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2624U - 太陽能板之結合組件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板之結合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2624U
TWM592624U TW108205559U TW108205559U TWM592624U TW M592624 U TWM592624 U TW M592624U TW 108205559 U TW108205559 U TW 108205559U TW 108205559 U TW108205559 U TW 108205559U TW M592624 U TWM592624 U TW M59262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piece
opening
sub
w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5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性良
Original Assignee
鼎立合成金屬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鼎立合成金屬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鼎立合成金屬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5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2624U/zh
Publication of TWM592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2624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結合組件,其包含一為C形鋼的支撐件、一結合構件、一概呈U型的結合主片以及一為矩形板體的結合副片;而該結合構件之至少一固定翼設置於該支撐件之一C型缺口處並用以夾設於該支撐件,且該結合副片的長側邊的尺寸係大於該為C型鋼支撐件之內周壁相對兩側的徑向距離,且該結合副片係設置於該結合構件的下方,並讓該結合副片之二嵌合部各別嵌設於該支撐件之二導槽處;藉以提升強化緊固太陽能板的技術功效。

Description

太陽能板之結合組件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結合組件,特別是指一種適合裝設於太陽能板或其模組板的結合組件。
當前若需藉由太陽能發電系統來進行發電、儲電等用途時,則必須有大面積的空間來架設太陽能面板,於是目前的其中一種解決方案為將太陽能面板架設於現有建築物的屋頂。
因此,為了能基於有限空間之下使得太陽能面板及其零組件或其結合構件便於組裝,即如中華民國新型專利公告號第TWM564288U號乙案中(以下標號係引用於前述專利案實施例中所列的標號)所揭露的「太陽能板之結合構件」,係適合裝設於太陽能板之結合組件10,其包含:二個用以裝設於太陽能板之外框11,二支撐件13(在此係舉例為C型鋼)、二第一結合構件20、二第一結合主片30、二第一結合副片40、四個第二結合構件50、四個第二結合主片60以及四個第二結合副片70。
而於組裝時,係將該二第一結合主片30各別設置於該二相鄰外框11上,並使得任一該第一結合主片30之二壓合翼33各別壓合於該二相鄰外框11的位置;接著,再將該二第一結合副片40各別設置於該二第一結合構件20之矩形本體21的下方,並使得任一該第一結合主片30之一開孔31正對應於該第一結合構件20之一結合開孔31以及該第一結合副片40之一開孔41;最後,再藉由一鎖固件80經同時穿設於該第一結合主片30之開孔31、該第一結合構件20之結合開孔31與該第一結合副片40之開孔41後而鎖合固定。其中,該第一結合副片40一般皆 為正方形,故當該第一結合副片40欲與任一該第一結合構件20進行組設時,則會將該第一結合副片40相對兩側具有相同長度的嵌合段各別嵌設於該支撐件13C型缺口兩側的導槽中,用以讓施作者便於組設。
然而,在實務應用上確實仍有其不便之處,意即,如果當該第一結合副片40任一側之嵌合段的尺寸洽小於或等於該支撐件13為C型缺口兩側導槽之間的尺寸時,將會容易產生解掣的現象,進而使得該第一結合構件20則有可能會自該支撐件13脫離;緣此,至於要如何讓太陽能面板及其零組件或其結合構件克服前述的技術缺陷,實則有其需立即改善的空間。
有鑒於前,本創作之目的乃在於提供便於組設太陽能板之一種組合組件,除具有強化緊固的技術特徵之外,更能進一步地提升便於組設的技術功效,進而藉以達到本創作所欲主張之功效及其目的。
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結合構件,其包含一為C形鋼的支撐件、一結合構件、一概呈U型的結合主片及一矩形板體的結合副片。
而該為C形鋼的支撐件係具有一缺口,使得該支撐件之缺口兩側的內周壁處係相對應凹設而各別形成一導槽。
而該結合構件係具有一本體、至少一結合翼以及至少一固定翼;而該結合構件之本體係穿設有一結合開孔;而該至少一結合翼的一端係連接於該本體的長側邊,並與該本體之間形成一限位部;而該至少一結合翼的另一端係朝該本體的方向呈一預定角度的彎折。
而該概呈U型的結合主片係於底部具有一開孔,而於U型的二相對周壁的末端係各別形成一壓合翼。
而該為矩形板體的結合副片,係穿設有一開孔並對應於該結合構件之結合開孔與該結合主片之開孔的位置,而該結合副片的二相對長側邊係朝 遠離身部的相同方向彎曲延伸而各別形成一嵌合部。
其中,該結合構件之該至少一固定翼係設置於該支撐件之缺口處並用以夾設於該支撐件,且該結合副片的長側邊的尺寸係大於該為C型鋼支撐件之內周壁相對兩側的徑向距離,且該結合副片係設置於該結合構件之本體的下方,並讓該結合副片之該二嵌合部各別嵌設於該支撐件之該二導槽處。
較佳地,該支撐件之缺口兩側的外周壁處係相對應凹設而各別形成一補強槽。
較佳地,該結合構件之該至少一固定翼的另一端係朝遠離該本體的方向延伸,且與該至少一結合翼呈相反方向設置。
較佳地,該結合副片的二相對短側邊係朝遠離身部的相同方向彎曲延伸而各別形成一擋止部,且該結合副片的短側邊的尺寸係小於或等於任一該為C型鋼支撐件之內周壁相對兩側的徑向距離。
10:結合組件
11:外框
111:間隙
113:卡合部
13:支撐件
131:缺口
133:導槽
135:補強槽
20:第一結合構件
21:矩形本體
210:結合開孔
211:頂面
213:底面
23:結合翼
25:固定翼
27:限位部
30:第一結合主片
31:開孔
33:壓合翼
40:第一結合副片
41:開孔
43:嵌合部
45:擋止部
50:第二結合構件
51:矩形本體
510:結合開孔
511:頂面
513:底面
53:結合翼
55:固定翼
57:限位部
60:第二結合主片
61:開孔
63:壓合翼
70:第二結合副片
71:開孔
73:嵌合部
75:擋止部
80:鎖固件
圖1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一結合組件立體示意圖。
圖2係為圖1之部分構件分解暨立體示意圖。
圖3係為沿著圖1割面線3-3之剖視示意圖。
圖4係為沿著圖1割面線4-4之剖視示意圖。
圖5係為圖1之另一部分構件分解暨立體示意圖。
圖6係為沿著圖1割面線6-6之剖視示意圖。
圖7係為圖1之另一部分構件組合側視示意圖。
以下所列舉之若干較佳實施例及其所配合之若干圖式,係為說明本創作之技術內容與特徵,諸如於本說明書內容中所提及之“上”、“下”、“左”、 “右”、“內”、“外”、“頂”或“底”等方向性形容用語,僅為以正常使用方向為基準所表示之描述用語,並非用以作為限制本創作欲主張之申請專利範圍之用意,合先敘明。而又於本說明書內容中所提及之“第一”、“第二”或“第三”等排序性用語,係僅用以辨識構件之描述性用語,實非用以作為限制本創作所欲主張之技術特徵及其申請專利範圍之用意,合先敘明。
請參閱圖1至圖7,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揭露之一種適合裝設於太陽能板(圖中未式)之結合組件10,其包含:二用以裝設太陽能板之外框11,二支撐件13(在此係舉例為C型鋼)、二第一結合構件20、二第一結合主片30、二第一結合副片40、四個第二結合構件50、四個第二結合主片60以及四個第二結合副片70。而值得一提的是,該外框11、該支撐件13、該第一結合構件20、該第一結合主片30、該第一結合副片40、該第二結合構件50、該第二結合主片60以及該第二結合副片70的數量皆可為至少一個。
而該二外框11彼此之間為並排且為間隔設置,使得該二外框11彼此之間係形成一間隙111。而該二支撐件13彼此之間為並排且間格地位於該二外框11的下方,並各別與該二外框11的長側邊呈相交設置(在此係舉例其相交的較佳角度為介於85度至95度之間,而其最佳角度為90度),用以提供支撐該二外框11之效用。而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任一該支撐件13為C型鋼所構成進而形成一缺口131,使得任一該支撐件13之缺口131兩側的內周壁處係相對應凹設而各別形成一導槽133,且使得任一該支撐件13之缺口131兩側的外周壁處係相對應凹設而各別形成一補強槽135,用以補強任一該支撐件13整體的結構強度;較佳地,任一該支撐件13之該導槽133的位置係位於該缺口131與該補強槽135兩者之間。
請再參閱圖2及圖3,而任一該第一結合構件20係具有一矩形本體21(在此係舉例為板型體)、四個結合翼23以及二固定翼25。而該矩形本體21係具有一頂面211、一相對於該頂面211的底面213以及穿設於該頂面211與該底面213的一結合開孔210,而該結合開孔210係位於該矩形本體21中心的位置。
而其中的該二結合翼23係相對設置於該矩形本體21之頂面211的左邊,且皆呈一預定角度的彎折而彼此靠近;而另該二結合翼23係相對設置於該矩形本體21之頂面211的右邊,皆呈一預定角度的彎折而彼此靠近,緣此,係藉以形成二對該等結合翼23。而任一該結合翼23的一端係垂直連接於該矩形本體21的長側邊,並與該矩形本體21之頂面211二者之間形成間隙進而定義為一限位部27,較佳地,任一該限位部27係朝該矩形本體21之短側邊的方向凹設一預定距離後而形成間隙。
而該二固定翼25係相對設置於該矩形本體21之長側邊的二側,且任一該固定翼25係介於該矩形本體21之長側邊的左、右該等結合翼23之間,並鄰近於該矩形本體21之結合開孔210的位置。較佳地,任一該固定翼25的一端係朝遠離該矩形本體21之底面213的方向延伸一預定距離,並與該等結合翼23呈反方向設置;更佳地,該二固定翼25的另一端係呈一預定角度的彎折而彼此靠近(在此舉例彎折的較佳角度係介於30度至150度之間,而彎折的最佳角度係介於60度至120度之間,本實施例中所舉例的角度係為90度),進而達到扣設的技術功效。
而任一該第一結合主片30係概呈U型且於底部具有一開孔31,於U型的二相對周壁的末端係各別形成一壓合翼33,其中,該開孔31係介於該二壓合翼33之間。
請再參閱圖2至圖4,而任一該第一結合副片40係皆為矩形板體且穿設有一開孔41並對應於該第一結合主片30之開孔31的位置,其中,任一該第一結合副片40的長側邊的尺寸係大於任一該為C型鋼支撐件13之內周壁相對兩側的徑向距離,且任一該第一結合副片40的短側邊的尺寸係小於或等於任一該為C型鋼支撐件13之內周壁相對兩側的徑向距離。而任一該第一結合副片40的二相對長側邊係朝遠離身部的相同方向彎曲延伸而各別形成一嵌合部43,且任一該第一結合副片40的二相對短側邊係朝遠離身部的相同方向彎曲延伸而各別形成一擋止部45,較佳地,任一該第一結合副片40的該等嵌合部43與該等擋止部45皆 朝相同方向彎曲延伸。
請再參閱圖1及圖5,而任一該第二結合構件50係具有一矩形本體51(在此舉例為板型體)、二結合翼53以及二固定翼55。而該矩形本體51係具有一頂面511、一相對於該頂面511的底面513以及穿設於該頂面511與該底面513的一結合開孔510,且該結合開孔510位於該矩形本體51中心的位置。
而該二結合翼53係相對設置於該矩形本體51之頂面511的右邊,進而形成一對該結合翼53;而任一該結合翼53的一端係垂直連接於該矩形本體51的長側邊,並與該矩形本體51之頂面511二者之間形成間隙進而定義為一限位部57,較佳地,任一該限位部57係朝該矩形本體51之短側邊的方向凹設一預定距離後而形成間隙。
而該二固定翼55係相對設置於該矩形本體51之長側邊的二側,且鄰近於該結合開孔510的位置。較佳地,而任一該固定翼55的一端係朝遠離該矩形本體51之底面513的方向延伸一預定距離,並與該二結合翼53呈反方向設置;更佳地,該二固定翼55的另一端係呈一預定角度的彎折而彼此靠近(在此舉例彎折的較佳角度係介於30度至150度之間,而彎折的最佳角度係介於60度至120度之間,本實施例中所舉例的角度係為90度),進而達到扣設的技術功效。
而任一該第二結合主片60的一側具有一壓合翼63以及一開孔61。
請再參閱圖5至圖7,而任一該第二結合副片70係皆為矩形板體且穿設有一開孔71並對應於該第二結合主片60之開孔61的位置,其中,任一該第二結合副片70的長側邊的尺寸係大於任一該為C型鋼支撐件13之內周壁相對兩側的徑向距離,且任一該第二結合副片70的短側邊的尺寸係小於或等於任一該為C型鋼支撐件13之內周壁相對兩側的徑向距離。而任一該第二結合副片70的二相對長側邊係朝遠離身部的相同方向彎曲延伸而各別形成一嵌合部73,且任一該第二結合副片70的二相對短側邊係朝遠離身部的相同方向彎曲延伸而各別形成一擋止部75,較佳地,任一該第二結合副片70的該等嵌合部73與該等擋止部75皆 朝相同方向彎曲延伸。
而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揭露之一種適合裝設太陽能板的結合組件10,其組裝時的步驟如下:
請先一併參閱圖1至圖4,當欲進行組裝太陽能板時,係先將該二支撐件13並排且為間隔設置,使得任一該支撐件13之C型缺口131朝著上方設置;接著,於任一該支撐件13的兩端係各別設置一該第二結合構件50,使得任一該第二結合構件50之該二固定翼55跨設於該支撐件13之C型缺口131後而用以夾設該支撐件13;接著,於任一該支撐件13係更設置一該第一結合構件20且介於該二第二結合構件50之間,使得該第一結合構件20之該二固定翼25亦跨設於該支撐件13之C型缺口131後而得以夾設於該支撐件13。
承上,接著,再將其中一該外框11的一長側邊相交於該二支撐件13,並設置於該二第一結合構件20之矩形本體21之上,使得該外框11之一卡合部113經嵌設而卡合限位於該第一結合構件20之左邊該結合翼23的該限位部27中。此時,亦使得其中一該外框11的另一長側邊相交於該二支撐件13,並設置於其中的該二第二結合構件50之矩形本體51之上,同樣地,亦使得該外框11之卡合部113經嵌設而卡合限位於該二第二結合構件50之結合翼53的該限位部57的位置。
承上,接著,再將另一該外框11的一長側邊相交於該二支撐件13,並設置於該二第一結合構件20的該矩形本體21之上,此時,由於該二外框11彼此之間形成該間隙111的關係,係使得另一該外框11的該卡合部113得於該間隙111中進行微調,並經嵌設後而卡合限位於該第一結合構件20之右邊該結合翼23的該限位部27中。此時,亦使得另一該外框11的另一長側邊相交於該二支撐件13,並設置於另該二第二結合構件50之矩形本體51之上,同樣地,亦使得該外框11之卡合部113經嵌設而卡合限位於另該二第二結合構件50之結合翼53的該限位部57的位置。
承上,接著,再將該二第一結合主片30各別設置於該二相鄰外框 11上,並使得任一該第一結合主片30之該二壓合翼33各別壓合於該二相鄰外框11的位置;接著,再將該二第一結合副片40各別設置於該二第一結合構件20之矩形本體21的下方,並讓任一該第一結合副片40二相對長側邊的該二嵌合部43各別嵌設於該支撐件13之該二導槽133處,且讓任一該第一結合副片40二相對短側邊的該二擋止部45各別擋制於該支撐件13之缺口131的兩側周壁之間,進而使得任一該第一結合主片30之開孔31正對應於該第一結合構件20之結合開孔210以及該第一結合副片40之開孔41;最後,再藉由一鎖固件80經同時穿設於該第一結合主片30之開孔31、該第一結合構件20之結合開孔210與該第一結合副片40之開孔41後而鎖合固定。
承上,請再一併參閱圖1、圖5至圖7,接著,再將該等第二結合主片60各別設置於該等外框11相對的另一長側邊,並使得任一該第二結合主片60之壓合翼63各別壓合於該外框11相對的另一長側邊的位置;接著,再將該等第二結合副片70各別設置於該等第二結合構件50之矩形本體51的下方,並讓任一該第二結合副片70二相對長側邊的該二嵌合部73各別嵌設於該支撐件13之該二導槽133處,且讓任一該第二結合副片70二相對短側邊的該二擋止部75各別擋制於該支撐件13之缺口131的兩側周壁之間,進而使得任一該第二結合主片60之開孔61正對應於該第二結合構件50之結合開孔510以及該第二結合副片70之開孔71;最後,再藉由一該鎖固件80經同時穿設於該第二結合主片60之開孔61、該第二結合構件50之結合開孔510與該第二結合副片70之開孔71後而鎖合固定。
綜上,即完成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所欲主張之技術特徵及其組裝時之技術功效;較佳地,該結合組件10之該等部件係可配合欲裝設太陽能板的尺寸大小進行調整與增減,而於本實施例中所舉例的數量係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主張之技術特徵,合先敘明。
綜前所述,而本創作所兼備的優點有:
其一、具有強化緊固的結合組件10。意即,該結合組件10之該等 部件主要係藉由該第一結合構件20的該二結合翼23與該第二結合構件50的該二結合翼53,各別搭配任一該第一結合副片40之該二嵌合部43與任一該第二結合副片70之該二嵌合部73,並嵌設於該支撐件13之該二導槽133處時,且藉由該等鎖固件80各別鎖合固定後,將使得任一該第一結合構件20之該二結合翼23與該第一結合副片40之該二嵌合部43之間形成一概略朝向該支撐件13之缺口131假想中心方向的內聚力,亦將使得任一該第二結合構件50之該二結合翼53與該第一結合副片70之該二嵌合部73之間形成一概略朝向該支撐件13之缺口131假想中心方向的另一內聚力。緣此,將能有效地克服因側向風速過大時,而讓該支撐件13之缺口131產生形變的現象;較佳地,倘若更進一步地將本創作所主張之結合組件10及其部件等技術特徵相較於先前技術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亦能得到更佳的強化緊固結合功效。
其二、本創作具有便於組設的技術功效。意即,當該第一結合構件20之該二結合翼23搭配任一該第一結合副片40並欲嵌設於該支撐件13之該二導槽133處時,或者當該第二結合構件50之該二結合翼53搭配任一該第二結合副片70並欲嵌設於該支撐件13之該二導槽133處時,將能各別藉由該第一結合副片40之二相對長側邊的該嵌合部43的尺寸與該第二結合副片70之二相對長側邊的該嵌合部73的尺寸皆大於該為C型鋼支撐件13之內周壁相對兩側的徑向距離的關係,進而讓組裝者能夠明確地辨識該等第一結合副片40與該等第二結合副片70正確的組裝方向,用以達到本創作所欲主張之便於組設的技術功效。
最後,必須再次說明,凡於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能明確知悉,該等詳細說明以及本創作所列舉之實施例,僅適於說明本創作之結構、方法、流程等及其欲達成之功效,而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其他等效元素、元件、物件、結構、裝置、方法或流程之替代或變化,亦應為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33:導槽
135:補強槽
55:固定翼
60:第二結合主片
73:嵌合部
80:鎖固件

Claims (8)

  1. 一種結合組件,其包含:一為C形鋼的支撐件,係具有一缺口,使得該支撐件之缺口兩側的內周壁處係相對應凹設而各別形成一導槽;一結合構件係具有一本體、至少一結合翼以及至少一固定翼;而該結合構件之本體係穿設有一結合開孔;而該至少一結合翼的一端係連接於該本體的長側邊,並與該本體之間形成一限位部;而該至少一結合翼的另一端係朝該本體的方向呈一預定角度的彎折;一概呈U型的結合主片,係於底部具有一開孔,而於U型的二相對周壁的末端係各別形成一壓合翼;以及一為矩形板體的結合副片,係穿設有一開孔並對應於該結合構件之結合開孔與該結合主片之開孔的位置,而該結合副片的二相對長側邊係朝遠離身部的相同方向彎曲延伸而各別形成一嵌合部;其中,該結合構件之該至少一固定翼係設置於該支撐件之缺口處並用以夾設於該支撐件,且該結合副片的長側邊的尺寸係大於該為C型鋼支撐件之內周壁相對兩側的徑向距離,且該結合副片係設置於該結合構件之本體的下方,並讓該結合副片之該二嵌合部各別嵌設於該支撐件之該二導槽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結合組件,其中,該支撐件之缺口兩側的外周壁處係相對應凹設而各別形成一補強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結合組件,其中,該結合副片的二相對短側邊係朝遠離身部的相同方向彎曲延伸而各別形成一擋止部,且該結合副片的短側邊的尺寸係小於或等於任一該為C型鋼支撐件之內周壁相對兩側的徑向距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結合組件,其中,該結合構件之該至少一固定翼的另一端係朝遠離該本體的方向延伸,且與該至少一結合翼呈相反方向設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結合組件,其中,該結合副片的二相對短側邊係朝遠離身部的相同方向彎曲延伸而各別形成一擋止部,且該結合副片的短側邊的尺寸係小於或等於任一該為C型鋼支撐件之內周壁相對兩側的徑向距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結合組件,其中,該結合構件之該至少一固定翼的另一端係朝遠離該本體的方向延伸,且與該至少一結合翼呈相反方向設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結合組件,其中,該結合構件之該至少一固定翼的另一端係朝遠離該本體的方向延伸,且與該至少一結合翼呈相反方向設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其中任何一項所述之結合組件,其更包含一鎖固件,係經穿設於該結合主片之開孔、該結合構件之結合開孔與該結合副片之開孔後而鎖合固定。
TW108205559U 2019-05-06 2019-05-06 太陽能板之結合組件 TWM592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5559U TWM592624U (zh) 2019-05-06 2019-05-06 太陽能板之結合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5559U TWM592624U (zh) 2019-05-06 2019-05-06 太陽能板之結合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2624U true TWM592624U (zh) 2020-03-21

Family

ID=70768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5559U TWM592624U (zh) 2019-05-06 2019-05-06 太陽能板之結合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2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019667A (ja) 涙滴状切込み及びオフセットした切込み付きブリッジコネクタ
US8739493B2 (en) Interlocking joint system for emergency structures
KR102414815B1 (ko) 외장재의 부착구 및 건물의 외장 구조
KR20160142819A (ko) 패널 건재 및 그 설치 구조
KR20150034879A (ko) 알루미늄-스틸 복합 커튼월 구조
WO2014203396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TWM564288U (zh) 太陽能板之結合構件
CN213979410U (zh) 双层保温结构墙体及房屋
CN110094000A (zh) 一种卡键式连接构造的冷弯薄壁轻钢复合墙片
CN112190163A (zh) 一种卫浴的底盘模块及底盘结构
TWM592624U (zh) 太陽能板之結合組件
US8176710B2 (en) Frame member extender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KR101827146B1 (ko) 외부보강 조립식 물탱크 및 그 시공방법
KR101754619B1 (ko) 단열성과 결합력을 향상시킨 커튼월 프레임
KR101558865B1 (ko) 건축물 외장용 금속패널 및 금속패널 고정 시스템
TWM640999U (zh) 建材板體連接組件
CN215760125U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
TWI689167B (zh) 太陽能板之結合構件
JP5238217B2 (ja) 壁パネル
CN216239512U (zh) 适用于阴角的固定结构件、装配式墙体、装配式结构体
CN215054052U (zh) 一种简易复合板房阴阳角节点结构
CN213963150U (zh) 一种卫浴的底盘模块及底盘结构
KR200378474Y1 (ko) 조립식 벽체의 코너 고정장치
CN218406181U (zh) 一种新型的钢制外墙面板以及转角连接条
KR20200083091A (ko) 건축용 단열패널 및 이 건축용 단열패널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