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3327U - 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及其製品 - Google Patents

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及其製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3327U
TWM593327U TW109200338U TW109200338U TWM593327U TW M593327 U TWM593327 U TW M593327U TW 109200338 U TW109200338 U TW 109200338U TW 109200338 U TW109200338 U TW 109200338U TW M593327 U TWM593327 U TW M59332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bottle
mold
turntable
lif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0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再順
Original Assignee
張再順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張再順 filed Critical 張再順
Priority to TW109200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3327U/zh
Publication of TWM593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3327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其包括一升降旋轉機構,一第一射出機構,一延伸吹瓶機構,以及一第二射出機構;該第二射出機構包括固設於一機台上的至少一包覆模,以及裝設於一升降座之上並能縱向升降的至少一保壓延伸組件;各該包覆模內部接納從該延伸吹瓶機構移載來的至少一容器半成品,該至少一保壓延伸組件通過該升降座的一轉盤、接裝於該轉盤的一瓶口座及對應設置的一瓶口模,並伸入各該容器半成品內,以進行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的一吹氣保壓及排氣冷卻作業,並對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的外壁進行一塑料包覆加厚的射出作業,以形成至少一容器成品。

Description

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及其製品
本案係一種容器成型系統,尤指一種能製作出一質感類似玻璃之塑膠容器製品的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本案進一步包括一種利用該容器成型系統能製作出一質感類似玻璃之塑膠容器製品。
按昔日用以盛裝物品的中空容器,例如化妝品瓶、保養品瓶、香水瓶、藥瓶...大都以玻璃材料製成,使得該玻璃容器的瓶壁具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感,但該玻璃容器的顯著缺失為容易破碎。
基於習知玻璃容器的缺失,相關業者為追求容器不易破碎,以及降低製造成本的需求,因此將高分子材料,例如塑膠廣泛地運用於容器的生產。習知塑膠容器的成型方式概分為兩種,其一為吹瓶成型,另一則為射出成型。
其中該吹瓶成型係將一高分子原料經由一射出裝置的至少一瓶胚模以射出成型方式製成至少一中空瓶胚,然後將尚有高溫的各該瓶胚置入另一延伸吹瓶裝置的一吹瓶模內,再經由灌氣吹瓶方式,使因熱軟化的各該瓶胚擴張並貼附於該吹瓶模內壁,最後將成型的至少一塑膠容器經由一頂出機構的頂出,即完成該吹瓶成型的成型步驟。該吹瓶成型之塑膠容器的優點在於除不易破碎外,在瓶口以下的造型變化繁多,但因瓶壁較薄而無法形成質感類似玻璃的厚重感。
該射出成型則是將一高分子原料經由一射出裝置的至少一瓶模以射出成型方式製成至少一塑膠容器,該至少一塑膠容器再經由一頂出機構的頂出,即完成該射出成型的成型步驟。該射出成型之塑膠容器的優點為前述提及的不易破碎,以及能製作出瓶壁較厚且質感類似玻璃的塑膠容器;但該塑膠容器的內部容積係取決於該瓶模內能軸向伸縮的一滑塊來界定,以便在該塑膠容器內形成具有一預設容積的一容置室。
因此,如何製作出質感類似玻璃的塑膠容器,且在變動該塑膠容器的內部容積時,不會增加該塑膠容器的高度或加大該瓶身的尺寸,乃相關業者共同面臨的難題。
本案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該容器成型系統能生產出具有類似玻璃的質感與重量一塑膠容器,且在變動該塑膠容器的內部容積時,不會增加該塑膠容器的高度或加大該塑膠容器的一瓶身尺寸,使該塑膠容器具備不易破碎,以及造型變化繁多的優點。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案所採取之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其包括一升降旋轉機構,其包括具在一機台上能縱向升降的一升降座,該升降座內樞設一轉盤,該轉盤底面設置具有開合功能的四個瓶口座,各該瓶口座設有至少一瓶口模,藉由該轉盤的旋轉,能讓所述四個瓶口座在一第一工位、一第二工位、一第三工位和一第四工位之間依序循環與定位;一位於該第一工位之第一射出機構,其包括固設於該機台上的至少一瓶胚模,以及裝設於該升降座之上並能縱向升降的至少一芯模;各該芯模能通過該轉盤、該瓶口座及對應設置的該瓶口模,並伸入該瓶胚模內,以進行至少一瓶胚的射出作業;一位於該第二工位之延伸吹瓶機構,其包括固設於該機台上且經由至少一第一開合驅動裝置控制開模或合模的至少一吹瓶模,以及裝設於該升降座之上並能縱向升降的至少一吹氣延伸桿;該吹瓶模內部接納從該第一工位移載來的該至少一瓶胚,且頂部供各該瓶口模的插接,該至少一吹氣延伸桿通過該轉盤、該瓶口座及對應設置的該瓶口模,並伸入各該瓶胚內,以進行至少一容器半成品的吹氣膨脹作業;以及一位於該第三工位之第二射出機構,其包括固設於該機台上且經由至少一第二開合驅動裝置控制開模或合模的至少一包覆模,以及裝設於該升降座之上並能縱向升降的至少一保壓延伸組件;該包覆模內部接納從該第二工位移載來的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且頂部供各該瓶口模的插接,該至少一保壓延伸組件通過該轉盤、該瓶口座及對應設置的該瓶口模,並伸入各該容器半成品內,以進行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的一吹氣保壓及排氣冷卻作業,並對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的外壁進行一塑料包覆加厚的射出作業,以形成至少一容器成品。
在一實施例中,該保壓延伸組件包括伸入各該容器半成品內並進行吹氣的一進氣管,以及能將各該容器半成品內多餘的空氣從該保壓延伸組件的一排氣管排出,使該容器半成品內的一瓶內壓力維持一預設值,以形成吹氣保壓及排氣冷卻的作用;該瓶內壓力大於該塑料包覆加厚的射出作業的一射出壓力,使各該容器半成品不致發生內縮與變形。
在一實施例中,該升降座係由一升降驅動裝置所帶動,而在該機台上的複數根支架上縱向升降,並同步帶動該轉盤縱向位移;以及能帶動該轉盤旋轉的一傳動裝置。
在一實施例中,該至少一芯模接裝於一第一伸縮驅動裝置的底部,使該至少一芯模具有縱向升降功能。該至少一吹氣延伸桿接裝於一第二伸縮驅動裝置,使該至少一吹氣延伸桿具有縱向升降功能。該至少一保壓延伸組件接裝於一第三伸縮驅動裝置,使該至少一保壓延伸組件具有縱向升降功能。
在一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一位於該第四工位之頂出機構,該頂出機構裝設於該升降座之上並具有能縱向升降的一釋瓶裝置,當從該第三工位移載的該至少一容器成品定位在該釋瓶裝置的下方時,該釋瓶裝置下降,以便將該瓶口座分離,使各該容器成品與對應的該瓶口模脫離。
在一實施例中,該釋瓶裝置底部具有厚度斜削並形成尖扁狀的至少一頂出刃,該至少一頂出刃固設於一連桿的底部,且該連桿為一第四伸縮驅動裝置所帶動,以進行升降動作。
本案的原理在於提供一種轉盤式容器成型方案,該方案能製作出具有類似玻璃的質感與重量的一塑膠容器,且在不變動該塑膠容器的內部容積時,不會增加該塑膠容器的高度或加大該塑膠容器的一瓶身尺寸,使該塑膠容器具備不易破碎,以及造型變化繁多的優點。
也就是說,本案所採取之容器成型方案包括以下操作:利用一第一射出機構執行至少一瓶胚的射出作業,該第一射出機構設於一機台上,該機台上具有縱向升降的一升降座,該升降座內樞設一轉盤,該轉盤底面設置具有開合功能的四個瓶口座,各該瓶口座設有至少一瓶口模,藉由該轉盤的旋轉,能讓所述四個瓶口座在一第一工位、一第二工位、一第三工位和一第四工位之間依序循環與定位;其中該第一射出機構設位於該第一工位,並包括固設於該機台上的至少一瓶胚模,以及裝設於的該升降座之上並能縱向升降的至少一芯模;各該芯模能通過該轉盤、該瓶口座及對應設置的該瓶口模,並伸入該瓶胚模內,以射出至少一瓶胚;利用一延伸吹瓶機構執行一吹氣膨脹作業,該延伸吹瓶機構位於該第二工位,並包括固設於該機台上且經由至少一第一開合驅動裝置控制開模或合模的至少一吹瓶模,以及裝設於該升降座之上並能縱向升降的至少一吹氣延伸桿;該吹瓶模內部接納從該第一工位移載來的該至少一瓶胚,且頂部供各該瓶口模的插接,該至少一吹氣延伸桿通過該轉盤、該瓶口座及對應設置的該瓶口模,並伸入各該瓶胚內,以吹氣膨脹出至少一容器半成品;以及利用一第二射出機構執行一吹氣保壓及排氣冷卻作業和一塑料包覆加厚的射出作業,該第二射出機構位於該第三工位,並包括固設於該機台上且經由至少一第二開合驅動裝置控制開模或合模的至少一包覆模,以及裝設於該升降座之上並能縱向升降的至少一保壓延伸組件;該包覆模內部接納從該第二工位移載來的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且頂部供各該瓶口模的插接,該至少一保壓延伸組件通過該轉盤、該瓶口座及對應設置的該瓶口模,並伸入各該容器半成品內,以便對各該容器半成品內部形成一吹氣保壓及排氣冷卻作用,並對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的外壁進行一塑料包覆加厚的射出,以形成至少一容器成品。
在一實施例中,該保壓延伸組件包括伸入各該容器半成品內並進行吹氣的一進氣管,以及能將各該容器半成品內多餘的空氣從該保壓延伸組件的一排氣管排出,使各該容器半成品內的一瓶內壓力維持一預設值,以形成吹氣保壓及排氣冷卻的作用;該瓶內壓力大於該塑料包覆加厚的射出作業的一射出壓力,使各該容器半成品不致發生內縮與變形。
在一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利用一頂出機構執行一容器成品脫離作業,該頂出機構位於該第四工位,並包括裝設於該升降座之上且具有能縱向升降的一釋瓶裝置,當從該第三工位移載的該至少一容器成品定位在該釋瓶裝置的下方時,該釋瓶裝置下降,以便將該瓶口座分離,使各該容器成品與對應的該瓶口模脫離。
在一實施例中,該釋瓶裝置底部具有厚度斜削並形成尖扁狀的至少一頂出刃,該至少一頂出刃固設於一連桿的底部,且該連桿為一第四伸縮驅動裝置所帶動,以進行升降動作。
本案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塑膠容器,該塑膠容器具有類似玻璃的質感與重量的特性,使該塑膠容器具備不易破碎,以及造型變化繁多的優點。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案所採取之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製品,其係採用前述容器成型系統所形成的所述容器成品。
如圖1至圖12所示,基本上,本案之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係由一升降旋轉機構1,一第一射出機構2,一延伸吹瓶機構3,一第二射出機構4,以及一頂出機構5所組合而成。
請參閱圖1至圖3,該升降旋轉機構1包括一升降座11及其內樞設的一轉盤12,該升降座11係由一升降驅動裝置13,例如液壓缸、氣壓缸所帶動,而得以在固設於一機台14上之複數根支架141上縱向升降,而同步帶動該轉盤12縱向位移。惟此俱為習知技藝,在此不擬贅述。而該轉盤12上方設有一傳動裝置15,例如伺服馬達帶動旋轉,該轉盤12對應該第一射出機構2、該延伸吹瓶機構3、該第二射出機構4和該頂出機構5位置分別形成一第一工位、一第二工位、一第三工位和一第四工位,並將該轉盤12底面對應該等第一至第四工位位置設置四個瓶口座121,因此,當該轉盤12轉動時,該四個瓶口座121各自會在該第一工位、該第二工位、該第三工位和該第四工位之間依序循環與定位。
其中該等瓶口座121的結構為習知者,各該瓶口座121具有一或以上之瓶口模122設置,且各該瓶口座121各自對分為兩半,亦即,各該瓶口座121是由兩對開的夾模片121a(顯示於圖11和圖12)合組而成,且兩者間以至少一彈性裝置,例如迫緊彈簧(因投影角度關係未示)為對向封合時之迫緊,而該對夾模片121a頂面的鄰接面設有一對斜向內縮的斜面121b,並於封合時形成一V形的導引槽121c。
該第一射出機構2位於該第一工位,並包括至少一瓶胚模21及設於該升降座11上方且數量與該至少一瓶胚模21相同的至少一芯模22,該至少一瓶胚模21固設於該機台14上,並位於該轉盤21下方,而該至少一芯模22則接裝於一第一伸縮驅動裝置23,例如氣壓缸的底部。如欲進行至少一瓶胚A的射出作業,該升降驅動裝置13帶動該升降座11、該轉盤12及其下方該瓶口座121的該至少一瓶口模122下降,使該至少一瓶口模122插入該瓶胚模21對應開設的至少一瓶胚模穴211內。接著,該第一伸縮驅動裝置23作動,使各該芯模22穿過對應設置的該瓶口模122,並伸入該瓶胚模21對應設置的該瓶胚模穴211內,以形成一合模狀態。最後,一第一射出機24的一射出料管25將熔融塑料射入該瓶胚模21內,以進行至少一瓶胚A的射出作業,該瓶口模122經由開模後,該第一伸縮驅動裝置23帶動該芯模22上升,隨後該升降旋轉機構1再帶動帶動該升降座11升起,使該至少一瓶胚A離開該瓶胚模21,並被該瓶口座121的該至少一瓶口模122所夾持(如圖4所示),使該至少一瓶胚A位於該第一工位的位置。
如圖5所示,當該瓶口座121及其至少一瓶口模122所夾持的該至少一瓶胚A,經由該轉盤12旋轉至該第二工位,亦即該延伸吹瓶機構3的位置。
如圖6所示,該延伸吹瓶機構3包括固設於該機台14上的至少一吹瓶模31,以及設於該升降座11上方且數量與該至少一吹瓶模31相同的至少一吹氣延伸桿32。該吹瓶模31內部接納從該第一工位移載來的該至少一瓶胚A,且頂部供各該瓶口模122的插接。如欲進行該至少一瓶胚A的吹瓶作業,該升降驅動裝置13帶動該升降座11、該轉盤12、該瓶口座121的該至少一瓶口模122和該至少一瓶胚A一起下降,使該至少一瓶胚A插入呈開模狀態的該吹瓶模31所對應開設的至少一吹瓶模穴311內後,並藉由該吹瓶模31兩側的至少一第一開合驅動裝置33,例如一對油壓缸進行合模。此時,各該吹氣延伸桿32經由一第二伸縮驅動裝置34,例如氣壓缸之作動而下降,並通過及封閉該瓶口座121的各該瓶口模122,使各該吹氣延伸桿32伸入對應設置的該瓶胚A內,以便進行吹氣膨脹作業,使各該瓶胚A膨脹並貼附於對應的該吹瓶模穴311的內壁,而形成如圖7所示之至少一容器半成品B。
請再參閱圖7,當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B降溫及固化後,該至少一吹氣延伸桿32縮回,而該吹瓶模31經由該至少一第一開合驅動裝置33予以開模。此時,該升降旋轉機構1帶動該瓶口座121及其至少一瓶口模122所夾持的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B上升,再經由該轉盤12旋轉至如圖8所示的該第三工位,亦即該第二射出機構4的位置。
如圖9所示,該第二射出機構4包括固設於該機台14上的至少一包覆模41及設於該升降座11上方且數量與該至少一包覆模41相同的至少一保壓延伸組件42。該包覆模41內部接納從該第二工位移載來的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B,且頂部供各該瓶口模122的插接。如欲進行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B的包覆射出作業,該升降驅動裝置13帶動該升降座11、該轉盤12、該瓶口座121的該至少一瓶口模122和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B一起下降,使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B插入呈開模狀態的該包覆模41所對應開設的至少一包覆模穴411內後,並藉由該包覆模41兩側的至少一第二開合驅動裝置(因投影關係未示,該至少一第二開合驅動裝置相同於圖9所示之該至少一第一開合驅動裝置33),例如一對油壓缸進行合模。
此時,各該保壓延伸組件42經由一第三伸縮驅動裝置44,例如氣壓缸之作動而下降,並通過及封閉該瓶口座121的各該瓶口模122,使保壓延伸組件42的一進氣管421伸入對應設置的該容器半成品B內,以便進行吹氣,並將各該容器半成品B內多餘的空氣從該保壓延伸組件42的一排氣管422排出,使該容器半成品B內的一瓶內壓力維持一預設值,從而形成一吹氣保壓及排氣冷卻作用。
接著,以一第二射出機45的一射出料管46將熔融塑料以預設的射出壓力射入該包覆模41內,以便對各該容器半成品B的外壁進行塑料加厚作業,以形成一容器成品C。而在此包覆射出作業中,該瓶內壓力大於該射出壓力,而不致使該容器半成品B產生的內縮與變形,以避免該容器成品C的內部容積改變,且能製作出質感類似玻璃的該容器成品C。
當該至少一容器成品C降溫及固化後,該至少一保壓延伸組件42縮回,而該包覆模41經由該至少一第二開合驅動裝置予以開模。此時,該升降旋轉機構1帶動該瓶口座121及其至少一瓶口模122所夾持的該至少一容器成品C上升,再經由該轉盤12旋轉至如圖10所示的該第四工位,亦即該頂出機構5的位置。
請參閱圖10至圖12,該頂出機構5裝設於該升降座11之上並具有能縱向升降的一釋瓶裝置51,該釋瓶裝置51包括底部具有厚度斜削並形成尖扁狀,例如螺絲刀型的至少一頂出刃511,該至少一頂出刃511被一第四伸縮驅動裝置52所帶動而得以升降。在一實施例中,該至少一頂出刃511裝設於一橫桿512底面,且該橫桿512被該第四伸縮驅動裝置52所帶動,以進行升降動作。
當該至少一容器成品C移載至該第四工位時,該升降座11上的該第四伸縮驅動裝置52驅動該至少一頂出刃511探入該瓶口座121頂面的該導引槽121c,以便將該對夾模片121a撐開並橫向位移,而將各該瓶口模122分離,使該至少一容器成品C落下,隨後該至少一頂出刃511即隨著該第四伸縮驅動裝置52縮回原位,而掉落之該至少一容器成品C即可經由習知的一輸送帶(習知未予圖示)往該機台14之外輸送。
當該至少一容器成品C經由該輸送帶輸送後,該升降座11上升與旋轉,以便從該第四工位返回起始的該第一工位,而其餘三個瓶口座121則各自依序旋轉至下一工位,例如原第一工位的該瓶口模122夾持另至少一瓶胚A移載至該第二工位,原第二工位的該瓶口模122夾持另至少一容器半成品B移載至該第三工位,而原第三工位的該瓶口模122夾持另至少一容器成品C移載至該第四工位,以重複前述之該瓶胚射出、該延伸吹瓶、該包覆射出和成品頂出的連續作業。所以,藉由前述反覆動作,可達成質感類似玻璃的塑膠容器製品之自動化連續生產。
也就是說,通過前述的說明與圖1至圖12的揭示,本案的容器成型方案包括以下操作:
操作A:利用一第一射出機構2執行至少一瓶胚A的射出作業,該第一射出機構2設於一機台14上,該機台14上具有縱向升降的一升降座11,該升降座11內樞設一轉盤12,該轉盤12底面設置具有開合功能的四個瓶口座121,各該瓶口座設有至少一瓶口模122,藉由該轉盤12的旋轉,能讓四個瓶口座121在一第一工位、一第二工位、一第三工位和一第四工位之間依序循環與定位;其中該第一射出機構2設位於該第一工位,並包括固設於該機台14上的至少一瓶胚模21,以及裝設於的該升降座11之上並能縱向升降的至少一芯模22;各該芯模22能通過該轉盤12、該瓶口座121及對應設置的該瓶口模122,並伸入該瓶胚模21內,以射出該至少一瓶胚A。
操作B:利用一延伸吹瓶機構3執行一吹氣膨脹作業,該延伸吹瓶機構3位於該第二工位,並包括固設於該機台14上且經由至少一第一開合驅動裝置33控制開模或合模的至少一吹瓶模31,以及裝設於該升降座11之上並能縱向升降的至少一吹氣延伸桿32;該吹瓶模31內部接納從該第一工位移載來的該至少一瓶胚A,且頂部供各該瓶口模122的插接,該至少一吹氣延伸桿32通過該轉盤12、該瓶口座121及對應設置的該瓶口模122,並伸入各該瓶胚A內,以吹氣膨脹出至少一容器半成品B。
操作C:利用一第二射出機構4執行一吹氣保壓及排氣冷卻作業和一塑料包覆加厚的射出作業,該第二射出機構4位於該第三工位,並包括固設於該機台14上且經由至少一第二開合驅動裝置控制開模或合模的至少一包覆模41,以及裝設於該升降座11之上並能縱向升降的至少一保壓延伸組件42;該包覆模41內部接納從該第二工位移載來的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B,且頂部供各該瓶口模122的插接,該至少一保壓延伸組件42通過該轉盤12、該瓶口座121及對應設置的該瓶口模122,並伸入各該容器半成品B內,以便對各該容器半成品B內部形成一吹氣保壓及排氣冷卻作用,並對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B的外壁進行塑料包覆加厚的射出,以形成至少一容器成品C。
操作D:利用一頂出機構5執行一容器成品脫離作業,該頂出機構5位於該第四工位,並包括裝設於該升降座11之上且具有能縱向升降的一釋瓶裝置51,當從該第三工位移載的該至少一容器成品C定位在該釋瓶裝置51的下方時,該釋瓶裝置51下降,以便將該瓶口座121分離,使各該容器成品C與對應的該瓶口模122脫離。
在該容器成型方案中,該保壓延伸組件42包括伸入各該容器半成品B內並進行吹氣的一進氣管421,以及能將各該容器半成品B內多餘的空氣從該保壓延伸組件42的一排氣管422排出,使各該容器半成品B內的一瓶內壓力維持一預設值,以形成該吹氣保壓及排氣冷卻作用;該瓶內壓力大於該塑料包覆加厚的射出作業的一射出壓力,使各該容器半成品B不致發生內縮與變形。
在該容器成型方案中,該釋瓶裝置51底部具有厚度斜削並形成尖扁狀的至少一頂出刃511,該至少一頂出刃511固設於一連桿512的底部,且該連桿512為一第四伸縮驅動裝置52所帶動,以進行升降動作。
尤有進者,本案更進一步提出一種製品,其係如前述容器成型系統所形成的至少一容器成品。
所以,經由本案之實施,其所增益之功效在於,該容器成型系統能生產出具有類似玻璃的質感與重量的至少一塑膠容器,且在不變動該塑膠容器的內部容積時,不會增加該塑膠容器的高度或加大該塑膠容器的一瓶身尺寸,使該塑膠容器具備不易破碎,以及造型變化繁多的優點,堪稱前所未見的容器成型系統。
本案所揭示者,乃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舉凡局部之變更或修飾而源於本案之技術思想而為熟習該項技藝之人所易於推知者,俱不脫本案之專利權範疇。
1:升降旋轉機構 11:升降座 12:轉盤 121:瓶口座 121a:夾模片 121b:斜面 121c:導引槽 122:瓶口模 13:升降驅動裝置 14:機台 141:支架 15:傳動裝置 2:第一射出機構 21:瓶胚模 211:瓶胚模穴 22:芯模 23:第一伸縮驅動裝置 24:第一射出機 25:射出料管 3:延伸吹瓶機構 31:吹瓶模 311:吹瓶模穴 32:吹氣延伸桿 33:第一開合驅動裝置 34:第二伸縮驅動裝置 4:第二射出機構 41:包覆模 411:包覆模穴 42:保壓延伸組件 421:進氣管 422:排氣管 44:第三伸縮驅動裝置 45:第二射出機 46:射出料管 5:頂出機構 51:釋瓶裝置 511:頂出刃 512:橫桿 52:第四伸縮驅動裝置 A:瓶胚 B:容器半成品 C:容器成品
為進一步揭示本案之技術內容,首先請參閱圖式,其中: 圖1為本案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的前視圖; 圖2為本案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的俯視圖; 圖3為本案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的前視圖; 圖4為本案在第一射出機構瓶胚射出的示意圖; 圖5為本案瓶胚從第一射出機構移載至延伸吹瓶機構的示意圖; 圖6為本案瓶胚在延伸吹瓶機構進行吹瓶作業的示意圖; 圖7為本案在延伸吹瓶機構進行吹瓶作業後生產出容器半成品的示意圖; 圖8為本案容器半成品從延伸吹瓶機構移載至第二射出機構的示意圖; 圖9為本案容器半成品在第二射出機構進行包覆射出的示意圖; 圖10為本案容器成品移載至頂出機構的示意圖; 圖11為本案容器成品在頂出機構尚未進行頂出作業前的示意圖;以及 圖12為本案容器成品在頂出機構進行頂出作業後的示意圖。
1:升降旋轉機構
11:升降座
12:轉盤
121:瓶口座
122:瓶口模
13:升降驅動裝置
14:機台
141:支架
15:傳動裝置
2:第一射出機構
21:瓶胚模
22:芯模
23:第一伸縮驅動裝置
24:第一射出機
25:射出料管
3:延伸吹瓶機構
31:吹瓶模
33:第一開合驅動裝置
4:第二射出機構
41:包覆模
42:保壓延伸組件
44:第三伸縮驅動裝置
45:第二射出機
46:射出料管
5:頂出機構
51:釋瓶裝置
511:頂出刃
512:橫桿
52:第四伸縮驅動裝置
A:瓶胚
B:容器半成品
C:容器成品

Claims (8)

  1. 一種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其包括: 一升降旋轉機構,其包括具在一機台上能縱向升降的一升降座,該升降座內樞設一轉盤,該轉盤底面設置具有開合功能的四個瓶口座,各該瓶口座設有至少一瓶口模,藉由該轉盤的旋轉,能讓所述四個瓶口座在一第一工位、一第二工位、一第三工位和一第四工位之間依序循環與定位; 一位於該第一工位之第一射出機構,其包括固設於該機台上的至少一瓶胚模,以及裝設於該升降座之上並能縱向升降的至少一芯模;各該芯模能通過該轉盤、該瓶口座及對應設置的該瓶口模,並伸入該瓶胚模內,以進行至少一瓶胚的射出作業; 一位於該第二工位之延伸吹瓶機構,其包括固設於該機台上且經由至少一第一開合驅動裝置控制開模或合模的至少一吹瓶模,以及裝設於該升降座之上並能縱向升降的至少一吹氣延伸桿;該吹瓶模內部接納從該第一工位移載來的該至少一瓶胚,且頂部供各該瓶口模的插接,該至少一吹氣延伸桿通過該轉盤、該瓶口座及對應設置的該瓶口模,並伸入各該瓶胚內,以進行至少一容器半成品的吹氣膨脹作業;以及 一位於該第三工位之第二射出機構,其包括固設於該機台上且經由至少一第二開合驅動裝置控制開模或合模的至少一包覆模,以及裝設於該升降座之上並能縱向升降的至少一保壓延伸組件;該包覆模內部接納從該第二工位移載來的該至少一容器半成品,且頂部供各該瓶口模的插接,各該保壓延伸組件包括能通過該轉盤、該瓶口座及對應設置的該瓶口模,並伸入各該容器半成品內以進行吹氣的一進氣管,以及能將各該容器半成品內多餘的空氣從各該保壓延伸組件的一排氣管排出,使各該容器半成品內的一瓶內壓力維持一預設值,以進行各該容器半成品的一吹氣保壓及排氣冷卻作業,其中各該容器半成品的該瓶內壓力大於一塑料包覆加厚的射出作業的一射出壓力,使各該容器半成品不致發生內縮與變形,當各該容器半成品的該塑料包覆加厚的射出作業完成後,即形成至少一容器成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其中該升降座係由一升降驅動裝置所帶動,而在該機台上的複數根支架上縱向升降,並同步帶動該轉盤縱向位移;以及能帶動該轉盤旋轉的一傳動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其中該至少一芯模接裝於一第一伸縮驅動裝置的底部,使該至少一芯模具有縱向升降功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吹氣延伸桿接裝於一第二伸縮驅動裝置,使該至少一吹氣延伸桿具有縱向升降功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其中該至少一保壓延伸組件接裝於一第三伸縮驅動裝置,使該至少一保壓延伸組件具有縱向升降功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位於該第四工位之頂出機構,該頂出機構裝設於該升降座之上並具有能縱向升降的一釋瓶裝置,當從該第三工位移載的該至少一容器成品定位在該釋瓶裝置的下方時,該釋瓶裝置下降,以便將該瓶口座分離,使各該容器成品與對應的該瓶口模脫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其中該釋瓶裝置底部具有厚度斜削並形成尖扁狀的至少一頂出刃,該至少一頂出刃固設於一連桿的底部,且該連桿為一第四伸縮驅動裝置所帶動,以進行升降動作。
  8. 一種製品,其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容器成型系統所形成的所述容器成品。
TW109200338U 2019-02-20 2019-02-20 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及其製品 TWM593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0338U TWM593327U (zh) 2019-02-20 2019-02-20 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及其製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0338U TWM593327U (zh) 2019-02-20 2019-02-20 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及其製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3327U true TWM593327U (zh) 2020-04-11

Family

ID=71132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0338U TWM593327U (zh) 2019-02-20 2019-02-20 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及其製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3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98863B1 (ko) 수지제 용기의 제조방법, 금형 유닛 및 성형기
JP5377300B2 (ja) 予備成形物の後処理のための装置並びに方法
EP0001626B1 (en) Injection blow molding apparatus method
JP3612405B2 (ja) ネック部が結晶化されたプリフォーム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11731337B2 (en) Blow molding device and blow molding method
US3204018A (en) Method of forming hollow plastic articles
CN1054568C (zh) 用拉伸吹模法模制大型容器的方法
JP6012683B2 (ja) 熱可塑性材料製容器の成形機械及び成形方法
CA1076764A (en) Extendible porous core rod or pin and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same
US3999915A (en) Liner feeder apparatus
TW201943541A (zh) 射出拉伸吹塑成型機及製造中空成型體方法
US3792946A (en) Molding apparatus
JP2005096452A (ja) 深いパントを持ったローラーボトルを取り出すためのエアーアシストの使用
TWM593327U (zh) 轉盤式容器成型系統及其製品
TWI739618B (zh) 聚乙烯製容器射出拉伸吹氣成型機及聚乙烯製容器之成型方法
CN210026241U (zh) 一种塑料弯瓶的新型拉弯吹成型设备
EP194841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nd cooling molded hollow plastic articles
CN111605163A (zh) 转盘式容器成型系统、容器成型方法及其制品
CN210257226U (zh) 一种冷却式吹瓶模具
CN114467897A (zh) 一种透明电热蚊香液瓶体加工制作方法
US4066726A (en) Multi-stage method of blow molding hollow shaped articles
CN112223725B (zh) 一种塑料输液容器注吹一体制造方法
JPH07237261A (ja) ポリエチレンの射出延伸吹込成形方法
CN214645802U (zh) 应用于双向拉伸中空吹塑成型模具上的模腔结构
CN220348938U (zh) 瓶胚注塑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