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5515U - 鉸鏈結構 - Google Patents

鉸鏈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5515U
TWM605515U TW109207829U TW109207829U TWM605515U TW M605515 U TWM605515 U TW M605515U TW 109207829 U TW109207829 U TW 109207829U TW 109207829 U TW109207829 U TW 109207829U TW M605515 U TWM605515 U TW M60551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hole
plug
screw
bla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7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珮甄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通冠(廈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通冠(廈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通冠(廈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05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5515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10Devices for preventing movement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2Hinges with pins with one pi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5/00Construction of single parts, e.g. the parts for attachment
    • E05D5/10Pins, sockets or sleeves; Removable pins
    • E05D5/12Securing pins in sockets, movably or no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3/0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 E05F3/2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in hin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6Buffers or stops limiting opening of swinging wings, e.g. floor or wall st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鉸鏈結構,第一葉片帶動傳動杆轉動時,傳動杆驅使螺套連帶阻尼定位杆靠近堵頭的氣壓室位移,氣壓室設有與外界大氣連通的排氣孔,阻尼定位杆靠近氣壓室位移壓縮氣壓室中的大氣,壓縮大氣對阻尼定位杆產生壓力,從而使得該第一葉片具有定位功能。本創作具有葉片定位功能,葉片定位力度大小可以調節。

Description

鉸鏈結構
本創作有關一種鉸鏈結構,特別是指一種鉸鏈結構。
鉸鏈廣泛應用於門窗、車門、冰櫃門、冰箱門、冷庫門、烤箱門、烘箱實驗設備門、實驗箱門、類比環境實驗設備門、機械設備門、乾燥設備門、隔音門、特種門、保鮮庫門、茶葉庫門及土建庫門等。現有技術中,鉸鏈的結構各異,其實現的功能均為相對轉動的基本功能。
中國新型申請號為201310693690.9公開升降合頁裝置,包括上合頁、下合頁、傳動杆及傳動座,上合頁包括上軸套和固接上軸套的上合頁片;下合頁包括下軸套和固接下軸套的下合頁片;還包括:傳動座固接上軸套,該傳動座底端面凹設有傳動腔,該傳動腔之內回轉面設有第一螺旋部分;傳動杆固接下軸套,該傳動杆之外回轉面設有第二螺旋部分,該傳動杆連接在傳動腔內,該第一螺旋部分和第二螺旋部分適配嚙合,其中:推動上合頁使上合頁相對下合頁轉動,通過第一螺旋部分和第二螺旋部分配合能使上合頁上升;松釋推動使上合頁在重力作用下下降,通過第一螺旋部分和第二螺旋部分配合能使上合頁自動復位;該第一螺旋部分、第二螺旋部分都為至少雙螺旋結構,該至少雙螺旋結構包括至少兩平行的 螺旋線。
上述升降合頁裝置不具有定位功能,更無法調節定位力度大小,其適用性受到限制,而許多應用場景需要合頁具有定位功能,且定位力度大小可以調節,有鑑於此,本案由此產生。
本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新型的一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鉸鏈結構,該鉸鏈結構具有葉片定位功能,實現後半程定位,葉片定位力度大小可以調節。
本新型的第二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鉸鏈結構,該鉸鏈結構具有葉片定位功能,實現後半程定位,並葉片可以緩衝復位,同時,葉片定位力度大小可以調節。
本新型的第三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鉸鏈結構,該鉸鏈結構具有葉片定位功能,實現全程定位,同時,葉片定位力度大小可以調節。
本新型的第四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鉸鏈結構,該鉸鏈結構具有葉片定位功能,實現全程定位。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新型第一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鉸鏈結構,包括第一葉片,所述第一葉片設置第一軸套;
第二葉片,所述第二葉片設置第二軸套,所述第二軸套上形成第一通孔;
連接套,所述連接套套接在所述第一軸套和第二軸套內,所述連接套上形成連通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
堵頭,所述堵頭套接在所述連接套內,所述堵頭中形成氣壓室,所述氣壓室的側壁形成連通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所述堵頭中還形成與氣壓室連通的連通孔,所述堵頭中形成排氣孔,所述排氣孔連通所述連通孔和大氣;
調整座,所述調整座安裝在所述連通孔中,所述調整座與所述連通孔的側壁間隙配合,所述間隙連通所述氣壓室和所述排氣孔;
第一軸承,所述第一軸承套接在所述連接套內;
傳動杆,所述傳動杆轉動套接在所述第一軸承內,所述傳動杆上部與所述第一軸套固定連接,所述傳動杆下部設置螺杆部;
螺套,所述螺套上部設置與所述螺杆部連接的螺牙孔;
阻尼定位杆,所述阻尼定位杆與所述螺套下部連接,所述阻尼定位杆軸向滑動套接在所述連接套及堵頭的氣壓室中,所述阻尼定位杆與所述連接套和所述氣壓室的側壁密封配合。
根據本新型實施例的一種鉸鏈結構,第一葉片帶動傳動杆轉動時,傳動杆驅使螺套連帶阻尼定位杆靠近堵頭的氣壓室位移,阻尼定位杆未滑過第三通孔時,氣壓室中的大氣經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排出,同時經調整座與連通孔之間的間隙排出,此時,氣壓室的大氣對阻尼定位杆產生壓力較小,產生輕微的定位力度;阻尼定位杆滑過第三通孔時,阻尼定位杆將第三通孔堵住,氣壓室中的大氣只能經調整座與連通孔之間的間隙排出,此時,阻尼定位杆靠近氣壓室位移壓縮氣壓室中的大氣,壓縮大氣對阻尼定位杆產生壓力,從而使得該第一葉片具有定位功能,實現後半程定位。
另外,根據本新型上述實施例提出的一種鉸鏈結構,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徵:
進一步,所述堵頭的連通孔上部形成縮口部,所述調整座上部對應形成縮頸部,所述縮頸部上套接與所述縮口部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所述縮頸部設置所述第三密封圈以上部分設置為由下至上橫截面的面積逐漸變小;所述調整座能軸向移動安裝在所述堵頭中,移動所述調整座調節所述縮頸部與所述縮口部之間間隙的大小。
根據本新型實施例的一種鉸鏈結構,調整座能軸向移動安裝在堵頭中,移動調整座調節縮頸部與縮口部之間間隙的大小,從而調節氣壓室中的壓縮大氣的排氣量,進而調節第一葉片定位力度大小。
進一步,所述縮頸部設置所述第三密封圈以上部分設置為圓錐台。
進一步,所述堵頭的連通孔的內側壁上形成內螺紋,所述調整座的外側壁上形成外螺紋,所述調整座與所述堵頭的連通孔螺紋連接。
進一步,所述阻尼定位杆的上部形成連接螺杆,所述螺套中對應形成連接螺孔,所述阻尼定位杆的連接螺杆與所述螺套的連接螺孔螺紋連接。
進一步,所述螺套上形成第一環形安裝槽,所述第一環形安裝槽中安裝第一密封圈;所述阻尼定位杆上形成第二環形安裝槽,所述第二環形安裝槽中安裝第二密封圈。
進一步,所述堵頭的氣壓室側壁上設置相對的第一軸向貫穿孔和第二軸向貫穿孔,所述阻尼定位杆上徑向設置滑杆,所述滑杆的兩端 分別限位在第一軸向貫穿孔和第二軸向貫穿孔中。
進一步,所述堵頭的外側壁上形成環形卡槽,所述連接套的內側壁上形成第一凸緣,所述連接套的第一凸緣嵌入所述堵頭的環形卡槽中。
進一步,所述傳動杆上部穿過所述第一軸承的內環通孔並插入轉環的插孔中,所述傳動杆上部設置外切平邊,所述轉環的插孔中設置與所述外切平邊對應的內切平邊,所述轉環固定在所述第一軸套中,固接螺杆依次螺接穿過所述第一軸套及轉環,並鎖緊所述傳動杆。
進一步,所述第一軸承的外側壁上形成第一環形凹槽和第二環形凹槽,所述連接套的內側壁上對應形成第二凸緣和第三凸緣,所述連接套的第二凸緣嵌入所述第一軸承的第一環形凹槽中,所述連接套的第三凸緣嵌入所述第一軸承的第二環形凹槽中。
進一步,所述第一軸套包括上部軸套和下部軸套,所述上部軸套與所述第二軸套上端之間設置第二軸承,所述第二軸承能轉動套接在所述連接套上,所述下部軸套與所述第二軸套下端之間設置第三軸承,所述第三軸承能轉動套接在所述堵頭上。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新型第二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鉸鏈結構,包括第一葉片,所述第一葉片設置第一軸套;
第二葉片,所述第二葉片設置第二軸套,所述第二軸套上形成第一通孔;
連接套,所述連接套套接在所述第一軸套和第二軸套內,所述連接套上形成連通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
堵頭,所述堵頭套接在所述連接套內,所述堵頭中形成氣壓室,所述氣壓室的側壁形成連通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所述堵頭中還形成與氣壓室連通的連通孔,所述堵頭中形成排氣孔,所述排氣孔連通所述連通孔和大氣;
調整座,所述調整座安裝在所述連通孔中,所述調整座與所述連通孔的側壁間隙配合,所述間隙連通所述氣壓室和所述排氣孔;
第一軸承,所述第一軸承套接在所述連接套內;
傳動杆,所述傳動杆轉動套接在所述第一軸承內,所述傳動杆上部與所述第一軸套固定連接,所述傳動杆下部設置螺杆部;
螺套,所述螺套上部設置與所述螺杆部連接的螺牙孔;
阻尼定位杆,所述阻尼定位杆與所述螺套下部連接,所述阻尼定位杆軸向滑動套接在所述連接套及堵頭的氣壓室中,所述阻尼定位杆與所述連接套和所述氣壓室的側壁密封配合;
彈簧,所述彈簧套接在所述阻尼定位杆上,所述彈簧一端頂抵在所述螺套上,所述彈簧另一端頂抵在所述堵頭上。
根據本新型實施例的一種鉸鏈結構,第一葉片帶動傳動杆轉動時,傳動杆驅使螺套連帶阻尼定位杆靠近堵頭的氣壓室位移,阻尼定位杆未滑過第三通孔時,氣壓室中的大氣經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排出,同時經調整座與連通孔之間的間隙排出,此時,氣壓室的大氣對阻尼定位杆產生壓力較小,產生輕微的定位力度;阻尼定位杆滑過第三通孔時,阻尼定位杆將第三通孔堵住,氣壓室中的大氣只能經調整座與連通孔之間的間隙排出,此時,阻尼定位杆靠近氣壓室位移壓縮氣壓室中的大氣, 壓縮大氣對阻尼定位杆產生壓力,從而使得該第一葉片具有定位功能,實現後半程定位;同時,螺套驅使彈簧壓縮儲能,該彈簧儲能驅使螺套反向運動,而阻尼定位杆與氣壓室的側壁具有摩擦阻尼功能,使得第一葉片實現緩衝復位自閉。
另外,根據本新型上述實施例提出的一種鉸鏈結構,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徵:
進一步,所述堵頭的連通孔上部形成縮口部,所述調整座上部對應形成縮頸部,所述縮頸部上套接與所述縮口部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所述縮頸部設置所述第三密封圈以上部分設置為由下至上橫截面的面積逐漸變小;所述調整座能軸向移動安裝在所述堵頭中,移動所述調整座調節所述縮頸部與所述縮口部之間間隙的大小。
根據本新型實施例的一種鉸鏈結構,調整座能軸向移動安裝在堵頭中,移動調整座調節縮頸部與縮口部之間間隙的大小,從而調節氣壓室中的壓縮大氣的排氣量,進而調節第一葉片定位力度大小。
進一步,所述縮頸部設置所述第三密封圈以上部分設置為圓錐台。
進一步,所述堵頭的連通孔的內側壁上形成內螺紋,所述調整座的外側壁上形成外螺紋,所述調整座與所述堵頭的連通孔螺紋連接。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新型協力廠商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鉸鏈結構,包括第一葉片,所述第一葉片設置第一軸套;
第二葉片,所述第二葉片設置第二軸套;
連接套,所述連接套套接在所述第一軸套和第二軸套內;
堵頭,所述堵頭套接在所述連接套內,所述堵頭中形成氣壓室,所述堵頭中還形成與氣壓室連通的連通孔,所述堵頭中形成排氣孔,所述排氣孔連通所述連通孔和大氣;
調整座,所述調整座安裝在所述連通孔中,所述調整座與所述連通孔的側壁間隙配合,所述間隙連通所述氣壓室和所述排氣孔;
第一軸承,所述第一軸承套接在所述連接套內;
傳動杆,所述傳動杆轉動套接在所述第一軸承內,所述傳動杆上部與所述第一軸套固定連接,所述傳動杆下部設置螺杆部;
螺套,所述螺套上部設置與所述螺杆部連接的螺牙孔;
阻尼定位杆,所述阻尼定位杆與所述螺套下部連接,所述阻尼定位杆軸向滑動套接在所述連接套及堵頭的氣壓室中,所述阻尼定位杆與所述連接套和所述氣壓室的側壁密封配合。
根據本新型實施例的一種鉸鏈結構,第一葉片帶動傳動杆轉動時,傳動杆驅使螺套連帶阻尼定位杆靠近堵頭的氣壓室位移,氣壓室中的大氣只能經調整座與連通孔之間的間隙排出,此時,阻尼定位杆靠近氣壓室位移壓縮氣壓室中的大氣,壓縮大氣對阻尼定位杆產生壓力,從而使得該第一葉片具有定位功能,實現全程定位。
另外,根據本新型上述實施例提出的一種鉸鏈結構,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徵:
進一步,所述堵頭的連通孔上部形成縮口部,所述調整座上部對應形成縮頸部,所述縮頸部上套接與所述縮口部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所述縮頸部設置所述第三密封圈以上部分設置為由下至上橫截面的面 積逐漸變小;所述調整座能軸向移動安裝在所述堵頭中,移動所述調整座調節所述縮頸部與所述縮口部之間間隙的大小。
根據本新型實施例的一種鉸鏈結構,調整座能軸向移動安裝在堵頭中,移動調整座調節縮頸部與縮口部之間間隙的大小,從而調節氣壓室中的壓縮大氣的排氣量,進而調節第一葉片定位力度大小。
進一步,所述縮頸部設置所述第三密封圈以上部分設置為圓錐台。
進一步,所述堵頭的連通孔的內側壁上形成內螺紋,所述調整座的外側壁上形成外螺紋,所述調整座與所述堵頭的連通孔螺紋連接。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新型第四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鉸鏈結構,包括第一葉片,所述第一葉片設置第一軸套;
第二葉片,所述第二葉片設置第二軸套,所述第二軸套上形成第一通孔;
連接套,所述連接套套接在所述第一軸套和第二軸套內,所述連接套上形成連通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
堵頭,所述堵頭套接在所述連接套內,所述堵頭中形成氣壓室,所述氣壓室的側壁形成連通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
第一軸承,所述第一軸承套接在所述連接套內;
傳動杆,所述傳動杆轉動套接在所述第一軸承內,所述傳動杆上部與所述第一軸套固定連接,所述傳動杆下部設置螺杆部;
螺套,所述螺套上部設置與所述螺杆部連接的螺牙孔;
阻尼定位杆,所述阻尼定位杆與所述螺套下部連接,所述阻 尼定位杆軸向滑動套接在所述連接套及堵頭的氣壓室中,所述阻尼定位杆與所述連接套和所述氣壓室的側壁密封配合。
根據本新型實施例的一種鉸鏈結構,第一葉片帶動傳動杆轉動時,傳動杆驅使螺套連帶阻尼定位杆靠近堵頭的氣壓室位移,氣壓室中的大氣只能經氣壓室的第三通孔、連接套的第二通孔及第二軸套的第一通孔排出,此時,阻尼定位杆靠近氣壓室位移壓縮氣壓室中的大氣,壓縮大氣對阻尼定位杆產生壓力,從而使得該第一葉片具有定位功能,實現全程定位。
【00150】
10:轉環
101:插孔
102:內切平邊
103:滾花
20:固接螺杆
30:滑杆
40:第一密封圈
50:第二密封圈
60:第二軸承
70:第三軸承
80:彈簧
12:缺口
01:第一葉片
11:第一軸套
111:上部軸套
112:下部軸套
02:第二葉片
21:第二軸套
211:第一通孔
03:連接套
31:第二通孔
32:第一凸緣
33:第二凸緣
34:第三凸緣
04:堵頭
41:環形卡槽
42:氣壓室
43:第三通孔
44:連通孔
441:縮口部
45:排氣孔
46:第一軸向貫穿孔
47:第二軸向貫穿孔
05:調整座
51:縮頸部
52:第三密封圈
53:外螺紋
06:第一軸承
61:第一環形凹槽
62:第二環形凹槽
63:內環通孔
07:傳動杆
71:螺杆部
72:外切平邊
08:螺套
81:螺牙孔
82:連接螺孔
83:第一環形安裝槽
09:阻尼定位杆
91:連接螺杆
92:第二環形安裝槽
圖1: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第一葉片與第二葉片的配合示意圖。
圖3a: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連接套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3b: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連接套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a: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堵頭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4b: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堵頭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調整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6a: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阻尼定位杆的結構示意圖。
圖6b: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設置在阻尼定位杆上的滑杆的結構示意圖。
圖7a: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螺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7b: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螺套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傳動杆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第一軸承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轉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二第一葉片與第二葉片的配合示意圖。
圖13: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三第一葉片與第二葉片的配合示意圖。
圖15: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
圖16a: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四第一葉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16b: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四第二葉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17: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五的結構示意圖。
圖18: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六的結構示意圖。
圖19: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六堵頭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詳細描述本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 於解釋本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新型的限制。
如圖1至圖10所示,本新型實施例一的一種鉸鏈結構,包括第一葉片01、第二葉片02、連接套03、堵頭04、調整座05、第一軸承06、傳動杆07、螺套08和阻尼定位杆09。第一葉片01設置第一軸套11。第二葉片02設置第二軸套21,第二軸套21上形成第一通孔211,第二軸套21與第一軸套11上下對齊同軸設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葉片01上設置缺口12,缺口12的形狀與第二葉片02適配,該第一葉片01與第二葉片02結構通常稱為子母型。
如圖1、圖3a及圖3b所示,連接套03套接在第一軸套11和第二軸套12內,連接套03上形成連通第一通孔211的第二通孔31。
如圖1、圖4a及圖4b所示,堵頭04套接在連接套03內。在一些示例中,堵頭04的外側壁上形成環形卡槽41,連接套03的內側壁上形成第一凸緣32,連接套03的第一凸緣32嵌入堵頭04的環形卡槽41中,實現兩者套接。堵頭04中形成氣壓室42,氣壓室42的側壁形成連通第二通孔31的第三通孔43,堵頭04中還形成與氣壓室42連通的連通孔44。堵頭04中形成排氣孔45,排氣孔45連通所述連通孔44和大氣。
如圖1及圖5所示,調整座05安裝在連通孔44中,調整座05與連通孔44的側壁間隙配合,間隙連通氣壓室42和排氣孔45,氣壓室42中的空氣可以經間隙後經排氣孔45排出外部大氣。
【00100】如圖1及圖9所示,第一軸承06套接在連接套03內。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軸承06的外側壁上形成第一環形凹槽61和第二環形凹槽62,連接套03的內側壁上對應形成第二凸緣33和第三凸緣34,連接套03的第二凸緣33 嵌入第一軸承06的第一環形凹槽61中,連接套03的第三凸緣34嵌入第一軸承06的第二環形凹槽62中。
【00101】如圖1、圖8及圖10所示,傳動杆07轉動套接在第一軸承06內,傳動杆07上部與第一軸套11固定連接,傳動杆07下部設置螺杆部71。在一些示例中,傳動杆07上部穿過第一軸承06的內環通孔63並插入轉環10的插孔101中,傳動杆07上部設置外切平邊72,轉環10的插孔101中設置與外切平邊72對應的內切平邊102,轉環10固定在第一軸套11中,轉環10外側壁上設置滾花103,固接螺杆20依次螺接穿過第一軸套11及轉環10,並鎖緊傳動杆07。
【00102】如圖1、圖7a及圖7b所示,螺套08上部設置與傳動杆07的螺杆部71連接的螺牙孔81。
【00103】如圖1、圖6a及圖6b所示,阻尼定位杆09與螺套08下部連接。在一些示例中,阻尼定位杆09的上部形成連接螺杆91,螺套08中對應形成連接螺孔82,阻尼定位杆09的連接螺杆91與螺套08的連接螺孔82螺紋連接。當然,螺套08可以與阻尼定位杆09一體固定連接。阻尼定位杆09軸向滑動套接在連接套03及堵頭04的氣壓室42中。在一些示例中,堵頭04的氣壓室42側壁上設置相對的第一軸向貫穿孔46和第二軸向貫穿孔47,阻尼定位杆09上徑向設置滑杆30,滑杆30的兩端分別限位在第一軸向貫穿孔46和第二軸向貫穿孔47中,可以限制阻尼定位杆09在連接套03及堵頭04的氣壓室42中軸向滑動距離。阻尼定位杆09與連接套03和堵頭04的氣壓室42的側壁密封配合。在一些示例中,螺套08上形成第一環形安裝槽83,第一環形安裝槽83可以設置為多個,第一環形安裝槽83中安裝第一密封圈40。阻尼定位杆09上形成第二環形 安裝槽92,第二環形安裝槽92可以設置為多個,第二環形安裝槽92中安裝第二密封圈50。
【00104】轉動開門驅使第一葉片01轉動時,第一葉片01帶動傳動杆07轉動,傳動杆07驅使螺套08連帶阻尼定位杆09靠近堵頭04的氣壓室42位移,阻尼定位杆09未滑過第三通孔43時,氣壓室42中的大氣經第三通孔43、第二通孔31和第一通孔211排出,同時經調整座05與連通孔44之間的間隙排出,此時,氣壓室42的大氣對阻尼定位杆09產生壓力較小,產生輕微的定位力度;阻尼定位杆09滑過第三通孔43時,阻尼定位杆09將第三通孔43堵住,氣壓室42中的大氣只能經調整座05與連通孔44之間的間隙排出,此時,阻尼定位杆的靠近氣壓室42位移壓縮氣壓室42中的大氣,壓縮大氣對阻尼定位杆09產生壓力,從而使得該第一葉片01具有定位功能,實現後半程定位。
【00105】如圖1、圖4b及圖5所示,堵頭04的連通孔44上部形成縮口部441,調整座05上部對應形成縮頸部51,縮頸部51上套接與縮口部441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52,縮頸部51設置第三密封圈52以上部分設置為由下至上橫截面的面積逐漸變小。在一些示例中,縮頸部51設置第三密封圈52以上部分設置為圓錐台。調整座05能軸向移動安裝在堵頭04中,移動調整座05調節縮頸部51與縮口部441之間間隙的大小。在一些示例中,堵頭04的連通孔44的內側壁上形成內螺紋442,調整座05的外側壁上形成外螺紋53,調整座05與堵頭04的連通孔44螺紋連接,轉動調整座05可以驅使其軸向位移,使得調整座05的縮頸部51不同位置與連通孔44的縮口部441間隙配合,從而可以調整間隙的大小,甚至使得第三密封圈52封堵連通孔44,調整定位力度大小。
【00106】轉動調整座05可以驅使其軸向位移,使得調整座05的縮頸部 51不同位置與連通孔44的縮口部441間隙配合,移動調整座05調節縮頸部51與縮口部441之間間隙的大小,從而調節氣壓室42中的壓縮大氣的排氣量,進而調節第一葉片01定位力度大小。
【00107】如圖1及圖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軸套11包括上部軸套111和下部軸套112。上部軸套111與第二軸套21上端之間設置第二軸承60,第二軸承60能轉動套接在連接套03上,下部軸套112與第二軸套21下端之間設置第三軸承70,第三軸承70能轉動套接在堵頭04上,使得第一葉片01相對於第二葉片02轉動較為順暢。
【00108】如圖11及圖12所示,本新型實施例二的一種鉸鏈結構,包括第一葉片01、第二葉片02、連接套03、堵頭04、調整座05、第一軸承06、傳動杆07、螺套08、阻尼定位杆09和彈簧70。第一葉片01設置第一軸套11。第二葉片02設置第二軸套21,第二軸套21上形成第一通孔211,第二軸套21與第一軸套11上下對齊同軸設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軸套11為整體部分,第一葉片01與第二葉片02為相同的片狀,該第一葉片01與第二葉片02結構通常稱為H型。
【00109】連接套03套接在第一軸套11和第二軸套12內,連接套03上形成連通第一通孔211的第二通孔31。
【00110】堵頭04套接在連接套03內。在一些示例中,堵頭04的外側壁上形成環形卡槽41,連接套03的內側壁上形成第一凸緣32,連接套03的第一凸緣32嵌入堵頭04的環形卡槽41中,實現兩者套接。堵頭04中形成氣壓室42,氣壓室42的側壁形成連通第二通孔31的第三通孔43,堵頭04中還形成與氣壓室42連通的連通孔44。堵頭04中形成排氣孔45,排氣孔45連通所述連通 孔44和大氣。
【00111】調整座05安裝在連通孔44中,調整座05與連通孔44的側壁間隙配合,間隙連通氣壓室42和排氣孔45,氣壓室42中的空氣可以經間隙後經排氣孔45排出外部大氣。
【00112】第一軸承06套接在連接套03內。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軸承06的外側壁上形成第一環形凹槽61和第二環形凹槽62,連接套03的內側壁上對應形成第二凸緣33和第三凸緣34,連接套03的第二凸緣33嵌入第一軸承06的第一環形凹槽61中,連接套03的第三凸緣34嵌入第一軸承06的第二環形凹槽62中。
【00113】傳動杆07轉動套接在第一軸承06內,傳動杆07上部與第一軸套11固定連接,傳動杆07下部設置螺杆部71。在一些示例中,傳動杆07上部穿過第一軸承06的內環通孔63並插入轉環10的插孔101中,傳動杆07上部設置外切平邊72,轉環10的插孔101中設置與外切平邊72對應的內切平邊102,轉環10固定在第一軸套11中,轉環10外側壁上設置滾花103,固接螺杆20依次螺接穿過第一軸套11及轉環10,並鎖緊傳動杆07。
【00114】螺套08上部設置與傳動杆07的螺杆部71連接的螺牙孔81。
【00115】阻尼定位杆09與螺套08下部連接。在一些示例中,阻尼定位杆09的上部形成連接螺杆91,螺套08中對應形成連接螺孔82,阻尼定位杆09的連接螺杆91與螺套08的連接螺孔82螺紋連接。當然,螺套08可以與阻尼定位杆09一體固定連接。阻尼定位杆09軸向滑動套接在連接套03及堵頭04的氣壓室42中。在一些示例中,堵頭04的氣壓室42側壁上設置相對的第一軸向貫穿孔46和第二軸向貫穿孔47,阻尼定位杆09上徑向設置滑杆30,滑杆30的兩 端分別限位在第一軸向貫穿孔46和第二軸向貫穿孔47中,可以限制阻尼定位杆09在連接套03及堵頭04的氣壓室42中軸向滑動距離。阻尼定位杆09與連接套03和堵頭04的氣壓室42的側壁密封配合。在一些示例中,螺套08上形成第一環形安裝槽83,第一環形安裝槽83可以設置為多個,第一環形安裝槽83中安裝第一密封圈40。阻尼定位杆09上形成第二環形安裝槽92,第二環形安裝槽92可以設置為多個,第二環形安裝槽92中安裝第二密封圈50。
【00116】彈簧80套接在阻尼定位杆09上,彈簧80一端頂抵在螺套08上,彈簧80另一端頂抵在堵頭04上。
【00117】轉動開門驅使第一葉片01轉動時,第一葉片01帶動傳動杆07轉動,傳動杆07驅使螺套08連帶阻尼定位杆09靠近堵頭04的氣壓室42位移,阻尼定位杆09未滑過第三通孔43時,氣壓室42中的大氣經第三通孔43、第二通孔31和第一通孔211排出,同時經調整座05與連通孔44之間的間隙排出,此時,氣壓室42的大氣對阻尼定位杆09產生壓力較小,產生輕微的定位力度;阻尼定位杆09滑過第三通孔43時,阻尼定位杆09將第三通孔43堵住,氣壓室42中的大氣只能經調整座05與連通孔44之間的間隙排出,此時,阻尼定位杆09靠近氣壓室42位移壓縮氣壓室42中的大氣,壓縮大氣對阻尼定位杆09產生壓力,從而使得該第一葉片01具有定位功能,實現後半程定位。同時,螺套08驅使彈簧80壓縮儲能,該彈簧80儲能驅使螺套08反向運動,而阻尼定位杆09與氣壓室42的側壁具有摩擦阻尼功能,使得第一葉片01實現緩衝復位自閉。
【00118】堵頭04的連通孔44上部形成縮口部441,調整座05上部對應形成縮頸部51,縮頸部51上套接與縮口部441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52,縮 頸部51設置第三密封圈52以上部分設置為由下至上橫截面的面積逐漸變小。在一些示例中,縮頸部51設置第三密封圈52以上部分設置為圓錐台。調整座05能軸向移動安裝在堵頭04中,移動調整座05調節縮頸部51與縮口部441之間間隙的大小。在一些示例中,堵頭04的連通孔44的內側壁上形成內螺紋442,調整座05的外側壁上形成外螺紋53,調整座05與堵頭04的連通孔44螺紋連接,轉動調整座05可以驅使其軸向位移,使得調整座05的縮頸部51不同位置與連通孔44的縮口部441間隙配合,從而可以調整間隙的大小,甚至使得第三密封圈52封堵連通孔44,調整定位力度大小。
【00119】轉動調整座05可以驅使其軸向位移,使得調整座05的縮頸部51不同位置與連通孔44的縮口部441間隙配合,移動調整座05調節縮頸部51與縮口部441之間間隙的大小,從而調節氣壓室42中的壓縮大氣的排氣量,進而調節第一葉片01定位力度大小。
【00120】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軸套11下端面與第二軸套21上端面之間設置軸承。
【00121】如圖13及圖14所示,本新型實施例三的一種鉸鏈結構,與實施例二不同在於:第一軸套11包括上部軸套111和下部軸套112,上部軸套111和下部軸套112分別通過連接板與第一葉片01連接,連接板與第一葉片01之間具有角度分佈,第二軸套21形成於第二葉片02的側面上。該第一葉片01與第二葉片02結構通常稱為蝶形。
【00122】如圖15、圖16a及圖16b所示,本新型實施例四的一種鉸鏈結構,與實施例二不同在於:第一軸套11軸向設置在第一葉片01一側,第一葉片01為整體部分,且設置為長條狀,第二軸套21形成於第二葉片02的側面 上。該第一葉片01與第二葉片02結構通常稱為旗形。
【00123】如圖17所示,本新型實施例五的一種鉸鏈結構,包括第一葉片01、第二葉片02、連接套03、堵頭04、調整座05、第一軸承06、傳動杆07、螺套08和阻尼定位杆09。第一葉片01設置第一軸套11。第二葉片02設置第二軸套21,第二軸套21與第一軸套11上下對齊同軸設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葉片01上設置缺口12,缺口12的形狀與第二葉片02適配,該第一葉片01與第二葉片02結構通常稱為子母型。
【00124】連接套03套接在第一軸套11和第二軸套12內。
【00125】堵頭04套接在連接套03內。在一些示例中,堵頭04的外側壁上形成環形卡槽41,連接套03的內側壁上形成第一凸緣32,連接套03的第一凸緣32嵌入堵頭04的環形卡槽41中,實現兩者套接。堵頭04中形成氣壓室42,堵頭04中還形成與氣壓室42連通的連通孔44。堵頭04中形成排氣孔45,排氣孔45連通所述連通孔44和大氣。
【00126】調整座05安裝在連通孔44中,調整座05與連通孔44的側壁間隙配合,間隙連通氣壓室42和排氣孔45,氣壓室42中的空氣可以經間隙後經排氣孔45排出外部大氣。
【00127】第一軸承06套接在連接套03內。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軸承06的外側壁上形成第一環形凹槽61和第二環形凹槽62,連接套03的內側壁上對應形成第二凸緣33和第三凸緣34,連接套03的第二凸緣33嵌入第一軸承06的第一環形凹槽61中,連接套03的第三凸緣34嵌入第一軸承06的第二環形凹槽62中。
【00128】傳動杆07轉動套接在第一軸承06內,傳動杆07上部與第一軸 套11固定連接,傳動杆07下部設置螺杆部71。在一些示例中,傳動杆07上部穿過第一軸承06的內環通孔63並插入轉環10的插孔101中,傳動杆07上部設置外切平邊72,轉環10的插孔101中設置與外切平邊72對應的內切平邊102,轉環10固定在第一軸套11中,轉環10外側壁上設置滾花103,固接螺杆20依次螺接穿過第一軸套11及轉環10,並鎖緊傳動杆07。
【00129】螺套08上部設置與傳動杆07的螺杆部71連接的螺牙孔81。
【00130】阻尼定位杆09與螺套08下部連接。在一些示例中,阻尼定位杆09的上部形成連接螺杆91,螺套08中對應形成連接螺孔82,阻尼定位杆09的連接螺杆91與螺套08的連接螺孔82螺紋連接。當然,螺套08可以與阻尼定位杆09一體固定連接。阻尼定位杆09軸向滑動套接在連接套03及堵頭04的氣壓室42中。在一些示例中,堵頭04的氣壓室42側壁上設置相對的第一軸向貫穿孔46和第二軸向貫穿孔47,阻尼定位杆09上徑向設置滑杆30,滑杆30的兩端分別限位在第一軸向貫穿孔46和第二軸向貫穿孔47中,可以限制阻尼定位杆09在連接套03及堵頭04的氣壓室42中軸向滑動距離。阻尼定位杆09與連接套03和堵頭04的氣壓室42的側壁密封配合。在一些示例中,螺套08上形成第一環形安裝槽83,第一環形安裝槽83可以設置為多個,第一環形安裝槽83中安裝第一密封圈40。阻尼定位杆09上形成第二環形安裝槽92,第二環形安裝槽92可以設置為多個,第二環形安裝槽92中安裝第二密封圈50。
【00131】轉動開門驅使第一葉片01轉動時,第一葉片01帶動傳動杆07轉動,傳動杆07驅使螺套08連帶阻尼定位杆09靠近堵頭04的氣壓室42位移,氣壓室42中的大氣只能經調整座05與連通孔44之間的間隙排出,此時,阻尼定位杆09靠近氣壓室42位移壓縮氣壓室42中的大氣,壓縮大氣對阻尼定位杆 09產生壓力,從而使得該第一葉片01具有定位功能,實現全程定位。
【00132】堵頭04的連通孔44上部形成縮口部441,調整座05上部對應形成縮頸部51,縮頸部51上套接與縮口部441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52,縮頸部51設置第三密封圈52以上部分設置為由下至上橫截面的面積逐漸變小。在一些示例中,縮頸部51設置第三密封圈52以上部分設置為圓錐台。調整座05能軸向移動安裝在堵頭04中,移動調整座05調節縮頸部51與縮口部441之間間隙的大小。在一些示例中,堵頭04的連通孔44的內側壁上形成內螺紋442,調整座05的外側壁上形成外螺紋53,調整座05與堵頭04的連通孔44螺紋連接,轉動調整座05可以驅使其軸向位移,使得調整座05的縮頸部51不同位置與連通孔44的縮口部441間隙配合,從而可以調整間隙的大小,甚至使得第三密封圈52封堵連通孔44,調整定位力度大小。
【00133】轉動調整座05可以驅使其軸向位移,使得調整座05的縮頸部51不同位置與連通孔44的縮口部441間隙配合,移動調整座05調節縮頸部51與縮口部441之間間隙的大小,從而調節氣壓室42中的壓縮大氣的排氣量,進而調節第一葉片01定位力度大小。
【00134】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軸套11包括上部軸套111和下部軸套112。上部軸套111與第二軸套21上端之間設置第二軸承60,第二軸承60能轉動套接在連接套03上,下部軸套112與第二軸套21下端之間設置第三軸承70,第三軸承70能轉動套接在堵頭04上,使得第一葉片01相對於第二葉片02轉動較為順暢。
【00135】如圖18及圖19所示,本新型實施例六的一種鉸鏈結構,包括第一葉片01、第二葉片02、連接套03、堵頭04、第一軸承06、傳動杆07、螺 套08和阻尼定位杆09。第一葉片01設置第一軸套11。第二葉片02設置第二軸套21,第二軸套21上形成第一通孔211,第二軸套21與第一軸套11上下對齊同軸設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葉片01上設置缺口12,缺口12的形狀與第二葉片02適配,該第一葉片01與第二葉片02結構通常稱為子母型。
【00136】連接套03套接在第一軸套11和第二軸套12內,連接套03上形成連通第一通孔211的第二通孔31。
【00137】堵頭04套接在連接套03內。在一些示例中,堵頭04的外側壁上形成環形卡槽41,連接套03的內側壁上形成第一凸緣32,連接套03的第一凸緣32嵌入堵頭04的環形卡槽41中,實現兩者套接。堵頭04中形成氣壓室42,氣壓室42的側壁形成連通第二通孔31的第三通孔43。
【00138】第一軸承06套接在連接套03內。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軸承06的外側壁上形成第一環形凹槽61和第二環形凹槽62,連接套03的內側壁上對應形成第二凸緣33和第三凸緣34,連接套03的第二凸緣33嵌入第一軸承06的第一環形凹槽61中,連接套03的第三凸緣34嵌入第一軸承06的第二環形凹槽62中。
【00139】傳動杆07轉動套接在第一軸承06內,傳動杆07上部與第一軸套11固定連接,傳動杆07下部設置螺杆部71。在一些示例中,傳動杆07上部穿過第一軸承06的內環通孔63並插入轉環10的插孔101中,傳動杆07上部設置外切平邊72,轉環10的插孔101中設置與外切平邊72對應的內切平邊102,轉環10固定在第一軸套11中,轉環10外側壁上設置滾花103,固接螺杆20依次螺接穿過第一軸套11及轉環10,並鎖緊傳動杆07。
【00140】螺套08上部設置與傳動杆07的螺杆部71連接的螺牙孔81。
【00141】阻尼定位杆09與螺套08下部連接。在一些示例中,阻尼定位杆09的上部形成連接螺杆91,螺套08中對應形成連接螺孔82,阻尼定位杆09的連接螺杆91與螺套08的連接螺孔82螺紋連接。當然,螺套08可以與阻尼定位杆09一體固定連接。阻尼定位杆09軸向滑動套接在連接套03及堵頭04的氣壓室42中。在一些示例中,堵頭04的氣壓室42側壁上設置相對的第一軸向貫穿孔46和第二軸向貫穿孔47,阻尼定位杆09上徑向設置滑杆30,滑杆30的兩端分別限位在第一軸向貫穿孔46和第二軸向貫穿孔47中,可以限制阻尼定位杆09在連接套03及堵頭04的氣壓室42中軸向滑動距離。阻尼定位杆09與連接套03和堵頭04的氣壓室42的側壁密封配合。在一些示例中,螺套08上形成第一環形安裝槽83,第一環形安裝槽83可以設置為多個,第一環形安裝槽83中安裝第一密封圈40。阻尼定位杆09上形成第二環形安裝槽92,第二環形安裝槽92可以設置為多個,第二環形安裝槽92中安裝第二密封圈50。
【00142】轉動開門驅使第一葉片01轉動時,第一葉片01帶動傳動杆07轉動,傳動杆07驅使螺套08連帶阻尼定位杆09靠近堵頭04的氣壓室42位移,氣壓室42中的大氣只能經氣壓室42的第三通孔43、連接套03的第二通孔31及第二軸套21的第一通孔211排出,此時,阻尼定位杆09靠近氣壓室42位移壓縮氣壓室42中的大氣,壓縮大氣對阻尼定位杆09產生壓力,從而使得該第一葉片01具有定位功能,實現全程定位。
【00143】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軸套11包括上部軸套111和下部軸套112。上部軸套111與第二軸套21上端之間設置第二軸承60,第二軸承60能轉動套接在連接套03上,下部軸套112與第二軸套21下端之間設置第三軸承70,第三軸承70能轉動套接在堵頭04上,使得第一葉片01相對於第二葉片02 轉動較為順暢。
【00144】在本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準”、“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新型的限制。
【00145】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146】在本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147】在本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徵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徵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徵接觸。而 且,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準高度高於第二特徵。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準高度小於第二特徵。
【00148】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應理解為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進行接合和組合。
【00149】儘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新型的範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
20:固接螺杆
30:滑杆
40:第一密封圈
50:第二密封圈
60:第二軸承
70:第三軸承
01:第一葉片
12:缺口
02:第二葉片
21:第二軸套
211:第一通孔
03:連接套
31:第二通孔
04:堵頭
42:氣壓室
43:第三通孔
441:縮口部
05:調整座
51:縮頸部
52:第三密封圈
53:外螺紋
06:第一軸承
07:傳動杆
71:螺杆部
08:螺套
09:阻尼定位杆
10:轉環

Claims (11)

  1. 一種鉸鏈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
    第一葉片,該第一葉片設置第一軸套;
    第二葉片,該第二葉片設置第二軸套,該第二軸套上形成第一通孔;
    連接套,該連接套套接在該第一軸套和第二軸套內,該連接套上形成連通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
    堵頭,該堵頭套接在該連接套內,該堵頭中形成氣壓室,該氣壓室的側壁形成連通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該堵頭中還形成與氣壓室連通的連通孔,該堵頭中形成排氣孔,該排氣孔連通該連通孔和大氣;
    調整座,該調整座安裝在該連通孔中,該調整座與該連通孔的側壁間隙配合,該間隙連通該氣壓室和所述排氣孔;
    第一軸承,該第一軸承套接在該連接套內;
    傳動杆,該傳動杆轉動套接在該第一軸承內,該傳動杆上部與該第一軸套固定連接,該傳動杆下部設置螺杆部;
    螺套,該螺套上部設置與該螺杆部連接的螺牙孔;
    阻尼定位杆,該阻尼定位杆與該螺套下部連接,該阻尼定位杆軸向滑動套接在該連接套及堵頭的氣壓室中,該阻尼定位杆與該連接套和該氣壓室的側壁密封配合。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鉸鏈結構,其中,該堵頭的連通孔上部形成縮口部,該調整座上部對應形成縮頸部,該縮頸部上套接與該縮口部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該縮頸部設置該第三密封圈以上部分設置為由下至上橫截面的面積逐漸變小;該調整座能軸向移動安裝在該堵頭中,移動該調整座調節該縮頸部與該縮口部之間間隙的大小。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鉸鏈結構,其中,該縮頸部設置該第三密封圈以上部分設置為圓錐台;該堵頭的連通孔的內側壁上形成內螺紋,該調整座的外側壁上形成外螺紋,該調整座與該堵頭的連通孔螺紋連接。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鉸鏈結構,其中,該阻尼定位杆的上部形成連接螺杆,該螺套中對應形成連接螺孔,該阻尼定位杆的連接螺杆與該螺套的連接螺孔螺紋連接;該螺套上形成第一環形安裝槽,該第一環形安裝槽中安裝第一密封圈;該阻尼定位杆上形成第二環形安裝槽,該第二環形安裝槽中安裝第二密封圈;該堵頭的氣壓室側壁上設置相對的第一軸向貫穿孔和第二軸向貫穿孔,該阻尼定位杆上徑向設置滑杆,該滑杆的兩端分別限位在第一軸向貫穿孔和第二軸向貫穿孔中;該堵頭的外側壁上形成環形卡槽,該連接套的內側壁上形成第一凸緣,該連接套的第一凸緣嵌入所述堵頭的環形卡槽中;該傳動杆上部穿過該第一軸承的內環通孔並插入轉環的插孔中,該傳動杆上部設置外切平邊,該轉環的插孔中設置與該外切平邊對應的內切平邊,該轉環固定在該第一軸套中,固接螺杆依次螺接穿過該第一軸套及轉環,並鎖緊該傳動杆;該第一軸承的外側壁上形成第一環形凹槽和第二環形凹槽,該連接套的內側壁上對應形成第二凸緣和第三凸緣,該連接套的第二凸緣嵌入該第一軸承的第一環形凹槽中,該連接套的第三凸緣嵌入該第一軸承的第二環形凹槽中;該第一軸套包括上部軸套和下部軸套,該上部軸套與該第二軸套上端之間設置第二軸承,該第二軸承能轉動套接在該連接套上,該下部軸套與該第二軸套下端之間設置第三軸承,該第三軸承能轉動套接在該堵頭上。
  5. 一種鉸鏈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
    第一葉片,該第一葉片設置第一軸套;
    第二葉片,該第二葉片設置第二軸套,該第二軸套上形成第一通孔;
    連接套,該連接套套接在該第一軸套和第二軸套內,該連接套上形成連通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
    堵頭,該堵頭套接在該連接套內,該堵頭中形成氣壓室,該氣壓室的側壁形成連通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該堵頭中還形成與氣壓室連通的連通孔,該堵頭中形成排氣孔,該排氣孔連通該連通孔和大氣;
    調整座,該調整座安裝在該連通孔中,該調整座與該連通孔的側壁間隙配合,該間隙連通該氣壓室和該排氣孔;
    第一軸承,該第一軸承套接在該連接套內;
    傳動杆,該傳動杆轉動套接在該第一軸承內,該傳動杆上部與該第一軸套固定連接,該傳動杆下部設置螺杆部;
    螺套,該螺套上部設置與該螺杆部連接的螺牙孔;
    阻尼定位杆,該阻尼定位杆與該螺套下部連接,該阻尼定位杆軸向滑動套接在該連接套及堵頭的氣壓室中,該阻尼定位杆與該連接套和該氣壓室的側壁密封配合;
    彈簧,該彈簧套接在該阻尼定位杆上,該彈簧一端頂抵在該螺套上,該彈簧另一端頂抵在該堵頭上。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鉸鏈結構,其中,該堵頭的連通孔上部形成縮口部,該整座上部對應形成縮頸部,該縮頸部上套接與該縮口部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該縮頸部設置該第三密封圈以上部分設置為由下至上橫截面的面積逐漸變小;該調整座能軸向移動安裝在所述堵頭中,移動該調整座調節該縮頸部與該縮口部之間間隙的大小。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鉸鏈結構,其中,該堵頭的連通孔上部形成縮口部,該 調整座上部對應形成縮頸部,該縮頸部上套接與該縮口部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該縮頸部設置該第三密封圈以上部分設置為由下至上橫截面的面積逐漸變小;該調整座能軸向移動安裝在該堵頭中,移動該調整座調節該縮頸部與該縮口部之間間隙的大小。
  8. 一種鉸鏈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
    第一葉片,該第一葉片設置第一軸套;
    第二葉片,該第二葉片設置第二軸套;
    連接套,該連接套套接在該第一軸套和第二軸套內;
    堵頭,該堵頭套接在該連接套內,該堵頭中形成氣壓室,該堵頭中還形成與氣壓室連通的連通孔,該堵頭中形成排氣孔,該排氣孔連通該連通孔和大氣;
    調整座,該調整座安裝在該連通孔中,該調整座與該連通孔的側壁間隙配合,該間隙連通該氣壓室和該排氣孔;
    第一軸承,該第一軸承套接在該連接套內;
    傳動杆,該傳動杆轉動套接在該第一軸承內,該傳動杆上部與該第一軸套固定連接,該傳動杆下部設置螺杆部;
    螺套,該螺套上部設置與該螺杆部連接的螺牙孔;
    阻尼定位杆,該阻尼定位杆與該螺套下部連接,該阻尼定位杆軸向滑動套接在該連接套及堵頭的氣壓室中,該阻尼定位杆與該連接套和該氣壓室的側壁密封配合。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鉸鏈結構,其中,該堵頭的連通孔上部形成縮口部,該調整座上部對應形成縮頸部,該縮頸部上套接與該縮口部密封配合的第 三密封圈,該縮頸部設置該第三密封圈以上部分設置為由下至上橫截面的面積逐漸變小;該調整座能軸向移動安裝在該堵頭中,移動該調整座調節該縮頸部與該縮口部之間間隙的大小。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鉸鏈結構,其中,該縮頸部設置該第三密封圈以上部分設置為圓錐台;該堵頭的連通孔的內側壁上形成內螺紋,該調整座的外側壁上形成外螺紋,該調整座與該堵頭的連通孔螺紋連接。
  11. 一種鉸鏈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
    第一葉片,該第一葉片設置第一軸套;
    第二葉片,該第二葉片設置第二軸套,該第二軸套上形成第一通孔;
    連接套,該連接套套接在該第一軸套和第二軸套內,該連接套上形成連通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
    堵頭,該堵頭套接在該連接套內,該堵頭中形成氣壓室,該氣壓室的側壁形成連通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
    第一軸承,該第一軸承套接在該連接套內;
    傳動杆,該傳動杆轉動套接在該第一軸承內,該傳動杆上部與該第一軸套固定連接,該傳動杆下部設置螺杆部;
    螺套,該螺套上部設置與該螺杆部連接的螺牙孔;
    阻尼定位杆,該阻尼定位杆與該螺套下部連接,該阻尼定位杆軸向滑動套接在該連接套及堵頭的氣壓室中,該阻尼定位杆與該連接套和該氣壓室的側壁密封配合。
TW109207829U 2019-09-20 2020-06-19 鉸鏈結構 TWM6055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9824.1A CN110593687A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铰链结构
CN201910889824.1 2019-09-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5515U true TWM605515U (zh) 2020-12-21

Family

ID=68861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7829U TWM605515U (zh) 2019-09-20 2020-06-19 鉸鏈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93687A (zh)
TW (1) TWM6055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1588B (zh) * 2019-09-20 2022-01-01 大陸商通冠(廈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鉸鏈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1588B (zh) * 2019-09-20 2022-01-01 大陸商通冠(廈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鉸鏈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3687A (zh) 2019-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80381A1 (en) Hinge blade structure
TW202124835A (zh) 鉸鏈結構
CN108930471B (zh) 一种多功能门合页
TWM605515U (zh) 鉸鏈結構
TWM604845U (zh) 鉸鏈結構
CN104047492B (zh) 一种液压缓冲合页
TW202113216A (zh) 鉸鏈結構
CN202249393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气弹簧闭门器
CN203213771U (zh) 合页定位球轴承
CN203716713U (zh) 一种升降合页装置
CN215255451U (zh) 一种可调节密封性的铰链
US9957743B2 (en) Slow closing door hinge
JP6617943B2 (ja) 閉鎖機構付きピボットヒンジ
WO2014161053A1 (pt) Disposição construtiva em mola de piso pneumática
CN205713621U (zh) 一种玻璃门地弹簧
CN205356053U (zh) 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
CN106382067B (zh) 一种电冰箱门铰链
JP4101259B2 (ja) ガラス製扉用の蝶番機構
CN104343307B (zh) 升降合页装置
CN203905700U (zh) 一种液压缓冲合页
TWM484623U (zh) 無油自動關門器
CN219528746U (zh) 双向旋转定位机构
CN214997047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石材门
CN207999154U (zh) 门铰链中的二段力结构
KR20160121219A (ko) 도어용 경첩 압축스프링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