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3660U - 磁力研磨機 - Google Patents

磁力研磨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3660U
TWM613660U TW110202441U TW110202441U TWM613660U TW M613660 U TWM613660 U TW M613660U TW 110202441 U TW110202441 U TW 110202441U TW 110202441 U TW110202441 U TW 110202441U TW M613660 U TWM613660 U TW M61366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medium
grinding
magnetic
magnetic field
bo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2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祿榮
Original Assignee
豪昱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豪昱電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豪昱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2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3660U/zh
Publication of TWM613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366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磁力研磨機,係可對呈片狀或線狀的工件研磨,其包含有一機體、一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一收料輪機構及一交變磁場產生單元。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設置於機體上且具有一入口與一出口。收料輪機構包含有一第一、二捲輪,且工件捲繞於第一、二捲輪之間。交變磁場產生單元設置於機體。透過第一、二捲輪的轉動,使工件通過入口、出口在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中移動,並藉由交變磁場產生單元在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內產生交變的磁場,使容置箱內的研磨介質能被磁吸而對工件進行研磨。

Description

磁力研磨機
本創作係與研磨裝置有關,具體而言,是指一種透過磁力磁吸研磨材料,並針對呈片狀或線狀工件的表面進行拋光或是磨除毛邊的一種磁力研磨機。
一般針對工件進行擠型、沖壓等成形加工或是捲線收料的過程中,工件表面會因其工序以及工法所導致的摩擦,而產生粗糙且不一致的痕跡或是毛邊,如此,在後續工件加工的精度與穩定度便會降低,進而影響工件加工的良率。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通常會在工件進行成形加工之後,使用研磨機對工件表面研磨,將工件表面粗糙的痕跡磨至光滑且均勻,同時磨除工件表面多餘的毛邊,如此一來,研磨後工件的加工處理的精度與穩定度便能夠獲得有效地提升。
傳統的研磨機械是利用例如氧化鋁球、玻璃球、或塑膠球等作為研磨材料並將研磨介質與工件同時置於一容器內,使研磨材料相對於工件進行不規則運動,進而碰撞與摩擦工件表面,以達到研磨的效果。然而,因研磨材料與工件的碰撞與摩擦的過程中,長時間下可能發生研磨材料耗損的情況,因此須補充或更換研磨材料;並且由於研磨材料的磨耗,導致部分微小碎屑的產生,進而形成粉塵或廢料造成環境汙染,使得操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漸趨惡劣,再者由於傳統的研磨材料的尺寸通常較大,因此針對工件較細微的部分,如內孔或是隙縫等死角,難以有效地研磨拋光。
針對上述傳統研磨機的問題,遂有一種磁力研磨機的設計,其包含有一容置箱,操作人員將待研磨的工件與導磁性研磨介質共同放置於容置箱,並利用一馬達驅動一對應容置箱設置的磁力轉盤,磁力轉盤上嵌設有複數個永久磁鐵,被驅動的磁力轉盤藉由該等永久磁鐵,會在容置箱中產生交變的磁場,而導磁性研磨介質會隨著交變的磁場於容置箱中進行不規則運動,並且在不規則運動的過程中碰撞與摩擦待研磨的工件,達到對工件表面拋光與去毛邊的效果。由於導磁性研磨介質的尺寸與結構皆不同於傳統的研磨材料,更能夠對工件的隙縫與死角進行研磨並且降低研磨介質的磨耗情形,因此有效地避免了粉塵廢料與研磨不均勻的問題,同時也降低了補充與替換研磨介質的問題。
此外,習用的磁力研磨機,其受馬達驅動之磁力轉盤的轉動中心處,因為磁通量較低,容易導致無研磨效果進而產生研磨死角,為此,台灣公告號第M276655、M348662新型專利中揭露一具有直線往復運動產生裝置的磁力研磨機,讓容置箱對應於磁力轉盤的轉動中心處的研磨介質能在磁力轉盤直線往復運動下跟著移動到磁場強度較高的地方,以提升研磨效果,並縮減加工時間。另外,在台灣公告號第M279444新型專利中也揭露一具有圓周運動產生裝置的磁力研磨機,改善上述直線往復運動產生裝置因須透過電路頻繁的控制且改變馬達正、反轉,而導致驅動馬達壽命較短的缺點。
上述直線往復運動產生裝置或圓周運動產生裝置的磁力研磨機均係在同一高度的平面上改變磁力轉盤的位置,藉以讓磁場強度在平面上分佈較為均勻,而在不同的高度上磁場強度還是會隨著垂直位置的不同而改變,因此,台灣公告號第I393606發明專利中揭露一具有升降機構的磁力研磨機,使得容置箱內不同高度的研磨介質能移動到磁場強度較高的地方。
而上述為了使磁場強度在容置箱中均勻分佈所進行的改良皆係僅限於改變磁力轉盤的平面位置或是改變垂直位置,並無同時改善三維空間內磁場強度分佈不均勻的做法,據此,台灣公告號第M360109中提供了一種具有立體交叉之磁場的磁力研磨機,其設有呈桶狀的一磁力桶,並且磁力桶嵌設有多個磁石,讓容置箱內的磁場強度不隨位置變化而減弱。
再者,永久磁鐵設置於磁力研磨裝置之磁盤上的位置將影響磁力線的分布,而磁力線的分布則又影響著導磁性研磨介質的運動方向,為此,台灣公告號第M329498中揭露了一種磁力研磨機的改良磁盤,係能對導磁性研磨介質產生較佳的導磁運動路徑,以增進研磨效果。
另外,台灣公告號M530722提供了一種可以組合或是分離使用的磁力研磨機,藉由各磁力研磨機的分離使用或組合使用,以針對不同尺寸及型態的工件進行拋光、研磨作業,可以增加使用上的彈性與便利性。
綜上所陳,現有的磁力研磨機的改良重點都是為了使容置箱內的磁場強度能均勻地分佈,但現有的磁力研磨機是難以應用於特殊構型的工件,例如呈片狀或線狀的工件,因而尚有改良之處。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磁力研磨機,其係可用以對呈片狀或是線狀的構型的工件進行研磨。
緣是,依據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磁力研磨機,其包含有一機體、一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一收料輪機構,及一交變磁場產生單元,其中機體具有一平台;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係設置於平台之上,且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設置有一入口與一出口;收料輪機構包含有可被驅動而轉動的一第一捲輪與一第二捲輪,工件捲繞於第一捲輪與第二捲輪之間並通過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的入口與出口;交變磁場產生單元係設置於機體,且包含有至少一交變磁場產生裝置,其中,交變磁場產生裝置包含有一馬達與一磁力轉盤,馬達具有一輸出軸,磁力轉盤係固設於馬達的輸出軸上,且磁力轉盤係位於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的箱底的下方並接近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並且磁力轉盤設有複數個磁鐵。
藉此,當第一捲輪與第二捲輪受驅動而轉動時,捲繞在第一捲輪與第二捲輪上的片狀或是線狀工件便會隨之收放,該片狀或是線狀工件便會通過入口與出口,而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內的導磁性研磨介質,會隨著受馬達驅動而轉動的磁力轉盤所產生的交變磁場而移動,據此,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內移動的導磁性研磨介質便與移動的片狀或是線狀工件的表面相互摩擦、碰撞,進而對呈片狀或線狀工件表面拋光且將多餘的毛邊削除,藉此以達成研磨、拋光的效果。
較佳地,本創作所提供之磁力研磨機更包含一研磨介質收集箱,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係容置於研磨介質收集箱之內,研磨介質收集箱係設置於平台之上,且研磨介質收集箱設置有二開孔,該二開孔分別對應入口與出口,並且工件通過該二開孔。
較佳地,本創作所提供之磁力研磨機中,上述至少一交變磁場產生裝置的數量為二,並且該二交變磁場產生裝置是間隔地設置。
較佳地,本創作所提供之磁力研磨機中,更可包含有一第二研磨介質容置箱,第二研磨介質容置箱設置於平台之上並位於研磨介質收集箱之內,且該二交變磁場產生裝置分別設於第一、第二研磨介質容置箱的下方。
較佳地,交變磁場產生單元還包含有一架體,上述至少一交變磁場產生裝置係架設於架體上。
較佳地,所述之入口與出口係位於同一高度。
較佳地,所述之入口、出口與二開孔係呈直線地排列。
首先要說明的是,本創作所提供的技術特徵不限定於實施方式所描述的特定結構、用途以及其應用。內容所使用的技術用與皆為所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所能理解的示例性描述用語,本說明書內容所提及的「前、上、下、後、左、右、頂、底、內,以及外」等方向性用語,也只是以正常使用方向為基準的示例性描述用語,並非作為限制本案申請專利範圍。
為了詳細說明本創作之技術特點所在,茲舉以下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說明如後,其中:
請參考圖1,本創作所提供之第一實施例之一磁力研磨機1係針對一呈片狀或是線狀的工件70進行研磨,磁力研磨機1包含有一機體10、一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一收料輪機構30,及一交變磁場產生單元40。其中,機體10具有一平台11,在本實施例中平台11係位置於機體10的頂面,且用於承載所述之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
上述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係位於平台11上,且具有一入口21與一出口23,更詳細地說明,在本實施例中入口21與出口23係位於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的相對兩側面,且入口21與出口23係位置於同一高度平面;進一步地說明,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內更裝載有導磁性研磨介質25與研磨液27。其中,導磁性研磨介質25是用來研磨工件70,配合研磨液27可有效地潤滑與冷卻工件70,進而提升研磨效率。在本實施例中,導磁性研磨介質25是不鏽鋼針,導磁性研磨介質25也可以是其他受磁化的金屬,由於不鏽鋼針或是其他受磁化的金屬在結構上較為細小,因此其在受交變的磁場所推動時,比較能與工件70較細微的凹孔、隙縫進行隨機且不規則的碰撞與摩擦,以對工件70的死角進行研磨拋光。
上述收料輪機構30包含有一第一捲輪31、一第二捲輪33,及一驅動單元。其中,第一捲輪31係位置於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的入口21且遠離機體10的一側,第二捲輪33則係位置於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的出口23且遠離機體10的另一側。進一步地說明,所述之工件70係捲繞於第一捲輪31與第二捲輪33之間並通過入口21及出口23。驅動單元(圖中未示)為一馬達,藉以動力連接並且使第一捲輪31與第二捲輪33同向旋轉,因此當使用者啟動驅動單元時,捲繞於第一捲輪31與第二捲輪33之間的工件70能水平地移動,並通過入口21及出口23,得以於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之內沿一固定的方向收放移動。
上述交變磁場產生單元40係設置於機體10,其包含有一交變磁場產生裝置41與一架體42。其中,交變磁場產生裝置41係架設於架體42上,且交變磁場產生裝置41包含有一馬達413與一磁力轉盤415。馬達413具有一輸出軸414,磁力轉盤415係固設於輸出軸414上,磁力轉盤415平面上設置有複數個磁鐵416(如圖4所示),磁力轉盤415係靠近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的箱底,使得導磁性研磨介質25能夠受磁力轉盤415所產生的交變的磁場所推動。當使用者啟動馬達413時,便會驅使固設於輸出軸414上的磁力轉盤415旋轉,進而產生一交變的磁場,便會促使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內的導磁性研磨介質25相對於工件70隨機進行不規則碰撞與摩擦,進而對工件70的表面進行研磨與拋光。
此外,可選地,本實施例所提供之磁力研磨機1更可包含一研磨介質收集箱50,研磨介質收集箱50係設置於平台11之上,且所述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係容置於研磨介質收集箱50之內,更詳細地說明,其中研磨介質收集箱50的相對兩側面設置有二開孔51,且分別對應於入口21與出口23,由於本實施例中的入口21與出口23係位置於同一高度平面,因此對應入口21與出口23設置的二開孔51皆係位置於同一高度平面上。而如同前文所述,當使用者啟動驅動單元時,捲繞於第一捲輪31與第二捲輪33之間的工件70能水平地移動,並通過該二開孔51、入口21,及出口23,於研磨介質收集箱50與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之內沿一固定的方向收放移動,並且藉由研磨介質收集箱50的設置,再研磨拋光後,附著於工件70表面上的導磁性研磨介質25不會直接掉落至磁力研磨機1周遭的地面,而會被研磨介質收集箱50所集中接收,藉以回收研磨介質。
在實際操作上,首先,工件70的一端是捲繞在第一捲輪31,並且工件70是穿過研磨介質收集箱50的一側開孔51與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的入口21、出口23,最後通過研磨介質收集箱50的另一側開孔51,並且捲繞在第二捲輪33上。而後,使用者將導磁性研磨介質25與研磨液27共同置入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之內,通過操控面板60而驅動磁力研磨機1的馬達413與第一、第二捲輪31,33,據此轉動第一捲輪31、第二捲輪33,及固設於輸出軸414上的磁力轉盤415。此時,轉動的磁力轉盤415便會產生交變的磁場,進而磁吸與推動導磁性研磨介質25,使導磁性研磨介質25和工件70進行隨機且不規則的碰撞與摩擦,以達成研磨拋光的目的。
請再參考圖2,本創作所提供之第二實施例之磁力研磨機1b係針對一呈片狀或是線狀的工件70進行研磨,包含有一機體10b、一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b、一收料輪機構30,及一交變磁場產生單元40b。第二實施例的磁力研磨機1b的結構大致是相同於第一實施例,其中一個差異在於,本第二實施例的交變磁場產生單元40b包含有二交變磁場產生裝置41b與一架體42b,且於本實施例中,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b的橫向長度L2較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的橫向長度L1長。另外,該二交變磁場產生裝置41b係間隔地架設於架體42b上,且該二交變磁場產生裝置41b分別包含有一馬達413b與一磁力轉盤415b,在此須特加說明地是,磁力轉盤415b類同於前述之磁力轉盤415(詳見於圖4)。其中,各馬達413b分別具有一輸出軸414b,各磁力轉盤415b係分別固設於各輸出軸414b上,其中各磁力轉盤415b平面上皆設置有複數個磁鐵,且各磁力轉盤415b係靠近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b的箱底,使得導磁性研磨介質25能受各該磁力轉盤415b所產生的交變的磁場所推動。
藉由上述二個交變磁場產生裝置41b的設置,使得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b內的磁場強度分佈更為平均,也可以增加工件70的研磨面積,以有效地提升研磨效率。
另外,如同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所提供之磁力研磨機1b也可包含有一研磨介質收集箱50b,其中,所述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b係容置於研磨介質收集箱50b之內,且研磨介質收集箱50b係設置於平台11b之上。然,除為了因應橫向長度L2增加的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b,而加大研磨介質收集箱50b的體積之外,其他有關本實施例中所述之研磨介質收集箱50b的相關設置位置及結構皆與前述研磨介質收集箱50相同,故,在此不多加詳述。
請再參考圖3,本創作所提供之第三實施例之磁力研磨機1c的結構也大致相同於第二實施例,二者之間的其中一個差異在於,本第三實施例所提供之磁力研磨機1c更包含有一第二研磨介質容置箱20c,其中,第二研磨介質容置箱20c也具有一入口21c與一出口23c,且與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係為共同於平台11c上間隔排列設置,然而本第三實施例其他相關的結構組成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多加詳述。其中,前述各該磁力轉盤415b係分別對應且鄰近地設置於,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與第二研磨介質容置箱20c的箱底的下方,進一步地說明,在本實施例中入口21c與出口23c係位於第二研磨介質容置箱20c的相對兩側面,且入口21、出口23、入口21c、及出口23c皆係位置於同一高度平面。
藉由上述磁力研磨機1c的設計,使用者可以根據不同的研磨目的,將不同規格的導磁性研磨介質25、25c分別置入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與第二研磨介質容置箱20c之內,使工件70的表面可以在同一磁力研磨機1c之中進行兩種不同目的之研磨工法。
然,上述的各實施例或是其他根據不同的研磨目的而產生的實施方式,並不被本創作所提供之實施方式與圖式標示所限制。
最後,必須再次說明的是,本創作於前述各實施例中所揭露方法及構成元件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的專利範圍,舉凡為超脫本創作精神所做的簡易結構潤飾或變化,或與其他等效元件的更替,仍應屬於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涵蓋的範疇。
還值得一提的是。如圖5-8所示在第一實施之磁力研磨機1的架構下。可以將該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20整合至該機體10,並且將該收料輪機構30設置設置在各種不同的磁力研磨機中,可用以對呈片狀或是線狀的構型的工件進行研磨。
如圖9-14也可以讓該交變磁場產生裝置41的磁力轉盤415上的磁鐵416排列多樣,以形成不同的磁場,來增強研磨效果。
1,1b,1c:磁力研磨機 10,10b,10c:機體 11,11b,11c:平台 20,20b: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 20c:第二研磨介質容置箱 21,21b,21c:入口 23,23b,23c:出口 25,25c:導磁性研磨介質 27:研磨液 30:收料輪機構 31:第一捲輪 33:第二捲輪 40,40b:交變磁場產生單元 41,41b:交變磁場產生裝置 413,413b:馬達 414,414b:輸出軸 415,415b:磁力轉盤 416:磁鐵 42,42b:架體 50,50b,50c:研磨介質收集箱 51,51b,51c:開孔 60:操控面板 70:工件 L1,L2:橫向長度
有關於本創作磁力研磨機的詳細構造、特點、組裝或使用方式將於以下的實施例予以說明,然而,應能理解的是,以下將說明的實施例以及圖式僅只作為示例性地說明,其不應用來限制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其中:
圖1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磁力研磨機的剖面圖。
圖2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磁力研磨機的剖面圖。
圖3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磁力研磨機的剖面圖。
圖4為本創作所提供的磁力研磨機之磁力轉盤的俯視圖。
圖5為本創作所提供的磁力研磨機之應用實例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所提供的磁力研磨機之應用實例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所提供的磁力研磨機之應用實例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所提供的磁力研磨機之應用實例示意圖。
圖9-14為本創作所提供的磁力研磨機之磁力轉盤的應用實例示意圖。
1:磁力研磨機
10:機體
11:平台
20: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
21:入口
23:出口
25:導磁性研磨介質
27:研磨液
30:收料輪機構
31:第一捲輪
33:第二捲輪
40:交變磁場產生單元
41:交變磁場產生裝置
413:馬達
414:輸出軸
415:磁力轉盤
42:架體
50:研磨介質收集箱
51:開孔
60:操控面板
70:工件
L1:橫向長度

Claims (7)

  1. 一種磁力研磨機,係用以對呈片狀或線狀的一工件進行研磨,該磁力研磨機包含有: 一機體,具有一平台; 一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係設置於該平台之上,且該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設置有一入口與一出口; 一收料輪機構,包含有可被驅動而轉動的一第一捲輪與一第二捲輪,該工件捲繞於該第一捲輪與該第二捲輪之間並通過該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的該入口與該出口; 一交變磁場產生單元,該交變磁場產生單元係設置於該機體,且包含有至少一交變磁場產生裝置,該至少一交變磁場產生裝置包含有一馬達與一磁力轉盤,該馬達具有一輸出軸,該磁力轉盤係固設於該馬達的該輸出軸上,該磁力轉盤係位於該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的箱底的下方並接近該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並且該磁力轉盤設有複數個磁鐵。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力研磨機,更包含一研磨介質收集箱,該第一研磨介質容置箱係容置於該研磨介質收集箱之內,該研磨介質收集箱係設置於該平台之上,且該研磨介質收集箱設置有二開孔,該二開孔分別對應該入口與該出口,並且該工件通過該二開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磁力研磨機,其中該至少一交變磁場產生裝置的數量為二,並且該二交變磁場產生裝置是間隔地設置。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磁力研磨機,更可包含有一第二研磨介質容置箱,該第二研磨介質容置箱設置於該平台之上並位於該研磨介質收集箱之內,且該二交變磁場產生裝置分別設於該第一、第二研磨介質容置箱的下方。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力研磨機,其中該交變磁場產生單元還包含有一架體,該至少一交變磁場產生裝置係架設於該架體。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磁力研磨機,該入口與該出口係位於同一高度。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磁力研磨機,該入口、該出口與該二開孔係呈直線地排列。
TW110202441U 2021-03-08 2021-03-08 磁力研磨機 TWM613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2441U TWM613660U (zh) 2021-03-08 2021-03-08 磁力研磨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2441U TWM613660U (zh) 2021-03-08 2021-03-08 磁力研磨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3660U true TWM613660U (zh) 2021-06-21

Family

ID=77517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2441U TWM613660U (zh) 2021-03-08 2021-03-08 磁力研磨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36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8975A (zh) * 2021-12-14 2022-03-15 安镁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双循环式新型磁力研磨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8975A (zh) * 2021-12-14 2022-03-15 安镁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双循环式新型磁力研磨机
CN114178975B (zh) * 2021-12-14 2022-11-11 安镁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双循环式新型磁力研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37644U (zh) 交变旋转磁场精密抛光机
WO2017170257A1 (ja) 振動バレル研磨方法及び振動バレル研磨システム
JP2009045679A (ja) 研磨装置
KR20120061203A (ko) 자기유변유체를 이용한 3차원 롤 금형 연마장치 및 방법
TWM613660U (zh) 磁力研磨機
CN109531310B (zh) 一种板材表面处理装置
CN206305892U (zh) 一种滚轴式磁流变抛光装置
CN115179175A (zh) 一种轮毂打磨装置
CN109434571B (zh) 一种板材表面处理工艺
JPH1110519A (ja) 磁気研磨装置および磁気研磨方法
JP3172710U (ja) 手動研磨装置
CN208895739U (zh) 磁力抛光装置
CN116394083B (zh) 一种多功能轴承加工磨床
US6319100B1 (en) Disk edge polishing machine and disk edge polishing system
CN113001390B (zh) 一种精密工件研磨用磁力抛光机
CN215432993U (zh) 自动化风机外壳打磨机
KR101763489B1 (ko) 자기 유변 유체를 이용한 글래스 연마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글래스 연마 설비
CN213164577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轴承套圈毛刺清理装置
CN209754896U (zh) 一种磨床
JP2648676B2 (ja) 延長材研磨装置
CN212886978U (zh) 研磨机
KR101597340B1 (ko) 슬라이더장치가 구비된 디버링장치 및 그 운용방법
CN217914389U (zh) 一种轮毂打磨装置
CN211103365U (zh) 一种铝材抛光装置
CN213409677U (zh) 一种五金件的表面自动抛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