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5014U - 夾持支架 - Google Patents

夾持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5014U
TWM585014U TW108205341U TW108205341U TWM585014U TW M585014 U TWM585014 U TW M585014U TW 108205341 U TW108205341 U TW 108205341U TW 108205341 U TW108205341 U TW 108205341U TW M585014 U TWM585014 U TW M58501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sliding contact
ear piece
piece
st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5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卓文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廣東高普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廣東高普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廣東高普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85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5014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41Allowing quick release of the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2200/00Details of stands or supports
    • F16M2200/02Locking means
    • F16M2200/025Locking means for translational movement
    • F16M2200/028Locking means for translational movement by positive interaction, e.g. male-female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種夾持支架,包括底殼(10)、夾持機構、驅動機構、復位機構(40)及限位機構(50),夾持機構包括位於底殼(10)的一側的第一夾持耳片(21)以及位於底殼(10)的另一側的第二夾持耳片(22);驅動機構包括連接於第一夾持耳片(21)並滑動連接於底殼(10)的第一滑接件(31);復位機構具有彈性且其兩端分別連接於底殼(10)及第一滑接件(31),復位機構(40)具有壓縮狀態及釋放狀態,限位機構(50)具有遠離第一滑接件(31)的解鎖狀態及抵接於第一滑接件(31)的鎖止狀態。本夾持支架在使用時只需要單手控制,採用機械結構控制,避免了電子元件控制時常出現的感應不靈敏的情況發生,方便快捷,節約成本。

Description

夾持支架
本創作屬車載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夾持支架。
現有的手機等行動設備的夾持支架種類很多,大部分均為卡夾式結構或感應式結構,卡夾式結構需要雙手進行操作,一手持行動設備,一手打開夾持支架,雙手配合協作將行動設備放在夾持支架的夾臂之間,再放開夾持支架以夾緊行動設備,若在開車時或其他需要單手操作的場合使用則十分不便,感應式結構則需要應用到電子元件,易損壞或感應不靈敏,影響正常使用。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夾持支架,旨在解決現有夾持支架需要雙手協作完成電子設備的固定動作或需要電子元件完成感應十分不便的技術問題。
一種夾持支架,用於固定行動設備,包括:底殼;夾持機構,包括位於所述底殼的一側並凸出於所述底殼的第一夾持耳片以及位於所述底殼的另一側並與所述第一夾持耳片相對設置的第二夾持耳片;驅動機構,至少包括連接於所述第一夾持耳片並滑動連接於所述底殼的第一滑接件,所述第一夾持耳片能夠帶動所述第一滑接件能夠朝向或背 離所述第二夾持耳片運動,其中,所述夾持機構具有夾持所述行動設備的夾持狀態和放開所述行動設備的放鬆狀態;復位機構,所述復位機構具有彈性且其兩端分別連接於所述底殼及所述第一滑接件,所述復位機構具有在所述第一夾持耳片朝向所述第二夾持耳片運動後被壓縮並產生彈性恢復力的壓縮狀態,以及釋放彈性恢復力以使得所述第一夾持耳片背離所述第二夾持耳片運功的釋放狀態;限位機構,連接於所述底殼,所述限位機構具有遠離所述第一滑接件的解鎖狀態以及抵接於所述第一滑接件以限制所述第一夾持耳片背離所述第二夾持耳片運動的鎖止狀態;其中,當對所述第一夾持耳片施加朝向所述第二夾持耳片的外力以使得所述第一夾持耳片朝向所述第二夾持耳片運動時,所述復位機構在所述夾持機構處於所述夾持狀態時處於所述壓縮狀態,以使所述夾持機構夾持所述行動設備;當所述限位機構由所述解鎖狀態切換為所述鎖止狀態時,所述夾持機構保持所述壓縮狀態;當撤去所述外力且所述限位機構由所述鎖止狀態切換為所述解鎖狀態時,所述復位機構能夠由所述壓縮狀態切換為所述釋放狀態,以使得所述夾持機構由所述夾持狀態切換為所述放鬆狀態。
在本創作的夾持支架中,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連接於所述底殼的轉軸以及轉動連接於所述轉軸的鎖止組件,所述鎖止組件包括轉動連接於所述轉軸的轉接件、連接於所述轉接件並用於抵接於所述第一滑接件的鎖止扣以及連接於所述轉接件並用於手持控制的手持件。
在本創作的夾持支架中,所述鎖止扣呈L形且其自由端能夠抵接於所述第一滑接件以限制所述第一夾持耳片背離所述第二夾持耳片運動。
在本創作的夾持支架中,所述手持件包括滑接於所述底殼並能夠朝向或背離所述第一滑接件運動的按壓桿以及其一端轉動連接於所述按壓桿且其另一端連接於所述轉接件的連接桿,所述按壓桿能夠在朝向所述第一滑接件運動時帶動所述鎖止扣背離所述第一滑接件運動,以使得所述限位機構由所述鎖止狀態切換為所述解鎖狀態,並在背離所述第一滑接件運動時帶動所述鎖止扣朝向所述第一滑接件運動,以使得所述限位機構由所述解鎖狀態切換為所述鎖止狀態。
在本創作的夾持支架中,所述鎖止組件還包括其一端連接於所述底殼且其另一端連接於所述按壓桿的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按壓桿的運動方向一致,當對所述按壓桿施加外力以使得所述按壓桿朝向所述第一滑接件運動時,所述彈性件壓縮並產生彈性恢復力,當撤去所述外力時,所述按壓桿在所述彈性件的彈性恢復力的作用下背離所述第一滑接件運動。
在本創作的夾持支架中,所述第一滑接件朝向所述限位機構的一側具有插接面,所述插接面開設有多條間隔設置且平行排布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延伸方向垂直於所述第一滑接件的運動方向,所述限位機構與所述插接槽適配插接且具有與所述插接面抵接的抵接面。
在本創作的夾持支架中,所述插接槽的截面呈V形,所述插接槽朝向所述第一夾持耳片的側壁的坡度能夠使得所述第一滑接件在朝向所述第二夾持耳片運動時對所述限位機構施加垂直於所述側壁的作用力,以使得所述限位機構沿所述側壁向外滑動並使得所述彈性件被壓縮,還使得所述限位機構在運動至相鄰所述插接槽時在所述彈性件的彈性恢復力作用下重新抵接於所述插接槽的槽壁。
在本創作的夾持支架中,所述驅動機構還包括連接於所述第二夾持耳片並滑動連接於所述底殼的第二滑接件以及連接於所述底殼的傳動件,所 述傳動件能夠藉由自身運動帶動所述第一滑接件運動與所述第二滑接件同時朝向相反方向運動,以使所述第一夾持耳片與所述第二夾持耳片相向運動以夾持所述行動設備,或與所述第二夾持耳片相背運動以放開所述行動設備。
在本創作的夾持支架中,所述傳動件包括轉動連接於所述底殼的大齒輪,所述第一滑接件的一側設有與所述大齒輪嚙合的第一夾持齒條。
在本創作的夾持支架中,所述第二滑接件的一側設有與所述大齒輪嚙合的第二夾持齒條,所述第一夾持齒條及所述第二夾持齒條相對設置,所述大齒輪位於所述第一夾持齒條與所述第二夾持齒條之間並能夠同時帶動所述第一夾持齒條與所述第二夾持齒條朝向相反的方向運動。
在本創作的夾持支架中,所述底殼包括上底板、與所述上底板相對設置的下底板以及用於連接所述上底板和所述下底板的側面板,所述上底板、所述下底板及所述側面板共同圍設形成容置腔,所述傳動件位於所述容置腔內,所述側面板開設有相對設置的兩個插接孔以及與所述插接孔間隔設置的按壓孔,所述第一滑接件與所述第二滑接件分別穿設於兩所述插接孔,所述限位機構穿設於所述按壓孔。
在本創作的夾持支架中,所述夾持支架還包括連接於所述第一滑接件的第一扭簧,所述第一夾持耳片轉動連接於所述第一滑接件,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連接於所述第一滑接件且其另一端連接於所述第一夾持耳片;所述夾持支架還包括連接於所述第二滑接件的第二扭簧,所述第二夾持耳片轉動連接於所述第二滑接件,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連接於所述第二滑接件且其另一端連接於所述第二夾持耳片。
在本創作的夾持支架中,所述夾持支架還包括轉動連接於所述第一夾持耳片朝向所述第二夾持耳片的一側的第一滾輪以及轉動連接於所述第二夾持耳片朝向所述第一夾持耳片的一側的第二滾輪,所述第一滾輪的轉動軸線 的延伸方向垂直於所述第一滑接件的運動方向,所述第二滾輪的轉動軸線的延伸方向垂直於所述第二滑接件的運動方向。
在本創作的夾持支架中,所述第一滾輪包括轉動連接於所述第一夾持耳片的第一滾輪以及套接於所述第一滾輪的第一防滑件,所述第二滾輪包括轉動連接於所述第二夾持耳片的第二滾輪以及套接於所述第二滾輪的第二防滑件。
在本創作的夾持支架中,所述夾持支架還包括連接於所述底殼並用於與外界設備連接的固定機構。
實施本創作夾持支架,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在需要進行夾持操作時,向第一夾持耳片施加朝向第二夾持耳片的作用力,以使得第一夾持耳片朝向第二夾持耳片運動從而進行夾持動作,直至第一夾持耳片與第二夾持耳片分別抵靠於行動設備的兩側,此時復位機構處於壓縮狀態,當限位機構由解鎖狀態切換為鎖止狀態時,夾持機構無法張開,即第一夾持耳片無法背離第二夾持耳片運動,這樣夾持機構便能夠固定夾持寬度以穩定夾持住行動設備,避免行動設備掉落;在需要取下行動設備時,只需將限位機構遠離第一滑接件,以使得限位機構由鎖止狀態切換為解鎖狀態,此時復位機構由壓縮狀態切換為釋放狀態,第一夾持耳片得以在復位機構彈性恢復力的作用下背離第二夾持耳片運動,夾持機構張開,行動設備得以取下。本創作在使用時只需要單手控制,即單手在拿捏住行動設備後利用空餘手指推動第一夾持耳片朝向第二夾持耳片運動以實現夾持機構對行動設備的夾持,或操作限位機構以使其遠離第一滑接件以實現夾持機構的張開,以便取下行動設 備。本創作採用機械結構控制,避免了電子元件控制時常出現的感應不靈敏的情況發生,方便快捷,節約成本。
10‧‧‧底殼
11‧‧‧上底板
12‧‧‧下底板
13‧‧‧側面板
21‧‧‧第一夾持耳片
22‧‧‧第二夾持耳片
31‧‧‧第一滑接件
32‧‧‧第二滑接件
33‧‧‧傳動件
40‧‧‧復位機構
50‧‧‧限位機構
51‧‧‧轉軸
52‧‧‧鎖止組件
60‧‧‧固定機構
81‧‧‧第一扭簧
82‧‧‧第二扭簧
101‧‧‧插接孔
102‧‧‧按壓孔
311‧‧‧第一夾持齒條
321‧‧‧第二夾持齒條
521‧‧‧轉接件
522‧‧‧鎖止扣
523‧‧‧手持件
711‧‧‧第一滾輪
712‧‧‧第二滾輪
721‧‧‧第一防滑件
722‧‧‧第二防滑件
3111‧‧‧插接槽
5231‧‧‧按壓桿
5232‧‧‧連接桿
5233‧‧‧彈性件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創作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創作實施例或習知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圖式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所描述的圖式僅僅是本創作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工作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圖式獲得其他的圖式。
圖1是本創作實施例提供的夾持支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創作實施例提供的夾持支架的爆炸圖;圖3是本創作實施例提供的夾持支架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下面詳細描述本創作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圖式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藉由參考圖式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於解釋本創作,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創作的限制。
其中,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創作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創作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 接相連,也可以藉由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對於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創作中的具體含義。
為了使本創作的目的、技術手段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圖式及實施例,對本創作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創作提供一種夾持支架,用於夾持行動設備。行動設備指能夠被移動的設備,如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或其他需要夾持的機械設備。
請參照圖1和圖2,本創作實施例的夾持支架包括底殼10、夾持機構、驅動機構、復位機構40及限位機構50。
請參照圖1至圖3,其中,夾持機構包括位於底殼10的一側並凸出於底殼10的第一夾持耳片21以及位於底殼10的另一側並與第一夾持耳片21相對設置的第二夾持耳片22。第一夾持耳片21與第二夾持耳片22能夠分別位於行動設備相對的兩邊以夾持行動設備。
請參照圖2和圖3,驅動機構包括連接於第一夾持耳片21並滑動連接於底殼10的第一滑接件31,第一夾持耳片21能夠帶動第一滑接件31能夠朝向或背離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其中,所述夾持機構具有夾持所述行動設備的夾持狀態和放開所述行動設備的放鬆狀態。第二夾持耳片22可固定連接於底殼10,以簡化結構,便於加工,也可以滑動連接於底殼10以與第一夾持耳片21同步靠近或遠離,以實現快速調節。其中,第一夾持耳片21可以以貫穿其與第二夾持耳片22的直線為運動路徑朝向或背離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也可沿其他非直線路徑朝向或背離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
請參照圖2和圖3,復位機構40具有彈性且其兩端分別連接於底殼10及第一滑接件31,復位機構40位於第一滑接件31進行夾持動作的運動路徑上且其形變方向與第一滑接件31的運動路徑延伸方向一致,復位機構40具有在第 一夾持耳片21朝向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後被壓縮並產生彈性恢復力的壓縮狀態,以及釋放彈性恢復力以使得第一夾持耳片21背離第二夾持耳片22運功的釋放狀態。所述復位機構40較佳為彈簧。
請參照圖2和圖3,限位機構50連接於底殼10,限位機構50具有遠離第一滑接件31的解鎖狀態以及抵接於第一滑接件31以限制第一夾持耳片21背離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的鎖止狀態,使用者藉由按壓、提拉或旋轉限位機構50以實現限位機構50與第一滑接件31的遠離或抵接,第一滑接件31朝向限位機構50的一側具有插接面,限位機構50具有與插接面抵接的抵接面,限位機構50可藉由摩擦力限制第一滑接件31的運動,如二者的抵接面設置為粗糙面,也可藉由插接的方式限制第一滑接件31運動,如在插接面或抵接面設置相互配合的插接結構。
在需要進行夾持操作時,向第一夾持耳片21施加朝向第二夾持耳片22的作用力,以使得第一夾持耳片21朝向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以使夾持機構夾持行動設備,直至第一夾持耳片21與第二夾持耳片22分別抵靠於行動設備的兩側,即夾持機構處於夾持狀態,此時復位機構40處於壓縮狀態;當限位機構50由解鎖狀態切換為鎖止狀態時,夾持機構無法張開而保持壓縮狀態,即第一夾持耳片21無法背離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這樣夾持機構便能夠固定夾持寬度完成了對第一夾持耳片21與第二夾持耳片22之間的距離的調節,以穩定夾持住行動設備並適應不同行動設備寬度的要求,避免行動設備掉落;在需要取下行動設備時,只需撤去外力,再藉由按壓或提拉限位機構50使其遠離第一滑接件31,以使得限位機構50由鎖止狀態切換為解鎖狀態,此時復位機構40由壓縮狀態切換為釋放狀態,第一夾持耳片21得以在復位 機構40彈性恢復力的作用下背離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夾持機構由夾持狀態切換為放鬆狀態,行動設備得以取下。
本創作在使用時只需要單手控制,無需雙手協作,即單手在拿捏住行動設備後利用空餘手指推動第一夾持耳片21朝向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以實現夾持機構對行動設備的夾持,或操作限位機構50以使其遠離第一滑接件31以實現夾持機構的張開,以便取下行動設備。本創作採用機械結構控制,避免了電子元件控制時常出現的感應不靈敏的情況發生,夾持寬度可調,使用方便快捷,節約成本。
請參照圖2和圖3,進一步地,限位機構50還包括連接於底殼10的轉軸51以及轉動連接於轉軸51的鎖止組件52,鎖止組件52包括轉動連接於轉軸51的轉接件521、連接於轉接件521並用於抵接於第一滑接件31的鎖止扣522以及連接於轉接件521並用於手持控制的手持件523。限位機構50藉由設置轉軸51及轉接件521使得手持件523與鎖止扣522的運動方向相反,並藉由控制旋轉手持件523調節鎖止扣522與第一滑接件31的抵接或分離。較佳地,手持件523與鎖止扣522位於轉接件521相對的兩端,轉接件521套接於轉軸51上。
請參照圖2和圖3,較佳地,鎖止扣522呈L形且其自由端朝向第一滑接件31彎折,鎖止扣522的自由端能夠藉由手持件523的帶動抵接於第一滑接件31,以限制第一夾持耳片21背離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這樣鎖止扣522的自由端便能夠朝向近似垂直於第一滑接件31的運動方向運動,避免限位機構50的運動帶動到第一滑接件31跟隨其運動。
請參照圖3,較佳地,手持件523包括滑接於底殼10並能夠朝向或背離第一滑接件31運動的按壓桿5231以及其一端轉動連接於按壓桿5231且其另一端連接於轉接件521的連接桿5232,按壓桿5231能夠在朝向第一滑接件31運動時帶動鎖止扣522背離第一滑接件31運動,以使得限位機構50由鎖止狀態切換為 解鎖狀態,並在背離第一滑接件31運動時帶動鎖止扣522朝向第一滑接件31運動,以使得限位機構50由解鎖狀態切換為鎖止狀態。按壓桿5231轉接於連接桿5232以使得按壓桿5231的直線運動能夠帶動連接桿5232發生轉動。在按壓該按壓桿5231時,連接桿5232帶動鎖止扣522轉動,使得鎖止扣522的自由端遠離第一滑接件31,限位機構50由鎖止狀態切換為解鎖狀態;在提拉該按壓桿5231時,連接桿5232帶動鎖止扣522轉動,使得鎖止扣522的自由端朝向第一滑接件31運動並抵接於第一滑接件31,限位機構50由解鎖狀態切換為鎖止狀態。
請參照圖3,進一步地,鎖止組件52還包括其一端連接於底殼10且其另一端連接於按壓桿5231的彈性件5233,彈性件5233位於按壓桿5231的按壓方向上,且彈性件5233的形變方向與按壓桿5231的運動方向一致,當對按壓桿5231施加外力以使得按壓桿5231朝向第一滑接件31運動時,彈性件5233壓縮並產生彈性恢復力,連接桿5232帶動鎖止扣522轉動,使得鎖止扣522的自由端遠離第一滑接件31,限位機構50由鎖止狀態切換為解鎖狀態;當撤去外力時,按壓桿5231在彈性件5233的彈性恢復力的作用下背離第一滑接件31運動,即彈性件5233對按壓桿5231起到了提拉作用,連接桿5232帶動鎖止扣522轉動,使得鎖止扣522的自由端朝向第一滑接件31運動並抵接於第一滑接件31,限位機構50由解鎖狀態切換為鎖止狀態。彈性件5233較佳為彈簧,彈簧可套接於按壓桿5231.
請參照圖3,具體地,插接面開設有多條間隔設置且平行排布的插接槽3111,插接槽3111的延伸方向垂直於第一滑接件31的運動方向,限位機構50與插接槽3111適配插接,以限制第一滑接件31的運動。
請參照圖3,較佳地,插接槽3111的截面呈V形,且其朝向第一夾持耳片21的側壁的坡度大於其背離第一夾持耳片21的側壁的坡度,抵接面呈尖角形,且與插接槽3111的兩槽壁配合抵接。插接槽3111朝向第一夾持耳片21的側壁的坡度能夠使得第一滑接件31在朝向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時對限位機構50 施加垂直於側壁的作用力,以使得限位機構50沿側壁向外滑動並使得彈性件5233被壓縮,還使得限位機構50在運動至相鄰插接槽3111時在彈性件5233的彈性恢復力作用下重新抵接於插接槽3111的槽壁,這樣在第一夾持耳片21朝向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的過程中,限位機構50可始終處於鎖止狀態由於插接槽3111靠近第一夾持耳片21的側壁坡度較小,第一滑接件31能夠繼續朝向第二夾持耳片22方向移動,此時彈性件5233藉由往復進行壓縮和釋放彈性恢復力的動作,使得限位機構50始終貼合於插接面,插接槽3111背離第一夾持耳片21的側壁坡度較大,或垂直於第一滑接件31運動方向設置,這樣便能夠限制第一滑接件31背離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
請參照圖2和圖3,進一步地,驅動機構還包括連接於第二夾持耳片22並滑動連接於底殼10的第二滑接件32以及連接於底殼10的傳動件33,傳動件33能夠藉由自身運動帶動第一滑接件31運動與第二滑接件32同時朝向相反方向運動,以使第一夾持耳片21與第二夾持耳片22相向運動以夾持行動設備,或與第二夾持耳片22相背運動以放開行動設備。這樣傳動件33便能夠同時帶動或分別帶動第一滑接件31和第二滑接件32運動,也就使得第一夾持耳片21與第二夾持耳片22能夠同時相互靠近或相互遠離,提高了工作效率。
請參照圖2和圖3,進一步地,傳動件33包括轉動連接於底殼10的大齒輪,其中,第一滑接件31的一側設有與大齒輪嚙合的第一夾持齒條311,第一夾持齒條311呈條狀,第一滑接件31的運動能夠帶動大齒輪轉動。第二滑接件32的一側設有與大齒輪嚙合的第二夾持齒條321,第二夾持齒條321呈條狀,大齒輪藉由轉動又能夠帶動第二滑接件32靠近或遠離第一夾持耳片21,也就是說使用者藉由控制第一夾持耳片21靠近或背離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使得第二夾持耳片22靠近或遠離第一夾持耳片21運動。較佳地,第一夾持齒條311及第二夾持齒條321相對設置,大齒輪位於第一夾持齒條311與第二夾持齒條321之間並能夠 同時使得第一夾持齒條311與第二夾持齒條321朝向相反的方向運動。如圖所示,在本創作實施例中,第一滑接件31位於大齒輪上方,第二滑接件32位於大齒輪下方,當使用者推動第一夾持齒條311使其朝向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時,大齒輪順時針旋轉,同時帶動第二夾持齒條321朝向第一夾持耳片21運功,即第一夾持耳片21與第二夾持耳片22相互靠近,進行夾持動作;當使用者撤去對第一夾持耳片21的外力並將限位機構50由鎖止狀態切換為解鎖狀態時,第一滑接件31在復位機構40的彈性恢復力作用下背離第二夾持耳片22運動,大齒輪逆時針旋轉,同時帶動第二夾持齒條321背向第一夾持耳片21運功,即第一夾持耳片21與第二夾持耳片22相互遠離,放開行動設備。
請參照圖1和圖2,具體地,底殼10包括上底板11、與上底板11相對設置的下底板12以及用於連接上底板11和下底板12的側面板13,上底板11、下底板12及側面板13共同圍設形成容置腔,傳動件33位於容置腔內,側面板13開設有相對設置的兩個插接孔101以及與插接孔101間隔設置的按壓孔102,第一滑接件31與第二滑接件32分別穿設於兩插接孔101,第一限位件穿設于按壓孔102並能夠在解鎖狀態下沿按壓孔102的延伸方向滑動。上底板11用於行動設備抵靠,以限制行動設備的位置,在本創作實施例中,上底板11及下底板12均為圓形。
請參照圖1和圖2,進一步地,夾持支架還包括連接於第一滑接件31的第一扭簧81、連接於第二滑接件32的第二扭簧82、轉動連接於第一夾持耳片21朝向第二夾持耳片22的一側的第一滾輪711以及轉動連接於第二夾持耳片22朝向第一夾持耳片21的一側的第二滾輪712。
其中,第一夾持耳片21轉動連接於第一滑接件31,第一扭簧81的一端連接於第一滑接件31且其另一端連接於第一夾持耳片21,第二夾持耳片22轉動連接於第二滑接件32,第二扭簧82的一端連接於第二滑接件32且其另一端 連接於第二夾持耳片22。第一扭簧81對第一夾持耳片21起到了限位作用,在自由狀態下由於第一扭簧81的支撐作用第一夾持耳片21與第一滑接件31之間保持一定的夾角,當第一夾持耳片21與第二夾持耳片22夾持行動設備時可將二者的距離調節為略小於行動設備的寬度,這樣在夾持過程中,第一夾持耳片21張開,第一扭簧81發生扭轉並具有恢復原狀的扭轉恢復力,以將行動設備卡接在第一夾持耳片21與第二夾持耳片22之間,第二扭簧82與第一扭簧81的工作過程及原理類似,此處不贅述。這樣使用者在使用時便可以先調整第一夾持耳片21與第二夾持耳片22之間的距離,再將行動設備推入二者之間的空隙,藉由第一扭簧81與第二扭簧82的扭轉力夾持住行動設備。
請參照圖1至圖3,具體地,第一滾輪711的轉動軸線的延伸方向垂直於第一滑接件31的運動方向,第二滾輪712的轉動軸線的延伸方向垂直於第二滑接件32的運動方向。這樣便能夠將行動設備沿垂直於上底板11方向朝向上底板11運動以夾持至第一夾持耳片21與第二夾持耳片22之間,第一滾輪711與第二滾輪712能夠隨著行動設備的移動而發生轉動,以避免行動設備與第一夾持耳片21或第二夾持耳片22之間的磨損,減小了行動設備插接的摩擦力。
請參照圖1至圖3,較佳地,第一滾輪711包括轉動連接於第一夾持耳片21的第一滾輪711以及套接於第一滾輪711的第一防滑件721,第二滾輪712包括轉動連接於第二夾持耳片22的第二滾輪712以及套接於第二滾輪712的第二防滑件722。第一防滑件721能夠起到防滑作用,以使得第一滾輪711能夠跟隨行動設備的運動而運動,減少磨損。
請參照圖1和圖2,進一步地,夾持支架還包括連接於底殼10並用於與外界設備連接的固定機構60。固定機構60用以夾持在外接設備上,外接設備可以為汽車內飾或其他需要固定行動設備的結構。
以上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範圍之內。

Claims (15)

  1. 一種夾持支架,用於固定行動設備,其包括:一底殼;一夾持機構,包括位於該底殼的一側並凸出於該底殼的一第一夾持耳片以及位於該底殼的另一側並與該第一夾持耳片相對設置的一第二夾持耳片;一驅動機構,至少包括連接於該第一夾持耳片並滑動連接於該底殼的一第一滑接件,該第一夾持耳片能夠帶動該第一滑接件能夠朝向或背離該第二夾持耳片運動,其中,該夾持機構具有夾持該行動設備的一夾持狀態和放開該行動設備的一放鬆狀態;一復位機構,該復位機構具有彈性且其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底殼及該第一滑接件,該復位機構具有在該第一夾持耳片朝向該第二夾持耳片運動後被壓縮並產生彈性恢復力的一壓縮狀態,以及釋放彈性恢復力以使得該第一夾持耳片背離該第二夾持耳片運功的一釋放狀態;一限位機構,連接於該底殼,該限位機構具有遠離該第一滑接件的一解鎖狀態以及抵接於該第一滑接件以限制該第一夾持耳片背離該第二夾持耳片運動的一鎖止狀態;其中,當對該第一夾持耳片施加朝向該第二夾持耳片的外力以使得該第一夾持耳片朝向該第二夾持耳片運動時,該復位機構在該夾持機構處於該夾持狀態時處於該壓縮狀態,以使該夾持機構夾持該行動設備;當該限位機構由該解鎖狀態切換為該鎖止狀態時,該夾持機構保持該壓縮狀態; 當撤去該外力且該限位機構由該鎖止狀態切換為該解鎖狀態時,該復位機構能夠由該壓縮狀態切換為該釋放狀態,以使得該夾持機構由該夾持狀態切換為該放鬆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夾持支架,其中該限位機構還包括連接於該底殼的一轉軸以及轉動連接於該轉軸的一鎖止組件,該鎖止組件包括轉動連接於該轉軸的一轉接件、連接於該轉接件並用於抵接於該第一滑接件的一鎖止扣以及連接於該轉接件並用於手持控制的一手持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夾持支架,其中該鎖止扣呈L形且其自由端能夠抵接於該第一滑接件以限制該第一夾持耳片背離該第二夾持耳片運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夾持支架,其中該手持件包括滑接於該底殼並能夠朝向或背離該第一滑接件運動的一按壓桿以及其一端轉動連接於該按壓桿且其另一端連接於該轉接件的一連接桿,該按壓桿能夠在朝向該第一滑接件運動時帶動該鎖止扣背離該第一滑接件運動,以使得該限位機構由該鎖止狀態切換為該解鎖狀態,並在背離該第一滑接件運動時帶動該鎖止扣朝向該第一滑接件運動,以使得該限位機構由該解鎖狀態切換為該鎖止狀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夾持支架,其中該鎖止組件還包括其一端連接於該底殼且其另一端連接於該按壓桿的一彈性件,該彈性件的延伸方向與該按壓桿的運動方向一致,當對該按壓桿施加外力以使得該按壓桿朝向該第一滑接件運動時,該彈性件壓縮並產生彈性恢復力,當撤去該外力時,該按壓桿在該彈性件的彈性恢復力的作用下背離該第一滑接件運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夾持支架,其中該第一滑接件朝向該限位機構的一側具有一插接面,該插接面開設有複數條間隔設置且平行排布的一插接槽,該插接槽的延伸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滑接件的運動方向,該限位機構與該插接槽適配插接且具有與該插接面抵接的一抵接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夾持支架,其中該插接槽的截面呈V形,該插接槽朝向該第一夾持耳片的一側壁的坡度能夠使得該第一滑接件在朝向該第二夾持耳片運動時對該限位機構施加垂直於該側壁的作用力,以使得該限位機構沿該側壁向外滑動並使得該彈性件被壓縮,還使得該限位機構在運動至相鄰該插接槽時在該彈性件的彈性恢復力作用下重新抵接於該插接槽的槽壁。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之任一項所述的夾持支架,其中該驅動機構還包括連接於該第二夾持耳片並滑動連接於該底殼的一第二滑接件以及連接於該底殼的一傳動件,該傳動件能夠藉由自身運動帶動該第一滑接件運動與該第二滑接件同步朝向相反方向運動,以使該第一夾持耳片與該第二夾持耳片相向運動以夾持該行動設備,或與該第二夾持耳片相背運動以放開該行動設備。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夾持支架,其中該傳動件包括轉動連接於該底殼的一大齒輪,該第一滑接件的一側設有與該大齒輪嚙合的一第一夾持齒條。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夾持支架,其中該第二滑接件的一側設有與該大齒輪嚙合的一第二夾持齒條,該第一夾持齒條及該第二夾持齒條相對設置,該大齒輪位於該第一夾持齒條與該第二夾持齒條之間並能夠同步帶動該第一夾持齒條與該第二夾持齒條朝向相反 的方向運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夾持支架,其中該底殼包括一上底板、與該上底板相對設置的一下底板以及用於連接該上底板和該下底板的一側面板,該上底板、該下底板及該側面板共同圍設形成一容置腔,該傳動件位於該容置腔內,該側面板開設有相對設置的兩個插接孔以及與該兩個插接孔間隔設置的一按壓孔,該第一滑接件與該第二滑接件分別穿設於該兩個插接孔,該限位機構穿設於該按壓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夾持支架,其中該夾持支架還包括連接於該第一滑接件的一第一扭簧,該第一夾持耳片轉動連接於該第一滑接件,該第一扭簧的一端連接於該第一滑接件且其另一端連接於該第一夾持耳片;該夾持支架還包括連接於該第二滑接件的一第二扭簧,該第二夾持耳片轉動連接於該第二滑接件,該第二扭簧的一端連接於該第二滑接件且其另一端連接於該第二夾持耳片。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夾持支架,其中該夾持支架還包括轉動連接於該第一夾持耳片朝向該第二夾持耳片的一側的一第一滾輪以及轉動連接於該第二夾持耳片朝向該第一夾持耳片的一側的一第二滾輪,該第一滾輪的轉動軸線的延伸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滑接件的運動方向,該第二滾輪的轉動軸線的延伸方向垂直於該第二滑接件的運動方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夾持支架,其中該第一滾輪包括轉動連接於該第一夾持耳片的該第一滾輪以及套接於該第一滾輪的一第一防滑件,該第二滾輪包括轉動連接於該第二夾持耳片的該第二滾輪以及套接於該第二滾輪的一第二防滑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之任一項所述的夾持支架,其中該夾持支架還包括連接於該底殼並用於與外界設備連接的一固定機構。
TW108205341U 2019-02-22 2019-04-30 夾持支架 TWM58501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75878 2019-02-22
PCT/CN2019/075878 WO2020168553A1 (zh) 2019-02-22 2019-02-22 夹持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5014U true TWM585014U (zh) 2019-10-11

Family

ID=69053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5341U TWM585014U (zh) 2019-02-22 2019-04-30 夾持支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718870B1 (zh)
JP (1) JP3232783U (zh)
CN (1) CN210183389U (zh)
TW (1) TWM585014U (zh)
WO (1) WO20201685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4248A (zh) * 2021-04-30 2022-11-01 深圳拉米酷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夹持平板式目标对象的装置
CN114740673B (zh) * 2022-06-09 2022-09-02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影视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54002A1 (en) * 2003-06-13 2004-12-16 Wen-Feng Tsay Clamping device for mobile phones
CN106347538A (zh) * 2016-11-25 2017-01-25 深圳前海零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骑行设备移动终端支架
CN207427251U (zh) * 2017-09-25 2018-05-29 周吉祥 出风口手机支架
CN208053240U (zh) * 2018-01-24 2018-11-06 深圳市远润欣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无线充电器的自动伸缩支架装置
CN208143286U (zh) * 2018-04-18 2018-11-23 深圳市优摩智科技有限公司 按压感应自动张合式手机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68553A1 (zh) 2020-08-27
EP3718870A4 (en) 2020-10-07
EP3718870B1 (en) 2021-06-09
EP3718870A1 (en) 2020-10-07
JP3232783U (ja) 2021-07-08
CN210183389U (zh) 202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2386B (zh) 夾持支架
CA2747529C (en) Holding apparatus
US20190274228A1 (en) Suppor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TWM585014U (zh) 夾持支架
TWI508389B (zh) 晶片卡鎖合機構及應用該晶片卡鎖合機構之電子裝置
US20110074257A1 (en) Support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92886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handle
CN110515421B (zh) 升降式电子装置
JP2012514295A (ja) 防塵シャッタ付き面板
TW201245934A (en) Suppor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TWI687149B (zh) 機箱
WO2020143597A1 (zh) 移动终端支架
TWI715430B (zh) 利用槓桿作動退出抽取式模組之電子裝置及其相關的槓桿機構
WO2022001426A1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TW202224525A (zh) 機箱及其擴充匣
CN110422631B (zh) 磁力夹持装置
TW201309926A (zh) 卡扣裝置
TWI578878B (zh) 電子裝置及其裝置固定結構
WO2020062636A1 (zh) 一种夹紧装置及头戴设备
CN109027585B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6692740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支架
CN112346513B (zh) 具有把手的电子装置
CN212259041U (zh) 一种便于宽度调节的手机支架
CN221784216U (zh) 一种支架
CN218819457U (zh) 一种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