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0488U - 頭戴裝置及頭戴式顯示設備 - Google Patents

頭戴裝置及頭戴式顯示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0488U
TWM620488U TW110207608U TW110207608U TWM620488U TW M620488 U TWM620488 U TW M620488U TW 110207608 U TW110207608 U TW 110207608U TW 110207608 U TW110207608 U TW 110207608U TW M620488 U TWM620488 U TW M62048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od
head
inflatable cushion
hinges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7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怡德
吳峻誼
蔡春忠
Original Assignee
新加坡商捷普電子(新加坡)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加坡商捷普電子(新加坡)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加坡商捷普電子(新加坡)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7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0488U/zh
Publication of TWM620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048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頭戴裝置,包含一頭罩機構、兩個側支架,及兩個鉸鏈。該頭罩機構包括一頭罩,及一設置於該頭罩前側的充氣墊,該充氣墊能被充氣而朝遠離該頭罩的方向膨脹。該等側支架分別設置於該頭罩機構左右側且朝前凸伸出該頭罩。該等鉸鏈分別連接於該等側支架,該等側支架能分別透過該等鉸鏈帶動該頭罩機構旋轉。藉此,使得該頭罩機構能服貼於使用者的頭,能避免應力集中的情形以提升配戴時的舒適感。

Description

頭戴裝置及頭戴式顯示設備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頭戴裝置,特別是指一種用以與顯示裝置連接的頭戴裝置及頭戴式顯示設備。
頭戴式顯示設備用以配戴於使用者的頭部並包括一例如用以顯示虛擬實境(VR)或擴增實境(AR)的顯示裝置,及一固定地連接於該顯示裝置的束帶。由於該束帶固定地連接於該顯示裝置且無法調整角度,因此,該束帶圍束在使用者的頭部時很容易產生捲曲的情形,使得該束帶無法服貼於頭部。如此一來,該束帶會因接觸頭部的面積變小而產生應力集中的狀況,導致使用者的頭部在長時間的配戴後容易產生不適感。此外,使用者欲配戴或拆卸該頭戴式顯示設備時,皆需手動調整該束帶圍束於頭部的鬆緊度,因此,操作上較為不便且易耗費時間。
因此,本新型之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夠克服先前技術的至少一個缺點的頭戴裝置。
於是,本新型頭戴裝置,包含一頭罩機構、兩個側支架,及兩個鉸鏈。
該頭罩機構包括一頭罩,及一設置於該頭罩前側的充氣墊,該充氣墊能被充氣而朝遠離該頭罩的方向膨脹。該等側支架分別設置於該頭罩機構左右側且朝前凸伸出該頭罩。該等鉸鏈分別連接於該等側支架,該等側支架能分別透過該等鉸鏈帶動該頭罩機構旋轉。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頭罩機構還包括一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包含一感測器、一氣泵,及一電性連接於該感測器與該氣泵之間的處理器,當該感測器透過非接觸感測方式感測該頭罩前側有物體存在時會產生一感測訊號,該處理器接收到該感測訊號會控制該氣泵對該充氣墊充氣。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頭罩呈圓弧狀倒T型並具有一下弧形板,及一由該下弧形板頂端朝上凸伸的上弧形板,該充氣墊設置於該下弧形板前側且沿一前後方向位於該等鉸鏈後方,該充氣墊與該等鉸鏈在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相當。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充氣墊呈弧形且形狀與該下弧形板形狀相同。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頭罩還包含多個第一接合部,該充氣墊包含一能被充氣而膨脹的墊體,及一設置於該墊體背面的 背板,該背板包括多個分別可拆卸地接合於該等第一接合部的第二接合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等側支架能分別透過該等鉸鏈帶動該頭罩機構在一第一角度位置及一第二角度位置之間旋轉,當該頭罩機構在該第一角度位置時,該頭罩機構沿一前後方向位於該等鉸鏈後方,且該充氣墊朝向前方,當該頭罩機構在該第二角度位置時,該頭罩機構沿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的上下方向位於該等鉸鏈上方,且該充氣墊朝向下方。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各該鉸鏈包括一結合架,及一固定地連接於對應的該側支架且能轉動地樞接於該結合架的樞接架,該結合架具有角度相間隔的一第一擋止部及一第二擋止部,該樞接架具有角度相間隔的一第一凸部及一第二凸部,該第一擋止部用以擋止該第一凸部以將該頭罩機構限位在該第一角度位置,該第二擋止部用以擋止該第二凸部以將該頭罩機構限位在該第二角度位置。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頭罩機構還包括一設置於該頭罩後側且位於該充氣墊上方的背架,各該側支架呈傾斜狀並包括一固定地連接於該背架的後連接段,及一連接於對應的該鉸鏈且位於該後連接段前方的前連接段。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頭罩機構還包括一控制模組, 及多個與該控制模組電性連接的電池,該控制模組包含一用以顯示該運作狀態與該等電池電量狀態的顯示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頭罩機構還包括一設置於該頭罩後側且位於該充氣墊上方的背架,各該側支架包括一連接於對應的該鉸鏈的連接殼、一可伸縮移動地穿設於連接殼且固定地連接於該背架的伸縮件,及一設置於該連接殼的鎖定鈕,該伸縮件形成有多個定位卡槽,該鎖定鈕具有一用以卡掣於對應的該定位卡槽內的卡掣凸部,及一用以供按壓以帶動該卡掣凸部脫離對應的該定位卡槽的按壓部。
本新型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夠克服先前技術的至少一個缺點的頭戴式顯示設備。
於是,本新型頭戴式顯示設備,包括一顯示裝置,及一如前述的頭戴裝置。該等鉸鏈分別連接於該顯示裝置左右側,該等側支架能分別透過該等鉸鏈帶動該頭罩機構相對於該顯示裝置旋轉。
於是,本新型頭戴式顯示設備,包括一顯示裝置,及一頭戴裝置。
該頭戴裝置包含一頭罩、一充氣墊,及兩個側支架。該充氣墊設置於該頭罩前側,該充氣墊能被充氣而朝遠離該頭罩方向膨脹。該等側支架分別設置於該顯示裝置及該頭罩的左右兩側, 各該側支架的一端樞設於該顯示裝置,另一端連接該頭罩。
本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功效:藉由該等側支架能分別透過該等鉸鏈帶動該頭罩機構相對於該顯示裝置旋轉,該頭罩機構能隨著該使用者的該頭形及大小而轉動到該適當角度位置,使得該充氣墊及該襯墊能分別服貼於該頭的該後部及該頂部,尤其該充氣墊能準確地移動到該後部的後腦勺位置並且服貼在後腦勺,能避免應力集中的情形以提升配戴時的舒適感。藉由該頭罩機構轉動到該適當角度位置時,該控制模組能自動地對該充氣墊充氣,能提升操作上的便利性。
1:使用者
11:頭
111:臉部
112:後部
113:頂部
114:耳朵
200:頭戴式顯示設備
2:顯示裝置
3:頭戴裝置
4:頭罩機構
41:頭罩
411:罩殼
412:電池蓋
413:下弧形板
414:上弧形板
415:第一接合部
416:承載架
417:穿孔
418:容置槽
419:通孔
420:端緣
42:充氣墊
421:墊體
422:背板
423:墊部
424:氣嘴
425:板體
426:第二接合部
427:通孔
428:斜面
43:襯墊
44:背架
441:側凸伸段
45:電池
46:控制模組
460:電路板
461:感測器
462:氣泵
463:壓力感測器
464:洩壓閥
465:連通管
466:處理器
467:顯示燈
468:按鈕
469:背蓋
470:開孔
5:側支架
51:後連接段
52:前連接段
521:側板部
522:螺柱
523:卡塊
53:連接殼
530:前連接段
531:側板部
532:螺柱
533:卡塊
534:外板部
535:滑槽
536:容置槽
54:伸縮件
541:伸縮段
542:後連接段
543:定位卡槽
55:鎖定鈕
551:本體
552:凸塊
553:卡掣凸部
554:按壓部
6:鉸鏈
61:結合架
611:樞接孔
612:第一擋止部
613:第二擋止部
62:樞接架
621:容置孔
622:卡槽
623:第一凸部
624:第二凸部
63:螺絲
R1:第一旋轉方向
R2:第二旋轉方向
X:前後方向
Y:左右方向
Z:上下方向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本新型頭戴式顯示設備的第一實施例配戴於一使用者的一頭上的一立體圖;圖2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頭戴裝置的一立體圖;圖3是該第一實施例的該頭戴裝置的一立體分解圖,說明一頭罩機構、兩個側支架,及兩個鉸鏈之間的組裝關係;圖4是該第一實施例的該頭戴裝置由另一視角觀看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5是該第一實施例的該頭戴裝置的一不完整剖視圖;圖6是該第一實施例的該頭戴裝置的一不完整剖視圖;圖7是該第一實施例的該頭戴裝置的一不完整剖視圖;圖8是該第一實施例的該頭戴裝置的一不完整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等側支架及該等鉸鏈之間的組裝關係;圖9是該第一實施例的該頭戴裝置的一不完整側視圖,說明各該鉸鏈的一第一擋止部擋止一第一凸部;圖10是該第一實施例配戴於該頭的一組裝側視圖;圖11是該第一實施例的該頭戴裝置的一不完整側視圖,說明各該鉸鏈的一第二擋止部擋止一第二凸部;圖12是該第一實施例配戴於該頭的一組裝側視圖;圖13是本新型頭戴式顯示設備的第二實施例的該頭戴裝置的一立體圖;圖14是該第二實施例的該等側支架的一不完整立體分解圖;圖15是沿圖13中的XV-XV線所截取的一不完整剖視圖;及圖16是類似於圖15的一不完整剖視圖。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 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本新型頭戴式顯示設備200的第一實施例,適於供一使用者1配戴於一頭11上。該頭戴式顯示設備200包括一顯示裝置2,及一與該顯示裝置2連接的頭戴裝置3。該顯示裝置2用以例如顯示虛擬實境或擴增實境,該顯示裝置2用以貼合於該使用者1的一臉部111以供該使用者1觀看。該頭戴裝置3用以配戴於該頭11上。為了便於後續說明,定義該頭戴式顯示設備200的一前後方向X、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X的左右方向Y,及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X與該左右方向Y的上下方向Z。
參閱圖1、圖2、圖3及圖4,該頭戴裝置3包含一頭罩機構4、兩個側支架5,及兩個鉸鏈6。該頭罩機構4包括一頭罩41、一充氣墊42,一襯墊43、一背架44、多個電池45,及一控制模組46。該頭罩41沿該前後方向X間隔位於該顯示裝置2後方,該頭罩41呈圓弧狀倒T型並與該頭11的外形相配合。該頭罩41包含一罩殼411,及一電池蓋412。該罩殼411具有一下弧形板413、一由該下弧形板413頂端中間處朝上凸伸的上弧形板414、多個設置於該下弧形板413的第一接合部415,及一設置於該下弧形板413後側的承載架416。該上弧形板414形成有一穿孔417,該穿孔417後端設置有一透明鏡片。該下弧形板413與該承載架416共同界定一位於該穿孔417下方用以容置該等電池45的容置槽418。該電池蓋412可 拆卸地組裝於該下弧形板413用以封閉該容置槽418。該下弧形板413形成有一位於該容置槽418一側的通孔419。
該充氣墊42設置於該頭罩41的該下弧形板413前側並包含一墊體421,及一設置於該墊體421背面的背板422。該墊體421是由軟性材料所製成並具有一能被充氣而朝遠離該頭罩41的方向膨脹的墊部423,及一設置於該墊部423背面的氣嘴424。該墊部423用以貼靠於該頭11的一後部112。該背板422是由硬質材料所製成並具有一連接於該墊部423背面的板體425,及多個設置於該板體425背面的第二接合部426。該板體425形成有一供該氣嘴424穿設的通孔427。該等第二接合部426分別可拆卸地接合於該等第一接合部415。藉由該下弧形板413的結構設計,能提供大安裝面積供該充氣墊42安裝。藉由該充氣墊42的該墊體421的該墊部423呈弧形且形狀與該下弧形板413形狀相同,使得該墊部423能與該頭11的該後部112形狀相配合,並且能增加該墊部423接觸該後部112的接觸面積以及服貼性。
參閱圖3、圖4及圖5,該等第一接合部415數量是以兩個為例且沿該左右方向Y分別位於該容置槽418左右側,各該第一接合部415為一貫穿該下弧形板413的卡槽。該等第二接合部426數量是以兩個為例且沿該左右方向Y相間隔並沿該左右方向Y反向設置,各該第二接合部426為一凸設於該板體425背面的卡鉤,各 該第二接合部426用以穿設於對應的該第一接合部415以卡扣於該下弧形板413背面。
欲將該充氣墊42組裝於該頭罩41時,將該充氣墊42沿該前後方向X朝向該下弧形板413擠壓。當各該第二接合部426的一斜面428接觸到位於對應的該第一接合部415一側的一端緣420時,各該第二接合部426會相對於該板體425彎折變形並蓄積彈力,使得各該第二接合部426能穿伸至對應的該第一接合部415內並往後移動。當該板體425背面接觸該下弧形板413時,各該第二接合部426藉由蓄積的彈力復位而自動地卡扣於該下弧形板413背面。
欲將該充氣墊42拆離該頭罩41時,同時施力按壓該等第二接合部426的該等斜面428,使該等第二接合部426移離該下弧形板413背面。隨後,將該充氣墊42沿該前後方向X往前拉。當該等第二接合部426分別移離該等第一接合部415時,該充氣墊42即能拆離該頭罩41。藉由該充氣墊42可拆卸地組裝於該頭罩41,使得該使用者1能方便且迅速地將該充氣墊42拆離該頭罩41,以對該充氣墊42進行清潔、保養或更換。
需說明的是,本第一實施例的各該第一接合部415及各該第二接合部426也可依照需求而有以下不同的變化態樣:其中一種變化態樣是:各該第一接合部415為一黏貼於 該下弧形板413正面的魔鬼氈的毛面片及鉤面片其中之一,各該第二接合部426為一黏貼於該板體425背面的該毛面片及該鉤面片其中另一,各該第二接合部426可分離地黏扣於對應的該第一接合部415。
另一種變化態樣是:各該第一接合部415為一黏貼於該下弧形板413正面的磁鐵,各該第二接合部426為一黏貼於該板體425背面的磁鐵,各該第二接合部426可分離地磁吸於對應的該第一接合部415。
該襯墊43設置於該罩殼411的該上弧形板414並由彈性緩衝材料所製成,該襯墊43用以貼靠於該頭11的一頂部113(如圖所示1)。該背架44設置於該罩殼411的該上弧形板414後側,該背架44包含兩個分別凸伸出該上弧形板414左右側且位於該充氣墊42上方的側凸伸段441。
參閱圖4、圖6及圖7,該控制模組46設置於該頭罩41後側並包含一電路板460、一感測器461、一氣泵462、一壓力感測器463、一洩壓閥464、一連通管465,及一處理器466。該電路板460鎖固於該上弧形板414背面且位於該承載架416上方。該等電池45可拆卸地容置於該容置槽418內並與該電路板460電性連接,用以供應該控制模組46運作時所需的電力。該感測器461設置於該電路板460正面且對應於該頭罩41的該穿孔417,該感測器461能透 過非接觸感測方式感測該頭罩41前側一預設距離內是否有物體存在。本第一實施例的該感測器461是以一近接感測器(proximity sensor)為例。當該感測器461感測該頭罩41前側有物體存在時會產生一感測訊號。該氣泵462設置於該承載架416上。該壓力感測器463設置於該電路板460背面。該洩壓閥464設置於該承載架416上且位於該氣泵462上方。該連通管465為一四通管,該連通管465一端穿設於該通孔419並供該氣嘴424插接,該連通管465的其他三端分別連接於該氣泵462、該壓力感測器463及該洩壓閥464,使得該連通管465連通於該充氣墊42的該墊體421、該氣泵462、該壓力感測器463及該洩壓閥464之間。
該氣泵462透過該連通管465對該充氣墊42的該墊體421進行充氣。該壓力感測器463透過該連通管465感測該墊體421內的氣體壓力。當該壓力感測器463感測該墊體421內的氣體壓力到達一預設壓力值時會產生一感測訊號。該洩壓閥464透過該連通管465將該墊體421內的氣體排放至外部環境。該處理器466設置於該電路板460背面且電性連接於該感測器461、該氣泵462、該壓力感測器463及該洩壓閥464之間。該處理器466用以接收該感測器461所產生的該感測訊號以及該壓力感測器463所產生的該感測訊號,以控制該氣泵462運作。
該控制模組46還包含一顯示燈467、一按鈕468,及一 背蓋469。該顯示燈467設置於該電路板460背面並與其電性連接,用以顯示該控制模組46的運作狀態與該等電池45的電量狀態。該顯示燈467設置成該等電池45電量高於例如20%時發出藍光,以及該等電池45電量只剩餘例如20%以及低於例如20%時閃爍紅光。藉此,使得該使用者1(如圖1所示)能透過觀看該顯示燈467所發出的顏色來得知該等電池45的電量狀態。該按鈕468設置於該電路板460背面用以供該使用者1按壓,以啟動該控制模組46以及控制該控制模組46對該充氣墊42的充放氣運作。該顯示燈467穿設於該按鈕468。該背蓋469蓋合於該頭罩41的該罩殼411背面並鎖固於該罩殼411,該背蓋469遮蔽該承載架416、該電路板460、該感測器461、該氣泵462、該壓力感測器463、該洩壓閥464、該連通管465及該處理器466,該背蓋469形成有一供該按鈕468穿設的開孔470,使得該按鈕468能透過該開孔470顯露於該背蓋469。
參閱圖2、圖3及圖8,該等側支架5分別設置於該頭罩機構4的該背架44的該等側凸伸段441且朝前凸伸出該頭罩41。各該側支架5是例如由鋁合金的金屬材質所製成,使得各該側支架5具有一定的結構強度。各該側支架5呈長弧形並包括一後連接段51,及一位於該後連接段51前方的前連接段52。該後連接段51透過如螺絲鎖固方式固定地連接於對應的該側凸伸段441。該前連接段52連接於對應的該鉸鏈6並具有一側板部521、一凸設於該側板 部521內側的螺柱522,及兩個凸設該側板部521內側且分別連接於該螺柱522兩側的卡塊523。
參閱圖3、圖8及圖9,各該鉸鏈6包括一結合架61、一樞接架62,及一螺絲63。該等鉸鏈6的該等該結合架61分別固定地連接於該顯示裝置2(如圖1所示)左右側。該結合架61形成有一樞接孔611。該結合架61具有位於該樞接孔611內且角度相間隔的一第一擋止部612及一第二擋止部613,該第一擋止部612鄰近於該樞接孔611上方,而該第二擋止部613則鄰近於該樞接孔611後下方。該樞接架62能轉動地樞接於該樞接孔611並形成有一容置孔621,及兩個分別連通於該容置孔621兩側的卡槽622。該容置孔621供對應的該前連接段52的該螺柱522容置以及該螺絲63穿設。該等卡槽622分別供對應的該前連接段52的該等卡塊523卡掣,使得該樞接架62不會相對於對應的該前連接段52旋轉。該樞接架62具有角度相間隔的一第一凸部623及一第二凸部624,該第一凸部623及該第二凸部624分別位於該樞接架62上、下側,該第一凸部623及該第二凸部624分別能被該第一擋止部612及該第二擋止部613擋止。該螺絲63穿設於該樞接架62的該容置孔621且螺鎖於該螺柱522內,以將該樞接架62鎖固於對應的該前連接段52。
參閱圖1、圖2及圖9,該等側支架5能分別透過該等鉸鏈6帶動該頭罩機構4在一第一角度位置(如圖2所示)及一第二角度 位置(如圖10所示)之間旋轉。當該頭罩機構4在該第一角度位置時,該第一擋止部612擋止該第一凸部623以將該頭罩機構4限位在該第一角度位置。此時,該頭罩機構4沿該前後方向X位於該等鉸鏈6及該顯示裝置2後方,該充氣墊42朝向前方,且該充氣墊42與該等鉸鏈6及該顯示裝置2在該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相當。參閱圖10及圖11,當該頭罩機構4在該第二角度位置時,該第二擋止部613擋止該第二凸部624以將該頭罩機構4限位在該第二角度位置。此時,該頭罩機構4沿該上下方向Z位於該等鉸鏈6及該顯示裝置2上方,且該充氣墊42朝向下方。
參閱圖1、圖10及圖11,當該使用者1欲將該頭戴式顯示設備200配戴於該頭11上時,先按壓該按鈕468以啟動該控制模組46運作。透過觀看該顯示燈467所顯示的顏色,使得該使用者1能在配戴該頭戴式顯示設備200前先得知該等電池45(如圖3所示)的電量狀態。隨後,沿一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該頭罩機構4,當各該鉸鏈6的該樞接架62的該第二凸部624接觸該結合架61的該第二擋止部613且被該第二擋止部613擋止時,該頭罩機構4即被限位在該第二角度位置。透過雙手分別扶住該顯示裝置2及該控制模組46的該背蓋469,隨後將該顯示裝置2貼合於該臉部111以及該頭罩機構4移動至該頭11的該頂部113上方。
參閱圖4、圖6、圖7及圖12,接著,沿一相反於該第一 旋轉方向R1(如圖10所示)的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該頭罩機構4,使該頭罩機構4朝向該頭11的該後部112旋轉。該頭罩機構4在旋轉過程中,當該襯墊43接觸該頭11的該頂部113且被該頂部113阻擋時,該頭罩機構4無法繼續旋轉並定位在介於該第一角度位置與該第二角度位置之間並緊鄰於該第一角度位置的一適當角度位置。此時,該頭11位於該頭罩41前側且遮蔽該穿孔417以及該感測器461。藉由各該側支架5呈傾斜狀地連接於該背架44的對應的該側凸伸段441與對應的該鉸鏈6之間,能避免該頭罩機構4旋轉到該適當角度位置時各該側支架5接觸或碰撞到該使用者1的一耳朵114而造成其不適感。
當該感測器461被遮蔽且感測到該後部112一段預定時間後,該感測器461產生該感測訊號。該處理器466接收到該感測訊號後控制該氣泵462運作,該氣泵462透過該連通管465自動地對該充氣墊42的該墊體421進行充氣,使該墊體421的該墊部423朝遠離該下弧形板413並朝向該顯示裝置2及該後部112的方向膨脹。當該墊體421的該墊部423正面服貼於該後部112並且被該後部112阻擋時,該墊部423繼續膨脹所產生的壓力便會將該頭罩41往後推擠。由於該適當角度位置緊鄰於該第一角度位置,因此,該充氣墊42與該等鉸鏈6及該顯示裝置2在該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相當。藉此,該頭罩41被往後推擠的過程中會透過該背架44、該等 側支架5以及該等鉸鏈6(如圖2所示)對該顯示裝置2施加一向後的拉力並將該顯示裝置2往後拉,使該顯示裝置2能夠緊密地貼合於該臉部111。
當該壓力感測器463透過該連通管465感測到該墊部423內的氣體壓力到達該預設壓力值時,該壓力感測器463產生該感測訊號。該處理器466接收到該感測訊號後控制該氣泵462停止運作,以使該氣泵462自動地停止對該墊體421的該墊部423充氣。此時,該顯示裝置2及該充氣墊42的該墊體421分別緊密地貼合於該臉部111及該後部112,使得該頭戴式顯示設備200能穩固地固定於該頭11上。
需說明的是,當該使用者1在前述充氣過程中要暫停充氣時,透過按壓該按鈕468,便能使該處理器466控制該氣泵462停止運作以停止對該墊部423充氣。如要繼續充氣時,透過再次按壓該按鈕468,便能使該處理器466控制該氣泵462運作以將該墊部423充氣到該預設壓力值。
參閱圖4、圖7、圖10及圖12,當該使用者1欲將該頭戴式顯示設備200取下時,持續按壓該按鈕468一段例如為3秒的預設時間,該處理器466會控制該洩壓閥464開啟,使該墊體421的該墊部423內的氣體透過該連通管465及該洩壓閥464排放至外部環境。當該墊部423洩氣完成後,該使用者1透過雙手分別先扶住該 顯示裝置2及該控制模組46的該背蓋469,接著,沿該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該頭罩機構4至該第二角度位置,之後,便能將顯示裝置2移離該臉部111。
藉由該等側支架5能分別透過該等鉸鏈6帶動該頭罩機構4相對於該顯示裝置2旋轉,使得該頭罩機構4能隨著該使用者1的該頭11的頭形及大小而轉動到該適當角度位置,從而使得設置於該頭罩41的該充氣墊42及該襯墊43能分別服貼於該頭11的該後部112及該頂部113。由於有些使用者的該頭11的該後部112呈圓弧形,而有些使用者的該頭11的該後部112呈扁平,因此,透過該頭罩機構4轉動的配戴方式,能準確地調整該充氣墊42到該後部112的後腦勺位置並且服貼在後腦勺。藉由該等鉸鏈6能限制該頭罩機構4在該第一角度位置及該第二角度位置之間旋轉,能避免該頭罩機構4發生轉向過度的問題,以提升該頭戴式顯示設備200配戴組裝及拆卸的便利性。
此外,藉由該頭罩機構4的該頭罩41與該頭11外形相配合,以及該充氣墊42及該襯墊43形狀隨著該頭罩41形狀設計,使得該充氣墊42及該襯墊43分別接觸該後部112及該頂部113的接觸面積大,除了能增加服貼性之外還能避免應力集中的情形,以有效地提升該使用者1配戴時的舒適感。
再者,藉由該頭罩機構4轉動到該適當角度位置時,該 感測器461透過非接觸感測方式感測該頭11的該後部112,便能使該控制模組46自動地對該充氣墊42充氣。藉此,能提升操作上的便利性。由於該充氣墊42的該墊部423充飽氣的厚度例如可達6公分,因此,該墊部423會隨著該使用者1的該頭11的頭圍大小而對應地變化膨脹後的厚度。藉此,具有不同頭圍的該使用者1配戴該頭戴式顯示設備200時,該顯示裝置2及該充氣墊42的該墊體421皆能分別緊密地貼合於該臉部111及該後部112。
特別說明的是,在本第一實施例的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感測器461也可以是一溫度感測器,該感測器461透過非接觸感測方式感測該頭罩41前側的該頭11的溫度以產生該感測訊號。此外,在本第一實施例的其他實施態樣中,也可將該頭罩機構4的該頭罩41與該背架44兩者相結合的結構視為是一頭罩,該等側支架5分別設置於該顯示裝置2及該頭罩的左右兩側,透過各該側支架5的一端樞設於該顯示裝置2而另一端連接該頭罩的方式,使得該等側支架5同樣能達到帶動該頭罩相對於該顯示裝置2旋轉的作用。
參閱圖13、圖14及圖15,本新型頭戴式顯示設備200的第二實施例,其整體結構大致與該第一實施例相同,不同處在於各該側支架5的結構。
在本第二實施例中,各該側支架5包括一連接殼53、一伸縮件54,及一鎖定鈕55。該連接殼53具有一側板部531、一螺柱 532、兩個卡塊533,及一外板部534。該側板部531、該螺柱532及該等卡塊533構成該連接殼53的一連接於對應的該鉸鏈6的前連接段530,其作用與該第一實施例相同。該外板部534間隔位於該側板部531外側。該連接殼53形成有一位於該側板部531與該外板部534之間的滑槽535,該外板部534形成有一與該滑槽535連通的容置槽536。該伸縮件54呈長弧形,本第二實施例的該伸縮件54是以如塑膠材質所製成的硬質片狀結構為例,但不以此為限,該伸縮件54也可以是由軟性材質製成並能沿長度方向伸縮的伸縮帶。該伸縮件54具有一可伸縮移動地穿設於該連接殼53的該滑槽535的伸縮段541,及一位於該伸縮段541後方且鎖固於對應的該側凸伸段441的後連接段542。該伸縮段541外側面凹陷形成有多個定位卡槽543。該鎖定鈕55具有一容置於該容置槽536內的本體551,及兩個分別凸設於該本體551兩側且固定地連接於該外板部534的凸塊552。該本體551具有一用以卡掣於對應的該定位卡槽543內的卡掣凸部553,及一用以供按壓以帶動該卡掣凸部553脫離對應的該定位卡槽543的按壓部554。
參閱圖14、圖15及圖16,欲調整各該側支架5的長度時,透過手指按壓該鎖定鈕55的該按壓部554,該本體551會相對於該等凸塊552彎曲變形並蓄積彈力,進而使該卡掣凸部553脫離對應的該定位卡槽543,以解除該鎖定鈕55的鎖定狀態。接著,將 該伸縮件54的該伸縮段541相對於該連接殼53移動以調整至所需的長度。最後,釋放該按壓部554,該本體551所蓄積的彈力帶動該卡掣凸部553復位使該卡掣凸部553自動地卡掣於對應的該定位卡槽543,該鎖定鈕55即回復至鎖定狀態。藉由各該側支架5能伸縮調整長度,使得該頭戴裝置3能依據該使用者1的該頭11的頭圍大小來調整該頭戴式顯示設備200的束緊程度,藉此,使得該頭戴式顯示設備200能提供給頭圍尺寸較小的使用者配戴。藉由該充氣墊42搭配該等側支架5,使得本第二實施例的該頭戴裝置3能夠依據該頭11的頭圍大小調整該頭戴式顯示設備200的束緊程度的範圍比該第一實施例大。
綜上所述,各實施例的該頭戴式顯示設備200,藉由該等側支架5能分別透過該等鉸鏈6帶動該頭罩機構4相對於該顯示裝置2旋轉,該頭罩機構4能隨著該使用者1的該頭11的頭形及大小而轉動到該適當角度位置,使得該充氣墊42及該襯墊43能分別服貼於該頭11的該後部112及該頂部113,尤其該充氣墊42能準確地移動到該後部112的後腦勺位置並且服貼在後腦勺,能避免應力集中的情形以提升配戴時的舒適感。藉由該頭罩機構4轉動到該適當角度位置時,該控制模組46能自動地對該充氣墊42充氣,能提升操作上的便利性,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 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3:頭戴裝置
4:頭罩機構
41:頭罩
413:下弧形板
414:上弧形板
417:穿孔
42:充氣墊
421:墊體
423:墊部
43:襯墊
5:側支架
51:後連接段
52:前連接段
6:鉸鏈
X:前後方向
Y:左右方向
Z:上下方向

Claims (12)

  1. 一種頭戴裝置,包含:一頭罩機構,包括一頭罩,及一設置於該頭罩前側的充氣墊,該充氣墊能被充氣而朝遠離該頭罩的方向膨脹;兩個側支架,分別設置於該頭罩機構左右側且朝前凸伸出該頭罩;及兩個鉸鏈,分別連接於該等側支架,該等側支架能分別透過該等鉸鏈帶動該頭罩機構旋轉。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裝置,其中,該頭罩機構還包括一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包含一感測器、一氣泵,及一電性連接於該感測器與該氣泵之間的處理器,當該感測器透過非接觸感測方式感測該頭罩前側有物體存在時會產生一感測訊號,該處理器接收到該感測訊號會控制該氣泵對該充氣墊充氣。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裝置,其中,該頭罩呈圓弧狀倒T型並具有一下弧形板,及一由該下弧形板頂端朝上凸伸的上弧形板,該充氣墊設置於該下弧形板前側且沿一前後方向位於該等鉸鏈後方,該充氣墊與該等鉸鏈在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相當。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頭戴裝置,其中,該充氣墊呈弧形且形狀與該下弧形板形狀相同。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裝置,其中,該頭罩還包含多個第一接合部,該充氣墊包含一能被充氣而膨脹的墊體, 及一設置於該墊體背面的背板,該背板包括多個分別可拆卸地接合於該等第一接合部的第二接合部。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裝置,其中,該等側支架能分別透過該等鉸鏈帶動該頭罩機構在一第一角度位置及一第二角度位置之間旋轉,當該頭罩機構在該第一角度位置時,該頭罩機構沿一前後方向位於該等鉸鏈後方,且該充氣墊朝向前方,當該頭罩機構在該第二角度位置時,該頭罩機構沿一垂直於該前後方向的上下方向位於該等鉸鏈上方,且該充氣墊朝向下方。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頭戴裝置,其中,各該鉸鏈包括一結合架,及一固定地連接於對應的該側支架且能轉動地樞接於該結合架的樞接架,該結合架具有角度相間隔的一第一擋止部及一第二擋止部,該樞接架具有角度相間隔的一第一凸部及一第二凸部,該第一擋止部用以擋止該第一凸部以將該頭罩機構限位在該第一角度位置,該第二擋止部用以擋止該第二凸部以將該頭罩機構限位在該第二角度位置。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裝置,其中,該頭罩機構還包括一設置於該頭罩後側且位於該充氣墊上方的背架,各該側支架呈傾斜狀並包括一固定地連接於該背架的後連接段,及一連接於對應的該鉸鏈且位於該後連接段前方的前連接段。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裝置,其中,該頭罩機構還包括一控制模組,及多個與該控制模組電性連接的電池,該 控制模組包含一用以顯示運作狀態與該等電池電量狀態的顯示燈。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裝置,其中,該頭罩機構還包括一設置於該頭罩後側且位於該充氣墊上方的背架,各該側支架包括一連接於對應的該鉸鏈的連接殼、一可伸縮移動地穿設於連接殼且固定地連接於該背架的伸縮件,及一設置於該連接殼的鎖定鈕,該伸縮件形成有多個定位卡槽,該鎖定鈕具有一用以卡掣於對應的該定位卡槽內的卡掣凸部,及一用以供按壓以帶動該卡掣凸部脫離對應的該定位卡槽的按壓部。
  11. 一種頭戴式顯示設備,包括:一顯示裝置;及一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頭戴裝置,該等鉸鏈分別連接於該顯示裝置左右側,該等側支架能分別透過該等鉸鏈帶動該頭罩機構相對於該顯示裝置旋轉。
  12. 一種頭戴式顯示設備,包括:一顯示裝置;及一頭戴裝置,包含:一頭罩;一充氣墊,設置於該頭罩前側,該充氣墊能被充氣而朝遠離該頭罩方向膨脹;及兩個側支架,分別設置於該顯示裝置及該頭罩的左右兩側,各該側支架的一端樞設於該顯示裝置,另一端連接該頭罩。
TW110207608U 2021-06-30 2021-06-30 頭戴裝置及頭戴式顯示設備 TWM620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7608U TWM620488U (zh) 2021-06-30 2021-06-30 頭戴裝置及頭戴式顯示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7608U TWM620488U (zh) 2021-06-30 2021-06-30 頭戴裝置及頭戴式顯示設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0488U true TWM620488U (zh) 2021-12-01

Family

ID=80679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7608U TWM620488U (zh) 2021-06-30 2021-06-30 頭戴裝置及頭戴式顯示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04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4884A (zh) * 2022-03-09 2022-06-1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vr眼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4884A (zh) * 2022-03-09 2022-06-1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vr眼镜
CN114624884B (zh) * 2022-03-09 2024-03-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vr眼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64733B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US11019872B2 (en) Sports helmet having modular components
TWI389649B (zh) Head cover and goggles
US4982452A (en) Safety helmet provided with an interlock signal
CA2520480C (en) Head protector
CN110146979B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JP6524482B2 (ja) 有害閃光遮断と防眩用の電子保護眼鏡
TWM620488U (zh) 頭戴裝置及頭戴式顯示設備
CN102469929A (zh) 手持式无线内窥镜
JP4442497B2 (ja) カメラおよび撮像制御装置
WO2017140255A1 (zh) 一种可调节视角的显示装置
CN110821861A (zh) 便携送风装置
WO2017092533A1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TWM620008U (zh) 頭戴裝置及頭戴式顯示設備
CN114442328B (zh) 一种教学用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及其传输系统
CN107242972B (zh) 一种双折叠眼部按摩器
WO2022143312A1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气囊的制备方法
CN214017515U (zh) 一种监护仪
CN211426935U (zh) 头戴式设备
CN105100313B (zh) 一种具有微投影模组的柔性屏移动终端
JP2001336020A (ja) インナキャップ付ヘルメット
CN216165502U (zh) 头戴式防护装置的头带调整结构
CN212368376U (zh) 一种口罩穿戴辅助器
CN211857129U (zh) 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液晶显示模组
CN214432166U (zh) 一种可快速将电子设备拆装到帽檐上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