套接口
第1圖為本創作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應用時的俯視圖。
第3圖為第2圖的A-A剖面圖。
第4圖為第2圖旋緊時的局部組合放大圖。
第5圖為第2圖放鬆時的局部組合放大圖。
第6圖為第3圖供誤差大的螺栓頭使用的組合剖面圖。
第7圖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
第8圖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
第9圖為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手工具套合構造,該手工具係指應用於套筒之套接口處(如第1至8圖)、或應用於開口扳手之套接口處(圖中未示)、或應用於棘輪扳手之(轉動)棘輪件的套接口處(如第9圖),請參閱第1圖至第5圖所示,其至少包括一本體1,而本次實施例的該本體1係指應用於套筒,其中:
該本體1,其一端端面設有一供螺栓頭2或螺帽(圖中未示)套置用的套接口10及其另一端設有一供工具用的四角頭(圖中未示)套置用的四角孔18;而該套接口10係由三個基、偶邊斜面11、12相互錯置排列暨朝向其內側另端處呈斜傾延伸所組成之內凹六角錐狀套接口10;而上述之該內凹六角錐狀套接口10係指該套接口10頂緣處的該基邊斜面11(頂緣)至正對面處的該偶邊斜面12(頂緣)間的最大距離必須大於該套接口10底緣處的該基邊斜面11(底緣)至正對面處的該偶邊斜面12(底緣)間的最大距離而形成的內凹六角錐形狀;
該基邊斜面11處分別形成有一頂推用的第一基咬面110、一緊臨於該第一基咬面110處的基內凹槽111、以及一緊臨該基內凹槽111處暨具有頂推用的第二基咬面112,其中,該第一基咬面110係緊鄰於一第一偶咬面120處, 且使該第一基咬面110的頂緣長度及該基內凹槽111的頂緣長度同時位於該基邊斜面11之頂緣總長度的右側三分之一處內(如第2圖);而上述之該第一基咬面110、該基內凹槽111及該第二基咬面112係分別與該基邊斜面11有相同的斜度(率),而本次實施例之該基內凹槽111的頂緣開口尺寸(註:該頂緣開口尺寸係指該基內凹槽111頂緣與該套接口10頂緣間的接通位置)接係大於該基內凹槽111的底緣開口尺寸(註:該底緣開口尺寸係指該基內凹槽111底緣與該套接口10底緣間的接通位置);
該偶邊斜面12處分別形成有一頂推用的第一偶咬面120、一緊臨於該第一偶咬面120處的偶內凹槽121、以及一緊臨該偶內凹槽121處暨具有頂推用的第二偶咬面122,其中,該第一偶咬面120係緊鄰於該第一基咬面110處,且使該第一偶咬面120的頂緣長度及該偶內凹槽121的頂緣長度同時位於該偶邊斜面12之頂緣長度的左側三分之一處內(如第2圖);而上述之該第一偶咬面120、該偶內凹槽121及該第二偶咬面122係分別與該偶邊斜面12有相同的斜度(率),而本次實施例之該偶內凹槽121的頂緣開口尺寸(註:該頂緣開口尺寸係指該偶內凹槽121頂緣與該套接口10頂緣間的接通位置)係大於該偶內凹槽121的底緣開口尺寸(註:該底緣開口尺寸係指該偶內凹槽121底緣與該套接口10底緣間的接通位置);
當該本體1之套接口10直接套置於該螺栓頭2處(如第2圖)進行旋緊扳動時,會因該套接口10內側壁面與該螺栓頭2外側邊面間有容許的尺寸誤差值存在,以致使該套接口10在順時針旋動時,會使該套接口10之第一基咬面110與相對應的該螺栓頭2之外側邊面間形成相當小的夾角(如第4圖),以致使該第一基咬面110與相對應的該螺栓頭2之外側邊面間呈部分平面貼合,以增加其接觸面積而作為分散來自該第一基咬面110的力量,而使得該螺栓頭2之側邊邊角處不易被磨損,而形成具有保護該螺栓頭2之側邊邊角的能力,以達到提高該螺栓頭2的使用壽命。
當該套接口10直接套置於該螺栓頭2之已被磨損的側邊邊角(即呈圓弧角)暨呈逆時針反轉(如第5圖)時,會使該螺栓頭2之圓弧角滑入至該偶基凹槽121內,且使該螺栓頭2之側邊邊面與該套接口1之第二咬合面122形成部分的平面貼合,如此一來,方能將已磨損的該螺栓頭2給予反向鬆開的操作。
請參閱第6圖,當製造該螺栓頭2的容許尺寸採下限值或為英制尺寸時,會因該套接口10係呈內凹六角錐狀,以致使尺寸略小的該螺栓頭2得以滑動套合至更深入的該套接口10處,以確保該螺栓頭2外側邊面能與該套接口10之內壁面間保持接觸,而使得該螺栓頭2得以被該套接口10所驅動而旋緊或鬆開,進而能吸收螺栓頭的尺寸誤差值或公英制共同的便利性 操作。
本創作藉由上述構造,利用扳動轉動時的該第一基咬面110抵頂於該螺栓頭2(或螺帽)的側壁面處,以確保該螺栓頭2(或螺帽)間的六個邊角不易被磨損,而形成具有保護該螺栓頭2(或螺帽)之側邊邊角的能力,以增加該螺栓頭2(或螺帽)的使用壽命外,同時,利用該基內凹槽111、該偶內凹槽121、以及該基、偶邊斜面11、12呈斜傾延伸設計,以致使受損後或製造時誤差值尺寸大的該螺栓頭2(或螺帽)能更深入地套合於該套接口10內,而使同一尺寸的該套接口10能將已磨損的或公、英制的該螺栓頭2(或螺帽)給予確實旋緊或鬆開取出的操作,以增加其攜帶的便利性功效。
請參閱第7圖,其乃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圖,其主要的改變有二:其一為原該套接口10之基內凹槽111的頂緣開口尺寸係大於該基內凹槽111的底緣開口尺寸,改變為,該基內凹槽111的頂緣開口尺寸係等於該基內凹槽111的底緣開口尺寸;其二為原該套接口10之偶內凹槽121的頂緣開口尺寸係大於該偶內凹槽121的底緣開口尺寸,改變為,該偶內凹槽121的頂緣開口尺寸係等於該偶內凹槽121的底緣開口尺寸;至於該套接口10、該基邊斜面11、該第一基咬面110、該基內凹槽111、該第二基咬面112、該偶邊斜面12、該第一偶咬面120、該偶內凹槽121、該第二偶咬面122等相對設置位置、結構及作動原理,皆已於上述內容中詳加 描述,故不在此贅述之。
請參閱第8圖,其乃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圖,其主要的改變在於:內凹六角錐狀該套接口10係從該套接口10頂緣處的該基邊斜面11(頂緣)至正對面處的該偶邊斜面12(頂緣)間的最大距離大於該套接口10底緣處的該基邊斜面11(底緣)至正對面處的該偶邊斜面12(底緣)間的最大距離所形成的內凹六角錐形狀,改變為,該套接口10之頂緣處向內垂直形成一預定深度的咬合區15,再由該咬合區15頂緣處向內延伸收束至該套接口10底緣處所形成的內凹六角錐形狀;至於該套接口10、該基邊斜面11、該第一基咬面110、該基內凹槽111、該第二基咬面112、該偶邊斜面12、該第一偶咬面120、該偶內凹槽121、該第二偶咬面122等相對設置位置、結構及作動原理,皆已於上述內容中詳加描述,故不在此贅述之。
請參閱第9圖,其乃為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圖,其主要的改變在於:將該本體1之套接口10應用於套筒處,改變為,將該本體1之內凹六角錐形狀套接口10應用安裝於棘輪扳手B之(轉動)棘輪件3的套接口30處;至於該基邊斜面11、該第一基咬面110、該基內凹槽111、該第二基咬面112、該偶邊斜面12、該第一偶咬面120、該偶內凹槽121、該第二偶咬面122等相對設置位置、結構及作動原理,皆已於上述內容中詳加描述,故不在此贅述之。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即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述之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本體
10:套接口
11:基邊斜面
110:第一基咬面
111:基內凹槽
112:第二基咬面
12:偶邊斜面
120:第一偶咬面
121:偶內凹槽
122:第二偶咬面

Claims (10)

  1. 一種手工具套合構造,其至少包括一本體,該本體設有一套置於螺栓頭或螺帽處的套接口,該套接口係由三個基、偶邊斜面相互錯置排列暨朝向其內側另端處斜傾延伸所組成之內凹六角錐狀套接口,其中,該基邊斜面處分別形成有一頂推用的第一基咬面、一緊臨於該第一基咬面處的基內凹槽、以及一緊臨該基內凹槽處暨具有頂推用的第二基咬面,且使該第一基咬面的頂緣長度和該基內凹槽的頂緣長度能同時位於該基邊斜面之頂緣總長度的右側三分之一處內;又,該偶邊斜面處分別形成有一頂推用的第一偶咬面、一緊臨於該第一偶咬面處的偶內凹槽、以及一緊臨該偶內凹槽處暨具有頂推用的第二偶咬面,該第一偶咬面係緊鄰於該第一基咬面處,且使該第一偶咬面的頂緣長度和該偶內凹槽的頂緣長度能同時位於該偶邊斜面之頂緣總長度的左側三分之一處內;藉由上述構造,利用扳動轉動時的該第一基咬面抵頂於螺栓頭或螺帽的側壁面處,以確保該螺栓頭或螺帽間的六個邊角不易被磨損,以增加螺栓頭或螺帽的使用壽命外,同時,利用該基內凹槽、該偶內凹槽、以及該基、偶邊斜面的斜傾延伸設計,以致使受損的螺栓頭或螺帽能被反向取出,又,使公英制的螺栓頭或螺帽能共同套置於該套接口處作鬆緊使用的操作。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工具套合構造,其中,該第一基咬面、該基內凹槽及該第二基咬面係分別與該基邊斜面有相同的斜度。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手工具套合構造,其中,該基內凹槽的頂緣開口尺寸係等同於該基內凹槽的底緣開口尺寸。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手工具套合構造,其中,該基內凹槽的頂緣開口尺寸係大於該基內凹槽的底緣開口尺寸。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手工具套合構造,其中,該第一偶咬面、該偶內凹槽及該第二偶咬面係分別與該偶邊斜面有相同的斜度。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手工具套合構造,其中,該偶內凹槽的頂緣開口尺寸係等同於該偶內凹槽的底緣開口尺寸。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手工具套合構造,其中,該偶內凹槽的頂緣開口尺寸係大於該偶內凹槽的底緣開口尺寸。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手工具套合構造,其中,該內凹六角錐狀套接口係指該套接口頂緣處的該基邊斜面至正對面處的該偶邊斜面間的最大距離必須大於該套接口底緣處的該基邊斜面至正對面處的該偶邊斜面間的最大距離。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手工具套合構造,其中,該內凹六角錐狀套接口係指該套接口頂緣處的該基邊斜面至正對面處的該偶邊斜面間的最大距離必須大於該套接口底緣處的該基邊斜面至正對面處的該偶邊斜面間的最大距離。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手工具套合構造,其中,該套接口之頂緣處向內垂直形成一預定深度的咬合區,再由該咬合區向內延伸收束至該套接口底緣處所形成的內凹六角錐形狀。
TW110209419U 2021-08-10 2021-08-10 手工具套合構造 TWM622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9419U TWM622444U (zh) 2021-08-10 2021-08-10 手工具套合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9419U TWM622444U (zh) 2021-08-10 2021-08-10 手工具套合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2444U true TWM622444U (zh) 2022-01-21

Family

ID=80785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9419U TWM622444U (zh) 2021-08-10 2021-08-10 手工具套合構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24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299B (zh) * 2022-02-25 2023-05-11 吳東霖 具棘爪之雙向棘輪扳手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299B (zh) * 2022-02-25 2023-05-11 吳東霖 具棘爪之雙向棘輪扳手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64338C (en) Socket drive improvement
CN114126806B (zh) 进阶抓持装置
CN110573302B (zh) 多夹持点套筒起子头
TWI834712B (zh) 進階抓持裝置
US10144118B2 (en) Driving portion of wrench
US20190001469A1 (en) Socket with driving protrusions
TW201341127A (zh) 嚙合旋動工具結構
TW202042977A (zh) 具有集成咬合功能的防滑扭矩工具
CN113874170A (zh) 防滑多方向性扣件移除工具
TWM622444U (zh) 手工具套合構造
US20200023498A1 (en) Socket with driving protrusions
TW201813785A (zh) 防滑扳手型工具
TWI714439B (zh) 套筒扳手之驅動頭結構
TWM583354U (zh) 六角扳手改良結構
TWM449662U (zh) 嚙合旋動工具改良結構
TWI750719B (zh) 多夾持點套筒起子頭
TWM491555U (zh) 手工具夾部結構
JP6118852B2 (ja) ねじ
TWI668081B (zh) Non-slip sleeve
TW202317330A (zh) 進階抓持裝置
TWM569673U (zh) Non-slip sleeve
TWI579111B (zh) Star screwdriver system
US20240042581A1 (en) Socket for tightening and loosening normal and worn bolts
TWM628586U (zh) 防滑套筒
CN220373138U (zh) 一种一体多用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