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9017U - 起波器 - Google Patents

起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9017U
TWM609017U TW109214528U TW109214528U TWM609017U TW M609017 U TWM609017 U TW M609017U TW 109214528 U TW109214528 U TW 109214528U TW 109214528 U TW109214528 U TW 109214528U TW M609017 U TWM609017 U TW M60901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generator
detachably connected
collar
accommodating space
upper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4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美瑤
Original Assignee
李美瑤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美瑤 filed Critical 李美瑤
Priority to TW109214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9017U/zh
Publication of TWM609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9017U/zh
Priority to JP2021002282U priority patent/JP3233747U/ja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起波器,包含外層、中層以及內層。中層可分離地連接外層,內層可分離地連接中層。外層包含外殼及複數個螺紋。外殼具有第一容置空間,螺紋設置於外殼。中層容設於外殼之第一容置空間內,並包含內襯以及上蓋。內襯可分離地連接外殼,並具有第二容置空間。上蓋可分離地連接內襯,並包含複數個通道。內層容設於內襯之第二容置空間內,並包含套環以及複數個起波網。套環可分離地連接內襯,套環具有第三容置空間。起波網容設於套環之第三容置空間內,且可分離地連接套環。藉此,可令起波器的修繕更為方便。

Description

起波器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起波器,尤其是有關於一種各組件之間易於拆裝的起波器。
為了讓水流更為綿密,通常會在水龍頭之出水端安裝起波器,其用以將水流與空氣混合,並讓水流中能含有大量的細微氣泡,進而達到省水的效果。有業者推出具有起波網的起波器,以更增加氣液混合的效果。
然而,由於起波網的孔洞細小,其容易有生鏽、破裂及阻塞的情形發生,導致出水的水流的流量不穩定或混合效果不佳。當起波網有上述情況發生時,由於一般的起波器為一體成型且密閉的結構,因此需一併汰換整個起波器,其導致起波器使用成本的增加。
有鑑於此,如何改善上述習知結構的缺點,遂成相關業者努力研發之目標。
本新型提供一種起波器,透過外層、中層以及內層之間可分離地連接的結構配置,使用者可以簡單的方式完成各組件的組設,並且更易於拆裝,其有助於起波器的修繕及內部組件的汰換。
依據本新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起波器,包含外層、中層以及內層。中層可分離地連接外層,內層可分離地連接中層。外層包含外殼及複數個螺紋。外殼具有第一容置空間,螺紋設置於外殼。中層容設於外殼之第一容置空間內,並包含內襯以及上蓋。內襯可分離地連接外殼,並具有第二容置空間。上蓋可分離地連接內襯,並包含複數個通道。內層容設於內襯之第二容置空間內,並包含套環以及複數個起波網。套環可分離地連接內襯,套環具有第三容置空間。起波網容設於套環之第三容置空間內,且可分離地連接套環。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起波器,其中上蓋可包含第一上蓋件以及第二上蓋件。第二上蓋件可分離地連接第一上蓋件。第一上蓋件具有複數個第一通道,第二上蓋件具有複數個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連通。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起波器,其中各第一通道之管徑可朝各第二通道的方向漸縮。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起波器,其中內襯可包含進氣溝以及穿孔。進氣溝設置於內襯之外表面,並使內襯與外殼之間形成間隙。穿孔穿設於進氣溝,以使內襯之第二容置空間與外殼之第一容置空間連通。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起波器,其中內層可更包含複數個隔體。隔體容設於套環之第三容置空間,可分離地連接套環,其中各隔體之間設置有至少一起波網。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起波器,其中外殼可包含階緣,其設置於外殼之內表面。內襯可包含凸緣,其可分離地抵靠階緣。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起波器,其中外殼可為套管或三通管。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起波器,其中內襯可包含卡合槽,其設置於內襯之內表面。上蓋可包含卡合緣,其可分離地連接卡合槽。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起波器,其中內襯可包含抵頂件,其設置於內襯之內表面。套環可包含抵頂緣,其設置於套環之外表面,其中抵頂件可分離地抵頂抵頂緣。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起波器,其中內層可更包含固定件,其可分離地連接套環之一端。
依據前述實施方式之起波器,其中套環可包含凹槽,其設置於套環之內表面。固定件可包含凸出部,其可分離地連接凹槽。
以下將參照圖式說明本新型之複數個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新型。也就是說,在本新型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並且重複之元件將可能使用相同的編號表示之。
請參閱第1圖、第2圖及第3圖,第1圖係繪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一實施例之起波器100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100的爆炸圖,第3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100的剖面示意圖。如第1圖、第2圖及第3圖所示,起波器100包含外層110、中層120及內層130。內層130設置於中層120內,中層120設置於外層110內,且中層120可分離地連接外層110,內層130可分離地連接中層120。外層110包含外殼111及螺紋112,螺紋112設置於外殼111。中層120包含內襯121以及上蓋140,上蓋140可分離地連接內襯121。內層130包含套環131及複數個起波網170。套環131可分離地連接內襯121。外殼111具有第一容置空間113,其用以容置中層120。內襯121具有第二容置空間122,其用以容納內層130。套環131具有第三容置空間132,起波網170容設於第三容置空間132內。透過外層110、中層120及內層130可分離地結構配置,可有助於起波器100的修繕。
具體而言,起波器100可具有入水端101及出水端102,起波器100之入水端101可裝設於一供液裝置(圖未繪示)之出水口,供液裝置之水流由入水端101往出水端102的方向流動,水流依序通過外層110、中層120及內層130。透過中層120及內層130的設置,液體可與氣體充分混合,並令流出的水流含有大量氣泡,以使水流更為綿密,並達到省水的效果。
詳細來說,外層110之螺紋112設置於起波器100之入水端101,螺紋112用以將起波器100鎖附於供液裝置的出水口。在第1圖實施方式中,螺紋112設置於外殼111的內表面,在其他實施例中,螺紋112可設置於外殼111的外表面,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在第1圖實施例中,外殼111為具有雙向開口的套件,且外層110的材質可為金屬或不鏽鋼,藉以有效增加起波器100的結構強度。
請參閱第4圖及第5圖,並請一併參照第3圖。第4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100之上蓋140的爆炸圖,第5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100之第一上蓋件141的示意圖。進一步地說,第5圖為第一上蓋件141之另一視角的示意圖。中層120包含內襯121以及上蓋140。內襯121可分離地連接外殼111,並具有第二容置空間122。上蓋140可分離地連接內襯121,並包含複數個通道(未另標示)。更仔細地說,如第4圖所示,上蓋140可包含第一上蓋件141及第二上蓋件142,第二上蓋件142可分離地連接第一上蓋件141。第一上蓋件141具有複數個第一通道143,第二上蓋件142具有複數個第二通道144,且第一通道143與第二通道144連通,第一通道143及第二通道144供水流通過。
如第3圖所示,外殼111可包含階緣114,階緣114設置並突出於外殼111之內表面,內襯121可包含凸緣123,凸緣123抵靠於階緣114,藉以使中層120可分離地連接外層110。此外,內襯121可包含卡合槽124,卡合槽124設置於內襯121之內表面,上蓋140可包含卡合緣145,卡合緣145可分離地連接卡合槽124。進一步地說,在第3圖實施方式中,卡合緣145設置於第一上蓋件141,且由第3圖可知,卡合槽124及卡合緣145的截面為圓弧狀,其有助於增加上蓋140與內襯121之間拆裝的順暢度。
另一方面,如第5圖所示,第一上蓋件141之連接第二上蓋件142的一面具有複數個進氣槽146,進氣槽146凹陷於第一上蓋件141的表面。進氣槽146用以令第一通道143及第二通道144與第二容置空間122連通。再者,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內襯121可包含進氣溝126及穿孔128。進氣溝126設置於內襯121之外表面,並使內襯121與外殼111之間形成間隙127。穿孔128穿設於進氣溝126,以使內襯121之第二容置空間122可與外殼111之第一容置空間113連通。此外,如第3圖所示,各第一通道143之管徑朝各第二通道144的方向漸縮。
中層120可包含流速控制蓋150,其可分離地連接第一上蓋件141。如第4圖所示,流速控制蓋150覆蓋至少一第一通道143,藉以控制水流流經上蓋140的流速。由於中層120可拆卸於外層110,使用者可依據供液裝置的流量及流速,選擇是否裝設流速控制蓋150。藉此,可增加起波器100應用的彈性及廣度。
中層120可包含網蓋160,其可分離地連接第一上蓋件141。如第4圖所示,網蓋160連接第一上蓋件141,並覆蓋第一通道143及流速控制蓋150。網蓋160可過濾較大顆粒的雜質,藉以避免第一通道143及第二通道144阻塞。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層120可拆卸於外層110,使用者可輕易地更換網蓋160,以使網蓋160保持其良好的過濾效果。
請參閱第6圖並一併參照第3圖,第6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100之內層130的爆炸圖。如第3圖及第6圖所示,套環131可分離地連接內襯121,套環131具有第三容置空間132,起波網170容設於第三容置空間132內,且可分離地連接套環131。
詳細來說,如第3圖所示,內襯121可包含抵頂件125,套環131可包含抵頂緣133。抵頂件125設置且突出於內襯121之內表面,抵頂緣133設置於套環131之外表面,抵頂件125可分離地抵頂抵頂緣133。當水流由入水端101往出水端102的方向流動時,水流施力於內層130,並使套環131之抵頂緣133可緊密地抵頂於內襯121之抵頂件125上,進而令內層130不輕易地與中層120脫離。此外,透過內襯121與套環131可分離地連接的結構配置,可更方便起波器100的修繕。
另外,內層130可更包含固定件134,其設置於套環131之一端,且可分離地連接套環131之一端。更仔細地說,如第3圖所示,套環131可包含凹槽135,固定件134可包含凸出部136。凹槽135設置於套環131之內表面,凸出部136可分離地連接凹槽135。另外,套環131之另一端具有承載面137,承載面137環設於套環131之內表面,承載面137用以承接起波網170。當固定件134組設於套環131時,固定件134之凸出部136連接於套環131之凹槽135內,以使固定件134扣合於套環131,起波網170一端受固定件134抵頂,其另一端受承載面137抵頂。藉此,起波網170可穩定地容設於套環131之第三容置空間132內。
內層130可更包含複數個隔體138,隔體138容設於套環131之第三容置空間132,並可分離地連接套環131,其中各隔體138之間設置有至少一起波網170。藉由隔體138的設置,套環131之第三容置空間132可被分隔成複數個起波空間139。在第6圖實施方式中,起波網170的數量為九,隔體138的數量為二,起波空間139的數量為二。更仔細地說,由入水端101至出水端102的方向依序為第一起波網171、第二起波網172、第三起波網173、第四起波網174、第五起波網175、第六起波網176、第七起波網177、第八起波網178及第九起波網179,其中第一起波網171及第二起波網172設置於固定件134及其中一隔體138之間,第三起波網173及第四起波網174設置於二隔體138之間,第四起波網174、第五起波網175、第六起波網176、第七起波網177、第八起波網178及第九起波網179設置於另一隔體138及承載面137之間。特別說明的是,起波網170及隔體138的數量可依需求配置,本新型並不以此揭示內容為限。
請參閱第7圖及第8圖,第7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100之使用狀態示意圖,第8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100之另一使用狀態示意圖。具體而言,起波器100可連接供液裝置10,供液裝置10用以提供液體L。在第7圖中,供液裝置10可為一般家用水龍頭,但本新型並不以此揭示內容為限。仔細地說,起波器100之入水端101透過外殼111及螺紋112鎖固於供液裝置10。
如第8圖所示,當供液裝置10開啟並提供液體L至起波器100時,由於第一通道143之管徑朝各第二通道144的方向漸縮,使水流通過第一通道143及第二通道144時,產生文氏管效應,並同時產生加壓的效果。藉此,受文氏管效應影響,氣體P受水流吸引,透過間隙127由出水端102沿著進氣溝126進入起波器100,氣體P再經由穿孔128及進氣槽146進入至上蓋140。接著,第一通道143及第二通道144將液體L分散及增壓,達到初步擾流的目的。
當液體L及氣體P同時進入內層130時,透過起波網170的設置,液體L可被打碎成更細小的水流,以使液體L及氣體P可充分混合,並產生氣泡水A。此外,藉由起波空間139的設置,可更增加液體L及氣體P混合的效果。特別說明的是,在第8圖中,氣體P可為外界空氣。
藉由上述結構配置,起波器100可直接裝設於家用的水龍頭,透過直接混合空氣及液體L以提供綿密的氣泡水A,並提供柔水及節水的效果。另一方面,透過產生大量的微米級或奈米級的氣泡,氣泡水A可包覆油脂,快速去除碗盤上的油漬及汙垢,並可減少清潔劑的使用。此外,氣泡水A更可深入清潔蔬果褶皺與其上表皮的汙垢及農藥殘留,亦可深層清潔皮膚毛孔細小髒汙,迅速將細菌及污垢沖洗,並活化毛囊。藉此,起波器100可被廣泛地應用於民生用途,具有良好的實用性。
請參閱第9圖、第10圖及第11圖,第9圖係繪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另一實施例之起波器200的示意圖,第10圖繪示依照第9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200之部分爆炸圖,第11圖繪示依照第9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200之使用狀態示意圖。如第9圖、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起波器200包含外層210、中層220及內層230。外層210包含外殼211及螺紋212。中層220包含內襯221及上蓋240。內層230包含套環231及複數個起波網270。具體而言,第9圖實施例之起波器200的結構與第1圖實施例之起波器100的結構相似,有關第9圖之起波器200的詳細結構配置及作動機制請參照上述第1圖實施例之敘述,在此不另外贅述。
特別的是,在第9圖實施例中,外殼211為三通管。此外,第9圖實施例之起波器200與第1圖實施例之起波器100不同的地方在於,如第10圖所示,起波器200之內襯221具有完整的表面,也就是說,起波器200之內襯221並不包含如第2圖所示的穿孔128。
具體而言,如第11圖所示,外殼211之三通管包含入水口213、出水口214、進氣口215、文氏管216及止逆結構217。螺紋212設置在入水口213,以使起波器200可連接供液裝置(圖未繪示),其提供液體L,供液裝置可為水龍頭,但不以此為限。進氣口215用以連接供氣裝置,供氣裝置可提供氣體P,其中氣體P可為一般的空氣或其他氣體,例如:臭氧、二氧化碳等特殊用途的氣體。中層220及內層230連接出水口214,中層220及內層230用以混合液體L及氣體P,以提供氣泡水A。特別說明的是,文氏管216及止逆結構217的結構為習知且非本新型之重點,細節不再贅述。
如第11圖所示,供液裝置提供液體L至起波器200,透過文氏管216的設置,當液體L通過時,產生文氏管效應,氣體P由進氣口215被吸入至文氏管216內,此時,液體L及氣體P一同進入至中層220及內層230中,並在其中混合,以產生氣泡水A,其中液體L及氣體P在起波器200內混合成氣泡水A的詳細機制,請參考上述第1圖之起波器100的敘述,在此不另外贅述。
由上述說明可知,根據不同的結構配置,本新型之起波器可連接水龍頭,並直接輸出具有微米或奈米氣泡的氣泡水,以供民生用途使用;或者,本新型之起波器可搭配三通管使用,並可因應不同需求將液體與不同種類的氣體混合,例如:臭氧或二氧化碳等可溶氣體,藉此,本新型之起波器可提供不同的特殊需求。
總結上述,有別於一般一體成型的起波器或組件無法分離的起波器,若其內部有阻塞或鏽蝕的情況發生時,往往需將整組的起波器丟棄汰換。透過本新型之起波器各組件可分離地連接的結構配置,本新型之起波器可以簡單的方式完成各組件的組設,並且易於拆裝,其有助於起波器的修繕及內部組件的汰換。藉此,可增加起波器的使用壽命。此外,起波器可根據不同使用狀況更換所需的組件,以增加起波器使用的便利性及應用的廣度。再者,透過不同的結構配置,本新型之起波器可將液體與空氣或其他特殊氣體混合,以符合民生用途需求或特殊工業需求,其應用範圍廣泛。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供液裝置 100,200:起波器 101:入水端 102:出水端 110,210:外層 111,211:外殼 112,212:螺紋 113:第一容置空間 114:階緣 120,220:中層 121,221:內襯 122:第二容置空間 123:凸緣 124:卡合槽 125:抵頂件 126:進氣溝 127:間隙 128:穿孔 130,230:內層 131,231:套環 132:第三容置空間 133:抵頂緣 134:固定件 135:凹槽 136:凸出部 137:承載面 138:隔體 139:起波空間 140,240:上蓋 141:第一上蓋件 142:第二上蓋件 143:第一通道 144:第二通道 145:卡合緣 146:進氣槽 150:流速控制蓋 160:網蓋 170,270:起波網 171:第一起波網 172:第二起波網 173:第三起波網 174:第四起波網 175:第五起波網 176:第六起波網 177:第七起波網 178:第八起波網 179:第九起波網 213:入水口 214:出水口 215:進氣口 216:文氏管 217:止逆結構 A:氣泡水 P:氣體 L:液體
為讓本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係繪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一實施例之起波器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的爆炸圖; 第3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的剖面示意圖; 第4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之上蓋的爆炸圖; 第5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之第一上蓋件的示意圖; 第6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之內層的爆炸圖; 第7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8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之另一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9圖係繪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另一實施例之起波器的示意圖; 第10圖繪示依照第9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之部分爆炸圖;以及 第11圖繪示依照第9圖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之起波器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100:起波器
110:外層
111:外殼
112:螺紋
113:第一容置空間
120:中層
121:內襯
122:第二容置空間
126:進氣溝
128:穿孔
130:內層
131:套環
134:固定件
140:上蓋
141:第一上蓋件
142:第二上蓋件
160:網蓋
170:起波網

Claims (11)

  1. 一種起波器,包含: 一外層,包含: 一外殼,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間;以及 複數個螺紋,該些螺紋設置於該外殼; 一中層,可分離地連接該外層,並容設於該外殼之該第一容置空間內,包含: 一內襯,可分離地連接該外殼,並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間;以及 一上蓋,可分離地連接該內襯,並包含複數個通道;以及 一內層,可分離地連接該中層,並容設於該內襯之該第二容置空間內,包含: 一套環,可分離地連接該內襯,該套環具有一第三容置空間;以及 複數個起波網,容設於該套環之該第三容置空間內,且可分離地連接該套環。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起波器,其中該上蓋包含: 一第一上蓋件,具有複數個第一通道;以及 一第二上蓋件,可分離地連接該第一上蓋件,並具有複數個第二通道,該些第一通道與該些第二通道連通。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起波器,其中各該第一通道之一管徑朝各該第二通道的方向漸縮。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起波器,其中該內襯包含: 至少一進氣溝,設置於該內襯之一外表面,並使該內襯與該外殼之間形成一間隙;以及 至少一穿孔,該穿孔穿設於該進氣溝,以使該內襯之該第二容置空間與該外殼之該第一容置空間連通。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起波器,其中該內層更包含: 複數個隔體,容設於該套環之該第三容置空間,可分離地連接該套環,其中各該隔體之間設置有至少一該起波網。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起波器,其中該外殼包含一階緣,其設置於該外殼之一內表面,且該內襯包含一凸緣,其可分離地抵靠該階緣。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起波器,其中該外殼為一套管或一三通管。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起波器,其中該內襯包含一卡合槽,其設置於該內襯之一內表面,且該上蓋包含一卡合緣,其可分離地連接該卡合槽。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起波器,其中該內襯包含一抵頂件,其設置於該內襯之一內表面,且該套環包含一抵頂緣,其設置於該套環之一外表面,其中該抵頂件可分離地抵頂該抵頂緣。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起波器,其中該內層更包含一固定件,其可分離地連接該套環之一端。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起波器,其中該套環包含一凹槽,其設置於該套環之一內表面,且該固定件包含一凸出部,其可分離地連接該凹槽。
TW109214528U 2020-11-03 2020-11-03 起波器 TWM609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4528U TWM609017U (zh) 2020-11-03 2020-11-03 起波器
JP2021002282U JP3233747U (ja) 2020-11-03 2021-06-11 通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4528U TWM609017U (zh) 2020-11-03 2020-11-03 起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9017U true TWM609017U (zh) 2021-03-11

Family

ID=7603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4528U TWM609017U (zh) 2020-11-03 2020-11-03 起波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33747U (zh)
TW (1) TWM60901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33747U (ja) 2021-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54434B2 (ja) 節水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節水具
WO2021179436A1 (zh) 微纳米气泡起泡器
JP5728643B2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JP5007769B2 (ja) 節水栓
TWM552842U (zh) 微氣泡產生器
CN210386244U (zh) 可切换出水模式的花洒
TWM609017U (zh) 起波器
CN110170388A (zh) 可切换出水模式的花洒
JP5728642B2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CN215784179U (zh) 花洒组件
KR101441605B1 (ko) 마이크로 버블 노즐이 구비된 샤워기 헤드
WO2014167783A1 (ja) シャワーヘッド
CN211368091U (zh) 微气泡喷头及具有该微气泡喷头的洗涤设备
CN211395015U (zh) 微气泡喷头及具有该微气泡喷头的洗涤设备
CN210753272U (zh) 一种微气泡花洒
WO2020044847A1 (ja) シャワーヘッド装置
TWI756285B (zh) 水壓升壓裝置
CN220521475U (zh) 一种改进型水龙头
CN112647245A (zh) 微气泡喷头及具有该微气泡喷头的洗涤设备
CN114250832A (zh) 出水装置及出水设备
JP5452365B2 (ja) ストレーナー
CN112647246A (zh) 微气泡发生器及具有该微气泡发生器的洗涤设备
TW202033460A (zh) 微氣泡產生裝置
CN213255159U (zh) 花洒和供水装置
TWM451389U (zh) 水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