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20914U - 流体分配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分配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20914U
CN218620914U CN202223058309.5U CN202223058309U CN218620914U CN 218620914 U CN218620914 U CN 218620914U CN 202223058309 U CN202223058309 U CN 202223058309U CN 218620914 U CN218620914 U CN 218620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plate
flue gas
fluid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83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源满
万庆明
杨明华
穆怀萍
耿明山
向继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Cer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o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Cer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o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Cer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o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583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20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20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20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包括:内套筒,具有内腔和烟气进口;外套筒,套设在内套筒外,外套筒与内套筒夹持形成捕集腔,外套筒上设有与捕集腔相连通的烟气出口;斜板沉降结构,设置在捕集腔中,用于捕集烟气颗粒;集灰结构,设置在斜板沉降结构的下方;以及设置在内套筒上的多层导流结构,多层导流结构包括多个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的流体导流板,相邻两层流体导流板之间形成导流通道,导流通道连通内腔与斜板沉降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流体分配控制装置通过流体导流板能够将烟气均匀输入斜板沉降结构中,从而充分地利用了斜板沉降结构进行沉降操作,显著地提高了对烟气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流体分配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体分配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转炉的高温烟气中会夹带烟气颗粒,其中,有些颗粒遇火源容易燃烧会产生爆炸风险,因此需要对高温烟气进行捕集,以降低烟气中的颗粒含量。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设置有斜板结构的全干法重力沉降设备捕集烟气中的颗粒物。然而,转炉在使用过程中,转炉产生的烟气的温度较高,烟气高温会影响全干法重力沉降设备中的各部件的耐用性,使得全干法重力沉降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
此外,斜板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进烟不均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全干法重力沉降设备无法将烟气均匀地输入斜板结构中,这降低了斜板结构的捕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流体分配控制装置,用于解决烟气分布不均的问题以提高烟气颗粒的捕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包括:
内套筒,具有内腔和烟气进口;
外套筒,套设在所述内套筒外,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夹持形成捕集腔,所述外套筒上设有与所述捕集腔相连通的烟气出口;
斜板沉降结构,设置在所述捕集腔中,用于捕集烟气颗粒;
集灰结构,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结构的下方;
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套筒上的多层导流结构,所述多层导流结构包括多个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的流体导流板,相邻两层所述流体导流板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所述内腔与所述斜板沉降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导流板包括:所述流体导流板包括导流板体、与导流板体的一端相接的第一板体、以及与导流板体的另一端相接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相对设置在所述导流板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导流板体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导流板体呈第二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内套筒相连接用于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导流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的整流板,所述整流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整流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过流孔,用于供烟气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整流板与所述第二板体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接,所述可拆卸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的卡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整流板上的卡槽,所述卡接部背向所述第一板体设置,所述整流板通过所述卡槽卡接在所述卡接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部包括卡块以及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相连接,所述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挡块相连接形成T形结构,所述整流板通过所述卡槽卡接在所述卡块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板体穿设在内套筒中,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耐磨结构,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板体相连接,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端折叠设置形成所述耐磨结构;或,所述第二板体上贴合设有耐磨板形成所述耐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导流板体之间和/或所述导流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设有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内套筒的周向,所述多层导流结构间隔设置有多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沿由上至下的方向,各所述流体导流板的导流板体的长度逐渐缩小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分配控制装置还包括水冷换热组件,所述水冷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套筒上,用于冷却烟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冷换热组件包括多根水冷换热管,沿所述内套筒的周向,多根所述水冷换热管间隔排列设置,相邻所述水冷换热管之间形成安装间隙,所述多层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间隙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导流板与所述水冷换热组件之间设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冷换热管上的第一安装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水冷换热管上的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二板体穿设在所述内套筒中,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安装件相连接,所述流体导流板的导流板体穿出所述内套筒设置在所述捕集腔内,所述导流板体与所述第二安装件相连接或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集灰结构包括集灰斗,所述集灰斗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结构的下方,所述集灰斗的底部设有出灰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烟气进口与所述出灰口相对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结构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流体分配控制装置使用时,将待处理烟气从烟气进口输入内套筒,烟气进入内套筒后沿流体导流板夹持形成的各导流通道被导送至斜板沉降结构中,通过斜板沉降结构能够沉降烟气中的颗粒物,然后烟气经斜板沉降结构处理后沿捕集腔从烟气出口排出,而沉降出的颗粒物沿斜板沉降结构落入集灰结构中。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流体导流板结构包括第一板体、导流板体和第二板体,其中第二板体可安装在内套筒上用于固定流体导流板,导流板体可斜向上倾斜设置。使用时,可通过调节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大小、以及各板体的长度和面积大小能够用于改变各流体导流板对烟气的阻力大小,从而控制烟气流过导流通道的流速。通过对各导流通道内的烟气的流速进行控制,能够控制各导流通道内的烟气流量,从而使烟气能够被均匀地分配至各导流通道中,进而通过导流通道被均匀地导送至斜板沉降结构中进行沉降操作,避免斜板沉降结构出现烟气进气死角,从而充分地利用了斜板沉降结构的沉降性能,提高了对烟气的沉降效率。
例如,当烟气由上而下地进入烟气进口时,烟气会逐渐从位于上方的导流通道中被导出,烟气的压力会逐渐降低,使得进入位于下方的导流通道的烟气逐渐减少,存在烟气分布不均的问题,也使得斜板沉降结构存在烟气进气死角,无法充分利用斜板沉降结构的沉降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沿由上至下方向,可逐渐地缩小导流板体的长度,使得流体导流板的主视面积逐渐减少,从而逐渐减少了各流体导流板的烟气阻力。在使用过程中,烟气由烟气进口进入内套筒时,由于位于上方的流体导流板的烟气阻力较大,使得烟气沿导流通道的流速较慢;而位于下方的流体导流板的烟气阻力较小,使得烟气沿导流通道的流速较快,从而通过控制各流体导流板的烟气阻力能够实现烟气的均匀布气,进而能够将烟气均匀地输入斜板沉降结构中,消除了烟气布气死角。
特别是当,多层导流结构沿内套筒的周向设置多个时,通过多个多层导流结构能够沿内套筒的周向形成多个导流通道,进而烟气通过多个导流通道被均匀地输入斜板沉降结构中,从而充分地利用了斜板沉降结构进行沉降操作,显著地提高了对烟气的处理效率,减少了烟气中的颗粒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所述流体分配控制装置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流体导流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流体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多层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流体导流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所述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所述整流板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所述整流板的另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所述整流板的安装结构主视图;
图12为所述整流板的安装结构侧视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内套筒;11、内腔;12、烟气进口;
2、外套筒;21、捕集腔;22、烟气出口;
3、斜板沉降结构;
4、集灰结构;41、集灰斗;42、出灰口;
5、多层导流结构;
51、流体导流板;511、导流板体;512、第一板体;513、第二板体;
52、导流通道;
53、整流板;531、过流孔;532、卡槽;
54、卡接部;541、卡块;542、挡块;
55、耐磨结构;
56、加强筋;
6、水冷换热组件;61、水冷换热管;
7、安装结构;71、第一安装件;72、第二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包括:内套筒1,具有内腔11和烟气进口12;外套筒2,套设在所述内套筒1外,所述外套筒2与所述内套筒1夹持形成捕集腔21,所述外套筒2上设有与所述捕集腔21相连通的烟气出口22;斜板沉降结构3,设置在所述捕集腔21中,用于捕集烟气颗粒;集灰结构4,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结构3的下方;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套筒1上的多层导流结构5,所述多层导流结构5包括多个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的流体导流板51,相邻两层所述流体导流板51之间形成导流通道52,所述导流通道52连通所述内腔11与所述斜板沉降结构3。
整体上,所述流体分配控制装置使用时,将待处理烟气从烟气进口12输入内套筒1,烟气进入内套筒1后沿流体导流板51夹持形成的各导流通道52被导送至斜板沉降结构3中,通过斜板沉降结构3能够沉降烟气中的颗粒物,然后烟气经斜板沉降结构3处理后沿捕集腔21从烟气出口22排出,而沉降出的颗粒物沿斜板沉降结构3落入集灰结构4中。其中,斜板沉降结构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结构,例如由多个斜板构成的沉降结构,这里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配合参阅图1至图6,所述流体导流板51包括导流板体511、与导流板体511的一端相接的第一板体512、以及与导流板体511的另一端相接的第二板体513,所述第一板体512和所述第二板体513相对设置在所述导流板体511的两侧,所述第一板体512与所述导流板体511呈第一夹角a设置,所述第二板体513与所述导流板体511呈第二夹角b设置,所述第二板体513与所述内套筒1相连接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板体513上设置有耐磨结构55。
通过调节第一夹角a和第二夹角b的大小、以及各板体的长度和面积大小能够用于改变各流体导流板51对烟气的阻力大小,进而控制各导流通道52内的烟气流量,从而使烟气能够通过导流通道52被均匀地导送至斜板沉降结构3中进行沉降操作,避免斜板沉降结构3出现烟气进气死角,从而充分地利用了斜板沉降结构3的沉降性能,提高了对烟气的沉降效率。
具体的,所述第一板体512可设置在导流板体511的上方,所述第二板体513可设置在所述导流板体511的下方。安装时,可将第二板体513穿设在内套筒1中,使第二板体513与内套筒1相固定。其中,第二板体513与内套筒1可采用焊接固定,在内套筒1上设置焊接部,使第二板体513通过焊接部与内套筒1焊接固定。当然,设计人员还可将第二板体513与内套筒1采用卡接固定或其他固定方式,这里不做限制。
其中,多层导流结构5中的流体导流板51数量可由内套筒1的总高度确定。沿高度方向,相邻的流体导流板51之间的层间距优选范围为300mm-600mm。各相邻的流体导流板51之间的层间距可相等也可不相等,这里不做限制。
每层导流板体511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可选范围为0°至90°。进一步地,各导流板体511的倾斜角度可与斜板沉降结构3中的斜板的倾斜角度一致,或各导流板的倾斜角度为斜板的倾斜角度加或减10°左右。其中,所述第一夹角为第一板体512与第一表面之间所夹锐角,所述第二夹角为第二板体513与第二表面之间所夹钝角。
并且,多层导流结构5的设置数量可由内套筒1的圆周直径确定。其中,流体导流板51宽度的优选范围为50mm至200mm。沿导流通道52的设置方向,流体导流板51的前后宽度可相等也可不相等,这里不做限制。
并且可通过控制各流体导流板51的第二板体513的设置高度,以及各流体导流板51的导流板体511的设置长度,并通过调节第一夹角a和第二夹角b的大小,能够控制流体导流板51的主视面积大小,从而调节对烟气的阻力大小。
具体的,当第一板体512越高时,导流通道52的出口面积越小,产生的阻损也越大,进而降低了烟气的流速。而当导流板体511越长时,导流板体511的主视面积也越大,产生的阻损也越大,能够降低烟气的流速。但导流板体511越长也有利于保持烟气的流向。而当第二板体513的高度越大时,导流通道52的进口面积越小,产生的阻损也越大,进而降低了烟气的流速。设计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调节第一板体512、第二板体513及导流板体511的设置高度和角度,进而控制烟气的流速,使烟气能够沿各流体导流板51均匀地流入斜板沉降结构3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配合参阅图9至图12,所述流体导流板5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513上的整流板53,所述整流板53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体512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513的另一侧。
具体的,所述整流板53设置在导流通道52的进口,通过整流板53能够覆盖至少部分导流通道52的进口。通过在流体导流板51上设置整流板53,利用整流板53能够进一步增加烟气阻力,从而调节导流通道52的烟气流速。通过设置流体导流板51能够对烟气产生一次阻力调节,通过在流体导流板51上设置整流板53能够对烟气产生二次阻力调节,从而通过两次阻力调节相配合,能够进一步地控制烟气的阻力大小,从而便于准确地控制导流通道52内的烟气流量,使得烟气能够均匀地流入各导流通道52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板53上设有至少一个过流孔531,用于供烟气通过。
具体的,过流孔531可设置为多个圆形通孔,多个圆形通孔均匀间隔排列设置在整流板53上。或者,过流孔531可设置为至少两个条形通孔,多个条形通孔均匀间隔排列设置在整流板53上。
通过在整流板53上设置过流孔531,通过过流孔531能够增加烟气进入导流通道52内的流速。通过流体导流板51和整流板53产生两次烟气阻力,降低烟气的流速。而通过设置在整流板53上的过流孔531便于烟气通过,进而增加了烟气的流速。在流体导流板51的烟气阻力一定的基础上,设计人员通过合理地配置整流板53及过流孔531,通过设置整流板53能够进一步降低烟气流速,而通过在整流板53上设置过流孔531能够增加烟气流速,通过合理地配置整流板53和过流孔531的规格,从而能够实现烟气阻力的精准控制,进而控制导流通道52内的烟气流量,使得烟气能够沿各导流通道52均匀地流入斜板沉降结构3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板53与所述第二板体513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接,所述可拆卸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513上的卡接部54、以及设置在所述整流板53上的卡槽532,所述卡接部54背向所述第一板体512设置,所述整流板53通过所述卡槽532卡接在所述卡接部54上。
通过将整流板53与第二板体513可拆卸地相连接,能够根据使用需要更换不同的整流板53,从而满足不同烟气流速的控制要求。
当然,设计人员也可以在整流板53与第二板体513之间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固定连接或粘接等,这里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54包括卡块541以及挡块542,所述卡块54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513相连接,所述卡块541的另一端与所述挡块542相连接形成T形结构,所述整流板53通过所述卡槽532卡接在所述卡块541上。
具体的,所述卡槽532设置在整流板53的底部。当然,设计人员还可采用其他卡接结构将卡接部54和整流板53相卡接,例如卡扣结构,这里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513穿设在内套筒1中,所述第二板体513上设置有耐磨结构55,所述第二板体513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板体511相连接,所述第二板体513的另一端折叠设置形成所述耐磨结构55;或,所述第二板体513上贴合设有耐磨板形成所述耐磨结构55。
由于烟气中含有颗粒物,颗粒物流入导流通道52时会撞击位于内套筒1中的第二板体513,使第二板体513被磨损,从而降低了第二板体513的使用寿命。通过在第二板体513上设置耐磨结构55能够防止颗粒物直接撞击第二板体513,从而降低了第二板体513的磨损,提高第二板体513的使用寿命。当然,设计人员还可通过加厚第二板体513的方式以增强第二板体513的使用寿命,这里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512与所述导流板体511之间和/或所述导流板体511与所述第二板体513之间设有加强筋56。
由于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和高温,在振动和高温的影响下,会加快各板体间的连接处的材料疲劳,从而使各板体间出现断裂风险,降低了流体导流板51的耐用性。通过设置加强筋56能够加强各板体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流体导流板51的耐用性能。当然,设计人员还可在各板体之间设置其他结构的补强结构,这里不做限制。
具体的,流体导流板51和加强筋56均可采用耐热钢板制造,钢板的厚度不少于3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沿所述内套筒1的周向,所述多层导流结构5间隔设置有多组。
通过设置多组多层导流结构5,能够沿内套筒1的周向均匀地将烟气通过流体导流板51导入斜板沉降结构3中,从而能够充分地利用斜板沉降结构3的沉降性能,提高了对烟气的处理效率。
当烟气由上而下地进入烟气进口12时,烟气会逐渐从位于上方的导流通道52中被导出,烟气的压力会逐渐降低,使得进入位于下方的导流通道52的烟气逐渐减少,导致烟气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也使得斜板沉降结构3存在烟气进气死角,无法充分利用斜板沉降结构3的沉降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配合参阅图4,沿由上至下的方向,各所述流体导流板51的导流板体511的长度逐渐缩小设置。
具体的,导流板体511采用向上倾斜的方式设置用于对烟气形成阻力。通过减少导流板体511的长度,使得流体导流板51的主视面积逐渐减少,从而逐渐减少了各流体导流板51的烟气阻力。
在使用过程中,烟气由烟气进口12进入内套筒1时,由于位于上方的流体导流板51的烟气阻力较大,使得烟气沿导流通道52的流速较慢;而位于下方的流体导流板51的烟气阻力较小,使得烟气沿导流通道52的流速较快,从而通过控制各流体导流板51的烟气阻力能够实现烟气的均匀布气,进而能够将烟气均匀地输入斜板沉降结构3中,消除了烟气布气死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分配控制装置还包括水冷换热组件6,所述水冷换热组件6设置在所述内套筒1上,用于冷却烟气。
具体的,配合参阅图7和图8,所述水冷换热组件6包括多根水冷换热管61,沿所述内套筒1的周向,多根所述水冷换热管61间隔排列设置,相邻所述水冷换热管61之间形成安装间隙,所述多层导流结构5设置在所述安装间隙中。通过在内套筒1上均匀布置多根水冷换热管61,能够对烟气进行冷却,并回收烟气的热能,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导流板51与所述水冷换热组件6之间设有安装结构7,所述安装结构7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冷换热管61上的第一安装件71、以及设置在所述水冷换热管61上的第二安装件72,所述第二板体513穿设在所述内套筒1中,所述第二板体513与所述第一安装件71相连接,所述流体导流板51的导流板体511穿出所述内套筒1设置在所述捕集腔21内,所述导流板体511与所述第二安装件72相连接或抵接。
具体的,第一安装件71和第二安装件72为固定在水冷换热管61的不同位置的安装筋板,各流体导流板51的第二板体513与第一安装件71可焊接固定。并且,当流体导流板51的导流板体511较长时,为了防止导流板体511缺乏支撑,可将导流板体511与第二安装件72焊接固定,或将导流板体511搭接在第二安装件72上用于支撑。
通过相邻的水冷换热管61形成安装间隙,将多层导流结构5设置在安装间隙中,并使各流体导流板51直接固定在水冷换热管61上,从而利用多个流体导流板51将安装间隙分隔为多个导流通道52的进口,便于烟气进入导流通道52中,使得制造过程更加快捷方便。
当然,设计人员还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流体导流板51的固定方式,这里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集灰结构4包括集灰斗41,所述集灰斗41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结构3的下方,所述集灰斗41的底部设有出灰口42。
通过在斜板沉降结构3下方设置集灰斗41能够对烟气中沉降出的颗粒物进行收集,收集的颗粒物从出灰口42排出进行处理。
具体的,所述烟气进口12与所述出灰口42相对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结构3的两侧。其中,烟气进口12设置在出灰口42的上方,烟气中的颗粒物被斜板沉降结构3捕集后,可在重力作用下,落入集灰斗41中并沿出灰口42排出进行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流体分配控制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套筒1的规格可设置为DN2300mm,在内套筒1上设置48根水冷换热管61,以水冷换热管61作为支撑用于安装多层导流结构5,各相邻的水冷换热管61之间均设置一个多层导流结构5。
其中,多层导流结构5可包括9个流体导流板51,沿高度方向,各流体导流板51的层间距均设置为350mm左右。各流体导流板51的导流板体511均向上倾斜设置,导流板体511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均设置为45°左右。
沿由上至下方向,第一个流体导流板51和第二个流体导流板51的第一板体512与导流板体511之间所夹角度可设置为180°,而第三至第九个流体导流板51的第一板体512与导流板体511之间所夹锐角可设置为45°左右。各流体导流板51的第二板体513与导流板体511之间所夹钝角可设置为135°左右。
在本实施例中,可将第一个流体导流板51和第二个流体导流板51的第一板体512的高度均设置为150mm左右,第三和第九流体导流板51的第二板体513的高度设置为100mm左右。第一和第二流体导流板51的导流板体511的长度可设置为500mm,第三流体导流板51的导流板体511的长度可设置为400mm,第四流体导流板51的导流板体511的长度可设置为350mm,第五至第九流体导流板51的导流板体511的长度可设置为300mm。
其中,沿导流通道52的输送方向,第一和第二流体导流板51的导流板体511的可设置为前窄后宽的结构,具体的,导流板体511的前宽可设置为60mm,导流板体511的后宽可设置为150mm。第三至第九流体导流板51可采用前宽后窄的结构进行设置,具体的,导流板体511的前宽可设置为110mm,导流板体511的后宽可设置为50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八个流体导流板51的耐磨结构55的高度可设置为50mm左右,第九流体导流板51可不设置耐磨结构55。当然,设计人员也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各部件的设置规格,这里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所述流体分配控制装置使用时,将待处理烟气从烟气进口12输入内套筒1,烟气进入内套筒1后沿流体导流板51夹持形成的各导流通道52被导送至斜板沉降结构3中,通过斜板沉降结构3能够沉降烟气中的颗粒物,然后烟气经斜板沉降结构3处理后沿捕集腔21从烟气出口22排出,而沉降出的颗粒物沿斜板沉降结构3落入集灰结构4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流体分配控制装置通过调节第一夹角a和第二夹角b的大小、以及各板体的长度和面积大小能够用于改变各流体导流板51对烟气的阻力大小,从而控制烟气流过导流通道52的流速。通过对各导流通道52内的烟气的流速进行控制,能够控制各导流通道52内的烟气流量,从而使烟气能够被均匀地分配至各导流通道52中,进而通过导流通道52被均匀地导送至斜板沉降结构3中进行沉降操作,避免斜板沉降结构3出现烟气进气死角,从而充分地利用了斜板沉降结构3的沉降性能,提高了对烟气的沉降效率。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套筒,具有内腔和烟气进口;
外套筒,套设在所述内套筒外,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夹持形成捕集腔,所述外套筒上设有与所述捕集腔相连通的烟气出口;
斜板沉降结构,设置在所述捕集腔中,用于捕集烟气颗粒;
集灰结构,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结构的下方;
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套筒上的多层导流结构,所述多层导流结构包括多个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的流体导流板,相邻两层所述流体导流板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连通所述内腔与所述斜板沉降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导流板包括导流板体、与导流板体的一端相接的第一板体、以及与导流板体的另一端相接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相对设置在所述导流板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导流板体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导流板体呈第二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内套筒相连接用于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导流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的整流板,所述整流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过流孔,用于供烟气通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板与所述第二板体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接,所述可拆卸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的卡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整流板上的卡槽,所述卡接部背向所述第一板体设置,所述整流板通过所述卡槽卡接在所述卡接部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卡块以及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相连接,所述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挡块相连接形成T形结构,所述整流板通过所述卡槽卡接在所述卡块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穿设在内套筒中,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耐磨结构,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板体相连接,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端折叠设置形成所述耐磨结构;或,
所述第二板体上贴合设有耐磨板形成所述耐磨结构。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导流板体之间和/或所述导流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设有加强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内套筒的周向,所述多层导流结构间隔设置有多组。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由上至下的方向,各所述流体导流板的导流板体的长度逐渐缩小设置。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分配控制装置还包括水冷换热组件,所述水冷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套筒上,用于冷却烟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换热组件包括多根水冷换热管,沿所述内套筒的周向,多根所述水冷换热管间隔排列设置,相邻所述水冷换热管之间形成安装间隙,所述多层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间隙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导流板与所述水冷换热组件之间设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冷换热管上的第一安装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水冷换热管上的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二板体穿设在所述内套筒中,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安装件相连接,所述流体导流板的导流板体穿出所述内套筒设置在所述捕集腔内,所述导流板体与所述第二安装件相连接或抵接。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结构包括集灰斗,所述集灰斗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结构的下方,所述集灰斗的底部设有出灰口。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进口与所述出灰口相对设置在所述斜板沉降结构的两侧。
CN202223058309.5U 2022-11-16 2022-11-16 流体分配控制装置 Active CN218620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8309.5U CN218620914U (zh) 2022-11-16 2022-11-16 流体分配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8309.5U CN218620914U (zh) 2022-11-16 2022-11-16 流体分配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20914U true CN218620914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48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58309.5U Active CN218620914U (zh) 2022-11-16 2022-11-16 流体分配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209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69568B1 (ko) 유량 분배기
JP2012192404A (ja) 石炭流の分配器および分配装置
US7341007B2 (en) Balancing damper
MX2008013184A (es) Montaje de punta de lanza para fabricacion de metales.
CN218620914U (zh) 流体分配控制装置
JP5443489B2 (ja) 石炭導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そらせ板装置
US20220098078A1 (en) Submerged combustion melting exhaust systems
RU2584104C2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электролизера
CN215799686U (zh) 控制流体单元及导流装置
KR20130077891A (ko) 특히 강철 가공소재 절단을 위한 중절삭 노즐
CN115820976A (zh) 流体分配控制装置
CN103270267A (zh) 用于施工机械的废气处理装置
CN106001879B (zh) 一种等离子堆焊焊枪的枪体结构
CN214289013U (zh) 一种双路送粉超音速冷喷涂装置
CN103403450B (zh) 用于化石燃料分配的组件
CN115216581A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氮碳复合式水冷下料装置
EP3550038B1 (en) Facility for manufacturing sintered ores
FI102563B (fi) Leijukattilan arinarakenne
CN208223212U (zh) 一种快速升温工业炉的烟气均流排出装置
CN211373270U (zh) 烟气稳流器及烧结烟气循环系统
CN219454693U (zh) 一种废钢预热段冷却装置
CN219423952U (zh) 一种干熄焦一次除尘器及干熄焦设备
CN215064001U (zh) 分液装置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CN113102857B (zh) 一种真空钎焊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217757536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氮碳复合式水冷下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