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7474U - 入料構造 - Google Patents

入料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7474U
TWM607474U TW109212229U TW109212229U TWM607474U TW M607474 U TWM607474 U TW M607474U TW 109212229 U TW109212229 U TW 109212229U TW 109212229 U TW109212229 U TW 109212229U TW M607474 U TWM607474 U TW M60747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pe
opening
feeding
section
fee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2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劉俊呈
黃家宏
鍾育霖
陳其褘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Priority to TW109212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7474U/zh
Publication of TWM607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747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入料構造,用以解決習知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送料不順的問題。係包含:一入料容器,具有一入料端及一出料端;一連接管,位於該入料容器內,該連接管一端的開口朝向該入料容器的出料端,該連接管具有至少一通透部;及一承接件,結合於該連接管另一端的開口。

Description

入料構造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入料構造,尤其是一種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中的入料構造。
請參照第1圖,其係一種習知的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9,該習知的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9具有一淬火油槽91,該淬火油槽91內浸置有一入料容器92,該入料容器92的周壁係可以藉由例如細孔或網狀結構與該淬火油槽91相連通,使該淬火油槽91內的淬火油可以充填於該入料容器92內,該入料容器92成漏斗狀,由該入料容器92的一入料端92a朝一出料端92b形成縮徑,且該出料端92b經由一輸送管93連通至一集料槽94。當金屬工件經過高溫熱處理後,可以由該入料端92a入料,並和該入料容器92內的淬火油接觸以進行冷卻調質。惟,該入料容器92的內壁面因成漏斗狀而為一斜面,該金屬工件由該入料端92a落下時容易卡於該入料容器92內壁面,因而造成送料不順的問題產生。
有鑑於此,習知的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確實仍有加以改善之必要。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創作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入料構造,係可以用於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使金屬工件在輸送時,可以被順暢導送者。
本創作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語,例如「前」、「後」、「左」、「右」、「上(頂)」、「下(底)」、「內」、「外」、「側面」等,主要係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語僅用以輔助說明及理解本創作的各實施例,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本創作全文所記載的元件及構件使用「一」或「一個」之量詞,僅是為了方便使用且提供本創作範圍的通常意義;於本創作中應被解讀為包括一個或至少一個,且單一的概念也包括複數的情況,除非其明顯意指其他意思。
本創作全文所述「結合」、「組合」或「組裝」等近似用語,主要包含連接後仍可不破壞構件地分離,或是連接後使構件不可分離等型態,係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依據欲相連之構件材質或組裝需求予以選擇者。
本創作的入料構造,包含:一入料容器,具有一入料端及一出料端;一連接管,位於該入料容器內,該連接管一端的開口朝向該入料容器的出料端,該連接管具有至少一通透部;及一承接件,結合於該連接管另一端的開口。
據此,本創作的入料構造,藉由該連接管位於該承接件及該入料容器的出料端之間,可以直接將金屬工件導送至該出料端,以避免該金屬工件卡抵於該入料容器的內周壁而造成送料不順,係可以達到提升作業效率的功效。另,進一步地可以藉由將該連接管設於現有的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之入料容器內,以位於現有的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的入料容器及承接件之間,以避免該金屬工件卡於現有入料容器內壁面,係可以簡易地對現有的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進行改裝,而不需要更換整個裝置,係可以達到降低成本的功效。
其中,該入料容器由該入料端朝該出料端形成縮徑,使該入料容器具有一縮徑段及一小徑段,該縮徑段連接該入料端,該小徑段連接該出料端。如此,可以方便由該入料端裝設該承接件及該連接管,係具有提升組裝便利性的功效。
其中,該承接件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第二開口連接該連接管,該第一開口朝該第二開口形成縮徑,使該承接件具有相連接的一縮徑段及一小徑段,該縮徑段連接該第一開口,該小徑段連接於該第二開口。如此,藉由該小徑段可以方便與該連接管進行連接,係具有提升組裝便利性的功效。
其中,該連接管為具有大致相同的徑寬的直管體。如此,係具有使該金屬工件於該連接管內可以順暢的導送的功效。
其中,該連接管具有相對的一上端及一下端,該上端及該下端分別具有一開口,該上端及該下端之間具有一處理段,該下端的開口口徑小於該上端的開口口徑,使該連接管的下端與該處理段之間形成縮徑而具有一導引段。如此,可以使該連接管的下端接近於該入料容器的出料端,係具有提升組裝便利性的功效。
其中,該通透部為二個,該二通透部位於該連接管徑向上相對兩側。如此,可以使該淬火油由該二通透部進入該連接管內及流出,以使該淬火油可以進行交換,係具有以提升對該金屬工件的處理效率的功效。
其中,該通透部為貫通槽,該貫通槽朝二開口的方向延伸以形成一矩形槽,該貫通槽結合一篩網。如此,該淬火油可以由該通透部通過,且可以使該連接管內的金屬工件不會流出。
其中,該篩網的最大孔徑≦1mm。如此,該淬火油可以由該通透部通過,且可以使該連接管內的金屬工件不會流出。
其中,該連接管水平截面上的圓心到該貫通槽徑向上的二槽緣的連線的夾角為60°~90°。如此,可以使該貫通槽具有適當的大小,以供該淬火油流通。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第2、4圖所示,其係本創作的入料構造的一較佳實施例,係包含一入料容器1、一連接管2及一承接件3,該連接管2位於該入料容器1內,該連接管2的一端朝向於該入料容器1的一出料端1b,該連接管2的另一端連接於該承接件3。
該入料容器1用以填充一淬火油,該淬火油可用以對進行熱處理的金屬工件進行回火調質,例如,該入料容器1的周壁可以具有通孔或網狀結構,以使該入料容器1可與外界連通,如此,該入料容器1可以浸於一淬火油槽,以使該淬火油可以進入該入料容器1內,亦可以使該入料容器1內作用後的舊油與外界的新油進行流通交換,以使該入料容器1內的淬火油可以維持一預定溫度。詳言之,該入料容器1具有相對的一入料端1a及一出料端1b,該金屬工件可以從該入料端1a的一開口進入該入料容器1內與該淬火油進行回火調質,並由該出料端1b的一開口排出。該入料容器1較佳由該入料端1a朝該出料端1b形成縮徑,使該入料容器1具有一縮徑段11及一小徑段12,即,該入料端1a的開口形成相對於該出料端1b開口的擴口,如此,可以方便由該入料端1a的開口裝設該連接管2,具有提升組裝便利性的作用。
請參照第2、3圖所示,該連接管2可以位於該入料容器1內,且該連接管2的一端朝向該入料容器1的出料端1b,以使該金屬工件進入該連接管2後可以直接導入該入料容器1的出料端1b,如此,該金屬工件不會卡抵於該入料容器1的內周壁,而可以順暢的進行送料。該連接管2較佳為具有大致相同的徑寬的直管體,使該金屬工件於該連接管2內可以順暢的導送,詳言之,該連接管2具有相對的一上端2a及一下端2b,該上端2a及該下端2b分別具有一開口21,該下端2b的開口21朝向於該入料容器1的出料端1b的開口,藉此該連接管2可以將該金屬工件進行導送,該上端2a及該下端2b之間具有一處理段22,該金屬工件可以於該處理段22進行回火調質處理,另,該下端2b的開口21口徑較佳小於該上端2a的開口21口徑,使該連接管2的下端2b與該處理段22之間可以形成縮徑而具有一導引段23,如此,可以使該連接管2的下端2b接近於該入料容器1的出料端1b,例如,該連接管2藉由該導引段23可以容易的插入該入料容器1之小徑段12,以提升組裝便利性。該連接管2具有至少一通透部24,該通透部24可以位於該處理段22,該通透部24可以使該入料容器1內的淬火油進入該連接管2內,以與該金屬工件進行回火調質。例如,該通透部24可以為一網狀結構或數個貫通孔,本創作不予限制。
請續參照第3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通透部24可以為二個,該二通透部24可以位於該處理段22徑向上相對兩側,如此,可以使該淬火油由該二通透部24進入該連接管2內及流出,以使該淬火油可以進行交換,以提升對該金屬工件的處理效率。本實施例中,該處理段22徑向相對二側的管壁具有相對的二貫通槽24a,該二貫通槽24a分別朝二開口21的方向延伸以形成一矩形槽,該二貫通槽24a分別結合一篩網24b,該二篩網24b較佳可以為SUS304不銹鋼材質以提升耐用性,且該二篩網24b的最大孔徑≦1mm,如此,該淬火油可以由該二通透部24進出,且該連接管2內的金屬工件不會一同流出。另,該連接管2水平截面上的圓心到該貫通槽24a徑向上的二槽緣的連線可以具有一夾角θ,該夾角θ為60°~90°,如此,可以使該貫通槽24a具有適當的大小,以供該淬火油流通。
請參照第2、4圖所示,該承接件3結合於該連接管2的上端2a以承接該金屬工件,並將該金屬工件送至該連接管2。該承接件3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開口3a及一第二開口3b,該第二開口3b結合於該連接管2上端2a的開口21,較佳地,該承接件3由該第一開口3a朝該第二開口3b形成縮徑,使該承接件3具有相連接的一縮徑段31及一小徑段32,該縮徑段31連接該第一開口3a,該小徑段32連接於該第二開口3b,即,該第一開口3a形成相對於該第二開口3b的一擴口,如此,可以方便由該第一開口3a承接該金屬工件,具有提升使用便利性的作用。
請參照第4圖所示,本創作的入料構造係用於一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4,本創作的入料構造可以浸置於該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4的一淬火油槽41,以使該淬火油可以進入該入料容器1內,以及經由該連接管2的通透部24進入於該連接管2內,該入料容器1的出料端1b連接一工件輸送管42的一端,該工件輸送管42的另一端連接一收集槽43,另該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4具有一送油管44,該送油管44連接該工件輸送管42,並朝該收集槽43的方向持續傳輸淬火油,以持續帶動該淬火油往該收集槽43流動。當該金屬工件欲進行回火調質時,係將該金屬工件由該承接件3投入,此時,該金屬工件可以藉由該連接管2導送至該料容器1的出料端1b,並於該連接管2內進行回火調質,而該連接管2內外的淬火油可以藉由該通透部24形成流通以進行交換,藉此係可以持續維持較佳的回火溫度。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入料構造,藉由該連接管位於該承接件及該入料容器的出料端之間,可以直接將金屬工件導送至該出料端,以避免該金屬工件卡抵於該入料容器的內周壁而造成送料不順,係可以達到提升作業效率的功效。另,進一步地可以藉由將該連接管設於現有的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之入料容器內,以位於現有的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的入料容器及承接件之間,以避免該金屬工件卡於現有入料容器內壁面,係可以簡易地對現有的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進行改裝,而不需要更換整個裝置,係可以達到降低成本的功效。
雖然本創作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創作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本創作﹞ 1:入料容器 1a:入料端 1b:出料端 11,31:縮徑段 12,32:小徑段 2:連接管 2a:上端 2b:下端 21:開口 22:處理段 23:導引段 24:通透部 24a:貫通槽 24b:篩網 3:承接件 3a:第一開口 3b:第二開口 4: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 41:淬火油槽 42:工件輸送管 43:收集槽 44:送油管 θ:夾角 ﹝習用﹞ 9: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 91:淬火油槽 92:入料容器 92a:入料端 92b:出料端 93:輸送管 94:集料槽
[第1圖] 一種習知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圖。 [第2圖] 本創作一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 [第3圖] 沿第2圖的A-A線剖面圖。 [第4圖] 本創作用於一熱處理金屬工件收料裝置情形圖。
1:入料容器
1b:出料端
11,31:縮徑段
12,32:小徑段
3:承接件
3b:第二開口
2:連接管
2a:上端
2b:下端
21:開口
22:處理段
23:導引段
24:通透部
24a:貫通槽
24b:篩網

Claims (9)

  1. 一種入料構造,包含: 一入料容器,具有一入料端及一出料端; 一連接管,位於該入料容器內,該連接管一端的開口朝向該入料容器的出料端,該連接管具有至少一通透部;及 一承接件,結合於該連接管另一端的開口。
  2. 如請求項1之入料構造,其中,該入料容器由該入料端朝該出料端形成縮徑,使該入料容器具有一縮徑段及一小徑段,該縮徑段連接該入料端,該小徑段連接該出料端。
  3. 如請求項1之入料構造,其中,該承接件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第二開口連接該連接管,該第一開口朝該第二開口形成縮徑,使該承接件具有相連接的一縮徑段及一小徑段,該縮徑段連接該第一開口,該小徑段連接於該第二開口。
  4. 如請求項1之入料構造,其中,該連接管為具有大致相同的徑寬的直管體。
  5. 如請求項1之入料構造,其中,該連接管具有相對的一上端及一下端,該上端及該下端分別具有一開口,該上端及該下端之間具有一處理段,該下端的開口口徑小於該上端的開口口徑,使該連接管的下端與該處理段之間形成縮徑而具有一導引段。
  6. 如請求項1之入料構造,其中,該通透部為二個,該二通透部位於該連接管徑向上相對兩側。
  7. 如請求項1之入料構造,其中,該通透部為貫通槽,該貫通槽朝二開口的方向延伸以形成一矩形槽,該貫通槽結合一篩網。
  8. 如請求項7之入料構造,其中,該篩網的最大孔徑≦1mm。
  9. 如請求項7之入料構造,其中,該連接管水平截面上的圓心到該貫通槽徑向上的二槽緣的連線的夾角為60°~90°。
TW109212229U 2020-09-17 2020-09-17 入料構造 TWM607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2229U TWM607474U (zh) 2020-09-17 2020-09-17 入料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2229U TWM607474U (zh) 2020-09-17 2020-09-17 入料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7474U true TWM607474U (zh) 2021-02-11

Family

ID=75783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2229U TWM607474U (zh) 2020-09-17 2020-09-17 入料構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74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10082A (zh) 用于从金属带材切割金属板的设备
KR102428108B1 (ko) 이송 장치 및 흡인 장치
CN111229623A (zh) 一种选矿设备
MX2008013184A (es) Montaje de punta de lanza para fabricacion de metales.
TWM607474U (zh) 入料構造
JPH03129286A (ja) ダライ粉の溶解装置
US4372825A (en) Plating sparger and method
CN1910972A (zh) 喷嘴装置及用于以处理介质处理待处理材料的方法
US20170159142A1 (en) Cooling Apparatus
CA2587174A1 (en) Paint producing method and paint producing system
EP1602880A1 (en) Alternate combustion type regenerative radiant tube burner apparatus
US9846015B2 (en) Lubricated projectile trap and shooting range
CN106052428A (zh) 一种具有筛分功能的颗粒换热器
CN108317521B (zh) 一种喷枪
US11807460B2 (en) Chute tube for transferring particles
CN211757617U (zh) 一种压片机轧辊
US20040046127A1 (en) Turbine-boosted ultraviolet-radiation sterilizing fluid processor
CN218620914U (zh) 流体分配控制装置
TWI537116B (zh) 用於粒化之裝置
KR20160011053A (ko) 유로의 막힘을 방지하는 분체이송관
CN220669495U (zh) 导流装置以及燃煤锅炉
CN217675006U (zh) 振动盘
US20240060508A1 (en) Blower
CN207299709U (zh) 一种废催化剂焙烧后冷却装置
JP2007132536A (ja) 地中熱交換器用u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