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3536U - 光吸收白鏡片 - Google Patents

光吸收白鏡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3536U
TWM603536U TW109208882U TW109208882U TWM603536U TW M603536 U TWM603536 U TW M603536U TW 109208882 U TW109208882 U TW 109208882U TW 109208882 U TW109208882 U TW 109208882U TW M603536 U TWM603536 U TW M60353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hite lens
light source
light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8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俊良
Original Assignee
林俊良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俊良 filed Critical 林俊良
Priority to TW109208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3536U/zh
Publication of TWM603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3536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Filter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光吸收白鏡片,其主要是揭露了一種具有一金屬吸收層、一第一折射層、一第二折射層及一顯色層等結構形成於一白鏡片上的技術;以藉由該金屬吸收層吸收外在光源,減少白鏡片本身的透視率,且透過第一折射層或第二折射層的結合,係可進一步提供白鏡片變色及反射光源的作用。藉此,本創作即可提供一種舒適、節省製造成本以及簡單的層疊結構之白鏡片。

Description

光吸收白鏡片
本創作是關於鏡片的技術領域,尤指一種具有光吸收功能,以提供適當透視率的白鏡片。
按,當使用者穿戴眼鏡或其類似物時,若早上時的外在的陽光過強,或是晚上時的汽車燈光過強時,其若直接或間接照射於眼鏡鏡片上,則會讓使用者無法睜開眼鏡,更甚者會對眼睛造成傷害。
如此,現今之眼鏡鏡片(例如一般的光學眼鏡)及其類似物(例如工廠作業用之安全眼鏡鏡片或安全帽上的擋風鏡片),大部份係以塑膠射出成型方式製成,且利用染料的方式調整鏡片的色調,以利於鏡片吸收光線,且在藉由相關疊層結構設於鏡片的表面上,以藉由重複堆疊其疊層結構,進而調整鏡片本身的透視率,進而減弱外在光線的透光程度。
由於先前技術所揭露的鏡片,必須透過染色鏡片(例如灰色鏡片、茶色鏡片、灰茶色鏡片等,而非白色鏡片(即完全透明的鏡片),以調整鏡片本身透視率。
因此,先前技術並須先透過染色的程序,再藉由多種疊層結構的堆疊後,才可達成所設定的鏡片透視率,其不但大大的增加製造程序及成本,且使得鏡片本身的結構更為複雜。
故在現今技術上亟需一種可減少製造程序及成本,且可提供舒適及結構簡單的鏡片,進而改善先前技術所存在的問題。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吸收白鏡片,其主要是利用一金屬吸收層設於白鏡片(即未染色的透明鏡片)上,且在結合一第一折射層後,即可提供一種舒適、節省製造成本以及簡單的層疊結構之白鏡片。
為達上揭之目的者,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光吸收白鏡片,包括:一白鏡片,其被設置以輸出一光源;一金屬吸收層,其形成於該白鏡片的一表面上,該金屬吸收層接收且吸收部分之該光源,該金屬吸收層將該光源輸出至該白鏡片上;一第一折射層,其形成於該金屬吸收層上,該第一折射層接收該光源,且該第一折射層內的一界面反射部分該光源,且將該光源輸出至該金屬吸收層上;一第二折射層,其形成於該第一折射層上,該第二折射層接收該光源,且將該光源輸出至該第一折射層上;以及一顯色層,其形成於該第二折射層上,該顯色層接收從外部輸入的一光源,且將該光源輸出至該第二折射層上。
較佳地,所述之光吸收白鏡片進一步包括:一附著層,其形成於該白鏡片與該金屬吸收層之間,該附著層係增加該金屬吸收層與該白鏡片之間的附著強度,其中該附著層從該該金屬吸收層接收該光源,且將該光源輸出至該白鏡片上。
較佳地,該附著層係包括其一之一氧化矽、二氧化矽、氟化鎂或其任二者以上之組合。
較佳地,該附著層的厚度係包括10至30奈米之間。
較佳地,該金屬吸收層係包括其一之鉻、三氧化二鉻、鈦、銅或其任二者以上之組合。
較佳地,該第一折射層或該顯色層係包括其一之一氧化矽、二氧化矽、氟化鎂或其任二者以上之組合。
較佳地,該第二折射層係包括五氧化三鈦、鈦氧化物、五氧化二鉭、二氧化鈦或其任二者以上之組合。
較佳地,該金屬吸收層的厚度係包括15至70奈米之間。
較佳地,該第一折射層、該第二折射層或該顯色層的厚度係包括50至250奈米之間。
較佳地,該第一折射層的折射率係低於該第二折射層的折射率。
為使本創作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茲配合各圖式所列舉之具體實施例詳加說明。
另外,術語「包括」及/或「包含」指所述特徵、區域、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及/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徵、區域、整體、步驟、操作、元件、部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為使  貴審查委員方便瞭解本創作之內容,以及所能達成之功效,茲配合圖式列舉之各項具體實施例以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及圖2,其係為本創作之結構示意圖以及光源照射的使用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主要由一白鏡片10以及設於該白鏡片10之一金屬吸收層20、一第一折射層30、一第二折射層40及一顯色層50所構成,該白鏡片10主要係指未受染色程序的鏡片,使得該白鏡片10形成具透明無色的透明鏡片。
該金屬吸收層20係設於該白鏡片10上,其中該金屬吸收層20所製成的材料係包括鉻、三氧化二鉻、鈦、銅或其任二者以上之組合等金屬光吸收材料,由於該金屬吸收層20的厚度係影響著光吸收白鏡片所具有的透視率,故該金屬吸收層20的厚度較佳地應設置於包括15至70奈米之間。當光源L通過該金屬吸收層20時,係可透過該金屬吸收層20吸收光源的特性,以降低光源穿透的透視率。
該第一折射層30則是形成於該金屬吸收層20上,其中該第一折射層30所製成的材料係包括其一之一氧化矽、二氧化矽、氟化鎂或其任二者以上之組合,而該第一折射層30的厚度則是包括於50至250奈米之間,當該第一折射層30被設置於該金屬吸收層20上時,該白鏡片10即可具有顏色的變化,使得該白鏡片10可依據使用者的預期改變其本身的顏色。
該第二折射層40係形成於該第一折射層30上,其中該第二折射層40所製成的材料係包括其一之五氧化三鈦、鈦氧化物、五氧化二鉭、二氧化鈦或其任二者以上之組合,而該第二折射層40的厚度則是包括於50至250奈米之間,且該第一折射層30的折射率係低於該第二折射層40的折射率。如此,當該第二折射層40被設置於該第一折射層30上時,由於光源L係從折射率較高的該第二折射層40射入折射率較低的該第一折射層30,使得光源經過了兩個不同折射率的介質時,部份的光源會於介質的界面被折射,其餘的則被反射,進而形成全內反射現象,如此,透過該金屬吸收層20與該第二折射層40之間的配合設置,該第二折射層40係可提供部分的光源反射,而該金屬吸收層20則可再接收從該第一折射層30折射進入的光源,藉以有效的降低該白鏡片10本身的透視率(如圖2所示)。
該顯色層50形成於該第二折射層40上,其中該顯色層50所製成的材料係包括其一之一氧化矽、二氧化矽、氟化鎂或其任二者以上之組合,而該顯色層50的厚度可包括於50至250奈米之間,當該顯色層50被設置於該第一折射層30上時,該顯色層50可更進一步的讓該白鏡片10的顏色變化更加明顯,進而加強該白鏡片10的色調變化。
此外,為了增強上述之設於該白鏡片10上的結構附著於該白鏡片10上的附著強度,本創作之光吸收白鏡片進一步設有一附著層60,該附著層60係包括其一之一氧化矽、二氧化矽、氟化鎂或其任二者以上之組合,且該附著層60的厚度係包括10至30奈米之間,其中,該附著層60係被形成於該白鏡片10與該金屬吸收層20之間,該附著層60係增加該金屬吸收層20與該白鏡片10之間的附著強度。
請參閱圖3,其係為本創作之透視率光譜圖。如圖所示,其主要繪示了由虛線表示的先前技術染色的鏡片(例如灰鏡片)堆疊有例如九層的疊層結構後所呈現的透視率光譜圖,以及由實線表示之藉由上述結構之本創作的光吸收白鏡片所測試後的透視率光譜圖的比較,由其可知,先前技術為了在可見光(380奈米至780奈米之間)的最低波長值(380奈米)上,將透視率調整至概為50%(先前技術係為47.7192%)時,其不但為了調整先前技術的透視率而必須堆疊多層疊層結構,而大大的浪費其相關成本外,在透視率的表現上,於光源波長500奈米的透視率僅剩下18.152%,且於光源波長625奈米的透視率則是高達96.972%,相比之下,本創作之光吸收白鏡片在將可見光的最低波長值(380奈米)的透視率調整至概為50%(具體為49.3523%)時,當光源波長為500奈米時,其透視率係可保持於34.453%,而在光源波長625奈米時的透視率則是66.887%,不會產生過低或過高的透視率。
因此,本創作藉由金屬吸收層與第二折射層相互配合設置,係可有效地提供一種舒適、節省製造成本以及簡單的層疊結構之白鏡片,進而改善先前技術所存在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0:白鏡片 20:金屬吸收層 30:第一折射層 40:第二折射層 50:顯色層 60:附著層 L:光源
圖1係為本創作之結構示意圖; 圖2係為本創作之光源照射的使用示意圖; 圖3係為本創作之透視率光譜圖。
10:白鏡片
20:金屬吸收層
30:第一折射層
40:第二折射層
50:顯色層
60:附著層
L:光源

Claims (10)

  1. 一種光吸收白鏡片,包括: 一白鏡片,其被設置以輸出一光源; 一金屬吸收層,其形成於該白鏡片的一表面上,該金屬吸收層接收且吸收部分之該光源,該金屬吸收層將該光源輸出至該白鏡片上; 一第一折射層,其形成於該金屬吸收層上,該第一折射層接收該光源,且該第一折射層內的一界面反射部分該光源,且將該光源輸出至該金屬吸收層上; 一第二折射層,其形成於該第一折射層上,該第二折射層接收該光源,且將該光源輸出至該第一折射層上;以及 一顯色層,其形成於該第二折射層上,該顯色層接收從外部輸入的一光源,且將該光源輸出至該第二折射層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吸收白鏡片,其進一步包括: 一附著層,其形成於該白鏡片與該金屬吸收層之間,該附著層係增加該金屬吸收層與該白鏡片之間的附著強度,其中該附著層從該該金屬吸收層接收該光源,且將該光源輸出至該白鏡片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光吸收白鏡片,其中該附著層係包括其一之一氧化矽、二氧化矽、氟化鎂或其任二者以上之組合。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光吸收白鏡片,其中該附著層的厚度係包括10至30奈米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吸收白鏡片,其中該金屬吸收層係包括其一之鉻、三氧化二鉻、鈦、銅或其任二者以上之組合。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吸收白鏡片,其中該第一折射層或該顯色層係包括其一之一氧化矽、二氧化矽、氟化鎂或其任二者以上之組合。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吸收白鏡片,其中該第二折射層係包括五氧化三鈦、鈦氧化物、五氧化二鉭、二氧化鈦或其任二者以上之組合。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吸收白鏡片,其中該金屬吸收層的厚度係包括15至70奈米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吸收白鏡片,其中該第一折射層、該第二折射層或該顯色層的厚度係包括50至250奈米之間。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吸收白鏡片,其中該第一折射層的折射率係低於該第二折射層的折射率。
TW109208882U 2020-07-13 2020-07-13 光吸收白鏡片 TWM603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8882U TWM603536U (zh) 2020-07-13 2020-07-13 光吸收白鏡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8882U TWM603536U (zh) 2020-07-13 2020-07-13 光吸收白鏡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3536U true TWM603536U (zh) 2020-11-01

Family

ID=74202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8882U TWM603536U (zh) 2020-07-13 2020-07-13 光吸收白鏡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35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0731B (zh) * 2020-07-13 2021-12-21 林俊良 光吸收白鏡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0731B (zh) * 2020-07-13 2021-12-21 林俊良 光吸收白鏡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2806B2 (en) Blue edge filter optical lens
JP6591685B2 (ja) コーティング付き眼鏡レンズ、眼鏡レンズを製造する方法、眼鏡レンズを設計する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実装方法、及び眼鏡レンズを設計するための実験的方法
US5694240A (en) Multilayer anti-reflective and ultraviolet blocking coating for sunglasses
US8733929B2 (en) Color contrast enhancing sunglass lens
US5729323A (en) Light-absorbing and anti-reflective coating for sunglasses
CN111727401B (zh) 眼科有色镜片
WO2021248355A1 (zh) 一种亚波长光栅光学膜
TWM603536U (zh) 光吸收白鏡片
CN113554938B (zh) 出光改善型功能膜以及显示面板
JP3144374U (ja) 眼鏡レンズ
TWI750731B (zh) 光吸收白鏡片
CN105278119A (zh) 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CN212135086U (zh) 一种七彩太阳镜片
CN214504064U (zh) 一种高效防眩光光致变色镜片
CN206096655U (zh) 中空镀膜太阳镜片
CN206906725U (zh) 变色高清太阳镜片
CN221079113U (zh) 一种改善光致变色片变色性能的膜层
TW202332788A (zh) 低背反射光功能型太陽鏡片之製造方法
CN211718644U (zh) 一种高折射率的变色镜片
CN218974696U (zh) 一种全天候驾驶镜片
CN220752336U (zh) 一种滤光膜、放大反射元件、抬头显示器及交通工具
WO2023163221A1 (ja) プラスチック基材、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眼鏡レンズ
CN210270245U (zh) 一种大角度半反镜膜结构
CN207079172U (zh) 一种高强度曲面光学玻璃
WO2021240805A1 (ja) 眼鏡レンズ及び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