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2579U - 繼電器 - Google Patents

繼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2579U
TWM612579U TW109216558U TW109216558U TWM612579U TW M612579 U TWM612579 U TW M612579U TW 109216558 U TW109216558 U TW 109216558U TW 109216558 U TW109216558 U TW 109216558U TW M612579 U TWM612579 U TW M61257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pin
coil
magnetic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6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頌仁
Original Assignee
松川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川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松川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6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2579U/zh
Publication of TWM612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257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一種繼電器,其包括:封包組件、線圈組件、磁導片、控磁片、 中彈片、第一腳片、第二腳片、第三腳片及二線圈腳片,利用該底座的設置提供給各接腳片具有良好的組合方式,且每個接腳片之間並不會相互干擾,且該架體的設置提供各腳片的裝設更為穩固,使得中彈片在運作上更為穩定。

Description

繼電器
本創作一種繼電器,詳指應用於自動控制電路中,其主要是用較小的電流去控制較大電流,具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
繼電器一種常見的電子零件,多數應用於機電設備內用來控制較大電流,以做安全保護之用,繼電器又稱為電驛,主要是在電流迴路傳送過程中,可以用來放大電流訊號,因隨著距離增加,電流迴路中的訊號會因為線路長短、雜訊等許多狀況而衰減、變弱,如果還需將訊號繼續傳送的話,就必須透過繼電器的設置,利用繼電器的輸出端利用電池重新產生更強力的訊號,繼續送往下一個位置或是繼電器。
而繼電器的類型繁多,有時間繼電器、電磁繼電器、磁簧繼電器等,根據不同的機電設備而可安裝不同功能的繼電器,本創作人為了凸顯與市面上的不同,進而研發出一種新型的繼電器。
本創作主要與市面上的繼電器有所區別。然而,為了達到上述所說的功效,本創作一種繼電器,其包括:一封包組件,其包含一外蓋及一底座,又該外蓋罩蓋於該底座的一端並形成一內容室;一線圈組件,其包含一架體及一線圈件,該架體以一端組設於該底座,而該架體外周係環凹並設一生磁作用區,該線圈件係纏繞於該生磁作用區,又該架體的頂端係設一磁導點;一磁導 片,其裝設在該內容室,且該磁導片的一端係介於該架體與底座之間,該磁導片的另一端則朝架體頂端方向凹彎;一控磁片,其位於該架體的頂端,該控磁片一端係靠抵於該磁導片,該控磁片另一端則於該線圈組件生磁時受到磁吸觸抵該磁導點進行導電;一中彈片,其以一端組設於該磁導片,該中彈片的另一端則沿著該磁導片、該控磁片而凹彎並組接於該控磁片,又該中彈片組接控磁片的一端係設一切換觸點;一第一腳片,其電性組設於該中彈片,該第一腳片係朝底座延伸複數第一插腳,各第一插腳係穿出該底座;一第二腳片,其以一端組設於該架體之頂端並位於中彈片上方,且該第二腳片對應該切換觸點係設一第一切換點,而該第二腳片的另一端則朝底座方向延伸並穿出底座形成一第二插腳;一第三腳片,其一端組設於該架體之頂面且位於該中彈片下方,且該第三腳片對應該切換觸點係設一第二切換點,而該第三腳片的另一端則朝底座方向凹彎延伸並進一步凸設一第三插片及一第三插腳,該第三插片係插組於該架體底端,而該第三插腳則穿出該底座;二線圈腳片,其分別插組於該架體的底端之兩側,且該二線圈腳片於側邊分別延伸設一線圈插腳分別穿出於該底座,又該線圈件的兩端點係電性纏繞於各線圈腳片。
根據上述對於本創作所述之技術,其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架體進一步區分有一上板件、一下板件及連接上板件、下板件之一中間桿,該上板件、該下板件係相對中間桿為垂直設置,而該生磁作用區則是由該上板件、下板件之間所形成之區域;另外,該下板件對應第二插腳、第三插腳進一步於側邊分別凹設一第一限位槽,該第二插腳、該第三插腳係插入並受限於相對應之第一限位槽內,又該下板件對應第三插片則凹設形成至少一插槽,該第三插片係插組於該插槽內。
根據上述對於本創作所述之技術,其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上板件進一步兩側分別凸設一第一塊體及一第二塊體,該第一塊體與該第二塊體為相互對應設置,又該第一塊體係設一夾槽,該第二腳片係插設於該夾槽內,另外該第二塊體在面對第一塊體的一側進一步凹設形成複數嵌槽,各嵌槽係上下平行排列設置,而該第二腳片的一端係插設於任一嵌槽內。
根據上述對於本創作所述之技術,其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下板件對應該二線圈腳片的設置進一步於兩側內凹形成複數側插槽,各側插槽之槽底進一步再內凹形成一限位插槽,各限位插槽係與各側插槽為連通,又各線圈腳片係插設於各側插槽且以一端穿入各限位插槽內。
根據上述對於本創作所述之技術,其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底座對應第二插腳、第三插腳及各線圈插腳的穿出係設複數組孔,該第二插腳、第三插腳及各線圈插腳係由各相對應之組孔插入。
根據上述對於本創作所述之技術,其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中彈片進一步包含一第一組部、一彎折部及一第二組部,該第一組部、該彎折部、該第二組部相互連結,又該控磁片係凸設至少一定位凸塊,該第一組部對應該至少一定位凸塊係設一上插孔,該第一組部以該上插孔套組於該至少一定位凸塊;又該彎折部以一端連接該第一組部,該彎折部另端連接第二組部,而該第二組部係設至少一下插孔,而該磁導片對應該至少一下插孔係凸設一限位凸塊,該第二組部以該至少一下插孔套組於該限位凸塊。
根據上述對於本創作所述之技術,其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控磁片靠抵於磁導片的一端進一步凸設至少一卡抵塊,該至少一卡抵塊係常態 抵靠於磁導片,使該控磁片能於線圈組件未產生電磁場,該控磁片與磁導點間保持有距離。
總上所述,本創作其優點在於,利用該底座的設置提供給各接腳片具有良好的組合方式,且每個接腳片之間並不會相互干擾,且該架體的設置提供各腳片的裝設更為穩固,使得中彈片在運作上更為穩定,讓本創作運作上更確實、更有效率,在該領域中實為創新之技術。可見本創作可說是一種相當具有實用性及進步性之創作,相當值得產業界來推廣,並公諸於社會大眾。
1:封包組件
11:外蓋
12:底座
121:組孔
13:內容室
2:線圈組件
21:架體
211:磁導點
212:上板件
213:下板件
214:中間桿
215:第一限位槽
216:插槽
217:第一塊體
217A:夾槽
218:第二塊體
218A:嵌槽
219:側插槽
219A:限位插槽
22:線圈件
23:生磁作用區
3:磁導片
31:限位凸塊
4:控磁片
41:定位凸塊
42:卡抵塊
5:中彈片
51:切換觸點
52:第一組部
521:上插孔
53:彎折部
54:第二組部
541:下插孔
6:第一腳片
61:第一插腳
7:第二腳片
71:第一切換點
72:第二插腳
8:第三腳片
81:第二切換點
82:第三插片
83:第三插腳
9:線圈腳片
91:線圈插腳
第一圖為本創作立體示意圖。
第一A圖為本創作不具外蓋之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為本創作不具外蓋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三圖為第二圖之另一視角立體示意圖。
第四圖為本創作架體之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為第四圖之另一視角立體示意圖。
第六圖為第四圖之Ⅵ-Ⅵ線段剖面示意圖。
第七圖為第二圖平面示意圖。
第八圖為第一A圖之Ⅷ-Ⅷ線段剖面示意圖。
第九圖為第七圖控磁片磁吸線圈組件,帶動中彈片擺動之動作示意圖。
為了清楚說明本創作所能達成上述之目的及功效,茲搭配圖示就本創作的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其特徵與功效。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九圖所示,本 創作一種繼電器,其包括:一封包組件1,其包含一外蓋11及一底座12,又該外蓋11罩蓋於該底座12的一端並形成一內容室13,而該底座12係呈槽狀;一線圈組件2,其包含一架體21及一線圈件22,該架體21側面係呈I字狀,且該架體21以一端組設於該底座12,而該架體21外周係環凹並設一生磁作用區23,該線圈件22係纏繞於該生磁作用區23,又該架體21的頂端係設一磁導點211;一磁導片3呈L型並裝設在該內容室13,且該磁導片3的一端介於該架體21與底座12之間,該磁導片3的另一端則朝架體21頂端方向凹彎且橫跨該生磁作用區23;一控磁片4,其位於該架體21的頂端,該控磁片4一端係靠抵於該磁導片3,該控磁片4另一端則於該線圈組件2生磁時受到磁吸觸抵該磁導點211進行導電;一中彈片5係呈倒L狀,其以一端組設於該磁導片3,該中彈片5的另一端則沿著該磁導片3、該控磁片4而凹彎並組接於該控磁片4,又該中彈片5組接控磁片4的一端係設一切換觸點51;一第一腳片6,其電性組設於該中彈片5,該第一腳片6係朝底座12延伸複數第一插腳61,各第一插腳61係穿出該底座12;一第二腳片7係呈倒L狀,其以一端組設於該架體21之頂端並位於中彈片5上方,且該第二腳片7對應該切換觸點51係設一第一切換點71,且該第一切換點71係與該切換觸點51之間具間距設置,而該第二腳片7的另一端則朝底座12方向延伸並穿出底座12形成一第二插腳72;一第三腳片8,其一端組設於該架體21之頂面且位於該中彈片5下方,且該第三腳片8對應該切換觸點51係設一第二切換點81,而該第三腳片8的另一端則朝底座12方向凹彎延伸並進一步凸設一第三插片82及一第三插腳83,該第三插片82係插組於該架體21底端,而該第三插腳83則穿出該底座12;二線圈腳片9,其分別插組於該架體21的底端之兩側,且該二線圈腳片9於側邊分別延伸設一線圈插腳91分別穿出於該底座12,又該線圈件22的兩端點係電性纏繞於各線圈腳片9。
根據上述對於本創作所述之基本技術,使用者只需將各腳片對端子插座進行插設,透過該線圈組件2中的線圈件22生磁生電後,利用磁場的生成吸磁該控磁片4,又該控磁片4受到線圈組件2的吸磁觸抵後會一同帶動該中彈片5的切換觸點51靠抵第三腳片8的第二切換點81,反之當線圈組件2的線圈件22不具有生磁生電後(或是該線圈組件2產生反向磁場時),該中彈片5的切換觸點51則會向上觸抵第二腳片7的第一切換點71,透過如此方式設置下得以透過本創作對機電設備中的大電流進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大電流造成機電設備的燒毀,又藉由該架體21的設置提供各腳片能夠穩固的裝設,讓各腳片之間彼此不會有所干擾、影響,進而維持本創作的正常運作,請參閱第七至九圖所示。
根據前述的說明下,進一步細述本創作其他的技術特徵,首先對於該架體21的設置上,為了各腳片能夠確實的組裝,不會在做動後發生偏移、脫落等問題發生,因此該架體21進一步區分有一上板件212、一下板件213及連接上板件212、下板件213之一中間桿214,該上板件212、該下板件213係相對中間桿214為垂直設置並呈I字狀,而該生磁作用區23則是由該上板件212、下板件213之間所形成之區域,此方式的設置能夠有效的提供線圈件22安裝,請參閱第四、五圖所示;另外,該下板件213對應第二插腳72、第三插腳83進一步於側邊分別凹設一第一限位槽215,該第二插腳72、該第三插腳83係插入並受限於相對應之第一限位槽215內,又該下板件213對應第三插片82則凹設形成至少一插槽216,該第三插片82係插組於該插槽216內,如此使得該第二插腳72、第三插腳83、第三插片82能夠受限於下板件213,不會在本創作插拔的過程中發生片各腳片偏移之問題,請參閱第四圖所示。
延續上述之說明,為了讓第二腳片7設有第一切換點71的位置能夠穩固觸抵切換觸點51,因此該上板件212進一步兩側分別凸設一第一塊體217及一第二塊體218,該第一塊體217與該第二塊體218為相互對應設置,又該第一塊體217從側邊面係凹設一夾槽217A,該第二腳片7局部係插設而受限於該夾槽217A內,另外該第二塊體218在面對第一塊體217的一側進一步凹設形成複數嵌槽218A,各嵌槽218A係上下平行排列設置,而該第二腳片7的一端係插設於任一嵌槽218A內,透過第一塊體217與第二塊體218的設置提供第二腳片7在設有第一切換點71的位置能夠平穩的與中彈片5的切換觸點51相觸抵,請參閱第四、五圖所示。另外,同樣的為了提供該二線圈腳片9的穩固設置,在該下板件213對應該二線圈腳片9的設置進一步於兩側內凹形成複數側插槽219,各側插槽219之槽底進一步再內凹形成一限位插槽219A,各限位插槽219A係與各側插槽219為連通,又各線圈腳片9係插設於各側插槽219且以一端穿入各限位插槽219A內,而各線圈腳片9位於該限位插槽219A的一端會穿出限位插槽219A,進而提供該線圈件22的兩端電性纏繞,使該線圈件22能夠透過該二線圈腳片9的設置接收外在電流的傳輸,請見第一A、五、六圖所示。
又值得一提的是,在該底座12的設計上,為了配合第二插腳72、第三插腳83及各線圈插腳91的設置,進一步於該底座12設置有相對應之複數組孔121,各組孔121係貫穿該底座12之底面,使該第二插腳72、第三插腳83及各線圈插腳91能夠透過各組孔121而穿過底座12,讓使用者能夠輕易辨識各插腳的位置,避免插錯腳位而影響機電設備的運作,請見第二、三圖所示。
最後,針對中彈片5與控磁片4的技術特徵,為了讓該中彈片5可確實的彈性擺動,因此該中彈片5進一步包含一第一組部52、一彎折部53及一第二 組部54,該第一組部52、該彎折部53、該第二組部54相互連結呈L片狀,然而為了讓中彈片5可以與控磁片4、磁導片3能夠穩固結合,因此該控磁片4係凸設至少一定位凸塊41,該第一組部52對應該至少一定位凸塊41係設一上插孔521,該第一組部52以該上插孔521套組於該至少一定位凸塊41;又該彎折部53以一端連接該第一組部52,該彎折部53另端連接第二組部54,而該第二組部54係設至少一下插孔541,而該磁導片3對應該至少一下插孔541係凸設一限位凸塊31,該第二組部54以該至少一下插孔541套組於該限位凸塊31,藉由此方式的設置能夠讓中彈片5與控磁片4、磁導片3之間的組合、運作下極為穩固,請見第二圖、第三圖所示。而為了能讓該控磁片4在運作上不會發生偏移或是樞擺過度,因此該控磁片4靠抵於磁導片3的一端進一步凸設至少一卡抵塊42,該至少一卡抵塊42係呈長立方體,該至少一卡抵塊42係常態的靠抵於磁導片3,而該控磁片4本體會在該線圈組件2尚未產生電磁場,或是該線圈組件2從生成電磁場後到解除電磁場的生成後,為了避免控磁片4誤觸線圈組件2的磁導點211,因此透過該至少一卡抵塊42與磁導片3的卡抵接觸,使該控磁片4會與磁導點211之間保持在一定距離,藉此防止線圈組件2在沒有生成電磁場時誤觸,請見第二、三圖所示。
12:底座
2:線圈組件
21:架體
22:線圈件
3:磁導片
31:限位凸塊
4:控磁片
41:定位凸塊
5:中彈片
52:第一組部
521:上插孔
53:彎折部
7:第二腳片
71:第一切換點
72:第二插腳
8:第三腳片
81:第二切換點
83:第三插腳
9:線圈腳片
91:線圈插腳

Claims (7)

  1. 一種繼電器,其包括:一封包組件,其包含一外蓋及一底座,又該外蓋罩蓋於該底座的一端並形成一內容室;一線圈組件,其包含一架體及一線圈件,該架體以一端組設於該底座,而該架體外周係環凹並設一生磁作用區,該線圈件係纏繞於該生磁作用區,又該架體的頂端係設一磁導點;一磁導片,其裝設在該內容室,且該磁導片的一端係介於該架體與底座之間,該磁導片的另一端則朝架體頂端方向凹彎;一控磁片,其位於該架體的頂端,該控磁片一端係靠抵於該磁導片,該控磁片另一端則於該線圈組件生磁時受到磁吸觸抵該磁導點進行導電;一中彈片,其以一端組設於該磁導片,該中彈片的另一端則沿著該磁導片、該控磁片而凹彎並組接於該控磁片,又該中彈片組接控磁片的一端係設一切換觸點;一第一腳片,其電性組設於該中彈片,該第一腳片係朝底座延伸複數第一插腳,各第一插腳係穿出該底座;一第二腳片,其以一端組設於該架體之頂端並位於中彈片上方,且該第二腳片對應該切換觸點係設一第一切換點,而該第二腳片的另一端則朝底座方向延伸並穿出底座形成一第二插腳;一第三腳片,其一端組設於該架體之頂面且位於該中彈片下方,且該第三腳片對應該切換觸點係設一第二切換點,而該第三腳片的另一端則朝底座方向凹 彎延伸並進一步凸設一第三插片及一第三插腳,該第三插片係插組於該架體底端,而該第三插腳則穿出該底座;二線圈腳片,其分別插組於該架體的底端之兩側,且該二線圈腳片於側邊分別延伸設一線圈插腳分別穿出於該底座,又該線圈件的兩端點係電性纏繞於各線圈腳片。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繼電器,其中該架體進一步區分有一上板件、一下板件及連接上板件、下板件之一中間桿,該上板件、該下板件係相對中間桿為垂直設置,而該生磁作用區則是由該上板件、下板件之間所形成之區域;另外,該下板件對應第二插腳、第三插腳進一步於側邊分別凹設一第一限位槽,該第二插腳、該第三插腳係插入並受限於相對應之第一限位槽內,又該下板件對應第三插片則凹設形成至少一插槽,該第三插片係插組於該插槽內。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繼電器,其中該上板件進一步兩側分別凸設一第一塊體及一第二塊體,該第一塊體與該第二塊體為相互對應設置,又該第一塊體係設一夾槽,該第二腳片係插設於該夾槽內,另外該第二塊體在面對第一塊體的一側進一步凹設形成複數嵌槽,各嵌槽係上下平行排列設置,而該第二腳片的一端係插設於任一嵌槽內。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繼電器,其中該下板件對應該二線圈腳片的設置進一步於兩側內凹形成複數側插槽,各側插槽之槽底進一步再內凹形成一限位插槽,各限位插槽係與各側插槽為連通,又各線圈腳片係插設於各側插槽且以一端穿入各限位插槽內。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繼電器,其中該底座對應複數第二插腳、第三插腳及各線圈插腳的穿出係設複數組孔,該第二插腳、第三插腳及各線圈插腳係由各相對應之組孔插入。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繼電器,其中該中彈片進一步包含一第一組部、一彎折部及一第二組部,該第一組部、該彎折部、該第二組部相互連結,又該控磁片係凸設至少一定位凸塊,該第一組部對應該至少一定位凸塊係設一上插孔,該第一組部以該上插孔套組於該至少一定位凸塊;又該彎折部以一端連接該第一組部,該彎折部另端連接第二組部,而該第二組部係設至少一下插孔,而該磁導片對應該至少一下插孔係凸設一限位凸塊,該第二組部以該至少一下插孔套組於該限位凸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繼電器,其中該控磁片靠抵於磁導片的一端進一步凸設至少一卡抵塊,該至少一卡抵塊係常態抵靠於磁導片,使該控磁片能於線圈組件未產生電磁場,該控磁片與磁導點間保持有距離。
TW109216558U 2020-12-15 2020-12-15 繼電器 TWM612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6558U TWM612579U (zh) 2020-12-15 2020-12-15 繼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6558U TWM612579U (zh) 2020-12-15 2020-12-15 繼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2579U true TWM612579U (zh) 2021-06-01

Family

ID=77518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6558U TWM612579U (zh) 2020-12-15 2020-12-15 繼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25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75815B2 (en) Relay having two switches that can be actuat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CN103367049B (zh) 有极电磁继电器
JP5741338B2 (ja) 端子部材のシール構造、及び、電磁継電器
CN107251182B (zh) 触点机构及具备该触点机构的电磁继电器
JP2007018942A (ja) 電磁リレー
WO2021136401A1 (zh) 一种能够抗短路电流及灭弧的直流继电器
CN107658186B (zh) 一种衔铁改良式继电器
TWM612579U (zh) 繼電器
TW202020911A (zh) 電磁繼電器
KR930024041A (ko) 2조의 전자계전기부를 갖는 소형, 경제적이고 안정한 유극전자계산기
JP6079054B2 (ja) 電磁石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磁継電器
KR102501441B1 (ko) 릴레이의 구조
TW201907431A (zh) 繼電器
US20200234900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07546068B (zh) 一种防护继电器
TWI811135B (zh) 電磁繼電器
CN107706052B (zh) 一种铁芯摆动式继电器
US3278872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simplified structure
JP2020077472A (ja) マイクロ継電器
JPH07263219A (ja) 直流電磁石装置及び電磁接触器
JP2019530194A (ja) 電磁リレー
JPH0214167Y2 (zh)
CN218333625U (zh) 交流线圈继电器
TW202416328A (zh) 電磁繼電器
TWM611848U (zh) 繼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