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0125U - 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0125U
CN215760125U CN202120434282.1U CN202120434282U CN215760125U CN 215760125 U CN215760125 U CN 215760125U CN 202120434282 U CN202120434282 U CN 202120434282U CN 215760125 U CN215760125 U CN 215760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trip
baffle
connecting piece
edge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342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银妹
张平
魏俊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Evergreen Aldudley Decoration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Evergreen Aldudley Decoration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Evergreen Aldudley Decoration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Evergreen Aldudley Decoration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342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0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0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0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包括安装结构和墙板,墙板沿水平及竖直方向拼装,通过安装结构固定在建筑立面上。安装时先完成安装结构在墙面的固定,龙骨通过龙骨安装组件固定在建筑立面上,连接件固定在龙骨上,连接件上设置挂杆安装孔,挂杆穿过安装孔后挂装在连接件上;然后将螺钉穿过墙板连接件并旋入墙板内,完成墙板连接件和墙板的连接,然后将墙板连接件挂装在挂杆上。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墙板系统中的墙板相对于建筑立面,可三维调整位置,即上下、左右、前后方向可调整,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具有两道防水结构,依靠结构防水,安全可靠;使用寿命相比现有传统结构长。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
背景技术
关于建筑外墙装饰墙板系统,中国专利文献CN 204781442U(申请号201520487884.8)公开了一种平接缝三明治板可单独拆装的墙体系统,三明治板周边用平接缝型材包边以形成平接缝三明治板;每个平接缝三明治板的平接缝型材上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安装扣,安装扣固定平接缝型材在龙骨上;两个平接缝三明治板之间的安装缝用密封件密闭。所述的密封件包括填充棒和密封胶,一金属封条置于密封胶上方,并用鱼骨胶条抵住该金属封条,以隐藏密封胶。该专利所公开的墙板系统无法调整墙板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对建筑外立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要求较高。
中国专利文献CN 212001806U(申请号 201921926035.2)公开了一种大板面石材蜂窝板安装系统,安装型材框架的上、下内置安装型材和左、右内置安装型材形成一内置在蜂窝板内的外框架;中间内置型材固定连接左、右内置安装型材,以形成一内置在蜂窝板内的中间支撑架;所述上内置安装型材设有上挂槽,下内置安装型材设有下挂槽,中间内置型材设有L形挂槽;挂钩组件的第一挂钩设有上、下挂件;安装时,下内置安装型材的下挂槽插设在上挂件上,上内置安装型材的上挂槽插设在下挂件上;所述第二挂钩设有L形挂件,安装时,中间内置型材的L形挂槽插设在该L形挂件上。同样的,该专利所公开的墙板系统无法调整被安装的墙板的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
墙板系统除了安装平整度和便捷度问题,还需要考虑防水性能,防水性能由墙板实现。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02090509U(申请号 201120024867.2)公开了一种低碳环保蜂窝轻质复合墙板,沿复合板材的四边嵌入有加强型封边连接扣条,形成蜂窝轻质复合墙板。加强型封边连接扣条沿复合型板材的四边嵌入复合板材;加强型封边连接扣条由防水耐热粘接层将其与蜂窝纸板内层芯材及上中下环保型面板牢固地粘合在一起构成蜂窝轻质复合墙板;或者加强型封边连接扣条用建筑用自攻螺钉将其与上部环保型面板及下部环保型面板连接成一体制成蜂窝轻质复合墙板。加强型封边连接扣条依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及复合墙板间拼装需要的不同,构成内插式公母接头扣条ab、背靠式连接扣条c、梯形斜接口连接扣条de以及内插式铆钉连接扣条f型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性强、安装便捷的装配式墙板系统。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包括安装结构和墙板,墙板沿水平及竖直方向拼装,通过安装结构固定在建筑立面上。
所述安装结构包括龙骨、龙骨安装组件、连接件、挂杆和墙板连接件,龙骨通过龙骨安装组件固定在建筑立面上,连接件固定在龙骨上,连接件上设置挂杆安装孔,挂杆穿过安装孔后安装在连接件上;墙板连接件是一对组件,分别是互为镜像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墙板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板、挂钩部、限位板和限位件,限位板设置在挂钩部顶部,限位板上开设螺孔,螺孔内设有限位件,第二连接板与墙板固定后通过挂钩部挂装在挂杆上。
所述墙板包括板体和封边组件,封边组件设置在板体的侧面四条边,覆盖复合板的四个侧面。
所述封边组件包括第一封边条和第二封边条。
第一封边条包括第一条主体、和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挡板,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挡板分别固定在第一条主体的两侧;第一支撑部设置在第一条主体的其中一个侧面的端部;第一挡板包括第一外挡板和第一内挡板,第一外挡板和第一内挡板与第一条主体的侧面垂直,相比第一内挡板第一外挡板靠近第一支撑部设置。
所述第二封边条包括第二条主体、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挡板,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挡板分别固定在第二条主体的两侧;第二支撑部设置在第二条主体的其中一个侧面的端部,第二挡板包括平行的第二外挡板和第二内挡板,第二外挡板和第二内挡板与第二条主体的侧面垂直;相比第二内挡板第二外挡板靠近第二支撑部。
第一封边条和第二封边条插接配合,第二封边条的两块第二挡板位于第一封边条的两块第一挡板之间;第一封边条的第一外挡板与第二封边条的第二外挡板之间设置外侧密封条,第一封边条的第一内挡板与第二封边条的第二内挡板之间设置内侧密封条,从而形成两道防水结构。
安装结构的连接件的端面为H型,称作H型连接件,由左右两块翼板和两块翼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板组成;第一连接板与左右两块翼板垂直,第一连接板的前方为翼板前部,第一连接板的后方为翼板后部,翼板后部用于与龙骨固定连接,翼板前部用于安装挂杆;龙骨位于H形连接件的两块翼板之间, H形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板与龙骨的前侧面贴合,固定件穿过翼板上开设的螺孔和龙骨上的安装孔后并固定,将H形连接件固定在龙骨上;
H形连接件的左右两块翼板的前部分别开设通孔,两个通孔的轴线重合且与建筑立面平行;挂杆的螺杆穿过这两个通孔,然后左右两侧由螺母固定,完成挂杆与H形连接件的固定。
可选的,连接件为U型,通过两块平行板之间的连接板与龙骨焊接,或者连接板与龙骨螺纹连接的方式,完成U型连接件与龙骨的固定;两块平行板上开设通孔,两个通孔的轴线重合且与建筑立面平行,挂杆的螺杆穿过这两个通孔,然后左右两侧由螺母固定,完成挂杆与U形连接件的固定。
墙板连接件中的第一连接件的限位板向挂钩部的左侧延伸,第二连接件的限位板向挂钩部的右侧延伸。
封边组件中的第一封边条上设有第一凸条,第一凸条与第一支撑部设置在第一条主体的同一侧,第一支撑部靠近墙板的装饰面,第一凸条靠近墙板的背板。
第二封边条上设有第二凸条,第二凸条与第二支撑部设置在第二条主体的同一侧,第二支撑部靠近墙板的装饰面,第二凸条靠近墙板的背板。
封边组件中的第一封边条包括带排水孔的封边条和不带排水孔的封边条,带排水孔的封边条在第一外挡板上等间距开设了排水孔,排水孔靠近第一条主体设置。
封边组件中的第一封边条的第一内挡板的下方设置第一插槽,第一插槽的开口朝向第一外挡板,第一插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第一插槽内插接密封条。
封边组件中的第二封边条的第二外挡板的外侧设置密封条,第二封边条的第二内挡板的内侧设置密封条,密封条均设有挡板插槽;第一封边条的第一外挡板与外侧密封条插接,第一封边条的第一内挡板与内侧密封条插接。
封边组件设置在板体的侧面四条边时,第一封边条与复合板的板体的侧面固定时,板体上预留第一支撑部的位置,第一条主体贴合板体的侧面并粘结固定,第一支撑部位于板体中的预留位置并粘结固定;
第二封边条与复合板的板体的侧面固定时,板体上预留第二支撑部的位置,第二条主体贴合板体的侧面并粘结固定,第二支撑部位于板体中的预留位置并粘结固定。
如上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安装时,先完成安装结构在墙面的固定,龙骨通过龙骨安装组件固定在建筑立面上,多根龙骨竖向排列固定于建筑立面,形成龙骨架,连接件固定在龙骨上,连接件上设置挂杆安装孔,挂杆穿过安装孔后挂装在连接件上;然后将螺钉穿过墙板连接件并旋入墙板内,完成墙板连接件和墙板的连接,然后将墙板连接件挂装在挂杆上;安装时相邻的左右、上下的墙板拼装时,一块墙板的第一封边条和相邻墙板的第二封边条插接配合,第二封边条的两块第二挡板位于第一封边条的两块第一挡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墙板系统中的墙板相对于建筑立面,可三维调整位置,即上下、左右、前后方向可调整,因此对建筑立面平整度要求降低,能适应更多应用场合。
(2)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在安装过程中,不需要现场打胶,不会造成墙板表面二次污染;现场安装、施工简便快捷,在当下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可节约大量人工成本;可实现模块化生产,是真正意义上的装配式建材。
(3)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具有两道防水结构,依靠结构防水,安全可靠;使用寿命相比现有传统结构长。
(4)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墙板系统中的墙板,其四周封边件和两侧面板、背板组成封闭的结构。应用时在建筑外墙上将墙板拼装后,左右相邻的两块墙板左右插接配合,上下相邻的两块墙板上下插接配合,配合后在两块板之间形成两道防水结构,阻挡雨水进入。
更进一步的,墙板上还设置了排水结构,解决墙板安装在外墙后的排水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墙板系统中的墙板的封边组件上设置了支撑部,支撑部放置在板体的预留位置,封边条与板体通过粘结的方式连接时,支撑部大大增加了封边条与板体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封边条与板体的连接强度,使得封边后的复合板可以通过机械固定的方式挂装。进一步的,各封边条的条主体上设有凸条,凸条的设置可以增强挂装用的螺钉(例如机制螺钉)与封边条的连接强度,相应的增强复合板与挂装件的连接强度。
(6)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墙板系统中,在两道防水结构之间有一个空腔,在空腔中放置了疏水海绵,防止空腔中进入杂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墙板系统中左右两块墙板的拼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墙板系统中上下两块墙板的拼装示意图。
图3为装配式墙板系统中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安装结构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墙板连接件与墙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连接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墙板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封边组件的第一封边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封边组件的第二封边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一封边条和第二封边条的配合使用示意图。
图12为设有第一封边条和第二封边条的复合板的剖视图。
图13是相邻两块复合板左右方向拼装示意图。
图14为带排水孔的第一封边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设有排水孔的第一封边条和第二封边条的复合板的剖视图。
图16为相邻两块复合板上下方向拼装示意图。
图17为第二种第一封边条和第二封边条的配合使用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龙骨1,龙骨安装组件2,埋件21,角码22,长圆孔22-1,螺栓23,
连接件3,翼板31,第一连接板32,固定件33,
挂杆4,螺杆41,螺母42,
墙板连接件5,第一连接件5a,第二连接件5b,第二连接板51,安装孔51-1,挂钩部52,限位板53,限位件54;
第一封边条6,第一条主体61,第一支撑部62,第一胶槽62-1,第一挡板63,第一外挡板63a,排水孔63a-1,第一内挡板63b,第一插槽64,第一凸条65;
第二封边条7,第二条主体71,第二支撑部72,第二胶槽72-1,第二挡板73,第二外挡板73a,第二内挡板73b,第二插槽74,第二凸条75;
密封条8,外侧密封条81,安装部81-1,挡板插槽81-2,内侧密封条82,插接部82-1,伸出端82-2;
板体9,海绵100。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一块安装在建筑立面例如墙面的墙板,其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为以下文字中描述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包括安装结构和墙板,墙板为复合板;若干块复合板(或墙板)沿水平及竖直方向拼装,通过安装结构固定在建筑立面上,形成一体装配式墙板。
见图1至图8,所述安装结构包括龙骨1、龙骨安装组件2、连接件3、挂杆4和墙板连接件5。龙骨1通过龙骨安装组件2固定在建筑立面上,多根龙骨1竖向排列固定于建筑立面,形成龙骨架。连接件3固定在龙骨上,连接件3上设置挂杆安装孔,挂杆4穿过安装孔后挂装在连接件3上。墙板连接件5与待安装墙板通过螺钉固定后,挂装在挂杆4上并被限位。
所述龙骨1为方通或方管,本实施例中为钢方通。自下向上在每一个固定点,龙骨1由一组龙骨安装组件2固定在建筑立面上。
所述龙骨安装组件2包括埋件21、角码22和螺栓23。
埋件21为一块方形钢板,四角开设长圆孔,长圆孔横向放置,即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水平面平行。埋件21由螺栓(例如化学螺栓)固定在建筑立面上。
龙骨1放置在埋件21的前方中间位置,通过左右两个对称放置的角码22固定在埋件21上,从而固定在建筑立面上。
每一个角码22的两条边分别贴合埋件21的表面和龙骨1的侧面,角码22的一条边与埋件21的表面焊接固定或者通过螺钉/螺栓与埋件21螺纹连接固定。角码22的另一条边上自上向下开设平行的长圆孔22-1,长圆孔22-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建筑立面垂直。与长圆孔22-1对应的位置,龙骨1上开设左右贯穿的通孔,该通孔的轴线与建筑立面平行。
螺栓23穿过左侧角码22的长圆孔22-1后,贯穿龙骨1的通孔,穿过右侧角码22的长圆孔22-1后由螺母固定。
作为优选的,固定时还使用垫片和绝缘片。相应的固定时,螺栓23穿过左侧的垫片、左侧角码22的长圆孔22-1和左侧绝缘片后,从左侧贯穿龙骨1的通孔,再穿过右侧的绝缘片、角码22的长圆孔22-1和垫片后由螺母固定。螺栓23可以由长螺杆替代,此时螺杆两侧使用螺母固定。
由于角码22上设置的是长圆孔22-1,因此螺栓23可以在长圆孔22-1内前后移动调整,从而可以调整墙板的前后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3为H形连接件,连接件3的端面为H型,由左右两块翼板31和两块翼板31之间的第一连接板32组成。第一连接板32与左右两块翼板31垂直,第一连接板32的前方为翼板前部,第一连接板32的后方为翼板后部,翼板后部用于与龙骨1固定连接,翼板前部用于安装挂杆4。
龙骨1位于H形连接件3的两块翼板31之间,H形连接件3的两块翼板的后部分别与龙骨1的左右侧面贴合,H形连接件3的第一连接板32与龙骨1的前侧面贴合。固定件33例如螺杆穿过翼板上开设的螺孔和龙骨1上的安装孔后,由螺母固定,从而将H形连接件3固定在龙骨1上。
H形连接件3的左右两块翼板31的前部分别开设通孔,两个通孔的轴线重合且与建筑立面平行。挂杆4的螺杆41穿过这两个通孔,然后左右两侧由螺母42固定,完成挂杆4与H形连接件3的固定。
除了上述H形连接件,连接件也可以为U型,即相比于H型连接件省略了翼板后部。通过两块平行板之间的连接板与龙骨焊接,或者连接板与龙骨螺纹连接的方式,完成U型连接件与龙骨1的固定。
同样的,两块平行板上开设通孔,两个通孔的轴线重合且与建筑立面平行。挂杆4的螺杆41穿过这两个通孔,然后左右两侧由螺母42固定,完成挂杆4与U形连接件3的固定。
见图8,墙板连接件5是一对组件,分别是互为镜像的第一连接件5a和第二连接件5b。墙板连接件5为一体件,包括第二连接板51和挂钩部52。第二连接板51用于与待安装墙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挂钩部52挂装在挂杆4上。第二连接板51所在平面与建筑立面垂直。
第二连接板51为平板,其上开设若干个安装孔51-1,例如2至4个,螺钉穿过安装孔51-1并旋入墙板,完成第二连接板51和墙板的连接。
挂钩部52的顶部设有一块限位板53,限位板53所在平面与第二连接板51所在平面垂直。限位板53上开设螺孔,螺孔内设有限位件54,所述限位件为螺栓;限位件54向下旋入后抵靠在挂杆4上,可实现墙板连接件5的限位。另外,随着限位件54上下位置的移动,可以带动墙板上下位置的微调。
第一连接件5a的限位53向挂钩部52的左侧延伸,第二连接件5b的限位53向挂钩部52的右侧延伸。
墙板连接件5由挂钩部52挂装在挂杆4上后,挂钩部52可以在挂杆4上左右移动,从而可以调整墙板的左右位置。
应用时,每一个安装点设置上述安装结构,位置根据待安装墙板的大小确定:第一步,将埋件21通过螺栓固定在建筑立面例如墙面,埋件21等间距固定后,将龙骨1放在在埋件21的前方,然后通过角码22固定在埋件21上。在龙骨1上固定H形连接件3,在H形连接件3上固定挂杆4,将墙板的侧面上方与墙板连接件5的第二连接板51固定后,将墙板连接件5通过挂钩部52挂装在挂杆4上,完成墙板的挂装。
龙骨1相对于埋件21可前后调整位置,墙板连接件5在挂杆4上可左右调整位置,随着限位件的上下移动,实现墙板上下位置的微调。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实现了三维调节,对建筑立面平整度要求降低,能适应更多应用场合。
见图9至图17,所述墙板为复合板,包括板体9和封边组件。封边组件设置在复合板的板体9的侧面四条边,覆盖复合板的四个侧面,复合板的两侧面层板和封边组件组成封闭的结构。
封边组件包括第一封边条6和第二封边条7。
所述第一封边条6为长条状,包括第一条主体61、第一支撑部62和第一挡板63。
第一条主体61为矩形薄板,高度、长度、厚薄根据复合板的设计要求确定。
第一支撑部62和第一挡板63分别固定在第一条主体61的两侧。图中第一支撑部62位于第一条主体61的右侧,第一挡板63位于第一条主体61的左侧。
第一支撑部62设置在第一条主体61的其中一个侧面(图中为右侧)的端部,第一支撑部62可以用于增强复合板的强度,也可以增强第一封边条6与复合板的板体9的连接强度。
第一支撑部62可以是一块与第一条主体61的端头垂直的薄板,例如将一块矩形薄板垂直折弯后分别得到第一条主体61和第一支撑部62。
或者第一支撑部62包括两块平行的板,这两块平行的板位于第一条主体61的同一侧,均与第一条主体61的侧面垂直,其中一块板位于第一条主体61的端部。
或者第一支撑部62由三块板组成,其中两块板平行、位于第一条主体61的同一侧,均与第一条主体61的侧面垂直,第三块板与第一条主体61平行,连接两块平行的板。
或者第一支撑部62截面为矩形,例如是方管或者方柱。例如图1所示为方管结构,第一支撑部62设置在第一条主体61的下方,主体部分位于第一条主体61的右侧,且第一条主体61的左侧面与第一支撑部62的左侧面位于同一平面。
不论是上述哪一种类型的第一支撑部62,第一支撑部62的面上设置若干条第一胶槽12-1,可提高粘结强度。
第一挡板63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外挡板63a和第一内挡板63b,第一外挡板63a和第一内挡板63b与第一条主体61的侧面垂直(图中为左侧面)。
第一外挡板63a靠近第一支撑部62,与板体9连接后第一外挡板63a靠近所封装复合板的装饰面层。
第一内挡板63b相比于第一外挡板63a更靠近所封装复合板的板体9的背板层。
本实施例中,第一内挡板63b位于第一条主体61的中部附近,具体位置根据设计要求调整。
理论上来说第一内挡板63b可以设置在第一外挡板63a内侧的任意位置,若要预留板材安装连接位置,则将第一内挡板63b设置在安装连接位置与第一外挡板63a之间的位置,但与第一外挡板63a之间预留密封条的安装位置。
第一封边条6上设有第一插槽64和第一凸条65。
第一插槽64位于第一内挡板63b的下方,第一插槽64的开口朝向第一外挡板63a,第一插槽64的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第一插槽64用于插接内侧密封条82,以形成内道防水结构。
第一凸条65与第一条主体61一体成型。第一凸条65与第一支撑部62设置在第一条主体61的同一侧,例如图1中的右侧。第一凸条65位于内侧,靠近板体9的背板层。第一凸条65位于复合板安装时第一封边条6与挂装件用螺钉固定连接的位置。安装时机制螺钉穿过连接件的螺钉旋入第一条主体61和第一凸条65中,第一凸条65的设置增加了螺钉与第一封边条6的接触面积,提高挂装强度。
将第一封边条6与复合板的板体9的侧面固定时,采用粘结的方式:板体9上预留第一支撑部62和第一凸条65的位置,第一条主体61贴合板体9的侧面并粘结固定,第一支撑部62位于复合层中的预留位置并粘结固定。一般第一支撑部62的粘结面与复合板的装饰面层内侧粘结固定。
所述第二封边条7为长条状,包括第二条主体71、第二支撑部72和第二挡板73。
第二条主体71为矩形薄板,高度、长度、厚薄根据复合板的设计要求确定。
第二支撑部72和第二挡板73分别固定在第二条主体71的两侧。图2中,第二支撑部72位于第二条主体71的左侧,第二挡板73位于第二条主体71的右侧。
第二支撑部72设置在第二条主体71的其中一个侧面(图中为左侧)的端部,与第一支撑部62类似,第二支撑部72可以用于增强复合板的强度,也可以增强第二封边条7与复合板的板体9的连接强度。
与第一支撑部62类似,第二支撑部72可以为一块板、两块平行板、三块板或者截面为矩形的方柱、方管。
具体的,第二支撑部72是一块与第二条主体71的端头垂直的薄板,例如将一块矩形薄板垂直折弯后分别得到第二条主体71和第二支撑部72。
或者第二支撑部72包括两块平行的板,这两块平行的板位于第二条主体71的同一侧,均与第二条主体71的侧面垂直,其中一块板位于第二条主体71的端部。
或者第二支撑部72由三块板组成,其中两块板平行、位于第二条主体71的同一侧,均与第二条主体71的侧面垂直,第三块板与第二条主体71平行,连接两块平行的板。
或者第二支撑部72是方管或者方柱。例如图1所示为方管结构,第二支撑部72设置在第二条主体71的下方,主体部分位于第二条主体71的左侧,且第二条主体71的右侧面与第二支撑部72的右侧面位于同一平面。
不论是上述哪一种类型的第二支撑部72,第二支撑部72的面上设置若干条第二胶槽72-1,可提高粘结强度。
第二挡板73包括平行的第二外挡板73a和第二内挡板73b。第二外挡板73a和第二内挡板73b与第二条主体71的侧面垂直(图中为右侧面)。
第二外挡板73a靠近第二支撑部72,使用时第二外挡板73a靠近所封装复合板的装饰面层。
第二内挡板73b位于第二外挡板73a的内侧。
第二封边条7的第二条主体71上还设有第二插槽74和第二凸条75。
第二插槽74位于第二外挡板73a的外侧,第二插槽74与第二外挡板73a平行设置。第二插槽74槽底宽槽口小。
第二插槽74与外侧密封条81插接配合,所述外侧密封条81包括安装部81-1和密封条主体,密封条主体的中间设有挡板插槽81-2。挡板插槽81-2用于与第一封边条6的第一外挡板63a插接配合。
第二凸条75与第二条主体71一体成型。第二凸条75与第二支撑部72设置在第二条主体71的同一侧,例如图中的左侧。第二凸条75位于内侧,靠近板体9的背板层。第二凸条75位于复合板安装时第二封边条7与挂装件用螺钉固定连接的位置。
将第二封边条7与复合板的板体9的侧面固定时,采用粘结的方式:板体9上预留第二支撑部72和第二凸条75的位置,第二条主体71贴合板体9的侧面并粘结固定,第二支撑部72位于板体9中的预留位置并粘结固定。一般第二支撑部72的粘结面与复合板的装饰面层内侧粘结固定。
第一封边条6和第二封边条7分别设置在一块复合板的左右两侧,对于一块复合板来说,安装在墙面时,四条侧边分别称作上、下、左、右边。使用本实施例的封边组件封装时,上和左边使用相同的封边条,右和下边使用相同的封边条;且上和左边使用的封边条与下和右边使用的封边条不同。例如,上和左边使用第一封边条6,那么下和右边使用第二封边条7。
装配式墙板系统安装时,墙板(即复合板)通过安装结构固定在建筑立面:先完成安装结构在墙面的固定,即龙骨1通过龙骨安装组件2固定在建筑立面上,多根龙骨1竖向排列固定于建筑立面,形成龙骨架。连接件3固定在龙骨上,连接件3上设置挂杆安装孔,挂杆4穿过安装孔后挂装在连接件3上。
然后将螺钉穿过墙板连接件5的第二连接板51的安装孔51-1并旋入墙板内,完成墙板连接件5和墙板的连接,然后将墙板连接件5挂装在挂杆4上。
安装时注意相邻的左右、上下的墙板进行拼装,将两块墙板拼装时,一块墙板的第一封边条6和相邻墙板的第二封边条7插接配合,第二封边条7的两块第二挡板73(第二外挡板73a和第二内挡板73b)位于第一封边条6的两块第一挡板63(第一外挡板63a和第一内挡板63b)之间。
具体的,第二封边条7的第二外挡板73a靠近第一封边条6的第一外挡板63a,且第一封边条6的第一外挡板63a插接在外侧密封条81的挡板插槽81-2内。第二封边条7的第二内挡板73b靠近第一封边条6的第一内挡板63b。第一内挡板63b下方的第一插槽64内插接内侧密封条82,内侧密封条82的内侧密封条82插接在第一插槽64内,伸出端82-2伸向第二封边条7的第二内挡板73b与第一封边条6的第一条主体61之间的空隙。
从而对于相邻两块拼接的复合板,一块复合板的第一挡板63与另一块复合板的第二挡板73之间形成两道防水墙。第一封边条6和第二封边条7插接后,在第二封边条7的第二外挡板73a与第二内挡板73b之间的空腔内放置海绵7,以防止杂物沉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封边条6包括带排水孔的封边条和不带排水孔的封边条。这两种封边条的区别在于,带排水孔的封边条在第一外挡板63a上等间距开设了排水孔63a-1,排水孔63a-1靠近第一条主体61设置。
封边组件在板体9的四条边排布时,带排水孔的第一封边条6设置在上侧边,不带排水孔的第一封边条6设置在左侧边,板体9的右侧边和下侧边设置第二封边条2。
本实施例的封边组件设置了排水孔,解决了特殊情况下的排水问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封边条7的第二外挡板73a的外侧不设置第二插槽74,密封条8中的外侧密封条81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在第二外挡板73a的下方。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7所示,第一封边条6的第一内挡板63b的下方不设置第一插槽64,第一内挡板63b与第一外挡板63a相同,是一块薄板。
第二封边条7的第二内挡板73b的内侧设置密封条,密封条结构与外侧密封条81结构相同。该密封条可以通过第二条主体71上设置插槽插接或者粘结的方式,固定在第二内挡板73b的内侧。例如,在第二外挡板73a的外侧设置插槽,在第二内挡板73b的内侧也设置插槽,两个插槽内分别固定密封条(结构为外侧密封条81的结构)。
第一封边条6和第二封边条7插接后,与第一外挡板63a相同的,第一内挡板63b与第二内挡板73b的内侧密封条的插槽插接配合。

Claims (9)

1.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包括安装结构和墙板,墙板沿水平及竖直方向拼装,通过安装结构固定在建筑立面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结构包括龙骨(1)、龙骨安装组件(2)、连接件(3)、挂杆(4)和墙板连接件(5),龙骨(1)通过龙骨安装组件(2)固定在建筑立面上,连接件(3)固定在龙骨(1)上,连接件(3)上设置挂杆安装孔,挂杆(4)穿过安装孔后安装在连接件(3)上;墙板连接件(5)是一对组件,分别是互为镜像的第一连接件(5a)和第二连接件(5b);墙板连接件(5)包括第二连接板(51)、挂钩部(52)、限位板(53)和限位件(54),限位板(53)设置在挂钩部(52)顶部,限位板(53)上开设螺孔,螺孔内设有限位件(54),第二连接板(51)与墙板固定后通过挂钩部(52)挂装在挂杆(4)上;
所述墙板包括板体(9)和封边组件,封边组件设置在板体(9)的侧面四条边,覆盖复合板的四个侧面;
所述封边组件包括第一封边条(6)和第二封边条(7);
第一封边条(6)包括第一条主体(61)、和第一支撑部(62)和第一挡板(63),第一支撑部(62)和第一挡板(63)分别固定在第一条主体(61)的两侧;第一支撑部(62)设置在第一条主体(61)的其中一个侧面的端部;第一挡板(63)包括第一外挡板(63a)和第一内挡板(63b),第一外挡板(63a)和第一内挡板(63b)与第一条主体(61)的侧面垂直,相比第一内挡板(63b)第一外挡板(63a)靠近第一支撑部(62)设置;
所述第二封边条(7)包括第二条主体(71)、第二支撑部(72)和第二挡板(73),第二支撑部(72)和第二挡板(73)分别固定在第二条主体(71)的两侧;第二支撑部(72)设置在第二条主体(71)的其中一个侧面的端部,第二挡板(73)包括平行的第二外挡板(73a)和第二内挡板(73b),第二外挡板(73a)和第二内挡板(73b)与第二条主体(71)的侧面垂直;相比第二内挡板(73b)第二外挡板(73a)靠近第二支撑部(72);
第一封边条(6)和第二封边条(7)插接配合,第二封边条(7)的两块第二挡板(73)位于第一封边条(6)的两块第一挡板(63)之间;第一封边条(6)的第一外挡板(63a)与第二封边条(7)的第二外挡板(73a)之间设置外侧密封条,第一封边条(6)的第一内挡板(63b)与第二封边条(7)的第二内挡板(73b)之间设置内侧密封条,从而形成两道防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安装结构的连接件(3)的端面为H型,称作H型连接件,由左右两块翼板(31)和两块翼板(31)之间的第一连接板(32)组成;第一连接板(32)与左右两块翼板(31)垂直,第一连接板(32)的前方为翼板前部,第一连接板(32)的后方为翼板后部,翼板后部用于与龙骨(1)固定连接,翼板前部用于安装挂杆(4);龙骨(1)位于H形连接件(3)的两块翼板(31)之间, H形连接件(3)的第一连接板(32)与龙骨(1)的前侧面贴合,固定件(33)穿过翼板上开设的螺孔和龙骨(1)上的安装孔后并固定,将H形连接件(3)固定在龙骨(1)上;
H形连接件(3)的左右两块翼板(31)的前部分别开设通孔,两个通孔的轴线重合且与建筑立面平行;挂杆(4)的螺杆(41)穿过这两个通孔,然后左右两侧由螺母(42)固定,完成挂杆(4)与H形连接件(3)的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件(3)为U型,通过两块平行板之间的连接板与龙骨焊接,或者连接板与龙骨螺纹连接的方式,完成U型连接件与龙骨(1)的固定;两块平行板上开设通孔,两个通孔的轴线重合且与建筑立面平行,挂杆(4)的螺杆(41)穿过这两个通孔,然后左右两侧由螺母(42)固定,完成挂杆(4)与U形连接件(3)的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墙板连接件(5)中的第一连接件(5a)的限位板(53)向挂钩部(52)的左侧延伸,第二连接件(5b)的限位板(53)向挂钩部(52)的右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封边组件中的第一封边条(6)上设有第一凸条(65),第一凸条(65)与第一支撑部(62)设置在第一条主体(61)的同一侧,第一支撑部(62)靠近墙板的装饰面,第一凸条(65)靠近墙板的背板;
第二封边条(7)上设有第二凸条(75),第二凸条(75)与第二支撑部(72)设置在第二条主体(71)的同一侧,第二支撑部(72)靠近墙板的装饰面,第二凸条(75)靠近墙板的背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封边组件中的第一封边条(6)包括带排水孔的封边条和不带排水孔的封边条,带排水孔的封边条在第一外挡板(63a)上等间距开设了排水孔(63a-1),排水孔(63a-1)靠近第一条主体(61)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封边组件中的第一封边条(6)的第一内挡板(63b)的下方设置第一插槽(64),第一插槽(64)的开口朝向第一外挡板(63a),第一插槽(64)的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第一插槽(64)内插接密封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封边组件中的第二封边条(7)的第二外挡板(73a)的外侧设置密封条,第二封边条(7)的第二内挡板(73b)的内侧设置密封条,密封条均设有挡板插槽;第一封边条(6)的第一外挡板(63a)与外侧密封条插接,第一封边条(6)的第一内挡板(63b)与内侧密封条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封边组件设置在板体(9)的侧面四条边时,第一封边条(6)与复合板的板体(9)的侧面固定时,板体(9)上预留第一支撑部(62)的位置,第一条主体(61)贴合板体(9)的侧面并粘结固定,第一支撑部(62)位于板体(9)中的预留位置并粘结固定;
第二封边条(7)与复合板的板体(9)的侧面固定时,板体(9)上预留第二支撑部(72)的位置,第二条主体(71)贴合板体(9)的侧面并粘结固定,第二支撑部(72)位于板体(9)中的预留位置并粘结固定。
CN202120434282.1U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 Active CN215760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4282.1U CN215760125U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4282.1U CN215760125U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0125U true CN215760125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93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34282.1U Active CN215760125U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01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8268A (zh) * 2022-04-14 2022-07-08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蜂窝铝复合材料安装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8268A (zh) * 2022-04-14 2022-07-08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蜂窝铝复合材料安装系统
CN114718268B (zh) * 2022-04-14 2023-10-24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蜂窝铝复合材料安装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60125U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系统
CN213741790U (zh) 一种条形金属幕墙夹芯板与钢立柱的连接结构
CN212271348U (zh) 屋面阶梯状单元幕墙系统
CN108166655B (zh) 一种防水幕墙
CN114961146A (zh) 装配式墙板系统及安装方法
CN210459881U (zh) 一种铝合金装饰线系统
CN214117103U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的竖龙骨安装结构
CN21079799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石材幕墙
CN213186004U (zh) 光伏组件安装机构、光伏组件及其系统
CN210562884U (zh) 一种幕墙装饰板固定连接组件
CN208701975U (zh) 顶部挂接小单元幕墙系统
CN113044160A (zh) 一种落地式的木质窗斗及其安装方法
CN210439513U (zh) 一种幕墙装饰结构
CN214531104U (zh) 一种加强筋铝型材建筑体结构
CN213661517U (zh) 光伏组件安装机构、光伏组件及其系统
CN214885089U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的安装结构
CN220150636U (zh) 一种隐框形式的幕墙玻璃面板的安装结构
CN216740255U (zh) 一种幕墙系统
CN218091509U (zh) 一种幕墙的横架体
CN214152616U (zh) 一种变压器外壳的骨架拼装结构
CN217000386U (zh) 一种三维可调的半单元式幕墙系统
CN216948971U (zh) 幕墙龙骨
CN103572918A (zh) 一种立体三维保温装饰扣板
CN217537460U (zh) 一种防渗漏的玻璃幕墙
CN216920859U (zh) 玻璃肋幕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