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3462U - 雙向開闔式窗簾 - Google Patents

雙向開闔式窗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3462U
TWM613462U TW109217274U TW109217274U TWM613462U TW M613462 U TWM613462 U TW M613462U TW 109217274 U TW109217274 U TW 109217274U TW 109217274 U TW109217274 U TW 109217274U TW M613462 U TWM613462 U TW M61346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rotating shaft
spring
sleeve
base bo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7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琳
Original Assignee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7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3462U/zh
Publication of TWM613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3462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一種雙向開闔式窗簾,包括有上樑、中樑與下樑,其中於上樑處安裝有升降控制結構,於中樑與下樑之間安裝有遮蔽結構。該升降控制結構用以操控一第一轉軸或是一第二轉軸轉動以便同步捲收或是釋出一第一拉繩或是一第二拉繩,前述第一拉繩用於帶動中樑移動,第二拉繩用於帶動下樑移動。另於上樑設有單向離合器與預力單元,其中當下樑向上頂推該中樑移動時,該單向離合器斷開第一轉軸與與升降控制結構的連動,該預力單元產生的驅動力即時驅使第一轉軸轉動並且捲收該第一拉繩,以使拉繩維持張緊狀態。

Description

雙向開闔式窗簾
本創作係與窗簾結構有關;特別是指一種能夠改變窗簾透光(或遮蔽)面積的雙向開闔式窗簾。
雙向開闔式窗簾(top down, bottom up,TDBU)的組成包括有上樑、中樑、下樑,且至少於中樑及下樑之間設置有遮蔽結構,此遮蔽結構的兩端分別與中樑及下樑連接。前述中樑與下樑分別透過與不同拉繩的互動而能夠各別產生上下位移及定位,以改變遮蔽結構展開或是收合的狀態,據以達到能夠任意改變該雙向開闔式窗簾的透光(或遮蔽)面積的目的。
已知一種雙向開闔式窗簾是以拉動一外露的控制繩操控中樑或是下樑移動,該控制繩透過一升降控制結構搭配離合器、驅動器及鎖掣器而實現單獨驅使一第一轉軸或是一第二轉軸轉動的目的,其中,前述第一轉軸用於捲收或是釋出帶動該中樑移動的拉繩,前述第二轉軸則是用於捲收或是釋出帶動該下樑移動的拉繩。然而,該已知的雙向開闔式窗簾在實際操控該下樑上升以增加透光面積的過程中,當下樑已將遮蔽結構完全收合時(即下樑與中樑之間的距離達到最小之時),吾人因有意識或是無意識的續拉控制繩使該下樑繼續上移而進一步將該中樑向上推升的情形下,因上樑與中樑之間的距離減縮,使得位在該上樑與中樑之間且用於帶動中樑移動的繩段受到擠壓,又因第一轉軸未被驅轉而使得被擠壓的該繩段無法被捲收而呈鬆弛狀,不僅破壞窗簾的整體美觀,甚或導致該繩段外露糾纏無法復位而使窗簾損壞,更潛藏為外物絆勾所衍生的安全疑慮。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雙向開闔式窗簾,係能在下樑上移而向上推升中樑時確實捲收位於上樑與中樑之間的拉繩,以維護窗簾整體美觀,確保窗簾操作無虞,並降低拉繩不當對外物造成絆勾的可能。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雙向開闔式窗簾,其包括上樑、中樑與下樑,並且包括有遮蔽結構與升降控制結構。其中,中樑可活動地位於該上樑下方,下樑可活動地位於該中樑下方;遮蔽結構設置於該中樑與該下樑之間;升降控制結構設置於該上樑,該升降控制結構用以操控一第一轉軸或是一第二轉軸轉動,第一轉軸用以捲收或是釋出一第一拉繩,該第一拉繩一端固定於該中樑,第二轉軸用以捲收或是釋出一第二拉繩,該第二拉繩一端固定於該下樑。另外,該窗簾還包括有設置於該上樑的預力單元,且該預力單元與該第一轉軸連動。該窗簾更包括有單向離合器,該單向離合器位於該第一轉軸與該升降控制結構之間;當該下樑向上頂推該中樑移動時,該單向離合器斷開該第一轉軸與該升降控制結構的連動,該預力單元對該第一轉軸提供一驅動力,該驅動力驅使該第一轉軸轉動並且捲收該第一拉繩。
其中該預力單元包括一彈簧,該彈簧可連動地連接該第一轉軸,以對該第一轉軸提供該驅動力。
其中該預力單元包括一軸套,該彈簧連接該軸套,該第一轉軸穿過該軸套且與該軸套連動設置,該彈簧藉由該軸套對該第一轉軸提供該驅動力。
其中該預力單元包括一基盒,該軸套能夠轉動地設置於該基盒中,該彈簧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一端連結於該基盒構成固定不動的支點,該第二端連動該軸套。
其中該預力單元包括一基盒,該軸套能夠轉動地設置於該基盒中,該彈簧包括連動的一作用部與一回捲部,該回捲部位於該基盒中,該作用部繞設於該軸套且一端連接該軸套,該彈簧透過該軸套對該第一轉軸提供該驅動力。
其中該預力單元包括一基盒及一捲軸,該捲軸能夠轉動地設置於該基盒中,該彈簧包括連動的一作用部與一回捲部,該回捲部位於該基盒中,該作用部繞設於該捲軸且一端連接該捲軸;該捲軸一端設置有一第一齒部,該軸套一端設置有一第二齒部,該第一齒部與該第二齒部齧合,該彈簧透過該捲軸連動該軸套而對該第一轉軸提供該驅動力。
其中該基盒內部設有一支撐部,該彈簧之該回捲部繞設於該支撐部。
其中包括一連動軸,該連動軸一端連接該升降控制結構,該單向離合器的兩側分別與該第一轉軸和該連動軸對接。
本創作之效果在於透過該預力單元對該第一轉軸提供驅動力,該驅動力在該中樑受到下樑向上推升之際能及時帶動第一轉軸轉動以捲收用於拉動中樑的拉繩,使得拉繩維持張緊狀態。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創作,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請參照圖1至圖3,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雙向開闔式窗簾100包括有上樑10、中樑12與下樑14,且於中樑12及下樑14之間設置有用於擋光的遮蔽結構16,所述遮蔽結構16包括但不限於百葉簾、蜂巢簾、羅馬簾或是捲簾,本實施例是以蜂巢簾為例。另外,該雙向開闔式窗簾100還包括有設置在上樑10之第一捲線組20、第二捲線組30、升降控制結構40、單向離合器50以及預力單元60。此外,可以理解的是,中樑12與上樑10之間亦可設有另一遮蔽結構而不以為限。
本實施例的第一捲線組20包括有一第一轉軸22與二第一捲線筒24,該第一轉軸22以不能相對該二第一捲線筒24空轉的方式穿過該二第一捲線筒24,使得第一轉軸22與該二第一捲線筒24能夠同步且同向轉動;前述二第一捲線筒24分別連接一條第一拉繩26(圖1參照),第一拉繩26的一端穿過上樑10且向下延伸固接於中樑12。該第二捲線組30包括有一第二轉軸32與二第二捲線筒34,該第二轉軸32同樣以不能相對該二第二捲線筒34空轉的方式穿過該二第二捲線筒34,使得第二轉軸32與該二第二捲線筒34能夠同步且同向轉動;前述二第二捲線筒34分別連接一條第二拉繩36(圖1參照),第二拉繩36的一端穿過上樑10再向下延伸依序穿過中樑12與遮蔽結構16後固接於下樑14。本實施例中,第一轉軸22與第二轉軸32分別為多邊形桿體,第一捲線筒24具有多邊形孔24a以供第一轉軸22穿過,第二捲線筒34具有多邊形孔34a以供第二轉軸32穿過,據此能夠實現彼此不會相對空轉的目的。
該升降控制結構40安裝在上樑10一側,用於操控上述第一轉軸22或是第二轉軸32轉動,轉動的第一轉軸22帶動第一捲線筒24捲收或是釋出第一拉繩26,轉動的第二轉軸32則是帶動第二捲線筒34捲收或是釋出第二拉繩36。本實施例用於實現前述目的的升降控制結構40包括有外露且呈繩圈狀的控制繩42,透過持續向下拉動控制繩42的前側繩段或是後側繩段,再配合升降控制結構40中所包含的驅動器和離合器,即能獨立地操控第一轉軸22或是第二轉軸32轉動,以選擇性地帶動第一捲線筒24或第二捲線筒34轉動,進而選擇性地捲收第一拉繩26或第二拉繩36,以改變中樑12或下樑14的高度;在結束拉動控制繩42的動作後,升降控制結構40中所包含的鎖掣器會限制第一轉軸22及第二轉軸32的轉動,以確保中樑12及下樑14維持在停止操作的高度。由於升降控制結構40屬已知技術,於此不另示出設置於其中的驅動器、離合器和鎖掣器。
而欲操作中樑12或下樑14向下移動時,向下拉動控制繩42的前側繩段或是後側繩段,則可使前述的鎖掣器選擇性地解除對第一轉軸22或是第二轉軸32的限制,此時被解除限制的第一轉軸22或第二轉軸32即能自由地轉動,同時,第一轉軸22或第二轉軸32因受中樑12或下樑14(及遮蔽結構16)的重力所帶動而轉動,並自第一捲線筒24或第二捲線筒34釋出第一拉繩26或第二拉繩36,則中樑12或下樑14可下降至所需位置。在此定義第一捲線筒24捲收第一拉繩26之轉動方向為第一轉向,釋出第一拉繩26之轉動方向則為相反於第一轉向的第二轉向。由於此類升降控制結構在本技術領域中尚有多種不同形式,或亦可採電動控制結構取代;此外,除了在本實施例中所示例的:於上樑10單側設置並可控制中樑12及下樑14的單一升降控制結構外,亦有二套分設於上樑10兩側而可各自獨立控制中樑12及下樑14的升降控制結構,故於此不予贅述升降控制結構的細部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轉軸22是藉由一連動軸44及一單向離合器50接設於升降控制結構40,該連動軸44亦為多邊形桿體且一端連接該升降控制結構40而與之連動。該單向離合器50的兩側分別與該第一轉軸22的一端和該連動軸44的一端對接,該單向離合器50的其中一作用在於:當連動軸44受到升降控制結構40的鎖掣器之限制而不動、或受到升降控制結構40的驅動器之連動而以第一轉向轉動時,由於中樑12(及懸垂於中樑12下方且未受下樑14支撐的部分遮蔽結構16)的重力恆對第一轉軸22施加一具有相反於第一轉向的第二轉向之力,使得中樑12在不受干擾而呈自然垂放時,單向離合器50處於結合而可傳動的狀態,此時的升降控制結構40能夠透過該連動軸44帶動該第一轉軸22以第一轉向轉動,同時帶動設置於第一轉軸22的第一捲線筒24轉動,以捲收繞於其上的第一拉繩26。另一方面,當連動軸44受到升降控制結構40的鎖掣器之限制被解除時,中樑12及未受下樑14支撐的部分遮蔽結構16的重量帶動第一轉軸22以相反於第一轉向的第二轉向轉動時,同時帶動設置於第一轉軸22的第一捲線筒24轉動,以釋出繞於其上的第一拉繩26;於此同時,未受限制的連動軸44呈自由狀態而被第一轉軸22所帶動,從而與第一轉軸22同步且同向轉動。
請配合圖4及圖5所示,本實施例用於實現前述操作的單向離合器50包括有一外筒52、一內筒54與複數個滾柱56,其中外筒52與內筒54以能夠相對轉動的方式對接,該些滾柱56設置於外筒52與內筒54之間,更具體地說,外筒52一端具有多邊形孔以供第一轉軸22插接,使得外筒52能與第一轉軸22連動,外筒52另一端則形成有一環框52a;內筒54一端具有多邊形孔以供連動軸44插接,使得內筒54能與連動軸44連動,內筒54的另一端則形成有一凸柱54a,且凸柱54a的周緣一體形成有多數個肋54b;如圖5所示,內筒54和外筒52對接後,內筒54的凸柱54a位於外筒52的環框52a中,環框52a內面與兩兩相鄰的肋54b之間圍設形成複數個楔形空間S,此楔形空間S兩端大小不同,而每一個該些滾柱56對應地位於各個楔形空間S中。
在連動軸44受到升降控制結構40的鎖掣器之限制而不動時,內筒54亦保持不動,或是當連動軸44受到升降控制結構40的驅動器之連動而以第一轉向轉動並帶動內筒54以同向轉動時,受中樑12(及懸垂於中樑12下方且未受下樑14支撐的部分遮蔽結構16)的重力作用而恆對第一轉軸22施加相反於第一轉向的第二轉向之力的影響,迫使該些滾柱56被帶動而抵靠在鄰近楔形空間S中較小一端的肋54b上且緊抵於環框52a內面與凸柱54a周面,如圖5所示,此時滾柱56在楔形空間S中的位置使得內筒54與外筒52不能再產生內筒54朝向第一轉向而外筒52朝向第二轉向的相對轉動,但內筒54與外筒52之間仍保持內筒54朝向第一轉向而外筒52朝向第二轉向的相對轉動趨勢,俾使得單向離合器50處於結合而可傳動的狀態。亦即在此狀態下,在連動軸44受到升降控制結構40的鎖掣器的限制時,使用者能夠透過拉動控制繩42來控制連動軸44以第一轉向轉動,並經由單向離合器50的內筒54和外筒52而將其傳動到第一轉軸22,使該第一轉軸22同樣也以第一轉向轉動,從而實現捲收第一拉繩26的目的。反之,在升降控制結構40的鎖掣器解除對連動軸44的限制之後,使用者亦能實現釋出第一拉繩26而展開遮蔽結構16的目的。
由上述可知,當滾柱56抵靠在鄰近楔形空間S中較小一端的肋54b上的時候(如圖5所示),單向離合器50處於上述結合而可傳動的狀態,此狀態代表單向離合器50的內筒54和外筒52不會再產生內筒54朝向第一轉向而外筒52朝向第二轉向的相對轉動,從而使第一轉軸22和連動軸44產生並保持連動。相反地,本創作欲強調的是,當滾柱56抵靠在鄰近楔形空間S中較大一端(即楔形空間S中的另一端)的肋54b上的時候,單向離合器50處於分離而斷開連動的狀態,此狀態代表單向離合器50的內筒54和外筒52可各自獨立地以內筒54朝向第二轉向或外筒52朝向第一轉向轉動,故可斷開第一轉軸22和連動軸44間的連動關係。關於使單向離合器50處於分離而斷開連動狀態的情形將於後文進一步說明。
此外,須注意的是,在本創作中,以第一實施例為例,單向離合器50必須與預力單元60配合才能在下樑上移而向上推升中樑時確實捲收位於上樑與中樑之間的拉繩,故以下先對預力單元60進行描述。
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預力單元60能夠對該第一捲線組20的第一轉軸22施加一朝向第二轉向的驅動力。請參照圖6及圖7,本實施例的預力單元60用以實現前述目的的結構包括有基盒62、軸套64、惰輪66及彈簧68。其中,基盒62由一第一殼621與一第二殼622以能夠相互分離的方式對接組成,第一殼621與第二殼622分別具有一穿孔621a與穿孔622a,第一殼621內面在穿孔621a的外周緣一體形成有突起的擋垣621b,且於鄰近擋垣621b處突出有一凸柱621c構成的支撐部。軸套64與惰輪66皆為圓筒體且分別具有一軸孔64a與軸孔66a,其中穿孔621a與穿孔622a的孔形與第一轉軸22之截面互不干涉,而軸孔64a之孔形與第一轉軸22之截面輪廓配合,以使軸套64與第一轉軸22可同步轉動。彈簧68呈S型盤繞於軸套64與惰輪66之間,且一端連接該軸套64,於此定義該彈簧68繞設於軸套64的部分為作用部68a,繞設於惰輪66的部分為回捲部68b,且作用部68a與回捲部68b為連動關係,隨該第一轉軸22之轉動,改變第一捲線筒24捲收第一拉繩26的多寡,同步對應改變作用部68a與回捲部68b彼此的圈數,從而彈簧68可蓄積或釋出對該軸套64的回捲拉力,前述回捲拉力即為本創作定義的驅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彈簧68的回捲拉力(即驅動力)與中樑12及遮蔽結構16的重力施加於第一捲線筒24及第一轉軸22的方向相反,亦即回捲拉力係用以促使第一捲線筒24偕第一轉軸22朝向第一轉向轉動,而中樑12及遮蔽結構16的重力係用以促使第一捲線筒24偕第一轉軸22朝向第二轉向轉動;為避免使用者在操作控制繩42使中樑12下降時(即升降控制結構40的鎖掣器對連動軸44的限制被解除時),中樑12受彈簧68回捲拉力的作用而無法靠自身重力下降,故而彈簧68的回捲拉力可設定為小於中樑12(或加上部分遮蔽結構16)的重力,以在升降控制結構40的鎖掣器對連動軸44的限制被解除時,第一拉繩26可以順利地被釋出。
請再次參照圖6,此處進一步具體說明該預力單元60的組裝。將已盤繞有彈簧68的軸套64擺放於該擋垣621b所圈設的範圍內,同時以該凸柱621c穿過惰輪66的軸孔66a,接著將該第二殼622以勾扣的方式扣結該第一殼621,如此使得軸套64與惰輪66能夠轉動地位於該基盒62中並實現將預力單元60模組化的目的。
第一捲線組20的第一轉軸22在穿過一個第一捲線筒24之後,再依序穿過該預力單元60之第一殼621的穿孔621a、軸套64的軸孔64a、第二殼622的穿孔622a,以及穿過另一個第一捲線筒24,復以該端與該單向離合器50對接而與其連動。本實施例的預力單元60最終被安裝在該二第一捲線筒24之間,但視情況需要也可以安裝在任一個第一捲線筒24的外側。
基於上述說明可知,當吾人在拉動控制繩42使該下樑14上升且下樑14之移動未推升中樑12之前,中樑12受第一拉繩26的支撐而呈自然垂放的狀態,於此期間,第一拉繩26因承載有中樑12及其下方遮蔽結構16重量的關係而呈張緊狀態,且此重量抑制了該彈簧68的回捲拉力,使得回捲拉力不足以驅使該軸套64帶動第一轉軸22轉動。
然而,當吾人不論是有意識或是無意識的續拉控制繩42驅使下樑14繼續向上移動,並且下樑14的向上移動進一步抬升中樑12上移時,即表示中樑12本身及其所負載的遮蔽結構16的重量已被向上移動的下樑14所抵銷,換言之,此時彈簧68的回捲拉力不再受到抑制而得到釋放。連動軸44因受到升降控制結構40的鎖掣器之限制保持不能轉動,而彈簧68對軸套64所釋放的回捲拉力帶動第一轉軸22與第一捲線筒24朝向第一轉向轉動,致使第一轉軸22與連動軸44產生相對轉動,而分別與第一轉軸22與連動軸44連動的外筒52與內筒54亦產生相對轉動,且此相對轉動迫使該些滾柱56被帶動而抵靠在鄰近楔形空間S中較大一端的肋54b上,使得單向離合器50由處於結合而可傳動的狀態轉換為處於分離而斷開連動的狀態。至此,雖然連動軸44仍受到升降控制結構40的鎖掣器的限制,但由於此時單向離合器50的內筒54和外筒52可各自獨立地轉動,故該彈簧68所提供的回捲拉力可即時作用於該軸套64並帶動軸套64往第一轉向(即第一捲線筒24捲收第一拉繩26之轉動方向)旋轉,促使連動的第一轉軸22偕第一捲線筒24同時朝向第一轉向轉動以捲收第一拉繩26。藉此機制,改善了已知結構在此狀態下會使得第一拉繩26位在上樑10與中樑12之間的繩段呈現不當鬆弛狀的缺失。是以,本創作結構在中樑12受到下樑14向上推升之際,能夠即時地捲收第一拉繩26位於上樑10與中樑12之間的繩段,使得第一拉繩26維持張緊狀態,以維護窗簾整體美觀,並降低拉繩外露糾纏無法復位造成窗簾損壞、或不當對外物造成絆勾的可能。
上述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雙向開闔式窗簾100的說明,其公開的預力單元60包含有S型盤繞的彈簧68,其作用部68a與回捲部68b之圈數受第一轉軸22帶動軸套64轉動而改變以產生(蓄積)拉動軸套64轉動所需的驅動力。然於實務上,預力單元的結構形態不以上述為限,其至少還可以是圖8至圖10所示的結構,或是如圖11至圖13所示的結構,茲說明如後。
圖8根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公開另一種預力單元70與上述第一實施例所示的第一捲線組20及第二捲線組30的相對位置關係。該預力單元70同樣被裝設在該二第一捲線筒24之間,而用以產生驅動力來驅使未受中樑12(及遮蔽結構16)之重力作用的第一轉軸22轉動。請參照圖9及圖10,預力單元70包括有基盒71、固定座72、捲軸73、軸套74及彈簧75。其中,基盒71由一盒體711與一側蓋712以能夠相互分離的方式對接組成,盒體711內部具有較大的容置空間,且二側壁具有相對應的穿孔711a,側蓋712的一側面一體形成有兩個圈狀的容槽712a;固定座72設置於盒體711與側蓋712之間,且固定座72的相對兩側面分別一體成型有一軸座721與一圓筒722,軸座721具有一容置孔721a,圓筒722構成本創作定義的支撐部,另外固定座72還具有一穿孔723。
預力單元70的捲軸73具有一圓盤73a及一轉動軸73b,轉動軸73b自圓盤73a的轉動中心向外延伸構成,該捲軸73以轉動軸73b穿過該固定座72的穿孔723後固接於一傘齒輪構成的第一齒部76,使得該第一齒部76設置於該捲軸73的一端,且該第一齒部76位於固定座72具有軸座721的一側,而圓盤73a位於固定座72具有圓筒722的一側。捲軸73固接於第一齒部76後,兩者可同步轉動。該軸套74具有一管部74a及連接該管部74a一端並由傘齒輪構成的第二齒部74b,該軸套74具有一軸孔74c貫穿該管部74a與該第二齒部74b,該軸套74之管部74a以能夠轉動的方式穿設於該固定座72之軸座721的容置孔721a。軸套74與該第二齒部74b可同步轉動。該第二齒部74b齧合該第一齒部76,使得軸套74與捲軸73能夠同步轉動地位於基盒71內。
該彈簧75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當中的彈簧68結構相同而具有能夠連動的一作用部75a與一回捲部75b,其中該作用部75a繞設於捲軸73的圓盤73a且一端連接圓盤73a,該回捲部75b繞設於固定座72的圓筒722,同樣地,透過第一轉軸22之轉動而改變作用部75a與回捲部75b的圈數能夠產生(蓄積)相應的驅動力來帶動該捲軸73轉動。
完成模組化組裝的預力單元70當中的軸套74與該第一齒部76位於盒體711的容置空間中,彈簧75的作用部75a及回捲部75b則分別位於側蓋712的對應容槽712a中。該第一轉軸22穿過盒體711的穿孔711a與軸套74的軸孔74c,該穿孔711a不影響第一轉軸22的轉動,但第一轉軸22與軸孔74c的配置關係則同樣為彼此不能相對空轉。至此,當遇有下樑14向上抬升中樑12上移時,該彈簧75提供的回捲拉力(即驅動力)經由作用部75a帶動該捲軸73轉動,轉動的捲軸73再透過第一齒部76齧合傳動第二齒部74b而得以帶動軸套74轉動,同理,第一轉軸22將與軸套74同步且同向轉動而使第一捲線筒24捲收第一拉繩26,以在中樑12(及其所負載之遮蔽結構16)的重量被上升的下樑14抵銷時,能夠確保第一拉繩26位於上樑10與中樑12之間的繩段保持著張緊狀態。
圖11根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公開又一種預力單元80與第一實施例所示的第一捲線組20及第二捲線組30的相對位置關係。該預力單元80同樣被裝設在該二第一捲線筒24之間,而用以產生驅動力來驅使未受中樑12(及遮蔽結構16)之重力作用的第一轉軸22轉動。請參照圖12及圖13,預力單元80包括基盒82、軸套84及彈簧86。其中,基盒82由一第一殼821與一第二殼822以能夠相互分離的方式對接組成,第一殼821與第二殼822分別具有一穿孔821a與穿孔822a,且穿孔821a與穿孔822a之孔形與第一轉軸22的截面輪廓互不干涉而使第一轉軸22可於穿孔821a及穿孔822a中自由轉動;第一殼821內面在穿孔821a的外周緣一體形成有突起的擋垣821b,擋垣821b具有一缺口821c。軸套84包括具有一軸孔841a的軸管841,且軸管841的外周面一體連接有一圓盤842,圓盤842的一側面具有一定位凸塊842a。該彈簧86具有一第一端86a與一第二端86b,該第一端86a連結於基盒82以構成固定不動的支點,該第二端86b連動該軸套84;請參照圖14,本實施例的彈簧86為一種渦卷彈簧而繞設在一部份的軸管841外部,且位於該擋垣821b所圈設的範圍內,彈簧86的第一端86a嵌卡於該擋垣821b的缺口821c中而定位不動,彈簧86的第二端86b呈彎折狀並且勾住該定位凸塊842a,至此,該彈簧86所蓄積的回捲力將可持續作用於該軸套84。
該第一轉軸22穿過基盒82上的穿孔821a、軸孔841a與穿孔822a,且第一轉軸22與軸孔841a的配置關係仍為彼此不能相對空轉,至此,當遇有下樑14向上抬升中樑12上移時,該彈簧86提供的回捲拉力(即驅動力)將直接帶動軸套84及第一轉軸22同步且同向轉動,並透過第一捲線筒24來實現捲收第一拉繩26以防鬆弛的目的。
綜上所述,可以理解本創作係運用彈簧68、75、86提供給第一轉軸22的回捲拉力,促使第一轉軸22朝向使第一捲線筒24捲收第一拉繩26的第一轉向轉動,並透過單向離合器50的單向離合作用,藉以在中樑12呈自然垂放狀態時,單向離合器50會保持處於結合而可傳動的狀態,而使連動軸44與第一轉軸22保持同動關係,以利使用者透過升降控制結構40操作第一捲線筒24捲收或釋放第一拉繩26,以任意改變中樑12的高度;而在遭遇下樑14的移動進一步抬升中樑12,使中樑12及懸垂於其下的遮蔽結構16對第一捲線筒24及第一轉軸22的重力作用被抵銷時,彈簧68、75、86提供的驅動力將驅使第一轉軸22朝第一轉向轉動,同時轉換單向離合器50的狀態改處於分離而不可傳動的狀態,以斷開第一轉軸22與連動軸44之間的連動關係,確保第一轉軸22的轉動不受升降控制結構40的鎖掣器所限制,而能自由地隨驅動力的作用驅使第一捲線筒24捲收第一拉繩26,以保持第一拉繩26不為鬆弛。
基於前述目的,各實施例之預力單元60、70、80之結構,其作用在於使彈簧68、75、86與第一轉軸22可以穩定且連動地配置,以在中樑12受升降控制結構40操作時,可以隨之蓄積或釋出對應的回捲拉力,並在中樑12被下樑14抬升時,彈簧68、75、86可以順利地輸出驅動力;除此之外,前述不同實施態樣,亦是為了適應不同上樑10之空間佈局所需而設。故任何具有相同功能之結構配置,包含固定或成形的手段變化,均應可被理解為屬於等效之範疇。再者,其結構中是否具有惰輪供彈簧68、75的回捲部68b、75b捲繞,或者改以基盒形成有相應的空間限制回捲部68b、75b的位置亦同此理。而彈簧68、75、86採用恆力彈簧或變力彈簧,則可以被理解為視設計上的需求而做的選擇,應不為所限。此外,可以理解的是,能夠達到單向離合作用之單向離合器種類繁多,不限於前述實施例所揭示的單向離合器50,其他習用之單向離合器均應屬技術上等效之範疇。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創作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本創作] 100:雙向開闔式窗簾 10:上樑 12:中樑 14:下樑 16:遮蔽結構 20:第一捲線組 22:第一轉軸 24:第一捲線筒 24a:多邊形孔 26:第一拉繩 30:第二捲線組 32:第二轉軸 34:第二捲線筒 34a:多邊形孔 36:第二拉繩 40:升降控制結構 42:控制繩 44:連動軸 5-5: 線 50:單向離合器 52:外筒 52a:環框 54:內筒 54a:凸柱 54b:肋 56:滾柱 60:預力單元 62:基盒 621:第一殼 621a:穿孔 621b:擋垣 621c:凸柱 622:第二殼 622a:穿孔 64:軸套 64a:軸孔 66:惰輪 66a:軸孔 68:彈簧 68a:作用部 68b:回捲部 7-7:線 70:預力單元 71:基盒 711:盒體 711a:穿孔 712:側蓋 712a:容槽 72:固定座 721:軸座 721a:容置孔 722:圓筒 723:穿孔 73:捲軸 73a:圓盤 73b:轉動軸 74:軸套 74a:管部 74b:第二齒部 74c:軸孔 75:彈簧 75a:作用部 75b:回捲部 76:第一齒部 80:預力單元 82:基盒 821:第一殼 821a:穿孔 821b:擋垣 821c:缺口 822:第二殼 822a:穿孔 84:軸套 841:軸管 841a:軸孔 842:圓盤 842a:定位凸塊 86:彈簧 86a:第一端 86b:第二端 S:楔形空間
圖1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顯示雙向闔式窗簾的立體圖。 圖2為圖1所示窗簾的俯視圖。 圖3為圖1所示窗簾當中的部分構件分解圖。 圖4為圖3當中的單向離合器分解圖。 圖5為沿圖2之線5-5所繪製的剖視圖。 圖6為圖3當中的預力單元分解圖。 圖7為沿圖2之線7-7所繪製的剖視圖。 圖8為根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顯示另一種預力單元與捲線組的立體圖。 圖9及圖10分別為圖8當中的預力單元不同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11為根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顯示又一種預力單元與捲線組的立體圖。 圖12及圖13分別為圖11當中的預力單元不同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14為圖11當中的預力單元的剖視圖。
20:第一捲線組
22:第一轉軸
24:第一捲線筒
24a:多邊形孔
30:第二捲線組
32:第二轉軸
34:第二捲線筒
34a:多邊形孔
44:連動軸
50:單向離合器
60:預力單元

Claims (8)

  1. 一種雙向開闔式窗簾,包括: 一上樑; 一中樑,可活動地位於該上樑下方; 一下樑,可活動地位於該中樑下方; 一遮蔽結構,設置於該中樑與該下樑之間; 一升降控制結構,設置於該上樑,該升降控制結構用以操控一第一轉軸或是一第二轉軸轉動,該第一轉軸用以捲收或是釋出一第一拉繩,該第一拉繩一端固定於該中樑,該第二轉軸用以捲收或是釋出一第二拉繩,該第二拉繩一端固定於該下樑; 一預力單元,設置於該上樑,並與該第一轉軸連動;以及 一單向離合器,位於該第一轉軸與該升降控制結構之間;其中,當該下樑向上頂推該中樑移動時,該單向離合器斷開該第一轉軸與該升降控制結構的連動,該預力單元對該第一轉軸提供一驅動力,該驅動力驅使該第一轉軸轉動並且捲收該第一拉繩。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向開闔式窗簾,其中該預力單元包括一彈簧,該彈簧可連動地連接該第一轉軸,以對該第一轉軸提供該驅動力。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雙向開闔式窗簾,其中該預力單元包括一軸套,該彈簧連接該軸套,該第一轉軸穿過該軸套且與該軸套連動設置,該彈簧藉由該軸套對該第一轉軸提供該驅動力。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雙向開闔式窗簾,其中該預力單元包括一基盒,該軸套能夠轉動地設置於該基盒中,該彈簧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一端連結於該基盒構成固定不動的支點,該第二端連動該軸套。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雙向開闔式窗簾,其中該預力單元包括一基盒,該軸套能夠轉動地設置於該基盒中,該彈簧包括連動的一作用部與一回捲部,該回捲部位於該基盒中,該作用部繞設於該軸套且一端連接該軸套,該彈簧透過該軸套對該第一轉軸提供該驅動力。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雙向開闔式窗簾,其中該預力單元包括一基盒及一捲軸,該捲軸能夠轉動地設置於該基盒中,該彈簧包括連動的一作用部與一回捲部,該回捲部位於該基盒中,該作用部繞設於該捲軸且一端連接該捲軸;該捲軸一端設置有一第一齒部,該軸套一端設置有一第二齒部,該第一齒部與該第二齒部齧合,該彈簧透過該捲軸連動該軸套而對該第一轉軸提供該驅動力。
  7. 如請求項5或6所述之雙向開闔式窗簾,其中該基盒內部設有一支撐部,該彈簧之該回捲部繞設於該支撐部。
  8. 如請求項1至6任一項所述之雙向開闔式窗簾,包括一連動軸,該連動軸一端連接該升降控制結構,該單向離合器的兩側分別與該第一轉軸和該連動軸對接。
TW109217274U 2020-12-29 2020-12-29 雙向開闔式窗簾 TWM6134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7274U TWM613462U (zh) 2020-12-29 2020-12-29 雙向開闔式窗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7274U TWM613462U (zh) 2020-12-29 2020-12-29 雙向開闔式窗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3462U true TWM613462U (zh) 2021-06-21

Family

ID=77518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7274U TWM613462U (zh) 2020-12-29 2020-12-29 雙向開闔式窗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34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7749A1 (zh) * 2022-01-24 2023-07-27 东莞市雷富溢窗饰科技有限公司 罗马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7749A1 (zh) * 2022-01-24 2023-07-27 东莞市雷富溢窗饰科技有限公司 罗马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46352B2 (ja) 日射遮蔽装置の操作装置
CN215169592U (zh) 双向开合式窗帘
KR101938904B1 (ko) 이동가능한 레일의 제어
JP6379231B2 (ja) ブラインド
EP1707735B1 (en) Roller blind
WO2011052772A1 (ja) 遮蔽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クラッチ
KR20170105568A (ko) 윈도우 쉐이드 및 그 제어 시스템
JP3378813B2 (ja) 日射遮蔽装置の遮蔽材昇降装置及び横型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ット駆動装置
JP2009121232A (ja) 建築物の開口部の覆いの昇降機構を制御するための制御ユニット
US20200370367A1 (en) Clutch Module For A Hoist Device And The Hoist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1213949B1 (ko) 안전 코드를 갖는 롤 블라인드
TWM613462U (zh) 雙向開闔式窗簾
JP6077514B2 (ja) 遮蔽装置
JP5650832B2 (ja) 遮蔽装置
JP2012219458A (ja) ツインタイプの日射遮蔽装置
JP5315009B2 (ja) ブラインド
JP5421069B2 (ja) 遮蔽装置
JP6704285B2 (ja) ブラインド
JP5214640B2 (ja) 日射遮蔽材昇降装置
JP2022136760A (ja) 二方向開閉式カーテン
JP6313486B2 (ja) 遮蔽装置
KR101213794B1 (ko) 안전 코드를 갖는 롤 블라인드
JP6795346B2 (ja) 日射遮蔽装置における保持手段を備えた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JP4729274B2 (ja) 日射遮蔽装置の遮蔽材昇降装置
JP6479413B2 (ja) 昇降コード支持装置及び遮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