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1740U - 通訊設備 - Google Patents

通訊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1740U
TWM591740U TW108212409U TW108212409U TWM591740U TW M591740 U TWM591740 U TW M591740U TW 108212409 U TW108212409 U TW 108212409U TW 108212409 U TW108212409 U TW 108212409U TW M591740 U TWM591740 U TW M59174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host
electronic seal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2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明弘
Original Assignee
財政部關務署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政部關務署 filed Critical 財政部關務署
Priority to TW108212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1740U/zh
Publication of TWM591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174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種通訊設備,係包括一主機、以及一通訊連接該主機之電子封條,且該電子封條係依據地理位置機制、訊號強度機制、授權碼機制或其至少任二者之組合進行解鎖作業,使該主機遠端獲取該電子封條之解鎖狀態。

Description

通訊設備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通訊設備,尤指一種應用電子封條之通訊設備。
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國間的貿易往來也更加頻繁,使得貨運不斷的成長,而目前全世界將近八成貨運都是透過貨櫃進行運輸,但對於有心人士來說往往會利用各種手段掉包或竊取貨櫃內的貨物。
目前貨運業者針對此種弊端,主要採用非接觸式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技術開發出電子鎖具。於使用時,將此種電子鎖具鎖固於貨櫃上,以由外部讀取設備發射電磁波能量而激發該電子鎖具內之RFID晶片,使該RFID晶片內的解鎖資訊反饋至該讀取設備,藉此將該電子鎖具解鎖。
然而,該類電子鎖具無法讓管理貨櫃的監控人員遠端即時監控貨櫃的運送狀態,而需等到貨櫃送達至目的地後,經由該讀取設備取得運送時間,再對比預定運送時間,以判斷兩者之時間差,從而得知貨櫃內的貨物是否可能遭到掉包或竊取,故此種計算方式無法有效即時監控貨櫃的運送狀態,且不易追查已失蹤的貨物。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習知技術之種種問題,實已成為目前業界亟待克服之難題。
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種種缺失,本創作提供一種通訊設備,係包括:主機;以及電子封條,係具有通訊組件,以通訊連接該主機,並供使用者依據地理位置機制、訊號強度機制、授權碼機制或其至少任二者之組合之方式令該電子封條進行解鎖作業,同時令該主機獲取該電子封條之解鎖狀態。
前述之通訊設備中,該通訊組件係藉由該車機通訊連接該主機。
前述之通訊設備中,該通訊組件係直接通訊連接該主機。
前述之通訊設備中,復包括通訊連接該主機之電子裝置,以傳輸該電子封條之影像至該主機。
前述之通訊設備中,該地理位置機制係為該主機利用地理資訊系統之電子圍籬方式追蹤該電子封條。
前述之通訊設備中,該訊號強度機制係為該主機依據其與該電子封條之間的訊號強度追蹤該電子封條。
前述之通訊設備中,該授權碼機制係配合無線通訊方式,以解鎖該電子封條。
前述之通訊設備中,該電子封條係包含:殼體,係具有容置空間及連通該容置空間之導引部;鎖件,係經過該導引部以容設於該容置空間中;及制動組件,係設於該容置空間中,其中,該制動組件係包含有用於限制該鎖件運動之卡制部,且該通訊組件係設於該容置空間中並連動該制動組件。
前述之通訊設備中,該通訊組件係包含至少一天線模組及定位模組。
前述之通訊設備中,該通訊組件係配置有相互通訊連接之複數天線模組及處理器,且該處理器控制該複數天線模組進行通訊模式切換作業。
由上可知,本創作之通訊設備主要藉由該電子封條依據地理位置機制、訊號強度機制、授權碼機制或其至少任二者之組合以進行解鎖作業,使該主機能遠端獲取該電子封條之解鎖狀態,故能提升該電子封條之防盜效果。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創作之其他優點及功效。
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之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藝之人士之瞭解與閱讀,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可實施之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之實質意義,任何結構之修飾、比例關係之改變或大小之調整,在不影響本創作所能產生之功效及所能達成之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創作所揭示之技術內容得能涵蓋之範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之如「上」、「下」、「左」、「右」、「前」、「後」、「底」及「一」等之用語,亦僅為便於敘述之明瞭,而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可實施之範圍,其相對關係之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創作可實施之範疇。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通訊設備之立體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所述之通訊設備係包括一主機7、一通訊連接該主機7之車機6以及一通訊連接該車機6之電子封條1。
於本實施例中,該主機7(如電腦)係設於網路基地台或監控中心,且該車機6係配置於貨車8之駕駛座處,而該電子封條1係配置於該貨車8之貨櫃9上。
所述之電子封條1係具有一通訊組件(如後詳述),以通訊連接該主機7,並可依據地理位置機制、訊號強度機制、授權碼機制或其至少任二者之組合,以令該電子封條1進行上鎖作業及解鎖作業,使該主機7遠端獲取該電子封條1之解鎖狀態。
於本實施例中,該通訊組件係包含複數通訊模組(如後所述之天線模組及定位模組),以藉由該車機6通訊連接該主機7,或者直接通訊連接該主機7。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通訊設備之作動流程圖。於本實施例中,該通訊設備係用於海關之貨物運送,故其作動係配合至少一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如第1圖所示)及其所用之電子裝置,例如,第1圖所示之搭載應用程式(Application,簡稱APP)之智慧型手機8b。應可理解地,有關該電子裝置之種類繁多,如筆記型電腦、平板或其它可攜式電腦態樣,並無特別限制。
首先,於步驟S10中,進行該主機7之設定。具體地,於該主機7之系統中設定該電子封條1之編號、該貨車8之車號及該貨車8之目標路線(如當日運送路線)。
接著,於步驟S11中,確認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具體地,當啟動該貨車8之電源後,該主機7辨識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如駕駛員)之身分,例如,人臉辨識、輸入帳號密碼至該車機6中、智慧型手機8b中之APP確認機制或其它方式。應可理解地,有關確認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之方式繁多,並無特別限制。
若該駕駛員通過確認,則進入步驟S12,以將貨車8駛入起點。具體地,依正常程序,該主機7通知駕駛員,將該貨車8行駛抵達該目標路線之起點 。反之,若該駕駛員未通過確認,則該主機7結束該通訊設備之運作,如步驟S11’。
接續步驟S12,於步驟S13中,將該電子封條1設於該貨車8之貨櫃9上。具體地,如第6A圖所示,詳如後述。
待該電子封條1設於該貨櫃9後,於步驟S14中,該電子封條1會回傳訊號予該主機7,以令該主機7得知該電子封條1目前處於上鎖狀態。
接著,於步驟S15中,進行第一次人工確認。具體地,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利用智慧型手機8b中之APP針對該已上鎖之電子封條1進行拍照,以將影像上傳至該主機7。
接著,於步驟S16中,進行第一次系統確認。具體地,該主機7利用地理資訊系統之電子圍籬方式,判斷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該電子封條1及該貨車8(車機6)之地理位置是否在合理範圍內。例如,該主機7先設定一目標範圍之參數,如該終點方圓500公尺內,以於進行第一次系統確認時,可確認該影像是否為該目標範圍內之影像。
於本實施例中,若該主機7未獲取影像,則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之智慧型手機8b中之APP會顯示上傳不成功,如步驟S16’所示,使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無法繼續進行下一步驟程序,故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需繼續上傳影像至該主機7,直到該APP顯示上傳成功為止。
再者,若該APP顯示上傳不成功,或該駕駛員未依規定移動該貨車8,則該主機7會紀錄為異常行為,如步驟S17’所示,以列為後續檢討作業(如步驟S23’所示)之依據。
於步驟S17中,當該主機7獲取影像且該APP顯示上傳成功後,駕駛員能駕駛該貨車8沿該目標路線朝終點行駛。具體地,該貨車8依正常程序從該目標路線之起點抵達終點。例如,該主機7係採用地理資訊系統之最佳路徑分析方式判斷該貨車8是否移動在正確的路徑(即目標路線)上。
於步驟S18中,當該貨車8移動時,該主機7通訊連接該電子封條1以持續追蹤該電子封條1。具體地,該主機7之系統會判斷該電子封條1於運送過程中是否產生異常狀態(如第6C至6E圖所示之異常狀態,詳如後述)。因此,若該電子封條1於運送過程中產生異常狀態,則該主機7會顯示異常解封並記錄為異常事件,如步驟S18’所示,以列為後續檢討作業(如步驟S23’所示)之依據。
待該貨車8抵達終點後,於步驟S19中,該電子封條1尚未解鎖。
接著,於步驟S20中,進行第二次人工確認。具體地,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利用智慧型手機8b中之APP針對該未解鎖之電子封條1進行拍照,以將影像上傳至該主機7。
接著,於步驟S21中,進行第二次系統確認。具體地,該主機7利用地理資訊系統之電子圍籬方式,判斷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該電子封條1及該貨車8(車機6)之地理位置是否在合理範圍內。例如,該主機7先設定一目標範圍之參數,如該終點方圓500公尺內,以於進行第二次系統確認時,可確認該影像是否為該目標範圍內之影像。
於本實施例中,若該主機7未獲取影像,則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之智慧型手機8b中之APP會顯示上傳不成功,如步驟S21’所示,使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無法繼續進行下一步驟程序,故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需繼續上傳影像至該主機7,直到該APP顯示上傳成功為止。
再者,若該APP顯示上傳不成功,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進行解鎖作業,則該主機7會紀錄為異常行為,如步驟S22’所示,以列為後續檢討作業(如步驟S23’所示)之依據。
接著,於步驟S22中,當該主機7獲取影像且該APP顯示上傳成功後,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可依正常程序進行解鎖作業。具體地,依據地理位置機制、訊號強度機制、授權碼機制或其至少任二者之組合,以令該電子封條1進行解鎖作業,使該主機7遠端獲取該電子封條1之解鎖狀態,且該主機7不會紀錄為異常行為。
於本實施例中,於該地理位置機制中,該主機7係利用地理資訊系統之電子圍籬方式,判斷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貨車8與電子封條1是否位於合理範圍內。若該主機7判定合理,則該主機7通知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解開(破壞)該電子封條1。
再者,於該訊號強度機制中,根據該電子封條1與該主機7之間的訊號強度判斷是否正常。若該主機7判定訊號強度符合規定(如當該電子封條1靠近網路基地台時,該主機7之訊號強度極強),則該主機7通知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可解開(破壞)該電子封條1。
又,於該授權碼機制中,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可使用具有授權碼的智慧型手機8b(該主機7遠端傳送授權碼至智慧型手機8b)採用如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field communication,簡稱NFC)、藍芽通訊或其它適當無線通訊方式感應該電子封條1,以解開該電子封條1。
最後,於步驟S23中,該通訊設備結束運作,且如步驟S23’所示,管理單位(如海關人員)依照異常報表進行檢討作業。
因此,本創作之通訊設備係於上鎖作業前藉由第一次人工確認(步驟S15)與第一次系統確認(步驟S16)之機制、及於解鎖作業前藉由第二次人工確認(步驟S20)與第二次系統確認(步驟S21)之機制,以確保該電子封條1保持加封於該貨櫃9上之狀態,故能提升該貨車8及其貨櫃9之安全性。
再者,本創作之通訊設備係藉由地理位置、訊號強度或授權碼等機制,將該電子封條1進行解鎖作業,以遠端判斷該電子封條1是否進行解鎖,故能提升該電子封條1之防盜功能。
又,如第1”圖所示,該電子封條1之通訊組件可配置有相互通訊連接之兩組天線模組51,51’及處理器55(如後詳述之第5C圖),且該處理器55控制該些天線模組51,51’進行通訊模式切換作業,故該兩天線模組51,51’之傳遞訊號之方式不同,以利於依據環境需求切換通訊方式。例如,當主天線模組(兩組天線模組51,51’之其中一者)失去訊號時,則自動切換為副天線模組(兩組天線模組51,51’之另一者),以繼續傳送或接收訊號;若兩組天線模組51,51’均失去訊號,則該處理器55會將訊號暫存,以待至少一組天線模組51,51’通訊正常後,再將該暫存訊號傳出或接收。
第1A及1B圖係為電子封條1之立體示意圖。如第1A及1B圖所示,所述之電子封條1係包括一殼體2、一鎖件3、一制動組件4以及一通訊組件5。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2圖,所述之殼體2係具有一容置空間S及連通該容置空間S之導引部20。
於本實施例中,該殼體2係為金屬殼,其包含一底板2a及立設於該底板2a上之牆板2c以形成該容置空間S,且該容置空間S中藉由複數金屬隔板2b定義有依序相鄰之第一區域A1、第二區域A2及第三區域A3,該鎖件3係配置於該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中,且該制動組件4係配置於該第二區域A2中,而該通訊組件5係配置於該第三區域A3中。例如,該第一區域A1於前側及左、右兩側均無遮蓋,且該第三區域A3於後側(中間鏤空狀)與前側並無遮蓋,因而該第一區域A1與第三區域A3呈現開放式,又該第二區域A2於前側配置有蓋板2d,使該第二區域A2呈現封閉式。具體地,該第一區域A1係供放置貨櫃門之固定板並外露該鎖件3,且該第三區域A3係外露該通訊組件5,如第1A圖所示。
再者,該導引部20係連通該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例如,該導引部20係包含分別形成於該第一區域A1相對兩側之第一穿孔20a與第二穿孔20b,且該第一穿孔20a與第二穿孔20b之位置係相互對齊。具體地,該第一穿孔20a係位於該第一區域A1之上側之牆板2c上,而第二穿孔20b係位於該第一區域A1之下側之其中一隔板2b上,使該導引部20連通該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
又,該第二區域A2可依需求配置一防水件12(如第1B圖所示),以保護該鎖件3之電性及其對應之電性結構(如後述之第一接點21與第二接點22)。具體地,該防水件12係為環形片,其圍繞該第二區域A2周圍。
所述之鎖件3係為插銷,其穿過該導引部20,以令該鎖件3之端部3a插入該容置空間S之第二區域A2中。
於本實施例中,如第3A及3B圖所示,該鎖件3係設有一辨識晶片30,且該鎖件3係具有第一電極30a與第二電極30b,使該辨識晶片30藉由該第一電極30a與第二電極30b電性連接該通訊組件5。例如,該鎖件3復包含一呈中空狀之導電桿體31、一穿設於該導電桿體31中並覆蓋該導電桿體31下端面之絕緣套32、一穿設於該絕緣套32內並凸出該絕緣套32兩側之導電柱體33、以及一套接該導電柱體33下端且抵靠該絕緣套32下側之導電接頭34,以令該辨識晶片30設於該導電桿體31之上側凹槽310中而電性連接該導電柱體33,且該絕緣套32位於該導電桿體31與該導電接頭34之間,使該導電接頭34之外周面與該導電桿體31之外周面分別作為該第一電極30a與第二電極30b。具體地,該導電桿體31與導電柱體33之間藉由該絕緣套32相互電性絕緣,且該辨識晶片30藉由該凹槽310底面開孔311以接觸該導電柱體33而電性連接該導電接頭34。
再者,該導電接頭34係具有一位於頂端之電性部34a與一靠近該絕緣套32之卡合部34b,該電性部34a係作為該第一電極30a,且該卡合部34b係於該導電接頭34之外周面上呈凹狀。
又,該鎖件3可依需求配置一保護蓋35,以保護該辨識晶片30。例如,該保護蓋35係為絕緣蓋,其設於該導電桿體31之上側凹槽310以覆蓋該辨識晶片30。
所述之制動組件4係設於該容置空間S之第二區域A2中以抵靠該鎖件3。
於本實施例中,如第4A及4B圖所示,該制動組件4係包含一承載部4a、一用於限制該鎖件3運動(如鬆弛或緊固該鎖件)之卡制部4b、及帶動該卡制部4b位移之驅動部4c,其中,該承載部4a係為座體,其固定於該殼體2之底板2a上並承載該卡制部4b。例如,該承載部4a係具有一上、下貫穿且對應該導引部20之通道40、及分別連通該通道40左、右兩側之通孔41,以令該鎖件3之端部3a經由該導引部20進入該通道40。
再者,該卡制部4b係包含至少一用以抵靠該鎖件3之卡栓42及一限制該卡栓42移動之止擋件43。例如,該卡栓42係藉由凸緣42a套設於該通孔41中,且該止擋件43係為凹狀架,其下側具有一由該驅動部4c作動之連動結構43a。具體地,於解鎖狀態時,該止擋件43外露出該通孔41(如第4A’圖所示),且該鎖件3於插入或抽離該通道40後會擠壓該卡栓42而使卡栓42向外退出該通孔41(如第4A’圖所示之卡栓42之退出方向X,X’);另一方面,於上鎖狀態時,該止擋件43位移至特定位置(如第4A圖所示)以遮蓋住該通孔41,使該止擋件43止擋該卡栓42,故該鎖件3於插入該通道40後而擠壓該卡栓42(如第4C圖所示),該卡栓42因受該止擋件43之止擋而無法退出該通孔41,因而該卡栓42僅能緊緊抵靠該鎖件3(該導電接頭34之卡合部34b),以卡固(或夾住)該鎖件3。
又,該驅動部4c係由該通訊組件5傳遞作動指令,以進行鬆弛或緊固該鎖件3之動作。例如,該驅動部4c係包含一固設於該殼體2上之支撐架44、一固設於該支撐架44上之馬達45及一連動該馬達45之帶動件46,以令該通訊組件5作動該馬達45,使該馬達45轉動該帶動件46,而帶動該連動結構43a以位移該止擋件43。具體地,該帶動件46係具有複數凸部460而呈輪齒狀,且該連動結構43a係具有排成一列之複數槽口430,以藉由該凸部460配合該槽口430而撥動該止擋件43(即步進式),使該止擋件43直線位移,如第4A圖所示之箭頭方向Y。
另外,如第4B圖所示,該殼體2之容置空間S之第二區域A2係配置有電性連接該通訊組件5之第一接點21與第二接點22,以令該鎖件3藉由該第一接點21與第二接點22電性連接該通訊組件5。例如,該殼體2之底板2a上係藉由彈簧(圖略)架設一支撐板23,且該支撐板23上設有針腳(pin)結構,以作為該第一接點21與第二接點22。具體地,該支撐板23係位於該承載部4a後側之容置槽47中,且該承載部4a係形成有複數貫穿之容置孔48,以供該第一接點21與第二接點21經由該些容置孔48而凸出於該通道40中。
如第5A及5B圖所示,所述之通訊組件5係包含複數通訊模組(如天線模組51及定位模組52),其設於該容置空間S之第三區域A3中且連動該制動組件4。
於本實施例中,該通訊組件5係包含一電路板50、一設於該電路板50上之天線模組51及一設於該電路板50上之定位模組52。例如,該通訊組件5可藉由組合式之第一保護殼5a與第二保護殼5b容置該電路板50、天線模組51及定位模組52。具體地,該第一保護殼5a與第二保護殼5b係為絕緣殼,其鎖固於該殼體2(如第2圖所示之螺接處200)上,且該電路板50之其中一側(前側)係配置有電池53、電池連接器53a與一警示件54,而另一側(後側)係配置有一處理器55、該天線模組51、該定位模組52及一防水件56。具體地,該防水件56係為環形片,其圍繞該電路板50周圍且固定於該第一保護殼5a與第二保護殼5b之間,並延伸出該第一保護殼5a與第二保護殼5b外,以令該防水件56鎖固於該殼體2(如第2圖所示之螺孔201)上。
再者,該天線模組51係包含一設於該電路板50上之晶片封裝元件51a及一黏貼於該第二保護殼5b內壁上以傳感該晶片封裝元件51a之片體天線51b。例如,該晶片封裝元件51a之規格種類繁多,如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標準(3G)、第四代行動通訊技術標準(4G)或其它行動通訊技術,以於該電子封條1移動時可不間斷進行通訊,並將所需之數據傳輸至一主機7,以進行監控。
又,該定位模組52係包含晶片封裝元件,其整合有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以下簡稱GPS)信號處理電路及如4G通訊系統或其它等之無線通訊系統處理電路,以藉由該GPS信號處理電路獲取該電子封條1之定位訊號。
另外,該處理器55係電性連接該電路板50以處理該天線模組51、該定位模組52及該警示件54之作動。例如,該警示件54係為微動開關,其抵靠該第一保護殼5a,以連動該殼體2。具體地,當無預警地移除該第一保護殼5a時,該警示件54將不會接觸該第一保護殼5a,亦即,當發生該通訊組件5遭破壞之情況,此時,該警示件54將藉由該電路板50傳遞警示訊號至該處理器55,再將該警示訊號傳送至該車機6或該主機7。有關該警示件54之種類繁多,且可依需求針對該電子封條1傳送異常訊號之狀態發出警示,並不限於上述情況。
應可理解地,該電路板50上可依需求配置燈號57及充電埠58。例如,該燈號57係為LED型式,其依據該電子封條1之狀態及警示件54之狀態提供不同顏色之燈光;或者,該充電埠58係用於外接電源,如Type-C型連接器或其它規格,以利於充電該電池53或維持該電子封條1之運作。因此,該殼體2及第一保護殼5a與第二保護殼5b可依該燈號57及充電埠58之配置形成對應之孔洞10,11。
再者,該殼體2及第一保護殼5a與第二保護殼5b可形成至少一線孔202,202a,202b,以配置電性連接該電路板50及該第一接點21與第二接點22之電線(圖略),使該通訊組件5電性連接該第一電極30a與第二電極30b。
於使用該電子封條1時,如第6A圖所示,將該電子封條1之殼體2之蓋板2d朝向貨櫃9,使該殼體2之底板2a朝外,且該貨櫃9之門板固定件90伸入該容置空間S之第一區域A1。接著,將該鎖件3穿過該導引部20及該門板固定件90之固定孔,以令該鎖件3伸入該承載部4a之通道40,使該鎖件3之第一電極30a接觸該第一接點21而該第二電極30b接觸該第二接點22,如第6B圖所示,此時,該鎖件3之辨識晶片30通訊連接至該通訊組件5之處理器55,使該處理器55作動該制動組件4之馬達45,以令該帶動件46撥動該止擋件43,致使該止擋件43擠壓該卡栓42而卡固該鎖件3 ,以完成上鎖作業(如第1’圖所示之步驟S13)。
待上鎖作業後,如第1圖所示,當掛載該貨櫃9之貨車8移動時,該通訊組件5之處理器55會將該辨識晶片30(或該鎖件3)之鎖狀態訊號藉由該通訊組件5之天線模組51傳遞至主機7(如網路基地台或監控中心)或藉由車機6轉傳至該主機7,如第1’圖所示之步驟S17,S18。再者,該處理器55亦可將該通訊組件5之定位模組52所獲取有關該電子封條1(或該貨車8及貨櫃9)之定位訊號傳遞至主機7(如網路基地台或監控中心)或藉由該車機6轉傳至該主機7,供位於該網路基地台或監控中心之作業員遠端判斷該電子封條1之即時位置資訊(如第1’圖所示之步驟S17,S18)。
又,於上鎖作業後,該第三區域A3之後側朝外,如第6A圖所示,其鏤空區係外露出該第二保護殼5b,以利於該片體天線51b傳輸或接收訊號。較佳地,該第二保護殼5b可為透光體。
另一方面,欲進行解鎖作業,先由該主機7所在處(如網路基地台或監控中心)之作業員傳遞指藉由該通訊組件5之天線模組51傳遞指令至該處理器55,該處理器55作動該制動組件4之馬達45,以令該帶動件46撥動該止擋件43,致使該止擋件43完全外露出該通孔41,以令該卡栓42退出該通孔41而鬆弛該鎖件3 ,以完成解鎖作業(如第1’圖所示之步驟S22),故該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8a能輕易抽出或破壞該鎖件3。
再者,於解鎖作業前(如第1’圖所示之步驟S14至步驟S21之間),當該鎖件3發生異常狀態時,使該辨識晶片30無法電性連接該通訊組件5之電路板50(如第6C圖所示之鎖件3’呈鋸斷狀態),亦即,該通訊組件5之處理器55失去該辨識晶片30之訊號,此刻,該處理器55藉由該通訊組件5之天線模組51傳遞異常資訊至該主機7。或者,當該辨識晶片30發生鬆動而使該第一電極30a與第二電極30b未持續接觸該第一接點21與第二接點22時(如第6D圖所示之分離狀態),該處理器55亦會藉由該天線模組51傳遞異常資訊至該主機7。亦或,當該辨識晶片30發生位移而使該第一電極30a與第二電極30b誤接時(如第6E圖所示之第一接點21與第二接點22均接觸該第一電極30a),該處理器55會藉由該天線模組51傳遞異常資訊至該主機7。
因此,本創作之通訊設備之電子封條1係設計有二套防盜機制。具體地,其中一者係由該辨識晶片30與該通訊組件5相互配合的防盜機制,即當該辨識晶片30與該處理器55通訊連接中斷時,該處理器55會傳送異常資訊至該主機7;另一者係當該通訊組件5遭破壞時,如從外部破壞該第二保護殼5b而移動該電路板50,該警示件54會晃動而與該第一保護殼5a分離,此時,該處理器55傳送異常資訊至該主機7。
另外,該通訊組件5可於電路板50上配置兩組天線模組51,51’,如第5C圖所示,且該兩天線模組51,51’之傳遞訊號之方式不同,以利於依據環境需求切換通訊方式。例如,其中一組天線模組51係為第四代行動通訊技術標準(4G),而另一組天線模組51’係為如Wi-Fi的無線區域網路方式。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通訊設備主要藉由該電子封條1依據地理位置機制、訊號強度機制、授權碼機制或其至少任二者之組合以進行解鎖作業,使該主機7能遠端獲取該電子封條1之解鎖狀態,故相較於習知技術,監控人員藉由本創作之通訊設備能有效即時監控貨櫃9的運送狀態,且易於追查失竊物品。
上述實施例係用以例示性說明本創作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創作。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創作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因此本創作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電子封條 10、11:孔洞 12:防水件 2:殼體 2a:底板 2b:隔板 2c:牆板 2d:蓋板 20:導引部 20a:第一穿孔 20b:第二穿孔 200:螺接處 201:螺孔 202、202a、202b:線孔 21:第一接點 22:第二接點 23:支撐板 3、3’:鎖件 3a:端部 30:辨識晶片 30a:第一電極 30b:第二電極 31:導電桿體 310:凹槽 311:開孔 32:絕緣套 33:導電柱體 34:導電接頭 34a:電性部 34b:卡合部 35:保護蓋 4:制動組件 4a:承載部 4b:卡制部 4c:驅動部 40:通道 41:通孔 42:卡栓 42a:凸緣 43:止擋件 43a:連動結構 430:槽口 44:支撐架 45:馬達 46:帶動件 460:凸部 47:容置槽 48:容置孔 5:通訊組件 5a:第一保護殼 5b:第二保護殼 50:電路板 51、51’:天線模組 51a:晶片封裝元件 51b:片體天線 52:定位模組 53:電池 53a:電池連接器 54:警示件 55:處理器 56:防水件 57:燈號 58:充電埠 6:車機 7:主機 8:貨車 8a: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 8b:智慧型手機 9:貨櫃 90:門板固定件 S:容置空間 S10~S23:步驟 S11’ 、S16’ 、S17’ 、S18’ 、S21’ 、S22’ 、S23’:步驟 A1:第一區域 A2:第二區域 A3:第三區域 X,X’:退出方向 Y:箭頭方向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通訊設備之立體示意圖。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通訊設備之作動流程圖。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通訊設備之電子封條之傳輸機制之架構示意圖。
第1A圖係為本創作之通訊設備之電子封條之立體示意圖。
第1B圖係為第1A圖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2圖係為第1A圖之殼體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3A圖係為第1A圖之鎖件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3B圖係為第1A圖之鎖件之剖面示意圖。
第4A圖係為第1A圖之制動組件之立體示意圖。
第4A’圖係為第4A圖之另一狀態示意圖。
第4B圖係為第1A圖之制動組件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4C圖係為第1A圖之上鎖狀態之平面示意圖。
第5A圖係為第1A圖之通訊組件之前視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5B圖係為第1A圖之通訊組件之後視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5C圖係為第1A’圖之通訊組件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6A圖係為第1A圖之電子封條於使用狀態下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6B圖係為第6A圖之局部平面示意圖。
第6C至6E圖係為第1A圖之電子封條於異常狀態下之局部平面示意圖。
1:電子封條
6:車機
7:主機
8:貨車
8a:依海關規定操作加解封人員
8b:智慧型手機
9:貨櫃

Claims (10)

  1. 一種通訊設備,係包括: 主機;以及 電子封條,係具有通訊組件,以通訊連接該主機,並供使用者依據地理位置機制、訊號強度機制、授權碼機制或前述至少任二者之組合之方式令該電子封條進行解鎖作業,同時令該主機獲取該電子封條之解鎖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設備,其中,該通訊組件係藉由該車機通訊連接該主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設備,其中,該通訊組件係直接通訊連接該主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設備,復包括通訊連接該主機之電子裝置,以傳輸該電子封條之影像至該主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設備,其中,該地理位置機制係為該主機利用地理資訊系統之電子圍籬方式追蹤該電子封條。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設備,其中,該訊號強度機制係為該主機依據其與該電子封條之間的訊號強度追蹤該電子封條。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設備,其中,該授權碼機制係配合無線通訊方式,以解鎖該電子封條。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設備,其中,該電子封條係包含: 殼體,係具有容置空間及連通該容置空間之導引部; 鎖件,係經過該導引部以容設於該容置空間中;及 制動組件,係設於該容置空間中,其中,該制動組件係包含有用於限制該鎖件運動之卡制部,且該通訊組件係設於該容置空間中並連動該制動組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設備,其中,該通訊組件係包含至少一天線模組及定位模組。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設備,其中,該通訊組件係配置有相互通訊連接之複數天線模組及處理器,且該處理器控制該複數天線模組進行通訊模式切換作業。
TW108212409U 2019-09-19 2019-09-19 通訊設備 TWM591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2409U TWM591740U (zh) 2019-09-19 2019-09-19 通訊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2409U TWM591740U (zh) 2019-09-19 2019-09-19 通訊設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1740U true TWM591740U (zh) 2020-03-01

Family

ID=70767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2409U TWM591740U (zh) 2019-09-19 2019-09-19 通訊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17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5274B (zh) * 2020-07-02 2021-08-01 陳誌權 多頻式電子封條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5274B (zh) * 2020-07-02 2021-08-01 陳誌權 多頻式電子封條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4678A (zh) 具有集成雷达模块的车辆闩锁
US8644965B2 (en) Mark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s having security feature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US20040178880A1 (en) Secure cargo transport system
US2008007342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cking and managing cargo containers
CN103703500A (zh) 具有gps/蜂窝电话通信和跟踪系统的可再使用的插销电子密封模块
WO2014036831A1 (zh) 油罐车进出油口的监控系统和方法
KR20180029820A (ko) 자물쇠
TW200417848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containers to maintain the security thereof
KR20020053032A (ko) 무선 통신을 이용한 도어 제어 시스템 및 옥내 가전 제어시스템
CN111210549A (zh) 一种钥匙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TWM591740U (zh) 通訊設備
CN102704787B (zh) 保险柜智能防盗系统
US20220393390A1 (en) Security system
TWM591554U (zh) 電子封條
CN108256369A (zh) 一种nfc智能开闭锁控制装置及系统、控制方法
CN208650664U (zh) 一种港口集装箱抱杆锁
JP2009046837A (ja) ドアロック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202472782U (zh) 指纹锁系统
CN108791596A (zh) 一种电瓶车远程锁控双重报警终端及使用方法
CN102591264B (zh) 货运安全监控系统
TWM591553U (zh) 電子封條
TW202113213A (zh) 電子封條
CN105279826A (zh) 一种基于北斗定位通信的智能集装箱电子锁及其加解锁方法
TWI763533B (zh) 車機封條及電子圍欄系統
KR100544599B1 (ko) 비상 해정을 위한 외부 통신 인터페이스 포트를 구비한디지털 도어락 및 그 제어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