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5341U - 交叉型排管結構 - Google Patents

交叉型排管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5341U
TWM585341U TW108203144U TW108203144U TWM585341U TW M585341 U TWM585341 U TW M585341U TW 108203144 U TW108203144 U TW 108203144U TW 108203144 U TW108203144 U TW 108203144U TW M585341 U TWM585341 U TW M58534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pipe
elbow
height direction
supervi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3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朝明
Original Assignee
張朝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張朝明 filed Critical 張朝明
Priority to TW108203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5341U/zh
Publication of TWM585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5341U/zh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交叉型排管結構,包括一沿著高度方向延伸之入管與出管、連接於該出管、入管之第一主管、第二主管,第一主管及第二主管之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以及連接於二個第一主管之間的第一彎管,連接於二個第二主管之間的第二彎管,是以,其藉由第一彎管與第二彎管S型之蜿蜒型態以及第一彎管與該第二彎管交叉排列之設置,節省了大量的主管,並使各管件之間的排列更為緊密,以達成節省空間、簡化結構以及降低製造成本之功效。

Description

交叉型排管結構
本新型關於一種熱排結構,特別係關於一種能夠節省空間之交叉型排管結構。
習知的熱排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至少二主管70、複數幹管80及複數支管90,該些主管70沿著高度方向C延伸,一般習知的主管70數量為二,二該主管70分別位於斜對角之位置,各該幹管80則沿著一橫向B延伸,橫向B垂直於該高度方向C,二該主管70上分別裝設有複數幹管80,二該主管70上的幹管80的數量相互對應,於同一根主管70上之不同幹管80於高度方向上之位置不同,而各該支管90係裝設於二該幹管80之間,並沿著該一縱向A延伸,該縱向A同時垂直於該橫向B及高度方向C,二該幹管80之間裝設有複數支管90,藉此,形成一層疊結構;
然而,前述層疊結構所耗費的管材較多、亦相當的浪費空間,而且結構亦相對複雜,製造成本較高。
本新型提供一種交叉型排管結構,其主要目的係節省空間、簡化結構以及降低製造成本。
為達前述目的,本新型交叉型排管結構之第一實施例,包括:
一入管,沿著一高度方向延伸;
一出管,沿著該高度方向延伸;
複數主管,該主管之數量為四,其中二個該主管沿著一橫向延伸,另外二個該主管沿著一縱向延伸,該橫向垂直於該縱向,該縱向及橫向皆垂直於該高度方向,定義沿著該縱向延伸之主管為一第一主管、沿著橫向延伸之主管為一第二主管,其中一個該第一主管及其中一個第二主管連接於該入管,另一個該第一主管及另一個第二主管連接於該出管,二個該第一主管於該高度方向上之不同位置,二個該第二主管於該高度方向上之不同位置;
複數第一彎管,各該第一彎管分別具有複數第一直部及至少一第一彎部,該第一直部呈直管的型態,該第一彎部呈彎管的型態,該第一彎部之其中一端銜接其中一個該第一直部,該第一彎部之另一端銜接另一個該第一直部,各該第一直部皆沿著該橫向延伸;
其中一個該第一直部之其中一端連接該第一彎部,另一端連接其中一個該第一主管,另一個該第一直部之其中一端連接另一個該第一彎部,另一端連接另一個該第一主管;
複數第二彎管,各該第二彎管分別具有複數第二直部及至少一第二彎部,該第二直部呈直管的型態,該第二彎部呈彎管的型態,該第二彎部之其中一端銜接其中一個該第二直部,該第二彎部之另一端銜接另一個該第二直部,各該第二直部皆沿著該縱向延伸;
其中一個該第二直部之其中一端連接該第二彎部,另一端連接其中一個該第二主管,另一個該第二直部之其中一端連接另一個該第二彎部,另一端連接另一個該第二主管;
該第一彎管之第一直部與該第二彎管之第二直部係沿著該高度方向交互排列。
由前述可知,於本新型中主要係藉由該第一彎管與該第二彎管S型之蜿蜒結構型態以及第一彎管與該第二彎管之交叉排列設置,以節省了大量的主管,並使各管件之間的排列更為緊密,以達成節省空間、簡化結構以及降低製造成本之功效。
本新型第一實施例如圖2至4所示,包括:
一入管10,沿著一高度方向Z延伸;
一出管20,沿著該高度方向Z延伸;
複數主管30,於本實施例中,該主管30之數量為四,其中二個該主管30沿著一橫向Y延伸,另外二個該主管30沿著一縱向X延伸,該橫向Y垂直於該縱向X,該縱向X及橫向Y皆垂直於該高度方向Z,定義沿著該縱向X延伸之主管30為一第一主管31、沿著橫向Y延伸之主管30為一第二主管32,其中一個該第一主管31及其中一個第二主管32連接於該入管10,另一個該第一主管31及另一個第二主管32連接於該出管20,另外,二個該第一主管31於該高度方向Z上之不同位置(即不同高度) ,二個該第二主管32於該高度方向Z上之不同位置(即不同高度);
於本實施例中,定義該出管20具有相對之一第一端21及一第二端22,定義該第一端21於該高度方向Z較該第二端22高,該第二端22於高度方向Z較第一端21低,於高度方向Z較高的第一主管31及於高度方向Z較高的第二主管32結合於該入管10,於高度方向Z較低的第一主管31及於高度方向Z較低的第二主管32結合於該出管20;
較佳的,連接於該入管10之第一主管31及第二主管32,位於高度方向Z上的不同位置,連接於該出管20之第一主管31及第二主管32,位於高度方向Z上的不同位置;
複數第一彎管40,各該第一彎管40分別具有複數第一直部41及至少一第一彎部42,該第一彎部42之數量較第一直部41之數量少一,舉例來說,若該第一直部41的數量為二時,該第一彎部42的數量則為一,若該第一直部41的數量為十,該第一彎部42的數量則為九,該第一直部41係呈直管的狀態,該第一彎部42呈彎管的型態,較佳的,該第一彎部42概為180度的反折型態,該第一彎部42之其中一端銜接其中一個該第一直部41,該第一彎部42之另一端銜接另一個該第一直部41;舉例來說,當該第一彎管40具有三個轉折時,則該第一彎管40具有三個第一彎部42及四個第一直部41,各該第一直部41皆沿著該橫向Y延伸,藉此,當使用者自該縱向X觀之時,各該第一彎管40呈現連續S狀之型態,且各該第一直部41則沿著該高度方向Z依序排列,於本實施例中,同一個第一彎管40之第一直部41於該縱向X之位置係相互對應、對齊,藉此,如圖3所示,當使用者自高度方向Z觀之時,同個第一彎管40上之各該第一直部41將相互重疊,故僅能看到最接近使用者之第一直部41;
其中一個第一直部41之其中一端連接該第一彎部42,另一端連接該第一主管31,另一個該第一直部41之其中一端連接另一個該第一彎部42,另一端連接該第一主管31。
複數第二彎管50,各該第二彎管50分別具有複數第二直部51及至少一第二彎部52,該第二彎部52之數量較第二直部51之數量少一,舉例來說,若該第二直部51的數量為二時,該第二彎部52的數量則為一,若該第二直部51的數量為十,該第二彎部52的數量則為九,該第二直部51係呈直管的狀態,該第二彎部52呈彎管的型態,較佳的,該第二彎部52概為180度的反折型態,該第二彎部52之其中一端銜接其中一個該第二直部51,該第二彎部52之另一端銜接另一個該第二直部51;舉例來說,當該第二彎管50具有三個轉折時,則該第二彎管50具有三個第二彎部52及四個第二直部51,各該第二直部51皆沿著該縱向X延伸,藉此,當使用者自該橫向Y觀之時,各該第二彎管50呈現連續S狀之型態,且各該第二直部51則沿著該高度方向Z依序排列,於本實施例中,同一個第二彎管50之第二直部51於該橫向Y之位置係相互對應、對齊,藉此,當使用者自高度方向Z觀之時,如圖3所示,同個第二彎管50上之各該第二直部51將相互重疊,故僅能看到最接近使用者之第二直部51;
其中一個第二直部51之其中一端連接該第二彎部52,另一端連接該第二主管32,另一個該第二直部51之其中一端連接另一個該第二彎部52,另一端連接另一個該第二主管32。
請參照圖4,該第一彎管40之第一直部41與該第二彎管50之第二直部51係沿著該高度方向Z交互排列,具體的說明,二個位於高度方向Z上不同位置(即不同高度)的第一直部41之間將穿置該第二彎管50之第二直部51,是以,大部分之該第一直部41位於二該第二直部51之間、大部分之該第二直部51位於二該第一直部41之間。
於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中,請參照圖5、6所示,與第一實施例之差別在於:
同一個第一彎管40之第一直部41於該縱向X之位置係相互錯位,同一個第二彎管50之第二直部51於該橫向Y之位置係相互錯位,藉此,當使用者自高度方向Z觀之時,能看到同一個第一彎管40之複數第一直部41,亦能看到同一個第二彎管50之複數第二直部51;
較佳的,同一個第一彎管40之第一直部41於該縱向X之位置係間隔的錯位,同一個第二彎管50之第二直部51於該橫向Y之位置係間隔的錯位,舉例來說,請一併參照圖6,於高度方向Z上最上面的第一直部41與最下面的第一直部41於橫向Y之位置對齊,而位於中間的第一直部41於橫向Y的位置與最下面、最上面之第一直部41的位置錯位。
藉此,當待加熱之流體於流經該交叉型排管結構時,將為該錯位之第一直部41及第二直部51干擾,進而產生擾流,並增加待加熱之流體與排管結構之接觸面積,以提升加熱或冷卻之效率。
《習知技術》
70‧‧‧主管
80‧‧‧幹管
90‧‧‧支管
A‧‧‧縱向
B‧‧‧橫向
C‧‧‧高度方向
《本新型》
10‧‧‧入管
20‧‧‧出管
21‧‧‧第一端
22‧‧‧第二端
30‧‧‧主管
31‧‧‧第一主管
32‧‧‧第二主管
40‧‧‧第一彎管
41‧‧‧第一直部
42‧‧‧第一彎部
50‧‧‧第二彎管
51‧‧‧第二直部
52‧‧‧第二彎部
X‧‧‧縱向
Y‧‧‧橫向
Z‧‧‧高度方向
圖1 為習知熱排結構之立體圖。
圖2 為本新型交叉型排管結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3 為本新型交叉型排管結構第一實施例之俯視圖。
圖4 為本新型交叉型排管結構第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5 為本新型交叉型排管結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6 為本新型交叉型排管結構第二實施例之剖視圖。

Claims (6)

  1. 一種交叉型排管結構,包括:
    一入管,沿著一高度方向延伸;
    一出管,沿著該高度方向延伸;
    複數主管,該主管之數量為四,其中二個該主管沿著一橫向延伸,另外二
    個該主管沿著一縱向延伸,該橫向垂直於該縱向,該縱向及橫向皆垂直於該高度方向,定義沿著該縱向延伸之主管為一第一主管、沿著橫向延伸之主管為一第二主管,其中一個該第一主管及其中一個第二主管連接於該入管,另一個該第一主管及另一個第二主管連接於該出管,二個該第一主管於該高度方向上之不同位置,二個該第二主管於該高度方向上之不同位置;
    複數第一彎管,各該第一彎管分別具有複數第一直部及至少一第一彎部
    ,該第一直部呈直管的型態,該第一彎部呈彎管的型態,該第一彎部之其中一端銜接其中一個該第一直部,該第一彎部之另一端銜接另一個該第一直部,各該第一直部皆沿著該橫向延伸;
    其中一個該第一直部之其中一端連接該第一彎部,另一端連接其中一個該第
    一主管,另一個該第一直部之其中一端連接另一個該第一彎部,另一端連接另一個該第一主管;
    複數第二彎管,各該第二彎管分別具有複數第二直部及至少一第二彎部,
    該第二直部呈直管的型態,該第二彎部呈彎管的型態,該第二彎部之其中一端銜接其中一個該第二直部,該第二彎部之另一端銜接另一個該第二直部,各該第二直部皆沿著該縱向延伸;
    其中一個該第二直部之其中一端連接該第二彎部,另一端連接其中一個該第
    二主管,另一個該第二直部之其中一端連接另一個該第二彎部,另一端連接
    另一個該第二主管;
    該第一彎管之第一直部與該第二彎管之第二直部係沿著該高度方向交互排
    列。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交叉型排管結構,其中,同一個第一彎管之第一直部於該縱向之位置係相互錯位,同一個第二彎管之第二直部於該橫向之位置係相互錯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交叉型排管結構,其中,同一個第一彎管之第一直部於該縱向之位置係間隔的相互錯位,同一個第二彎管之第二直部於該橫向之位置係間隔的相互錯位 。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交叉型排管結構,其中,該第一彎部、第二彎部為180度的反折型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交叉型排管結構,其中,同一個第一彎管之第一直部於該縱向之位置係相互對應、對齊,同一個第二彎管之第二直部於該橫向之位置係相互對應、對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交叉型排管結構,其中,定義該出管具有相對之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定義該第一端於該高度方向較該第二端高,該第二端於高度方向較第一端低,於高度方向較高的第一主管及於高度方向較高的第二主管結合於該入管,於高度方向較低的第一主管及於高度方向較低的第二主管結合於該出管。
TW108203144U 2019-03-15 2019-03-15 交叉型排管結構 TWM585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3144U TWM585341U (zh) 2019-03-15 2019-03-15 交叉型排管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3144U TWM585341U (zh) 2019-03-15 2019-03-15 交叉型排管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5341U true TWM585341U (zh) 2019-10-21

Family

ID=69052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3144U TWM585341U (zh) 2019-03-15 2019-03-15 交叉型排管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53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56986B2 (en) Fin,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US10077956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enhanced airflow
CN205102621U (zh) 一种高效蒸汽冷凝器
CN105928394A (zh) 一种层叠式翅片管换热器
WO2019019205A1 (zh) 一种气气高温换热器
JP2020094791A5 (zh)
JP2018532093A5 (zh)
JP2008008584A5 (zh)
TWM585341U (zh) 交叉型排管結構
AU2010212319B2 (en) Heat Exchanger
WO2015055122A1 (zh) 一种板管式换热器
CN209926920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其换热管的排布结构
CN203595430U (zh) 一种矩阵式套管换热器
CN206399232U (zh) 一种多排扁管的水冷式平行流换热器
CN104296383A (zh) 一种高效冷凝换热器
CN212205773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05049011U (zh) 一种高效率喷淋式换热器
WO2020133958A1 (zh) 新型热交换管
CN205580259U (zh) 一种蛇形管排及热交换装置
CN105890399A (zh) 换热器
WO2024037171A1 (zh) 换热器
CN215810324U (zh) 一种新型换热器结构
JP2005274043A (ja) 熱源装置
JP6505976B2 (ja) Egrクーラ
CN103629955B (zh) 一种矩阵式套管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