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3914U - 銑刀片及銑刀結構 - Google Patents

銑刀片及銑刀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3914U
TWM593914U TW108214995U TW108214995U TWM593914U TW M593914 U TWM593914 U TW M593914U TW 108214995 U TW108214995 U TW 108214995U TW 108214995 U TW108214995 U TW 108214995U TW M593914 U TWM593914 U TW M59391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end surface
milling cutter
hole
chamfer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4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宗山
Original Assignee
昇益興企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昇益興企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昇益興企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4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3914U/zh
Publication of TWM593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391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關於一種銑刀片,其包括一銑刀本體,其包括一貫孔及一切削部,該切削部設於該貫孔之一中心軸線之一側,該切削部設有一端面及二連接於該端面相對二側之凹部。本創作另關於一種銑刀結構,其包括複數銑刀本體及一刀盤,該刀盤包括一容槽;各該銑刀本體設於其中一該容槽。

Description

銑刀片及銑刀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銑刀片及銑刀結構。
一般是以一個銑刀或多個銑刀對加工物件進行銑削加工,進而在加工物件上加工出如溝槽、台階、平面等。
習用的銑刀包括一刀片座及一刀體,刀片座具有安裝槽、一底面及一垂直於該底面之直立周壁,該底面及該直立周壁構成該安裝槽,刀體安裝於該安裝槽中,驅動該刀片座以帶動該刀體對加工物件進行銑削加工。然而,習知技術的刀體呈方形狀,當安裝於刀片座上時,該刀體露於該刀片座外之切削部之尺寸有限,導致刀體所能傾斜的角度亦有限,便有切削深度不夠之缺失。再者,當刀體相對該刀片座呈傾斜設置時,該刀體與該安裝槽之直立周壁的接觸面積變少,如此在高速加工作業時,該刀片座無法有效地吸收加工所產生的作用力,導致刀體容易相對刀片座晃動,造成工件表面有振紋且有刀片座壽命短的缺失。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穎且具有進步性之銑刀片及銑刀結構,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銑刀片及銑刀結構,其加工穩定性佳。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銑刀片,其包括一銑刀本體,其包括一貫孔及一切削部,該切削部設於該貫孔之一中心軸線之一側,該切削部設有一端面及二連接於該端面相對二側之凹部。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另提供一種銑刀結構,包括:一刀盤,其包括複數容槽及一中心軸部,該中心軸部供接設於一傳動機構,該容槽包括一底壁及一橫向由該底壁延伸之側壁,該側壁包括複數抵靠壁,該底壁設有一鎖孔;複數銑刀本體,各該銑刀本體設於其中一該容槽,各該銑刀本體包括一貫孔及二切削部,該二切削部包括一第一切削部及一第二切削部,該第一切削部凸出該容槽,該第二切削部容置於該容槽,該銑刀本體以一鎖固件穿過該貫孔及鎖設於該鎖孔,該第一、二切削部各設於該貫孔之一中心軸線之二相對側,各該第一、二切削部設有一端面及二連接於該端面相對二側之凹部,各該第一、二切削部相對二側設有二切削刃部,各該凹部設有一第一斜切面及一第二斜切面,各該凹部之該第一斜切面與該端面構成其中一該切削刃部,該第二斜切面橫設於該第一斜切面;其中, 該第一切削部之二該第一斜切面、該第二切削部之二該第一斜切面、該第一切削部之二該第二斜切面及該第二切削部之二該第二斜切面至少二者與二該抵靠壁相互抵靠。
以下將藉由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結構特徵及其預期達成之功效,惟非用以限制本創作所欲保護之範疇,合先敘明。
請參考圖1至圖7,其顯示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本創作之銑刀片,其包括一銑刀本體10。
該銑刀本體10包括一貫孔11及一切削部,該切削部設於該貫孔11之一中心軸線A之一側,該切削部設有一端面13及二連接於該端面13相對二側之凹部14;該凹部14可呈凹角形狀,亦可為弧凹狀;於加工時,該切削部可因各該凹部14而不與被加工件相互干涉,以利於順暢加工。
該銑刀本體10包括二該切削部12、12’,該二切削部12、12’分別相互對稱設於該貫孔11之該中心軸線A的相對二側。各該切削部12、12’相對二側設有二切削刃部15,各該凹部14設有一第一斜切面141及一第二斜切面142,各該凹部14之該第一斜切面141與該端面13構成一該切削刃部15,該第二斜切面142橫設於該第一斜切面141;如此該銑刀本體10可透過變換位置(如翻轉)而持續使用,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
於本實施例中,各該凹部14為一V形槽,各該凹部14之該第一斜切面141與該第二斜切面142共構該V形槽,各該凹部14之該第一斜切面141及該第二斜切面142之間形成一鈍角,以提升加工的順暢度且提升對被加工件的加工深度。
該端面13為一朝遠離該中心軸線A方向凸出之弧凸面;各該切削刃部15具有一弧凸刃緣151,各該凹部14之該第一斜切面141與該端面13交界處構成該弧凸刃緣151,可對該被加工件加工出弧曲結構(如弧凹溝、弧曲面)。
該銑刀本體10設有一頂端面16及一設於該頂端面16的相對側之底端面17,該貫孔11貫設該頂端面16及該底端面17,各該凹部14連接於該頂端面16及該底端面17之間;該銑刀本體10另包括相異之一第一標示結構20、一第二標示結構21、一第三標示結構22及一第四標示結構23,該第一標示結構20、該第二標示結構21、該第三標示結構22及該第四標示結構23各可以刻印、黏貼、繪製的方式設於該銑刀本體10上,本實施例係以刻印的方式。該銑刀本體10定義一第一方向L1,該第一方向L1通過該貫孔11及該二切削部12、12’之端面13,各該切削部12、12’之該二切削刃部15之凹部14位於該第一方向L1的相對二側,該第一標示結構20及該第三標示結構22設於該頂端面16且位於該第一方向L1的相對二側,該第二標示結構21及該第四標示結構23設於該底端面17且位於該第一方向L1的相對二側;便可快速且明確地辨識當前所使用的切削刃部15。
於本實施例中,各該凹部14之該第二斜切面142較該第一斜切面141靠近該貫孔11;各該凹部14之該第一斜切面141由該端面13朝該中心軸線A的方向漸往該第一方向L1靠近,各該凹部14之該第二斜切面142由該端面13朝該中心軸線A的方向漸遠離該第一方向L1,以提升加工的順暢度且提升對被加工件的加工深度。
該貫孔11相對二側設有二錐段111,各該錐段111係由該貫孔11內朝外漸擴,各該錐段111設有一斜錐環面112及一由該斜錐環面112圍構之錐孔113,該貫孔11自該中心軸線A方向的截面觀之,該貫孔11定義二分別通過該斜錐環面112相對二側之參考線B,該參考線B之間的夾角θ1範圍為50度至70度。較佳地,該參考線B之間的夾角θ1的角度為60度,供一鎖固件40(如沉頭螺絲)可緊固的結合,使該銑刀本體10在加工時不會晃動。
本創作另關於一種銑刀結構,其包括一刀盤30及複數上述之銑刀本體10。
該刀盤30包括複數容槽31及一中心軸部32,該中心軸部32供接設於一傳動機構,該容槽31包括一底壁33及一橫向由該底壁33延伸之側壁35,該側壁35包括複數抵靠壁34,該底壁33設有一鎖孔331,該銑刀本體10以一鎖固件40穿過該貫孔11及鎖設於該鎖孔331。
該二切削部12、12’包括一第一切削部及一第二切削部,該切削部12為該第一切削部,該切削部12’為該第二切削部。各該銑刀本體10設於其中一該容槽31,該第一切削部凸出該容槽31,得以進行加工作業,該第二切削部容置於該容槽31。該第一切削部之二該第一斜切面141、該第二切削部之二該第一斜切面141、該第一切削部之二該第二斜切面142及該第二切削部之二該第二斜切面142至少二者與二該抵靠壁34相互抵靠,藉以在對該被加工件切削過程中,二該抵靠壁34可直接抵銷該銑刀本體10於切削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作用力,使該銑刀本體10在切削過程中不易相對該刀盤30晃動,以有效且穩定地進行切削工作。較佳地,該第一切削部之二該第一斜切面141、該第二切削部之二該第一斜切面141、該第一切削部之二該第二斜切面142及該第二切削部之二該第二斜切面142至少二者與四該抵靠壁34相互抵靠,增加該銑刀本體10與該刀盤30的接觸面積,在加工時可補償銑削的切削力,如此提升加工精度。
由該貫孔11之該中心軸線A方向觀之,該刀盤30設有一端壁36,該容槽31朝該端壁36開放且該第一切削部(該切削部12)由該容槽31往外超出該端壁36,該刀盤30定義一通過該端壁36之邊界線C,該銑刀本體10定義該第一方向L1及一第二方向L2,該第一方向L1通過該貫孔11及該二切削部12、12’之端面13且橫向於該邊界線C,該第二方向L2橫向於該第一方向L1且通過其中一該第一切削部之切削刃部15,該第二方向L2平行於該邊界線C,該第二方向L2與該第一切削部之端面13之間形成一銳角θ2。較佳地,該銳角θ2範圍為5.00度至11.00度。於本實施例中,該銳角θ2範圍為7.00度;該切削刃部15在切削作業時,可傾斜於該被加工件,該端面13與該被加工件表面之間呈該銳角θ2,以利於順暢加工。
該第一切削部凸出該容槽31,該第二切削部容置於該容槽31,該側壁35圍繞該第二切削部,該第二切削部之二該第二斜切面142抵靠於該二抵靠壁34,該第二切削部之二該第一斜切面141及該端面13分別與該側壁35呈間距設置,即使在切削作業時,依然可保持該第二切削部之各該切削刃部15的完整性,避免被該側壁35磨耗,同時各該抵靠壁34又能抵抗該銑刀本體10於切削作業時產生的作用力而不會晃動。
該第一切削部之各該第二斜切面142分別可連接或不相互連接的橫向於該第二切削部之其中一該第二斜切面142, 該第一切削部之各該第二斜切面142與該第二切削部之其中該一第二斜切面142之間形成一角部50,該側壁35對應二該角部50設有該弧凹溝312,可避免該角部50磨損。
10:銑刀本體 11:貫孔 111:錐段 112:斜錐環面 113:錐孔 12、12’:切削部 13:端面 14:凹部 141:第一斜切面 142:第二斜切面 15:切削刃部 151:弧凸刃緣 16:頂端面 17:底端面 20:第一標示結構 21:第二標示結構 22:第三標示結構 23:第四標示結構 30:刀盤 31:容槽 312:弧凹溝 32:中心軸部 33:底壁 331:鎖孔 34:抵靠壁 35:側壁 36:端壁 40:鎖固件 50:角部 A:中心軸線 B:參考線 C:邊界線 θ1:夾角 θ2:銳角 L1:第一方向 L2:第二方向
圖1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銑刀片之立體圖。 圖2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銑刀片之俯視圖。 圖3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銑刀片之剖面圖。 圖4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銑刀結構之立體分解圖。 圖5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銑刀結構之前視圖。 圖6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銑刀結構之局部放大圖。 圖7為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之銑刀結構之局部放大圖。
10:銑刀本體
11:貫孔
12、12’:切削部
13:端面
14:凹部
141:第一斜切面
142:第二斜切面
15:切削刃部
16:頂端面
20:第一標示結構
22:第三標示結構
A:中心軸線

Claims (14)

  1. 一種銑刀片,包括: 一銑刀本體,包括一貫孔及一切削部,該切削部設於該貫孔之一中心軸線之一側,該切削部設有一端面及二連接於該端面相對二側之凹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銑刀片,其中該切削部相對二側設有二切削刃部,各該凹部設有一第一斜切面及一第二斜切面,各該凹部之該第一斜切面與該端面構成其中一該切削刃部,該第二斜切面橫設於該第一斜切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銑刀片,其中各該凹部為一V形槽,各該凹部之該第一斜切面與該第二斜切面共構該V形槽,各該凹部之該第一斜切面及該第二斜切面之間形成一鈍角。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銑刀片,其中該銑刀本體設有一頂端面及一設於該頂端面的相對側之底端面,該貫孔貫設該頂端面及該底端面,各該凹部連接於該頂端面及該底端面之間;該銑刀本體另包括相異之一第一標示結構及一第二標示結構,該頂端面設有該第一標示結構,該底端面設有該第二標示結構。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銑刀片,其中該銑刀本體包括二該切削部,該二切削部分別相互對稱設於該貫孔之該中心軸線的相對二側。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銑刀片,其中該貫孔相對二側設有二錐段,各該錐段係由該貫孔內朝外漸擴,各該錐段設有一斜錐環面及一由該斜錐環面圍構之錐孔,該貫孔自該中心軸線方向的截面觀之,該貫孔定義二分別通過該斜錐環面相對二側之參考線,該參考線之間的夾角範圍為50度至70度。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銑刀片,其中各該端面為一朝遠離該中心軸線方向凸出之弧凸面;各該切削刃部具有一弧凸刃緣,各該凹部之該第一斜切面與該端面交界處構成該弧凸刃緣;該銑刀本體包括二該切削部,該二切削部分別相互對稱設於該貫孔之該中心軸線的相對二側;該銑刀本體設有一頂端面及一設於該頂端面的相對側之底端面,該貫孔貫設該頂端面及該底端面,各該凹部連接於該頂端面及該底端面之間;該銑刀片另包括相異之一第一標示結構、一第二標示結構、一第三標示結構及一第四標示結構,該銑刀本體定義一第一方向,該第一方向通過該貫孔及該二切削部之端面,各該切削部之二該切削刃部位於該第一方向的相對二側,該第一標示結構及該第三標示結構設於該頂端面且位於該第一方向的相對二側,該第二標示結構及該第四標示結構設於該底端面且位於該第一方向的相對二側;各該凹部之該第二斜切面較該第一斜切面靠近該貫孔;各該凹部之該第一斜切面由該端面朝該中心軸線的方向漸往該第一方向靠近,各該凹部之該第二斜切面由該端面朝該中心軸線的方向漸遠離該第一方向。
  8. 一種銑刀結構,包括: 一刀盤,包括複數容槽及一中心軸部,該中心軸部供接設於一傳動機構,該容槽包括一底壁及一橫向由該底壁延伸之側壁,該側壁包括複數抵靠壁,該底壁設有一鎖孔; 複數銑刀本體,各該銑刀本體設於其中一該容槽,各該銑刀本體包括一貫孔及二切削部,該二切削部包括一第一切削部及一第二切削部,該第一切削部凸出該容槽,該第二切削部容置於該容槽,該銑刀本體以一鎖固件穿過該貫孔及鎖設於該鎖孔,該第一、二切削部各設於該貫孔之一中心軸線之二相對側,各該第一、二切削部設有一端面及二連接於該端面相對二側之凹部,各該第一、二切削部相對二側設有二切削刃部,各該凹部設有一第一斜切面及一第二斜切面,各該凹部之該第一斜切面與該端面構成其中一該切削刃部,該第二斜切面橫設於該第一斜切面; 其中, 該第一切削部之二該第一斜切面、該第二切削部之二該第一斜切面、該第一切削部之二該第二斜切面及該第二切削部之二該第二斜切面至少二者與二該抵靠壁相互抵靠。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銑刀結構,其中該第一切削部之二該第一斜切面、該第二切削部之二該第一斜切面、該第一切削部之二該第二斜切面及該第二切削部之二該第二斜切面至少二者與四該抵靠壁相互抵靠。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銑刀結構,其中由該貫孔之該中心軸線方向觀之,該刀盤設有一端壁,該容槽朝該端壁開放且該第一切削部由該容槽往外超出該端壁,該刀盤定義一通過該端壁之邊界線,該銑刀本體定義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該第一方向通過該貫孔及該二切削部之端面且橫向於該邊界線,該第二方向橫向於該第一方向且通過該第一切削部之其中一該切削刃部,該第二方向平行於該邊界線,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切削部之端面之間形成一銳角。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銑刀結構,其中該銳角範圍為5.00度至11.00度。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銑刀結構,其中該銳角範圍為7.00度。
  13. 如請求項8所述的銑刀結構,其中該側壁圍繞該第二切削部,該第二切削部之二該第二斜切面抵靠於該二抵靠壁,該第二切削部之二該第一斜切面及該端面分別與該側壁呈間距設置。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銑刀結構,其中該第一切削部之各該第二斜切面分別橫向於該第二切削部之其中一該第二斜切面, 該第一切削部之各該第二斜切面與該第二切削部之其中一該第二斜切面之間形成一角部,該側壁對應二該角部設有該弧凹溝。
TW108214995U 2019-11-12 2019-11-12 銑刀片及銑刀結構 TWM593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4995U TWM593914U (zh) 2019-11-12 2019-11-12 銑刀片及銑刀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4995U TWM593914U (zh) 2019-11-12 2019-11-12 銑刀片及銑刀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3914U true TWM593914U (zh) 2020-04-21

Family

ID=71133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4995U TWM593914U (zh) 2019-11-12 2019-11-12 銑刀片及銑刀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39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74175B2 (ja) フライス削り用インサート及びそのフライス削り用工具ホルダー
KR101431891B1 (ko) 8개의 주절삭날과 와이퍼날을 가진 절삭 인서트 및 절삭 인서트를 포함하는 절삭 공구
JP5264881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
JP5919832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JP6048715B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工具ボデーおよび切削工具
TWI776939B (zh) 具有彎曲副切削刃及角切削刃的方形切削刀塊、及旋轉切削刀具
US8992138B2 (en) Cutting tool, cutting tool body and cutting tool support pad therefor
JP2013022728A (ja) インデックス可能なドリルインサート
JP2008018515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切削工具
JP2016172294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インサート群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JP2019042816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切削工具
JP2019136802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TW201924820A (zh) 用於高進給銑削及鑽孔的具有錐形腰部的雙面式可轉位嵌件
JP5157660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インサート着脱式切削工具
JP6052712B2 (ja) 切削工具
WO2015137508A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工具ボデーおよび切削工具
KR102293756B1 (ko) 페이스 그루빙을 위한 금속 절삭 그루빙 인서트
US11731203B2 (en) Insert and cutting tool assembly comprising same
TWM593914U (zh) 銑刀片及銑刀結構
US10427225B2 (en) Tangentially mounted indexable cutting insert with segmented cutting edge and triangular-shaped margin
US20220371101A1 (en) Cutting insert and cutting tool assembly including same
JP7242997B2 (ja) 刃先交換式エンドミルのエンドミル本体
JP2022126040A (ja) 切削工具及び切削インサート
TWM596135U (zh) 車刀及包括該車刀之車刀結構
KR20010021469A (ko) 절삭공구 및 스로어웨이 센터드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