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8878B - 電子裝置及其裝置固定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及其裝置固定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8878B
TWI578878B TW103114649A TW103114649A TWI578878B TW I578878 B TWI578878 B TW I578878B TW 103114649 A TW103114649 A TW 103114649A TW 103114649 A TW103114649 A TW 103114649A TW I578878 B TWI578878 B TW I5788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member
positioning
engaging
pivoting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4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2070A (zh
Inventor
洪明華
陳宏立
Original Assignee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146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8878B/zh
Priority to CN201410221903.2A priority patent/CN105020551B/zh
Priority to US14/609,256 priority patent/US973941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42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2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8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88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41Allowing quick release of the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2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attaching to, an object, e.g. tree, gate, window-frame, cycle
    • F16M13/022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attaching to, an object, e.g. tree, gate, window-frame, cycle reposition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及其裝置固定結構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裝置固定結構,特別是一種能提供不同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固定功能或同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不同擺放方式之固定功能之裝置固定結構。本發明還包括應用該裝置固定結構之電子裝置。
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可攜式電子裝置便於隨身攜帶,且支援觸控輸入,因此廣受現代人所喜愛。而為了增加此類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功能或應用,在設計上可以將其結合某些功能擴充模組(例如鍵盤模組等)或是另一電子裝置(例如顯示器或筆記型電腦等)。
以功能擴充模組為例,目前應用在結合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固定方式有兩種:其一是以兩者間之連接器做為連接固定手段,然而此種連接方式容易因外力施加而彼此脫離;另一是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殼體上開設凹槽,並配合功能擴充模組之對應固定結構插入而產生固定效果,但此結構設計會破壞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外觀造型,也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種能提供不同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固定功能或同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不同擺放方式之固定功能之裝置固定結構。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包括基座、第一定位模組及第二定位模組。基座包括供插設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插槽,且於插槽之底面設置有容置部。第一定位模組包括相對設置之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分別可移動地連接基座,使得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可移動至容置部內。第二定位模組包括相對設置之第三定位件及第四定位 件,第三定位件及第四定位件分別連接基座,且第一定位模組位於第三定位件及第四定位件之間。
本發明更包括應用前述裝置固定結構之電子裝置。
藉此設計,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能夠依據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插設寬度不同,提供兩種以上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或同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不同側之固定效果,增加使用上之便利性。
1、1a‧‧‧裝置固定結構
10‧‧‧基座
11‧‧‧插槽
111‧‧‧底面
112‧‧‧容置部
112a‧‧‧第一容置槽
112b‧‧‧第二容置槽
12‧‧‧第一導引槽
13‧‧‧第二導引槽
14‧‧‧第一樞接件
15‧‧‧第二樞接件
16‧‧‧第一柱狀件
17‧‧‧第二柱狀件
18‧‧‧第三樞接件
19‧‧‧第四樞接件
20‧‧‧第一定位模組
21、21b‧‧‧第一定位件
211、211b‧‧‧第一固持端
212、212b‧‧‧第一樞接部
213、213b‧‧‧第一作動端
213a‧‧‧第一對應卡合部
22‧‧‧第二定位件
221‧‧‧第二固持端
222‧‧‧第二樞接部
223‧‧‧第二作動端
223a‧‧‧第二對應卡合部
23‧‧‧第一彈性件
24‧‧‧第二彈性件
25b‧‧‧輔助固定件
30‧‧‧第二定位模組
31‧‧‧第三定位件
311‧‧‧第三固持端
312‧‧‧第三樞接部
313‧‧‧第三作動端
32、32a‧‧‧第四定位件
321‧‧‧第四固持端
322‧‧‧第四樞接部
323‧‧‧第四作動端
33‧‧‧第三彈性件
34‧‧‧第四彈性件
40‧‧‧第一卡合模組
41‧‧‧第一驅動件
42‧‧‧第一卡合件
421‧‧‧第一凸出部
43‧‧‧第一彈簧
50‧‧‧第二卡合模組
51‧‧‧第二驅動件
52‧‧‧第二卡合件
521‧‧‧第二凸出部
53‧‧‧第二彈簧
60‧‧‧第三卡合模組
61‧‧‧第三驅動件
62‧‧‧第三卡合件
621‧‧‧第三凸出部
63‧‧‧第三彈簧
70‧‧‧第四卡合模組
71‧‧‧第四驅動件
72‧‧‧第四卡合件
721‧‧‧第四凸出部
73‧‧‧第四彈簧
D1‧‧‧第一間距
D2‧‧‧第二間距
b‧‧‧電連接器
L1‧‧‧箭頭方向
a1‧‧‧第一止擋部
a2‧‧‧第二止擋部
a3‧‧‧第三止擋部
a4‧‧‧第四止擋部
80‧‧‧電子裝置
81‧‧‧裝置本體
90、90a‧‧‧可攜式電子裝置
圖1是應用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3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第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第一實施例於可攜式電子裝置插設過程中之剖視圖。
圖5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第一實施例於可攜式電子裝置插設後之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第一實施例於另一可攜式電子裝置插設過程中之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第一實施例於另一可攜式電子裝置插設後之剖視圖。
圖8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第二實施例於另一可攜式電子裝置插設後之剖視圖。
圖9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第三實施例之第一定位件之示意圖。
為能讓 貴審查委員能更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特舉出具體實施例說明如下。
請參考圖1是應用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之電子裝置80之示意圖。
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能夠應用於電子裝置80,特別是能與可攜式電子裝置90(例如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結合使用之電子裝置80,例如顯示裝置、筆記型電腦或具有類似功能設計之電子裝置,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可攜式電子裝置90藉由插設於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後,與電子裝置80形成電性連接,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90與電子裝置80之間能進行互動操作。如圖1所示,電子裝置80可以是電腦顯示螢幕,而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連接電子裝置80之裝置本體81,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一併參考圖2及圖3。圖2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3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第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如圖2及圖3所示,在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包括基座10、第一定位模組20及第二定位模組30。為了清楚表示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之各個元件組成,在圖2中之部分基座10以虛線表示,特此說明。
基座10可供結合於前述圖1之裝置本體81,此處基座10可為塑性材料製成之殼體,其包括供插設可攜式電子裝置90之插槽11,該插槽11具有一底面111,且於該底面111設置有容置部112。在本發明之以下實施例中,容置部112可包括第一容置槽112a及第二容置槽112b,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為了配合第一定位模組20之設置,基座10更包括第一導引槽12、第二導引槽13、第一樞接件14、第二樞接件15、第一柱狀件16及第二柱狀件17,其中第一導引槽12之設置位置對應第一容置槽112a,而第二導引槽13之設置位置對應第二容置槽112b。第一樞接件14位於第一導引槽12內,以沿著第一導引槽12移動;而第二樞接件15位於第二導引槽13內,以沿著第二導 引槽13移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引槽12及第二導引槽13各為一個圓弧狀槽,第一柱狀件16設置於第一導引槽12之對應圓心位置,而第二柱狀件17設置於第二導引槽13之對應圓心位置。
此外,而為了配合第二定位模組30之設置,在本實施例中,基座10更包括第三樞接件18及第四樞接件19,而前述為了配合第一定位模組20所設置之基座10各部件均介於第三樞接件18及第四樞接件19之間。
第一定位模組20包括相對設置之第一定位件21及第二定位件22,第一定位件21及第二定位件22分別連接基座10,且第一定位件21及第二定位件22之間具有第一間距D1,此第一間距D1會隨著第一定位件21及第二定位件22之移動而有所變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1及第二定位件22為結構對稱之二元件,例如第一定位件21及第二定位件22為相同之類似L形、C形或V形之結構件,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第一定位件21包括第一固持端211、第一樞接部212及第一作動端213,第一樞接部212介於第一固持端211及第一作動端213之間,且第一定位件21藉由第一樞接部212樞接基座10之第一樞接件14,使得第一定位件21會相對於基座10旋轉。第 二定位件22包括第二固持端221、第二樞接部222及第二作動端223,第二樞接部222介於第二固持端221及第二作動端223之間,且第二定位件22藉由第二樞接部222樞接基座10之第二樞接件15,使得第二定位件22會相對於基座10旋轉。
此外,第一定位模組20更包括第一彈性件23及第二彈性件2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件23為一個扭力彈簧,其一端纏繞於第一樞接件14並抵接第一定位件21,以提供第一定位件21相對於基座10旋轉後之復位功能;另一端則纏繞於第一柱狀件16並抵接基座10,以提供第一定位件21相對於基座10沿著第一導引槽12移動後之復位功能。藉由第一彈性件23之設置,使得第一定位件21在未旋轉狀態下,會保持第一作動端213及第一固持端211均凸出插槽11之底面111。
第二彈性件24亦為一個扭力彈簧,其一端纏繞於第二樞接件15並抵接第二定位件22,以提供第二定位件22相對於基座10旋轉後之復位功能;另一端則纏繞於第二柱狀件17並抵接基座10,以提供第二定位件22相對於基座10沿著第二導引槽13移動後之復位功能。藉由第二彈性件24之設置,使得第二定位件 22在未旋轉狀態下,會保持第二作動端223及第二固持端221均凸出插槽11之底面111。
第二定位模組30包括相對設置之第三定位件31及第四定位件32。第三定位件31及第四定位件32分別固定地連接基座10,且第三定位件31及第四定位件32之間具有大於第一間距D1之第二間距D2,使第一定位模組20位於第三定位件31及第四定位件3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定位件31及第四定位件32為結構對稱之二元件,例如第三定位件31及第四定位件32為相同之類似L形、C形或V形之結構件,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第三定位件31包括第三固持端311、第三樞接部312及第三作動端313,第三樞接部312介於第三固持端311及第三作動端313之間,且第三定位件31藉由第三樞接部312樞接基座10之第三樞接件18,使得第三定位件31會相對於基座10旋轉。第四定位件32包括第四固持端321、第四樞接部322及第四作動端323,第四樞接部322介於第四固持端321及第四作動端323之間,且第四定位件32藉由第四樞接部322樞接基座10之第四樞接件19,使得第四定位件32會相對於基座10旋轉。
此外,第二定位模組30更包括第三彈性件33及第四彈性件34。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彈性件33為纏繞於第三樞接件18上之扭力彈簧,其一端抵接第三定位件31,另一端則抵接基座10,以提供第三定位件31相對於基座10旋轉後之復位功能。藉由第三彈性件33之設置,使得第三定位件31在未旋轉狀態下,會保持第三作動端313及第三固持端311均凸出插槽11之底面111。
第四彈性件34為纏繞於第四樞接件19上之扭力彈簧,其一端抵接第四定位件32,另一端則抵接基座10,以提供第四定位件32相對於基座10旋轉後之復位功能。藉由第四彈性件34之設置,使得第四定位件32在未旋轉狀態下,會保持第四作動端323及第四固持端321均凸出插槽11之底面111。
在本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更包括第一卡合模組40及第二卡合模組50,第一卡合模組40及第二卡合模組50均結合於基座10。第一卡合固模組40包括第一驅動件41、第一卡合件42及第一彈簧43,第一驅動件41之一端凸出插槽11之底面111,另一端則抵接第一卡合件42之斜面結構,使得第一驅動件41受壓移動時,會驅動第一卡合件42朝第一定位件21移動。第一彈簧43之兩端則分別抵接第一卡合件42之第一凸出部 421及基座10,以提供第一卡合件42相對於基座10移動後之復位效果。
第二卡合模組50包括第二驅動件51、第二卡合件52及第二彈簧53,第二驅動件51之一端凸出插槽11之底面111,另一端則抵接第二卡合件52之斜面結構,使得該第二驅動件51受壓時,會驅動第二卡合件52移動朝第二定位件22移動。第二彈簧53之兩端則分別抵接第二卡合件52之第二凸出部521及基座10,以提供第二卡合件52相對於基座10移動後之復位效果。
為了配合第一卡合模組40之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1之第一作動端213更包括第一對應卡合部213a,用以配合第一卡合件42產生彼此卡合效果;此處第一對應卡合部213a設計為可供第一卡合件42插入之凹槽。同樣地,為了配合第二卡合模組50之設置,第二定位件22之第二作動端223更包括第二對應卡合部223a,用以配合第二卡合件52產生彼此卡合效果;此處第一對應卡合部223a設計為可供第一卡合件52插入之凹槽。
在本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更包括第三卡合模組60及第四卡合模組70,第三卡合模組60及第四卡合模組70均結合於基座10。第三卡合模組60包括第三驅動件61、第三 卡合件62及第三彈簧63,第三驅動件61之一端凸出插槽11之底面111,另一端則抵接第三卡合件62之斜面結構,使得第三驅動件61受壓移動時,會驅動第三卡合件62朝第三定位件31移動。第三彈簧63之兩端則分別抵接第三卡合件62之第三凸出部621及基座10,以提供第三卡合件62相對於基座10移動後之復位效果。
第四卡合模組70包括第四驅動件71、第四卡合件72及第四彈簧73,第四驅動件71之一端凸出插槽11之底面111,另一端則抵接第四卡合件72之斜面結構,使得第四驅動件71受壓時,會驅動第四卡合件72移動朝第四定位件32移動。第四彈簧73之兩端則分別抵接第四卡合件72之第四凸出部721及基座10,以提供第四卡合件72相對於基座10移動後之復位效果。
為了配合第三卡合模組60之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定位件31之第三作動端313更包括第三對應卡合部313a,用以配合第三卡合件62產生彼此卡合效果;此處第三對應卡合部313a設計為可供第三卡合件62插入之凹槽。同樣地,為了配合第四卡合模組70之設置,第四定位件32之第四作動端323更包括第四 對應卡合部323a,用以配合第四卡合件72產生彼此卡合效果;此處第四對應卡合部323a設計為可供第四卡合件72插入之凹槽。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之基座10更包括第一止擋部a1、第二止擋部a2、第三止擋部a3及第四止擋部a4,例如各止擋部採用一個凸柱結構。第一止擋部a1用以限制第一定位件21之旋轉方向(例如圖中在未旋轉狀態下為逆時鐘方向);第二止擋部a2用以限制第二定位件22之旋轉方向(例如圖中在未旋轉狀態下為順時鐘方向);第三止擋部a3用以限制第三定位件31之旋轉方向(例如圖中在未旋轉狀態下為逆時鐘方向);第四止擋部a4用以限制第四定位件32之旋轉方向(例如圖中在未旋轉狀態下為順時鐘方向)。
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之基座10更包括電連接器b,設置於第一定位件21及第二定位件22之間。而基座10藉由電連接器b以對應電性連接已插設於插槽11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請一併參考圖4及圖5。圖4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第一實施例於可攜式電子裝置90插設過程中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第一實施例於可攜式電子裝置90插設後之示意圖。如圖4所示,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在未插設任何可 攜式電子裝置之狀態下,第一定位件21、第二定位件22、第三定位件31及第四定位件32分別保持兩端皆凸出插槽11之底面111。
假設目前可攜式電子裝置90之插設寬度約等於第一間距D1。當可攜式電子裝置90以自身之連接埠(圖未示)對準基座10之電連接器b,而沿著圖中垂直底面111之箭頭方向L1逐漸插入插槽11之過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90會先接觸並壓抵第一定位件21之第一作動端213以及第二定位件22之第二作動端223。此時,第一定位件21會隨著第一作動端213受力而朝圖中順時針方向旋轉,且第二定位件22會隨著第二作動端223受力而朝圖中逆時針方向旋轉。
而當可攜式電子裝置90逐漸接近插槽11之底面111至圖5之狀態時,第一卡合固模組40之第一驅動件41以及第二卡合模組50之第二驅動件51也開始受力,使得第一卡合件42被驅動而沿著平行底面111之方向朝第一定位件21移動,且第二卡合件52被驅動而沿著平行底面111之方向朝第二定位件22移動。
如圖5所示,當可攜式電子裝置90完全插入插槽11後,第一作動端213已受力旋轉至底面111之下,此時第一定位件21會以第一固持端211抵接可攜式電子裝置90;同樣地,第二作動 端223也因受力旋轉至底面111之下,此時第二定位件22會以第二固持端221抵接可攜式電子裝置90。因此,可攜式電子裝置90能夠藉由第一定位件21之第一固持端211以及第二定位件22之第二固持端221夾持固定。
隨著第一定位件21旋轉至定位,移動後之第一卡合固模組40之第一卡合件42也會與第一作動端213之第一對應卡合部213a彼此卡合,以限制第一定位件21不會朝逆時針方向旋轉;並且第一彈簧43會呈被壓縮狀態。而隨著第二定位件22旋轉至定位,移動後之第二卡合模組50之第二卡合件52也會與第二作動端223之第二對應卡合部223a彼此卡合,以限制第二定位件22不會朝順時針方向旋轉;並且第二彈簧53會呈被壓縮狀態。藉此保持可攜式電子裝置90被第一定位件21及第二定位件22固定之狀態。
相反地,當可攜式電子裝置90沿著圖中箭頭方向L1之反方向逐漸離開插槽11之過程中,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90逐漸離開插槽11之底面111,第一驅動件41會逐漸解除對第一卡合件42之推抵狀態,使得第一卡合件42藉由第一彈簧43之彈性恢復力回到原位,而脫離第一作動端213之第一對應卡合部213a;第 二驅動件51也會逐漸解除對第二卡合件52之推抵狀態,使得第二卡合件52藉由第二彈簧53之彈性恢復力回到原位,而脫離第二作動端223之第二對應卡合部223a:因此,第一卡合固模組40及第二卡合模組50最終會回復到如圖4所示之狀態。
而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90逐漸離開插槽11,第一定位件21之第一作動端213及第二定位件22之第二作動端223不再受到可攜式電子裝置90壓抵,此時第一定位件21會藉由第一彈性件23之彈性恢復力朝逆時針方向旋轉,且第二定位件22會藉由第二彈性件24之彈性恢復力朝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第一定位件21及第二定位件22最終也會回復到如圖4所示之狀態。
請一併參考圖6及圖7。圖6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第一實施例於另一可攜式電子裝置90a插設過程中之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第一實施例於另一可攜式電子裝置90a插設後之示意圖。此處所謂之可攜式電子裝置90a,可以是與前述圖4之可攜式電子裝置90不同尺寸之另一裝置,或者是將前述圖4之可攜式電子裝置90以不同寬度之側邊插設(例如將可攜式電子裝置90旋轉90度後插設)。
如圖6所示,假設目前可攜式電子裝置90a之插設寬度約等於第二間距D2。當可攜式電子裝置90a以自身之連接埠(圖未示)對準基座10之電連接器b,而沿著圖中垂直底面111之箭頭方向L1逐漸插入插槽11之過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90a會先接觸並壓抵第三定位件31之第三作動端313以及第四定位件32之第四作動端323,且由於可攜式電子裝置90a之插設寬度大於第一定位件21及第二定位件22之間保持之第一間距D1,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90a會一併壓抵第一定位件21之第一固持端211及第一作動端213,以及第二定位件22之第二固持端221及第二作動端223。
此時,位於較外側之第三定位件31會隨著第三作動端313受力而朝圖中順時針方向旋轉,且位於較外側之第四定位件32會隨著第四作動端323受力而朝圖中逆時針方向旋轉。第一定位件21及第二定位件22由於兩端均同時被壓抵而無法旋轉,因此第一定位件21會受壓並沿著第一導引槽12朝第一容置槽112a移動,而第二定位件22會受壓並沿著第二導引槽13朝第二容置槽112b移動。
而當可攜式電子裝置90a逐漸接近插槽11之底面111至圖7之狀態時,第三卡合模組60之第三驅動件61以及第四卡合模組70之第四驅動件71也開始受力,使得第三卡合件62被驅動而沿著平行底面111之方向朝第三定位件31移動,且第四卡合件72被驅動而沿著平行底面111之方向朝第四定位件32移動。
如圖7所示,當可攜式電子裝置90a完全插入插槽11後,第一定位件21已移動至第一容置槽112a內而位於底面111下,且第二定位件22已移動至第二容置槽112b內而位於底面111下;藉此,當可攜式電子裝置90a之插設寬度較寬時,第一定位件21及第二定位件22並不會對可攜式電子裝置90a造成干涉影響。
同時,第三作動端313已受力旋轉至底面111之下,此時第三定位件31會以第三固持端311抵接可攜式電子裝置90a,同樣地,第四作動端323也因受力旋轉至底面111之下,此時第四定位件32會以第四固持端321抵接可攜式電子裝置90a。因此,可攜式電子裝置90a能夠藉由第三定位件31之第三固持端311以及第四定位件32之第四固持端321夾持固定。
隨著第三定位件31旋轉至定位,移動後之第三卡合固模組60之第三卡合件62也會與第三作動端313之第三對應卡合部313a彼此卡合,以限制第三定位件31不會朝逆時針方向旋轉;並且第三彈簧63會呈被壓縮狀態。而隨著第四定位件32旋轉至定位,移動後之第四卡合模組70之第四卡合件72也會與第四作動端323之第四對應卡合部323a彼此卡合,以限制第四定位件32不會朝順時針方向旋轉;並且第四彈簧73會呈被壓縮狀態。藉此保持可攜式電子裝置90被第三定位件31及第四定位件32固定之狀態。
相反地,當可攜式電子裝置90a沿著圖中箭頭方向L1之反方向逐漸離開插槽11之過程中,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90a逐漸離開插槽11之底面111,第三驅動件61會逐漸解除對第三卡合件62之推抵狀態,使得第三卡合件62藉由第三彈簧63之彈性恢復力回到原位,而脫離第三作動端313之第三對應卡合部313a;第四驅動件71也會逐漸解除對第四卡合件72之推抵狀態,使得第四卡合件72藉由第四彈簧73之彈性恢復力回到原位,而脫離第四作動端323之第四對應卡合部323a。因此,第三卡合模組60及第四卡合模組70最終會回復到如圖6所示之狀態。
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90a逐漸離開插槽11,第一定位件21不再受到可攜式電子裝置90a壓抵,使得第一定位件21藉由第一彈性件23之彈性恢復力沿著第一導引槽12回到原位;而第二定位件22也不再受到可攜式電子裝置90a壓抵,使得第二定位件22藉由第二彈性件24之彈性恢復力沿著第二導引槽13回到原位。因此,第一定位件21及第二定位件22最終會回復到如圖6所示之狀態。
而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90a逐漸離開插槽11,第三定位件31之第三作動端313及第四定位件32之第四作動端323不再受到可攜式電子裝置90a壓抵,此時第三定位件31會藉由第三彈性件33之彈性恢復力朝逆時針方向旋轉,且第四定位件32會藉由第四彈性件34之彈性恢復力朝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第三定位件31及第四定位件32最終也會回復到如圖6所示之狀態。
請參考圖8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a第二實施例於另一可攜式電子裝置90a插設後之示意圖。本實施例為前述第一實施例之變化型式。如圖8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取消了前述圖5中第四卡合模組70之設置,並將前述圖6中可旋轉地連接於基座10之第四定位件32,改採用固定結合於基座10之第四定位件32a 來取代,例如採用凸設於底面111之導引柱,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藉此,在可攜式電子裝置90a插設於基座10之插槽11過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90a之一側能夠直接靠著第四定位件32a插設,另一側則同樣壓抵第三定位件31旋轉,以形成如前述說明之固定效果。
藉此設計,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1、1a能夠提供兩種以上不同尺寸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固定效果,或是同一個可攜式電子裝置以不同寬度之側邊之固定效果,以增加使用便利性及實用性。
請參考圖9是本發明之裝置固定結構第三實施例之第一定位件21b之示意圖。本實施例為前述第一實施例之變化型式,是針對各定位件加以改良。此處以第一定位件21b為例說明,而前述之其他定位件(如第二定位件22、第三定位件31及第四定位件32)亦可採用相同設計。
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1b設計為類似C形之結構件,使得其第一固持端211b形成一彎曲桿體。而為了增加第一定位件21b旋轉後對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固定效果,在第一定位件21b之第一固持端211b設置有輔助固定件25b,此輔 助固定件25b可以採用彈性或塑性材料製成,例如橡膠、泡棉等。據此,當第一定位件21b旋轉後,藉由輔助固定件25b之設置不但能夠彌補第一固持端211b與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間可能產生之間隙,並且輔助固定件25b能提供更佳之摩擦阻力,以提高對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固定效果。其他定位件也能設置類似之輔助固定件。
需注意的是,上述僅為實施例,而非限制於實施例。譬如此不脫離本發明基本架構者,皆應為本專利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而應以專利申請範圍為準。
1‧‧‧裝置固定結構
10‧‧‧基座
11‧‧‧插槽
111‧‧‧底面
20‧‧‧第一定位模組
21‧‧‧第一定位件
22‧‧‧第二定位件
30‧‧‧第二定位模組
31‧‧‧第三定位件
32‧‧‧第四定位件
40‧‧‧第一卡合模組
50‧‧‧第二卡合模組
60‧‧‧第三卡合模組
70‧‧‧第四卡合模組
b‧‧‧電連接器

Claims (20)

  1. 一種裝置固定結構,包括:一基座,包括供插設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插槽,且於該插槽之一底面設置有一容置部;一第一定位模組,包括相對設置之一第一定位件及一第二定位件,該第一定位件及該第二定位件分別連接該基座,該第一定位件及該第二定位件可被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壓抵而移動至該容置部內;以及一第二定位模組,包括相對設置之一第三定位件及一第四定位件,該第三定位件及該第四定位件分別連接該基座,且該第一定位模組位於該第三定位件及該第四定位件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其中該第一定位件包括一第一固持端、一第一樞接部及一第一作動端,該第一樞接部介於該第一固持端及該第一作動端之間,且該第一定位件藉由該第一樞接部樞接該基座,使得該第一定位件會隨著該第一作動端受力而旋轉,並以該第一固持端固定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該第二定位件包括一第二固持端、一第二樞接部及一第二作動端,該第二樞接部介於該第二固持端及該第 二作動端之間,且該第二定位件藉由該第二樞接部樞接該基座,使得該第二定位件會隨著該第二作動端受力而旋轉,並以該第二固持端固定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其中該第一定位模組更包括一第一彈性件及一第二彈性件,該第一彈性件用以提供該第一定位件移動或旋轉後之復位功能,並於該第一定位件未旋轉狀態下,保持該第一作動端及該第一固持端均凸出該插槽之該底面;該第二彈性件用以提供該第二定位件移動或旋轉後之復位功能,並於該第二定位件未旋轉狀態下,保持該第二作動端及該第二固持端均凸出該插槽之該底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其中該基座更包括一第一導引槽、一第一樞接件、一第二導引槽及一第二樞接件,該第一樞接件用以樞接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一樞接部,且該第一樞接件位於該第一導引槽內,使得該第一定位件受壓時會隨著該第一樞接件沿該第一導引槽移動至該容置部內;該第二樞接件用以樞接該第二定位件之該第二樞接部,且該第二樞接件位於該第二導引槽內,使得該第二定位件受壓時會隨著該第二樞接件沿該第二導引槽移動至該容置部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其中該容置部包括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二容置槽,該第一容置槽供容置移動後之該第一定位件,且該第二容置槽供容置移動後之該第二定位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其中該第一導引槽及該第二導引槽各為一圓弧狀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其中該基座更包括一第一止擋部及一第二止擋部,該第一止擋部用以限制該第一定位件之旋轉方向,且該第二止擋部用以限制該第二定位件之旋轉方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更包括結合於基座之一第一卡合模組及一第二卡合模組,該第一卡合固模組包括一第一驅動件、一第一卡合件及一第一彈簧,該第一驅動件之一端凸出該底面,另一端則抵接該第一卡合件,使得該第一驅動件受壓時會驅動該第一卡合件移動,以固定旋轉後之該第一定位件;該第二卡合模組包括一第二驅動件、一第二卡合件及一第二彈簧,該第二驅動件之一端凸出該底面,另一端則抵接該 第二卡合件,使得該第二驅動件受壓時會驅動該第二卡合件移動,以固定旋轉後之該第二定位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一作動端更包括一第一對應卡合部,用以配合該第一卡合件產生彼此卡合效果;該第二定位件之該第二作動端更包括一第二對應卡合部,用以配合該第二卡合件產生彼此卡合效果。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其中該第一定位件更包括一輔助固定件,設置於該第一固持端,用以增加該第一固持端對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夾持效果;該第二定位件更包括該輔助固定件,設置於該第二固持端,用以增加該第二固持端對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夾持效果。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其中該第三定位件包括一第三固持端、一第三樞接部及一第三作動端,該第三樞接部介於該第三固持端及該第三作動端之間,且該第三定位件藉由該第三樞接部樞接該基座,使得該第三定位件會隨著該第三作動端受力而旋轉,並以該第三固持端固定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其中該第二定位模組更包括一第三彈性件,該第三彈性件用以提供該第三定位件旋轉後之復位功能,並於該第三定位件未旋轉狀態下,保持該第三作動端及該第三固持端均凸出該插槽之該底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更包括結合於基座之一第三卡合模組,該第三卡合固模組包括一第三驅動件、一第三卡合件及一第三彈簧,該第三驅動件之一端凸出該底面,另一端則抵接該第三卡合件;且該第三定位件之該第三作動端更包括一第三對應卡合部;該第三驅動件受壓時會驅動該第三卡合件移動,使得第三卡合件與第三對應卡合部彼此卡合,以固定旋轉後之該第三定位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其中該第四定位件包括一第四固持端、一第四樞接部及一第四作動端,該第四樞接部介於該第四固持端及該第四作動端之間,且該第四定位件藉由該第四樞接部樞接該基座,使得該第四定位件會隨著該第四作動端受力而旋轉,並以該第四固持端固定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其中該第二定位模組更包括一第四彈性件,該第四彈性件用以提供該第四定位件旋轉後之復位功能,並於該第四定位件未旋轉狀態下,保持該第四作動端及該第四固持端均凸出該插槽之該底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更包括結合於基座之一第四卡合模組,該第四卡合固模組包括一第四驅動件、一第四卡合件及一第四彈簧,該第四驅動件之一端凸出該底面,另一端則抵接該第四卡合件;且該第四定位件之該第四作動端更包括一第四對應卡合部;該第四驅動件受壓時會驅動該第四卡合件移動,使得第四卡合件與第四對應卡合部彼此卡合,以固定旋轉後之該第四定位件。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14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其中該第一定位件、該第二定位件、該第三定位件及該第四定位件各為一L形結構件。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裝置固定結構,其中該第四定位件為凸設於該底面之一導引柱。
  19.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裝置本體;以及一裝置固定結構,結合該裝置本體,該裝置固定結構包括:一基座,包括供插設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插槽,且於該插槽之一底面設置有一容置部;一第一定位模組,包括相對設置之一第一定位件及一第二定位件,該第一定位件及該第二定位件分別連接該基座,該第一定位件及該第二定位件可被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壓抵而移動至該容置部內;以及一第二定位模組,包括相對設置之一第三定位件及一第四定位件,該第三定位件及該第四定位件分別連接該基座,且該第一定位模組位於該第三定位件及該第四定位件之間。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定位件包括一第一固持端、一第一樞接部及一第一作動端,該第一樞接部介於該第一固持端及該第一作動端之間,且該第一定位件藉由該第一樞接部樞接該基座,使得該第一定位件會隨著該第一作動端受力而旋轉,並以該第一固持端固定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該第二定位件包括一第二固持端、一第二樞接部及一第二作動端,該第二樞接部介於該第二固持端及該第二作 動端之間,且該第二定位件藉由該第二樞接部樞接該基座,使得該第二定位件會隨著該第二作動端受力而旋轉,並以該第二固持端固定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該基座更包括一第一導引槽、一第一樞接件、一第二導引槽及一第二樞接件,該第一樞接件用以樞接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一樞接部,且該第一樞接件位於該第一導引槽內,使得該第一定位件受壓時會隨著該第一樞接件沿該第一導引槽移動至該容置部內;該第二樞接件用以樞接該第二定位件之該第二樞接部,且該第二樞接件位於該第二導引槽內,使得該第二定位件受壓時會隨著該第二樞接件沿該第二導引槽移動至該容置部內。
TW103114649A 2014-04-23 2014-04-23 電子裝置及其裝置固定結構 TWI578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4649A TWI578878B (zh) 2014-04-23 2014-04-23 電子裝置及其裝置固定結構
CN201410221903.2A CN105020551B (zh) 2014-04-23 2014-05-23 装置固定结构及电子装置
US14/609,256 US9739413B2 (en) 2014-04-23 2015-01-29 Electronic device and device-securing structur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4649A TWI578878B (zh) 2014-04-23 2014-04-23 電子裝置及其裝置固定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2070A TW201542070A (zh) 2015-11-01
TWI578878B true TWI578878B (zh) 2017-04-11

Family

ID=54334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4649A TWI578878B (zh) 2014-04-23 2014-04-23 電子裝置及其裝置固定結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39413B2 (zh)
CN (1) CN105020551B (zh)
TW (1) TWI5788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9384A (zh) * 2016-05-23 2016-07-20 常州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紧压型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固定装置
CN113625828B (zh) * 2020-05-08 2024-03-19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组及扩充座
CN113672033B (zh) * 2020-05-15 2024-02-13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组及扩充座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5419Y (zh) * 2004-06-25 2005-10-19 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可进行自动夹紧的固定装置
US20080239658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Asustek Computer Inc. Electronic device bearing seat
TW201320867A (zh) * 2011-11-03 2013-05-16 Ching-Shuei Shen 平板電腦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0773B1 (en) * 2000-11-03 2004-03-02 Revolutionary Learning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configurable personal computing device
US7719830B2 (en) 2005-05-09 2010-05-18 Apple Inc. Universal docking station for hand held electronic devices
CN2781595Y (zh) * 2005-04-07 2006-05-17 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盖板的扩充装置
CN201041743Y (zh) * 2007-01-08 2008-03-26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数字媒体播放器
US20100213335A1 (en) * 2009-02-20 2010-08-26 Chih-Ming Peng Swivelable fixing seat
TWM395337U (en) * 2010-08-02 2010-12-21 Ming-Hsien Huang Clamping device
TWM439836U (en) * 2012-06-04 2012-10-21 Pegatron Corp Docking station and portable apparatus
CN103235638B (zh) * 2013-04-17 2016-12-28 深圳市豪恩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扩充基座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5419Y (zh) * 2004-06-25 2005-10-19 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可进行自动夹紧的固定装置
US20080239658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Asustek Computer Inc. Electronic device bearing seat
TW201320867A (zh) * 2011-11-03 2013-05-16 Ching-Shuei Shen 平板電腦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09542A1 (en) 2015-10-29
US9739413B2 (en) 2017-08-22
CN105020551B (zh) 2017-02-15
CN105020551A (zh) 2015-11-04
TW201542070A (zh) 2015-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6228B2 (en) Suppor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US8752802B1 (en) Clamping device adapted to electronic product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CN104656802B (zh) 固定机构及其外接式电子装置
US9512655B2 (en) Hinge structure
JP6339660B2 (ja) 回転可能な部品取付けのためのヒンジ機構
CN103576768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展平台
US889700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437948B (zh) 電子裝置及其移動機構
TWI671620B (zh) 升降式電子裝置
US20160049981A1 (en) Protection device capable of rotatably support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432128B (zh) 電子裝置之支撐裝置
TWI578878B (zh) 電子裝置及其裝置固定結構
TW201419671A (zh) 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US20150349830A1 (en) Sliding stand assembly
US20100255695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4765413A (zh) 电子装置
TW201423359A (zh) 電源供應模組及具有其之伺服器
US8831212B2 (en) Guid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426239B2 (en) Receiving device
TW201832059A (zh) 切換組件
TWI614597B (zh) 電子裝置
TWI557538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494466U (zh) 調整式支撐裝置及相關電子裝置
WO2018090781A1 (zh) 一种移动终端
TW201823920A (zh) 擴充基座與應用其之電子組件