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5525U - 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 - Google Patents

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5525U
TWM615525U TW110203622U TW110203622U TWM615525U TW M615525 U TWM615525 U TW M615525U TW 110203622 U TW110203622 U TW 110203622U TW 110203622 U TW110203622 U TW 110203622U TW M615525 U TWM615525 U TW M61552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water
hot water
pipes
groov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3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鄭達高
陳敏銳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廣東昂湃液冷技術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廣東昂湃液冷技術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廣東昂湃液冷技術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15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552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係一種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包括第一儲液盒、第二儲液盒、熱水排管、冷水排管及散熱片,第一儲液盒包括盒體及分隔板,盒體設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隔板設置在盒體內部且分隔出進水渠道和出水渠道,進水渠道和出水渠道不相通,第一接口與進水渠道連通,第二接口與出水渠道連通;第二儲液盒設有第三接口;熱水排管穿接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冷水排管穿接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且冷水排管與熱水排管相間配置;散熱片設在冷水排管和熱水排管之間且熱接觸。藉此,使得熱水排管和冷水排管可與散熱片進行充分地熱交換,進而能夠提昇散熱效能。

Description

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
本新型係有關一種液冷結構技術,尤指一種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
隨著電子元件的運算速度不斷提昇,其所產生的熱量亦越來越高,為了有效地解決高發熱量的問題,業界除了陸續開發高導、散熱效能的熱管或均溫板外,亦有業者朝著液冷式散熱裝置的方向進行設計和研究。
習知之液冷式散熱裝置中的液冷結構,主要包括二儲液盒、複數水排管和複數散熱片,各儲液盒間隔設置,各水排管的二端分別穿接各儲液盒,各散熱片則分別配置在各水排管之間。
然而,習知的液冷結構,雖然具有散熱效果,但在實際的使用上卻存在以下的問題點,其水排管並未做妥適的配置,使得各散熱片和各水排管的熱交換不完全,從而大幅度地降低其散熱效能。
有鑑於此,本新型創作人遂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失,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盡力解決上述之問題點,即成為本新型創作人改良之目標。
本新型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其係藉由各熱水排管和各冷水排管的相間配置,使得各排管可與各散熱片進行充分地熱交換,進而能夠提昇散熱效能。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新型係提供一種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包括一第一儲液盒、一第二儲液盒、複數熱水排管、複數冷水排管及複數散熱片,該第一儲液盒包括一盒體及一分隔板,在該盒體的一側開設有複數第一接口和複數第二接口,該分隔板設置在該盒體內部並且分隔出一進水渠道和一出水渠道,該進水渠道和該出水渠道並不相通,各該第一接口係與該進水渠道連通,各該第二接口則與該出水渠道連通;該第二儲液盒與該第一儲液盒間隔設置,該第二儲液盒的一側開設有複數第三接口;各該熱水排管的二端係分別穿接各該第一接口和各該第三接口;各該冷水排管的二端係分別穿接各該第二接口和各該第三接口,且各該冷水排管與各該熱水排管係相間配置;各該散熱片係設置在各該冷水排管和各該熱水排管之間並且彼此熱接觸。
本新型還具有以下功效,透過第二儲液盒與各熱水排管和各冷水排管連通,且各熱水排管和各冷水排管連通鄰近配置,使得進入的熱水和經過降溫的冷水能夠充分的混合而快速降低液體溫度。
有關本新型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配合圖式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新型加以限制者。
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本新型提供一種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其主要包括一第一儲液盒10、一第二儲液盒20、複數熱水排管30、複數冷水排管40及複數散熱片50。
第一儲液盒10主要包括一盒體11及一分隔板12,本實施例的盒體11大致呈一長條狀矩形管,其具有一容腔111,在盒體11的頂邊開設有連通容腔111的一進水孔112、一出水孔113及一補水孔114,進水孔112和出水孔113位在盒體11的二側邊位置,補水孔114則形成在進水孔112的側邊;其中進水孔112供一進水接頭13連接,出水孔113供一出水接頭14連接,補水孔114則供一可視塞蓋15封口。又,在盒體11的一側邊間隔開設有複數第一接口115和複數第二接口116,在任二相鄰的第二接口116之間配設有一第一接口115。
分隔板12是設置在盒體11的容腔111內部,本實施例的分隔板12為以連續性的U形板所構型,並在與盒體11結合後於盒體11的容腔111分隔出一進水渠道A1和一出水渠道A2,其中進水渠道A1和出水渠道A2並不相通,各第一接口115是與進水渠道A1相互連通,各第二接口116則與出水渠道A2相互連通。其中進水渠道A1包括相互連通的複數第一槽溝121,出水渠道A2則包括相互連通的複數第二槽溝122,各第一槽溝121是與各第二槽溝122間隔配置,即第一槽溝121設置在任二相鄰第二槽溝122之間,亦或是第二槽溝122設置在任二相鄰第一槽溝121之間。
第二儲液盒20的形狀大致與第一儲液盒10相近似,且其是與第一儲液盒10間隔設置並且相互平行,在第二儲液盒20朝著第一儲液盒10的一側開設有複數第三接口21(見於圖5所示),各第三接口21亦是以等距離方式間隔配置。
各熱水排管30大致皆呈一扁平狀,但不以此種形狀為限,每一熱水排管30的二端分別穿接第一接口113和第三接口21,並且透過焊接方式予以密接封合,其中各熱水排管30在穿接各第一接口115後是與進水渠道A1相互連通。本實施例之進水渠道A1的每一第一槽溝121內配置一熱水排管30。
各冷水排管40亦皆呈一扁平狀,但不以此種形狀為限,每一冷水排管40的二端是分別穿接第二接口116和第三接口21,且各冷水排管40與各熱水排管20係相間配置,此處所謂的“相間配置”是指任一冷水排管40配置在任二相鄰的熱水排管30之間,亦或是任一熱水排管30配置在任二相鄰的冷水排管40之間。本實施例之出水渠道A2的每一第二槽溝122內配置一冷水排管40。
本實施例的散熱片50為一波浪形散熱片,各散熱片50是設置在各冷水排管40和各熱水排管30之間,並且與各冷水排管40和各熱水排管30彼此熱接觸。
進一步地,本新型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還包括二邊板60,各邊板60的二端分別封合於前述第一儲液盒10和第二儲液盒20的端口,並將各熱水排管30、各冷水排管40和散熱片50圍設在各邊板60之間。
請參閱圖5及圖6所示,經由上述各元件的組合,使用時透過一泵體(圖未示出)的運轉,熱水將從進水接頭13流入第一儲液盒10的進水渠道A1中,並依序流經各第一槽溝121、各熱水排管30、第二儲液盒20、各冷水排管40和各第二槽溝122,再從出水接頭14流出如此不間斷的循環運作。藉由任一熱水排管30設置在任二相鄰的冷水排管40之間,熱水排管30將高溫傳導給散熱片50,而冷水排管40將低溫傳導給散熱片50,從而使熱水排管30、冷水排管40和各散熱片50能夠進行充分地熱交換,進而提昇散熱效能。
請參閱圖7及圖8所示,本新型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除了可如上述實施例外,其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所謂的“相間配置”是指任二冷水排管40配置在任二相鄰的熱水排管30之間,亦或是任二熱水排管30配置在任二相鄰的冷水排管40之間;即是,在進水渠道A1的每一第一槽溝121內配置二熱水排管30,且此二熱水排管30呈橫向排列。本實施例之出水渠道A2的每一第二槽溝122內配置二冷水排管40,且此二冷水排管40亦呈橫向排列。
請參閱圖9所示,本實施例與前述各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所謂的“相間配置”是指任二冷水排管40配置在任二相鄰的熱水排管30之間,亦或是任二熱水排管30配置在任二相鄰的冷水排管40之間;即是,在進水渠道A1的每一第一槽溝121內配置二熱水排管30,且此二熱水排管30呈縱向排列。本實施例之出水渠道A2的每一第二槽溝122內配置二冷水排管40,且此二冷水排管40亦呈縱向排列。
綜上所述,本新型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確可達到預期之使用目的,而解決習知之缺失,又因極具新穎性及進步性,完全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爰依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並賜准本案專利,以保障新型創作人之權利。
10:第一儲液盒
11:盒體
111:容腔
112:進水孔
113:出水孔
114:補水孔
115:第一接口
116:第二接口
12:分隔板
121:第一槽溝
122:第二槽溝
13:進水接頭
14:出水接頭
15:可視塞蓋
A1:進水渠道
A2:出水渠道
20:第二儲液盒
21:第三接口
30:熱水排管
40:冷水排管
50:散熱片
60:邊板
圖1 係本新型之第一儲液盒立體分解圖。
圖2 係本新型之第一儲液盒組合透視圖。
圖3 係本新型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立體外觀圖。
圖4 係圖3之局部區域透視放大圖。
圖5 係本新型液冷結構使用狀態剖視圖(一)。
圖6 係本新型液冷結構使用狀態剖視圖(二)。
圖7 係本新型液冷結構之另一實施例組合剖視圖。
圖8 係圖7之第一儲液盒組合剖視圖。
圖9 係本新型之第一儲液盒又一實施例組合剖視圖。
10:第一儲液盒
11:盒體
111:容腔
112:進水孔
113:出水孔
114:補水孔
115:第一接口
12:分隔板
121:第一槽溝
122:第二槽溝
13:進水接頭
14:出水接頭
15:可視塞蓋

Claims (10)

  1. 一種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包括: 一第一儲液盒,包括一盒體及一分隔板,在該盒體的一側開設有複數第一接口和複數第二接口,該分隔板設置在該盒體內部並且分隔出一進水渠道和一出水渠道,該進水渠道和該出水渠道並不相通,各該第一接口係與該進水渠道連通,各該第二接口則與該出水渠道連通; 一第二儲液盒,與該第一儲液盒間隔設置,該第二儲液盒的一側開設有複數第三接口; 複數熱水排管,各該熱水排管的二端係分別穿接各該第一接口和各該第三接口; 複數冷水排管,各該冷水排管的二端係分別穿接各該第二接口和各該第三接口,且各該冷水排管與各該熱水排管係相間配置;以及 複數散熱片,設置在各該冷水排管和各該熱水排管之間並且彼此熱接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其中該進水渠道包括相互連通的複數第一槽溝,該出水渠道包括相互連通的複數第二槽溝,各該第一槽溝與各該第二槽溝間隔配置,該進水渠道的每一該第一槽溝內配置一該熱水排管,該出水渠道的每一該第二槽溝內配置一該冷水排管。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其中該進水渠道包括相互連通的複數第一槽溝,該出水渠道包括相互連通的複數第二槽溝,各該第一槽溝與各該第二槽溝間隔配置。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其中該進水渠道的每一該第一槽溝內配置二該熱水排管,且二該熱水排管係呈橫向排列,該出水渠道的每一該第二槽溝內配置二該冷水排管,且二該冷水排管亦呈橫向排列。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其中該進水渠道的每一該第一槽溝內配置二該熱水排管,且二該熱水排管係呈縱向排列,該出水渠道的每一該第二槽溝內配置二該冷水排管,且二該冷水排管亦呈縱向排列。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其中該分隔板係以連續性的U形板所構型。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其中該盒體具有一容腔,各該第一接口和各該第二接口係分別連通該容腔。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其中該盒體開設有連通該容腔的一進水孔及一出水孔,該進水孔供一進水接頭連接,該出水孔則供一出水接頭連接。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其中該盒體還開設有連通該容腔的一補水孔,該補水孔供一可視塞蓋封口。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其中該散熱片為一波浪形散熱片。
TW110203622U 2021-03-30 2021-04-01 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 TWM61552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6194.8 2021-03-30
CN202120646194.8U CN215500137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冷热水排管相间配置的液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5525U true TWM615525U (zh) 2021-08-11

Family

ID=78285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3622U TWM615525U (zh) 2021-03-30 2021-04-01 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00137U (zh)
TW (1) TWM615525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00137U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314559A1 (en) Heat exchange structure and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TWI790540B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熱水冷排
TWM517356U (zh) 液體冷卻式散熱結構及其冷卻循環系統
TWM511640U (zh) 具有分流設計之液冷式水冷頭及其散熱結構
CN110035642A (zh) 一种液冷式导热块及水冷式散热器
TWI796730B (zh) 提高散熱效果的液冷散熱器
TWM612914U (zh) 液冷散熱結構
TWI742974B (zh) 散熱裝置
TWM591156U (zh) 高效液冷散熱系統
TWI775368B (zh) 液冷頭、液冷頭元件及液冷散熱器
CN208300202U (zh) 散热器水冷板
TWM615525U (zh) 冷熱水排管相間配置的液冷結構
TWM328022U (en) Water-cooled heat exchanger and a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9890186A (zh) 一种具有对称拓扑结构的冷却器流路及双散热面液冷板
TWI731483B (zh) 具有複合式流道的液冷裝置
TW202334598A (zh) 液冷散熱裝置及具有該液冷散熱裝置的液冷散熱系統
TWM267825U (en) Improved heat sink structure of liquid-cooling type heat sink device
TWI785409B (zh) 易於擴充連接的液冷吸熱塊
CN209297238U (zh) 散热器及热水器组合结构
CN216532426U (zh) 一种电源盒与显示屏
TWI842444B (zh) 應用於液冷散熱器的液冷排
TWM591705U (zh) 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
TWM455153U (zh) 熱交換模組
CN217694135U (zh) 相变散热器及空调器
CN218735701U (zh) 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