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0669U - 免澆水植栽結構 - Google Patents

免澆水植栽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0669U
TWM610669U TW109212803U TW109212803U TWM610669U TW M610669 U TWM610669 U TW M610669U TW 109212803 U TW109212803 U TW 109212803U TW 109212803 U TW109212803 U TW 109212803U TW M610669 U TWM610669 U TW M61066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ermeable cylinder
planting structure
free planting
so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2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楊理棊
Original Assignee
楊理棊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楊理棊 filed Critical 楊理棊
Priority to TW109212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0669U/zh
Publication of TWM610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066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免澆水植栽結構,係包括有一架體及一透水性筒體 及一蓋體,該架體底部形成有至少一側擋部與形成有一底容置部,又該架體形成有複數延伸桿及一頂部,該頂部內形成有一通孔,而該透水性筒體係設置於該架體內且相對設置於所述通孔內,又該透水性筒體底部相對容置於該底容置部內,且該透水性筒體內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及頂部形成有一開口,而該蓋體設置於透水性筒體之開口上且封閉該容置空間,藉此,所述底容置部內可設置有土壤且於透水性筒體或土壤上種植有植物,而容置空間內則填充有水,其水會由透水性筒體吸收且滲透至土壤內,以使該透水性筒體或土壤保持有水份供植物吸收且成長,進而達到以補水替代經常性澆水之功效者。

Description

免澆水植栽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植栽結構,尤指一種以補水替代經常性澆水之免澆水植栽結構。
在現在生活步調快速的社會中,許多人會希望在生活環境中多一點大自然的景觀,所以會在生活環境中種植花草樹木來綠化造景及作為空間佈置,但目前植物栽種方式主要是將植物放置於盆栽或容器內,再提供其植物土壤環境進行植栽,藉由陽光、空氣、土壤及充足的水分,使該植物能夠順利生長,又因為其植物栽種主要是種植在室內,在室內並無法接收雨水,因此,栽種者需要使土壤保持濕潤,才能讓植物之根部可吸收其土壤內之水份而成長,但現今之盆栽無儲存水分的結構,因此栽種者需每日或經常性作澆水的動作,使盆栽內之植物能獲得充足水分避免乾枯,然而,對於忙碌的人們而言,常會造成照顧上的不便,進而造成植物因水份不足而死亡之狀況發生。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案之創作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爰此,為有效解決上述之問題,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以補水替代經常性澆水之免澆水植栽結構。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可供植物攀附成長之免澆水植栽結構。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可提升美觀程度之免澆水植栽結構。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免澆水植栽結構,係包括有一架體及一透水性筒體及一蓋體,其中所述架體於底部側邊形成有至少一側擋部,且該架體底部於側擋部間形成有一底容置部,又該架體側邊形成有複數延伸桿及由延伸桿頂部所延伸形成之一頂部,而該延伸桿底端係延伸至所述側擋部,又該頂部內形成有一通孔,又該透水性筒體係設置於該架體內且相對設置於所述通孔內,而該透水性筒體底部相對容置於該底容置部內,且該透水性筒體內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及頂部形成有一開口,而該蓋體設置於透水性筒體之開口上且封閉該容置空間,藉此,所述底容置部內可設置有土壤且於透水性筒體或土壤上種植有植物,而容置空間內則填充有水,其水會由透水性筒體吸收且滲透至土壤內,以使該透水性筒體或土壤保持有水份供植物吸收且成長,進而達到以補水替代經常性澆水之功效者。
根據本創作免澆水植栽結構之一實施例,其中所述架體於底容置部內形成有至少一底承載部。
根據本創作免澆水植栽結構之一實施例,其中所述透水性筒體底部形成有一底座係設置於該底承載部上。
根據本創作免澆水植栽結構之一實施例,其中所述頂部內形成有一頂承載部,該頂承載部相對形成於該開口外側。
根據本創作免澆水植栽結構之一實施例,其中所述架體側邊於相鄰之延伸桿間形成有至少一通道。
根據本創作免澆水植栽結構之一實施例,其中所述透水性筒體於頂部向外延伸有至少一凸肋,該凸肋係與該頂承載部相互組設。
根據本創作免澆水植栽結構之一實施例,其中所述透水性筒體外側邊形成有至少一內嵌部。
根據本創作免澆水植栽結構之一實施例,其中所述透水性筒體相對容置於該等延伸桿間。
1:免澆水植栽結構
2:架體
21:側擋部
22:底容置部
23:延伸桿
24:頂部
241:通孔
242:頂承載部
25:底承載部
26:通道
31:容置空間
32:開口
33:底座
34:凸肋
35:內嵌部
4:蓋體
第1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組合示意圖。
第2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3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剖視示意圖。
第4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一。
第5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二。
第6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三。
本創作之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之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請參閱第1圖至第3圖所示,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組合示意圖及立體分解示意圖及剖視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其中所述免澆水植栽結構係包括有一架體2及一透水性筒體3及一蓋體4。
其中所述架體2於底部側邊位置處形成有至少一側擋部21,又該架體2底部形成有一底容置部22,該底容置部22相對形成於該側擋部21內,另該架體2側邊形成有複數延伸桿23,該延伸桿23係形成於該側擋部21上,又該架體2頂端形成有一頂部24,該頂部24形成於該延伸桿23之上端緣,且該頂部24內形成有一通孔241及一頂承載部242,該頂承載部242相對形成於該開口32外側,並該架體2底部形成有至少一底承載部25,該底承載部25相對設置於所述底容置部 22內,又該架體2側邊形成有至少一通道26,該通道26係形成於相鄰之延伸桿23間。
其中該透水性筒體3係通過所述通孔241且設置於所述架體2內並相對容置於該等延伸桿23間,又該透水性筒體3內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31及頂部24形成有一開口32,該開口32連通所述容置空間31,另該透水性筒體3底部形成有一底座33,該底座33相對容置於該底容置部22內且設置於該底承載部25上,並該透水性筒體3於頂部24向外延伸有至少一凸肋34,該凸肋34係與該頂承載部242相互組設,與該透水性筒體3外側邊形成有至少一內嵌部35。
其中所述蓋體4設置於透水性筒體3之開口32上且封閉該容置空間31,且該蓋體4側邊底面係貼附於所述凸肋34上側面。
再請同時參閱前述附圖及第4圖至第6圖所示,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一至三,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其中所述免澆水植栽結構1種植植物有多種方式,而其一種方式係可先於所述底容置部22內設置有土壤,使該土壤填滿所述底容置部22且包覆並貼附所述透水性筒體3之下端部及底座33,再於土壤上種植有植物且使植物之根部埋設於土壤內,而後將該蓋體4取下且通過開口32於容置空間31內填充有足夠之水,便可將該蓋體4蓋回透水性筒體3之開口32上且封閉該容置空間31,而其容置空間31內之水則會被透水性筒體3吸收且由內嵌部35慢慢滲出至土壤內,以使該土壤保持有水份供植物吸收且成長,又透過該透水性筒體3係以塑膠與陶土或瓷土或陶瓷之複合材料所成形之關係,其土壤之飽水程度足夠時,其土壤會與透水性筒體3產生水壓相互抵消之狀況,使其內嵌部35停止滲出容置空間31內之水,直至該土壤之飽水程度降低時,該容置空間31內之水才會由內嵌部35滲出,也因此其容置空間31內之水由內嵌部35滲出之滲出速度有限。
又或者該免澆水植栽結構1種植植物方式也可將蕨類植物來回摩擦於內嵌部35上,讓蕨類植物之孢子在內嵌部35中生長;更可以纏繞方式將蔓生植物旋繞於透水性筒體3外表面,再於蔓生植物與透水性筒體3上綁上束帶,將蔓生植物與部分土壤一同固定於透水性筒體3外表面;也可將植物種子直接填充或潤濕填充於內嵌部35內,使其植物種子直接附著於內嵌部35且在內嵌部35中生長;更可以直接將成株植物利用鐵絲或橡皮筋等固定物件來固定於透水性筒體3外表面,使該成株植物附著於透水性筒體3外表面生長,而後將該蓋體4取下且通過開口32於容置空間31內填充有足夠之水,便可將該蓋體4蓋回透水性筒體3之開口32上且封閉該容置空間31,而其容置空間31內之水則會被透水性筒體3吸收且由內嵌部35慢慢滲出而保持有水份供植物吸收且成長,又透過該透水性筒體3係以塑膠與陶土或瓷土或陶瓷之複合材料所成形之關係,其透水性筒體3之飽水程度足夠時,其透水性筒體3則停止吸收其容置空間31的水,直至該透水性筒體3之飽水程度降低時,該容置空間31內之水才會再由透水性筒體3吸收且由內嵌部35滲出。
藉此,其容置空間31內之水填充至一定水量後,其容置空間31內的水會持續滲透至透水性筒體3及土壤,以使該透水性筒體3及土壤保持有水份供植物吸收且成長,進而達到以補水替代經常性澆水之功效者;又其中,該透水性筒體3或土壤所種植之植物若為蕨、藤類等種類時,其植物成長之過程中便可依附著延伸桿23攀附成長,以使該植物可依附著免澆水植栽結構1成長,進而提升該免澆水植栽結構1美觀程度之功效者,更且種植者也可透過通道26之設置來觀賞其植物與判斷植物之生長狀況,另該透水性筒體3外側邊形成有所述內嵌部35,該內嵌部35之成形態樣除了可幫助該植物之攀附外,更可提升該免澆水植栽結構1之整體美觀程度。
以上已將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等,皆應仍屬本創作之專利涵蓋範圍。
1:免澆水植栽結構
2:架體
21:側擋部
22:底容置部
23:延伸桿
24:頂部
241:通孔
242:頂承載部
25:底承載部
26:通道
3:透水性筒體
31:容置空間
32:開口
33:底座
34:凸肋
35:內嵌部
4:蓋體

Claims (8)

  1. 一種免澆水植栽結構,係包括:一架體,該架體側邊形成有至少一側擋部,且該架體於側擋部間形成有一底容置部,又該架體於側擋部上形成有複數延伸桿且由延伸桿延伸有一頂部,並頂部內形成有一通孔;一透水性筒體,該透水性筒體係設置於該架體內且相對設置於所述通孔內,而該透水性筒體底部相對容置於該底容置部內,且該透水性筒體內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及頂部形成有一開口;及一蓋體,該蓋體設置於透水性筒體之開口上且封閉該容置空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免澆水植栽結構,其中所述架體於底容置部內形成有至少一底承載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免澆水植栽結構,其中所述透水性筒體底部形成有一底座係設置於該底承載部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免澆水植栽結構,其中所述頂部內形成有一頂承載部,該頂承載部相對形成於該開口外側。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免澆水植栽結構,其中所述架體側邊於相鄰之延伸桿間形成有至少一通道。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免澆水植栽結構,其中所述透水性筒體於頂部向外延伸有至少一凸肋,該凸肋係與該頂承載部相互組設。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免澆水植栽結構,其中所述透水性筒體外側邊形成有至少一內嵌部。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免澆水植栽結構,其中所述透水性筒體相對容置於該等延伸桿間。
TW109212803U 2020-09-28 2020-09-28 免澆水植栽結構 TWM610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2803U TWM610669U (zh) 2020-09-28 2020-09-28 免澆水植栽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2803U TWM610669U (zh) 2020-09-28 2020-09-28 免澆水植栽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0669U true TWM610669U (zh) 2021-04-21

Family

ID=76605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2803U TWM610669U (zh) 2020-09-28 2020-09-28 免澆水植栽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06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L2014185B1 (en) A plate-shaped structure, a reservoir and a method.
KR100933307B1 (ko) 물주머니 기능을 갖는 인공석부 및 인공석부화분
TWM610669U (zh) 免澆水植栽結構
KR200278171Y1 (ko) 이중화분
KR102421213B1 (ko) 물보관형 석분재
CN206713519U (zh) 一种百合花种植盆
CN112119860A (zh) 一种湿沙保水移栽方法及应用
JP2016073264A (ja) 底灌水多品種栽培システム
TWM444706U (zh) 複合式植栽盆
KR102507785B1 (ko) 생분해 화분의 제조방법, 그리고 이에 따른 생분해 화분
CN220965718U (zh) 一种组合式花盆
TWM617621U (zh) 免澆水植栽結構改良
CN214628387U (zh) 一种保水保肥透气栽植盆
KR200408475Y1 (ko) 공유식 다단 화분
CN214482413U (zh) 一种透气性佳易移栽的花盆
KR101360092B1 (ko) 코코피트 혼합물이 충진된 부직포 포트 및 그로우 백
KR200230305Y1 (ko) 화분용 급수판
CN210053973U (zh) 一种林业用室内苗木培育装置
CN210840799U (zh) 一种兰花种植盆
CN2640228Y (zh) 双层套盆
KR200303993Y1 (ko) 수경화분
JP3527860B2 (ja) 植物栽培装置
JP3091097U (ja) 花 器
JPH0529006Y2 (zh)
JP3003407U (ja) 自動潅水植木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