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8000U - 一種氣動起子改良結構 - Google Patents

一種氣動起子改良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8000U
TWM618000U TW109215141U TW109215141U TWM618000U TW M618000 U TWM618000 U TW M618000U TW 109215141 U TW109215141 U TW 109215141U TW 109215141 U TW109215141 U TW 109215141U TW M618000 U TWM618000 U TW M61800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verse
cavity
ven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5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芳蒝
Original Assignee
游芳蒝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游芳蒝 filed Critical 游芳蒝
Publication of TWM618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800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動起子改良結構,包括起子本體,起子本體從後至前依次設有進氣組件、進氣開關組件、正反轉控制組件、氣動馬達傳動組件與衝擊機構,起子本體內設有正轉通氣流道、反轉通氣流道、第二腔與安裝腔,正轉通氣流道與反轉通氣流道連通第二腔與安裝腔,第二腔內還設有進氣孔,安裝腔的內壁設有若干個勾槽,起子本體的前端設有一卡槽,所述卡槽內設有若干個連通勾槽的排氣孔,正反轉控制組件包括一在第二腔內升降移動的正反轉軸,正反轉軸通過擋環將第二腔內部縱向分成若干個獨立空間,當正反轉軸上移時,進氣孔與正轉通氣流道處於同一獨立空間,氣流從正轉通氣流道流入安裝腔,正反轉軸下移則氣流從反轉通氣流道流入安裝腔。

Description

一種氣動起子改良結構
本實用新型涉及起子技術領域,尤指一種氣動起子改良結構。
氣動起子也叫氣動螺絲刀、風批、風動起子、風動螺絲刀等等,是用於擰緊和旋鬆螺絲散熱螺帽等用的氣動工具,主要用於各種裝配作業。現有的氣動起子一般採用氣閥與氣動電機配合實現正反轉,成本高、零件損耗快,使用壽命短,需要經常更換零件。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成本低、耐用的氣動起子改良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氣動起子改良結構,包括起子本體,所述起子本體從後至前依次安裝有進氣組件、進氣開關組件、正反轉控制組件、氣動馬達傳動組件與衝擊機構,所述起子本體內設有正轉通氣流道、反轉通氣流道、第二腔與安裝腔,所述正轉通氣流道與反轉通氣流道連通第二腔與安裝腔,所述第二腔內還設有進氣孔,所述安裝腔的內壁設有若干個勾槽,所述起子本體的前端設有一卡槽,所述卡槽內設有若干個連通勾槽的排氣孔,所述正反轉控制組件包括一在第二腔內升降移動的正反轉軸,所述正反轉軸通過擋環將第二腔內部縱向分成若干個獨立空間,當正反轉軸上移時,進氣孔與正轉通氣流道處於同一獨立空間,反轉通氣流道被隔離,氣流從正轉通氣流道流入安裝腔,當正反轉軸下移時,進氣孔與反轉通氣流道處於同一獨立空間,正轉通氣流道被隔離,氣流只能從反轉通氣流道流入安裝腔。
優選地,所述進氣開關組件包括扳機、第一風塞、閥桿與空氣開關閥,所述第一風塞連接在第一腔的底部,所述扳機通過彈簧銷可轉動設在起子本體的外壁,所述空氣開關閥設在第一腔內,所述閥杆穿設在空氣開關閥內,其頂端與扳機卡接,其底端通過彈簧連接在第一風塞上。
優選地,所述正反轉控制組件還包括正反轉開關、第二風塞與正反轉軸套,所述正反轉開關活動設在扳機上,所述第二風塞穿設在 第二腔的底部,所述正反轉軸套的側壁設有進氣口、正轉通氣口與反轉通氣口,所述進氣口對應於第二腔與第一腔相連通的進氣孔,所述正轉通氣口與正轉通氣流道相對應,所述反轉通氣口與反轉通氣流道相對應,所述正反轉軸穿設在正反轉軸套內且通過彈性件與第二風塞彈性抵接,所述正反轉軸的頂端連接有圓銷,該圓銷與正反轉開關的底面抵接,正反轉開關通過圓銷帶動正反轉軸升降移動。
優選地,所述進氣組件包括進氣頭、進氣嘴與進氣濾網,所述進氣濾網抵設在起子本體的後端,所述進氣頭穿過進氣濾網與起子本體後端相連,所述進氣嘴設在進氣頭上,所述進氣頭與進氣嘴分別設有相對應的進氣通道。
優選地,所述氣動馬達傳動組件包括後蓋、氣缸、轉子、葉片、前蓋與散熱螺帽,所述後蓋、氣缸與前蓋通過彈簧銷依次相連並設在安裝腔內,所述氣缸的側壁開設有若干個出氣孔,所述氣缸中部軸向設有安裝孔,該氣缸的兩端均設有第一導氣槽與第二導氣槽,所述轉子上分佈有若干個裝嵌深度不同的葉片,所述轉子偏心設在安裝孔內,其側壁抵設在第一導氣槽與第二導氣槽之間的安裝孔內壁以使氣流單向流動,所述散熱螺帽穿設在安裝腔內,其與勾槽的位置相對應,所述散熱螺帽的內側面設有一圈開槽,所述開槽內分佈有若干個開孔。
優選地,所述後蓋設有第一通氣孔與第二通氣孔,所述第一導氣槽、第一通氣孔與正轉通氣流道相對應,所述第二導氣槽、第二通氣孔與反轉通氣流道相對應。
優選地,所述衝擊機構包括凸輪、衝擊塊、衝擊塊承座、衝擊桿、套環、軸套與外殼,所述外殼連接在起子本體的前端,所述衝擊塊承座設在外殼內,兩塊衝擊塊分別通過插銷固定設在衝擊塊承座上,所述凸輪設在衝擊塊承座的後端且與氣動馬達傳動組件連接,所述凸輪與衝擊塊卡接,所述衝擊桿穿設在衝擊塊承座內且與氣動馬達 傳動組件連接,所述套環與穿設在衝擊桿上,所述軸套通過墊片與套環抵接,所述衝擊桿的前端穿出外殼,連接有可拆卸的螺絲批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新穎,在本體內設計兩個獨立的通氣流道,利用正反轉軸所處的高度位置不同來隔絕兩個通氣流道,使氣流只能從單一通氣流道流出,實現氣動馬達傳動組件的正轉或反轉,有效降低零件損耗,延長使用壽命,排氣孔的設計能夠及時排壓,避免內部氣壓過高。
1:起子本體
11:氣控部
111:正轉通氣流道
112:反轉通氣流道
113:第一腔
114:第二腔
1141:進氣孔
1142:正轉通氣孔
1143:反轉通氣孔
1144:軸向孔
1145:出氣孔
1146:餘氣流道
12:傳動部
121:安裝腔
1211:勾槽
13:螺紋孔
131:通孔
14:卡槽
141:排氣孔
2:進氣組件
21:進氣頭
22:進氣濾網
3:進氣開關組件
31:第一風塞
32:閥桿
33:空氣開關閥
34:扳機
4:正反轉控制組件
41:第二風塞
42:正反轉軸
421:第一擋環
422:第二擋環
423:第三擋環
43:正反轉軸套
431:進氣口
432:正轉通氣口
433:反轉通氣口
434:出氣口
44:正反轉開關
441:第一定位孔
442:第二定位孔
45:圓銷
5:氣動馬達傳動組件
51:後蓋
511:第一通氣孔
512:第二通氣孔
52:氣缸
521:安裝孔
522:第一導氣槽
523:第二導氣槽
524:出氣孔
53:轉子
54:葉片
55:前蓋
56:散熱螺帽
561:開槽
562:開孔
6:衝擊機構
61:凸輪
62:衝擊塊
63:衝擊塊承座
64:衝擊桿
65:套環
66:軸套
6643:正反轉軸套
67:外殼
7:吊鉤
8:排氣彈簧圈
圖1 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2 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結構圖。
圖3 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圖。
圖4是圖3的正轉狀態的A-A截面圖。
圖5是圖3的正轉狀態的B-B截面圖。
圖6是圖3的反轉狀態的A-A截面圖。
圖7是圖3的反轉狀態的B-B截面圖。
圖8是起子本體的立體結構圖。
圖9是起子本體的正面剖視圖。
圖10是起子本體的側面剖視圖。
圖11是正反轉軸套的立體結構圖。
圖12是正反轉軸套的剖視圖。
圖13是正反轉軸的立體結構圖。
圖14是正反轉開關的正面剖視圖。
圖15是氣缸的立體結構圖。
圖16是氣缸的立體結構圖。
圖17是散熱螺帽的立體結構圖。
圖18是轉子與氣缸的連接結構圖。
圖19是排氣彈簧圈的立體結構圖。
請參閱圖1-19所示,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氣動起子改良結構,包括起子本體1,所述起子本體1的表面分佈有凹槽,起到握持防滑作用,所述起子本體1包括氣控部11與傳動部12,所述傳動部12內設有開口的安裝腔121,所述安裝腔121的內壁分佈有三個勾槽1211,所述氣控部11的內部設有正轉通氣流道111與反轉通氣流道112以及兩個餘氣流道1146,所述正轉通氣流道111與反轉通氣流道112分別與傳動部12連通,所述餘氣流道1146與安裝腔121連通,所述氣控部11還縱向設有第一腔113與第二腔114,所述第一腔113通過一斜向的通孔131連通起子本體1後端的螺紋孔13,所述第二腔114設有軸向孔1144、進氣孔1141、正轉通氣孔1142、反轉通氣孔1143與出氣孔1145,第二腔114通過軸向孔1144與安裝腔121相連通,通過進氣孔1141與第一腔113相連通,通過正轉通氣孔1142與正轉通氣流道111相連通,通過反轉通氣孔1143與反轉通氣流道112相連通,通過出氣孔1145與餘氣流道1146相連通,所述起子本體1通過後端的螺紋孔13與進氣組件2相連,第一腔113內設有進氣開關組件3,第二腔114內設有正反轉控制組件4,安裝腔121內設有氣動馬達傳動組件5,傳動部12的前端連接有衝擊機構6,所述衝擊機構6與氣動馬達傳動組件5傳動連接,氣動馬達傳動組件5帶動衝擊機構6運行工作。
所述傳動部12外壁設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內分佈有若干個排氣孔141,所述排氣孔141連通勾槽1211,一排氣彈簧圈8可轉動套設在卡槽14內,其設有開口,當有人站在正排氣的排氣孔141附近時,通過旋轉排氣彈簧圈8,使開口轉向其它排氣孔141,調整排氣方向,避免對他人造成危險。
優選地,所述進氣組件2包括進氣頭21、進氣嘴與進氣濾網22, 所述進氣濾網22抵設在起子本體1的後端,所述進氣頭21穿過進氣濾網22與起子本體1後端的螺紋孔13相連,所述進氣嘴設在進氣頭21上,所述進氣頭21與進氣嘴分別設有相對應的進氣通道。
優選地,所述本體1的後端還連接有一吊鉤7,便於掛放。
優選地,所述進氣開關組件3包括第一風塞31、閥桿32、空氣開關閥33與扳機34,所述第一風塞31連接在第一腔113的底部,所述扳機34通過彈簧銷可轉動設在起子本體1的上部,所述空氣開關閥33設在第一腔113內,所述閥桿32穿設在空氣開關閥33內,其頂端與扳機34卡接,其底端通過彈簧連接在第一風塞31上,外力作用在扳機34上,使扳機34向下轉動,則會帶動閥桿32下移,使空氣開關閥33啟動工作。
優選地,所述正反轉控制組件4包括第二風塞41、正反轉軸42、正反轉軸套6643與正反轉開關44,所述正反轉開關44滑設在扳機34上,所述正反轉開關44的底面設有第一定位孔441與第二定位孔442,所述第一定位孔441的深度大於第二定位孔442,所述第一定位孔441與第二定位孔442呈一直線分佈,所述第二風塞41設在第二腔114的底部,所述正反轉軸套6643設在第二腔114內,所述正反轉軸套6643設有進氣口431、正轉通氣口432、反轉通氣口433與出氣口434,所述進氣口431與進氣孔1141相對應,所述正轉通氣口432與正轉通氣孔1142相對應,所述反轉通氣口433與反轉通氣孔1143相對應,所述出氣口434與出氣孔1145相對應,所述正反轉軸42在正反轉軸套6643內升降移動,所述正反轉軸42上間隔設有第一擋環421、第二擋環422與第三擋環423,所述第一擋環421、第二擋環422與第三擋環423將第二腔114分隔成若干個獨立空間,所述正反轉軸42的底端通過彈簧連接在第二風塞41上,所述正反轉軸42上連接有圓銷45,所述圓銷45抵設在正反轉開關44的底面,當外力推動正反轉開關44,使圓銷45與第一定位孔441相對應,正反轉軸42上移,圓銷45卡設在第一定位孔441內,進氣口431與正轉通氣口432處於 第二擋環422與第三擋環423形成的獨立空間內,反轉通氣口433被第三擋環423隔離在外,氣體從進氣口431流入,而後從正轉通氣口432與正轉通氣孔1142流出到正轉出風流道,經由正轉出風流道流動到安裝腔121,使氣動馬達傳動組件5順時針旋轉;當外力推動正反轉開關44,使圓銷45移出第一定位孔441,與第二定位孔442相對應,此時正反轉軸42下移,彈簧處於壓縮狀態,進氣口431與反轉通氣口433處於第二擋環422與第三擋環423形成的獨立空間內,正轉通氣口4323被第二擋環422隔離在外,氣體只能從反轉通氣口433與反轉通氣孔1143流出到反轉通氣流道112,經由反轉通氣流道112流動到安裝腔121,使氣動馬達傳動組件5逆時針旋轉。
優選地,所述氣動馬達傳動組件5包括後蓋51、氣缸52、轉子53、葉片54、前蓋55與散熱螺帽56,所述後蓋51、氣缸52與前蓋55通過彈簧銷依次相連並設在安裝腔121內,所述後蓋51設有第一通氣孔511與第二通氣孔512,所述第一通氣孔511與正轉通氣流道111相對應,所述第二通氣孔512與反轉通氣流道112相對應,所述氣缸52的側壁開設有若干個出氣孔524,所述氣缸52內軸向設有一安裝孔521,所述氣缸52的兩端均設有第一導氣槽522與第二導氣槽523,所述轉子53可轉動設在安裝孔521內,若干塊葉片54嵌設在轉子53上,其中部分葉片54裝嵌的深度不同,以使轉子53偏心,抵設在第一導氣槽522與第二導氣槽523之間的安裝孔521內壁上,起到隔絕作用,如當氣流從正轉通氣流道111流動到第一導氣槽522,由於轉子53與氣缸52內壁配合抵接,氣流只能單方向流動,帶動轉子53順時針轉動,所述安裝腔121的前側設有內螺紋,所述散熱螺帽56旋設在安裝腔121內部的勾槽1211位置,該散熱螺帽56的內側面,設有一圈開槽561,所述開槽561與勾槽1211相對應,所述開槽561內分佈有若干個開孔562,當氣體從出氣孔524流出,經由勾槽1211流動到散熱螺帽56,再通過開孔562流出到衝擊機構6的位置,帶走衝擊機構運行產生的熱量,最後通過開孔562回流,通過排氣孔141排出外界,少量氣體會迴流到餘氣流道1146內,該部分 少量氣體在迴旋後,最後亦會從排氣孔141排出。
優選地,所述衝擊機構6包括凸輪61、衝擊塊62、衝擊塊承座63、衝擊桿64、套環65、軸套66與外殼67,所述外殼67連接在起子本體1的前端,所述衝擊塊承座63設在外殼67內,兩塊衝擊塊62分別通過插銷固定設在衝擊塊承座63上,所述凸輪61設在衝擊塊承座63的後端且與轉子53的前端轉軸連接,所述凸輪61通過凸輪61墊片,與散熱螺帽56抵接,所述凸輪61與衝擊塊62卡接,所述衝擊桿64穿設在衝擊塊承座63內且與轉子53的前端轉軸連接,所述套環65與穿設在衝擊桿64上,所述軸套66通過墊片與套環65抵接,所述衝擊桿64的前端穿出外殼67,可安裝螺絲批頭,轉子53轉動可帶動凸輪61與衝擊桿64旋轉,凸輪61帶動衝擊塊62轉動,衝擊塊62帶動衝擊塊承座63轉動。
工作原理:按下扳機34,利用閥桿32啟動空氣開關閥33,通過進氣組件2將氣體空氣吸入並輸送到第二腔114內,此時推動正反轉開關44,使圓銷45卡設在第一定位孔441內,正反轉軸42上移,隔絕反轉通氣口433與進氣口431,氣流只能從正轉通氣口432流出,經由正轉通氣流道111流動到第一導氣槽522內,由於轉子53與氣缸52內壁抵接,氣流無法向下流動,只能向上順時針流動,帶動轉子53順時針旋轉,轉子53帶動衝擊桿64順時針旋轉;當推動正反轉開關44,使圓銷45卡設在第二定位孔442內,正反轉軸42下移,隔絕正轉通氣口432與進氣口431,氣流只能從反轉通氣口433流出,經由反轉通氣流道112,流動到第二導氣槽523內,由於轉子53與氣缸52內壁抵接,氣流無法向上流動,只能向下逆時針流動,帶動轉子53逆時針旋轉,轉子53帶動衝擊桿64逆時針旋轉。
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範圍內。
1:起子本體
2:進氣組件
3:進氣開關組件
4:正反轉控制組件
5:氣動馬達傳動組件

Claims (7)

  1. 一種氣動起子改良結構,包括起子本體,所述起子本體從後至前依次安裝有進氣組件、進氣開關組件、正反轉控制組件、氣動馬達傳動組件與衝擊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起子本體內設有正轉通氣流道、反轉通氣流道、第二腔與安裝腔,所述正轉通氣流道與反轉通氣流道連通第二腔與安裝腔,所述第二腔內還設有進氣孔,所述安裝腔的內壁設有若干個勾槽,所述起子本體的前端設有一卡槽,所述卡槽內設有若干個連通勾槽的排氣孔,所述正反轉控制組件包括一在第二腔內升降移動的正反轉軸,所述正反轉軸通過擋環將第二腔內部縱向分成若干個獨立空間,當正反轉軸上移時,進氣孔與正轉通氣流道處於同一獨立空間,反轉通氣流道被隔離,氣流從正轉通氣流道流入安裝腔,當正反轉軸下移時,進氣孔與反轉通氣流道處於同一獨立空間,正轉通氣流道被隔離,氣流只能從反轉通氣流道流入安裝腔。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氣動起子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開關組件包括扳機、第一風塞、閥桿與空氣開關閥,所述第一風塞連接在第一腔的底部,所述扳機通過彈簧銷可轉動設在起子本體的外壁,所述空氣開關閥設在第一腔內,所述閥桿穿設在空氣開關閥內,其頂端與扳機卡接,其底端通過彈簧連接在第一風塞上。
  3.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氣動起子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正反轉控制組件還包括正反轉開關、第二風塞與正反轉軸套,所述正反轉開關活動設在扳機上,所述第二風塞穿設在第二腔的底部,所述正反轉軸套的側壁設有進氣口、正轉通氣口與反轉通氣口,所述進氣口對應於第二腔與第一腔相連通的進氣孔,所述正轉通氣口與正轉通氣流道相對應,所述反轉通氣口與反轉通氣流道相對應,所述正反轉軸穿設在正反轉軸套內且通過彈性件與第二風塞彈性 抵接,所述正反轉軸的頂端連接有圓銷,該圓銷與正反轉開關的底面抵接,正反轉開關通過圓銷帶動正反轉軸升降移動。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氣動起子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組件包括進氣頭、進氣嘴與進氣濾網,所述進氣濾網抵設在起子本體的後端,所述進氣頭穿過進氣濾網與起子本體後端相連,所述進氣嘴設在進氣頭上,所述進氣頭與進氣嘴分別設有相對應的進氣通道。
  5.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氣動起子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氣動馬達傳動組件包括後蓋、氣缸、轉子、葉片、前蓋與散熱螺帽,所述後蓋、氣缸與前蓋通過彈簧銷依次相連並設在安裝腔內,所述氣缸的側壁開設有若干個出氣孔,所述氣缸中部設有安裝孔,該氣缸的兩端均設有第一導氣槽與第二導氣槽,所述轉子上分佈有若干個裝嵌深度不同的葉片,所述轉子偏心設在安裝孔內,其側壁抵設在第一導氣槽與第二導氣槽之間的安裝孔內壁以使氣流單向流動,所述散熱螺帽的內側面設有一圈開槽,所述開槽內分佈有若干個開孔。
  6.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氣動起子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後蓋設有第一通氣孔與第二通氣孔,所述第一導氣槽、第一通氣孔與正轉通氣流道相對應,所述第二導氣槽、第二通氣孔與反轉通氣流道相對應。
  7.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氣動起子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衝擊機構包括凸輪、衝擊塊、衝擊塊承座、衝擊桿、套環、軸套與外殼,所述外殼連接在起子本體的前端,所述衝擊塊承座設在外殼內,兩塊衝擊塊分別通過插銷固定設在衝擊塊承座上,所述凸輪設在衝擊塊承座的後端且與氣動馬達傳動組件連接,所述凸輪與衝擊塊卡接,所述衝擊桿穿設在衝擊塊承座內且與氣動馬達傳動組件連接,所述套環與穿設在衝擊桿上,所述軸套通過墊片與套環抵接,所述衝擊桿的前端穿出外殼,連接有可拆卸的螺絲批頭。
TW109215141U 2020-09-17 2020-11-17 一種氣動起子改良結構 TWM61800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2258.1 2020-09-17
CN202022042258.1U CN213225964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气动起子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8000U true TWM618000U (zh) 2021-10-11

Family

ID=75874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5141U TWM618000U (zh) 2020-09-17 2020-11-17 一種氣動起子改良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25964U (zh)
TW (1) TWM61800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2689B (zh) * 2022-05-24 2023-11-17 湖北工程学院 按压式气动起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25964U (zh)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41654B2 (en) Quick assembly pneumatic tool
US6863134B2 (en) Rotary tool
CN110091163B (zh) 一种具有可控性能的风力驱动式大型螺母紧固装置
TWM618000U (zh) 一種氣動起子改良結構
US6782956B1 (en) Drive system having an inertial valve
CN107971842B (zh) 一种轴套打磨装置
US9227308B2 (en) Pneumatic ratchet wrench
TWM616186U (zh) 一種具有高扭力的氣動起子(yd-5hf)
TWM623455U (zh) 一種氣動起子
TW202006274A (zh) 具導氣結構的氣動工具
TW202041332A (zh) 氣動工具之壓力顯示機構
CN212421108U (zh) 一种蝶形风扳机
CN217703203U (zh) 一种按钮式气动扭力起子
CN218556913U (zh) 一种无销打击机构气动扳手
CN217703205U (zh) 一种气动扭力起子的改良结构
CN219366450U (zh) 一种叶片式旋转气缸
CN221495841U (zh) 一种圆形轮使用的棘轮扳手
PL243674B1 (pl) Silnik pneumatyczny
CN111594625B (zh) 一种蝶阀
CN219666443U (zh) 一种气动扳手
CN219865164U (zh) 一种集启动、调速、换向结构于一体的气动马达
CN217703204U (zh) 一种按板式气动扭力起子的改良结构
CN218093178U (zh) 发动机进排气通用气阀
CN112570981B (zh) 一种凸轮轴滚花装置
CN217703202U (zh) 一种双开关启动气动扭力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