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0163U - 空氣吸排濾淨口罩 - Google Patents

空氣吸排濾淨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0163U
TWM600163U TW109206074U TW109206074U TWM600163U TW M600163 U TWM600163 U TW M600163U TW 109206074 U TW109206074 U TW 109206074U TW 109206074 U TW109206074 U TW 109206074U TW M600163 U TWM600163 U TW M60016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layer
air
fa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6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錦榮
Original Assignee
陳錦榮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陳錦榮 filed Critical 陳錦榮
Priority to TW109206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0163U/zh
Publication of TWM600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0163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空氣吸排濾淨口罩,包括一罩體、一吸氣裝置、一排氣裝置、一第一過濾結構及一第二過濾結構,其中該罩體於中段部份上下配置穿設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吸氣裝置設於該罩體並遮蔽該第一開口,空氣由該罩體的前側通過該吸氣裝置流向該罩體的後側,該排氣裝置設於該罩體並遮蔽該第二開口,空氣由該罩體的後側通過該排氣裝置流向該罩體的前側,該第一過濾結構過濾流向該罩體的後側的空氣,該第二過濾結構過濾流向該罩體的前側的空氣。 藉由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呈上下配置,提升使用者的呼吸順暢度。

Description

空氣吸排濾淨口罩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口罩,特別是指一種空氣吸排濾淨口罩之創新結構型態揭示者。
飄浮於空氣中的懸浮微粒、病毒、細菌等各種微粒子,容易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誘發過敏、氣喘或各種疾病,為降低所述微粒子的危害,配戴口罩是一種有效且容易採行的預防作為。
習知口罩主要由一罩體及二固定繩所構成,各該固定繩分別設於該罩體的兩側,配戴習知口罩時,該罩體罩覆使用者的口鼻部位,各該固定繩分別圈套使用者的雙耳,利用該罩體阻擋空氣中的微粒子,避免該微粒子通過使用者的呼吸道侵入人體。
該罩體過濾微粒子的效果取決於該罩體的結構緻密性,該罩體的緻密性越高,提供空氣通過的孔隙越小,能夠過濾更小粒徑的微粒子,卻也使得該罩體的透氣性降低,導致使用者容易產生呼吸不順暢或悶熱等不適感,基於保有適當透氣性的要求,該罩體的結構緻密度受到限制,相對影響該罩體過濾微粒子的效果。
另有一種習知口罩,其主要係於一罩體設有二通氣口,各該通氣口呈左右配置,並於各該通氣口分別配置濾材,空氣通過各該通氣口流動,利用該濾材過濾通過各該通氣口的空氣,該罩體無需考慮透氣性的需求,該罩體可更有效地阻擋微粒子,針對使用環境的需要,設置相應材料構成的該濾材,使得此類型的口罩可滿足各種不同的使用需求。
惟,此種結構型態於實際使用經驗中發現仍存在下述之問題點:各該通氣口呈左右配置,使得各該通氣口與使用者的口鼻之間存在著若干距離,空氣在該通氣口與口鼻之間的流動路徑形成轉折現象,使用者容易產生呼吸不順暢的問題。
是以,針對上述習知口罩結構所存在之問題點,如何開發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之創新結構,實使用者所企盼,亦係相關業者須再努力研發突破之目標及方向;有鑑於此,創作人本於多年從事相關產品之製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之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後,終得一確具實用性之本創作。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空氣吸排濾淨口罩,其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係針對如何研發出一種可濾清空氣中微粒子並提升呼吸順暢度、更具理想實用性之新式空氣吸排濾淨口罩結構型態為目標加以創新突破。
基於前述目的,本新型係提供一種空氣吸排濾淨口罩,其係包括:
一罩體,該罩體係不透氣材料構成,該罩體於中段部份穿設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呈上下配置,該罩體於該第一開口設有一第一接座,該罩體於該第二開口設有一第二接座;
一吸氣裝置設於該罩體的前側,且該吸氣裝置遮蔽該第一開口,據使空氣由該罩體的前側通過該吸氣裝置流向該罩體的後側;
該吸氣裝置包括一第一殼體、一第一前蓋、一第一風扇、一第一控制器及一第一電池,其中該第一殼體設於該罩體的前側,且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一接座螺接,該第一前蓋設於該第一殼體的前側,且該第一前蓋與該第一殼體螺接,該第一前蓋穿設數個進氣口,該第一風扇設於該第一殼體的內部,該第一控制器及該第一電池設於該第一前蓋,該第一控制器與該第一風扇耦接,該第一電池與該第一控制器耦接,該第一控制器控制該第一風扇運轉,據使該第一風扇通過該進氣口吸入空氣,並向該第一開口推送空氣;
一排氣裝置設於該罩體的前側,且該排氣裝置遮蔽該第二開口,據使空氣由該罩體的後側通過該排氣裝置流向該罩體的前側;
該排氣裝置包括一第二殼體、一第二前蓋、一第二風扇、一第二控制器及一第二電池,其中該第二殼體設於該罩體的前側,且該第二殼體與該第二接座螺接,該第二前蓋設於該第二殼體的前側,且該第二前蓋與該第二殼體螺接,該第二前蓋穿設數個排氣口,該第二風扇設於該第二殼體的內部,該第二控制器及該第二電池設於該第二前蓋,該第二控制器與該第二風扇耦接,該第二電池與該第二控制器耦接,該第二控制器控制該第二風扇運轉,據使該第二風扇通過該第二開口吸入空氣,並向該排氣口排出空氣;
一第一過濾結構設於該第一風扇的前側方向處,據此過濾流向該罩體的後側的空氣;以及
一第二過濾結構設於該第二風扇的後側方向處,據此過濾流向該罩體的前側的空氣。
藉此創新結構型態與技術特徵,使本創作對照先前技術而言,俾可提升使用者的呼吸順暢度,達到實用之進步性。
圖1至圖9所示,係本創作空氣吸排濾淨口罩之實施例,惟此等實施例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結構之限制。
如圖1至圖8所示,所述空氣吸排濾淨口罩的實施例一,包括一罩體10、一吸氣裝置20、一排氣裝置30、一第一過濾結構40及一第二過濾結構50,其中該罩體10係不透氣材料構成,該罩體10於中段部份穿設一第一開口11及一第二開口12,該第一開口11與該第二開口12呈上下配置,該罩體10於該第一開口11設有一第一接座13,該罩體10於該第二開口12設有一第二接座14,該吸氣裝置20設於該罩體10的前側,且該吸氣裝置20遮蔽該第一開口11,據使空氣由該罩體10的前側通過該吸氣裝置20流向該罩體10的後側,該排氣裝置30設於該罩體10的前側,且該排氣裝置30遮蔽該第二開口12,據使空氣由該罩體10的後側通過該排氣裝置30流向該罩體10的前側。
該吸氣裝置20包括一第一殼體21、一第一前蓋22、一第一風扇23、一第一控制器24及一第一電池25,其中該第一殼體21設於該罩體10的前側,且該第一殼體21與該第一接座13螺接,據使該吸氣裝置20得與該第一接座13分離,而可維修或替換該吸氣裝置20,該第一前蓋22設於該第一殼體21的前側,且該第一前蓋22與該第一殼體21螺接,該第一前蓋22穿設數個進氣口222,該第一風扇23設於該第一殼體21的內部,該第一控制器24及該第一電池25設於該第一前蓋22,該第一控制器24係電子電路構成,該第一控制器24與該第一風扇23耦接,該第一電池25與該第一控制器24耦接,該第一電池25提供該風扇23運轉所需電力,該第一控制器24控制該第一風扇23運轉,據使該第一風扇23通過該進氣口222吸入該罩體10前側的空氣,並向該第一開口11推送空氣。
該排氣裝置30包括一第二殼體31、一第二前蓋32、一第二風扇33、一第二控制器34及一第二電池35,其中該第二殼體31設於該罩體10的前側,且該第二殼體31與該第二接座14螺接,據使該排氣裝置30得與該第二接座14分離,而可維修或替換該排氣裝置30,該第二前蓋32設於該第二殼體31的前側,且該第二前蓋32與該第二殼體31螺接,該第二前蓋32穿設數個排氣口322,該第二風扇33設於該第二殼體31的內部,該第二控制器34及該第二電池35設於該第二前蓋32,該第二控制器34係電子電路構成,該第二控制器34與該第二風扇33耦接,該第二電池35與該第二控制器34耦接,該第二電池35提供該第二風扇33運轉所需電能,該第二控制器34控制該第二風扇33運轉,據使該第二風扇33通過該第二開口12吸入該罩體10後側之空氣,並向該排氣口322排出空氣。
該第一過濾結構40設於該第一風扇23的前側方向處,據此過濾流向該罩體10的後側的空氣,該第二過濾結構50設於該第二風扇33的後側方向處,據此過濾流向該罩體10的前側的空氣。
藉由上述結構組成型態與技術特徵,茲就本創作之使用作動情形說明如下:該罩體10罩覆使用者90的鼻部92及口部94,由於該第一開口11與該第二開口12呈上下配置,使得該第一開口11與該鼻部92相對,該第二開口12與該口部94相對,該吸氣裝置20及該排氣裝置30分別運轉,該吸氣裝置20抽取外部的空氣,並使外部的空氣流向該鼻部92,該排氣裝置30則抽吸該口部94吐出的空氣並對外排放,空氣在該第一開口11與該鼻部92之間、該第二開口12與該口部94之間的流動路徑短且無轉折現象,而可提升該使用者90的呼吸順暢度。
該第一過濾結構40設於該第一風扇23的前側方向處,外部空氣所夾帶的各種微粒子被該第一過濾結構40攔擋,而可避免微粒子附著於該第一風扇23,該第二過濾結構50設於該第二風扇33的後側方向處,該使用者90吐出的空氣所夾帶的微粒子被該第二過濾結構50攔擋,而可避免微粒子附著於該第二風扇33;再者,旋轉解除該第一殼體21與該第一前蓋22的螺接關係,即可更換該第一過濾結構40及該第一電池25,旋轉解除該第二殼體31與該第二接座14的螺接關係,即可更換該第二過濾結構50,解除該第二殼體31與該第二前蓋32的螺接關係,即可更換該第二電池35。
該第一過濾結構40包括一第一阻擋層41、一第一活性碳層42及一第一芳香層43,其中該第一芳香層43設於該第一阻擋層41的後側,且該第一活性碳層42位於該第一阻擋層41與該第一芳香層43之間,該第一阻擋層41、該第一活性碳層42及該第一芳香層43分別設有環狀的第一磁吸件44,據使該第一阻擋層41、該第一活性碳層42及該第一芳香層43磁吸結合。
該第一阻擋層41用於阻擋來自於環境的飛沫及微粒子,該第一活性碳層42用於進一步吸附該第一阻擋層41未能阻擋的微粒子,該第一芳香層43含有可發散芬多精的精油,據此,該第一過濾結構40可過濾外部空氣夾帶的飛沫及微粒子,並使空氣帶有令人舒適的芳香氣味流向該鼻部92,提高口罩配戴的舒適性。
該第二過濾結構50包括一第二阻擋層51、一第二活性碳層52及一第二芳香層53,其中該第二芳香層53設於該第二阻擋層51的前側,且該第二活性碳層52位於該第二阻擋層51與該第二芳香層53之間,該第二阻擋層51、該第二活性碳層52及該第二芳香層53分別設有環狀的第二磁吸件54,據使該第二阻擋層51、該第二活性碳層52及該第二芳香層53磁吸結合。
該第二阻擋層51用於阻擋來自於該使用者90的飛沫及微粒子,該第二活性碳層52用於進一步吸附該第二阻擋層51未能阻擋的微粒子,該第二芳香層53含有可發散芬多精的精油,據此,該第二過濾結構50可過濾來自於該使用者90所吐出的飛沫及微粒子,並使該使用者90吐出的空氣帶有令人舒適的芳香氣味向外流出。
本例進一步包括具有彈性之一束帶60、一第一扣片72及一第二扣片74,其中該束帶60首尾銜接,且該束帶60穿設該第一扣片72形成一第一圈套部62,該第一圈套部62套設該第二殼體31,且該第二前蓋32對該第一圈套部62形成止擋,該束帶60穿設該第二扣片74,該束帶60於該第一扣片72與該第二扣片74之間形成可調節之一第二圈套部64,據使該第二圈套部64環套該使用者90的頭部96。
如圖5所示,該第一扣片72穿設二第一穿槽722及二第一嵌槽724,各該第一穿槽722分別鄰近該第一扣片72的兩側,各該第一嵌槽724分別與各該第一穿槽722連通,且該第一嵌槽724的寬度小於該第一穿槽722的寬度,該束帶60穿過該第一穿槽722後側向滑嵌於該第一嵌槽724,據使該束帶60穿過並嵌設於該第一嵌槽724;如圖6所示,該第二扣片74穿設二第二穿槽742及二第二嵌槽744,各該第二穿槽742分別鄰近該第二扣片74的兩側,各該第二嵌槽744分別與各該第二穿槽742連通,且該第二嵌槽744的寬度小於該第二穿槽742的寬度,該束帶60穿過該第二穿槽742後側向滑嵌於該第二嵌槽744,據使該束帶60穿過並嵌設於該第二嵌槽744。
該罩體10主要由一遮罩部15及一貼合部16構成,該遮罩部15係硬質殼體,據使該遮罩部15與該使用者90的臉部98之間形成可供空氣流動的空間,該貼合部16係具有彈性的軟質環狀體,該貼合部16設於該遮罩部15的後側周緣,據此貼合該臉部96。
該第一控制器24設有一第一按鈕242,據此操作控制該第一風扇23運轉,該第二控制器34設有一第二按鈕342,據此操作控制該第二風扇33運轉;該第一控制器24設有一第一插槽244,用於連接一充電線91,據使該第一控制器24耦接一外部電源(圖中未示),俾供該第一電池25充電,該第二控制器34設有一第二插槽344,用於連接另一充電線(圖中未示),據使該第二控制器34耦接該外部電源,俾供該第二電池35充電。
請配合圖3、4及圖8所示,該吸氣裝置20及該排氣裝置30可分別卸離該罩體10,而可易於維修該吸氣裝置20及該排氣裝置30,並可利用該充電線91連接該第一插槽244,使該外部電源(圖中未示)對該第一電池25充電,該第二插槽344同樣可提供充電線連接,從而對該第二電池35充電,且該吸氣裝置20及該排氣裝置30卸離該罩體10後,該罩體10可洗滌滅菌與清潔。
如圖9所示,實施例二主要基於前述實施例一之構成,進一步包括二護蓋80,其中各該護蓋80分別套設該吸氣裝置20及該排氣裝置30,據以分別封閉該進氣口222及該排氣口322;口罩存放時,可藉由該護蓋80的設置,避免外界的異物進入該進氣口222及該排氣口322;本例中,該護蓋80係選用透明材料製成。
10:罩體 11:第一開口 12:第二開口 13:第一接座 14:第二接座 15:遮罩部 16:貼合部 20:吸氣裝置 21:第一殼體 22:第一前蓋 222:進氣口 23:第一風扇 24:第一控制器 242:第一按鈕 244:第一插槽 25:第一電池 30:排氣裝置 31:第二殼體 32:第二前蓋 322:排氣口 33:第二風扇 34:第二控制器 342:第二按鈕 344:第二插槽 35:第二電池 40:第一過濾結構 41:第一阻擋層 42:第一活性碳層 43:第一芳香層 44:第一磁吸件 50:第二過濾結構 51:第二阻擋層 52:第二活性碳層 53:第二芳香層 54:第二磁吸件 60:束帶 62:第一圈套部 64:第二圈套部 72:第一扣片 722:第一穿槽 724:第一嵌槽 74:第二扣片 742:第二穿槽 744:第二嵌槽 80:護蓋 90:使用者 91:充電線 92:鼻部 94:口部 96:頭部 98:臉部 5:第一扣片的部份放大顯示於圖5 6:第二扣片的部份放大顯示於圖6
圖1係本創作實施例一之立體圖。 圖2係本創作實施例一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係本創作實施例一之吸氣裝置部份的剖視圖。 圖4係本創作實施例一之排氣裝置部份之剖視圖。 圖5係圖1於第一扣片的部份放大圖。 圖6係圖1於第二扣片的部份放大圖。 圖7係本創作實施例一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8係本創作實施例一之吸氣裝置及排氣裝置卸離罩體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9係本創作實施例二之部份立體示意圖。
10:罩體
15:遮罩部
16:貼合部
20:吸氣裝置
21:第一殼體
22:第一前蓋
222:進氣口
242:第一按鈕
30:排氣裝置
31:第二殼體
32:第二前蓋
322:排氣口
342:第二按鈕
60:束帶
62:第一圈套部
64:第二圈套部
72:第一扣片
74:第二扣片
5:第一扣片的部份放大顯示於圖5
6:第二扣片的部份放大顯示於圖6

Claims (8)

  1. 一種空氣吸排濾淨口罩,包括: 一罩體,該罩體係不透氣材料構成,該罩體於中段部份穿設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呈上下配置,該罩體於該第一開口設有一第一接座,該罩體於該第二開口設有一第二接座; 一吸氣裝置設於該罩體的前側,且該吸氣裝置遮蔽該第一開口,據使空氣由該罩體的前側通過該吸氣裝置流向該罩體的後側; 該吸氣裝置包括一第一殼體、一第一前蓋、一第一風扇、一第一控制器及一第一電池,其中該第一殼體設於該罩體的前側,且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一接座螺接,該第一前蓋設於該第一殼體的前側,且該第一前蓋與該第一殼體螺接,該第一前蓋穿設數個進氣口,該第一風扇設於該第一殼體的內部,該第一控制器及該第一電池設於該第一前蓋,該第一控制器與該第一風扇耦接,該第一電池與該第一控制器耦接,該第一控制器控制該第一風扇運轉,據使該第一風扇通過該進氣口吸入空氣,並向該第一開口推送空氣; 一排氣裝置設於該罩體的前側,且該排氣裝置遮蔽該第二開口,據使空氣由該罩體的後側通過該排氣裝置流向該罩體的前側; 該排氣裝置包括一第二殼體、一第二前蓋、一第二風扇、一第二控制器及一第二電池,其中該第二殼體設於該罩體的前側,且該第二殼體與該第二接座螺接,該第二前蓋設於該第二殼體的前側,且該第二前蓋與該第二殼體螺接,該第二前蓋穿設數個排氣口,該第二風扇設於該第二殼體的內部,該第二控制器及該第二電池設於該第二前蓋,該第二控制器與該第二風扇耦接,該第二電池與該第二控制器耦接,該第二控制器控制該第二風扇運轉,據使該第二風扇通過該第二開口吸入空氣,並向該排氣口排出空氣; 一第一過濾結構設於該第一風扇的前側方向處,據此過濾流向該罩體的後側的空氣;以及 一第二過濾結構設於該第二風扇的後側方向處,據此過濾流向該罩體的前側的空氣。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空氣吸排濾淨口罩,其中該第一過濾結構包括一第一阻擋層,用於阻擋來自於環境的飛沫及微粒子,該第二過濾結構包括一第二阻擋層,用於阻擋來自於使用者的飛沫及微粒子。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空氣吸排濾淨口罩,其中該第一過濾結構進一步包括一第一芳香層,該第一芳香層設於該第一阻擋層的後側,該第一芳香層含有可發散芬多精的精油,該第二過濾結構進一步包括一第二芳香層,該第二芳香層設於該第二阻擋層的前側,該第二芳香層含有可發散芬多精的精油。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空氣吸排濾淨口罩,其中該第一過濾結構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活性碳層,該第一活性碳層位於該第一阻擋層與該第一芳香層之間,該第二過濾結構進一步包括一第二活性碳層,該第二活性碳層位於該第二阻擋層與該第二芳香層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空氣吸排濾淨口罩,其中該第一阻擋層、該第一活性碳層及該第一芳香層磁吸結合;該第二阻擋層、該第二活性碳層及該第二芳香層磁吸結合。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空氣吸排濾淨口罩,其中該第一阻擋層、該第一活性碳層及該第一芳香層分別設有環狀的第一磁吸件,據使該第一阻擋層、該第一活性碳層及該第一芳香層磁吸結合;該第二阻擋層、該第二活性碳層及該第二芳香層分別設有環狀的第二磁吸件,據使該第二阻擋層、該第二活性碳層及該第二芳香層磁吸結合。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空氣吸排濾淨口罩,進一步包括具有彈性之一束帶、一第一扣片及一第二扣片,該束帶首尾銜接,且該束帶穿設該第一扣片形成一第一圈套部,該第一圈套部套設該第二殼體,且該第二前蓋對該第一圈套部形成止擋,該束帶穿設該第二扣片,該束帶於該第一扣片與該第二扣片之間形成可調節之一第二圈套部,據使該第二圈套部環套使用者的頭部; 該第一扣片穿設二第一穿槽及二第一嵌槽,各該第一穿槽分別鄰近該第一扣片的兩側,各該第一嵌槽分別與各該第一穿槽連通,且該第一嵌槽的寬度小於該第一穿槽的寬度,該束帶穿過並嵌設於該第一嵌槽; 該第二扣片穿設二第二穿槽及二第二嵌槽,各該第二穿槽分別鄰近該第二扣片的兩側,各該第二嵌槽分別與各該第二穿槽連通,且該第二嵌槽的寬度小於該第二穿槽的寬度,該束帶穿過並嵌設於該第二嵌槽。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空氣吸排濾淨口罩,進一步包括二護蓋,其中各該護蓋分別套設該吸氣裝置及該排氣裝置,據以分別封閉該進氣口及該排氣口。
TW109206074U 2020-05-18 2020-05-18 空氣吸排濾淨口罩 TWM600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6074U TWM600163U (zh) 2020-05-18 2020-05-18 空氣吸排濾淨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6074U TWM600163U (zh) 2020-05-18 2020-05-18 空氣吸排濾淨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0163U true TWM600163U (zh) 2020-08-21

Family

ID=73003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6074U TWM600163U (zh) 2020-05-18 2020-05-18 空氣吸排濾淨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01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7675B (zh) * 2020-12-21 2021-11-21 林平陞 一種口罩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7675B (zh) * 2020-12-21 2021-11-21 林平陞 一種口罩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2999B2 (en) Particulate filter face mask having fan breathing assist
KR101959664B1 (ko) 들숨 및 날숨 필터링이 가능한 공기청정 마스크
KR101826466B1 (ko) 들숨 및 날숨 필터링이 가능한 공기청정 마스크
US20120279503A1 (en) Breathing Apparatus With Ultraviolet Light Emitting Diode
US11471711B2 (en) Smart mask with a transparent mouth-covering portion and impellor- driven air filtration
US11465001B2 (en) Smile-Through™ transparent smart mask
CN104689493B (zh) 主动通气系统和包含主动通气系统的设备
US20210219636A1 (en) Ultraviolet face mask
KR20210048117A (ko) 마스크
TWM600163U (zh) 空氣吸排濾淨口罩
JP2002345985A (ja) 鼻呼吸マスク
JP2010042087A (ja) 防護マスク
CN212651245U (zh) 空气吸排滤净口罩
KR20210117074A (ko) 마스크
US20210370105A1 (en) Air inhalation and exhalation filtering mask
KR20190108800A (ko) 이필름 필터를 구비한 마스크
RU2734757C1 (ru)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щиты органов дыхания
JP2023517938A (ja) マスク
TWM532287U (zh) 主動排氣系統
TWM642769U (zh) 具有可拆換蓋體的穿戴式空氣淨化裝置
TW201909957A (zh) 多層過濾型面部遮罩及其使用方法
KR102415234B1 (ko) 필터 모듈을 구비한 마스크
TWI814615B (zh) 口罩裝置
US20220088421A1 (en)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TWM648756U (zh) 穿戴式空氣淨化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