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0524U - 禮盒 - Google Patents

禮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0524U
TWM610524U TW109217048U TW109217048U TWM610524U TW M610524 U TWM610524 U TW M610524U TW 109217048 U TW109217048 U TW 109217048U TW 109217048 U TW109217048 U TW 109217048U TW M610524 U TWM610524 U TW M61052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wall
plug
away
pentago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7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信全
Original Assignee
永豐餘工業用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永豐餘工業用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永豐餘工業用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7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0524U/zh
Publication of TWM610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052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一種由板體彎折而成的禮盒,該禮盒包括底壁、第一側壁、第二側壁、五邊形第三側壁、五邊形第四側壁、第五側壁、第六側壁、第一頂壁、第二頂壁、第一延伸側壁、第二延伸側壁、第三延伸側壁和第四延伸側壁,以及多個連接部、多個補強部、多個插接部、多個插接片、多個插接孔與多個提繩孔等結構。藉由簡單的彎折和插接,即可完成本創作的禮盒。本創作的禮盒不但一體成形,還可以同時兼具包裝與展示的功能。

Description

禮盒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禮盒,尤其是有關於一種利用紙板彎折與插接而成的禮盒。
包裝盒是用來包裝物品的盒子,具有避免物品於運送的過程中損壞的功能。因此,習知的包裝盒設計,大多著重於保護物品的功能,很少會考量到是否便於展示物品。若物品是以整盒的方式販售,在展售時,通常都是將包裝盒的頂部開啟,讓消費者從俯視的視角觀看包裝箱內的物品,但若消費者想再更清楚物品的外觀,只能將物品從包裝箱內取出,因此對於消費者而言,這樣的展示方式明顯缺乏吸引力;另外,在商品出售時包裝盒上亦時常需要膠帶黏貼,因此增加成本也浪費資源。
本創作提供一種禮盒,能直接由單一板體折疊而成,不僅節省黏貼材料,還可以兼具包裝與展示的便利性。
本創作提供一種由板體彎折而成的禮盒,禮盒包括底壁以及第一側壁、第二側壁、五邊形第三側壁及五邊形第四側壁,連接底壁的相異四側,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相對,五邊形第三側壁和五邊形第四側壁相對。禮盒還包括第五側壁、第一頂壁、第一延伸側壁和第二延伸側壁,第五側壁連接第一側壁之遠離底壁的一側,第一頂壁連接第五側壁之遠離第一側壁的一側且沿禮盒內彎折,其中第一頂壁連接第五側壁與遠離第五側壁之一側的其餘兩側分別連接禮盒的第一延伸側壁與第二延伸側壁,而第一延伸側壁和第二延伸側壁相對。禮盒還包括第六側壁、第二頂壁、第三延伸側壁和第四延伸側壁,第六側壁連接第二側壁之遠離底壁的一側,第二頂壁連接第六側壁之遠離第二側壁的一側且沿禮盒內彎折,其中第二頂壁連接第六側壁與遠離第六側壁之一側的其餘兩側分別連接禮盒的第三延伸側壁與第四延伸側壁,而第三延伸側壁和第四延伸側壁相對。禮盒具有開啟狀態及閉闔狀態,當禮盒於閉闔狀態時,第五側壁與第六側壁彼此相對,第一延伸側壁、第三延伸側壁與五邊形第三側壁之遠離底壁之二側相互鄰接,第二延伸側壁、第四延伸側壁與五邊形第四側壁之遠離底壁之二側相互鄰接,而第一頂壁與第二頂壁結合並與底壁相對;當禮盒於開啟狀態時,第五側壁與第六側壁則向外翻折,第一頂壁與第二頂壁分離,第一延伸側壁、第三延伸側壁與五邊形第三側壁之遠離底壁之二側相互分離,而第二延伸側壁、第四延伸側壁與五邊形第四側壁之遠離底壁之二側相互分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頂壁在遠離第五側壁的一側具有第一弧形結構且連接第二延伸側壁,第一弧形結構遠離第二延伸側壁的一端具有第一卡合口。第二頂壁在遠離第六側壁的一側具有第二弧形結構且連接第三延伸側壁,第二弧形結構遠離第三延伸側壁的一端具有第二卡合口。當禮盒於閉闔狀態時,第一弧形結構及第二弧形結構彼此結合,第一卡合口與第二卡合口彼此卡合。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禮盒還包括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第三連接部、第四連接部、第一補強部、第二補強部、第三補強部、第四補強部,和第五連接部、第六連接部、第七連接部、第八連接部、第五補強部、第六補強部、第七補強部、第八補強部,以及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第三插接部、第四插接部、第五插接部、第六插接部、第七插接部和第八插接部。第一連接部連接五邊形第三側壁之遠離底壁的其中一側並沿禮盒內彎折,第二連接部連接五邊形第三側壁之遠離底壁的另一側並沿禮盒內彎折,其中第一連接部鄰接第二連接部;第三連接部連接五邊形第四側壁之遠離底壁的其中一側並沿禮盒內彎折,第四連接部連接五邊形第四側壁之遠離底壁的另一側並沿禮盒內彎折,其中第三連接部鄰接第四連接部;第一補強部連接第一連接部之遠離五邊形第三側壁的其中一側並沿底壁方向彎折,第二補強部連接第二連接部之遠離五邊形第三側壁的另一側並沿底壁方向彎折;第三補強部連接第三連接部之遠離五邊形第四側壁的其中一側並沿底壁方向彎折,第四補強部連接第四連接部之遠離五邊形第四側壁的另一側並沿底壁方向彎折;因此,第一補強部鄰接第二補強部並與第三補強部相對,第二補強部鄰接第一補強部並與第四補強部相對,而第三補強部鄰接第四補強部並與第一補強部相對,第四補強部鄰接第三補強部並與第二補強部相對。接著,第五連接部連接第一延伸側壁之遠離第一頂壁的一側並沿禮盒內彎折,第六連接部連接第二延伸側壁之遠離第一頂壁的一側並沿禮盒內彎折,第七連接部連接第三延伸側壁之遠離第二頂壁的一側並沿禮盒內彎折,第八連接部連接第四延伸側壁之遠離第二頂壁的一側並沿禮盒內彎折;第五補強部連接第五連接部之遠離第一頂壁的一側並沿第一頂壁方向彎折,第六補強部連接第六連接部之遠離第一頂壁的一側並沿第一頂壁方向彎折,而第七補強部連接第七連接部之遠離第二頂壁的一側並沿第二頂壁方向彎折,第八補強部連接第八連接部之遠離第二頂壁的一側並沿第二頂壁方向彎折;因此,第五補強部與第六補強部相對,第七補強部與第八補強部相對。最後,第一插接部與第二插接部連接第一側壁之連接底壁與第五側壁之其餘兩側,其中第一插接部鄰近五邊形第三側壁的一側並插入五邊形第三側壁和第一補強部之間,第二插接部鄰近五邊形第四側壁的一側並插入五邊形第四側壁和第三補強部之間;第三插接部與第四插接部連接第二側壁之連接底壁與第六側壁之其餘兩側,其中第三插接部鄰近五邊形第三側壁的一側並插入五邊形第三側壁和第二補強部之間,第四插接部鄰近五邊形第四側壁的一側並插入五邊形第四側壁和第四補強部之間;第五插接部與第六插接部連接第五側壁之連接第一側壁與第一頂壁之其餘兩側,其中第五插接部鄰近第一延伸側壁的一側並插入第一延伸側壁和第五補強部之間,第六插接部鄰近第二延伸側壁的一側並插入第二延伸側壁與第六補強部之間;而第七插接部與第八插接部連接第六側壁之連接第二側壁與第二頂壁之其餘兩側,其中第七插接部鄰近第三延伸側壁並插入第三延伸側壁與第七補強部之間,第八插接部鄰近第四延伸側壁並插入第四延伸側壁與第八補強部之間。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補強部、第二補強部、第三補強部、第四補強部、第五補強部、第六補強部、第七補強部和第八補強部的末端分別具有第一插接片、第二插接片、第三插接片、第四插接片、第五插接片、第六插接片、第七插接片和第八插接片。底壁具有對應第一插接片、第二插接片、第三插接片和第四插接片的第一插接孔、第二插接孔、第三插接孔和第四插接孔;第一頂壁還具有對應第五插接片和第六插接片的第五插接孔和第六插接孔;第二頂壁還具有對應第七插接片和第八插接片的第七插接孔和第八插接孔;其中,第一插接片插入第一插接孔,第二插接片插入第二插接孔,第三插接片插入第三插接孔,第四插接片插入第四插接孔,第五插接片插入第五插接孔,第六插接片插入第六插接孔,第七插接片插入第七插接孔,第八插接片插入第八插接孔。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五邊形第三側壁具有第一提繩孔,第一提繩孔對應第一插接部的第二提繩孔與第一補強部的第三提繩孔;五邊形第四側壁具有第四提繩孔,第四提繩孔對應第四插接部的第五提繩孔與第四補強部的第六提繩孔;而第二側壁具有第七提繩孔,第一側壁具有第八提繩孔。
在本創作中,禮盒具有相連接的第一頂壁與第五側壁和相連接的第二頂壁與第六側壁,其中第五側壁和第六側壁彼此相對並適於遠離彼此地翻折。因此,將第五側壁與第六側壁向外翻折便能使第一頂壁與第二頂壁彼此分離,進而暴露出容置空間。如此,禮盒能局部暴露出置於容置空間內的物品,並且能以俯視、側視等多樣的視角展示物品。此外,將第五側壁與第六側壁朝向彼此靠攏便能使第一頂壁與第二頂壁彼此靠近,進而遮蓋容置空間並包裝物品。基於上述,本創作的禮盒能兼具展示與包裝的便利性。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創作之禮盒閉闔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創作之禮盒開啟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本創作之禮盒的板體平面示意圖。須說明的是,圖3的板體100a中實線為切割線,而虛線為彎折線;在板體100a彎折成圖1及圖2的禮盒100之後,圖3的板體100a的表面為圖1及圖2的禮盒100的外表面。請參考圖1、圖2和圖3,禮盒100能由板體100a彎折而成。禮盒100包括底壁110、第一側壁111、第二側壁112、五邊形第三側壁113、五邊形第四側壁114、第五側壁115、第六側壁116、第一頂壁120和第二頂壁121,其中第一側壁111、第二側壁112、五邊形第三側壁113及五邊形第四側壁114連接底壁110的相異四側,而第一側壁111和第二側壁112相對,五邊形第三側壁113和五邊形第四側壁114相對。
第五側壁115連接第一側壁111之遠離底壁110的一側,第一頂壁120連接第五側壁115之遠離第一側壁111的一側並且沿禮盒100內彎折,而第一頂壁120連接第五側壁115與遠離第五側壁115之一側的其餘兩側分別連接第一延伸側壁161與第二延伸側壁162,其中第一延伸側壁161和第二延伸側壁162相對。此外,第六側壁116連接第二側壁112之遠離底壁110的一側,第二頂壁121連接第六側壁116之遠離第二側壁112的一側並且沿禮盒100內彎折,而第二頂壁121連接第六側壁116與遠離第六側壁116之一側的其餘兩側分別連接第三延伸側壁163與第四延伸側壁164,其中第三延伸側壁163和第四延伸側壁164相對。
詳細來說,禮盒100具有開啟狀態(圖2)及閉闔狀態(圖1)。如圖1所示,當禮盒100於閉闔狀態時,第五側壁115與第六側壁116彼此相對,其中第一延伸側壁161、第三延伸側壁163與五邊形第三側壁113之遠離底壁110之二側相互鄰接,而第二延伸側壁162、第四延伸側壁164與五邊形第四側壁114之遠離底壁110之二側相互鄰接,且第一頂壁120與第二頂壁121結合並與底壁110相對。如圖2所示,當禮盒100於開啟狀態時,第五側壁115與第六側壁116向外翻折,第一頂壁120與第二頂壁121分離,第一延伸側壁161、第三延伸側壁163與五邊形第三側壁113之遠離底壁110之二側相互分離,而第二延伸側壁162、第四延伸側壁164與五邊形第四側壁114之遠離底壁110之二側相互分離。如此,當禮盒100內置放物品時,於開啟狀態的禮盒100能暴露出物品的局部,以便展示物品,而將第五側壁115與第六側壁116在禮盒100呈開啟狀態時朝向彼此靠攏,便能使禮盒100呈圖1所示的閉闔狀態,進而封裝物品。因此,本實施例的禮盒100能以多樣的角度展示物品,也能迅速地包裝物品,因而兼具展示與包裝的便利性。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頂壁120在遠離第五側壁115的一側可具有第一弧形結構T1且連接第二延伸側壁162,而第一弧形結構T1遠離第二延伸側壁162的一端則具有第一卡合口C1;第二頂壁121在遠離第六側壁116的一側可具有第二弧形結構T2且連接第三延伸側壁163,而第二弧形結構T2遠離第三延伸側壁163的一端則具有第二卡合口C2。當禮盒100於閉闔狀態時,第一弧形結構T1及第二弧形結構T2彼此結合,第一卡合口C1與第二卡合口C2彼此卡合,以使第一頂壁120與第二頂壁121彼此固定。如此,當第一卡合口C1與第二卡合口C2彼此卡合時,第一弧形結構T1能覆蓋部分的第二頂壁121,第二弧形結構T2則能覆蓋部分的第一頂壁120,使第一頂壁120及第二頂壁121能彼此固定。
此外,禮盒100還可包括第一補強部131、第二補強部132、第三補強部133、第四補強部134、第五補強部135、第六補強部136、第七補強部137、第八補強部138、第一插接部140、第二插接部141、第三插接部142、第四插接部143、第五插接部144、第六插接部145、第七插接部146及第八插接部147、第一連接部151、第二連接部152、第三連接部153、第四連接部154、第五連接部155、第六連接部156、第七連接部157及第八連接部158。下文將逐一介紹上述各元件的特徵。
第一連接部151連接五邊形第三側壁113之遠離底壁110的其中一側並沿禮盒100內彎折,第二連接部152連接五邊形第三側壁113之遠離底壁110的另一側並沿禮盒100內彎折,第一連接部151鄰接第二連接部152。類似地,第三連接部153連接五邊形第四側壁114之遠離底壁110的其中一側並沿禮盒100內彎折,第四連接部154連接五邊形第四側壁114之遠離底壁110的另一側並沿禮盒100內彎折,第三連接部153鄰接第四連接部154。
另一方面,第一補強部131連接第一連接部151之遠離五邊形第三側壁113的其中一側並沿底壁110方向彎折,第二補強部132連接第二連接部152之遠離五邊形第三側壁113的另一側並沿底壁110方向彎折;第三補強部133連接第三連接部153之遠離五邊形第四側壁114的其中一側並沿底壁110方向彎折,第四補強部134連接第四連接部154之遠離五邊形第四側壁114的另一側並沿底壁110方向彎折;並且,第一補強部131鄰接第二補強部132並與第三補強部133相對,第二補強部132鄰接第一補強部131並與第四補強部134相對;類似地,第三補強部133鄰接第四補強部134並與第一補強部131相對,第四補強部134鄰接第三補強部133並與第二補強部132相對。
接著,第一插接部140與第二插接部141連接第一側壁111之連接底壁110與第五側壁115之其餘兩側,其中第一插接部140鄰近五邊形第三側壁113的一側並插入五邊形第三側壁113和第一補強部131之間,第二插接部141鄰近五邊形第四側壁114的一側並插入五邊形第四側壁114和第三補強部133之間;同樣地,第三插接部142與第四插接部143連接第二側壁112之連接底壁110與第六側壁116之其餘兩側,其中第三插接部142鄰近五邊形第三側壁113的一側並插入五邊形第三側壁113和第二補強部132之間,而第四插接部143鄰近五邊形第四側壁114的一側並插入五邊形第四側壁114和第四補強部134之間。如此,第一補強部131、第二補強部132、第一插接部140及第三插接部142能提升五邊形第三側壁113的結構強度;另外,第一連接部151的設置可便於讓第一插接部140插入第一補強部131和五邊形第三側壁113之間,第二連接部152的設置可便於讓第三插接部142插入第二補強部132和五邊形第三側壁113之間。類似地,第三補強部133、第四補強部134、第二插接部141及第四插接部143能提升五邊形第四側壁114的結構強度;另外,第三連接部153的設置可便於讓第二插接部141插入第三補強部133和五邊形第四側壁114之間,第四連接部154的設置可便於讓第四插接部143插入第四補強部134和五邊形第四側壁114之間。
第五連接部155連接第一延伸側壁161之遠離第一頂壁120的一側並沿禮盒100內彎折,第六連接部156連接第二延伸側壁162之遠離第一頂壁120的一側並沿禮盒100內彎折;同樣地,第七連接部157連接第三延伸側壁163之遠離第二頂壁121的一側並沿禮盒100內彎折,第八連接部158連接第四延伸側壁164之遠離第二頂壁121的一側並沿禮盒100內彎折。
另一方面,第五補強部135連接第五連接部155之遠離第一頂壁120的一側並沿第一頂壁120方向彎折,第六補強部136連接第六連接部156之遠離第一頂壁120的一側並沿第一頂壁120方向彎折;類似地,第七補強部137連接第七連接部157之遠離第二頂壁121的一側並沿第二頂壁121方向彎折,第八補強部138連接第八連接部158之遠離第二頂壁121的一側並沿第二頂壁121方向彎折;並且,第五補強部135與第六補強部136相對,第七補強部137與第八補強部138相對。
接著,第五插接部144與第六插接部145連接第五側壁115之連接第一側壁111與第一頂壁120之其餘兩側,其中第五插接部144鄰近第一延伸側壁161的一側並插入第一延伸側壁161和第五補強部135之間,而第六插接部145鄰近第二延伸側壁162的一側並插入第二延伸側壁162與第六補強部136之間;同樣地,第七插接部146與第八插接部147連接第六側壁116之連接第二側壁112與第二頂壁121之其餘兩側,其中第七插接部146鄰近第三延伸側壁163並插入第三延伸側壁163與第七補強部137之間,而第八插接部147鄰近第四延伸側壁164並插入第四延伸側壁164與第八補強部138之間。如此,第五補強部135及第五插接部144能增加第一延伸側壁161的結構強度,第六補強部136與第六插接部145則能增加第二延伸側壁162的結構強度;類似地,第七補強部137及第七插接部146能增加第三延伸側壁163的結構強度,第八補強部138與第八插接部147則能增加第四延伸側壁164的結構強度。另外,第五連接部155能便於讓第五插接部144插入第五補強部135和第一延伸側壁161之間,第六連接部156能便於讓第六插接部145插入第六補強部136和第二延伸側壁162之間;同樣地,第七連接部157則能便於讓第七插接部146插入第七補強部137和第三延伸側壁163之間,第八連接部158能便於讓第八插接部147插入第八補強部138和第四延伸側壁164之間。
另外,第一補強部131、第二補強部132、第三補強部133、第四補強部134、第五補強部135、第六補強部136、第七補強部137和第八補強部138的末端可分別具有第一插接片I1、第二插接片I2、第三插接片I3、第四插接片I4、第五插接片I5、第六插接片I6、第七插接片I7和第八插接片I8。而底壁110則可具有對應第一插接片I1、第二插接片I2、第三插接片I3和第四插接片I4的第一插接孔O1、第二插接孔O2、第三插接孔O3和第四插接孔O4。此外,第一頂壁120還可具有對應第五插接片I5和第六插接片I6的第五插接孔O5和第六插接孔O6;同樣地,第二頂壁121還可具有對應第七插接片I7和第八插接片I8的第七插接孔O7和第八插接孔O8。最後,第一插接片I1插入第一插接孔O1,第二插接片I2插入第二插接孔O2,第三插接片I3插入第三插接孔O3,第四插接片I4插入第四插接孔O4;同樣地,第五插接片I5插入第五插接孔O5,第六插接片I6插入第六插接孔O6,第七插接片I7插入第七插接孔O7,第八插接片I8插入第八插接孔O8。如此,第一補強部131、第二補強部132、第三補強部133和第四補強部134的末端均能固定於底壁110上,第五補強部135和第六補強部136的末端均能固定於第一頂壁120上,而第七補強部137和第八補強部138的末端則能固定於第二頂壁121上,使禮盒100結構能更為穩固。
最後,五邊形第三側壁113還可具有第一提繩孔H1,而第一提繩孔H1則對應設置於第一插接部140上的第二提繩孔H2與第一補強部131上的第三提繩孔H3;同樣地,五邊形第四側壁114亦可具有第四提繩孔H4,而第四提繩孔H4則對應設置於第四插接部143上的第五提繩孔H5與第四補強部134上的第六提繩孔H6。另外,第二側壁112還具有第七提繩孔H7,而第一側壁111亦具有第八提繩孔H8。在使用時,例如是第一提繩孔H1、第二提繩孔H2、第三提繩孔H3和第七提繩孔H7成一組使用,而第四提繩孔H4、第五提繩孔H5、第六提繩孔H6和第八提繩孔H8成一組使用,或者是第一提繩孔H1、第二提繩孔H2、第三提繩孔H3和第八提繩孔H8成一組使用,而第四提繩孔H4、第五提繩孔H5、第六提繩孔H6和第七提繩孔H7成一組使用。詳言之,第一提繩孔H1、第二提繩孔H2和第三提繩孔H3彼此對位且可搭配第七提繩孔H7或第八提繩孔H8使用,而第四提繩孔H4、第五提繩孔H5及第六提繩孔H6彼此對位且可搭配第八提繩孔H8或第七提繩孔H7使用。附帶一提,第一提繩孔H1、第四提繩孔H4、第七提繩孔H7和第八提繩孔H8的孔徑可介於4.5 mm~5.5 mm,例如約為5 mm;第二提繩孔H2、第三提繩孔H3、第五提繩孔H5及第六提繩孔H6的孔徑則可介於6 mm~7 mm,例如約為6.5 mm,但不限於此。此外,上述第一提繩孔H1至第八提繩孔H8的設置,可讓禮盒100能夠以提繩提攜,不需要另以手提袋來提攜禮盒100,如此能減少資源浪費。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禮盒具有相連接的第一頂壁與第五側壁和相連接的第二頂壁與第六側壁,其中第五側壁和第六側壁彼此相對並適於遠離彼此地翻折。因此,將第五側壁與第六側壁向外翻折便能使第一頂壁與第二頂壁彼此分離,進而暴露出容置空間。如此,禮盒能局部暴露出置於容置空間內的物品,並且能以俯視、側視等多樣的視角展示物品。此外,將第五側壁與第六側壁朝向彼此靠攏便能使第一頂壁與第二頂壁彼此靠近,進而遮蓋容置空間並包裝物品。另外,由於上述的第一頂壁與第二頂壁能經由第一弧形結構和第二弧形結構直接結合,不需以裝訂或黏貼的方式互相結合,因此本創作的禮盒還具有便於包裝的優點。基於上述,本創作的禮盒能兼具展示與包裝的便利性。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a:板體 100:禮盒 110:底壁 111:第一側壁 112:第二側壁 113:五邊形第三側壁 114:五邊形第四側壁 115:第五側壁 116:第六側壁 120:第一頂壁 121:第二頂壁 131:第一補強部 132:第二補強部 133:第三補強部 134:第四補強部 135:第五補強部 136:第六補強部 137:第七補強部 138:第八補強部 140:第一插接部 141:第二插接部 142:第三插接部 143:第四插接部 144:第五插接部 145:第六插接部 146:第七插接部 147:第八插接部 151:第一連接部 152:第二連接部 153:第三連接部 154:第四連接部 155:第五連接部 156:第六連接部 157:第七連接部 158:第八連接部 161:第一延伸側壁 162:第二延伸側壁 163:第三延伸側壁 164:第四延伸側壁 C1:第一卡合口 C2:第二卡合口 H1:第一提繩孔 H2:第二提繩孔 H3:第三提繩孔 H4:第四提繩孔 H5:第五提繩孔 H6:第六提繩孔 H7:第七提繩孔 H8:第八提繩孔 I1:第一插接片 I2:第二插接片 I3:第三插接片 I4:第四插接片 I5:第五插接片 I6:第六插接片 I7:第七插接片 I8:第八插接片 O1:第一插接孔 O2:第二插接孔 O3:第三插接孔 O4:第四插接孔 O5:第五插接孔 O6:第六插接孔 O7:第七插接孔 O8:第八插接孔 T1:第一弧形結構 T2:第二弧形結構
圖1是本創作之禮盒閉闔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創作之禮盒開啟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創作之禮盒的板體平面示意圖。
100a:板體
100:禮盒
110:底壁
111:第一側壁
112:第二側壁
114:五邊形第四側壁
115:第五側壁
116:第六側壁
120:第一頂壁
121:第二頂壁
131:第一補強部
132:第二補強部
135:第五補強部
136:第六補強部
137:第七補強部
138:第八補強部
144:第五插接部
145:第六插接部
146:第七插接部
147:第八插接部
151:第一連接部
152:第二連接部
153:第三連接部
154:第四連接部
155:第五連接部
156:第六連接部
157:第七連接部
158:第八連接部
161:第一延伸側壁
162:第二延伸側壁
163:第三延伸側壁
164:第四延伸側壁
C1:第一卡合口
C2:第二卡合口
H3:第三提繩孔
H4:第四提繩孔
H7:第七提繩孔
I6:第六插接片
I8:第八插接片
T1:第一弧形結構
T2:第二弧形結構

Claims (5)

  1. 一種由一板體彎折而成的禮盒,該禮盒包括: 一底壁; 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一五邊形第三側壁及一五邊形第四側壁,連接該底壁的相異四側,該第一側壁和該第二側壁相對,該五邊形第三側壁和該五邊形第四側壁相對; 一第五側壁,連接該第一側壁之遠離該底壁的一側; 一第一頂壁,連接該第五側壁之遠離該第一側壁的一側且沿該禮盒內彎折,該第一頂壁連接該第五側壁與遠離該第五側壁之一側的其餘兩側分別連接該禮盒的一第一延伸側壁與一第二延伸側壁,該第一延伸側壁和該第二延伸側壁相對; 一第六側壁,連接該第二側壁之遠離該底壁的一側;以及 一第二頂壁,連接該第六側壁之遠離該第二側壁的一側且沿該禮盒內彎折,該第二頂壁連接該第六側壁與遠離該第六側壁之一側的其餘兩側分別連接該禮盒的一第三延伸側壁與一第四延伸側壁,該第三延伸側壁和該第四延伸側壁相對; 其中,該禮盒具有一開啟狀態及一閉闔狀態,當該禮盒於該閉闔狀態時,該第五側壁與該第六側壁彼此相對,該第一延伸側壁、該第三延伸側壁與該五邊形第三側壁之遠離該底壁之二側相互鄰接,該第二延伸側壁、該第四延伸側壁與該五邊形第四側壁之遠離該底壁之二側相互鄰接,該第一頂壁與該第二頂壁結合並與該底壁相對,當該禮盒於該開啟狀態時,該第五側壁與該第六側壁向外翻折,該第一頂壁與該第二頂壁分離,該第一延伸側壁、該第三延伸側壁與該五邊形第三側壁之遠離該底壁之二側相互分離,該第二延伸側壁、該第四延伸側壁與該五邊形第四側壁之遠離該底壁之二側相互分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禮盒,其中該第一頂壁在遠離該第五側壁的一側具有一第一弧形結構且連接該第二延伸側壁,該第一弧形結構遠離該第二延伸側壁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卡合口,該第二頂壁在遠離該第六側壁的一側具有一第二弧形結構且連接該第三延伸側壁,該第二弧形結構遠離該第三延伸側壁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卡合口,當該禮盒於該閉闔狀態時,該第一弧形結構及該第二弧形結構彼此結合,該第一卡合口與該第二卡合口彼此卡合。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禮盒,還包括: 一第一連接部、一第二連接部、一第三連接部和一第四連接部,該第一連接部連接該五邊形第三側壁之遠離該底壁的一側並沿該禮盒內彎折,該第二連接部連接該五邊形第三側壁之遠離該底壁的另一側並沿該禮盒內彎折,該第一連接部鄰接該第二連接部,該第三連接部連接該五邊形第四側壁之遠離該底壁的一側並沿該禮盒內彎折,該第四連接部連接該五邊形第四側壁之遠離該底壁的另一側並沿該禮盒內彎折,該第三連接部鄰接該第四連接部; 一第一補強部、一第二補強部、一第三補強部和一第四補強部,該第一補強部連接該第一連接部之遠離該五邊形第三側壁的一側並沿該底壁方向彎折,該第二補強部連接該第二連接部之遠離該五邊形第三側壁的另一側並沿該底壁方向彎折,該第三補強部連接該第三連接部之遠離該五邊形第四側壁的一側並沿該底壁方向彎折,該第四補強部連接該第四連接部之遠離該五邊形第四側壁的另一側並沿該底壁方向彎折,該第一補強部鄰接該第二補強部並與該第三補強部相對,該第二補強部鄰接該第一補強部並與該第四補強部相對,該第三補強部鄰接該第四補強部並與該第一補強部相對,該第四補強部鄰接該第三補強部並與該第二補強部相對; 一第五連接部、一第六連接部、一第七連接部和一第八連接部,該第五連接部連接該第一延伸側壁之遠離該第一頂壁的一側並沿該禮盒內彎折,該第六連接部連接該第二延伸側壁之遠離該第一頂壁的一側並沿該禮盒內彎折,該第七連接部連接該第三延伸側壁之遠離該第二頂壁的一側並沿該禮盒內彎折,該第八連接部連接該第四延伸側壁之遠離該第二頂壁的一側並沿該禮盒內彎折; 一第五補強部、一第六補強部、一第七補強部和一第八補強部,該第五補強部連接該第五連接部之遠離該第一頂壁的一側並沿該第一頂壁方向彎折,該第六補強部連接該第六連接部遠離該第一頂壁的一側並沿該第一頂壁方向彎折,該第七補強部連接該第七連接部遠離該第二頂壁的一側並沿該第二頂壁方向彎折,該第八補強部連接該第八連接部遠離該第二頂壁的一側並沿該第二頂壁方向彎折,該第五補強部與該第六補強部相對,該第七補強部與該第八補強部相對; 一第一插接部、一第二插接部、一第三插接部和一第四插接部,該第一插接部與該第二插接部連接該第一側壁之連接該底壁與該第五側壁之其餘兩側,其中該第一插接部鄰近該五邊形第三側壁的一側並插入該五邊形第三側壁和該第一補強部之間,該第二插接部鄰近該五邊形第四側壁的一側並插入該五邊形第四側壁和該第三補強部之間,該第三插接部與該第四插接部連接該第二側壁之連接該底壁與該第六側壁之其餘兩側,其中該第三插接部鄰近該五邊形第三側壁的一側並插入該五邊形第三側壁和該第二補強部之間,該第四插接部鄰近該五邊形第四側壁的一側並插入該五邊形第四側壁和該第四補強部之間;以及 一第五插接部、一第六插接部、一第七插接部和一第八插接部,該第五插接部與該第六插接部連接該第五側壁之連接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一頂壁之其餘兩側,其中該第五插接部鄰近該第一延伸側壁的一側並插入該第一延伸側壁和該第五補強部之間,該第六插接部鄰近該第二延伸側壁的一側並插入該第二延伸側壁與該第六補強部之間,該第七插接部與該第八插接部連接該第六側壁之連接該第二側壁與該第二頂壁之其餘兩側,其中該第七插接部鄰近該第三延伸側壁並插入該第三延伸側壁與該第七補強部之間,該第八插接部鄰近該第四延伸側壁並插入該第四延伸側壁與該第八補強部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禮盒,其中: 該第一補強部、該第二補強部、該第三補強部、該第四補強部、該第五補強部、該第六補強部、該第七補強部和該第八補強部的末端分別具有一第一插接片、一第二插接片、一第三插接片、一第四插接片、一第五插接片、一第六插接片、一第七插接片和一第八插接片; 該底壁具有對應該第一插接片、該第二插接片、該第三插接片和該第四插接片的一第一插接孔、一第二插接孔、一第三插接孔和一第四插接孔; 該第一頂壁還具有對應該第五插接片的一第五插接孔與對應該第六插接片的一第六插接孔;以及 該第二頂壁還具有對應該第七插接片一第七插接孔的和對應該第八插接片的一第八插接孔; 其中,該第一插接片插入該第一插接孔,該第二插接片插入該第二插接孔,該第三插接片插入該第三插接孔,該第四插接片插入該第四插接孔,該第五插接片插入該第五插接孔,該第六插接片插入該第六插接孔,該第七插接片插入該第七插接孔,該第八插接片插入該第八插接孔。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禮盒,其中: 該五邊形第三側壁具有一第一提繩孔,該第一提繩孔對應該第一插接部的一第二提繩孔與該第一補強部的一第三提繩孔; 該五邊形第四側壁具有一第四提繩孔,該第四提繩孔對應該第四插接部的一第五提繩孔與該第四補強部的一第六提繩孔; 該第二側壁具有一第七提繩孔,該第一側壁具有一第八提繩孔。
TW109217048U 2020-12-24 2020-12-24 禮盒 TWM6105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7048U TWM610524U (zh) 2020-12-24 2020-12-24 禮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7048U TWM610524U (zh) 2020-12-24 2020-12-24 禮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0524U true TWM610524U (zh) 2021-04-11

Family

ID=76605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7048U TWM610524U (zh) 2020-12-24 2020-12-24 禮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05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535152A (ja) 消費財用のパック
CN107719832B (zh) 一种四联包装盒
TWM610524U (zh) 禮盒
CN208439558U (zh) 包装盒
CN214493721U (zh) 一种扣合式折叠包装盒
JPH0242571Y2 (zh)
KR200440979Y1 (ko) 포장용 상자
CN210213052U (zh) 便捷式包装盒
CN215884417U (zh) 食品包装盒
CN220298991U (zh) 免粘纸箱
CN211686022U (zh) 一种包装盒
TWM610059U (zh) 手提盒
CN213863099U (zh) 一种包装盒
KR200445319Y1 (ko) 치킨 포장용 상자
CN220948980U (zh) 一种一体成型包装盒
CN220501394U (zh) 分体式纸质包装盒
CN211919306U (zh) 一种包装展示盒
CN216995318U (zh) 盒体以及平板结构
CN209814525U (zh) 一种双层粉饼包装盒
JP2009096513A (ja) キャリーカートン
KR20220118130A (ko) 인입 결합 방식을 가지는 결합구를 포함하는 수납용 박스 패키지
KR200440735Y1 (ko) 휴대폰 포장 상자
JPH09132230A (ja) 紙製輸送箱
JP2586584Y2 (ja) 包装箱
JP2504191Y2 (ja) 組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