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1245U - 空气吸排滤净口罩 - Google Patents

空气吸排滤净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1245U
CN212651245U CN202020903820.2U CN202020903820U CN212651245U CN 212651245 U CN212651245 U CN 212651245U CN 202020903820 U CN202020903820 U CN 202020903820U CN 212651245 U CN212651245 U CN 212651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ver body
opening
air
ar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38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锦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9038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1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1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124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吸排滤净口罩,包括一罩体、一吸气装置、一排气装置、一第一过滤结构及一第二过滤结构,其中罩体于中段部分上下配置穿设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吸气装置设于罩体并遮蔽第一开口,空气由罩体的前侧通过吸气装置流向罩体的后侧,排气装置设于罩体并遮蔽第二开口,空气由罩体的后侧通过排气装置流向罩体的前侧,第一过滤结构过滤流向罩体的后侧的空气,第二过滤结构过滤流向罩体的前侧的空气。通过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呈上下配置,提升用户的呼吸顺畅度。

Description

空气吸排滤净口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吸排滤净口罩。
背景技术
飘浮于空气中的悬浮微粒、病毒、细菌等各种微粒子,容易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诱发过敏、气喘或各种疾病,为降低所述微粒子的危害,配戴口罩是一种有效且容易实行的预防作为。
口罩主要由一罩体及二固定绳所构成,各固定绳分别设于罩体的两侧,配戴口罩时,罩体罩覆使用者的口鼻部位,各固定绳分别圈套使用者的双耳,利用罩体阻挡空气中的微粒子,避免微粒子通过使用者的呼吸道侵入人体。
罩体过滤微粒子的效果取决于罩体的结构致密性,罩体的致密性越高,提供空气通过的孔隙越小,能够过滤更小粒径的微粒子,却也使得罩体的透气性降低,导致使用者容易产生呼吸不顺畅或闷热等不适感,基于保有适当透气性的要求,罩体的结构致密度受到限制,相对影响罩体过滤微粒子的效果。
另有一种口罩,其主要系于一罩体设有二通气口,各通气口呈左右配置,并于各通气口分别配置滤材,空气通过各通气口流动,利用滤材过滤通过各通气口的空气,罩体无需考虑透气性的需求,罩体可更有效地阻挡微粒子,针对使用环境的需要,设置相应材料构成的滤材,使得此类型的口罩可满足各种不同的使用需求。
现有口罩在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之问题点:各通气口呈左右配置,使得各通气口与使用者的口鼻之间存在着若干距离,空气在通气口与口鼻之间的流动路径形成转折现象,使用者容易产生呼吸不顺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吸排滤净口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吸排滤净口罩,包括:
一罩体,罩体系不透气材料构成,罩体于中段部份穿设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呈上下配置,罩体于第一开口设有一第一接座,罩体于第二开口设有一第二接座;
一吸气装置设于罩体的前侧,且吸气装置遮蔽第一开口,据使空气由罩体的前侧通过吸气装置流向罩体的后侧;
吸气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一前盖、一第一风扇、一第一控制器及一第一电池,其中第一壳体设于罩体的前侧,且第一壳体与第一接座螺接,第一前盖设于第一壳体的前侧,且第一前盖与第一壳体螺接,第一前盖穿设数个进气口,第一风扇设于第一壳体的内部,第一控制器及第一电池设于第一前盖,第一控制器与第一风扇耦接,第一电池与第一控制器耦接,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风扇运转,第一风扇通过进气口吸入空气,并向第一开口推送空气;
一排气装置设于罩体的前侧,且排气装置遮蔽第二开口,空气由罩体的后侧通过排气装置流向罩体的前侧;
排气装置包括一第二壳体、一第二前盖、一第二风扇、一第二控制器及一第二电池,其中第二壳体设于罩体的前侧,且第二壳体与第二接座螺接,第二前盖设于第二壳体的前侧,且第二前盖与第二壳体螺接,第二前盖穿设数个排气口,第二风扇设于第二壳体的内部,第二控制器及第二电池设于第二前盖,第二控制器与第二风扇耦接,第二电池与第二控制器耦接,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风扇运转,第二风扇通过第二开口吸入空气,并向排气口排出空气;
一第一过滤结构设于第一风扇的前侧方向处,据此过滤流向罩体的后侧的空气;以及
一第二过滤结构设于第二风扇的后侧方向处,据此过滤流向罩体的前侧的空气。
藉此创新结构型态与技术特征,使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而言,可提升使用者的呼吸顺畅度,达到实用之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之立体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之吸气装置部份的剖视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之排气装置部份之剖视图。
图5系图1于第一扣片的部份放大图。
图6系图1于第二扣片的部份放大图。
图7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之吸气装置及排气装置卸离罩体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9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之部份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系本实用新型空气吸排滤净口罩之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之限制。
如图1至图8所示,空气吸排滤净口罩的实施例一,包括一罩体10、一吸气装置20、一排气装置30、一第一过滤结构40及一第二过滤结构50,其中罩体10系不透气材料构成,罩体10于中段部分穿设一第一开口11及一第二开口 12,第一开口11与第二开口12呈上下配置,罩体10于第一开口11设有一第一接座13,罩体10于第二开口12设有一第二接座14,吸气装置20设于罩体 10的前侧,且吸气装置20遮蔽第一开口11,空气由罩体10的前侧通过吸气装置20流向罩体10的后侧,排气装置30设于罩体10的前侧,且排气装置30遮蔽第二开口12,空气由罩体10的后侧通过排气装置30流向罩体10的前侧。
吸气装置20包括一第一壳体21、一第一前盖22、一第一风扇23、一第一控制器24及一第一电池25,其中第一壳体21设于罩体10的前侧,且第一壳体 21与第一接座13螺接,吸气装置20得与第一接座13分离,而可维修或替换吸气装置20,第一前盖22设于第一壳体21的前侧,且第一前盖22与第一壳体 21螺接,第一前盖22穿设数个进气口222,第一风扇23设于第一壳体21的内部,第一控制器24及第一电池25设于第一前盖22,第一控制器24系电子电路构成,第一控制器24与第一风扇23耦接,第一电池25与第一控制器24耦接,第一电池25提供风扇23运转所需电力,第一控制器24控制第一风扇23运转,第一风扇23通过进气口222吸入罩体10前侧的空气,并向第一开口11推送空气。
排气装置30包括一第二壳体31、一第二前盖32、一第二风扇33、一第二控制器34及一第二电池35,其中第二壳体31设于罩体10的前侧,且第二壳体 31与第二接座14螺接,排气装置30得与第二接座14分离,而可维修或替换排气装置30,第二前盖32设于第二壳体31的前侧,且第二前盖32与第二壳体 31螺接,第二前盖32穿设数个排气口322,第二风扇33设于第二壳体31的内部,第二控制器34及第二电池35设于第二前盖32,第二控制器34系电子电路构成,第二控制器34与第二风扇33耦接,第二电池35与第二控制器34耦接,第二电池35提供第二风扇33运转所需电能,第二控制器34控制第二风扇33 运转,第二风扇33通过第二开口12吸入罩体10后侧的空气,并向排气口322 排出空气。
第一过滤结构40设于第一风扇23的前侧方向处,据此过滤流向罩体10的后侧的空气,第二过滤结构50设于第二风扇33的后侧方向处,据此过滤流向罩体10的前侧的空气。
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型态与技术特征,兹就本实用新型之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罩体10罩覆使用者90的鼻部92及口部94,由于第一开口11与第二开口12呈上下配置,使得第一开口11与鼻部92相对,第二开口12与口部94相对,吸气装置20及排气装置30分别运转,吸气装置20抽取外部的空气,并使外部的空气流向鼻部92,排气装置30则抽吸口部94吐出的空气并对外排放,空气在第一开口11与鼻部92之间、第二开口12与口部94之间的流动路径短且无转折现象,而可提升使用者90的呼吸顺畅度。
第一过滤结构40设于第一风扇23的前侧方向处,外部空气所夹带的各种微粒子被第一过滤结构40拦挡,而可避免微粒子附着于第一风扇23,第二过滤结构50设于第二风扇33的后侧方向处,使用者90吐出的空气所夹带的微粒子被第二过滤结构50拦挡,而可避免微粒子附着于第二风扇33;再者,旋转解除第一壳体21与第一前盖22的螺接关系,即可更换第一过滤结构40及第一电池25,旋转解除第二壳体31与第二接座14的螺接关系,即可更换第二过滤结构 50,解除第二壳体31与第二前盖32的螺接关系,即可更换第二电池35。
第一过滤结构40包括一第一阻挡层41、一第一活性炭层42及一第一芳香层43,其中第一芳香层43设于第一阻挡层41的后侧,且第一活性炭层42位于第一阻挡层41与第一芳香层43之间,第一阻挡层41、第一活性炭层42及第一芳香层43分别设有环状的第一磁吸件44,第一阻挡层41、第一活性炭层42及第一芳香层43磁吸结合。
第一阻挡层41用于阻挡来自于环境的飞沫及微粒子,第一活性炭层42用于进一步吸附第一阻挡层41未能阻挡的微粒子,第一芳香层43含有可发散芬多精的精油,据此,第一过滤结构40可过滤外部空气夹带的飞沫及微粒子,并使空气带有令人舒适的芳香气味流向鼻部92,提高口罩配戴的舒适性。
第二过滤结构50包括一第二阻挡层51、一第二活性炭层52及一第二芳香层53,其中第二芳香层53设于第二阻挡层51的前侧,且第二活性炭层52位于第二阻挡层51与第二芳香层53之间,第二阻挡层51、第二活性炭层52及第二芳香层53分别设有环状的第二磁吸件54,第二阻挡层51、第二活性炭层52及第二芳香层53磁吸结合。
第二阻挡层51用于阻挡来自于使用者90的飞沫及微粒子,第二活性炭层 52用于进一步吸附第二阻挡层51未能阻挡的微粒子,第二芳香层53含有可发散芬多精的精油,据此,第二过滤结构50可过滤来自于使用者90所吐出的飞沫及微粒子,并使使用者90吐出的空气带有令人舒适的芳香气味向外流出。
本例进一步包括具有弹性之一束带60、一第一扣片72及一第二扣片74,其中束带60首尾衔接,且束带60穿设第一扣片72形成一第一圈套部62,第一圈套部62套设第二壳体31,且第二前盖32对第一圈套部62形成止挡,束带 60穿设第二扣片74,束带60于第一扣片72与第二扣片74之间形成可调节的一第二圈套部64,第二圈套部64环套使用者90的头部96。
如图5所示,第一扣片72穿设二第一穿槽722及二第一嵌槽724,各第一穿槽722分别邻近第一扣片72的两侧,各第一嵌槽724分别与各第一穿槽722 连通,且第一嵌槽724的宽度小于第一穿槽722的宽度,束带60穿过第一穿槽722后侧向滑嵌于第一嵌槽724,束带60穿过并嵌设于第一嵌槽724;如图6所示,第二扣片74穿设二个第二穿槽742及二个第二嵌槽744,各第二穿槽742 分别邻近第二扣片74的两侧,各第二嵌槽744分别与各第二穿槽742连通,且第二嵌槽744的宽度小于第二穿槽742的宽度,束带60穿过第二穿槽742后侧向滑嵌于第二嵌槽744,束带60穿过并嵌设于第二嵌槽744。
罩体10主要由一屏蔽部15及一贴合部16构成,屏蔽部15系硬质壳体,据使屏蔽部15与使用者90的脸部98之间形成可供空气流动的空间,贴合部16 系具有弹性的软质环状体,贴合部16设于屏蔽部15的后侧周缘,据此贴合脸部96。
第一控制器24设有一第一按钮242,据此操作控制第一风扇23运转,第二控制器34设有一第二按钮342,据此操作控制第二风扇33运转;第一控制器 24设有一第一插槽244,用于连接一充电线91,第一控制器24耦接一外部电源 (图中未示),供第一电池25充电,第二控制器34设有一第二插槽344,用于连接另一充电线(图中未示),据使第二控制器34耦接外部电源,供第二电池 35充电。
请配合图3、图4及图8所示,吸气装置20及排气装置30可分别卸离罩体 10,而可易于维修吸气装置20及排气装置30,并可利用充电线91连接第一插槽244,使外部电源(图中未示)对第一电池25充电,第二插槽344同样可提供充电线连接,从而对第二电池35充电,且吸气装置20及排气装置30卸离罩体10后,罩体10可洗涤灭菌与清洁。
如图9所示,实施例二主要基于前述实施例一之构成,进一步包括二护盖 80,其中各护盖80分别套设吸气装置20及排气装置30,据以分别封闭进气口 222及排气口322;口罩存放时,可通过护盖80的设置,避免外界的异物进入进气口222及排气口322;本例中,护盖80系选用透明材料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空气吸排滤净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罩体,罩体系不透气材料构成,罩体于中段部分穿设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呈上下配置,罩体于第一开口设有一第一接座,罩体于第二开口设有一第二接座;
一吸气装置设于罩体的前侧,且吸气装置遮蔽第一开口;
吸气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一前盖、一第一风扇、一第一控制器及一第一电池,其中第一壳体设于罩体的前侧,且第一壳体与第一接座螺接,第一前盖设于第一壳体的前侧,且第一前盖与第一壳体螺接,第一前盖穿设数个进气口,第一风扇设于第一壳体的内部,第一控制器及第一电池设于第一前盖,第一控制器与第一风扇耦接,第一电池与第一控制器耦接,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风扇运转,第一风扇通过进气口吸入空气,并向第一开口推送空气;
一排气装置设于罩体的前侧,且排气装置遮蔽第二开口;
排气装置包括一第二壳体、一第二前盖、一第二风扇、一第二控制器及一第二电池,其中第二壳体设于罩体的前侧,且第二壳体与第二接座螺接,第二前盖设于第二壳体的前侧,且第二前盖与第二壳体螺接,第二前盖穿设数个排气口,第二风扇设于第二壳体的内部,第二控制器及第二电池设于第二前盖,第二控制器与第二风扇耦接,第二电池与第二控制器耦接,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风扇运转,第二风扇通过第二开口吸入空气,并向排气口排出空气;
一第一过滤结构设于第一风扇的前侧方向处;以及
一第二过滤结构设于第二风扇的后侧方向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气吸排滤净口罩,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结构包括一第一阻挡层,用于阻挡来自于环境的飞沫及微粒子,第二过滤结构包括一第二阻挡层,用于阻挡来自于使用者的飞沫及微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空气吸排滤净口罩,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结构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芳香层,第一芳香层设于第一阻挡层的后侧,第一芳香层含有可发散芬多精的精油,第二过滤结构进一步包括一第二芳香层,第二芳香层设于第二阻挡层的前侧,第二芳香层含有可发散芬多精的精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空气吸排滤净口罩,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结构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活性炭层,第一活性炭层位于第一阻挡层与第一芳香层之间,第二过滤结构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活性炭层,第二活性炭层位于第二阻挡层与第二芳香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空气吸排滤净口罩,其特征在于第一阻挡层、第一活性炭层及第一芳香层磁吸结合;第二阻挡层、第二活性炭层及第二芳香层磁吸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空气吸排滤净口罩,其特征在于第一阻挡层、第一活性炭层及第一芳香层分别设有环状的第一磁吸件,据使第一阻挡层、第一活性炭层及第一芳香层磁吸结合;第二阻挡层、第二活性炭层及第二芳香层分别设有环状的第二磁吸件,据使第二阻挡层、第二活性炭层及第二芳香层磁吸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气吸排滤净口罩,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具有弹性之一束带、一第一扣片及一第二扣片,束带首尾衔接,且束带穿设第一扣片形成一第一圈套部,第一圈套部套设第二壳体,且第二前盖对第一圈套部形成止挡,束带穿设第二扣片,束带于第一扣片与第二扣片之间形成可调节的一第二圈套部,第二圈套部环套使用者的头部;
第一扣片穿设二个第一穿槽及二个第一嵌槽,各第一穿槽分别邻近第一扣片的两侧,各第一嵌槽分别与各第一穿槽连通,且第一嵌槽的宽度小于第一穿槽的宽度,束带穿过并嵌设于第一嵌槽;
第二扣片穿设二个第二穿槽及二个第二嵌槽,各第二穿槽分别邻近第二扣片的两侧,各第二嵌槽分别与各第二穿槽连通,且第二嵌槽的宽度小于第二穿槽的宽度,束带穿过并嵌设于第二嵌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请求项所述空气吸排滤净口罩,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二护盖,其中各护盖分别套设吸气装置及排气装置,据以分别封闭进气口及排气口。
CN202020903820.2U 2020-05-26 2020-05-26 空气吸排滤净口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51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3820.2U CN212651245U (zh) 2020-05-26 2020-05-26 空气吸排滤净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3820.2U CN212651245U (zh) 2020-05-26 2020-05-26 空气吸排滤净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1245U true CN212651245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47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382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51245U (zh) 2020-05-26 2020-05-26 空气吸排滤净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12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2999B2 (en) Particulate filter face mask having fan breathing assist
CN210376932U (zh) 具备空气净化功能的眼镜
KR101953127B1 (ko) 비상 밸브를 구비한 안면 마스크
KR20210004492A (ko) 전동 마스크
CN102958571A (zh) 一种用于papr的全面罩
US20210219636A1 (en) Ultraviolet face mask
KR102121318B1 (ko) 미세 먼지 필터 마스크
CN108066912A (zh) 呼吸半面罩
JP3228350U (ja) 空気吸排濾過浄化マスク
CN111227383A (zh) 一种透明口罩
CN212651245U (zh) 空气吸排滤净口罩
TWM600163U (zh) 空氣吸排濾淨口罩
CN116212263A (zh) 穿戴式个人新风系统
KR102365565B1 (ko) 실용성을 향상시킨 마스크
KR102359502B1 (ko) 강제 흡배기 기능을 갖는 마스크
AU2020101945A4 (en) A covering for attenuating microorganisms.
KR101914642B1 (ko) 안면 마스크
CN214807978U (zh) 运动新风口罩
CN214762953U (zh) 一种带有固体碱过滤片的头盔
CN219630471U (zh) 密闭防护新风装置
CN212717280U (zh) 一种通用型分体磁吸口罩风扇
TWM642769U (zh) 具有可拆換蓋體的穿戴式空氣淨化裝置
CN211932712U (zh) 一种可以临时供氧的医用口罩
CN212414829U (zh) 一种自增压防护口罩
CN213428511U (zh) 一种预防医学用多功能防护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