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1848U - 繼電器 - Google Patents

繼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1848U
TWM611848U TW110200384U TW110200384U TWM611848U TW M611848 U TWM611848 U TW M611848U TW 110200384 U TW110200384 U TW 110200384U TW 110200384 U TW110200384 U TW 110200384U TW M611848 U TWM611848 U TW M61184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ntact
slot
lower substrate
co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0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頌仁
Original Assignee
松川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川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松川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0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1848U/zh
Publication of TWM611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184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一種繼電器,其包括有基殼模組、線圈模組、第一導接片、導磁模組、二線圈接腳、第二導接片及第三導接片,在各導接片、各模組的搭配設置下,各接腳之間具有適當的距離而不會相互影響,且該基殼模組內的各元件之間相互搭配,使本創作運作上更確實、更有效率。

Description

繼電器
本創作一種繼電器,詳指應用於機電設備中的零配件。
現今在許多機電設備中,繼電器是必要的零配件之一,在電路中扮演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而繼電器的特點大同小異,結構上也是標準化,一般維修工很容易通過繼電器來區分不同電路迴路,從而在電路發生故障時候,很容易經過繼電器來區分主迴路和控制迴路,快速找到問題。
然而現今市面上的繼電器類型繁多,本創作人為了凸顯與市面上的不同,進而研發出一種新型的繼電器。
本創作主要與市面上的繼電器有所區別。然而,為了達到上述所說的功效,本創作一種繼電器,其包括:一基殼模組,其包括一基座及一外殼,該基座區分一上基板、一下基板及連接該上基板與該下基板之一中軸管,而該外殼係蓋組於該基座;一線圈模組,其套設於該基殼模組之該中軸管;一第一導接片,其一端組設於該上基板端面並設一導接點,而該第一導接片的另一端則從該上基板的一端延伸,且該第一導接片係以垂直方向向下延伸至該下基板,又該第一導接片朝該下基板延伸的一端進一步凸設二共接腳,該二共接腳係穿出該下基板而顯露於該基殼模組外;一導磁模組,其包括一上磁板及一彎磁板,該上磁板係介於該上基板與該第一導接片之間,而該彎磁板一端係介於該第一導接片與該線圈模組之間,且該彎磁板的一端係電性接觸該上磁板,又該彎磁板的另端則凹彎並介於該線圈模組與該下基板之間,且該彎磁板的另端係套組於該線圈模組的一端,又該導磁模組係於線圈模組產生電力時生成磁電,而該上磁板係相對彎磁板擺動並帶動該第一導接片上下擺動;二線圈接腳,其分別設置於該下基板,且各線圈接腳的一端係鄰近於該線圈模組,而各線圈接腳的另端則穿過該下基板而顯露於該基殼模組外;一第二導接片,其一端組設於該上基板並設一第一接點,該第一接點係對應該導接點,該第一接點係位於該導接點的下方,又該第二導接片的另端則垂直朝下基板方向延伸並設有一第一接腳,又該第一接腳係穿出該下基板且顯露於該基殼模組外;及一第三導接片,其一端組設於該上基板並設一第二接點,該第二接點係對應該導接點且位於該導接點的上方,另外該第三導接片的另端則同第二導接片相同垂直朝下基板方向延伸,又該第三導接片朝下基板延伸的一端進一步設一第二接腳,該第二接腳係穿過該下基板並顯露於該基殼模組外。
根據前述之說明,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上基板於該第二導接片組設位置進一步凹設一第一插槽,該第二導接片的一端係插組於該第一插槽內,又該第二導接片在設有第一接腳的一端另延伸一第一插片,該第一插片係由第二導接片一端向下延伸後再朝該下基板方向垂直彎折延伸,而該下基板對應該第一接腳的設置係凹設一第二插槽、該下基板對應該第一插片則內凹形成一第三插槽,該第一接腳係受限於該第二插槽,而該第一插片則插入於第三插槽內。
根據前述之說明,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上基板進一步於一側凸設一夾塊部,該第三導接片在設有第二接點的一端位於導接點上,而該第三導接片的另端則水平延伸後再垂直朝下基板延伸並插入於該夾塊部,該夾塊部一端設有一第四插槽,該第三導接片係插設於該第四插槽;另外該下基板對應第二接腳的設置則凹設一第五插槽,該第二接腳係穿過且受限於該第五插槽內。
根據前述之說明,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下基板的兩側進一步分別凹設一側插槽,各側插槽依各線圈接腳的造型而呈L形設置,各側插槽於底面、側邊皆具有開口,又各線圈接腳鄰近線圈模組的一端進一步分別環套一簧圈。
根據前述之說明,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下基板於對應該第一導接片之各共接腳的延伸進一步凹設一第六插槽及一第七插槽,該第六插槽與該第七插槽係為間距設置,而各共接腳分別穿過且受限於該第六插槽及該第七插槽。
根據前述之說明,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第一接腳與同側之線圈接腳、共接腳為同一軸線上;該第二接腳與同側之線圈接腳、共接腳為同一軸線上,另外各線圈接腳與同側之共接腳間的距離定義為E,而各線圈接腳與同側之第一接腳、第二接腳間的距離定義為e,又上述距離的比較式為E>e。
根據前述之說明,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導磁模組之上磁板進一步於接觸彎磁板的一端凸設一限位塊,而該限位塊抵於該彎磁板時,該第一導接片設有導接點的一端係觸貼該第三導接片之第二接點,又該線圈模組產生磁場進而吸磁該上磁板靠近並電性導通,而該上磁板相對彎磁板向下擺動時,該上磁板係與該第一導接片相互組合下,該上磁板帶動該第一導接片設有導接點的一端觸碰第二導接片的第一接點。
綜上所述,本創作在各導接片、各模組的搭配設置下,各接腳之間具有適當的距離而不會相互影響,且該基殼模組內的各元件之間相互搭配,使本創作運作上更確實、更有效率,在該領域中實為創新之技術。可見本創作可說是一種相當具有實用性及進步性之創作,相當值得產業界來推廣,並公諸於社會大眾。
為了清楚說明本創作所能達成上述之目的及功效,茲搭配圖示就本創作的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其特徵與功效。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七圖所示,本創作一種繼電器,其包括:一基殼模組1,其包括一基座11及一外殼12,該基座11以側面觀看係呈I字狀且區分一上基板111、一下基板112及連接該上基板111與該下基板112之一中軸管113,而該外殼12係罩蓋該基座11;一線圈模組2,其套設於該基殼模組1之該中軸管113,且該線圈模組2係生成電磁;一第一導接片3係呈L形,其一端組設於該上基板111端面並設一導接點31,而該第一導接片3的另一端則從該上基板111的一端延伸,且該第一導接片3係以垂直方向向下延伸至該下基板112,又該第一導接片3朝該下基板112延伸的一端進一步凸設二共接腳32,該二共接腳32係穿出該下基板112而顯露於該基殼模組1外;一導磁模組4,其包括一上磁板41及一彎磁板42,該上磁板41係介於該上基板111與該第一導接片3之間,而該彎磁板42一端係介於該第一導接片3與該線圈模組2之間並呈L狀,且該彎磁板42的一端係電性接觸該上磁板41,又該彎磁板42的另端則垂直凹彎並介於該線圈模組2與該下基板112之間,且該彎磁板42的另端係套組於該線圈模組2的一端,又該導磁模組4係於線圈模組2產生電力時生成磁電,而該上磁板41係相對彎磁板42擺動並帶動該第一導接片3上下擺動;二線圈接腳5,其分別設置於該下基板112,且各線圈接腳5的一端鄰近於該線圈模組2,而各線圈接腳5的另端則穿過該下基板112而顯露於該基殼模組1外;一第二導接片6,其一端組設於該上基板111並設一第一接點61,該第一接點61係對應該導接點31,該第一接點61係位於該導接點31的下方,又該第二導接片6的另端則垂直朝下基板112方向延伸並設有一第一接腳62,又該第一接腳62係穿出該下基板112且顯露於該基殼模組1外;及一第三導接片7係呈凹L狀,其一端組設於該上基板111並設一第二接點71,該第二接點71係對應該導接點31且位於該導接點31的上方,另外該第三導接片7的另端則同第二導接片6相同垂直朝下基板112方向延伸,又該第三導接片7朝下基板112延伸的一端進一步設一第二接腳72,該第二接腳72係穿過該下基板112並顯露於該基殼模組1外。
根據上述說明,本創作透過各模組的設置下,使本創作安裝於機電設備中具有良好的效能,且各元件之間並不會有所干擾,其為現今市面上較新的創作,然而進一步針對本創作進行附屬項的說明解釋;首先,為了讓各接腳能夠在運作過程中維持並穩固原來的裝設,因此該上基板111於該第二導接片6組設位置進一步凹設一第一插槽114,該第二導接片6的一端係插組於該第一插槽114內避免晃動,又該第二導接片6在設有第一接腳62的一端另延伸一第一插片63,該第一插片63係由第二導接片6一端向下延伸後再朝該下基板112方向垂直彎折延伸,而該下基板112對應該第一接腳62的設置係凹設一第二插槽115、該下基板112對應該第一插片63則內凹形成一第三插槽116,該第一接腳62係受限於該第二插槽115,而該第一插片63則插入於第三插槽116內,如此一來當本創作在電性運作中,因該第二導接片6以一端插入於第一插槽114予以受限外,同時還以第一插片63與第三插槽116的相插組作為第二道受限的防線,最後以第一接腳62插入於第二插槽115避免第一接腳62在插拔時產生晃動而導致第一導接片3的偏移歪斜之問題,請見第四、五圖所示搭配第六圖。
接續上述說明,除了第一導接片3需要受限外,第三導接片7也是如此,故該上基板111進一步於一側凸設一夾塊部117,又因該第三導接片7為L狀,所以該第三導接片7在設有第二接點71的一端會位於導接點31上,而該第三導接片7的另端則水平延伸後再垂直朝下基板112延伸並插入於該夾塊部117,該夾塊部117一端設有一第四插槽118,該第三導接片7係插設於該第四插槽118;另外該下基板112對應第二接腳72的設置則凹設一第五插槽119,又該第二接腳72的設置係由該第三導接片7一側側向延伸形成,該第二接腳72係穿過且受限於該第五插槽119內,又該第五插槽119與第二插槽115為相同側設置,請件第四至六圖所示。
再針對各線圈接腳5及其安裝位置進行說明,各線圈接腳5係呈「ㄣ」字狀設計,具有兩個彎角處,而該下基板112的兩側進一步分別凹設一側插槽120,各側插槽120依各線圈接腳5的造型而呈L形設置,各側插槽120於底面、側邊皆具有開口,因此各線圈接腳5兩端皆可穿出該下基板112的頂、底面,另外各線圈接腳5鄰近線圈模組2的一端進一步分別環套一簧圈51,各簧圈51的套設主要是與該線圈模組2之間產生共生電,也就是線圈模組2所產生的電力能夠直接透過各線圈接腳5傳遞電力予以使用,請見第六圖所示搭配第二圖。另外,針對第一導接片3的部分,該下基板112於對應該第一導接片3之各共接腳32的延伸進一步凹設一第六插槽121及一第七插槽122,該第六插槽121與該第七插槽122係為間距設置,而各共接腳32分別穿過且受限於該第六插槽121及該第七插槽122,綜上所述從第一導接片3、第二導接片6、第三導接片7與各線圈接腳5皆可透過該上基板111、該下基板112予以限位,不僅能夠穩固其安裝位置外,更可在線圈模組2生電的運作下維持穩定的作動而不會發生偏移之問題,請見第五圖所示搭配第二、三圖。
最後,本創作在各接腳的配置上,該第一接腳62與同側之線圈接腳5、共接腳32為同一軸線上;該第二接腳72與同側之線圈接腳5、共接腳32為同一軸線上,另外各線圈接腳5與同側之共接腳32間的距離定義為E,而各線圈接腳5與同側之第一接腳62、第二接腳72間的距離定義為e,又上述距離的比較式為E>e,透過如此的設置可讓各接腳之間不會相互影響;另外,在線圈模組2運作生電(弗萊明右/左手定律)下,正常運作會是上磁板41受到線圈模組2的電磁吸引而帶動第一導接片3設有導接點31的一端靠近,使該導接點31觸碰第一接點61,又當線圈模組2解除生電(或是生成反向電力,弗萊明右/左手定律)後,該上磁板41則會向上擺動而使導接點31觸碰第二接點71,又該導磁模組4之上磁板41進一步於接觸彎磁板42的一端凸設一限位塊411,而該限位塊411抵於該彎磁板42時,該第一導接片3設有導接點31的一端係觸貼該第三導接片7之第二接點71,又該線圈模組2產生磁場進而吸磁該上磁板41靠近並電性導通,而該上磁板41相對彎磁板42向下擺動時,該上磁板41係與該第一導接片3相互組合下,該上磁板41帶動該第一導接片3設有導接點31的一端觸碰第二導接片6的第一接點61,透過該限位塊411的設置能夠受限該上磁板41樞擺的範圍,請見第七圖搭配第二、三、六圖所示。
1:基殼模組 11:基座 111:上基板 112:下基板 113:中軸管 114:第一插槽 115:第二插槽 116:第三插槽 117:夾塊部 118:第四插槽 119:第五插槽 120:側插槽 121:第六插槽 122:第七插槽 12:外殼 2:線圈模組 3:第一導接片 31:導接點 32:共接腳 4:導磁模組 41:上磁板 411:限位塊 42:彎磁板 5:線圈接腳 51:簧圈 6:第二導接片 61:第一接點 62:第一接腳 63:第一插片 7:第三導接片 71:第二接點 72:第二接腳
第一圖為本創作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為本創作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三圖為第二圖另一視角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四圖為本創作基座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為第四圖另一視角立體示意圖。 第六圖為本創作不具有外殼之平面示意圖。 第七圖為第六圖線圈模組運作產生電磁時,上磁板受到吸附而帶動第一導接片擺動之動作示意圖。
11:基座
111:上基板
112:下基板
113:中軸管
114:第一插槽
115:第二插槽
116:第三插槽
117:夾塊部
118:第四插槽
119:第五插槽
120:側插槽
121:第六插槽
122:第七插槽
2:線圈模組
3:第一導接片
31:導接點
32:共接腳
4:導磁模組
41:上磁板
42:彎磁板
5:線圈接腳
51:簧圈
6:第二導接片
61:第一接點
62:第一接腳
63:第一插片
7:第三導接片
71:第二接點
72:第二接腳

Claims (7)

  1. 一種繼電器,其包括: 一基殼模組,其包括一基座及一外殼,該基座區分一上基板、一下基板及連接該上基板與該下基板之一中軸管,而該外殼係蓋組於該基座; 一線圈模組,其套設於該基殼模組之該中軸管; 一第一導接片,其一端組設於該上基板端面並設一導接點,而該第一導接片的另一端則從該上基板的一端延伸,且該第一導接片係以垂直方向向下延伸至該下基板,又該第一導接片朝該下基板延伸的一端進一步凸設二共接腳,該二共接腳係穿出該下基板而顯露於該基殼模組外; 一導磁模組,其包括一上磁板及一彎磁板,該上磁板係介於該上基板與該第一導接片之間,而該彎磁板一端係介於該第一導接片與該線圈模組之間,且該彎磁板的一端係電性接觸該上磁板,又該彎磁板的另端則凹彎並介於該線圈模組與該下基板之間,且該彎磁板的另端係套組於該線圈模組的一端,又該導磁模組係於線圈模組產生電力時生成磁電,而該上磁板係相對彎磁板擺動並帶動該第一導接片上下擺動; 二線圈接腳,其分別設置於該下基板,且各線圈接腳的一端鄰近於該線圈模組,而各線圈接腳的另端則穿過該下基板而顯露於該基殼模組外; 一第二導接片,其一端組設於該上基板並設一第一接點,該第一接點係對應該導接點,該第一接點係位於該導接點的下方,又該第二導接片的另端則垂直朝下基板方向延伸並設有一第一接腳,又該第一接腳係穿出該下基板且顯露於該基殼模組外; 及一第三導接片,其一端組設於該上基板並設一第二接點,該第二接點係對應該導接點且位於該導接點的上方,另外該第三導接片的另端則同第二導接片相同垂直朝下基板方向延伸,又該第三導接片朝下基板延伸的一端進一步設一第二接腳,該第二接腳係穿過該下基板並顯露於該基殼模組外。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繼電器,其中該上基板於該第二導接片組設位置進一步凹設一第一插槽,該第二導接片的一端係插組於該第一插槽內,又該第二導接片在設有第一接腳的一端另延伸一第一插片,該第一插片係由第二導接片一端向下延伸後再朝該下基板方向垂直彎折延伸,而該下基板對應該第一接腳的設置係凹設一第二插槽、該下基板對應該第一插片則內凹形成一第三插槽,該第一接腳係受限於該第二插槽,而該第一插片則插入於第三插槽內。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繼電器,其中該上基板進一步於一側凸設一夾塊部,該第三導接片在設有第二接點的一端位於導接點上,而該第三導接片的另端則水平延伸後再垂直朝下基板延伸並插入於該夾塊部,該夾塊部一端設有一第四插槽,該第三導接片係插設於該第四插槽;另外該下基板對應第二接腳的設置則凹設一第五插槽,該第二接腳係穿過且受限於該第五插槽內。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繼電器,其中該下基板的兩側進一步分別凹設一側插槽,各側插槽依各線圈接腳的造型而呈L形設置,各側插槽於底面、側邊皆具有開口,又各線圈接腳鄰近線圈模組的一端進一步分別環套一簧圈。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繼電器,其中該下基板於對應該第一導接片之各共接腳的延伸進一步凹設一第六插槽及一第七插槽,該第六插槽與該第七插槽係為間距設置,而各共接腳分別穿過且受限於該第六插槽及該第七插槽。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繼電器,其中該第一接腳與同側之線圈接腳、共接腳為同一軸線上;該第二接腳與同側之線圈接腳、共接腳為同一軸線上,另外各線圈接腳與同側之共接腳間的距離定義為E,而各線圈接腳與同側之第一接腳、第二接腳間的距離定義為e,又上述距離的比較式為E>e。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繼電器,其中該導磁模組之上磁板進一步於接觸彎磁板的一端凸設一限位塊,而該限位塊抵於該彎磁板時,該第一導接片設有導接點的一端係觸貼該第三導接片之第二接點,又該線圈模組產生磁場進而吸磁該上磁板靠近並電性導通,而該上磁板相對彎磁板向下擺動時,該上磁板係與該第一導接片相互組合下,該上磁板帶動該第一導接片設有導接點的一端觸碰第二導接片的第一接點。
TW110200384U 2021-01-13 2021-01-13 繼電器 TWM611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0384U TWM611848U (zh) 2021-01-13 2021-01-13 繼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0384U TWM611848U (zh) 2021-01-13 2021-01-13 繼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1848U true TWM611848U (zh) 2021-05-11

Family

ID=77038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0384U TWM611848U (zh) 2021-01-13 2021-01-13 繼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18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52457B2 (en) Coil component
CN103311053B (zh) 电磁继电器
JP6150435B2 (ja) マグネットコネクタ
CN103269144A (zh) 镜头驱动装置
US2008029327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s
JP2010113842A (ja) 電磁継電器
CN101578755A (zh) 镜头驱动装置
TWM611848U (zh) 繼電器
TW201308789A (zh) 電子卡連接器
TWI632582B (zh) Relay
JP2015046371A (ja) コネクタ
TWM279086U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8810342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WO2021012865A1 (zh) 终端设备、数据线及终端设备组件
JP7037469B2 (ja) マイクロ継電器
TWM611744U (zh) 繼電器
TWI353089B (en) Power connector
TWM505734U (zh) 電子卡連接器
WO2018006511A1 (zh) 接触器
CN111029215A (zh) 微型继电器
CN109346861B (zh) 电连接器、电路板机构及电子设备
TWM466378U (zh) Sim卡插座電連接器(二)
CN213340954U (zh) 可减少电磁干扰的防静电ic卡连接器
TWI811135B (zh) 電磁繼電器
TWI729949B (zh) 繼電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