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9054U - 盤式發電機結構 - Google Patents

盤式發電機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9054U
TWM599054U TW109202916U TW109202916U TWM599054U TW M599054 U TWM599054 U TW M599054U TW 109202916 U TW109202916 U TW 109202916U TW 109202916 U TW109202916 U TW 109202916U TW M599054 U TWM599054 U TW M59905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winding
magnetic
stator
ro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2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勛
Original Assignee
圓大大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圓大大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圓大大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2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9054U/zh
Publication of TWM599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905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新型為有關一種盤式發電機結構,主要結構包括一定子載盤、一穿設該定子載盤中央之轉軸部、二設於該轉軸部相異端且位於該定子載盤相異側之轉子載盤、複數環設於該轉子載盤上之磁性元件、複數環設於該定子載盤上之繞線載體、至少一連續纏繞於該些繞線載體上之線圈部,其中同一轉子載盤上兩兩相鄰的磁性元件磁極相異,相異轉子載盤上位置兩兩相對的磁性元件磁極相異,且線圈部於各繞線載體上之線圈匝數皆相同,並線圈部於各繞線載體上之繞線方向皆相同,並利用磁性元件與繞線載體在數量上規律的配置,以有效提升各線圈部的電流產值、疊加各繞線載體的發電量,而在不加大體積的情況下,提升整體發電效益。

Description

盤式發電機結構
本新型為提供一種盤式發電機結構,尤指一種體積小、電流產值佳、發電量大、整體發電效益優異的盤式發電機結構。
按,由動能驅動使轉子旋轉,讓轉子上的磁鐵同步旋轉,以由磁鐵的磁力線對定子上的線圈產生磁力切割,使定子上的線圈發生磁場變化,進而產生感應電流發電,為盤式發電機之發電原理。
當使用者需要增加發電量時,現有技術的盤式發電機,僅能透過增加定子組與轉子組的數量達到增加電能之功效,但因為增加定子組與轉子組的數量後,整體發電機的體積與重量將會增加許多,容易造成安裝上的不便及增加運輸成本。
即使不考慮發電機的體積重量,使用者在增加定子組與轉子組的數量時,若只是一昧的增加數量,而未考慮定子組與轉子組的位置關係或數量關係,使得各轉子對各定子進行磁力切割的動作,起始時間不同或完成時間不同,而導致感應電流產生的時機不同步,則容易使產生的感應電流變為無效電流,意即無法累加各定子組產生的感應電流。
另外,線圈的纏繞方式也是一般使用者所忽略的重點,若每個定子的線圈纏繞圈數不同,則每個定子產生的感應電流大小不同,將導致電力輸出不穩定,而難以實際應用於電器產品上;甚至若每個定子的線圈纏繞方向不同,則每個定子產生的感應電流流向不同,將導致兩個反向電流相互抵消,使其產電效益不增反減,且容易造成發電機急速升溫。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新型之創作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新型之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體積小、電流產值佳、發電量大、整體發電效益優異的盤式發電機結構之新型專利者。
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在不增加整體體積重量的情況下,將線圈匝數及繞線方向統一,並有規律的配置磁性元件與繞線載體的數量,以有效提升整體發電效益。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新型之主要結構包括:至少一定子載盤,該定子載盤中央穿設有一轉軸部,該轉軸部相異端各設有一位於該定子載盤相異側並藉該轉軸部同步旋轉之轉子載盤,該轉子載盤上環設有複數個磁性元件,且該定子載盤上環設有複數個繞線載體,該些繞線載體上則連續纏繞有至少一線圈部。其中,該磁性元件之數量為一基數之第一整數倍,且該基數大於或等於三,而該第一整數大於一,並該繞線載體之數量為該基數的第二整數倍,且該第二整數大於或等於該第一整數;又同一轉子載盤上兩兩相鄰的磁性元件磁極相異,且相異轉子載盤上位置兩兩相對的磁性元件磁極相異,且該線圈部於各該繞線載體上之線圈匝數皆相同,並該線圈部於各該繞線載體上之繞線方向皆相同。
本新型之盤式發電機係利用線圈部同方向的纏繞於繞線載體上之動作,使各繞線載體產生的感應電流,其電流流向皆相同,同時線圈部在每個繞線載體上的線圈匝數也相同,使每個繞線載體產生的感應電流大小相同,如此,即可營造各繞線載體得產生穩定電流、及產出電流可疊加放大之環境,因此,配合有規律的控制繞線載體的數量與磁性元件的數量,讓感應電流的產生時機相同,而避免產生無效電流、確實疊加每個繞線載體產生的感應電流,以達到提升整體發電效益之目的。
藉由上述技術,可針對習用盤式發電機所存在之體積重量較大、磁力線切割動作不同步、產電效益不佳、及容易過熱的問題點加以突破,達到上述優點之實用進步性。
100、100d:盤式發電機
1、1c、1d:定子載盤
11、11a、11b:電力輸出部
12、12c:第一定位卡槽
13c:第二定位卡槽
2、2d:轉軸部
21:滾珠軸承
22、22d:驅動裝置
3、3a、3b、3d:轉子載盤
31、31a、31b、31c、31d:磁性元件
311b:第一磁性組件
312b:第二磁性組件
32:螺絲
4、4a、4b、4c、4d:繞線載體
401a、401b:第一繞線組
402a、402b:第二繞線組
403b:第三繞線組
41、41c:定位部
42:中空柱
43:強化肋
44:限位部
5:固定軸件
51:第一夾持環
511:第一環牆部
512:環形載體
52:第二夾持環
521:第二環牆部
522:環形蓋體
6、6a、6b:線圈部
7、7d:外殼體
71:開口部
72:插座
73d:散熱裝置
8d:擴充轉子組
81d:擴充載盤
82d:第一磁力部
83d:第二磁力部
84d:連動轉軸
9、9d:電子裝置
第一圖 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二圖 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圖之A-A線剖視圖。
第四圖 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繞線載體及線圈部之分解圖。
第五圖 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組裝式意圖。
第六圖 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轉動示意圖(一)。
第七圖 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轉動示意圖(二)。
第八圖 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
第九圖 係為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磁性元件與繞線載體之數量關係示意圖。
第十圖 係為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轉動示意圖(一)。
第十一圖 係為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轉動示意圖(二)。
第十二圖 係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磁性元件與繞線載體之數量關係示意圖。
第十三圖 係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轉動示意圖(一)。
第十四圖 係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轉動示意圖(二)。
第十五圖 係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轉動示意圖(三)。
第十六圖 係為本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雙層線圈部之結構示意圖。
第十七圖 係為本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分解圖。
第十八圖 係為本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剖視圖。
第十九圖 係為本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示意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新型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新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至繞線載體及線圈部之分解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新型之盤式發電機100主要包括:
至少一定子載盤1,該定子載盤1上具有複數間隔排列之第一定位卡槽12;
一穿設該定子載盤1中央之轉軸部2;
二設於該轉軸部2相異端且位於該定子載盤1相異側之轉子載盤3,係藉該轉軸部2同步旋轉;
複數環設於該轉子載盤3上之磁性元件31,該磁性元件31之數量為一基數之第一整數倍,且該基數大於或等於三,而該第一整數大於一,又同一轉子載盤3上兩兩相鄰的磁性元件31磁極相異,且相異轉子載盤3上位置兩兩相對的磁性元件31磁極相異;
複數環設於該定子載盤1上之繞線載體4,該繞線載體4之數量為該基數的第二整數倍,且該第二整數大於或等於該第一整數,又各該繞線載體4一側具有一與該第一定位卡槽12對應結合之定位部41,並各該繞線載體4具一中空柱42,該中空柱42內形成有至少一強化肋43,且該中空柱42兩端各具有一限位部44;
一設於該些繞線載體4中央之固定軸件5,該固定軸件5具有一第一夾持環51、及一設於該第一夾持環51內側之第二夾持環52,係與該第一夾持環51共同夾持該些繞線載體4;
至少一連續纏繞於該些繞線載體4上之線圈部6,且該線圈部6於各該繞線載體4上之線圈匝數皆相同,並該線圈部6於各該繞線載體4上之繞線方向皆相同;
至少一對設於該定子載盤1上且電性連結該線圈部6之電力輸出部11,該繞線載體4數量為該磁性元件31數量之第三整數倍時,該電力輸出部11之數量等於該第三整數;
藉由上述之說明,已可了解本技術之結構,而依據這個結構之對應配合,更可達到體積小、電流產值佳、發電量大、整體發電效益優異等優勢,而詳細之解說將於下述說明。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一圖至第八圖所示,係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至實施示意圖,藉由上述構件組構時,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定子載盤1為環狀的絕緣載體,繞線載體4為線圈部6的絕緣載體且環繞並排的設置於定子載盤1內側,定子載盤1中央未設置繞線載體4的空間則供穿設轉軸部 2,轉軸部2兩端各有一圓盤狀的轉子載盤3,轉子載盤3上則有複數個環繞設置的扇面形磁性元件31(本實施例中,該磁性元件31為矽鋼片、線圈部6為銅線)。
具體而言,各繞線載體4上的線圈部6係由同一條銅線連續纏繞而成,且纏繞時每一個繞線載體4的上線圈匝數都相同,使每個繞線載體4產生的感應電流大小相同,進而穩定電流的輸出大小,同時線圈部6在每個繞線載體4上的纏繞方向也相同,使各繞線載體4產生的感應電流,其電流流向皆相同,進而排除反向電流的影響。如此,當轉子載盤3轉動,使磁性元件31產生的磁場在繞線載體4上發生變化時,乃於線圈部6上產生感應電流,而透過上述繞線方式即可營造各繞線載體4得產生穩定電流、及產出電流可疊加放大之環境。
再者,本新型乃配合有規律的控制繞線載體4數量與磁性元件31的數量,讓感應電流的產生時機相同,以使同一時間產生之感應電流得以疊加作用。舉例而言,如第六圖及第七圖所示,係為透視轉子載盤3之前視圖,因磁性元件31係透過螺絲32固定於轉子載盤3上,故參閱圖式時可配合螺絲32位置看清磁性元件31的位置。本實施例之磁性元件31數量為8,而磁性元件31之數量定義為基數的第一整數倍,意即基數為4、第一整數為2(4*2=8),且繞線載體4的數量為8,而繞線載體4之數量定義為基數的第二整數倍,意即第二整數等於第一整數(4*2=8),此時,每一個磁性元件31與繞線載體4皆佔據360度中45度的範圍(360/8=45)。且轉子載盤3上兩兩相鄰的磁性元件31磁極相異,相異轉子載盤3上位置兩兩相對的磁性元件31磁極相異,因此,轉子載盤3每旋轉45度,在對應位置上的繞線載體4便產生一次磁場變化(如圖所示,第六圖為旋轉前、第七圖為旋轉22.5度的狀態),而由於每個繞線載體4受磁場變化影響的時機都相同,故轉子載盤3每旋轉45度,即可讓八個繞線載體4同時作用,而疊加產生八倍的感應電流,藉此達到提升整體發電效益之目的。
如第八圖所示,由於本新型之高效率發電,故只要將本新型之盤式發電機100設置於一外殼體7內,該外殼體7上位置對應轉軸部2處具有一開口部71,轉軸部2則可透過滾珠軸承21固定於外殼體7上,並透過開口部71在轉軸部2上裝設一驅動裝置22,如手搖桿型態之人力驅動裝置2 2,即可讓使用者透過少量的旋轉動作即產生大量的電力,而本實施例更於外殼體7上設置一電性連結該電力輸出部11之插座72,以供使用者插接變壓對電子裝置9進行供電。其中,電力輸出部11之數量定義為:繞線載體4數量為該磁性元件31數量之第三整數倍時,該電力輸出部11之數量等於該第三整數。而繞線載體4數量為磁性元件31數量的1倍(8/8=1),且本實施例之八個繞線載體4因為是同時作用,故只需要用一條銅線連續纏繞形成線圈部6,也因此只需要一對電力輸出部11。
另外,如第五圖所示,定子載盤1上具有複數個間隔排列的第一定位卡槽12,係對應繞線載體4的設置位置而開設,故每個繞線載體4一側也具有一定位部41,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定位卡槽12為缺槽態樣、定位部41則為凸塊態樣。如此,當使用者將繞線載體4固定於定子載盤1上時,即可利用第一定位卡槽12及定位部41的對接卡合動作,簡化每個繞線載體4的組裝動作,並提升繞線載體4在定子載盤1上的穩定性。所述第一定位卡槽12及定位部41僅為較佳實施例之舉例,亦得以鎖固方式固定繞線載體4,而無須第一定位卡槽12及定位部41之設計。
甚至可配合固定軸件5共同固定該些繞線載體4,進一步方便使用者的安裝動作及繞線載體4在定子載盤1上的穩定性,惟固定軸件5之設置僅為較佳實施例之舉例,即使不使用固定軸件5,仍可藉由繞線載體4固定於定子載盤1之動作實施。具體而言,固定軸件5係由第一夾持環51及第二夾持環52共同夾持該些繞線載體4的內側,而第一夾持環51係由第一環牆部511及環形載體512構成中空的帽型結構,同理第二夾持環52則由第二環牆部521及環形蓋體522構成另一中空帽型結構,使用時乃將第一夾持環51置於定子載盤1中央,使繞線載體4的外側環設於定子載盤1的同時,讓繞線載體4的內側置放於環形載體512上並抵持於第一環牆部511,而後操作第二夾持環52夾持第一夾持環51,使第二環牆部521抵靠第一環牆部511背離繞線載體4的一側,以配合環形載體512、環形蓋體522共同夾持繞線載體4。
本案之繞線載體4具有中空柱42、強化肋43、及限位部44等特徵。其中,中空柱42為供線圈部6纏繞之柱狀結構,中空之態樣則可減少繞線載體4的材料成本,而為避免中空態樣影響結構強度,故以強化肋43 連結中空柱42的內壁,以提升中空柱42之結構強度,限位部44則為截面積大於中空柱42之片體,設於中空柱42兩端用以輔助線圈部6之纏繞及定位。
再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九圖至第十一圖所示,係為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磁性元件與繞線載體之數量關係示意圖至轉動示意圖(二),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僅改變磁性元件31a與繞線載體4a之配置數量。因磁性元件31a之數量定義為基數之第一整數倍,且該基數大於或等於三,而該第一整數大於一,繞線載體4a之數量定義則為基數的第二整數倍,且該第二整數大於或等於該第一整數,故當基數為3、第一整數為2、第二整數為4時,磁性元件31a數量為6、繞線載體4a數量為12,此時繞線載體4a數量為磁性元件31a數量的兩倍,而電力輸出部11a之數量定義為繞線載體4a數量為該磁性元件31a數量之第三整數倍時,該電力輸出部11a之數量等於該第三整數,故電力輸出部11a之數量為2對,並繞線載體4a係每六個為一組分為第一繞線組401a及第二繞線組402a,且第一繞線組401a及第二繞線組402a係分別以一線圈部6a連續纏繞而成。
因繞線載體4a數量為12,每個繞線載體4a皆佔據360度中30度的範圍(360/12=30),而磁性元件31a數量為6,使每個磁性元件31a佔據皆佔據360度中60度的範圍(360/6=60)。轉子載盤3a在轉動前,各磁性元件31a的一端係與第一繞線組401a切齊,使磁性元件31a旋轉30度後,即於第一繞線組401a上觸發一次磁場變化,同時使各磁性元件31a的一端切齊第二繞線組402a,故當磁性元件31a再旋轉30度,則於第二繞線組402a上觸發一次磁場變化,以此類推循環作用。藉此,轉子載盤3a每旋轉30度(繞線載體4a的30度與磁性元件31a的60度最大公因數為30度),即使六個一組的繞線載體4a產生感應電流,並疊加六組電流而從對應的一對電力輸出部11a輸出,進而提升發電效益,且電力輸出部11a分為多組獨立輸出,更可供使用者串接或獨立使用的操作自由性。
又請同時配合參閱第十二圖至第十五圖所示,係為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磁性元件與繞線載體之數量關係示意圖至轉動示意圖(三),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僅改變磁性元件31b與繞線 載體4b之配置數量。因磁性元件31b之數量定義為基數之第一整數倍,且該基數大於或等於三,而該第一整數大於一,繞線載體4b之數量定義則為基數的第二整數倍,且該第二整數大於或等於該第一整數,故當基數為4、第一整數為2、第二整數為3時,磁性元件31b數量為8、繞線載體4b數量為12,此時繞線載體4b數量為磁性元件31b數量的1.5倍,又電力輸出部11b之數量定義為繞線載體4b數量非該磁性元件31b數量之整數倍時,該電力輸出部11b之數量為三,故電力輸出部11b之數量為3對,並繞線載體4b係每四個為一組而分為第一繞線組401b、第二繞線組402b及第三繞線組403b,而第一至第三繞線組401b、402b、403b則分別以一線圈部6b連續纏繞而成。
因繞線載體4b數量為12,每個繞線載體4b皆佔據360度中30度的範圍(360/12=30),而磁性元件31b數量為8,每個磁性元件31b佔據皆佔據360度中45度的範圍(360/8=45)。轉子載盤3b在轉動前,其中四個磁性元件31b(第一磁性組件311b)的一端係與第一繞線組401b切齊,當轉子載盤3b旋轉30度後,第一磁性組件311b即於第一繞線組401b上觸發一次磁場變化,但在轉子載盤3b旋轉15度時,已經先使另外四個磁性元件31b(第二磁性組件312b)的一端切齊第二繞線組402b,同理,要觸發第二繞線組402b產生感應電流,需要轉子載盤3b旋轉30度,故在轉子載盤3b再旋轉15度時,除了觸發上述第一磁性組件311b產生感應電流外,也同時使第一磁性組件311b的一端切齊第三繞線組403b,故當轉子載盤3b再旋轉15度完成第二繞線組402b的觸發動作時,還同時使第二磁性組件312b的一端切齊第一繞線組401b,以此類推循環作用。藉此,對第一至第三繞線組401b、402b、403b而言,轉子載盤3b每旋轉30度,即使完成一次四個一組的繞線載體4b產生感應電流之動作,並疊加四個電流而從對應的一對電力輸出部11b輸出,使每次作用的繞線載體4b數量減少為4個,而降低轉子載盤3b轉動時的負載,進而提升發電效益,但實際上在轉子載盤3b連續轉動時,對轉子載盤3b而言,每旋轉15度(繞線載體4b的30度與磁性元件31b的45度最大公因數為15度)便發生一次第一、第二磁性組件311b、312b與第一至第三繞線組401b、402b、403b間的位置關係變化,而此變化每15度便會觸發第一至第三繞線組401b、4 02b、403b其中之一者產生感應電流,並配合電力輸出部11b分為多組輸出,更可供使用者串接或獨立使用的操作自由性。
另請同時配合參閱第十六圖所示,係為本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雙層線圈部之結構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僅於該定子載盤1c上具有複數間隔排列於該第一定位卡槽12c一側並對應結合該定位部41c之第二定位卡槽13c,且該第一定位卡槽12c與該第二定位卡槽13c於其排列方向上係依該第一定位卡槽12c、該第二定位卡槽13c、第一定位卡槽12c、該第二定位卡槽13c之順序循環交替排列。本實施例中,係於同一定子載盤1c上利用第一定位卡槽12c及第二定位卡槽13c雙面設置繞線載體4c,以在少量增加體積的情況下,設置更多的繞線載體4c,配合本新型之將線圈匝數及繞線方向統一,並有規律的配置磁性元件31c與繞線載體4c的數量之技術,進一步提升整體發電效益。
並請同時配合參閱第十七圖至第十九圖所示,係為本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分解圖至實施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僅該定子載盤1d為複數時,各該定子載盤1d間具有一擴充轉子組8d,該擴充轉子組8d包含有一樞設於該轉軸部2d上之擴充載盤81d、複數設於該擴充載盤81d一側之第一磁力部82d、複數設於該擴充載盤81d另一側之第二磁力部83d、及一設於該擴充載盤81d上且藉該轉軸部2d同步旋轉之連動轉軸84d,該第一磁力部82d及該第二磁力部83d之位置皆與該磁性元件31d之位置對應、數量皆與該磁性元件31d之數量相同,並於該外殼體7d一側具有一樞設於該轉軸部2d上之散熱裝置73d。本實施例中,定子載盤1d數量增加為二,使定子載盤1d一側為轉子載盤3d、另一側為擴充轉子組8d,藉此,利用擴充轉子組8d及可雙面設置繞線載體4d的定子載盤1d,讓使用者可根據使用需求,自由擴充整體發電量,例如,在擴充發電量後,由驅動裝置22d(如馬達)帶動盤式發電機100d,並直接電性連結高耗電量之電子裝置9d(如烤箱等家電)。另外,為了避免外殼體7d內因負載較高而過熱,乃於外殼體7d上直接連結一散熱裝置73d,以幫助盤式發電機100d之降溫,本實施例中該散熱裝置73d係以風扇作為舉例而直接連結於轉軸部2d上,受驅動裝置22d連動。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新型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新型之盤式發電機結構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新型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新型,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新型,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定子載盤
11:電力輸出部
12:第一定位卡槽
2:轉軸部
3:轉子載盤
31:磁性元件
4:繞線載體
5:固定軸件
6:線圈部

Claims (10)

  1. 一種盤式發電機結構,該盤式發電機主要包括:
    至少一定子載盤;
    一穿設該定子載盤中央之轉軸部;
    二設於該轉軸部相異端且位於該定子載盤相異側之轉子載盤,係藉該轉軸部同步旋轉;
    複數環設於該轉子載盤上之磁性元件,該磁性元件之數量為一基數之第一整數倍,且該基數大於或等於三,而該第一整數大於一,又同一轉子載盤上兩兩相鄰的磁性元件磁極相異,且相異轉子載盤上位置兩兩相對的磁性元件磁極相異;
    複數環設於該定子載盤上之繞線載體,該繞線載體之數量為該基數的第二整數倍,且該第二整數大於或等於該第一整數;
    至少一連續纏繞於該些繞線載體上之線圈部,且該線圈部於各該繞線載體上之線圈匝數皆相同,並該線圈部於各該繞線載體上之繞線方向皆相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盤式發電機結構,其中該定子載盤上具有至少一對電性連結該線圈部之電力輸出部,該繞線載體數量為該磁性元件數量之第三整數倍時,該電力輸出部之數量等於該第三整數,而該繞線載體數量非該磁性元件數量之整數倍時,該電力輸出部之數量為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盤式發電機結構,其中該定子載盤上具有複數間隔排列之第一定位卡槽,且各該繞線載體一側具有一與該第一定位卡槽對應結合之定位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盤式發電機結構,其中該定子載盤上具有複數間隔排列於該第一定位卡槽一側並對應結合該定位部之第二定位卡槽,且該第一定位卡槽與該第二定位卡槽於其排列方向上係依該第一定位卡槽、該第二定位卡槽之順序循環交替排列。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盤式發電機結構,其中該定子載盤為複數時,各該定子載盤間具有一擴充轉子組,該擴充轉子組包含有一樞設於該轉軸部上之擴充載盤、複數設於該擴充載盤一側之第一磁力部、複數設於該擴充載盤另一側之第二磁力部、及一設於該擴充載盤上且藉該轉軸部同步旋轉之連動轉軸,該第一磁力部及該第二磁力部之位置皆與該磁性元件之 位置對應、數量皆與該磁性元件之數量相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盤式發電機結構,其中該些繞線載體中央設有一固定軸件,該固定軸件具有一第一夾持環、及一設於該第一夾持環內側之第二夾持環,係與該第一夾持環共同夾持該些繞線載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盤式發電機結構,其中各該繞線載體具一中空柱,該中空柱內形成有至少一強化肋,且該中空柱兩端各具有一限位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盤式發電機結構,其中該盤式發電機係設於一外殼體內,且該外殼體上具有一位置對應該轉軸部之開口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盤式發電機結構,其中該轉軸部上設有一驅動裝置,且該驅動裝置係為電動馬達或人力驅動裝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盤式發電機結構,其中該外殼體一側具有一樞設於該轉軸部上之散熱裝置。
TW109202916U 2020-03-13 2020-03-13 盤式發電機結構 TWM599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2916U TWM599054U (zh) 2020-03-13 2020-03-13 盤式發電機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2916U TWM599054U (zh) 2020-03-13 2020-03-13 盤式發電機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9054U true TWM599054U (zh) 2020-07-21

Family

ID=72601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2916U TWM599054U (zh) 2020-03-13 2020-03-13 盤式發電機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90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0022A (zh) * 2021-04-27 2022-10-28 鸿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盘式发电机的改良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0022A (zh) * 2021-04-27 2022-10-28 鸿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盘式发电机的改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39543B2 (ja) 回転電機
CN111149280B (zh) 旋转电气设备
US7626308B2 (en) Permanent magnet excited transverse flux motor with outer rotor
JP6542240B2 (ja) 磁束機
JPWO2019045017A1 (ja) 電磁装置
WO2016044408A1 (en) Electric motor with laminated sheet windings
US3292023A (en) Dynamoelectric machine
JPS63294243A (ja) 低い振動と高い性能を有する小形三相永久磁石回転電気機械
JP2005522161A5 (zh)
JP2009525018A (ja) ラインスタート型永久磁石同期モータ用のロータアセンブリ
WO2015051740A1 (zh) 盘式发电机
WO2023168920A1 (zh) 一种谐波磁场驱动电机
CN113489274B (zh) 双边交替极型混合励磁无刷电机
US8917004B2 (en) Homopolar motor-generator
CN105119454A (zh) Halbach阵列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
TWM599054U (zh) 盤式發電機結構
JP7095550B2 (ja) 回転電機の制御装置及び回転電機の制御方法
TWI730671B (zh) 盤式發電機結構
CN212162962U (zh) 盘式发电机结构
CN113517777A (zh) 盘式发电机结构
JP2017135975A (ja) 直流発電機及び直流モータ
WO2023010926A1 (zh) 大电流低压伺服电动机
TWI741756B (zh) 電磁感應發電裝置
JP2006006032A5 (zh)
US20200028424A1 (en) Permanent magnet three phase machine for high speed applications having low vibration and low resistive lo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