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4000U - 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 - Google Patents

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4000U
TWM604000U TW109209300U TW109209300U TWM604000U TW M604000 U TWM604000 U TW M604000U TW 109209300 U TW109209300 U TW 109209300U TW 109209300 U TW109209300 U TW 109209300U TW M604000 U TWM604000 U TW M60400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lanar
touch
emitt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9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勝傑
張裕洋
陳耀宗
谷福田
劉修銘
Original Assignee
位元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位元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位元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9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4000U/zh
Priority to CN202021526155.6U priority patent/CN212749803U/zh
Publication of TWM604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400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包括觸控基板以及發光基板。觸控基板形成有非平面區以及平面區,觸控基板由上至下層疊有第一塑料基板、增韌層以及第一透明導電層。發光基板配置於觸控基板之下,且通過透明黏著層連接平面區。發光基板包括被透明絕緣層隔開的多數個發光二極體。非平面區配置於多數個發光二極體之上,且非平面區與多數個發光二極體之間形成氣室。

Description

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尤指結合非平面觸控結構以及發光二極體的一種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
近年來商業電子產品或電子類飾品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多數產品在其外觀會採用發光裝置,以提供裝飾性或功能性的用途,例如功能性提示、外觀美化或引人注目等。一般的透明導電材料可以是硬性的平面結構或是可撓式的捲材,尤其是應用於觸控裝置、太陽能面板、加熱器、充電裝置或電磁遮蔽裝置應用等等,其結構可以單層或多層的金屬或金屬氧化物鍍膜於透明塑料基板而成。
然而,對應一些特殊用途之電器,例如針對加強觸覺操控或視覺障礙人士而言,平面結構可能會造成觸覺操控上的不便利性,且缺乏觸控反應與外觀演色變化的其他更多應用效果。除此之外,一般觸控發光產品或觸控顯示產品都是在生產時一併製作觸控單元以及發光單元,若以一般平面結構的設計來說,觸控單元以及發光單元的對準過程使得生產的容易性不高、良率難以提升,且隨著觸控按壓的時間或次數增加,亦可能影響到發光單元的壽命。
為此,如何設計出一種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特別是解決現有技術之前述技術問題,乃為本案創作人所研究的重要課題。
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可解決現有技術之觸覺操控上的不便利性以及缺乏演色性變化的問題,達到加強操作便利性、增加演色變化之應用、提高生產之良率以及提高發光單元可靠度之目的。
為了達到前述目的,本創作之所提出的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包括:觸控基板以及發光基板。其中,觸控基板形成有非平面區以及平面區,觸控基板由上至下層疊有第一塑料基板、增韌層以及第一透明導電層。發光基板配置於觸控基板之下,且通過透明黏著層連接平面區,發光基板包括:第二塑料基板、第二透明導電層、透明絕緣層以及多數個發光二極體。第二透明導電層配置於第二塑料基板上,多數個發光二極體以及透明絕緣層配置於第二透明導電層上,透明絕緣層通過透明黏著層連接平面區,且透明絕緣層隔開各發光二極體。其中,非平面區配置於多數個發光二極體之上,且非平面區與多數個發光二極體之間形成氣室。其中,觸控基板是通過加熱以及加壓而形成非平面區以及平面區
進一步而言,第一塑料基板的厚度為100微米至2毫米,增韌層的厚度小於3微米,第二塑料基板的厚度為100微米至1毫米。
進一步而言,透明絕緣層的厚度為50微米至500微米,且透明絕緣層於各發光二極體的位置形成圓柱形的開口區,各開口區容置其中一發光二極體,且各開口區的直徑為100微米至2毫米。
進一步而言,各開口區內填補有圓形外凸的封裝膠。
進一步而言,非平面區的數量為多數個,各非平面區對應其中一發光二極體的位置,且多數個非平面區與多數個發光二極體之間形成多數個氣室。
進一步而言,第一塑料基板或第二塑料基板包括聚醯胺、聚碳酸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其中一者及其組合。
進一步而言,第一透明導電層或第二透明導電層包括金屬、金屬氧化物以及有機導體材料的其中一者及其組合。
進一步而言,透明絕緣層包括環氧樹脂膠、矽膠以及壓克力膠的其中一者及其組合。
進一步而言,觸控基板更包括第一接線區,第一接線區耦接第一透明導電層包括的多數個觸控感應單元。
進一步而言,發光基板更包括第二接線區,第二接線區通過第二透明導電層耦接多數個發光二極體。
在使用本創作所述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時,由於觸控基板通過加熱以及加壓而形成有非平面區以及平面區,且非平面區配置於多數個發光二極體之上,使得非平面區與多數個發光二極體之間形成氣室。因此在實際生產時,可以很容易地依據非平面區的氣室結構而對準發光二極體,有助於生產之良率提升。不僅如此,所述氣室除了可以提供一般平面觸控結構所無法產生的演色效果之外,也可以避免隨著觸控按壓的時間或次數增加而可能影響到發光二極體的壽命。
為此,本創作所述之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可解決現有技術之觸覺操控上的不便利性以及缺乏演色性變化的問題,達到加強操作便利性、增加演色性變化之應用、提高生產之良率以及提高發光單元可靠度之目的。
為了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為達成預定目的所採取之技術、手段及功效,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以及附圖,相信本創作特徵以及特點,當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體之瞭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以及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創作之其他優點及功效。本創作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創作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以及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以及變更。
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繪示之結構、比例、大小、元件數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之人士瞭解以及閱讀,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可實施之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之實質意義,任何結構之修飾、比例關係之改變或大小之調整,在不影響本創作所能產生之功效及所能達成之目的下,均應落在本創作所揭示之技術內容得能涵蓋之範圍內。
茲有關本創作之技術內容及詳細說明,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其中,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本創作未熱壓成形之觸控基板的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第一透明導電層的俯視示意圖。
本創作所提出第一實施例的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1包括觸控基板10以及發光基板20。其中,觸控基板10形成有非平面區B以及平面區A,觸控基板10由上至下層疊有第一塑料基板11、增韌層12以及第一透明導電層13。其中,觸控基板10是通過加熱以及加壓而形成非平面區B以及平面區A。如圖2所示,在觸控基板10未熱壓成形之前,第一塑料基板11的厚度為100微米(μm)至2毫米(mm)。第一塑料基板11包括聚醯胺(PA)、聚碳酸酯(PC)、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其中一者及其組合。增韌層12的厚度小於3微米,用以增加第一塑料基板11的韌性。進一步而言,所述增韌層12的任一表面可通過電漿處理,以進行缺陷鈍化或表面改質等處理,亦可增加與第一透明導電層13的黏著度。第一透明導電層13的厚度可具有200微米,且其阻抗為100歐姆。第一透明導電層13可包括金屬、金屬氧化物(例如ITO、ZnO)以及有機導體材料的其中一者及其組合。所述有機導體材料可以是奈米碳管或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鹽)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polystyrene sulfonate (PEDOT:PSS))。
進一步而言,觸控基板10的第一透明導電層13經過化學微影蝕刻或銀膠網印之後形成有多數個觸控感應單元131、第一接線區132以及連接於多數個觸控感應單元131以及第一接線區132之間的多數個感應線路133。所述第一接線區132用以供外部排線電性連接。所述感應線路133的阻抗為50歐姆至300歐姆。其中,觸控基板10是通過加熱以及加壓後,可形成局部凸起且呈透明的非平面區B以及呈透明的平面區A。平面區A的最小水平寬度至少為5毫米以上,以確保觸控基板10與發光基板20之間的黏著面積以及黏著強度。在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中,各觸控感應單元131對應其中一非平面區B,而其他區域則均為平面區A。
請參閱圖4以及圖5所示。其中,圖4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發光基板的剖面示意圖。圖5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發光基板的俯視示意圖。
發光基板20配置於觸控基板10之下,且通過透明黏著層30連接平面區A,如圖1所示。所述透明黏膠層30的厚度可以為10微米至500微米,可以是由膠膜經裁切後為貼覆而成。發光基板20包括第二塑料基板21、第二透明導電層22、透明絕緣層23以及多數個發光二極體24。其中,第二透明導電層22配置於第二塑料基板21上。多數個發光二極體24以及透明絕緣層23配置於第二透明導電層22上。透明絕緣層23通過透明黏著層30連接平面區A,且透明絕緣層23隔開各發光二極體24,如圖1所示。
在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中,非平面區B的數量為多數個,非平面區B配置於多數個發光二極體24之上,且各非平面區B分別對應其中一發光二極體24的位置,如圖1所示。且多數個非平面區B與多數個發光二極體24之間形成多數個氣室C,如圖1所示。進一步而言,第二塑料基板21的厚度為100微米至1毫米。其中,第二塑料基板21包括聚醯胺(PA)、聚碳酸酯(PC)、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其中一者及其組合。第二透明導電層22包括金屬、金屬氧化物(例如ITO、ZnO)以及有機導體材料的其中一者及其組合。所述有機導體材料可以是奈米碳管或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鹽)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polystyrene sulfonate (PEDOT:PSS))。
進一步而言,發光基板20的第二透明導電層22通過化學微影蝕刻或銀膠網印之後形成多數個導電線路221以及第二接線區222,第二接線區222通過第二透明導電層22的多數個導電線路221耦接多數個發光二極體24,用以供外部排線電性連接。所述導電線路221的阻抗為10歐姆以下。所述導電線路221可以通過銀膠與發光二極體24黏接,然而本創作不受此限制。
其中,透明絕緣層23的厚度為50微米至500微米,且透明絕緣層23於各發光二極體24的位置形成圓柱形的開口區,各開口區容置其中一發光二極體24,且各開口區的直徑為100微米至2毫米。其中,各開口區內可通過點膠機(圖中未示)注入以填補具有圓形外凸之形狀的封裝膠40,以利於聚光效果以及隔絕保護發光二極體24。透明絕緣層23可包括環氧樹脂膠、矽膠以及壓克力膠的其中一者及其組合。
請參閱圖6及圖7所示。其中,圖6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圖7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第二透明導電層的俯視示意圖。
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的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2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1大致相同,惟第二實施例的觸控基板10’僅具一個非平面區B。在第二實施例中,觸控基板10’的所有觸控感應單元131均位於非平面區B之內,如圖7所示。且非平面區B配置於發光基板20的所有發光二極體24之上,如圖6所示。
在使用本創作所述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1、2時,由於觸控基板10、10’通過加熱以及加壓而形成有非平面區B以及平面區A,且非平面區B配置於多數個發光二極體24之上,使得非平面區B與多數個發光二極體24之間形成氣室C。因此在實際生產時,可以很容易地依據非平面區B的氣室結構而對準發光二極體24,有助於生產之良率提升。不僅如此,所述氣室C除了可以提供一般平面觸控結構所無法產生的演色效果之外,也可以避免隨著觸控按壓的時間或次數增加而可能影響到發光二極體24的壽命。
為此,本創作所述之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1、2,可解決現有技術之觸覺操控上的不便利性以及缺乏演色性變化的問題,達到加強操作便利性、增加演色性變化之應用、提高生產之良率以及提高發光單元可靠度之目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細說明以及圖式,惟本創作之特徵並不侷限於此,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本創作之所有範圍應以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為準,凡合於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以及其類似變化之實施例,皆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範疇中,任何熟悉該項技藝者在本創作之領域內,可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可涵蓋在以下本案之專利範圍。
1、2: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
10、10’:觸控基板
11:第一塑料基板
12:增韌層
13:第一透明導電層
20:發光基板
21:第二塑料基板
22:第二透明導電層
23:透明絕緣層
24:發光二極體
30:透明黏著層
40:封裝膠
131:觸控感應單元
132:第一接線區
133:感應線路
221:導電線路
222:第二接線區
A:平面區
B:非平面區
C:氣室
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未熱壓成形之觸控基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第一透明導電層的俯視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發光基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發光基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的剖面示意圖;以及
圖7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第二透明導電層的俯視示意圖。
1: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
10:觸控基板
20:發光基板
21:第二塑料基板
22:第二透明導電層
23:透明絕緣層
24:發光二極體
30:透明黏著層
40:封裝膠
A:平面區
B:非平面區
C:氣室

Claims (10)

  1. 一種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包括: 一觸控基板,形成有一非平面區以及一平面區,該觸控基板由上至下層疊有一第一塑料基板、一增韌層以及一第一透明導電層;以及 一發光基板,配置於該觸控基板之下,且通過一透明黏著層連接該平面區,該發光基板包括:一第二塑料基板、一第二透明導電層、一透明絕緣層以及多數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二透明導電層配置於該第二塑料基板上,該多數個發光二極體以及該透明絕緣層配置於第二透明導電層上,該透明絕緣層通過該透明黏著層連接該平面區,且該透明絕緣層隔開各該發光二極體; 其中,該非平面區配置於該多數個發光二極體之上,且該非平面區與該多數個發光二極體之間形成一氣室; 其中,該觸控基板是通過加熱以及加壓而形成該非平面區以及該平面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其中,該第一塑料基板的厚度為100微米至2毫米,該增韌層的厚度小於3微米,該第二塑料基板的厚度為100微米至1毫米。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其中,該透明絕緣層的厚度為50微米至500微米,且該透明絕緣層於各該發光二極體的位置形成圓柱形的一開口區,各該開口區容置其中一該發光二極體,且各該開口區的直徑為100微米至2毫米。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其中,各該開口區內填補有圓形外凸的一封裝膠。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其中,該非平面區的數量為多數個,各該非平面區對應其中一該發光二極體的位置,且多數個該非平面區與該多數個發光二極體之間形成多數個該氣室。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其中,該第一塑料基板或該第二塑料基板包括聚醯胺、聚碳酸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其中一者及其組合。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其中,該第一透明導電層或該第二透明導電層包括金屬、金屬氧化物以及有機導體材料的其中一者及其組合。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其中,該透明絕緣層包括環氧樹脂膠、矽膠以及壓克力膠的其中一者及其組合。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其中,該觸控基板更包括一第一接線區,該第一接線區耦接該第一透明導電層包括的多數個觸控感應單元。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其中,該發光基板更包括一第二接線區,該第二接線區通過該第二透明導電層耦接該多數個發光二極體。
TW109209300U 2020-07-21 2020-07-21 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 TWM604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9300U TWM604000U (zh) 2020-07-21 2020-07-21 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
CN202021526155.6U CN212749803U (zh) 2020-07-21 2020-07-29 非平面触控发光基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9300U TWM604000U (zh) 2020-07-21 2020-07-21 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4000U true TWM604000U (zh) 2020-11-11

Family

ID=74203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9300U TWM604000U (zh) 2020-07-21 2020-07-21 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49803U (zh)
TW (1) TWM6040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7811B (zh) * 2022-05-05 2023-07-0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發光裝飾銘板及其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7811B (zh) * 2022-05-05 2023-07-0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發光裝飾銘板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49803U (zh) 2021-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08000B (zh) Oled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06505089B (zh) 显示器件
TWI463452B (zh) 觸控式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6527805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KR101444132B1 (ko) 복합 편광판 일체형 터치 감지 전극 및 이를 구비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I541693B (zh) 觸控裝置結構
CN10695294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346192A (zh) 电子设备和设置在其中的显示模块
CN106227394B (zh) 一种隐性盖板触摸屏及其生产方法
CN103872070A (zh) 具有内置式触摸面板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79240B (zh) 触控面板
US11163415B2 (en) Touch display module,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39234B (zh) 彎曲功能膜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3218100A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TWM604000U (zh) 非平面觸控發光基板結構
CN104978058B (zh) 电路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3299773U (zh) 一种触控模组及具有触控模组的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屏
TWI689854B (zh) 觸控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WO2023092688A1 (zh) 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TW201530386A (zh) 觸控感應元件
CN206322138U (zh) 触摸面板及触摸显示装置
CN211349322U (zh)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TW201333796A (zh) 電容式觸控單元
CN107728844A (zh) 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及显示装置
TWM451599U (zh) 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