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2005U - 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 - Google Patents

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2005U
TWM622005U TW110202066U TW110202066U TWM622005U TW M622005 U TWM622005 U TW M622005U TW 110202066 U TW110202066 U TW 110202066U TW 110202066 U TW110202066 U TW 110202066U TW M622005 U TWM622005 U TW M62200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otor group
cooling unit
straddle
drive mo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2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豐智
Original Assignee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2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2005U/zh
Priority to CN202122403599.1U priority patent/CN215622520U/zh
Publication of TWM622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200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係組設於一車體,該車體包含一前車架框架,該前車架框架前面下方設置一前輪,後方設置一後搖臂,該後搖臂後方設置一後輪,該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包含一驅動馬達組、一動力控制單元,與一冷卻單元,該前車架框架下方設置該驅動馬達組,該驅動馬達組的下方設置該動力控制單元,該驅動馬達組的前方設置該冷卻單元,讓該驅動馬達組、該動力控制系統,與該冷卻單元集中於該車體的中央,縮短連接管線,提高行車安定性。

Description

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
本新型關於一種電動車,特別關於一種跨式電動車的機電配置構造。
請參考圖5,現有的跨式電動車的機電裝置主要包含有一馬達91、一電池92,與一馬達控制器93;該馬達91配置於後搖臂94的後端部,位在該後輪95的一側,並且與後輪95同軸連接,以驅動該後輪95旋轉,該電池92配置於該前輪96的後方與該後搖臂94的前端部之間,而讓該電池92具有較大的容置空間,該馬達控制器93配置於座墊97下方,並且與該馬達91和該電池92連接,用以接受來自該電池92的電力並且驅動該馬達91;因此,該馬達91、該電池92,與該馬達控制器93的位置較為分散,並且被配置於相對遠處,增加了配線的長度,進而增加了成本。
再者,由於該馬達91、該電池92,與該馬達控制器93皆屬於重量較重的構件,該馬達91、該電池92,與該馬達控制器93重心位置分布分散,使得現有的跨式電動車的配重較不平均,必須要使用支撐強度較強的車架來支撐,進而增加了車架的重量,此外,由於該馬達91、該電池92,與該馬達控制器93的重心位置分布太分散,也會造成騎車操控不易的缺點。
[新型欲解決之課題]
由於現有的跨式電動車的馬達、電池,與馬達控制器的位置配置較為分散,而造成連接管線長度較長,配重不平均的問題,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將機電構件集中車體的中央,縮短連接管線,提高行車安定性。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新型的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係組設於一車體,該車體包含一前車架框架、一前輪、一後搖臂,與一後輪,該前輪設置於該前車架框架的前側下方,該後搖臂設於該前車架框架後方,該後輪設於該後搖臂的後方,其中該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包含有: 一驅動馬達組,該驅動馬達組設置於該前車架框架下方; 一動力控制單元(Power Control Unit, PCU),該動力控制單元設置於該驅動馬達組的下方,並與該驅動馬達組連接;以及 一冷卻單元,該冷卻單元設置於該驅動馬達組的前方,並用以冷卻該驅動馬達組與該動力控制單元。
進一步,該冷卻單元設置於該前輪的後方與該動力控制器的前方之間,該冷卻單元為水冷式冷卻單元或油冷式冷卻單元之中的其中一種。
進一步,該驅動馬達組包含一馬達與一齒輪箱,該齒輪箱與該馬達連接,並通過一動力傳遞機構連接該後輪。
進一步,該冷卻單元的後方和該驅動馬達組前方之間設置有一泵浦,該泵浦與該冷卻單元連接並經管路冷卻該驅動馬達組與該動力控制器。
進一步,該冷卻單元上方設置一車載充電器。
進一步,該前車架框架包含一左側框架與一右側框架,該左側框架與該右側框架之間設置一蓄電單元(電池組)。
[新型之功效]
1、該驅動馬達組與該動力控制單元皆位在該前輪後方與該後搖臂前方之間,而讓跨式電動車的動力系統集中在該車體的中央,提高行車的安定性。
2、機電構件集中配置在該車體的中央,也縮短連接管線長度,降低成本。
3、該冷卻單元位在該驅動馬達組的前方,可以縮短管線降低成本,進一步,該冷卻單元配置在該前輪後方可直接受風,更有效率帶走動力系統(驅動馬達組與動力控制單元)的熱量,提高動力系統效率與使用壽命。
4、該驅動馬達組通過一動力傳遞機構連接該後輪,該驅動馬達組不需要緊鄰該後輪,該驅動馬達組可以利用多種動力傳遞機構帶動該後輪旋轉,例如,鏈條傳動機構或皮帶傳動機構之中的其中一種,而讓本新型的結構可以適用於各種機型。
5、該泵浦設於該冷卻單元後方與該驅動馬達組前方之間,並經管路冷卻該驅動馬達組與該動力控制單元,可以縮短冷卻管路,降低成本。
6、該車載充電器設置於冷卻單元上方,使構件集中,配置緊緻化。
7、該蓄電單元配置於該前車架框架的中央,讓重量集中在該車體的中央,提高行車安定性。
請參考圖1至圖4,本新型的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的較佳實施例,其係組設於一車體10,該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包含一驅動馬達組20、一動力控制單元30、一冷卻單元40,與一蓄電單元50。
該車體10包含一前車架框架11、一前輪12、一後搖臂13,與一後輪14;該前車架框架11包含有一左側框架111與一右側框架113,該左側框架111與該右側框架113之間圍繞出一空間;該前車架框架11的前方設有一頭管115,該頭管115連接一轉向機構15;該前輪12連接於該轉向機構15的下方,並且設置於該前車架框架11的前側下方;該後搖臂13以一後懸樞軸135與該前車架框架11連接,並且位於該前車架框架11後方,該後輪14連接於該後搖臂13並設於該後搖臂13的後方。
該驅動馬達組20設置於該前車架框架11下方,該驅動馬達組20包含一馬達21與一齒輪箱23,該齒輪箱23與該馬達21連接,且該齒輪箱23通過一動力傳遞機構25與該後輪14連接,該驅動馬達組20可以利用多種類型的動力傳遞機構25驅動該後輪14旋轉,例如,鏈條傳遞機構或皮帶傳遞機構的其中一種,本較佳實施例中,該動力傳遞機構25為鏈條傳動機構。
該動力控制單元30設置於該驅動馬達組20的下方,並與該驅動馬達組20連接,而用以控制該驅動馬達組20運轉。
該冷卻單元40設置於該驅動馬達組20的前方,並用以冷卻該驅動馬達組20與該動力控制單元30,該冷卻單元40設置於該前輪12的後方與該動力控制單元30的前方之間,該冷卻單元40可為水冷式的冷卻單元或油冷式的冷卻單元,其包含一冷卻液箱41,該冷卻液箱41用以容置冷卻水或冷卻油,並且經管路42冷卻該驅動馬達組20與該動力控制單元30;進一步,該冷卻單元40與該驅動馬達組20的前方之間設有一泵浦45,該泵浦45連接於該冷卻單元40的管路42之間,而可以帶動該冷卻液箱41內的冷卻液流出該冷卻液箱41,並且經該管路42冷卻該驅動馬達組20與該動力控制單元30。
該蓄電單元50設置於該左側框架111與該右側框架113之間所圍繞出的空間內,而位於該左側框架111與該右側框架113之間,該蓄電單元50用以供電至該驅動馬達組20與該動力控制單元30,該蓄電單元50的下方設有該驅動馬達組20的馬達21與齒輪箱23;進一步,該蓄電單元50與一車載充電器55連接,該車載充電器55設置於該冷卻單元40的上方,並且位於該蓄電單元50的下方,而用以對該蓄電單元50充電。
如圖1及2所示,該驅動馬達組20的齒輪箱23配置於該後懸樞軸135前方,該馬達21配置於該齒輪箱23的前方,該冷卻單元40的冷卻液箱41配置在該前輪12的後方,並位於該馬達21的前方,該泵浦45配置在該冷卻液箱41後方與該馬達21的前方之間,該動力控制單元30配置在該冷卻液箱41後方與該馬達21的下方,該蓄電單元50配置於該驅動馬達組20的上方,該車載充電器55配置於該冷卻液箱41的上方並位於該蓄電單元50的下方。
由於該驅動馬達組20、該動力控制單元30、該蓄電單元50,與該車載充電器55皆集中在該前輪12的後方與該後懸樞軸135的前方之間,而集中在該車體10的中段部,使重量更集中,提高行車安定性。
該驅動馬達組20、該動力控制單元30、該蓄電單元50,與該車載充電器55集中配置,也縮短各構件之間的配線長度,降低成本。
進一步,該冷卻單元40的冷卻液箱41配置在該前輪12後方,於車輛行進時可以直接受風,更有效率帶走動力系統(該驅動馬達組20與該動力控制單元30)的熱量,提高動力系統效率與使用壽命。
再進一步,該泵浦45配置在該冷卻液箱41後方與該驅動馬達組20之間,可以縮短該冷卻單元40與該驅動馬達組20和該動力控制單元30間的水管長度,降低成本。
本新型藉由前述的機電配置,可以在不需加大車體10寬度與高度下,利用有限的空間,將跨式電動車的動力系統(該驅動馬達組20與該動力控制單元30)與冷卻系統(該冷卻單元40與該泵浦45)更緊湊地配置,使重量更集中,提高行車的安定性,並且縮短管線的長度,降低成本。
10:車體 11:前車架框架 111:左側框架 113:右側框架 115:頭管 12:前輪 13:後搖臂 135:後懸樞軸 14:後輪 15:轉向機構 20:驅動馬達組 21:馬達 23:齒輪箱 25:動力傳遞機構 30:動力控制單元 40:冷卻單元 41:冷卻液箱 42:管路 45:泵浦 50:蓄電單元 55:車載充電器 91:馬達 92:電池 93:馬達控制器 94:後搖臂 95:後輪 96:前輪 97:座墊
圖1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左側視圖。 圖2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右側視圖。 圖3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省略車體與蓄電單元的放大左側視圖。 圖4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省略車體與與電單元的放大右側視圖。 圖5為現有的跨式電動車的側視圖。
10:車體
11:前車架框架
111:左側框架
115:頭管
12:前輪
13:後搖臂
135:後懸樞軸
14:後輪
15:轉向機構
20:驅動馬達組
21:馬達
23:齒輪箱
25:動力傳遞機構
30:動力控制單元
40:冷卻單元
41:冷卻液箱
42:管路
45:泵浦
50:蓄電單元
55:車載充電器

Claims (6)

  1. 一種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係組設於一車體,該車體包含一前車架框架、一前輪、一後搖臂,與一後輪,該前輪設置於該前車架框架前側下方,該後搖臂設置於該前車架框架後方,該後輪設置於該後搖臂後方,其中該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包含有: 一驅動馬達組,該驅動馬達組設置於該前車架框架下方; 一動力控制單元,該動力控制單元設置於該驅動馬達組的下方,並與該驅動馬達組連接;以及 一冷卻單元,該冷卻單元設置於該驅動馬達組的前方,並用以冷卻該驅動馬達組與該動力控制單元。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其中該冷卻單元設置於該前輪後方和該動力控制單元之間,該冷卻單元為水冷式冷卻單元或油冷式冷卻單元之中的其中一種。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其中該驅動馬達組包含一馬達與一齒輪箱,該齒輪箱與該馬達連接,並通過一動力傳遞機構連接該後輪。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其中該冷卻單元的後方和該驅動馬達組的前方之間設置有一泵浦,該泵浦與該冷卻單元連接,並經管路冷卻該驅動馬達組與該動力控制單元。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其中該冷卻單元的上方設有一車載充電器。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其中該前車架框架包含一左側框架與一右側框架,該左側框架與該右側框架之間設置一蓄電單元。
TW110202066U 2021-02-25 2021-02-25 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 TWM622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2066U TWM622005U (zh) 2021-02-25 2021-02-25 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
CN202122403599.1U CN215622520U (zh) 2021-02-25 2021-09-30 跨式电动车机电配置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2066U TWM622005U (zh) 2021-02-25 2021-02-25 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2005U true TWM622005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933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2066U TWM622005U (zh) 2021-02-25 2021-02-25 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22520U (zh)
TW (1) TWM622005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22520U (zh)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02233B2 (ja) 電動車両及びバッテリパック
US8833495B2 (en) Saddle-ride type electric vehicle
TWI507310B (zh) 電動三輪車
US20120111651A1 (en)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CN102556237A (zh) 电动摩托车
US11407465B2 (en) Str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US20100078237A1 (en) Electric motorcycle
WO2012090241A1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US20210001947A1 (en) Str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JP2010018270A (ja) ライダーサドルを備えた電動車両
WO2014057514A1 (ja) 電動車両
US10967721B2 (en) Vehicle having separable driver and propulsion modules
JP2009078624A (ja) 燃料電池車両
CN111377017A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TWM622005U (zh) 跨式電動車機電配置構造
JP2020050074A (ja) 電動二輪車
EP3672863A1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a two wheeled vehicle
US20220212744A1 (en) Drive system for a saddle-type vehicle
US20110108344A1 (en) Layout of compact all terrain vehicle for power steering unit, fuel tank and rear gear unit positioning
JP7200654B2 (ja) 電動鞍乗型車両
JP7135663B2 (ja) 電動二輪車
KR20130049474A (ko) 전기 자전거
JP3329846B2 (ja) 電動車両
JP2020097311A (ja) 電動鞍乗型車両
JPWO2019187476A1 (ja) 電動ポンプおよび鞍乗型電動車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