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1416U - 隔離式混藥裝置 - Google Patents

隔離式混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1416U
TWM591416U TW108211456U TW108211456U TWM591416U TW M591416 U TWM591416 U TW M591416U TW 108211456 U TW108211456 U TW 108211456U TW 108211456 U TW108211456 U TW 108211456U TW M591416 U TWM591416 U TW M59141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needle
flow channel
mixing devic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1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溪進
Original Assignee
薩摩亞商艾得卡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薩摩亞商艾得卡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薩摩亞商艾得卡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11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1416U/zh
Publication of TWM591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1416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隔離式混藥裝置,包括穿刺部、連接部及輸出部。穿刺部開設一第一開口及至少一第二開口,穿刺部藉由一第一分隔壁將其內部空間分隔成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與第一開口相通,第二通道與至少一第二開口相通。連接部開設一第一流道,第一流道與第一通道相通。輸出部開設一第二流道及一插孔,第二流道連通於第二通道與插孔之間。連接部與輸出部之間藉由一第二分隔壁將第一流道與第二流道隔開。 藉此,本創作提供雙通道分別讓藥液和稀釋藥物通過,藉以避免藥液殘留在輸出部中,同時稀釋藥物不會回流到藥瓶或注射針筒內部。

Description

隔離式混藥裝置
本創作是涉及一種混藥裝置,特別是一種將高濃度的藥液和稀釋藥物分開流動的隔離式混藥裝置。
藥廠出廠的藥物通常是純的粉劑或是高濃度的藥液,護理人員依照醫囑所開立的劑量,將純的粉劑或是高濃度的藥液和稀釋用溶液透過一混藥裝置以一定比例混合調製成一稀釋藥物。
請參閱圖1,圖1為習知的混藥裝置的剖面圖。習知的混藥裝置包含一穿刺部101、一連接部102、一輸出部103及一插接件104。穿刺部101具有一第一端1011及一第二端1012,穿刺部101的第一端1011為一尖銳端,穿刺部101的側面開設一開口1013,穿刺部101的內部開設一通道1014。連接部102包括一接頭結合座及一瓶針蓋。接頭結合座一體成形於穿刺部101的第二端1012及輸出部103的一側,並且開設一第一流道1021。瓶針蓋藉由焊接或黏膠等手段設置於接頭結合座上並且用以供一藥瓶設置於其中。輸出部103設置於穿刺部101的第二端1012,並且開設一第二流道1031及一插孔1032。第一流道1021與該第二流道1031相通,第二流道1031連通於通道1014與插孔1032之間。插接件104具有一管體1041、二翼片1042及一塞體1043,管體1041開設一第三流道10411,管體1041的一端插入輸出部103的插孔1032中,使得管體1041的第三流道10411與輸出部103的第一流道1021相通;第三流道10411內部設置有一阻擋部10412,藉以封閉第三流道10411。該二翼片1042設置於管體1041的外側。塞體1043設置於管體1041的另一端。
以下將配合圖2說明習知的混藥裝置如何執行混藥程序,將一藥瓶200中的高濃度的藥液和一軟袋300中的稀釋用溶液均勻混合。
步驟(1):依照醫囑取出含有某種成分的一藥瓶200,藥瓶200內部含有某種成分的高濃度的藥液;依照醫囑取出含有稀釋用溶液的一軟袋300,稀釋用溶液可以是生理食鹽水或葡萄糖溶液;如圖2所示,藥瓶200套接在連接部102上,連接部102上的一插入針(圖未示)戳破藥瓶200的瓶蓋;穿刺部101的的一端1011戳破軟袋300的一橡皮塞301。
步驟(2):如圖2所示,軟袋300在下藥瓶200在上,擠壓軟袋300,軟袋300內的空氣通過穿刺部101的開口1013和通道1014、輸出部103的第二流道1031、連接部102的第一流道1021以及插入針以後,進入藥瓶200內部。
步驟(3):如圖2所示,鬆開軟袋300,藥瓶200中的高濃度的藥液通過連接部102的插入針及第一流道1021、輸出部103的第二流道1031、穿刺部101的通道1014和開口1013以後,進入軟袋300內部。
反覆進行步驟(2)和(3),可讓藥瓶200內的高濃度的藥液全部進入軟袋300中,同時將軟袋300中的高濃度的藥液和稀釋用溶液充分混合而獲得一稀釋藥物。
如果藥瓶200中所裝填的是純的粉劑,則在上述步驟(1)和(2)之間增加一個步驟(1-1):軟袋300在上藥瓶200在下,擠壓軟袋300,軟袋300內的稀釋用溶液通過穿刺部101的開口1013和通道1014、輸出部103的第二流道1031、連接部102的第一流道1021以及插入針以後,進入藥瓶200內部;搖動藥瓶200,藉以稍微混合藥瓶200中的純的粉劑與稀釋用溶液以獲得一高濃度的藥液。
以下將說明習知的混藥裝置如何執行輸注程序,藉以將稀釋藥物輸注進入病患體內。
步驟(a):將插接件104的塞體1043從管體1041的另一端取出。
步驟(b):將一輸注液點滴套(圖未示)設置在管體1041的另一端並且穿過阻擋部10412,藉以讓輸注液點滴套透過管體1041的第三流道10411與輸出部103的第二流道1031相通。
步驟(c):將習知的混藥裝置上下倒置,軟袋300在上輸注液點滴套在下,軟袋300內部的稀釋藥物依序通過穿刺部101的開口1013和通道1014、輸出部103的第二流道1031、管體1041的第三流道10411和輸注液點滴套進入病患體內。
然而,如圖2所示,在步驟(3)中,藥瓶200中的高濃度的藥液在通過穿刺部101的通道1014的過程中,部分高濃度的藥液400會附著在穿刺部101的通道1014的內側壁上。如圖3所示,再次進行步驟(2)的時候,軟袋300內的空氣在通過穿刺部101的通道1014的過程中,空氣會將附著在穿刺部101的通道1014的內側壁上的高濃度的藥液400全部推擠至輸出部103的第二流道1031和插孔1032之間的空間中,而且被管體1041擋住,形成殘留的高濃度的藥液401。即使在步驟(3)中鬆開軟袋300,也無法藉由空氣的流動將殘留在輸出部103的第二流道1031和插孔1032之間的空間中的高濃度的藥液401推擠至軟袋300內部。因此,在反覆進行步驟(2)和(3)的情況下,輸出部103的第二流道1031和插孔1032之間的空間中將會充滿殘留的高濃度的藥液401。
因為殘留在輸出部103的第二流道1031和插孔1032之間的空間中的高濃度的藥液401沒有經過稀釋,所以濃度太高。一旦護理人員接著利用習知的混藥裝置執行輸注程序,殘留在輸出部103的第二流道1031和插孔1032之間的空間中的高濃度的藥液401會率先進入病患體內,軟袋300中的稀釋藥物隨後才會進入病患體內。在殘留的高濃度的藥液401進入病患體內以後,病患會感到身體不適。因此,常有病患反應在輸注程序的初期,身體感覺十分不舒服。如果將此種習知的混藥裝置用在輸注藥物給予孕婦或是重症患者,往往產生嚴重的後果,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許多國家政府紛紛規定禁止使用此種混藥裝置。
有的護理人員注意到上述狀況,會在進行輸注程序的步驟(a)以後在步驟(b)以前,將殘留在輸出部103的第二流道1031和插孔1032之間的空間中的高濃度的藥液401從管體1041的第三流道10411排出。然而,此一作法直接導致輸注至病患體內的劑量減少,與醫囑不符,從而降低治療效果,並且造成藥物浪費。
再者,在習知的混藥裝置的輸注程序的步驟(c)中,因為連接部102的第一流道1021與輸出部103的第二流道1031依舊保持相通,部分稀釋藥物會從輸出部103的第二流道1031轉而通過連接部102的第一流道1021及插入針進入藥瓶200內部,導致輸注至病患體內的劑量減少,與醫囑不符,從而降低治療效果,並且造成藥物浪費。
此外,穿刺部101的開口1013的外側邊緣十分尖銳。因此,穿刺部101在刺破軟袋300的橡皮塞301的過程中,開口的外側邊緣容易刮削橡皮塞301,造成橡皮塞301的內表面產生溝槽,使得稀釋藥物會沿著橡皮塞301的內表面的溝槽向外滲漏。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隔離式混藥裝置,提供雙通道分別讓藥瓶或注射針筒中的高濃度的藥液和軟袋中的稀釋藥物通過,藉以避免高濃度的藥液殘留在在輸出部的第二流道和插孔之間的空間中,確保只有稀釋藥物會進入病患體內,提升用藥安全性。
本創作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隔離式混藥裝置,無高濃度的藥液殘留,無須進行排除殘留的高濃度的藥液的程序,而且稀釋藥物也不會回流到藥瓶或注射針筒內部;因此,輸注至病患體內的藥物劑量十分精確,無任何藥物浪費。
本創作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隔離式混藥裝置,穿刺部在刺破軟袋的橡皮塞過程中,開口的外側邊緣可滑順地接觸橡皮塞,所以不會刮削橡皮塞,避免稀釋藥物從沿著橡皮塞的內表面向外滲漏。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隔離式混藥裝置,包括一穿刺部、一連接部以及一輸出部。穿刺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穿刺部的第一端為一尖銳端,穿刺部的側面開設一第一開口及至少一第二開口,穿刺部藉由一第一分隔壁將其內部空間分隔成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與第一開口相通,第二通道與該至少一第二開口相通。連接部設置於穿刺部的第二端,並且開設一第一流道,第一流道與第一通道相通。輸出部設置於穿刺部的第二端,並且開設一第二流道及一插孔,第二流道連通於第二通道與插孔之間。其中,連接部與輸出部之間藉由一第二分隔壁將第一流道與第二流道隔開,第一分隔壁連接於第二分隔壁。
較佳地,穿刺部的側面開設複數個第二開口,第一分隔壁呈弧形,第二通道的截面形狀為新月形並且具有一外側弧邊及一內側弧邊,該等第二開口貫穿第二通道的外側弧邊,第一通道的截面形狀為圓形並且靠近第二通道的內側弧邊,該等第二開口的截面積總和大於第一開口的截面積,第二通道的截面積大於第一通道的截面積。
較佳地,第二通道的截面積為第一通道的截面積的至少四倍。
較佳地,第一開口的一外側邊緣為圓角,該至少一第二開口的一外側邊緣為圓角。
較佳地,穿刺部與輸出部同軸,連接部與輸出部之間的一夾角的角度等於或小於90∘,第一分隔壁與第二分隔壁之間的一夾角的角度等於或小於90∘。
較佳地,穿刺部與輸出部同軸,連接部與輸出部之間的一夾角的角度為45∘,第一分隔壁與第二分隔壁之間的一夾角的角度為45∘。
較佳地,連接部包括一接頭結合座及一瓶針蓋,接頭結合座一體成形於穿刺部的第二端及輸出部的一側並且開設第一流道,瓶針蓋可拆卸地設置於接頭結合座上並且用以供一藥瓶設置於其中。
較佳地,連接部包括一免針結合座、一免針連接器及一瓶針蓋,免針結合座一體成形於穿刺部的第二端及輸出部的一側並且開設第一流道,免針連接器可拆卸地設置於免針結合座上,瓶針蓋可拆卸地設置於免針連接器上並且用以供一藥瓶設置於其中。
較佳地,連接部包括一免針結合座、一免針連接器及一封閉型接頭,免針結合座一體成形於穿刺部的第二端及輸出部的一側並且開設第一流道,免針連接器可拆卸地設置於免針結合座上,封閉型接頭可拆卸地設置於免針連接器上並且用以連接一注射針筒。
較佳地,所述的隔離式混藥裝置更包括一蓋體,蓋體套設在穿刺部上。
較佳地,所述的隔離式混藥裝置更包括一插接件,插接件具有一管體、二翼片及一塞體,管體開設一第三流道,管體的一端插入輸出部的插孔中,使得管體的第三流道與輸出部的第二流道相通,第三流道內部設置有一阻擋部,藉以封閉第三流道,該二翼片設置於管體的外側,塞體設置於管體的另一端。
本創作的功效在於,本創作提供雙通道(即,第一通道和第一流道之組合以及第二通道和第二流道之組合)分別讓藥瓶或注射針筒中的高濃度的藥液和軟袋中的稀釋藥物通過,藉以避免高濃度的藥液殘留在輸出部的第二流道和插孔之間的空間中,確保只有稀釋藥物會進入病患體內,提升用藥安全性。
再者,本創作無高濃度的藥液殘留,無須進行排除殘留的高濃度的藥液的程序,而且稀釋藥物也不會回流到藥瓶或注射針筒內部;因此,輸注至病患體內的藥物劑量十分精確,無任何藥物浪費。
此外,穿刺部在刺破軟袋的橡皮塞過程中,第一開口的外側邊緣和至少一第二開口的外側邊緣可滑順地接觸橡皮塞,所以不會刮削橡皮塞,避免稀釋藥物從沿著橡皮塞的內表面向外滲漏。
以下配合圖式及元件符號對本創作的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俾使熟習該項技藝者在研讀本說明書後能據以實施。
請參閱圖4及圖5,圖4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和藥瓶201的立體圖,圖5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和藥瓶201的分解圖。本創作提供一種隔離式混藥裝置,包括一穿刺部10、一連接部20、一輸出部30、一蓋體40以及一插接件50。
請參閱圖6至圖11,圖6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主要結構的立體圖,圖7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主要結構的另一個視角的立體圖,圖8為沿著圖6的A-A線所截取的剖面圖,圖9為沿著圖6的B-B線所截取的剖面圖,圖10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仰視圖,圖11為沿著圖6的C-C線所截取的的剖面圖。穿刺部10具有一第一端11及一第二端12,穿刺部10的第一端11為一尖銳端,穿刺部10的第二端12呈板狀。穿刺部10的側面開設一第一開口13及至少一第二開口14。穿刺部10藉由一第一分隔壁15將其內部空間分隔成一第一通道16及一第二通道17,第一通道16與第一開口13相通,第二通道17與至少一第二開口14相通。
如圖4至圖8所示,連接部20包括一接頭結合座21及一瓶針蓋22。接頭結合座21一體成形於穿刺部10的第二端12及輸出部30的一側,並且開設一第一流道23;第一流道23與第一通道16相通。瓶針蓋22可拆卸地設置於接頭結合座21上並且用以供一藥瓶201設置於其中。
如圖4至圖9所示,輸出部30設置於穿刺部10的第二端12,並且開設一第二流道31及一插孔32,第二流道31連通於第二通道17與插孔3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輸出部30的外表面為平滑曲面。在其他實施例中,輸出部30的外表面可凸設複數個鰭片(圖未示),該等鰭片沿著輸出部30的一軸線方向間隔設置。
如圖8所示,連接部20與輸出部30之間藉由一第二分隔壁60將第一流道23與第二流道31隔開,第一分隔壁15連接於第二分隔壁60。
如圖4及圖5所示,蓋體40套設在穿刺部10上。
如圖4至圖8所示,插接件50具有一管體51、二翼片52及一塞體53。管體51開設一第三流道511,管體51的一端插入輸出部30的插孔32中,使得管體51的第三流道511與輸出部30的第二流道31相通。第三流道511內部設置有一阻擋部512,藉以封閉第三流道511。該二翼片52設置於管體51的外側。塞體53設置於管體51的另一端。
以下將配合圖式說明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如何執行混藥程序,藉以將一藥瓶201中的高濃度的藥液和一軟袋300中的稀釋用溶液均勻混合。
步驟(1):依照醫囑取出含有某種成分的一藥瓶201,藥瓶201內部含有某種成分的高濃度的藥液;依照醫囑取出含有稀釋用溶液的一軟袋300,稀釋用溶液可以是生理食鹽水或葡萄糖溶液;如圖12所示,藥瓶201套接在瓶針蓋22上,瓶針蓋22上的一插入針221戳破藥瓶201的一瓶蓋2011;將蓋體40從穿刺部10上移除;穿刺部10的第一端11戳破軟袋300的一橡皮塞301。
步驟(2):如圖12所示,軟袋300在下藥瓶201在上,擠壓軟袋300,軟袋300內的空氣依序通過穿刺部10的第一開口13、穿刺部10的第一通道16、接頭結合座21的第一流道23以及瓶針蓋22的插入針221以後,進入藥瓶201內部。
步驟(3):如圖12所示,鬆開軟袋300,藥瓶201中的高濃度的藥液依序通過瓶針蓋22的插入針22、接頭結合座21的第一流道23、穿刺部10的第一通道16以及穿刺部10的第一開口13以後,進入軟袋300內部。
反覆進行步驟(2)和(3),可讓藥瓶201內的高濃度的藥液全部進入軟袋300內部,同時將軟袋300中的高濃度的藥液和稀釋用溶液充分混合而獲得一稀釋藥物。
如果藥瓶201中所裝填的是純的粉劑,則在上述步驟(1)和(2)之間增加一個步驟(1-1):軟袋300在上藥瓶201在下,擠壓軟袋300,軟袋300內的稀釋用溶液通過穿刺部10的第一開口13、穿刺部10的第一通道16、接頭結合座21的第一流道23以及瓶針蓋22的插入針22以後,進入藥瓶201內部;搖動藥瓶201,藉以稍微混合藥瓶201內部的純的粉劑與稀釋用溶液以獲得一高濃度的藥液。
以下將配合圖式說明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如何執行輸注程序,藉以將稀釋藥物輸注進入病患體內。
步驟(a):如圖13所示,將插接件50的塞體53從管體51的另一端取出。
步驟(b):如圖13所示,將一輸注液點滴套500設置在管體51的另一端並且穿過阻擋部512,藉以讓輸注液點滴套500透過管體51的第三流道511與輸出部30的第二流道31相通。
步驟(c):如圖13及圖14所示,將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上下倒置,軟袋300在上輸注液點滴套500在下,軟袋300中的稀釋藥物依序通過穿刺部10的至少一第二開口14和第二通道17、輸出部30的第二流道31、管體51的第三流道511和輸注液點滴套500進入病患體內。
藉此,因為第一通道16和第二通道17被第一分隔壁15隔開,第一流道23和第二流道31被第二分隔壁60隔開,所以在步驟(3)中,藥瓶201中的高濃度的藥液只會依序通過瓶針蓋22的插入針22、接頭結合座21的第一流道23、穿刺部10的第一通道16以及穿刺部10的第一開口13,不會依序通過輸出部30的第二流道31、穿刺部10的第二通道17以及穿刺部10的至少一第二開口14。因此,藥瓶201中的高濃度的藥液在通過穿刺部10的第一通道16的過程中,不會有任何高濃度的藥液附著在穿刺部10的第二通道17的內側壁上。再次進行步驟(2)的時候,由於穿刺部10的第二通道17的內側壁上沒有任何高濃度的藥液附著,即使軟袋300內的空氣通過穿刺部10的第二通道17,輸出部30的第二流道31和插孔32之間的空間中不會有任何高濃度的藥液殘留。
因為輸出部30的第二流道31和插孔32之間的空間中沒有高濃度的藥液殘留,所以在進行輸注程序的時候,只有稀釋藥物能夠依序通過穿刺部10的至少一第二開口14和第二通道17、輸出部30的第二流道31、管體51的第三流道511和輸注液點滴套500進入病患體內,完全不會發生殘留的高濃度的藥液進入病患體內的問題,病患不會感到身體不適,十分安全可靠。
再者,因為輸出部30的第二流道31和插孔32之間的空間中沒有高濃度的藥液殘留,護理人員不需要將任何殘留的高濃度的藥液向外排出,使得輸注至病患體內的藥物劑量並未減少,與醫囑相符,從而維持治療效果,並且不會造成藥物浪費。
此外,第一通道16僅提供藥瓶201中的高濃度的藥液通過以進入軟袋300中,第二通道17僅提供軟袋300中的稀釋藥物通過以進入病患體內,可以避免稀釋藥物回流至藥瓶201內部,使得輸注至病患體內的劑量並未減少,與醫囑相符,從而維持治療效果,並且不會造成藥物浪費。
在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如圖6至圖11所示,穿刺部10的側面開設三個第二開口14,第一分隔壁15呈弧形,第二通道17的截面形狀為新月形且具有一外側弧邊171及一內側弧邊172,該等第二開口14貫穿第二通道17的外側弧邊171。第一通道16的截面形狀為圓形並且靠近第二通道17的內側弧邊172。該等第二開口14的截面積總和大於第一開口13的截面積,第二通道17的截面積大於第一通道16的截面積。是以,如圖13及圖14所示,軟袋300內的稀釋藥物能夠以較大的流量和較快的流速依序通過穿刺部10的該等第二開口14和第二通道17、輸出部30的第二流道31、管體51的第三流道511和輸注液點滴套500進入病患體內,縮短輸注時間。尤其是當第二通道17的截面積為第一通道16的截面積的至少四倍時,效果尤佳。
在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如圖6至圖11所示,第一開口13的一外側邊緣131為圓角,各第二開口14的一外側邊緣141。藉此,穿刺部10在刺破軟袋300的橡皮塞301過程中,第一開口13的外側邊緣131和該等第二開口14的外側邊緣141可滑順地接觸橡皮塞301,所以不會刮削橡皮塞301,避免稀釋藥物從沿著橡皮塞301的內表面向外滲漏。
在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接頭結合座21與輸出部30之間的一夾角Θ1的角度為45∘,第一分隔壁15與第二分隔壁60之間的一夾角Θ2的角度為45∘。藉此,在混藥程序的步驟(3)中,藥瓶201中的高濃度的藥液可藉由重力依序通過瓶針蓋22的插入針22、接頭結合座21的第一流道23、穿刺部10的第一通道16以及穿刺部10的第一開口13以後,進入軟袋300內部,不會有任何高濃度的藥液殘留在瓶針蓋22的插入針22和接頭結合座21的第一流道23。實際上,只要接頭結合座21與輸出部30之間的夾角Θ1的角度小於90∘,以及第一分隔壁15與第二分隔壁60之間的夾角Θ2的角度小於90∘,就能夠達成上述功效。
在其他實施例中,穿刺部10與輸出部30同軸,接頭結合座21與輸出部30之間的夾角Θ1的角度等於90∘,第一分隔壁15與第二分隔壁60之間的夾角Θ2的角度等於90∘。此實施例比第一實施例容易製造,所以製作成本比第一實施例低。但是,藥瓶201中的高濃度的藥液是水平通過瓶針蓋22的插入針22和接頭結合座21的第一流道23,無法藉由重力通過瓶針蓋22的插入針22和接頭結合座21的第一流道23,所以會有高濃度的藥液殘留在瓶針蓋22的插入針22和接頭結合座21的第一流道23的問題。
請參閱圖15,圖15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和藥瓶202的分解圖,並請一併參閱圖5。第二實施例的連接部20A的瓶針蓋22A的尺寸大於第一實施例的連接部20的瓶針蓋22的尺寸。因此,第二實施例的連接部20A的瓶針蓋22適用於尺寸較大的藥瓶202,第一實施例的連接部20的瓶針蓋22A適用於尺寸較小的藥瓶201。進一步地說,藥瓶的尺寸千變萬化,為了每一種尺寸的藥瓶而開發製造出一體成形的混藥裝置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因此,本創作的隔離式混藥裝置的瓶針蓋設計成可替換,不同尺寸的瓶針蓋可以適用於不同尺寸的藥瓶,醫院診所只要為每一組本創作的隔離式混要裝置配備多組不同尺寸的瓶針蓋,護理人員就能夠進行混藥程序,符合成本效益。
請參閱圖16,圖16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和藥瓶201的分解圖。第三實施例的連接部20B包括一免針結合座21B、一免針連接器24B及一瓶針蓋22B。免針結合座21B一體成形於穿刺部10的第二端12及輸出部30的一側並且開設第一流道23。換言之,第三實施例的連接部20B的免針結合座21B取代第一實施例的連接部20的接頭結合座21。免針連接器24B可拆卸地設置於免針結合座21B上。瓶針蓋22B可拆卸地設置於免針連接器24B上並且用以供一藥瓶202設置於其中。除此之外,第三實施例的其餘技術特徵和第一實施例的其餘技術特徵完全相同。
請參閱圖17,圖17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和注射針筒600的分解圖。第四實施例的連接部20C包括一封閉型接頭22C,封閉型接頭22C可拆卸地設置於免針連接器24B上並且用以連接一注射針筒600。換言之,第四實施例的連接部20C的封閉型接頭22C取代第三實施例的連接部20B的瓶針蓋22B。除此之外,第四實施例的其餘技術特徵和第三實施例的其餘技術特徵完全相同。
當高濃度的藥液是裝配在藥瓶202中時,護理人員可選擇第三實施例,將藥瓶202設置在免針連接器24B專用的瓶針蓋22B上。當高濃度的藥液是護理人員從藥瓶202中利用注射針筒600取出時,護理人員可選擇第四實施例,將注射針筒600設置在封閉型接頭22C上。
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創作精神下所作有關本創作的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創作意圖保護的範疇。
10:穿刺部
11:第一端
12:第二端
13:第一開口
131:外側邊緣
14:第二開口
141:外側邊緣
15:第一分隔壁
16:第一通道
17:第二通道
171:外側弧邊
172:內側弧邊
20、20A、20B、20C:連接部
21:接頭結合座
21B:免針結合座
22、22A、22B:瓶針蓋
22C:封閉型接頭
221:插入針
23:第一流道
24B:免針連接器
30:輸出部
31:第二流道
32:插孔
40:蓋體
50:插接件
51:管體
511:第三流道
512:阻擋部
52:翼片
53:塞體
60:第二分隔壁
101:穿刺部
1011:第一端
1012:第二端
1013:開口
1014:通道
102:連接部
1021:第一流道
103:輸出部
1031:第二流道
1032:插孔
104:插接件
1041:管體
10411:第三流道
10412:阻擋部
1042:翼片
1043:塞體
200、201、202:藥瓶
2011:瓶蓋
300:軟袋
301:橡皮塞
400、401:藥液
500:輸注液點滴套
600:注射針筒
θ1、θ2:夾角
圖1為習知的混藥裝置的剖面圖。 圖2為習知的混藥裝置執行混藥程序的示意圖。 圖3為高濃度的藥液殘留在習知的混藥裝置的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和藥瓶的立體圖。 圖5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和藥瓶的分解圖。 圖6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主要結構的立體圖。 圖7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主要結構的另一個視角的立體圖。 圖8為沿著圖6的A-A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圖9為沿著圖6的B-B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圖10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仰視圖。 圖11為沿著圖6的C-C線所截取的的剖面圖。 圖12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執行混藥程序的示意圖。 圖13及圖14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執行輸注程序的示意圖。 圖15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和藥瓶的分解圖。 圖16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和藥瓶的分解圖。 圖17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和注射針筒的分解圖。
10:穿刺部
12:第二端
13:第一開口
14:第二開口
15:第一分隔壁
16:第一通道
17:第二通道
20:連接部
21:接頭結合座
22:瓶針蓋
221:插入針
23:第一流道
30:輸出部
31:第二流道
32:插孔
50:插接件
51:管體
511:第三流道
512:阻擋部
52:翼片
53:塞體
60:第二分隔壁
θ1、θ2:夾角

Claims (11)

  1. 一種隔離式混藥裝置,包括: 一穿刺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穿刺部的該第一端為一尖銳端,該穿刺部的側面開設一第一開口及至少一第二開口,該穿刺部藉由一第一分隔壁將其內部空間分隔成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該第一通道與該第一開口相通,該第二通道與該至少一第二開口相通; 一連接部,設置於該穿刺部的該第二端,並且開設一第一流道,該第一流道與該第一通道相通;以及 一輸出部,設置於該穿刺部的該第二端,並且開設一第二流道及一插孔,該第二流道連通於該該第二通道與該插孔之間; 其中,該連接部與該輸出部之間藉由一第二分隔壁將該第一流道與該第二流道隔開,該第一分隔壁連接於該第二分隔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隔離式混藥裝置,其中,該穿刺部的側面開設複數個第二開口,該第一分隔壁呈弧形,該第二通道的截面形狀為新月形並且具有一外側弧邊及一內側弧邊,該等第二開口貫穿該第二通道的該外側弧邊,該第一通道的截面形狀為圓形並且靠近該第二通道的該內側弧邊,該等第二開口的截面積總和大於該第一開口的截面積,該第二通道的截面積大於該第一通道的截面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隔離式混藥裝置,其中,該第二通道的截面積為該第一通道的截面積的至少四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隔離式混藥裝置,其中,該第一開口的一外側邊緣為圓角,該至少一第二開口的一外側邊緣為圓角。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隔離式混藥裝置,其中,該穿刺部與該輸出部同軸,該連接部與該輸出部之間的一夾角的角度等於或小於90∘,該第一分隔壁與該第二分隔壁之間的一夾角的角度等於或小於9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隔離式混藥裝置,其中,該穿刺部與該輸出部同軸,該連接部與該輸出部之間的一夾角的角度為45∘,該第一分隔壁與該第二分隔壁之間的一夾角的角度為45∘。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隔離式混藥裝置,其中,該連接部包括一接頭結合座及一瓶針蓋,該接頭結合座一體成形於該穿刺部的該第二端及該輸出部的一側並且開設該第一流道,該瓶針蓋可拆卸地設置於該接頭結合座上並且用以供一藥瓶設置於其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隔離式混藥裝置,其中,該連接部包括一免針結合座、一免針連接器及一瓶針蓋,該免針結合座一體成形於該穿刺部的該第二端及該輸出部的一側並且開設該第一流道,該免針連接器可拆卸地設置於該免針結合座上,該瓶針蓋可拆卸地設置於該免針連接器上並且用以供一藥瓶設置於其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隔離式混藥裝置,其中,該連接部包括一免針結合座、一免針連接器及一封閉型接頭,該免針結合座一體成形於該穿刺部的該第二端及該輸出部的一側並且開設該第一流道,該免針連接器可拆卸地設置於該免針結合座上,該封閉型接頭可拆卸地設置於該免針連接器上並且用以連接一注射針筒。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隔離式混藥裝置,更包括一蓋體,該蓋體套設在該穿刺部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隔離式混藥裝置,更包括一插接件,該插接件具有一管體、二翼片及一塞體,該管體開設一第三流道,該管體的一端插入該輸出部的該插孔中,使得該管體的該第三流道與該輸出部的該第二流道相通,該第三流道內部設置有一阻擋部,藉以封閉該第三流道,該二翼片設置於管體的外側,該塞體設置於管體的另一端。
TW108211456U 2019-08-28 2019-08-28 隔離式混藥裝置 TWM591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1456U TWM591416U (zh) 2019-08-28 2019-08-28 隔離式混藥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1456U TWM591416U (zh) 2019-08-28 2019-08-28 隔離式混藥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1416U true TWM591416U (zh) 2020-03-01

Family

ID=70767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1456U TWM591416U (zh) 2019-08-28 2019-08-28 隔離式混藥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14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51157B1 (en) Liquid transfer devices with integral telescopic vial adapter for use with infus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discrete injection vial
JP7356487B2 (ja) 単一または複数の容器のための貯留デバイス
JP3782453B2 (ja) 流体装置
JP2736509B2 (ja) 標準の静脈内投与セットと共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インライン薬物放出装置及び放出方法
JP6636182B2 (ja) 通気式薬瓶アダプタと通気式液瓶アダプタとを備えるデュアルバイアルアダプタアセンブリ
JPH0796040A (ja) バイアルアダプター
JPH07503170A (ja) 薬物放出用アダプター
JPH07194710A (ja) 標準の静脈内投与セットと共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インライン薬物放出装置及び放出方法
JP6625244B2 (ja) 同一の2つのバイアルアダプタを備えるデュアルバイアルアダプタアセンブリ
JP7179660B2 (ja) 点滴又は注射によって患者に投与される液状の薬剤又は栄養物質の投与量を再構成するための圧力補償器を含む滅菌フレキシブルパッケージ
TW201235032A (en) Medical administering set
CA2945533C (en) Fluid transfer device with axially and rotationally movable portion
TWM591416U (zh) 隔離式混藥裝置
JP2004236962A (ja) 多室薬剤容器
KR102171701B1 (ko) 약물 혼합용 키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밀봉팩
CN108653875A (zh) 一种输液过滤装置以及输液设备
JP2021527467A (ja) ベント付きカラーを備えた経腸シリン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