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1249U -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1249U
TWM621249U TW110211068U TW110211068U TWM621249U TW M621249 U TWM621249 U TW M621249U TW 110211068 U TW110211068 U TW 110211068U TW 110211068 U TW110211068 U TW 110211068U TW M621249 U TWM621249 U TW M62124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blique
protective cover
electronic device
handheld electronic
han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1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劉宇祥
Original Assignee
金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金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金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1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1249U/zh
Publication of TWM621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124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用於供使用者身上所束結的帶體穿插且包括:一保護套本體以及至少一斜掛結構。斜掛結構設置於保護套本體;當保護套本體藉由斜掛結構而斜掛於帶體上時,將使保護套本體的一邊與帶體的一邊之間形成有一夾角。藉此,可達成易於取放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效果以及不會與人體發生干涉的符合人體功學的效果。

Description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
本新型與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套有關,特別是指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
關於手持式電子裝置,例如行動電話、智慧型行動電話或手持式媒體播放器等等,為了方便使用者攜行,大多會在腰帶或臂帶上掛置一保護套,再將前述手持式電子裝置容置在保護套內。
這類保護套為了不與人體發生干涉,長方形的保護套都會將其長度方向平行於腰帶或平行於手臂。
然而,將保護套的長度方向配置成平行於腰帶或平行於手臂卻反而衍生不易取放手持式電子裝置的問題。再者,本新型創作人發現,若是將保護套的長度方向配置成垂直於腰帶或垂直於手臂,雖能解決不易取放的問題(因為保護套連同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上半部都突出於腰帶或臂帶),但如此配置卻又易於讓保護套連同手持式電子裝置與人體的相鄰部位發生干涉,嚴重時甚至還會導致手持式電子裝置扭曲變形,舉例而言:若是將保護套的長度方向配置成垂直於腰帶,如此當使用者彎腰時必會發生手持式電子裝置卡到人體的上、下腹部的情況。
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可改善上述先前技術缺失的本新型,乃為新型創作人所亟欲解決的一大課題。
本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供使用者身上所束結的一帶體穿插且包括:一保護套本體;以及至少一斜掛結構,設置於該保護套本體;其中,該保護套本體經由該斜掛結構而斜掛於所述帶體,使該保護套本體的一邊與所述帶體的一邊之間形成有一夾角。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新型具有以下功效:藉由保護套本體能被斜掛於帶體,以具有易於取放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效果以及不會與人體發生干涉的符合人體功學的效果。
有關本新型的詳細說明和技術內容,配合圖式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新型。
本新型提供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以下簡稱保護套)100,如圖3所示,用於掛置於帶體B而供容置手持式電子裝置900。其中,手持式電子裝置900可為行動電話、智慧型行動電話或手持式媒體播放器等等,本新型對此並未限定;帶體B可為束結於人體腰部的腰帶,也可為束結於人體手臂上的臂帶,於本實施例中則以腰帶為例進行說明;保護套100則穿插於帶體B。如圖1至圖3為本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如圖4至圖5為本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如圖6和圖7則分別為本新型的第三和第四實施例。
如圖1至圖3所示,為本新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的第一實施例,包括:一保護套本體1以及至少一斜掛式結構2a。
保護套本體1的結構本新型並未限定,如圖所示者則是包含彼此層疊的二可撓性片(未標示元件符號)。長方形的保護套本體1具有彼此相對的二短邊(即:第一邊11和第二邊12)和彼此相對的二長邊(即:第三邊13和第四邊14)。二可撓性片在保護套本體1的第二邊12、第三邊13和第四邊14處係予以彼此固結(例如:車縫),使保護套本體1能在第一邊11形成一容置口10。
斜掛結構2a設置於保護套本體1上,其包含:一片體21和一斜向通道22。片體21斜向設置於保護套本體1的一外側面S上,以在片體21的一面(例如內面)與外側面S之間形成前述斜向通道22。其中,斜向通道22用於供所述帶體B穿過且定義有如圖2所示的一斜穿方向D;保護套本體1的任一長邊(第三邊13或第四邊14)與帶體B的一長邊B1之間具有形成有一第一夾角A1;至於斜穿方向D與保護套本體1的任一長邊(第三邊13或第四邊14)之間則形成有一第二夾角A2;斜穿方向D平行於帶體B的長邊B1,第一夾角A1等於第二夾角A2且角度範圍約在25度至35度之間。
藉此,如圖3並搭配圖2所示,當帶體B穿過斜掛結構2a的斜向通道22時,由於斜穿方向D與保護套本體1的任一長邊之間具有前述第二夾角A2,以使保護套本體1能藉由斜掛結構2a而被斜掛於帶體B。如此一來,本新型保護套100既具有易於取放手持式電子裝置900的效果,又能因為斜掛而具有不會與人體發生干涉(例如:卡到人體的上、下腹部)的符合人體功學的效果。
為使本新型保護套100更易於取放手持式電子裝置900,保護套本體1在彼此L形轉折連接的第一邊11和第四邊14之間共同開設有一第一缺口G1,手持式電子裝置900的一角落自第一缺口G1裸露而利於人手抓持,因此具有更易於取放的效果。較佳則是讓保護套本體1在彼此L形轉折連接的第二邊12和第三邊13之間共同開設有一第二缺口G2,手持式電子裝置900的另一角落自第二缺口G2裸露而利於人手推撥,藉由推撥能讓手持式電子裝置900更突出於保護套本體1而更易於抓取。值得說明的是,第一缺口G1(或第二缺口G2)還可讓手持式電子裝置900的頂邊(或底邊)裸露,因此利於插拔音源接頭、影音接頭、充電接頭和資料傳輸接頭等。
為防止手持式電子裝置900自第一缺口G1脫出,本新型保護套100還可進一步包括一扣帶結構3。扣帶結構3包含一扣帶本體31和至少一被卡扣件32。扣帶本體31的一端對應前述容置口10位置連接於保護套本體1的外側面S,扣帶本體31的另一端則具有一扣件311。被卡扣件32設置於保護套本體1的外側面S。藉此,當扣帶本體31以其扣件311對應被卡扣件32卡扣時,即能局部封閉容置口10而防止手持式電子裝置900自第一缺口G1脫出。被卡扣件32的數量可為一個(圖中未示),較佳而言也可為如圖所示的複數個(即:兩個以上),以使扣件311能自由選擇任一被卡扣件32卡扣。
如圖4和圖5所示係為本新型保護套100的第二實施例,第二實施例大致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差異僅在第二實施例的斜掛結構2b不同於第一實施例。
斜掛結構2b包含至少一斜向穿孔23。斜向穿孔23可為一個,也可為複數個,於本實施例中則以兩個為例進行說明,各斜向穿孔23彼此間隔且彼此平行並排。各斜向穿孔23開設於保護套本體1的外側面S(例如背面S2)而供帶體B穿過。其中,每一斜向穿孔23依據帶體B的穿過方向定義有斜穿方向D,斜穿方向D平行於帶體B的長邊B1;保護套本體1的任一長邊(第三邊13或第四邊14)與帶體B的一長邊B1之間具有形成有前述第一夾角A1;至於斜穿方向D與保護套本體1的一任一長邊(第三邊13或第四邊14)之間則形成有一第三夾角A3,且第三夾角A3等於第一夾角A1。
藉此,如圖5所示,當帶體B穿過斜掛結構2b的各斜向穿孔23時,由於斜穿方向D與保護套本體1的任一長邊之間具有前述第三夾角A3,因此保護套本體1能藉由斜掛結構2b而被斜掛於帶體B,如此具有相同於第一實施例的所有效果。
較佳而言,如圖4所示,保護套本體1包含彼此層疊的一內層套體18和一外層套體19,各斜向穿孔23係開設於外層套體19,進而使所容置的手持式電子裝置900能與穿插於斜向穿孔23內的帶體B隔著內層套體18,也就是:在取放手持式電子裝置900時,能夠因為隔著內層套體18,以使手持式電子裝置900不會卡到帶體B。
在圖式未繪示的其它實施例中,前述斜掛結構2a、2b的數量也可設置為兩個。保護套本體1的前述外側面S包含彼此相對的一正面S1和一背面S2,兩個斜掛結構2a、2b分別斜向設置於正面S1和背面S2。如此一來,無論使用者欲將保護套100斜掛於人體正面的左腰部分或右腰部分皆可,只要選擇正面或背面的斜掛結構2a、2b供帶體B穿插即可。
如圖6所示係為本新型保護套100的第三實施例,第三實施例大致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差異僅在第三實施例的斜掛結構2c不同於第一實施例。
斜掛結構2c包含一第一凸耳25、一片體21和一斜向通道22。第一凸耳25係自一長邊(例如第四邊14)的鄰接第一邊11處凸出且開設有一通孔251。片體21設置於外側面S(正面S1或/及背面S2)的鄰接第二邊12處,且片體21鄰近於另一長邊(例如第三邊13),以在片體21的一面與外側面S之間形成前述斜向通道22;斜向通道22和通孔251係共同供帶體B穿過且共同定義有前述斜穿方向D。斜穿方向D與保護套本體1的任一長邊(第三邊13或第四邊14)之間形成有一第三實施例夾角(未標示符號,角度範圍約在25度至35度之間),且斜穿方向D平行於帶體B的長邊B1。
藉此,如圖6所示,當帶體B穿過斜掛結構2c時,由於斜穿方向D與保護套本體1的任一長邊之間具有前述第三實施例夾角,因此保護套本體1能藉由斜掛結構2c而被斜掛於帶體B,如此具有相同於第一實施例的所有效果。
如圖7所示係為本新型保護套100的第四實施例,第四實施例大致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差異僅在第四實施例的斜掛結構2d不同於第一實施例。
斜掛結構2d包含包含一第一凸耳25和一第二凸耳26,第一凸耳25係自一長邊(例如第四邊14)的鄰接第一邊11處凸出且開設有一通孔251,第二凸耳26則自另一長邊(例如第三邊13)的鄰接第二邊12處凸出且開設有一通孔261。各通孔251、261係共同供帶體B穿過且共同定義有前述斜穿方向D。斜穿方向D與保護套本體1的任一長邊(第三邊13或第四邊14)之間形成有一第四實施例夾角(未標示符號,角度範圍約在25度至35度之間),且斜穿方向D平行於帶體B的長邊B1。
藉此,如圖7所示,當帶體B穿過斜掛結構2d時,由於斜穿方向D與保護套本體1的任一長邊之間具有前述第四實施例夾角,因此保護套本體1能藉由斜掛結構2d而被斜掛於帶體B,如此具有相同於第一實施例的所有效果。
此外,第三和第四實施例的保護套本體1可如第一實施例那樣開設第一缺口G1和第二缺口G2(圖中未示),當然也可別如圖6和圖7所示僅開設第一缺口G1。當然,第三和第四實施例也可設置前述扣帶結構3(圖中未示)。
需要說明的是,本新型保護套100的第三和第四實施例,可分別如圖6和圖7所示設計而供斜掛於人體正面的右腰部分,當然也可以改斜掛於人體正面的左腰部分,只要將第三實施例中的片體21從正面S1改設置於背面S2即可(圖中未示),至於第四實施例則只要將本新型保護套100水平翻轉180度即可(圖中未示)。
綜上所述,本新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確可達到預期的使用目的,並解決先前技術的缺失,完全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爰依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並賜准本案專利,以保障新型創作人之權利。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新型之專利範圍,舉凡運用本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均理同包含於本新型之權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100:保護套 1:保護套本體 10:容置口 11:第一邊 12:第二邊 13:第三邊 14:第四邊 18:內層套體 19:外層套體 2a,2b,2c,2d:斜掛結構 21:片體 22:斜向通道 23:斜向穿孔 25:第一凸耳 251:通孔 26:第二凸耳 261:通孔 3:扣帶結構 31:扣帶本體 311:扣件 32:被卡扣件 A1:第一夾角 A2:第二夾角 A3:第三夾角 B:帶體 B1:長邊 D:斜穿方向 G1:第一缺口 G2:第二缺口 S:外側面 S1:正面 S2:背面 900:手持式電子裝置
圖1 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 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正視示意圖。
圖3 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掛置於腰帶時的正視示意圖。
圖4 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5 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掛置於腰帶時的正視示意圖。
圖6 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掛置於腰帶時的正視示意圖。
圖7 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掛置的正視示意圖。
100:保護套
1:保護套本體
12:第二邊
13:第三邊
14:第四邊
2a:斜掛結構
21:片體
22:斜向通道
3:扣帶結構
A1:第一夾角
B:帶體
B1:長邊
D:斜穿方向
G1:第一缺口
G2:第二缺口
S1:正面
900:手持式電子裝置

Claims (15)

  1. 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供使用者身上所束結的一帶體穿插且包括: 一保護套本體;以及 至少一斜掛結構,設置於該保護套本體; 其中,該保護套本體經由該斜掛結構而斜掛於所述帶體,使該保護套本體的一邊與所述帶體的一邊之間形成有一夾角。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其中該夾角的角度範圍在25-35度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其中該斜掛結構包含一片體和一斜向通道,該片體設置於該保護套本體的一外側面上,該斜向通道形成於該片體的一面與該外側面之間而供所述帶體穿過,該斜向通道與該保護套本體的一邊之間形成有另一夾角。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其中之斜掛結構設置為二個,該外側面包含彼此相對的一正面和一背面,各該斜掛結構的該片體分別設置於該正面和該背面上,各該片體的該一面與該保護套本體的該正面和該背面之間分別形成有該斜向通道而供所述帶體擇一穿過,每一該斜向通道皆與該保護套本體的該一邊之間形成有該另一夾角。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其中該斜掛結構包含至少一斜向穿孔,該至少一斜向穿孔開設於該保護套本體的一外側面而供所述帶體穿過,該斜向穿孔依所述帶體的穿過方向定義有一斜穿方向,該斜穿方向與該保護套本體的一邊之間形成有另一夾角。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其中之斜向穿孔設置為二個,該外側面包含彼此相對的一正面和一背面,各該斜向穿孔彼此間隔並排地設置於該正面或該背面,每一該斜向穿孔的該斜穿方向皆與該保護套本體的該一邊之間形成有該另一夾角。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其中之斜掛結構設置為二個,各該斜掛結構分別開設於該正面和該背面而供所述帶體擇一穿過。
  8. 如請求項1、5或6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其中該保護套本體包含彼此層疊的一內層套體和一外層套體,該斜向穿孔係開設於該外層套體。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其中該斜掛結構包含一凸耳、一片體和一斜向通道,該保護套本體具有一外側面和彼此相對的二邊,該凸耳自該二邊的其中之一凸出且開設有一通孔,該片體設置於該外側面且鄰近該二邊的其中另一,該斜向通道形成於該片體的一面與該外側面之間,該斜向通道和該通孔共同定義有一斜穿方向,該斜穿方向與該保護套本體的該二邊中的任一邊之間形成有另一夾角,該凸耳的該通孔和該斜向通道則共同供所述帶體穿過。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其中該斜掛結構包含二凸耳,該保護套本體具有彼此相對的二邊,各該凸耳分別自該二邊凸出且分別開設有一通孔,各該通孔共同供所述帶體穿過且共同定義有一斜穿方向,該斜穿方向與該保護套本體的該二邊中的任一邊之間形成有另一夾角。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其中該保護套本體具有該二邊且還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邊和一第二邊,各該凸耳分別鄰近於該第一邊和該第二邊。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進一步包括一扣帶結構,該扣帶結構包含一扣帶本體和至少一被卡扣件,該保護套本體具有一容置口,該扣帶本體對應該容置口位置連接於該保護套本體且具有一扣件,該至少一被卡扣件設置於該保護套本體的一外側面,該扣帶本體以該扣件對應該被卡扣件卡扣。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其中之被卡扣件設置為二個,該扣件選擇各該被卡扣件的其中之一卡扣。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其中該保護套本體具有彼此轉折連接的一第一邊和一第四邊,該保護套本體對應該第一邊具有一容置口,該保護套本體並在該第一邊和該第四邊之間共同開設有一缺口,該缺口供所述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一部分裸露。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其中該保護套本體還具有亦彼此轉折連接一第二邊和一第三邊,該第一邊和該第二邊彼此對應,該第三邊和該第四邊彼此對應,該保護套本體在該第二邊和該第三邊之間共同開設有一另一缺口,該缺口和該另一缺口分別供所述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二部分裸露。
TW110211068U 2021-09-17 2021-09-17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 TWM621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1068U TWM621249U (zh) 2021-09-17 2021-09-17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1068U TWM621249U (zh) 2021-09-17 2021-09-17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1249U true TWM621249U (zh) 2021-12-11

Family

ID=80680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1068U TWM621249U (zh) 2021-09-17 2021-09-17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12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7071B2 (en) Strap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8413808B1 (en) Receiving spacer layer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bag combined with the receiving spacer layer
TW201235820A (en) A base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TWM463525U (zh) 一種行動裝置保護殼
TW201441794A (zh) 平板型電子裝置保護套
US8625272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M621249U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斜掛型保護套
CN105246368A (zh)
US20150080067A1 (en) Size-adaptive mobile device cover
CN213880217U (zh) 一种单手侧翻盖无线耳机
TWI539985B (zh) 遊戲控制器套件
KR101999915B1 (ko) 핸드폰 케이스
US20210052053A1 (en) Cover for a mobile device with a screen and a case having such a cover
US20120247983A1 (en) Tablet bay and bag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10765181B2 (en) Dual b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a personal computing device
KR101239088B1 (ko) 휴대용 전자기기를 수용하는 케이스 어셈블리
JP3200537U (ja) スマートフォン収納ケース
US8587932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KR200421811Y1 (ko) 휴대용 정보 단말기 케이스
TWM561442U (zh) 觸控式通訊傳輸設備之皮套結構
JP2002253351A (ja)
CN211764433U (zh) 磁吸式收纳夹
JP5457601B1 (ja) ストラップをベースとしたイヤホンの絡まり防止具
TWM614639U (zh) 電子裝置及其防護飾蓋
JP2007166243A (ja) 携帯情報端末用ケー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